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全文

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全文

發布時間: 2022-06-01 18:00:03

㈠ 人民法院未及時將罰金上繳國庫違反了哪條法律規定

1986年12月31日財政部《關於罰沒財物和追回贓款贓物管理辦法》規定「由查處機關依法上繳國庫」,據此規定,一些偵查、起訴機關不再將贓物按法定程序移送,而直接上繳國庫。 《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也消除了「應由哪級法院上繳國家財政的問題」。綱要提出:要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收取的訴訟費、罰金、沒收的財物以及追繳的贓款贓物等,統一上繳省級國庫。

㈡ 中國法律大全

更多詳情參考http://ds.eywe.com/law/index.htm

  1. 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英文版)
    ·反分裂國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江蘇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
    ·殘疾人權利公約
    ·宗教事務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陪審員管理辦法(試行)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等級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等級暫行規定
    ·公務員錄用規定(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法規規章備案條例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
    ·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2004-20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保障法官權利的若干規定
    ·法官行為規范(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人民陪審員選任、培訓、考核工作的實施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1999-2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 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關於辦理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相關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裁判文書中如何引用刑法修正案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電力設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江蘇量刑指導規則(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危害軍事通信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國保監會關於在行政執法中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公證員出具公證書有重大失實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

  3. 民商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軟體產品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
    ·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
    ·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票據管理實施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
    ·拍賣管理辦法
    ·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管理辦法
    ·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
    ·股權出資登記管理辦法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
    ·金融機構撤銷條例
    ·國內船舶管理業規定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涉及汶川地震相關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外商投資礦產勘查企業管理辦法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
    ·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
    ·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權人對人員下落不明或者財產狀況不清的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案件如何處理的批復
    ·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
    ·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郵政普遍服務監督管理辦法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商業助學貸款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准則
    ·房屋登記簿管理試行辦法
    ·救災捐贈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
    ·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
    ·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
    ·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關於查詢、凍結、扣劃證券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
    ·航道工程竣工驗收管理辦法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英文版)
    ·金融企業財務規則
    ·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關於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第二審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的罪名後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復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行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拾得他人信用卡並在自動櫃員機(ATM機)上使用的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
    ·辦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關於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公用電信設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於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森林遭受嚴重破壞的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關於辦理危害礦山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油氣、破壞油氣設備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於具有科學價值的古化石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4. 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律師事務所收費程序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五個嚴禁」的規定》和《關於違反「五個嚴禁」規定的處理辦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
    ·監察機關審理政紀案件的暫行辦法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勞動教養試行辦法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五批)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六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停止執行死刑程序有關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一審行政判決書樣式(試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調卷函樣式》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行政訴訟證據文書樣式(試行)》的通知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收費監督管理的規定
    ·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規范司法解釋施行日期有關問題的通知
    ·人民檢察院勞教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監獄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監外執行檢察辦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
    ·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工作規定
    ·人民法院獎勵暫行規定
    ·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內務條令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執法行為規范(試行)
    ·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組織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充分保障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確保死刑案件辦理質量的若干規定
    ·[江蘇省]關於刑事案件證據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准
    ·看守所留所執行刑罰罪犯管理辦法
    ·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關於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犯罪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關於辦理輕傷害案件的暫行規定》
    ·公安部關於印發《公安機關辦理傷害案件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務督察工作暫行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案由的暫行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高級人民法院統一管理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院長、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制度的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圍的若干規定
    ·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
    ·關於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
    ·公證員職業道德基本准則
    ·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幾個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民法院國家賠償確認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程序的暫行規定
    ·國家賠償費用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保障律師在刑事訴訟中依法執業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於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
    ·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范圍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於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

  5. 行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人事爭議處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信訪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國家賠償案件文書樣式(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傷殘撫恤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通知
·公證程序規則
·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查辦法
·鄉村醫生考核辦法
·地震預報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條文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無線電台執照管理規定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條文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退耕還林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土地復墾規定
·植物檢疫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
·殯葬管理條例
·地名管理條例
·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
·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
·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城市道路管理條例
·城建監察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
·出版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司法行政系統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撫恤辦法
·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強制戒毒所管理辦法
·強制戒毒辦法
·收容教育所管理辦法
·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專利代理條例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
·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
·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辦法

