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制改革

刑法制改革

發布時間: 2022-06-01 18:42:17

⑴ 評述漢初刑制改革及其歷史意義

改革:
漢文帝廢肉刑,定刑期。1、用徒刑、笞刑和死刑分別代替黥、劓、刖三種肉刑,把黥刑改為髡鉗城旦舂;改劓刑為笞刑三百,改斬左趾為笞刑五百,斬右趾為棄市刑。2、規定了歲刑刑期。之後漢景帝減笞數。這是中國法制史上首次重大刑制改革。①它將肉刑從律典的法定刑中予以廢除,使刑罰制度向著寬緩、文明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②廢止殘人肢體的肉刑有利於保存勞動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③以較文明的徒刑、笞刑和死刑取代肉刑,也為封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此,文景帝時期的刑制改革是刑制由奴隸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過渡的重要標志。
意義:
漢初的刑制改革在中國刑罰發展史上有著巨大的貢獻。秦朝的刑罰制度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其中肉刑與各種形式的自由刑並存,並且自由刑尚不規范、缺乏合理的差等階梯。肉刑本是奴隸制的刑罰,它在漢初之所以仍被採用,是奴隸制殘余在刑罰制度上的反映。文景二帝廢除肉刑,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有利於保護社會生產力。盡管在刑制改革的過程中,局部范圍內曾有過一定程度的反復,甚至有倒退;比如斬右趾刑改為死刑棄市,由輕變重;宮刑本已廢除,但後來又予恢復;等等,但這些畢竟都屬支流。廢除肉刑使我國古代的刑罰手段由野蠻殘酷變得相對文明。西漢文景時期的刑制改革,不僅廢除了劓刑等肉刑,還確立了以徒刑和笞刑為主體的封建刑罰制度。自此以後,作為早期刑罰體系主要特徵的肉刑不再是刑罰的主體,殘酷的肉刑方法在觀念上已不為人所接受。封建制刑罰體系中的徒刑、笞杖刑開始成為刑罰的主體,並不斷走向完善與系統化。文帝、景帝及以後各朝代刑罰制度經歷多次變革,至隋唐時期最終形成了中國封建五刑制度。可以說,文景時期的刑制改革,是中國古代法律超越野蠻、走向文明的里程碑。

⑵ 簡述漢初文景的刑法改革

您好,漢文帝適應形勢的需要,於公元前167年下詔廢肉刑,進行刑制改革。文帝在詔令中稱「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這是為政者的「不德」造成的,表示用其他刑罰手段來代替肉刑。之後,丞相張蒼、御史大夫馮敬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方案:把黥(臉上刻墨並服無期刑)改為髡鉗城旦舂(有期刑附加頭發剃光、脖子上套鐵圈),把劓(割鼻子並服無期刑)改為笞三百(有期刑附加打三百板子),把斬左趾(斬去左腳並服無期刑)改為笞五百(有期刑附加打五百板子),把斬右趾(斬去右腳並服無期刑)改為棄市(死刑)。這樣,傳統的墨、劓等刑罰制度至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一是把原先斬右趾的刑罰上升為死刑,這是從輕改重;二是斬左趾及劓刑分別改處笞五百和笞三百,笞數既多,也難保活命,往往是笞未畢而人已死。
此外,文帝在廢除肉刑的同時,還對勞役刑作了改革,「令罪人各以輕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即決定將終身服役的勞役刑制度改為有期限的勞役刑制度。丞相張蒼、御史大夫馮敬據此制定了各種勞役刑的刑期和對原已服刑者的減免方法,得到文帝批准。由於史書記載的不明確,改革後的勞役刑名稱和刑期有一些疑點需考證,但文帝使「罪人有期」這一做法的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⑶ 漢代刑法改革的內容過程和影響是什麼

