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提綱

民法提綱

發布時間: 2020-12-17 08:42:41

❶ 求論文提綱及其目錄!

我國勞動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汪重榮

我國勞動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仲裁前置」原則及仲裁時效過短形成民法權利的缺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79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規定從法律上確認了「仲裁前置」原則,即以仲裁作為訴訟解決的前提條件,人民法院只受理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勞動爭議案件。未經仲裁而直接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本人認為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中「仲裁前置程序」的規定違背了仲裁自願的傳統仲裁立法程序,妨礙了當事人仲裁請求權和訴訟權的行使自由,同時也剝奪了不能進入仲裁程序的那部分人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利,而且由於一裁二審的訴訟程序導致解決爭議的成本增加和結案的時間延長,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勞動爭議從根本上來講還是一種民事爭議,爭議雙方一般都是法律上平等的民事主體。對勞動爭議的解決,當事人應當有自由選擇權。將勞動仲裁強制性規定為勞動訴訟的前置程序,剝奪了當事人將勞動爭議直接訴訟法院的權利。

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為60天,與民法的申訴時效2年相差太大。如爭議案件超過60天期限但仍未超過一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的,由於仲裁機構不受理,人民法院將依法駁回訴訟請求。這顯然對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十分不利,大大損害了勞動法作為社會法側重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精神。

關於勞動法及相關法律規范繁多、復雜,當事人(特別是勞動者)很難全面了解,當其知道某事實違法時,已過了仲裁時效,喪失了申請仲裁的權利,但未超過民法的申訴時效,在實行先裁後審制度的情況下,勞動者也無法實現訴訟權,形成民法權利的缺失。

2000年本人在北京市大興區某化工廠就職時,與廠方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8小時,月薪3000元,出勤不足26天(包括法定節假日休假)按不足天數扣發工資。當時本人並不知道此規定違反勞動法。當年國慶節因廠里放假,即被扣發了相應的工資,次年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同樣被扣發了工資。直到本人因廠里收取風險抵押金一事與廠方發生爭議,尋求有關勞動法律依據時才知道廠方扣發法定假日休假工資是違法的,且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8小時也違反了勞動法關於「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的規定。但當我對企業扣發的法定假日工資要求補償、對超過勞動法規定標準的工作時間要求支付加班費進行申訴時,當地勞動仲裁機構以超過仲裁時效為由,對超過申訴日起60日以前的所有申訴均不予受理,而此時並沒有超過訴訟時效。當我不服仲裁裁決而向法院提起訴訟時,由於仲裁沒有受理,法院也不予受理,造成本人權益受損而投訴無門。而且此案從2001年6月初向仲裁機構提起申訴起至2002年4月末二審法院結案止,歷時近11個月的時間,涉案金額8000多元,這不僅加大了訴訟成本,同時也使本人的經濟利益受到了損失。如不是本人有一些積蓄,恐怕這期間的生活就成了問題。

現實中,類似的事件很多。由於勞動者相對於用人單位處於絕對弱勢,有些時候因為勞動者考慮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怕因一些加班加點或超時工作等引起的爭議申請仲裁引起用人單位領導不滿,採取種種手段逼迫勞動者辭職使其失去工作而不敢提起仲裁,最終喪失申請仲裁權。但此時尚未超過申訴時效,由於仲裁前置程序,使勞動者無法行使訴訟權。

在民法上是以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時效,而勞動爭議一般是以爭議的「事實」發生時起計算時效,這樣,在許多情況下,勞動者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益被侵害就已經超過了仲裁時效,當勞動者知道自己的權益被侵害時已無法申請仲裁,更無法申請訴訟。特別是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一兩個月工資或加班費的情況非常普遍,由於企業工資實行月結制度,即一個月集中開一次工資,有些企業是次月的10至20日才開工資,等員工拿到工資時距離最初的勞動行為已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了,而只有員工拿到工資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在與企業交涉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過了仲裁時效。而且目前許多企業由於資金緊張,推遲一兩個月發工資的情況時有發生,員工們也已習以為常,但是當這時發生勞動爭議,就已經過了仲裁時效,因而尚失了勝訴權。更有許多勞動者為了保住工作,往往不敢聲張,60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使本來應該得到的勞動權益得不到保護。

此外,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理勞動爭議案件有范圍限制,這樣就可能導致一些勞動爭議由於不屬於勞動仲裁機構受理范圍,或者因為勞動仲裁機構錯誤地不予受理,而無法訴訟至法院,最終導致當事人訴權無法實現。

二、勞動仲裁機構的行政色彩太濃,容易受地方保護思想左右

由於地方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地方政府管轄,很容易受地方保護思想左右,使勞動者特別是外來打工者的利益很難得到保護。