㈢ 最高法院「四五改革綱要」有哪些亮點

在千呼萬喚之後,讓人眼前一亮的好消息終於來了。新年伊始,一個有關未來五年司法改革走向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簡稱「四五改革綱要」)終於出台了。
2014年7月初,最高法院在濟南會議上發布了一個語焉不詳的有關「四五改革綱要」的提綱性內容,為此引出了各大媒體的誤傳報道乃至多種猜測。最高法院領導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些猜測乃至希望的呼聲,因而決定進行修訂。當時,正值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如何吸收四中全會的重要精神,當然也成了修訂者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今年兩會召開前夕,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2月26日正式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法發〔2015〕3號),並將之作為修訂後的《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貫徹實施。我們看到,與去年7月發布的「四五改革綱要」大概內容相比,剛剛發布的《意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最高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主任賀小榮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過去的「四五改革綱要」是45條,現在已經擴展到了65條。因此,整個《意見》涉及的內容包括7個方面、65項改革舉措,約11000字。
毫無疑問,這份涉及法院組織體系、司法管轄制度、法官履職保障、審判權力運行、法院人事管理等各個層面的《意見》,必然是指導未來五年法院改革的重要綱領。也就是說,無論是叫《意見》還是稱「改革綱要」,未來五年的司法改革走向均已載入其中。那麼,這一份修訂過的「改革綱要」與去年7月發布的提綱性內容有什麼區別?這份《意見》到底說了什麼呢?究竟有哪些亮點呢? 
眾所周知,近十幾年以來,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在以下三個層面進行了不同程度地探索與努力:一是以「司法獨立」為核心的司法制度宏觀架構的改革,即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好國家的司法權、行政權、立法權的相互獨立性和平衡制約機制即司法權力配置問題;二是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系統內部的制約和監督機制的改革,即如何解決縱向上下級司法機關之間的領導和監督機制、橫向的檢察對審判的監督和制約機制、有關司法人員的內部選任和獎懲機制、有關律師對審判和檢察的監督機制等;三是以「司法效率」為核心的具體的司法程序的改革,即如何解決在保證司法公正前提下提高辦案效率的問題。
對此,這份「四五改革綱要」既回應了近年來司法改革的探索與努力,又吸收了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從而對諸如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健全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推進法院人員職業化建設等與司法獨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有關的重大改革難題,做出了周密部署與精心規劃。同時,還設定了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一是到2015年底,健全完善權責明晰、權責統一、監督有序、配套齊全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形成體系完備、信息齊全、使用便捷的人民法院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立覆蓋全面、系統科學、便民利民的司法為民機制。二是到2016年底,推動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形成定位科學、職能明確、運行有效的法院職權配置模式。三是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和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法院人員管理制度。四是到2018年底,推動形成信賴司法、尊重司法、支持司法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
通過閱讀與研究,從媒體人的眼光來看,我認為,這份「四五改革綱要」在如何解決推進司法改革的進程中,將對以下六大困惑或者難題予以解惑與攻堅,以求實現體制性突破。
一是在管轄體制上解決上下關系。除了散見於七個部分的文字表述,從第1項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的設立與第4項行政案件管轄制度的改革乃至第19項完善審級制度、第20項強化審級監督的內容來看,司法改革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上下級法院的監督職能定位問題。第一巡迴法庭與第二巡迴法庭已經開始掛牌辦公,其職能是審理跨行政區劃的重大民商事、行政等案件,以確保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並致力於調整跨行政區劃重大民商事、行政案件的級別管轄制度,最終實現與最高人民法院案件管轄范圍的有序銜接。而行政管轄制度的改革則是希望通過提級管轄和指定管轄,逐步解決「去地方化」問題。當然,還要進一步改革民商事案件級別管轄制度,科學確定基層人民法院的案件管轄范圍,逐步改變主要以訴訟標的額確定案件級別管轄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提級管轄制度與審級監督制度的改革,明確一審案件管轄權從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轉移的條件、范圍和程序,嚴格規范上級法院發回重審和指令再審的條件和次數,完善發回重審和指令再審文書的公開釋明機制和案件信息反饋機制,從而真正實現一審重在解決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二審重在解決事實和法律爭議、實現二審終審,再審重在依法糾錯、維護裁判權威的司法改革目標。
二是在工作機制上解決內外關系。有關這方面的內容,主要體現在第三部分「優化人民法院內部職權配置」與第四部分「健全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的規定中。著重通過解決從

㈣ 《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在哪有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向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工作報告時提出,根據中央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將頒布和實施《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從解決群眾關心的司法公正和效率問題入手,今年將重點推出8項改革措施,直面司法領域深層次矛盾,並由此涉入司法體制改革深水區。

圍繞深化刑事審判方式改革任務,人民法院將進一步完善刑事審判二審、死刑復核程序,健全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充實審判力量。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進一步促進審理與判決的有機統一,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會同司法行政機關選拔、培訓人民陪審員,保障人民群眾依法參與審判活動,弘揚司法民主。

2005年,人民法院將改革完善民事、行政案件審判監督制度,尊重和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程序提起再審的權利,及時受理當事人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努力解決群眾「打官司難」問題。

改革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機制,規范巡迴審理工作,人民法庭可以直接受理案件。

針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點和法律保護的特殊要求,改革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堅決貫徹執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促進司法鑒定管理制度的完善。

改革執行工作體制,積極參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促進當事人自動履行生效裁判。

㈤ 法院為什麼要大量增加審判輔助人員

為了健全法官助理、書記員、執行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管理制度。科學確定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數量比例,建立審判輔助人員的正常增補機制,切實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負擔。拓寬審判輔助人員的來源渠道,探索以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優化審判輔助人員結構。

該意見不僅指明了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而且明確了審判輔助人員來源渠道、來源方式的改革思路。「周強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改革試點有序推進,誰辦案誰負責的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初步形成,法官辦案積極性責任心增強,辦案質效提升,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及相關改革。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跟蹤問效,狠抓工作落實,確保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精準落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要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院,狠抓隊伍建設,以良好的紀律作風和公正高效的審判切實體現改革成果。周強強調,要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及相關改革,最大限度激發改革內生動力。

要按照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部署,抓緊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確保改革政策落實到位、改革紅利釋放充分、改革效果明顯提升。

要推動司法責任制正確實施,堅持問責與免責相結合,保護法官辦案積極性,要正確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系,確保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

(5)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全文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簡稱「四五改革綱要」),

六、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法官為重心,全面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和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法院人員管理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