漢代刑法改革發生在西漢中期 文帝十三年正式改革改革刑制 主要內容:廢除肉回刑,以答笞,死刑來取代原有的刑罰。具體為:把黥刑改為髡鉗城旦舂,劓改為笞三百,斬左趾改為笞五百,斬右趾改為棄市。 漢景帝執政之後,進一步改善文帝改制的內容。一方面,兩次減少笞的數量,另一方面,景帝命丞相劉舍和御史大夫衛綰制定《箠令》,具體規定執行笞刑的刑具尺寸、重量、規格,行刑時中途不得更換人。至此,杖刑開始規范化。 影響漢文景帝廢除殘害人肢體、刻人肌膚的肉刑,具有進步歷史意義,不僅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順應歷史發展趨勢,而且還十中國刑罰制度拜託原始狀態,由野蠻殘酷走向更為人道文明的道路,這也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衛後世以身體刑、勞役刑衛主體的"五刑" 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當然,漢朝這次改革仍存在局限性。如改革過程中,局部范圍曾有一定程度的反復、倒退,斬右趾改為死刑棄市,由輕變種,宮刑本已廢除,後來又予恢復等,改革後的刑制仍十分復雜。即便如此,其進步意義是不可否定的。

⑷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點及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法定刑的規范化。魏《新律》將法定刑確定為死、髡、完、作、贖、罰金、雜抵罪七種。《晉律》中規定了死、髡、贖、雜抵罪、罰金五種法定刑,每一種
法定刑又分為數等。《北魏律》規定了死、流、宮、徒、鞭、杖六種法定刑,《北齊律》承其後,最終確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這一時期的刑法制度改革,
為隋唐以後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方面是使刑罰趨於寬緩,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免除宮刑,進一步廢除肉刑。自漢文帝改革刑制以來,宮刑時用時廢。《北魏律》還曾把宮刑作為一種法定刑,至北齊宮刑被徹底廢除,《北齊律》所規定的五種法定刑不再有宮刑。

其次,緣坐的范圍有所縮小。秦漢以來緣坐的范圍甚廣,特別是出嫁婦女既隨夫家受誅,又隨父家受戮。曹魏時期所定新律縮小了緣坐的范圍,並開緣坐不及出嫁女的
先例。南朝《梁律》進一步縮小緣坐的范圍,創緣坐婦女免處死刑的先例。《北魏律》雖然規定的緣坐范圍較廣,但孝文帝以詔令特加縮小:非犯干名犯義之重罪
者,緣坐處死皆止其身。

再次,定流刑為減死之刑。從北魏、北齊開始,流刑已成為一種法定刑作為死刑與徒刑的中間刑,填補了自漢文帝以來死刑與徒刑之間的差等。北周又將流刑按里程分為五等,使流刑更為規范化。

⑸ 漢文帝對秦代以來的刑法,做的重大改革有什麼

漢代文帝、景帝廢肉刑

西漢建立後,重視總結秦亡教訓。漢文帝時鑒於當時繼續沿用黥、劓、斬左右趾等肉刑,不利於政權的穩固,開始考慮改革肉刑。當時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為改革刑制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文帝開始刑罰改革的直接起因是在文帝十三年,齊太倉令獲罪當施黥刑,其小女緹縈上書請求將自己沒官為奴,替父贖罪,並指出肉刑制度斷絕犯人自新之路的嚴重問題。文帝為之所動,下令廢除肉刑。

1、刑制改革的內容。把黥刑(墨刑)改為髡鉗城旦舂(去發頸部系鐵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為笞三百;斬左趾(砍左腳)改為笞五百,斬右趾改為棄市死刑。文帝的改革,從法律上宣布了廢除肉刑,具有重要意義。但改革中也有由輕改重的現象,如斬右趾改為棄市死刑。雖然劓刑改為笞三百,斬左趾改為笞五百,不再用肉刑處罰,但因笞刑數太多,使受刑之人難保活命,因而班固稱其為「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之」。改革存在不少缺陷,有待進一步完善。景帝繼位後,在文帝基礎上對肉刑制度作進一步改革。他主持重定律令,將文帝時劓刑笞三百,改為笞二百;斬左趾笞五百,改為笞三百。景帝又頒布《箠令》,規定笞杖尺寸,以竹板製成,削平竹節,以及行刑不得換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邁了一大步。