勞動仲裁機構的行政色彩太濃,缺乏獨立性。按照《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和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行政部門負責人為法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設在勞動行政部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實際上是一個不具有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機構,勞動行政部門獨家辦案就成為了必然。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所謂「三方機制」是被架空的,實際上是很難發揮三方制衡的公正裁決作用的。許多勞動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相應機構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行政力量在仲裁機構中佔主導地位,如果政府能夠清廉自律的話,這樣的仲裁製度也是能夠做到公正的。但是事實上,某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員的執政理念,左右著其很難承擔這樣的角色,一些地方政府出於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勞資糾紛中往往偏袒資方,忽視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也有的政府部門認為勞動法同其他法律一樣,勞動者可以與用工單位協商解決的,他們能不管盡可能不管。更有個別政府官員與當地資方老闆糾纏不清,對勞動者權益受侵害的情況熟視無睹,且故意偏袒和慫恿資方,使勞動者的權益受到極大的損害,導致某些地方的勞動者採取一些極端的做法,如罷工、遊行等。

2000年本人在北京市大興區某化工廠就職時,與廠方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月薪3000元,其中2000元為工資,1000元為全勤獎,出勤不足26天不發全勤獎。當本人因風險抵押金一事與廠方發生爭議、廠方決定辭退本人時,本人向北京市大興區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要求廠方按工資總額3000元計算支付本人加班工資並給予本人相當於一個月工資既3000元的經濟補償金。但是廠方認為1000元為全勤獎,故加班工資只能按月工資2000元計算,不同意支付經濟補償金,仲裁機構採取了廠方的意見。後來,本人在學習勞動法時,才知道仲裁機構的裁決是錯誤的。「計算加班工資的月工資標准應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及各種補貼在內」,故計算加班工資應以月工資標准即3000元為基數。且廠方辭退本人應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辭退勞動者應按照勞動者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金,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支付本人一個月的工資(月標准工資)即3000元作為經濟補償金。在這里,仲裁機構出於地方保護的思想,對於外地打工者的利益在勞動者對法律不完全知曉的情況下便不予保護。

三、事實勞動關系下勞動者難以承擔舉證責任

因為勞動者在用人單位中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當其利益受侵害時,很難取得相關證據,使其在申訴中處於劣勢而難以勝訴,特別在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勞動者取證更難。

本人在北京市順義區某著名門窗廠就職時,由於用人單位不與本人簽訂勞動合同(與本人同期招入的所有人員均未簽),口頭約定實習期3個月,期滿交實習報告。 3個月後本人交了一份與本人工作相關的實習報告,此後沒有得到單位任何回復。一個月後,本人在領取工資時拿到的仍然是實習工資,便找到主管人事的副廠長劉某問情況,劉某說:「部門經理沒有跟你談嗎?」我說:「沒有。」劉某說:「我問問她再給你答復。」三天後,劉某找到我說:「是這樣,經過這一段的考核,覺得你與相關方面的溝通不夠好,故企業決定辭退你。」我從事的是成本核算工作,不是銷售工作,溝通能力不應該是考核的主項,但是單位卻以如此的理由將我辭退,且沒有任何經濟補償,而我又沒有任何證據申請仲裁。因企業未與我簽訂勞動合同,也不實行上班打卡制,考勤卡掌握在部門經理手裡,每天按時查崗後回自己辦公室填寫,員工根本看不到考勤記錄,工資表也只是在每月發工資時員工在上面簽個字便由財務部收回,員工也不可能取得證據。就這樣,和我一同來廠的十幾個人在四個月內,廠里分別以不同的理由辭退,到我走的時候只剩下一個人了。與此同時,企業每個月都在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它的招聘、辭退工作。這個企業就是利用這種方法賺取勞動者實習期的廉價勞動力。

離開這個單位以後,本人又先後應聘到北京某會計師事務所、某咨詢公司工作,它們同樣上演著上面的一幕,我同樣又是許多的受害人之一。在我離開某咨詢公司時,就連最基本的工資都沒有拿到,因為我是主動辭職,單位以暫時沒錢為由不給結算工資,而我仍然無法取得任何申訴的證據。

象我這樣外地來京的打工者受企業侵害而又無法取得申訴證據的情況很普遍。

由於勞動爭議案件訴訟主體的相對特殊性,勞動法律關系除了具有一般民事法律的平等性外,還具有隸屬性、依附性的特徵。大量的勞動爭議都是由用人單位以管理者身份的單方行為引起的,勞動者在面臨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往往無法用有效的證據來證明。如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考勤記錄、工資發放記錄、交納社會保險記錄等都掌握在用人單位一方,勞動者對於這些證據是不可能具有舉證能力的。如果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真的是口說無憑。

針對上述問題,本人建議採取如下對策:

一、加大查處力度,廣泛進行普法宣傳建立直屬中央的勞動監察組織,實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檢查的內容應包括企業的勞動報表、企業考勤表、工資發放表、勞動合同、社會保險交費收據等相關方面。檢查的方法可實行明查和暗訪相結合,企業自查和勞動監察組織審查相結合。同時在勞動監察組織中設立勞動信訪辦公室,勞動者可以直接向信訪辦公室投訴。以此對僱主形成威懾不敢輕易跨越法律的禁區,同時也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出於地方保護思想而忽視勞動者權益的情況出現,更有利於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現實中,許多勞動者不願意與用人單位打官司,因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打官司,即使贏了,也是以輸掉工作為代價。而且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打官司,輸掉的不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今後的就業機會。因為當招聘單位知道某人曾經與某用人單位打過官司,便怕此人今後會給該單位帶來麻煩而不予錄用。也有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目的是為了不讓勞動者留下證據,當勞動者提出簽訂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便不予錄用或以各種理由予以辭退。由於我國目前勞動力過剩,勞動力市場為需方市場,勞動者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也只好默認了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在找工作時不敢要求簽訂勞動合同,對於勞動保障之事更是無從談起。而有些地方政府對於這一切只採取漠視的態度。這無疑從某種程度上慫恿了資方的不當勞動行為,如要求勞動者加班且不支付加班費、不給勞動者正常休假等。這不僅進一步造成勞動力過剩,加劇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而且由於資方可從中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導致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因此,要使勞動者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中央政府就必須加大查處力度。

同時也應廣泛進行普法宣傳,充分發揮人才市場的宣傳作用。現實中,許多勞動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權益是什麼,對於勞動法也只是知道有這部法而已,具體的內容並不清楚,對於其配套的相關規章制度更是不得而知。人才市場是勞動者求職的地方,在勞動者求職時就讓其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使其在求職過程中和就業之後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是當務之急。

同時政府應出資舉辦一些有關勞動法規方面的學習班,或向宣傳稅法一樣走上街頭,向廣大勞動者宣傳勞動法,使其深入人心,使每個勞動者都能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這樣既有利於保護勞動者的權益,也有利於規范勞動者的行為,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另外還應向社會公民廣泛宣傳勞動法,以便形成社會監督,促使用人單位規范自己的行為,以達到保護勞動者權益的目的。

二、延長仲裁時效,實行仲裁獨立本人認為,對於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應比照民法規定的兩年為宜,對於用人單位的連續侵權行為應以連續行為最後一次結束作為時效的起算時間。例如對企業經常要求員工在8小時之外延長工作時間、每周只休一天或不休且拒絕支付加班費的行為,應以爭議發生前最後一次延長工作時間或加班的時間為時效的起算時間。這也符合民法關於連續侵權行為的規定。這樣使勞動者能夠有充分的時間了解自己的權益是否被侵害,可以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應強調仲裁機構的完全獨立性和法律責任,應仿照經濟仲裁機構的做法建立獨立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相互獨立,互不幹擾。即實行「裁審自擇,各自終局」。所謂「裁審自擇」,是指當事人既可以選擇勞動仲裁,也可以選擇法院審判,但是兩者只能選擇其一。所謂「各自終局」是指仲裁和審判都在本系統內結案,而不再先裁後審。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有關規定對仲裁裁決行使撤銷權和裁定不予執行權。這樣既有利於保障當事人的訴權行使,也保證了仲裁裁決的公正性,有利於提高勞動仲裁的權威性並提高辦案效率。

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但是幾乎所有的國家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都是獨立於政府行政機構的,即不受政府的干預,這也符合司法獨立的理念。

據悉,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表示,廣東擬設置相對獨立於行政和司法機關的勞動仲裁機構,專司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職責。這將為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改革帶來一縷春風。

三、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在舉證責任上,勞動審判案件中如完全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原則,則不符合勞動法作為社會法和偏重保護勞動者權益的要求。本人認為,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應根據勞動法的立法精神和民事訴訟法的公平原則,按照勞動爭議的性質、當事人對證據的控制情況、收集證據能力的強弱等因素,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合理分配舉證責任。如對於用人單位辭退不合格職工和違紀職工以及拖欠工資和福利待遇、是否構成工傷等爭議,由於勞動者舉證能力的限制,應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制度。

四、修改現行法律,盡快出台勞動訴訟法

要延長訴訟時效、實行仲裁獨立、舉證責任倒置,首先要修改現行的勞動法,為其提供法律依據。

在現行法律的基礎上加大對用人單位的處罰力度,出台一些切實可行的處罰措施,使其 具有可操作性。

我國目前尚無專門的勞動訴訟法,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是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程序以及勞動法的有關程序性規定來進行的。但基於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勞動爭議案件畢竟不是一般的民事訴訟案件,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有許多地方並不適用勞動爭議案件,應盡快出台勞動訴訟法,以解決現實勞動爭議訴訟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作者介紹】遼寧大學,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企業法律顧問