㈥ 在行政案審查中,合議庭外的其他法官且替被申請人進行調查、取證合法嗎

你好!如果是監督機制人員合法,否則屬於違規。根據《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綱要提出了45項改革舉措,是指導未來五年法院改革工作的重要綱領性文件。綱要中指出:規范案件審理程序變更、審限變更的審查報批制度。規范院、庭長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監督機制,建立院、庭長在監督活動中形成的全部文書入卷存檔制度,以及主審法官、合議庭行使審判權與院、庭長行使監督權的全程留痕、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機制。推進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將法院人員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實行分類管理。與之配套的,則是拓寬審判輔助人員的來源渠道,建立審判輔助人員的正常增補機制,減少法官事務性工作負擔。此外,完善法官等級定期晉升機制,確保一線辦案法官即使不擔任領導職務,也可以正常晉升至較高的法官等級。此次改革針對的是法院另外兩個方面的獨立,即每個法院都能夠獨立行使審判權、每個法官每個合議庭都能夠獨立行使審判權。法院要通過改革,實現這兩個獨立。「這次的改革,一方面人權和財權都在往上收、提供了客觀保障,另一方面徹底解決法官審判權和領導監督權及管理權的界限」。在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基礎上,我國三大訴訟法都對辦案程序有嚴格的規定,每級法院、每個合議庭、每個法官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獨立審判。

㈦ 員額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的職責如何劃分

助理檢察員一般要求法學或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需通過司法考試和公務員資格考試並受過國家檢察官學院或其授權的各分院、各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政治部組織的初任檢察官培訓合格後方能任職。雖然是檢察官了,自己可以獨立辦案,但是經驗不足,資質還是尚淺,級別較低,主要還是協助主辦檢察官的工作。

員額檢察官就是入額檢察官,是通過測試進入員額內的檢察官,是在崗的主要檢察官,員額製作為我國司法改革的重要一環,主要是為了在於從現有的檢察官中選任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檢察官進入員額,從而真正落實司法責任制,進一步提高現有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明確要求建立法官員額制,我們要通過最嚴格的考察和考核,選拔出最優秀最能乾的法官進入司法管理員額,並為他們配備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確保法院85%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助理檢察官就是輔佐他們。

(7)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全文擴展閱讀

最高法院公布《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的意義

2017年2月29日上午,最高法在京舉行發布會,公布《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並就該書的編制和內容情況向媒體作了說明。

該《白皮書》採用中、英兩種語言,從中國法院制度和改革進程、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強化人權司法保障機制、健全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推進司法公開、擴大司法民主、加強司法便民、推進法院人員正規化、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推進法院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深入解讀了中國法院的體制改革情況。

《白皮書》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民主法治不斷進步,人民群眾對司法的要求和期待日益增長,原有的司法體制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法院就開始了以強化庭審功能、擴大審判公開、推進司法職業化建設為重點的改革歷程。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院組織體系、法官制度、訴訟程序、審判方式、執行制度、司法管理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並發布了三個「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這三個綱要是2013年之前中國法院改革的基本綱領和依據。

目前,中央統一部署的四項重大改革,即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已分三個批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試點,到2015年底,全國共有417個法院納入改革試點。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牽頭的司法改革任務有29項,已完成11項,絕大部分已開展試點並取得階段性成果。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確定的65項改革措施也正有序推進,已完成24項,32項有實質進展。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出台22個司法改革文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檢察機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助理檢察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

㈧ 急啊!!!!幫忙寫篇文章!

一般而言,法官審理案件,有明文規定的實體法和程序法可資遵循,只要「按圖索驥」,依法審判即可。其實不然,法官本人的素質如何,對是非的評斷,法律的理解和適用關系極大。法官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審判的質量和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或曰公正司法,其基本內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與正義的原則。廣義的司法包括法官、檢察官和警察等司法人員的司法活動,在這里,司法指狹義的司法,即僅指法官和法院的審判活動。公正的含義包括公平、平等、正當、正義、不偏不倚等。〔1〕本文講的司法公正是即是指狹義的司法公正,即法官和法院的審判公正。
司法公正是社會公眾對法制的企望,是執法活動內在的價值追求,是司法機關追求的最高目標,同時,也是依法治國對司法機關提出的必然要求。如果通過法律程序,結果卻不是公正的,那法律在人們心中就會一文不值,老百姓有冤屈就沒有了說理的地方,這無異於沒有法律時的弱肉強食,公眾就會喪失對法制的信心,依法治國失去最廣泛的社會基礎。這樣,法治也就無從談起。可見司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正象法國著名學者培根所說的:「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法的行為為禍尤烈,因為這次不法的行為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決則把水源給破壞了」。
司法公正分為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所謂實體公正是指裁判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確的。對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並對違法犯罪者給予了應有的懲罰和制裁。所謂程序公正又稱形式上的公正,指司法程序必須符合公正、公開、民主、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的基本保護、切實保障法官的獨立公正以及充分體現效率的原則。〔2〕實現司法公正,不僅要有合理的司法體制和完善的司法制度,而且要依靠司法人員主持正義,嚴格依法辦事。《孟子·離婁篇》雲:「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3〕馬克思曾指出「要運用法律就需要法官。如果法律可以自動運用,那麼法官也就是多餘的了。」〔4〕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的法治國家,近年來法律體系的逐步完善和調整,大量的法律法規的出台頒布,標志著我國已步入了依法治國的快車道。但如何使法律得到正確實施,除了依法行政外,司法是極其重要的法治手段,而司法裁判又是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一環節的執法活動最終保護了人民、懲罰了犯罪,維護了社會正義和秩序。這一環節的執法活動即審判活動如要實現最大限度的公正,就必然要求其實施主體-法官有很高的素質,甚至法官必須是整個社會的最精英人物,否則難以保障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及整個社會利益平衡。法官必須是一個專門化的特殊的法律職業群體,而不是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對法官的素質要求要比對公務員的要求還要高,未經過長期的法律學習和實踐,就是再高級的公務員也是不能勝任做法官的。正如17世紀英國普通上訴法院首席大法官愛德華·柯克(Edewards·Coke)在抨擊教會關於國王可以親審案件的觀點時說過一段驚世名言:「法律是一門藝術,它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在未達到這一水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從事案件的審判。」〔5〕
目前,不論官方正式評論還是學界的主流觀念,都認為中國法官的整體素質不高。的確,我國法官目前的素質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確有較大差距,但脫離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生產力水平來評價我國法官的素質不高也是不客觀的。即便有諸多客觀原因造成我國法官的素質不高,但我們不能以此為借口而不對我們的法官素質進行反思和評判。
一、中國法官歷史的局限