2、刑制改革的意義。文帝、景帝時期的刑制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為結束傳統肉刑制度,建立新的刑罰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礎。盡管這次改革還有缺陷,但同周秦時期廣泛使用肉刑相比,無疑是歷史性的進步,在法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⑹ 漢朝的刑罰制度改革內容!急急

漢代的刑制改革:景帝頒布《棰令》,規定了刑具的規格,這次刑制改革為結束奴隸制肉刑奠定了基礎。
漢代的司法制度:
(1)春秋決獄:其特徵是根據《春秋》等儒家經典論心定罪。是漢律儒家化在司法領域的體現。(2)秋冬行刑:理論基礎是天人感應理論,行刑必待秋冬以順應天意。唐律中的「立春」後不決死刑,明清的秋審制度皆本源於此。

1)內容:文帝十三年正式改革刑制,主要是廢除肉刑,以笞,徒,死刑來取代原有的刑罰。具體為:把黥刑改為髡鉗城旦舂,劓刑改為笞三百,斬左趾改為笞五百,斬右趾改為棄市。
漢景帝執政之後,進一步完善了文帝改制的內容。一方面,兩次減少笞的數量。另一方面,景帝命丞相劉舍和御史大夫衛綰指定《棰令》,具體規定執行笞刑的刑具尺寸,重量,規格,行刑時中途不得更換人。
2)意義:漢文帝廢除殘人肢體,刻人肌膚的肉刑,具有進步歷史意義,不僅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順應歷史發展趨勢,而且還使中國刑罰制度擺脫原始形態,由野蠻殘酷走向更為人道文明的道路。這也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為後世以身體刑,勞役刑為主體的「五刑」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當然漢朝這次刑制改革仍存在局限性。如改革過程中,局部范圍曾有一定程度的反復,倒退,斬右趾改為死刑棄市,由輕至重,宮刑本已廢除,後來又予以恢復等,改革後的刑制仍十分繁雜。即便如此,其進步意義是不可否定的。

⑺ 漢代刑制改革對當代刑罰法律制度的啟示

1.
而從整體上看仍顯得不夠系統和嚴密.西漢初期由於政治和經濟條件的限制, 無法對繼承而來的刑罰體系中的弊端進行改革.經過西漢初期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以後,漢代的政治經濟在文景之 際得到迅速發展,社會文明程度也大大提高,這就為刑制改 革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漢文帝適應形勢的需要,於公元 前167 年下詔廢肉刑,進行刑制改革. 漢初刑罰體系仍沿

2.
緹縈之父淳於意拜得名師,精於醫術.他學有所成之後,職內事多委於屬員辦理.「為人 治病,不辭勞苦,奔波四方」,一時名揚域內,諸侯競相聘他做詩醫.由於他一心深入民間行醫,趙王、膠西王、濟南 王、吳王派人召他入宮,他都一一婉言謝絕了.當時齊王病 重,派人召他,他怕被留在齊王宮中,妨礙為民治病,避而 不見來人,沒有入宮,後齊王因誤治而死,於是權貴

3.
(二)從改革的內容與思想本身來說,是刑罰從野蠻走向相對文明,文景改制的輕刑化價值取向,體現了一種古樸的 人道主義精神,與近年來國際刑法非犯罪化,非刑罰化地潮 流遙遙相應,都體現了重視人的價值,維護刑法的人道取向.