注釋與參考文獻

1.用人單位勞動法操作實務 法制出版社 左祥琦

2.勞動權益維護與勞動爭議處理 新華出版社 石雁

3.勞權論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常凱

4.勞動關系調整的法律機制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董保華

5.勞動法 經濟科學出版社 史探徑

6.工作權的內容和實現 中國法制出版社 吳玉章

7.中國勞動法若乾重要理論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夏積智

8.論不正當勞動行為立法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常凱

1.對我國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探討 中國法院網 朱艷

2.關於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時效問題 中國法院網 廖朝平

3.淺談勞動爭議案件的幾個程序問題 中國法院網 廖朝平

4.論新形勢下的勞動者權力保護 深圳勞動網 趙振遠

5.關於勞動爭議解決 深圳勞動網 趙振遠

6.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兩個問題的討論 論文助跑網 唐正洪

7.《勞動法》是勞動者的權利保障書 論文助跑網 張紹明

8.終止勞動關系的法律界定 論文助跑網 張喜亮

9.仲裁獨立勢在必行法律保障必不可少 論文助跑網 張喜亮

10.論事實勞動關系下的勞動者如何維權 論文助跑網 李居鵬

11.淺議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改革問題 論文助跑網 秦旭東

12.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幾點思考 論文助跑網 范愛金

❷ 有關監護制度的提綱

一、監護制度概述
(一)監護的概念與特徵
1.監護的概念
監護是指對特定的自然人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合法權益依法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履行監督和保護職責的人,稱為監護人,被監督和保護的特定的自然人,稱為被監護人 。
2.監護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監護人必須具有監護能力。在監護關系中,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負有監督和保護的義務,必要的時候還要代理被監護人進行一定的民事活動,因此,監護人必須具備完全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同時具有照顧和管理被監護人的能力。
(2)被監護人的范圍特定,必須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監護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即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3)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關系特定。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必須具有親屬關系,或者朋友關系,或者是行政上的隸屬關系。
(4)監護的內容法定。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必須由法律明文規定,不得由雙方自行約定而改變,監護人未履行監護業務的,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 監護的分類
監護的分類,可因劃分標准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分類如下:
1.依據監護對象的不同,監護可分為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成
年人(或稱禁治產人)的監護。從世界立法例看,為不在親權下的未成年人設定監護是監護制度的主要內容,被視為親權的補充和延伸。除了未成年人需要設立監護制度保護其合法權益外,有的成年人也需要置於監護之下,這種成年人往往是雖已達到法律規定的成年年齡,但卻不具備這一年齡所代表的智力和意志力,法律因而不視其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中稱「精神病人」,外國立法中稱「禁治產人」,包括精神病人,還包括酗酒人和浪費人 。
2.根據監護設立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指定監護、法定監護和
選定監護。指定監護,又按指定人的不同可分為遺囑指定監護和監護當局指定監護。我國《民法通則》對
監護的設立規定了法定監護與指定監護兩種方式。但與我們前面介紹的監護設立方式有所不同,其他國家側重於指定監護,在沒有指定監護的情況下,適用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優先於法定監護;而我國立法的規定正好相反,是在法定監護發生爭議的前提下,由有關組織指定監護人。
3.廣義的監護包括狹義的監護。本文採納的是狹義的監護,即指對不在親權下的未成年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人身及財產權益的監督與保護,或稱為未成年人及禁治產人的監護。廣義的監護除狹義的監護外,還包括保護或保佐。保護通常是指對限制行為能力的人身及財產權益的監督與保護,如前蘇聯、日本等國就設有保護制度。保佐有兩種,一種與前述的保護大致相同,只是用詞不一或范圍不同。另一種是指特殊情況下對監護受阻的補救及對特別人或特別財產的監督、照護。如原聯邦德國民法將保佐分為六種:補充性的保佐;殘疾者的保佐:不在人的保佐;胎兒的保佐;對於不明的利害關系人的保佐:公募財產的保佐。該法規定保佐適用監護的一般規定 。
(三)監護制度的內容
監護制度的內容涉及監護的開始,監護機構,監護人的資格及其職責,監監護關系的設立、變更、終止,監護人的報酬,監護責任等。
1.監護的開始。監護的開始是指具備了設立監護的條件並發生監護狀態。監護是一種法律關系,監護的開始必須有充分、明確的法律依據。通常情況下,對未成年人的監護以無親權人或者親權人喪失親權為發生監護的原因。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立法均持這一主張,但在具體的立法形式上有所不同。一種是採用概括式,如瑞士民法規定:「不在親權管理年的所有未成年人均須交付監護。」另一種採用列舉式,將發生監護的直接、間接原因分別舉示。一般有以下的原因:(1)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被宣告死亡或失蹤。(2)親權人受禁止治產或親權停止宣告以及有其他無管理權的法定理由。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對在父母遺棄、虐待、辱罵、不關心子女時,法院有權作出監護裁決。(3)未成年人無親權人。如棄兒、非婚生子女。此外還有關於委託監護的特殊情況。委託監護是一咱因親權人或監護人臨時行為而發生的委託代理,不同於監護的設置,在親權人或監護人因疾病等原因不能行使代理權、管理權時,可以委託他人代行有關的職責,但委託產生的後果仍由委託人承擔,受託人並不因此而取得監護人的資格,因此它不能被視為監護開始的原因 。我國對於監護開始的原因是採用概括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6條第2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己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對成年人的監護以被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開始監護的原因。