由於歷史和社會條件的原因,特別是中國幾千年崇尚「無訟」觀念、「和為貴」文化的影響和在人們心中的潛移默化,司法與行政合一的體制在中國延續數千年,行政官員兼司法官員,而行政官員並未經專門的法律訓練,一但訟案發生,父母官們更多的是依據情理等自然理性和經驗斷案。政府歷來不太重視對法律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直至清政府終結而未有實質性改變。中國自清末(1904年)才出現專門的法學教育機構-直隸法政學堂,法政學堂僅限於在職官員的補課式法律培訓,這一使命與造就專門法律人才的旨趣相去甚遠。民國早期,法學教育受到重視,從1912年至1925年的14年間,法政學校年平均數佔全國院校年平均數的40%左右,且有相當部分是私立學校,著名的私立朝陽法學院和私立東吳法學院就是這時期創辦的。這時期法學教育的興旺培養了大批司法人員。但當時政府認為法政教育的急劇膨脹會導致教育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從30年代始,政府開始限製法學教育,至1940年,設有法學院的大學和獨立法學院銳減為27所。法學教育剛剛興旺又轉入低谷。新中國成立,由於廢除舊法而致所有法學院和大學法律系被撤銷,原有的推事、檢察官、書記官長一律停止原來的職務。1952年,一場司法改革運動全面開展。這是在「三反」、「五反」運動勝利的基礎上,批判舊法觀點、舊司法作風和改革司法機關的運動,目的是劃清新舊法律的界限,從政治、組織、思想作風上整頓各級人民司法機關,並逐步建立、健全人民的司法制度,肅清舊法觀點在法律教育工作中的影響,改革大學的法學課程,以適應培養新中國政法幹部的迫切需要。司法改革運動歷時 9個月,從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作風上純潔了司法幹部隊伍,標志著新中國初步完成了司法幹部隊伍建設。但是,這次運動也出現一些問題,大量未受過專門法律訓練的人員被補充到司法隊伍中來,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大為下降,過分強調司法活動直接為運動和政治服務,結果往往釀成錯案。一些不懂法的人單純以過分的階級感情和政治辦案,出現刑訊逼供的違法現象,從而破壞了民主法制原則。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當年的 「院系調整」,設立法律系的大學從34所減少為6所,在校學生由7338人減少到3830人。而且開設的課程幾乎都是學習前蘇聯的法律,這時的「政法教育」代替了傳統意義上的法學教育。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提出了「砸爛公檢法」的反動口號,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一度被停止工作。1954年憲法所確立的國家政治體制被徹底打亂,十多年所建立的法律秩序遭到嚴重破壞。而到1971年,所有政法學院全部被解散,文革期間的法學教育在政治運動中消失了,大批法律人才包括法學教師和司法人員也消失了,政府斷案更多的是依據政治因素而非法律規定。1978年-1995年間,法學教育開始恢復並不斷擴大,到1995年,已有140所大學設有法律系(法學院),在校生約8萬人,教師約6000人。雖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分離的局面並未有實質性改善。〔6〕但國人對法學教育的重視已可見一斑。
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地司法機關的陸續恢復設置,由於法學教育的停滯,法律人才的缺乏和荒廢,司法機關面臨大量的人員缺口,不得已採取吸收軍轉幹部、社會考乾和調乾的形式招錄了大量的不懂法的法院幹部,雖然此後逐漸法律專業的畢業生不斷充實到法院來,但吸收非法律人才進行法院的狀況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期後才逐漸消失。大量的非法律專業人員在審判崗位上邊學邊干,由於未受過系統的法學教育和審判技能訓練,大多 「摸著石頭過河」,憑自然理性和社會經驗辦案,而所謂的自然理性和社會經驗由於與法律有一定的差距,及所謂的「合理不合法」,案件的裁判程序與結果與法律時有偏差也就不足為怪了。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法官的低素質問題越來越突出,法官面臨著再教育的窘境。由此產生了法院幹部業余法律大學,法院業大對11萬在職法官進行了培訓,雖然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並從根本上解決法官素質問題,但亦是對歷史的不足進行了部分補漏,其對提高法官素質所起的作用還是應加以肯定的。
由於歷史原因,造成法官群體在知識結構上的不合理和理論水平的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成教型人才多於普教型人才
由於法官的來源主要是軍轉幹部、社會考乾和調干,進入法院後明顯不適應審判工作的需要,不得已要參加在職學習,主要是參加成人高校的各種形式的學習。這種教育是一種拾遺補缺的技能型、工匠型性質的教育,注重的是實踐而非理論。而審判工作是一項技術性、理論性、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它不僅要求法官對案件作出正確的判斷,正確適用法律,而且還要對所適用的法律的立法意圖、法律原則和精神及理論基礎有深刻的領悟,並能對自己的判斷作出合乎法理的解釋。而成人教育顯然不能使這些法官在短時效內具備扎實、系統的法學理論功底。〔7〕法官法理功底的差異可從裁判文書中表現出來,法理功底差的法官在進行裁判文書說理時大多說的是空話、套話,或者有骨無肉,乾巴乏味。如遇法條規定模糊、原則時,不懂得從立法本意和精神、法理原則來進行充分的解釋和適用,而是強硬地「硬判」。

