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標題
『壹』 刑法題目。
A 甲為非法奪取錢財而先殺死外公,構成搶劫罪;
為竊取保險櫃內財物,騙得小姨來打開保險櫃,趁機竊取了財物,仍屬於搶劫罪過程中行為。
利用親屬關系行騙打開櫃子,是便於非法獲取財物的手段。
『貳』 一道刑法的題目
1、應抄當選擇:A. 甲、乙二人成立貪污罪的共犯,貪污的金額為40萬元。
2、甲和乙是成立共犯。因為雙方都實施了犯罪行為,兩者共同犯罪人的行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標,彼此聯系、互相配合,結成一個有機的犯罪行為整體。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完成這個犯罪。
『叄』 一道刑法題目
刑法第399條第4款對你說的情況有明確規定,即「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受賄罪】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九十九條【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受賄罪】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修正案(四)第八條】
【枉法仲裁罪】依法承擔仲裁職責的人員,在仲裁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六)第二十條】
『肆』 刑法學論文題目有哪些
刑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1. 論犯罪的基本特徵和本質特徵
2. 我國犯罪成立理論的體系性特點及其缺陷
3. 論犯罪成立要件與犯罪構成要件的異同
4. 犯罪本質特徵新說
5. 「犯罪客體不要說」之檢討——從比較法的視角考察
6. 關於犯罪客體的若干問題思考
7. 論法益侵害說與規范違反說之爭
8. 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的關系的新解讀
9. 論刑法中的人身危險性 10. 試論不法侵害的認定
11. 現代刑法中報復主義殘跡的清算
12. 我國法治視野下刑罰目的的理性選擇
13. 報應主義與目的主義之對峙及調和
14. 論刑法中危害結果的概念
15. 論刑法中的行為對象
16. 試析刑法中行為對象與犯罪對象
17.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和客觀歸責論
18. 論犯罪構成的情節要求
19. 關於刑法情節顯著輕微規定的思考
20. 我國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21. 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研究
22. 論定罪情節與情節犯
23. 刑事政策視野中的情節犯研究
24. 量刑情節適用的若干問題研究
25. 論刑法適用中的隱性不平等:以劉海洋案為視角的考察
26. 罪刑法定原則與刑事司法
27. 罪行法定原則下的刑法解釋及其發展趨勢
28. 罪刑法定原則在實踐中的得與失
29. 罪刑法定原則與社會危害性的沖突
30. 善待罪刑法定原則
31. 罪刑法定與自由裁量權
32. 犯罪「故意」的學理分析
33. 從主觀要件中對「明知」的認定問題的探討
34. 明知必然發生能否放任?
35. 違法性認識在我國犯罪成立中的地位
36. 違法性認識在故意犯罪中的地位
37. 復合罪過形式理論之合理性質疑
38. 判斷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時不應考慮主觀要素
39. 論刑法適用解釋
40. 司法解釋之刑法謙抑性的背離
41. 狹義刑法解釋若干問題探析
42. 刑事政策在刑法有權解釋中的功能
43. 中國刑法司法解釋體制演進過程之檢視與反思
44. 論司法解釋的法律監督
45. 我國刑法立法解釋性質問題初探
46. 刑法有權解釋主體辨析
47. 間接故意犯罪的中止
48. 犯罪中止若干問題思考
49. 論犯罪預備行為的處罰范圍
50. 論我國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
51. 結果加重犯基本理論研究
52. 結果加重犯刑事責任根據及其合理性問題探討
53. 論我國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類的完善
54. 共犯的停止形態研究
55. 共同正犯的若干問題研究
56. 實行過限問題研究
57. 共謀共同正犯問題研究
58. 片面共犯若干問題思考
59. 過失共同犯罪若干問題思考
60. 共同過失與共同犯罪
61. 過失犯的構成要件構造及其適用
62. 激情犯基本理論研究
63. 過失危險犯基本問題研究
64. 中國刑法上的新類型危險犯
65. 論危險犯的危險狀態
66. 危險犯犯罪形態研究
67. 刑法中的危險及其判斷:從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區別出發
68. 數額犯中「數額」概念的展開
69. 犯罪數額研究
70. 不純正數額犯略論
71. 單位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72. 關於「單位累犯」問題的思考
73. 單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74. 論單位犯罪停止形態
75. 論單位犯罪主體消亡後刑事責任之承擔
76. 試論單位犯罪的主體結構——「新復合主體論」之提倡
77. 論單位實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責任
78. 單位共同犯罪的幾個疑難問題探究
79. 關於被害人承諾的若干問題思考
80. 事後承諾與阻卻犯罪成立
81. 被害人的寬恕與死刑適用
82. 被害人承諾成立要件比較研究
83. 建立「受害人諒解」相關制度的設想
84. 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及其在我國的制度構想
85. 試論刑法中的被害者過錯制度
86. 被害人有過錯的故意殺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