2.監護機構
監護機構是指行使監護職能的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監護權力機關、監護執行機關和監護監督機關。
(1)監護權力機關。監護權力機關是負責對監護人進行任免、更換,並就監護中的一些重大事項(如監護人的上學就業、重大財產處分)等做出決策的機構。我國民法通則未明確規定監護權力機關,但從其所規定的相關內容來判斷,監護權力機關應該是被監護人自己或者其父母的工作單位,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以及人民法院 。
(2)監護執行機關。監護執行機關就是負責具體實施監護事務的人或者機構,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監護人。
(3)監護監督機關。監護監督機關是指對監護人的活動進行監督,以確保被監護人利益不受侵害的機構。我國民法通則對監護監督機關未作明文規定,但從相關內容來看,被監護人或者其父母的工作單位、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人民法院是監護的監督機關 。
3.監護人資格
監護人的資格是指監護人具有勝任監護工作的能力。它關繫到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切實保障問題,法律應對此作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1條認為,認定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監護人的身體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等因素確定。在我國下列人員不能擔任監護人:①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②在身體或者經濟方面沒有監護能力的人;③被判有期徒刑、有不良嗜好者;④其他具有明顯不利被監護人的因素的人
4監護人的職責,也稱監護事務,即監護人為行使監護權而從事的活動及應盡的職責。一般包括對人身的監護和對財產的監護。
(1)對被監護人人身的監護。
綜合各國的立法,人身監護的內容主要包括:
①保護被監護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其受到他人的侵害。
②對作為成年人的被監護人進行必要的醫療和管束。
③對未成年人進行監督和教育。維護其受教育的權利。
④為被監護人指定居所,不得使其脫離監護人單獨居住。
⑤作為被監護人的代理人參加民事活動、代理其進行訴訟。
⑥對被監護人進行適度的懲戒。
(2)對被監護人財產的監護。
①對被監護人財產的監護,主要包括:
②對被監護人的財產進行清點,製作財產清單。
③對被監護人的財產進行管理。
④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對其財產進行使用和處分。
⑤禁止受讓被監護人的財產。
⑥向監護監督機關如實報告被監護人的財產狀況 。
5.監護人的責任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積極維護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不能作出有損於監護人的行為。《民法通則》第18條第3款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侵犯被監護人的人身和財產權益時,監護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6.監護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1)監護的設立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監護人的設立分兩種,即法定監護與指定監護。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又確定了委託監護,而在司法實踐中,也有條件地承認了遺囑監護的設立。①法定監護的設立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由法律直接規定。《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了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設立:「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己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人;(4)沒有上述幾種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②指定監護人的設立指定監護適用的條件是監護人對承擔監護責任有爭議。爭議有下列幾種情況,有的是後一順序的人不同意由前一順序的人擔任,或同一順序中的人相互爭著要當監護人的;較多的是前一順序的人不願意擔任,推給後一順序的人,後一順序的人也不願意擔任,或同一順序人之間相互推委的。我國《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由此可見,我國立法上對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有關組織指定;二是由法院指定。③遺囑監護的設立。遺囑監護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其生前所立遺囑中,為其未成年子女設立其死亡之後的監護人 。這種設立監護的方式在我國立法中沒有規定,但司法實踐中承認這種監護設立方式的效力。設立遺囑監護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立遺囑人必須是未成年子女的父或母;第二立遺囑人享有親權;第三遺囑的內容、程序及形式均符合法律的規定,為有效的遺囑。遺囑監護若能成立,應優先於法定監護。
(2)監護的變更
監護的變更是指監護人因某種事由不再或不能繼續擔任監護人,而由其他人繼任監護人。這種變更是在被監護人仍需進行監護的前提下,使監護人發生變更;如果被監護人已不需要繼續對其進行監護,則發生的是監護民事法律關系的終止,這是我們下一個問題中需要討論的。監護民事法律關系設立之後,可以依據一定的事實而發生變更,這些事實一般有以下幾種。①監護人死亡或喪失監護能力。②監護人辭職。 ③監護人撤銷。 ④有配偶擔任未成年人監護人的,還可因婚姻的解除而變更。
(3)監護的終止
監護的終止是指成立監護的要件消失。監護既可以基於一定的原因產生,也會在一定的條件下終止。引起監護終止的原因如下:
被包含人方面的原因
①監護人己成年,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
②被監護人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
③被監護人被生父母認領或被他人收養。
④被監護人的父母不能行使親權的原因己消失。
監護人方面的原因
①監護人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
②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
③監護人被法院撤銷監護職務。
④監護人因正當理由辭去了監護職務 。