(二)經驗型人才多於知識型人才
一個沒有豐富經驗的人可以通過實踐,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經驗,而一個缺乏現代科學知識和理念的人是難以僅通過實踐就能掌握現代文化、科學知識及理念的。通過軍轉幹部、調干、招干進來的法官,大多沒經過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只能邊干邊學,其知識結構是零散的(當然不排除極少數後天經過系統深入學習的高水平專家型法官),在審理個案中積累了一些經驗,而這些經驗僅能對重復出現的案件重復使用。而由於理論知識的匱乏,不能從根本上理解這類案件處理的立法意圖和法理精神,裁判不能充分、有效說理,當事人不容易服判。同時經驗型的法官習慣於憑經驗辦事,缺乏對新事物的敏感性,難於接受新觀念、新知識,不願改變現狀和舊觀念,給司法改革和法治進程造成諸多阻力。〔8〕就目前法院的改革而言,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沒有出台之前,部分法院大膽償試,參照借鑒國外先進模式,在法院內部改革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提高了司法公正度和效率,為司法改革和法治進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大部分法院則不敢「吃螃蟹」。法院內部改革沒有現成的模式,《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僅是改革的大原則和指南針,大家均是摸索著前進,但可以說大部分法院的條件是允許的,但為什麼有的經濟條件並不是最好的法院能率先垂範,走在改革的前沿,效果顯著,而一些法院卻不知道改革的好處和必然趨勢,或者在等待觀望,無從下手。關鍵就在於法官的素質問題,更准確一點就是各個法院的首席法官的素質差異問題。知識型法官能不斷更新和掌握最新社會及法治信息,知道法院改革的必然趨勢和方向,並能學習借鑒其他先進經驗為已所用,能很好地把握改革原則與尺度。而單純的經驗型法官則埋頭於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看不到法治進程對司法的要求與法院改革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不談改革綱要未出台就要求其「吃螃蟹」,連最高法院在改革綱要出台後要求各級法院具體實施,相當部分法院和法官仍有情緒和不理解,不願行動或不敢行動。

二、改善法官素質是提高司法公正度的內因
影響司法公正的因素有內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司法體制和法官制度的不完善性,內因主要是法官的素質尚不達到最大限度公正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討內因問題。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的法律教育起步較晚,又因文革的中斷,造成了我國法律不發達,法制進程緩慢,法官整體素質不高的不容迴避的事實。而同時又不能因為法官整體素質不高就對現任法官一概否定,重新招錄素質高的法律人才,這樣做是不現實的也是行不通的。我們只能對現有法官制度進行一些拾遺補缺的補救手續,比如提高法官任職門檻,阻住非法律專業人才流入法官行業的入口,最近的司法統考制度就行使這樣的職責;對已有法官進行手續,淘汰素質低下的不稱職的法官;創造條件對剩下的素質較高法官進行素質再提高。
那麼,法官應當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呢?法官的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素質、人文素養、專業素質、心理素質等等,本文僅討論法官的人文素養、專業素質。

(一)法官的應具備寬厚的人文素養。筆者非常贊同李漢昌先生對人文素養的論述,其認為人文素養是人們在廣泛的讀書學習,汲取各方面的知識,融合貫通,品味升華後而形成的一種人的內在品質。這種內在品質外化為: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功底,看問題時不為情緒所左右,能夠較理性的對待各種社會現象和社會沖突;善於跳出自身的利害得失、有較開闊的視野,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寬厚人道對待他人,摒棄了野蠻粗俗,形成了較好的人生觀和歷史觀等等。而這些品質的高低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潛力和綜合素質、能力提高的程度。〔9〕我們在很多資料上都看到對美國法官的形象描述,一般均用了 「溫文爾雅」 一詞形容其外表。溫文爾雅一詞的含義是氣質彬彬有禮,行為典雅端正。這可說是對一個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人外表的描述。未經過較好的教育和長期的學習培養,是很難形成這種氣質的。如果法官缺乏較高的人文素養,也就不具有溫文爾雅的氣質,那麼公眾是很難對其給予足夠的尊重和信賴的。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法官能達到此種境界的不在多數。

(二)法官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質。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基礎、豐富的裁判經驗,熟悉法律規范是法官的主要專業素質。〔10〕法官必須具備這樣的專業素質是司法權在社會糾紛中的終局載量性質決定的。眾所周知,成文法的制定往往是比較原則的,不可能規製得細到社會的每個角落,而法律沒有明文現制到的就是所謂的「法律漏洞」。要堵住這些「法律漏洞」,非法官莫屬。有學者指出:「法律不只是作為一種條文或規范存在,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原則和精神存在。一個合格的法官,並不拘泥於法律條文的有無,而在於對法律精神的理解,以自己的智慧和法律素養,將法律精神融化於案件事實之中,進而發展法律。法律依據不只是法律條文。對法律的原則和精神的理解才是法官的生命。」〔11〕法官適用法律不是完全機械的照搬法條,把法條與案件事實工匠式地對號入座,而是根據立法意圖、法理原則和精神來正確地解釋法律,填補法律的漏洞。所以法官必須具有扎實、系統的法學理論功底,法官必須是法律專家。隨著中國加入WTO,意味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眾多的國際間、區域間糾紛將起訴到法院,這就要求法官必須熟練掌握國際法及WTO規則,並精通英語。法官不僅僅是國內法的專家,還應是國際法的專家。
就我國法官目前的低素質現象理論界已呼籲多年,司法高層亦不同程度的重視。最高人民法院已制定了培訓計劃,《人民司法》記者孟天曾呼籲「學習,為了司法公正」〔12〕。但從高一級法院到低一級法院越往下重視程度越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法院經費和法官福利得不到保障,訴訟費收繳明裡規定是收支兩條線,但實際上法院經費和法官福利全靠訴訟費收入,財政撥款少甚至不撥款,辦案多則收入高,造成下一級法院只重視辦案不重視法官的素質提高。其二,法官去培訓或脫產學習要花時間,有些院領導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人為本的長遠發展,對法官去培訓和學習不是積極支持。其三,讀書培訓要錢,有的法院不願出這筆錢。最高人民法院的培訓計劃對提高法官素質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是很顯著,其原因:第一,授課老師一般是上一級法官的法官,水平不是很高,第二,時間短,一般是十天半月,培訓內容多,講授者因時間關系不能詳細論述,只是點到為止。第三,由於時間短,教學方式全是「填鴨式」,達不到雙向交流「討論式」的效果。

