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九十條

民法九十條

發布時間: 2020-12-23 08:13:02

⑴ 《民法通則》第九十一條釋義及案例

第九十一條
【合同的轉讓】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並不得牟利。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國家批準的合同,需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條文注釋本條規定的是合同權利義務的轉讓。

本條規定未區分合同權利轉讓、合同債務承擔與合同權利義務協議概括轉讓這三種不同情形,而一概規定只要轉讓合同權利或義務,就須取得另一方的同意,與法理
殊為相背。依《合同法》第八十條,本條關於合同一方轉讓合同權利,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同意的規定,已經不再適用。

關聯法規《合同法》第79-89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轉讓後如何確定合同簽訂地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7-29條

⑵ 民法弟一百九十五條規定是什麼

如果當事人提到的是《民法通則》,那麼該部法律全部條文只有156條,沒有195條。版根據《民法權通則》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 本法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同時,如果當事人提到的是《民事訴訟法》。那麼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通過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⑶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該項規定性質是為以後的立法和解釋預留空間。在最高院未出台新的適用民訴法意見前,無明確的代指。

⑷ 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九十條是什麼

第九十條:人民檢察院認為當事人的監督申請不符合提出再審檢專察建議或者提請抗訴條件屬的,應當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並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製作《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發送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四條 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本院之前公布的其他規定與本規則內容不一致的,以本規則為准。

⑸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條怎麼理解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 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 計算。
條文要義
本條是對起訴法定代理人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自己的法定代理人侵 害其合法權益,而對法定代理人提起訴訟的,其訴訟時效期間是一樣 的,都是三年。但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 力人的合法權益,設定了訴訟時效期間的特殊起算方法。
本條規定的法定代理人,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以及無民事行為能 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 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侵害了無民事權利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
行為能力人的人身權益或者財產權益,權利人產生保護自己權利的請求 權,可以向自己的法定代理人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法定代理人行 使請求權,其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原 因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法定代理人履行職 責期間,並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或者民事行為能力受限制,無法判斷自 己的權益是否受到損害,如果按照訴訟時效期間起算的一般規則,會損 害其合法權益。只有當他們取得或者恢復了民事行為能力,法定代理終 止,才能有效地行使其權利。從這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能夠更好地 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⑹ 民法總則190內容是怎樣的

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版其法定代理人權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根據法律解釋,即無民事能力人對法定代理人享有債權,但因其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自己行使權利,須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訴訟時效是按法定代理人代理終止之日來計算訴訟的時效。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6)民法九十條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二條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第一百九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⑺ 老的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九十條

90人民法院在定期宣判時,當事人拒不簽收判決書、裁定書的,應視為送達,並在宣判筆錄中記明。

⑻ 中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九十條共同共有的財產分割問題

規定如下制。

政策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90.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並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但分割夫妻共有財產,應當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⑼ 民法侵權責任第二十九條的不可抗力包括哪些

侵權責任法解讀第二十九條:不可抗力
第二十九條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解讀】本條是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
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具體來說,不可抗力是獨立於人的行為之外,不受當事人意志所支配的現象,是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力量。行為人完全因為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表明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同時表明行為人沒有過錯,如果讓行為人對自己無法控制的損害結果承擔責任,對行為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因此,很多國家都將「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予以規定。
一、關於不可抗力的含義和范圍
(一)不可抗力的含義
各國立法對不可抗力的規定不盡相同,理論界、實務界對不可抗力的理解也莫衷一是。概括起來有「客觀說」、「主觀說」和「折中說」。「客觀說」強調不能避免並不能抗拒的外來力量。「主觀說」強調當事人雖盡最大努力仍不能預見的客觀情況。「折中說」強調當事人盡最大謹慎也不能預見、不能防止發生的事件為不可抗力。
關於對「不可預見」的理解,應是根據現有的技術水平,一般對某事件的發生沒有預知的能力。人們對某種事件發生的預知能力取決於當代的科學技術水平。某些事件的發生,在過去不可預見,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現在就可預見。例如現在對天氣預報的准確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們對狂風暴雨的規避能力已大大提高。另外,人們對某事件發生的預知能力因人而異,有些人能預見到,也有些人預見不到。所以應當以一般人的預知能力作為標准。
關於如何認識「不可避免並不能克服」,應是指當事人已經盡到最大努力和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措施,仍不能避免某種事件的發生並克服事件所造成的損害結果。「不可避免並不能克服」表明某種事件的發生和事件所造成的損害後果具有必然性。
(二)關於不可抗力的因素
關於不可抗力的因素,民法通則和本法都沒有明確。在立法過程中,有些同志建議明確界定不可抗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戰爭、暴亂、罷工等是否作為不可抗力
我國理論界的通說認為,不可抗力主要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自然現象,例如地震、洪水、台風、海嘯等。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不可抗力還包括某些社會現象,如戰爭、暴亂、罷工等。從國內外的立法來看,如果戰爭、暴亂、罷工等需要被列為免責事由的,則與不可抗力等並列規定。因此,戰爭、暴亂、罷工等具有不可抗力的性質,但不屬於不可抗力的范圍。例如,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完全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經過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造成污染損害的有關責任者免予承擔責任:(1)戰爭;(2)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再例如,《荷蘭民法典》第178條規定,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依第175條、第176條或第177條承擔責任:a.損害是由於軍事沖突、內戰、暴動、國內騷亂、暴亂或兵變引起的;b.損害是由具有不可預見、不可避免和不可抗拒性質的自然事件造成的。
2.政府命令是否作為不可抗力
我國有一些學者認為,不能預見、不能抗拒的政府命令或者政府行為也屬於不可抗力的范圍。例如,某水庫根據政府的命令,緊急泄洪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該水庫能否以政府的命令為由進行抗辯?對這個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二、不可抗力的適用范圍
按照本條規定,除法律有特別排除的規定外,不可抗力適用於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錯責任。不可抗力作為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的免責事由自不必說,法律的排除適用主要針對的是部分無過錯責任。主要有:
(一)根據本法第七十條和國務院《關於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第六條規定,民用核設施的經營人在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造成他人損害的,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因戰爭、武裝沖突、敵對行動或者暴亂所引起,或者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才免除其貴任。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造成他人損害的,不能免除核設施經營人的責任。
(二)根據本法第七十一條和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六十條規定,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損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武裝沖突、騷亂造成的,或者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才免除其責任。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造成的,不能免除民用航空器經營人的責任。例如,民用飛機在空中遭雷擊墜毀,造成地面人員傷亡。航空公司不能以不可抗力為由,對受害人進行抗辯。(三)根據我國郵政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給據郵件損失,郵政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不可抗力,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保價的給據郵件的損失除外;給據郵件指:掛號信件、郵包、保價郵件等由郵政企業以其分支機構在收寄時出具收據,投遞時要求收件人簽收的郵件。按此規定,匯款和保價郵件即使由於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郵政企業也需對收件人承擔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銀行放貸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12:02:27 瀏覽:172
出售非賣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1:24:23 瀏覽:189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