二、我國現行監護立法存在的缺陷
由於《民法通則》自身體例和《民法通則》、《意見》當時制定時社會生活條件與認識水平的局限,有關監護制度的規定比較粗糙,過於原則、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同時又帶有計劃經濟的濃厚色彩,監護立法中一些應該予以規定的內容沒有規定,一些該變更的內容還未變更,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許多新現象的產生和與國際法律制度接軌的趨勢,目前的監護制度己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筆者認為我國現行的監護立法存在著以下不足和缺陷:
(一)未區分親權與監護,使作為親權人的父母與作為法定監護人的父母混為一談監護與親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親權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財產方面的管教和保護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在古羅馬早期,監護是親權的一種,設立監護的目的在於保障家庭財產。到了近現代,親權制度已逐步向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方向發展。綜觀世界各國民法,許多國家特別是大陸法系國家都在民法典中設親屬編同時界定親權與監護,將親權與監護各自獨立成章。如法國民法典第一卷人、第九編親權、第十編未成年人、監護及解除親權。德國民法典第四編親屬法;日本民法典第四編親屬、第四章親權、第五章監護;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四編親屬、第三章父母子女、第四章監護等。他們都認為親權和監護是不同的法律制度,只要親權人存在,監護制度則不發生效力,所謂親權在,無監護。只有在親權人不存在或親權人不能行使親權或被剝奪親權的情況下,才能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設立監護人。可見,監護制度是親權制度的延伸和補充 。
(二)對監護人任職資格的規定不夠完善,為某些民事能力缺格者擔任監護人埋下了隱患,規定監護人任職資格的目的在於保證監護人能夠履行監護職責。世界各國通常的做法是在立法中設定了監護人的「消極資格」制度,即凡有人格缺格者均為「監護人之缺格」,不得充任監護人,明確規定哪些人不得擔任監護人。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一般規定未成年人及禁治產人不得為監護人,法人亦不得為監護人。如《澳門民法典》以列舉方式詳細規定了不得擔任監護人的9種消極資格:如禁治產人、明顯精神錯亂人、行為不檢或生活方式不為人所認識的人、因被禁止行使親權或被中止行使全部或部分親權的人、正在或在最近5年內與有關未成年人或其父母進行爭訟的人等等。為了更全面保障被監護人的利益,法律又規定了對一些雖具備擔任監護人資格,但由於某些特殊因素,如高齡、政治職位據位人、須照顧兩名以上直系血親卑親屬的人、在遠離未成年人大部分財產所在地的地方居住的人須推辭監護職務,讓其他具有資格,又有能力、條件的人來擔任監護人。在我國,對監護人的任職資格,《民法通則》只是籠統地規定監護人須有監護能力,何謂有監護能力?《意見》又進一步規定,應「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然而這兩條法律規定均沒有具體說明什麼是有監護能力,什麼是沒有監護能力。
(三)對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群眾基層組織擔任監護人的法律規定缺乏可行性,存在種種弊端。我國
《民法通則》規定在沒有自然人充當監護人的情況下,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精神病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充當監護人。這條法律規定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在《民法通則》制定時的上個世紀80年代,國有企業占絕大多數,幾乎全部的員工都是國有企業的職工,「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是當時社會的一大顯著特點,企業有自己的幼兒園、學校、醫院,企業不僅對職工的生、老、病、死負有義務,對職工及其子女也承擔了諸如教育、管理、安排工作等義務,所以上述法律規定在當時有其現實意義和積極意義。但這種做法在今天顯然已經失去了其存在的社會基礎,因為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已實行政企分開,企業不再對職工子女的教育、撫養和就業承擔責任,其社會職能應由政府來承擔,所以再要求企業作為監護人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現實的。至於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它們只是基層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本身既無資金,又無專職人員,現實中根本無法承擔監護職責。另外,民政部門是國家機關,是社會管理機構,其職能是管理社會事務,也不宜承擔監護職責。
(四)對監護對象的范圍法律規定不夠全面,不能對所有應設置監護人的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保護在我國《民法通則》中,規定監護對象的范圍為兩類:一類是未成年人,另一類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在這里把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只限定為精神病人是不夠全面的。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植物人、危重病人、老年痴呆症患者或生理功能不全的殘疾人,也有可能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植物人、危重病人、老年痴呆症患者和殘疾人都可以成為監護的對象,應納入到監護對象的范圍之中 。
(五)對監護人的確認方式比較單一,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國目前確認監護人的方式有三種,即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協議監護。其中指定監護是指法定監護中的監護人發生爭議時,由有關機構在其近親屬中指定而產生的監護人的情況。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而由法院裁定的監護人也稱為指定監護人。協議監護是指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確定監護人的,應當由協議確定的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的情況。這兩種方式產生的監護人其實仍然是法定監護人,所以指定監護和協議監護只是法定監護的實現方式而已。我國確認監護人的方式雖然有三種,但卻比較單一,沒有規定遺囑監護制度,這不僅有悖於當事人意志自治的原則,而且也不適應當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六)未明確規定監護人的權利,違背了權利義務一致性的原則,不利於監護人履行職責對於監護人的權利,國外民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如監護人享有用益權或獲報酬權、辭任或拒任權、監護期限屆滿後的辭留權等。
(七)對監護人的職責未進行微觀的界定,未區分監護事務和監護責任,使監護人侵權責任的追究難以落到實處我國《民法通則》第18條、《意見》第10條對監護人的職責進行了宏觀的規定,但未進行微觀的界定。此外,被監護人給第三人造成損害時,監護人應承擔的相應的法律責任,現行法律也沒有涉及到。上述法律責任標準的不明確,使監護人侵權責任的規定流於形式,法律責任的承擔難以落到實處 。
(八)對監護的期限未作明確規定,不利於保護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目前,世界各國民法都明確規定了監護的期限,有的還規定了輪流監護制度。如德國1992年施行的《關於成年人監護、保護法的修F案》對監護期限作了限制,保護人的任期最長為5年,最低每隔5年要重新選任。《法國民法典》第406條規定:「對監護人應規定監護期限」。然而我國《民法通則》未對監護的期限做出明確規定。但從司法實踐中通常的做法可以推斷出,對未成年人的監護期限最長為18年,而對精神病人的監護則可能持續終身。這樣的做法不利於保護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對精神病人的監護,有的可以在被監護人恢復理智時終止,但有些精神病人可能終身不愈,對他的監護可能終其一生,而將如此沉重的負擔只加諸於一任監護人身上,是不合理的。而且,如若監護人由於智力、體力相對缺乏或其他客觀原因難以履行監護職責時,卻迫使其擔任監護人,就會導致不公平的結果,也容易導致因監護人原因使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九)對監護終止的事由未作明確規定,使監護關系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依民法原理,監護的終止分絕對終止和相對終止。絕對終止是指監護關系歸於消滅;相對終止是指監護關系依然存在,只是監護人發生變更或被撤銷。大多數國家民法規定了監護終止的事由,如前面所述的《澳門民法典》第1817條對未成年人監護終止事由的規定。我國民法未涉及監護終止,對監護終止的事由也未作明確的規定,這不利於解決監護糾紛,維護社會的穩定。