三、「圖書館學習法」是提高法官素質的有效途徑
法官入口的門檻已由全國統一司法考試給高高抬起,出口由正在進行的機構改革慢慢疏通,各級法院也在重視法官的在職培訓工作,這些工作不同程度的理順了司法體制、提高了法官素質,但筆者認為一種能大大提高法官素質的比較現實的途徑應當得到高度重視,法院應當形成一種學習研究理論法學和實用法學的文化氛圍,能形成這種文化氛圍的途徑筆者給其起名為「圖書館學習法」,就是全體法官圍繞並利用法院內設的圖書館來進行學習、研究和討論法學理論和審判實務的一種方法。美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律教育家、前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龐德在四十年代被聘為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和教育部顧問時曾對中國法律教育問題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其中其對法律圖書館對法律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 法律自來是經教師講述的一種傳統,而這一傳統的最大庫藏是法律圖書館,法學院無充實的法律圖書館,不免有所殘缺。好久以前,美國法學院協會決定有最低限度的法律圖書館,為法學院承認注冊的要件。」「教授與學生均須隨手有參考書,以便參考查閱。其在學生方面須同時自修閱讀。惟其如此,才能獲得教讀的完滿結果。」〔13〕象龐德所講一樣,不僅法學院設置圖書館是法學院注冊的要件,而學生的知識不全來自於教授,很大程度來自於圖書館。圖書館在法學院處於相當重要的地位。而我們的法官知識是否已經足夠,不需要圖書館了呢?恰恰相反,我們的法官素質不盡如人意,更需要高標準的圖書館。
很早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及以下各級法院均很重視和強調調研工作,要求法官寫寫文章,搞搞調查研究,這樣能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甚而將撰寫調研文章作為工作任務來部署。筆者在前兩年也接到過這樣的調研任務,但冥思苦想就是寫不出,原因是理論基礎差和手頭沒有相關資料。寫論文搞調研應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巨人還要高,即要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學習借鑒,分析歸納其各種相關觀點,再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和新的看法。當時想收集一些資料來學習參考,可法院沒有,有的只是各業務庭幾本少得可憐的法條適用書籍,這種書根本無法排上用場,不得已只好草草交差了事,這樣的論文質量可想而知。美國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為何那麼發達?原因不僅僅是其資本主義發展了兩百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從小孩抓起就進行了素質教育,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研究型教育。這種教育方法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實施,由學生自己進行一些小實驗,並把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寫出來,或者學生自擬小論文題目,並要求從不同的出處(意即從多個圖書館或書店)收集資料,形成小論文。學生從形成論文的過程中翻閱了大量資料,並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歸納,最後形成了自己的結論和觀點。在形成論文的過程中,學生學到了大量知識,並學到了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形成了創新意識。這種方法是「授人以漁」,而非我國通常的教育模式「授人以魚」。美國的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這樣的研究學習,到了初中,其研究水平和論文水平與我國大學四年級學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國大學四年級學生才開始要求寫論文)。其大學生的研究水平和論文水平就更高了。〔14〕美國聯邦及州法院不但有法院的大圖書館,而且每個法官還有自己的小圖書館,法官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料進行研究學習和查閱資料,法官形成了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觀念。〔15〕法院如何提高現有法官素質,筆者認為進行研究型學習是比較現實的和可行的方法和途徑。首先,法官個人微薄的薪金不可能用於購買大量的書刊,而絕大部分法院卻有能力成立一個小型圖書館或資料室。很多法院領導只重視物質建設,不重視法官素質提高的投資,典型的表現在有的法院買了很多車輛,而這些並不完全用於一線辦案,這些車輛多則三、四十萬元,少則幾萬元,但就是不捨得花幾萬元建一個圖書館或圖書資料室。有的法院每年也花了相當部分資金購買了一些法律圖書和訂購了法學雜志,由於沒有集中管理,這些資料流散到各庭和各人手中存放箱底,失去了其使用價值。其二,法官有時間進行研究學習。據筆者了解附近幾個法院情況,即便法院辦案再忙,也有相當部分法官八小時後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泡茶館、打撲克上,或者無所事事,看電視過日子。若利用圖書館形成了一種圖書館文化,則會吸引法官利用大量的業外時間搞學習和研究活動。其三,法官有能力進行研究型學習。目前,相對公務員而言,在職的法官素質不是很差,而且天天接觸案件,有一定的實踐和理論基礎,完全有能力進行法學及實務研究。法院應硬性要求法官每年進行一些理論和實務研究,撰寫一定數量的論文,對研究成果顯著的給予獎勵。其四,圖書館學習法的學習方式。圖書館應及時購置社科、法學新書,並訂購若干社科、法學雜志,圖書館內設閱覽室,法官以圖書館和閱覽室為研究學習中心,條件好的可設置學習討論室,供學習討論之用。
通過圖書館為法官學習的俱樂部,並輔以專題討論、學習論壇和研究比賽活動,及一些硬性措施和軟性獎勵辦法,將會在法院形成學習研究理論法學和實用法學的文化氛圍,法官的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將會隨著學習研究的深入得到不斷提高,司法公正將在學習型研究型法官的手中得以保證。