⑻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制改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法定刑的規范化。魏《新律》將法定刑確定為死、髡、完、作、贖、罰金、雜抵罪七種。《晉律》中規定了死、髡、贖、雜抵罪、罰金五種法定刑,每一種
法定刑又分為數等。《北魏律》規定了死、流、宮、徒、鞭、杖六種法定刑,《北齊律》承其後,最終確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這一時期的刑法制度改革,
為隋唐以後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方面是使刑罰趨於寬緩,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免除宮刑,進一步廢除肉刑。自漢文帝改革刑制以來,宮刑時用時廢。《北魏律》還曾把宮刑作為一種法定刑,至北齊宮刑被徹底廢除,《北齊律》所規定的五種法定刑不再有宮刑。

其次,緣坐的范圍有所縮小。秦漢以來緣坐的范圍甚廣,特別是出嫁婦女既隨夫家受誅,又隨父家受戮。曹魏時期所定新律縮小了緣坐的范圍,並開緣坐不及出嫁女的
先例。南朝《梁律》進一步縮小緣坐的范圍,創緣坐婦女免處死刑的先例。《北魏律》雖然規定的緣坐范圍較廣,但孝文帝以詔令特加縮小:非犯干名犯義之重罪
者,緣坐處死皆止其身。

再次,定流刑為減死之刑。從北魏、北齊開始,流刑已成為一種法定刑作為死刑與徒刑的中間刑,填補了自漢文帝以來死刑與徒刑之間的差等。北周又將流刑按里程分為五等,使流刑更為規范化。

⑼ 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刑法改革措施有哪些並對其評價

漢文帝對秦代以來的刑法作了重大改革:
漢文帝下令廢除肉刑,改為徒刑和身內體刑,漢景帝時期,在文容帝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刑制改革,頒布詔令改革刑具以及行刑的方法和制度。
《漢書·刑法志》:「禹承堯、舜之後,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湯、武順而行之者,以俗薄於唐、虞故也。」這是說,肉刑始於夏、商、周三代。漢文帝在位期間,先後廢除了肉刑中的墨、劓、斬左右趾(實即剕刑)和宮刑,被後人譽為「千古之仁政」。自此以後,肉刑基本停用。魏、晉以後,雖屢有恢復肉刑的議論,但終未被採用。當然,使用肉刑的個別事例還是有的。
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刑制改革,順應了歷史的發展趨勢,為結束奴隸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罰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盡管這次改革還有缺陷,但無疑是中國古代法制發展史上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刑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⑽ 漢文帝劉恆登基之後,進行了哪些刑制改革

漢文帝劉恆(前202年—前15七年),漢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庶弟。前196年漢高祖劉邦前去鎮壓陳豨叛變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正直包容平靜,政治理念維持不張揚。漢高祖去世後,呂雉獨斷專行,諸呂把握了朝中軍區實權。前180年,呂雉一死,縣尉周勃、宰相陳公平重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進京為帝,封為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多方面改革,其中刑制改革分為兩點:1.廢止連坐法(首孥連坐法)。2.漢文帝劉恆十三年(前169年)五月,廢止肉刑,改成懲處笞刑和杖刑。 肅宗的政冶戰略方針和對策,使那時候社會經濟發展得到了明顯的發展趨勢,執政紀律也日臻推進。漢朝初期,大侯封國但是萬家和,小的五六百戶;到肅宗和文帝階段,災民還歸田園風光,戶籍快速繁息。諸侯王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籍增長,並且比以往富實多了。古代中國社會發展逐漸進到治國。

熱點內容
法治解難題 發布:2024-11-02 23:54:00 瀏覽:17
政務院和法院 發布:2024-11-02 23:47:43 瀏覽:427
一般來說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發布:2024-11-02 23:33:08 瀏覽:576
快遞條例屬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2 23:08:48 瀏覽:237
物業管理人員罰款條例 發布:2024-11-02 21:59:17 瀏覽:251
四中全會依法治國認識 發布:2024-11-02 21:55:50 瀏覽:150
行政法講課開場白 發布:2024-11-02 21:43:33 瀏覽:760
西城金華志法官 發布:2024-11-02 21:20:06 瀏覽:425
軍事法規級別劃分 發布:2024-11-02 20:49:09 瀏覽:348
民事訴訟法關於涉外的規定 發布:2024-11-02 20:47:06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