❸ 求一份民事訴訟書的提綱

民事起訴狀
原告:
名稱: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 電話: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職務:___
委託代理人:姓名:________ 性別:_____ 年齡:___
民族:___ 職務:___ 工作單位: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
被告:
名稱: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 電話: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職務:___
訴訟請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實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 致
_____人民法院
原告人:_______(蓋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簽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合同副本____份。
本訴狀副本___份。
其它證明文件__份。
註:①事實和理由中應寫清合同簽訂的經過、具體內容、糾紛產生的原因、訴訟請
求及有關法律、政策依據。
②原告應向法院列舉所有可供證明的證據。證人姓名和住所,書證、物證的來
源及由誰保管,並向法院提供復印件,以便法院調查。
③本訴狀適用於被告為法人或其它組織

❹ 《談精神損害賠償》的論文提綱

一、 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
歸納起來可以分為狹義說和廣義說兩種,1、精神損害從狹義說。該說認為「非財產上之損害與再產之減少無關或應增加而未增加無關;非財產上之損害即為生理上或心理上痛苦;2精神損害廣義上說。該說認為精神損害就是指對民事主體精神活動的損害。侵權行為侵害公民、法人的人身權,造成的公民心理上的精神活動和公民、法人維護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動的破壞,最終導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喪失或減損。抑鬱等不良情緒。

二、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范圍及客體范圍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將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范圍限定為自然人,客體范圍限制在以自然人的人格權益為核心的相關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

三、我國精神損害的賠償范圍
由於我國民法所規定的人身權只有人格權一種,因此,確定我國精神損害賠償范圍的關鍵在於正確界定我國民法之人格權的范圍。
另外還可以包括侵害公民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人格尊嚴、自由權、名譽權、隱私權、姓名權、肖像權、婚姻自主權者,受害人均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四、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
法官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做到:1、侵權人沒有過錯的,只有在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下,才可以判決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2、在侵權後果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故意侵權致人損害的當中人較之過失侵權致人精神損害的當事人責任要重,支付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的數額相對要多一些;3、對於過失致人精神損害的當事人,重大過失和一般過失相比較,前者支付的精神賠償金數額要高一些。
還應當將侵權人承擔經濟責任的能力作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因素考慮,這個問題比較有爭議。