㈨ 司法體制改革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2014年至2017年9月,總 書 記主持召開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48個司法改革文件,其中涉及司法責任制改革、立案登記制改革、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等法院領域的重要改革方案31個,為人民法院推進司法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㈩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有哪些內容

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明確提出要推動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促使偵查、審查起訴活動始終圍繞審判程序進行,確保庭審在保護訴權、認定證據、查明事實、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隨後各地法院陸續展開了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但從目前各地改革試點的情況來看,在取得明顯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背景沖突、制度沖突以及技術沖突等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一、背景沖突
當前,案多人少已經成為我國法院審判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法院刑事一審收案104萬件,比上年上升7.09%,占刑事一審、二審、再審案件總數的89.32%;審結102.3萬件,上升7.24%;判決生效被告人118.5萬人,上升2.24%。法院系統的這種案多人少的矛盾,越到基層表現越突出。以筆者調研的C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為例,該庭主要承辦職務犯罪、經濟犯罪、毒品犯罪的一審案件以及二審案件,2014年該庭共有承辦法官15人,收案491件,平均每人32.7件,其中一審案件177件,平均每人11.8件,二審案件277件,平均每人18.5件;其他37件,平均每人2.5件。以一年240天的有效工作日計算,7天左右就要辦結一起案件,而這中間還要包括開庭時間、案管系統錄入辦案信息的時間以及撰寫法律文書的時間等等,工作強度和壓力相當大。該市部分城區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更為突出。
這就帶來一個現實的悖論:隨著社會轉型的加劇,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數多年以來逐年遞增、高位運行,已經成為新常態,這一因素是客觀存在且不受法院主觀因素影響的;而另一方面,法官的員額數又受到嚴格控制,至少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法院都不大可能大規模擴編。在這樣的背景下,法院和法官為解決案多人少的矛盾,不能不採取簡化辦案流程的方式來「擠」時間、「壓」工作量。但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然要求庭審實質化,而庭審實質化無疑將變相加大法官的工作量。各地法院的改革試點表明,實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後,庭審持續的時間明顯拉長,原本1個小時可以審結的案件,現在可能需要4個小時甚至更長;同時,因為要當庭宣判,法官開庭審理時的心理壓力比以前更大,庭審的工作強度亦明顯加大,法律文書質量的要求也更高。這些新要求、新常態都與法院案多人少的現實之間形成了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這一現實矛盾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須首先解決審判程序的「入口」問題,即必須對案件實行繁簡分流,將庭審實質化改革適用的對象限制在那些案情相對復雜、疑難、重大的案件,而對於案情簡單、雙方爭議不大的案件則應當通過簡易化的程序流程予以解決。當前可以考慮的選擇性方案包括:一是加大簡易程序的適用比例,增強其分流案件的能力;二是強化「輕刑快處」程序的適用,簡化辦案方式、縮短辦案周期、加快程序流轉。
二、制度沖突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改革的成功依賴於相關制度資源的協助、支撐與配套。否則,單純的庭審制度改革將如同「孤軍深入」,戰略上被動而戰術上亦難以為繼。從各地法院改革試點的情況來看,一些相關制度的配套缺位已經嚴重影響到改革的成效,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庭前會議制度的功能和效力不明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核心是庭審實質化,但在當前案多人少已經成為法院審判工作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庭審實質化改革必須以庭審高效化為前提,實質化的庭審只能針對案件雙方爭議的焦點進行集中審理,而不能事無巨細、「眉毛鬍子一把抓」。為此,各地法院在推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時,不約而同都提出必須充分發揮並突出庭前會議解決程序性事項、展示證據並整理爭點的功能。但問題在於,我國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了庭前會議制度,但卻並未明確其功能及效力,諸如庭前會議中被告人是否到場、庭前會議中控辯雙方就證據和事實達成的共識究竟有無拘束力、是否允許反悔等問題規定不明。實踐中,因為被告人方反悔而導致庭審「炒冷飯」或程序倒流的現象一再出現,不僅打亂了庭審節奏,更降低了庭審效率。實踐中的另一大難點還在於在庭前會議中究竟能否處理非法證據排除的問題。各地法院的試點情況表明,在庭審程序中處理非法證據排除問題,庭審效果似乎並不好,因而有觀點主張在庭前會議中處理非法證據排除的問題。但在庭前會議中處理非法證據排除的問題,又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因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迫切需要通過立法解釋或司法解釋的形式對庭前會議的功能和效力予以明確。
二是證人出庭保障制度缺位。人證出庭作證是審判中心主義的核心要義,也是庭審實質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我國司法實務中,依法應當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等人證出庭率低,已經是長期以來的一項痼疾,違背了刑事訴訟法上的直接言詞原則,廣為人所詬病。證人等不出庭、大量使用案卷中的證據替代品(如證人詢問筆錄),是造成書面審判盛行的重要原因。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然要求證人等出庭作證,但證人出庭作證又需要建立相關保障制度。對此,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專門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第六十三條又規定:「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但問題在於,新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上述立法似乎從未真正落到實處。改革試點中證人出庭費用補助的標准和經費承擔主體無法明確、統一,只能各行其是,而保障證人人身安全的主體和具體措施也無法到位。下一步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相當程度上依賴於立法上的證人出庭保障制度能否真正「落地」。