87. 試析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立法之不足
88. 對弱勢群體中犯罪現象的觀察與思考
89. 「親親相隱」刑事立法化之提倡
90. 「不認為是犯罪」司法適用中的幾個問題
91. 對不能犯處罰的理論基礎及現實意義
92. 論未遂犯的處罰范圍
93. 《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若干問題思考
94. 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規定
95.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及其制裁的新理念
96. 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淺析
97. 完善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刑事司法制度
98. 將未成年人責任規則擴大適用於青年人
99. 身份犯研究
100. 共同犯罪與構成身份新論
101. 論脅從犯不是法定的獨立共犯人
102. 吸收犯之生存空間論
103. 論想像竟合犯——兼與法條竟合犯相區別
104. 再論牽連犯
105. 我國刑法溯及力若干問題研究
106. 完善我國刑法空間效力立法的思考
107.我國刑法屬人管轄權存在的缺陷和立法完善:兼論海外華僑的刑法保護
108. 淺析刑法條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
109. 刑法上的不作為研究
110. 不作為犯罪的行為性
111."重大"道德義務應當成為不作為犯罪作為義務的來源
112. 「見死不救」行為定性的法律分析
113. 刑法因果關系研究——兼評不作為犯的因果關系
114. 論不作為犯罪中的先行行為
115. 先行行為可以為犯罪行為
116. 法益狀態說——作為犯與不作為犯的區別標准新探
117. 論作為犯罪客體的法益及其理論問題
118. 針對網路犯罪之認定探討——兼評刑罰相應立法的完善
119.網路中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及其刑法保護
120. 計算機犯罪之犯罪客體再研討
121. 論我國網路犯罪的界定:兼論我國網路犯罪的立法現狀
122. 論計算機網路犯罪
123. 試論網路共同犯罪
124. 關於網路空間中刑事管轄權的思考
125. 論「黑哨」的立法定性
126. 我國刑法中無限防衛權的再思考
127. 我國刑法未設立無限防衛:對新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定性
128. 論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界限
129. 論「假想防衛」
130.業務過失犯罪研究
131.依命令之職務行為正當化研究
132.論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
133. 刑法競合論 死罪、死刑與期待可能性
134. 論死刑的具體適用——兼對新舊刑法中的死刑適用作一比較
135. 論死刑罪名與死刑限制
136. 試論死刑適用應設年齡上限的合理性
137. 死刑不引渡原則探討——以中國的有關立法與實務為主要視角
138. 關於社區矯正若干問題的思考
139. 行刑社會化及其理論基礎探討
140.試論非監禁刑及其執行體制的改革
141.保安處分的理論與實踐
142.保安處分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運用
143.大陸、台灣刑法中保安處分制度比較
144.大陸與台灣刑事責任年齡之比較
145.教唆犯罪的理論與實踐
146.論未遂的教唆的可罰性
147.陷害教唆若干問題研究
148.間接正犯研究
149.論轉化犯
150.我國刑法中的轉化犯及其價值趨向
151.轉化犯與結果加重犯——兼論刑訊逼供的立法完善
152.犯罪集團首要分子的刑事責任
153.原因自由行為理論的困境與詮釋
154.期待可能性事由在刑法規范中的具體適用
155.認識可能性與期待可能性
156.特別自首若干問題思考
157.對「以自首論」的理解和適用
158.餘罪自首成立要件解析
159.單位累犯、數罪累犯及未成年人累犯問題
160.論量刑中減輕處罰和免除處罰的適用
161. 論剝奪政治權利刑內容的改革
162.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間重新犯罪如何處罰
163.減刑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164.我國假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165. 論我國的緩刑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166. 論累犯制度的立法完善
167. 論我國短期自由刑的改進
168. 淺議我國刑法中的財產刑
169. 刑法中沒收財物之分類研究
170.論赦免的刑事政策意義
171.論死刑緩期執行變更為死刑立即執行若干問題探討
172.論數罪並罰的根據:兼論我國數罪並罰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173.論酌定從輕情節
174.刑法中關於保護國有資產的立法不足與完善 175.慣犯問題研究
176. 初犯的刑法學界定 177.論刑法中的嚴格責任
178. 緊急避險限度條件的追問—兼論為保全自己生命而犧牲他人生命的行為 179. 淺析避險過當中的幾個問題 180.論對向犯
181. 《刑法修正案(五)》的立法缺陷及理解 182. 《刑法修正案(六)草案》評析 183. 刑罰與損害賠償之關系新探 184.論事實錯誤案件的歸責原則 185.重復評價禁止與想像競合犯 186.論未遂犯與不能犯之區別 187.自救行為論
188.過失實行行為研究
189.試論誘惑偵查在我國的法律規制
190. 論刑法中的被脅迫行為
191. 論刑法中的威脅行為
192. 沉默權的立法思考
193. 醉酒人的刑事責任
194. 關於刑法第17條第2款的思考
195. 以「嚴打」為視角審視刑事政策的趨勢
196. 有關安樂死的立法問題的幾點思考
197.事實上的非犯罪化與期待可能性——對安樂死出罪處理的路徑及其法理解
讀
198. 淺談刑訊逼供產生的原因及現實對策
199. 「嚴而不厲:為刑法修訂設計政策思想 200. 女性犯罪原因及預防
『伍』 大二刑法題目,請求大佬幫忙!
這種調包行為成立盜竊罪,不成立詐騙罪。從四要件來分析,主體成立,即有刑事責任能力,客體是財產權,主觀有盜竊故意,客觀實施了盜竊行為。
『陸』 刑法題目
職務侵佔罪
『柒』 刑法論文選題
1、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責任--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例
2、重刑化的弊端與我國刑內罰模式的選容擇
3、罪責的社會化與規范責任論的重構--期待可能性理論命運之反思
4、共同過失犯罪應成立共同犯罪
5、從食品安全法實施中看刑事責任的完善
6、論應權利人同意之行為--被害人同意理論的重構
7、反思與重構:犯罪客體新論
8、罪刑法定視野下的侵犯商業秘密罪
9、論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10、競技體育暴力行為的刑法解讀
11、「訴訟詐騙」定性研究--以我國民事訴訟法為視角
12、論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國的構建--刑事一體化的分析進路
13、《刑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協調研究
14、加強行政法與刑法交叉領域研究的必要性
15、環境犯罪的刑法現狀及其改進
以上刑罰論文選題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捌』 刑法題目(希望能詳細解釋下,麻煩各位了,謝謝)
首先,某乙的死亡是與某甲的打擊行為是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不存在因果關系中斷的因素。根據張明楷《刑法學》上關於因果關系列舉的各種情況看,某乙脾臟異於常人,不是致因果關系中斷的因素。
其次,某甲不具有故意傷害的故意或過失。刑法上的傷害,主觀上要有致對方重傷以上傷害的行為。輕傷以下是不能稱為刑法上的傷害的。某甲與某乙斗毆,但其行為攻擊行為,按照一般人的預期,是不會造成重傷以上傷害的。某甲不具有傷害的故意,更不具有殺人的故意。另外,某甲不知道某乙是脾臟異於常人,所以按照一般人的預期,也不負有相應的注意義務,所以也不具有致人傷害或死亡的過失。
綜合以上兩點(客觀方面與主觀方面)可以認為某甲致某乙的死亡,是意外事件,不構成犯罪。答案選D。
『玖』 刑法題目
這就是搶劫罪,適用致人死亡的升格條件。
雖然致命傷是甲造成的,但甲乙二人共謀,使用暴力對受害人搶劫時,應當預見該死亡結果,甲乙二人對死亡都要負責,都是搶劫罪致人死亡的主犯。
應判處搶劫罪,使用搶劫致人死亡的升格條件。
『拾』 幾道刑法的題目
1、選C,D
A,B兩項危害大小和構成的影響,不影響直接跟間接的認定。不能說危害大影響大就是故意,危害小影響小就是間接。
二者不同之處在於:(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2)從意志因素上看(所持態度),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
2、按你出題的年份應選B,D。按現在的法律來算B也不對了。
A項錯誤:「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這是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
C項錯誤:法律明文規定是2次。
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這是修改以前的法條)
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12月4日《關於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偷稅罪的起刑數額提高至五萬元,明確規定「偷稅數額在五萬元以下,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以前已經足額補繳應納稅款和滯納金,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七)》。該修正案對刑法第二百零一條偷稅罪作了重大修改,修改後的內容為:「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修正案對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構成犯罪的具體數額標准,以及逃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構成數額巨大的具體數額標准沒再作規定。這主要是考慮到在經濟生活中,逃稅的情況十分復雜,同樣的逃稅數額在不同時期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法律對數額不作具體規定,交由司法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作司法解釋並適時調整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