另一方面,實踐中法官們比較關心的問題是,證人出庭作證後,是不是就不允許法官查閱、使用案卷中的書面證詞(證人詢問筆錄)了呢?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固然反對「偵查中心主義」即法官完全以偵查階段所形成的各種書面筆錄作為裁判基礎,提倡「四個在庭」:訴訟證據質證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訴辯意見發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但並不能就此理解為完全排斥法官查閱和使用案卷中的證據材料包括書面證詞。實踐中,證人盡管已經出庭作證並接受了控辯雙方的交叉詢問,但有的情況下,尤其是在證人翻證的情況下,法官基於查明事實真相的考慮,仍須查閱證人在審前程序中所作陳述,以便對證人證言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行審查,進而對翻證的合理性作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查閱、使用案卷中的書面證言,實際上是輔助法官進行證據審查、判斷的一種必要手段,若一味禁止法官查閱、使用案卷中的書面證言,可能並不合乎實際。因此,實務中迫切需要的是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明確規定書面證言等使用的條件和方式,並建立相應的證據規則。
三是法律援助制度缺位。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並不是法官的「獨角戲」,而是建立在控、辯、審三方良性互動基礎上的制度設計,只有控辯雙方尤其是辯護律師提出有質量的質證意見和法律適用意見,才有利於法官全面查清案情、正確適用法律。因而,辯護制度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個面相。然而,我國當前的刑事辯護實踐情況卻並不能令人滿意。雖然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時,將指定辯護適用的案件范圍擴展到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上的案件,但與實踐中的刑事案件量相比而言實屬杯水車薪。根據C市法院的初步統計,其市、區(縣)兩級法院刑事案件辯護律師的參與率只有1/3左右。換言之,有2/3的刑事案件是沒有辯護律師參與的。這說明我們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還遠遠不能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需要,下一步改革如何擴大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是一個症結點。
四是法院現行分案制度與改革有抵觸。「審判中心主義」一詞實際上舶來自日本。日本學界曾反思其司法實務中之所以形成書面審判、依賴書證的「偵查中心主義」傾向,實際上與法院通常對多數案件並行審理的方式密切相關,在需要開庭兩次以上的案件中,開庭間隔時間很長,通常是以周為單位,有時甚至以月為單位。由於法官同時承辦多起案件,只能對案件實行交叉開庭,而無法做到連續、集中審理,導致對同一案件前後兩次開庭間隔時間較長。因而,法官對前一次庭審中當事人和證人的陳述內容可能會有所遺忘或產生混淆,為防止事實認定錯誤,法官只能反復核閱當事人和證人在偵查階段所作陳述,由此導致書面審判即偵查中心主義。其實,對多數案件並行審理的方式在我國同樣存在,由於大多數法院對案件實行輪分制,每一位承辦法官可能需要同時承辦多起案件,而每一起案件都有審限限制,為防止案件審理超審限,法官只能採取交叉開庭、輪流開庭的方式,即就甲案開完一次庭後,又就乙案開庭審理,而無法做到對同一起案件連續、集中審理,為防止案件事實的遺忘或混淆,法官只能在庭後反復核閱卷宗,從而造成偵查中心主義。基於此,推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還需要法院在分案制度上進行配套改革,即在對案件繁簡分流的基礎上,合理控制每位承辦法官同一時期承辦案件的數量。
三、技術沖突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實際上是一種倡導技術理性的制度,它強調的是密集開庭、集中審理、當庭認證、當庭宣判,這是一種高度重視和強調司法技術的庭審制度設計,它要求控、辯、審三方都要具備高超的訴訟技藝:對於法官而言,控庭能力要強,要能恰當地引導雙方圍繞爭點展開攻防,要熟悉證據規則,具備當庭認證的能力;對於控辯雙方來說,要具備突出的舉證、示證和質證能力,要能熟練地運用交叉詢問規則展開對人證的盤詰和調查。
但從筆者了解到的一些法院改革試點的情況來看,控、辯、審三方的司法技術和訴訟技藝,距離上述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這突出表現在對人證的交叉詢問上,控、辯雙方明顯缺乏對人證如何有效展開交叉詢問的經驗和技巧,不知該如何正確運用反對權,法庭上經常是反對聲此起彼伏,卻不著要領;而作為審判者的法官對於交叉詢問制度中的禁止誘導性詢問等規則也是一知半解,當控辯雙方行使反對權時,不知是該裁決反對有效還是反對無效,從而使得整個庭審在人證調查環節顯得有些忙亂無序;而部分法官在法庭上對人證頻繁發問,又使得庭審更像是大陸法系的輪替詢問而非交叉詢問。這些情況表明,控、辯、審三方在交叉詢問上的技巧和能力都有待提高,下一步改革進程中,實有必要組織控、辯、審三方人員進行相關司法技術和訴訟技藝方面的專門培訓和實戰訓練。

熱點內容
物業管理人員罰款條例 發布:2024-11-02 21:59:17 瀏覽:251
四中全會依法治國認識 發布:2024-11-02 21:55:50 瀏覽:150
行政法講課開場白 發布:2024-11-02 21:43:33 瀏覽:760
西城金華志法官 發布:2024-11-02 21:20:06 瀏覽:425
軍事法規級別劃分 發布:2024-11-02 20:49:09 瀏覽:348
民事訴訟法關於涉外的規定 發布:2024-11-02 20:47:06 瀏覽:866
財經法規實訓自評 發布:2024-11-02 20:42:38 瀏覽:30
公司未注銷的小股東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02 20:39:42 瀏覽:428
店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2 20:27:44 瀏覽:336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4-11-02 20:02:54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