❺ 民事訴訟論文 提綱

這個論題太大、太全,事實上如果深入分析下去,可以寫一本專著,建議專您把題眼放小點再寫屬,這樣更容易些。不過實在要寫,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思路吧。

論證人證言提綱
一、民事訴訟證人證言的法律地位及意義
1、證人證言的含義,特點及其淵源
2、證人證言的屬性,效力及意義
二、民事訴訟證人制度的立法規定及司法實踐
(一)立法規定
1、證人的主體資格
2、證人的權利與義務
3、證人證言的質證
4、證人的保護
5、證人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二)司法實踐中的問題
1、證人出庭作證率低
2、書面證言的廣泛使用
3、證人作偽證後不被追究法律責任
4、證人證言的收集和使用問題研究
三、民事訴訟證人證言制度構建必要性
(一)證人證言存在的理論基礎
(二)民事訴訟司法實踐的需要
四、完善民事訴訟證人證言制度的設想
(一)規范單位證人制度
(二)建立證人家庭人身財產安全保險制度
(三)建立證人作偽證的民事賠償責任制度

❻ 民事離婚案件缺席開庭的提綱

  1. 最高復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制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五十一條規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訴至人民法院,只要求離婚,不申請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蹤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達訴訟文書。」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訴訟,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應當到庭,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作出判決。」

  2.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規定:「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第一百三十條規定:「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3. 因此離婚案件缺席審理最常見情形為: 一種是被告下落不明而採用公告送達缺席審理; 另一種是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審理。

❼ 最新的民事訴訟法的論文集

第一,可以體現作者的總體思路。提綱是由序碼和文字組成的一種邏輯圖表,是幫助作者考慮文章全篇邏輯構成的寫作設計圖。其優點在於,使作者易於掌握論文結構的全局,層次清楚,重點明確,簡明扼要,一目瞭然。[2]
第二,有利於論文前後呼應。有一個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在檢驗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絲絲入扣、相互配合,成為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能為展開論題服務。經過這樣的考慮和編寫,論文的結構才能統一而完整,很好地為表達論文的內容服務。
第三,有利於及時調整,避免大返工。在畢業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作者的思維活動是非常活躍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從表面看來不相關的材料,經過熟悉和深思,常常會產生新的聯想或新的觀點,如果不認真編寫提綱,動起筆來就會被這種現象所干擾,不得不停下筆來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寫的從頭來過;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會極大地影響寫作情緒。畢業論文提綱猶如工程的藍圖,只要動筆前把提綱考慮得周到嚴謹,多花點時間和力氣,搞得扎實一些,就能形成一個層次清楚、邏輯嚴密的論文框架,從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寫論文的學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寫成提綱,再去請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較易提出一些修改補充的意見,便於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導。
9相關範例
編輯
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一般都要求學生編寫提綱。從寫作程序上講,它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從提綱本身來講,它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所謂構思謀篇,就是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因為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像寫一首短詩、一篇散文、一段札記那樣隨感而發,信手拈來,用一則材料、幾段短語就表達一種思想、一種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資料,較多的層次,嚴密的推理來展開論述,從各個方面來闡述理由、論證自己的觀點。因此,構思謀篇就顯得非常重要,於是必須編制寫作提綱,以便有條理地安排材料、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
有些學生不大願意寫提綱,喜歡直接寫初稿。如果不是在頭腦中已把全文的提綱想好,如果心中對於全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步驟還是混亂的,那麼編寫一個提綱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處的,其好處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體現作者的總體思路。提綱是由序碼和文字組成的一種邏輯圖表,是幫助作者考慮文章全篇邏輯構成的寫作設計圖。其優點在於,使作者易於掌握論文結構的全局,層次清楚,重點明確,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第二,有利於論文前後呼應。有一個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在檢驗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絲絲入扣、相互配合,成為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能為展開論題服務。經過這樣的考慮和編寫,論文的結構才能統一而完整,很好地為表達論文的內容服務。
第三,有利於及時調整,避免大返工。在畢業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作者的思維活動是非常活躍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從表面看來不相關的材料,經過熟悉和深思,常常會產生新的聯想或新的觀點,如果不認真編寫提綱,動起筆來就會被這種現象所干擾,不得不停下筆來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寫的從頭來過;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會極大地影響寫作情緒。畢業論文提綱猶如工程的藍圖,只要動筆前把提綱考慮得周到嚴謹,多花點時間和力氣,搞得扎實一些,就能形成一個層次清楚、邏輯嚴密的論文框架,從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寫論文的學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寫成提綱,再去請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較易提出一些修改補充的意見,便於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導。
簡單提綱舉例
以《關於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簡單提綱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一、序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二)目前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狀
(三)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三、結論

❽ 求一個民法的論文題目,有提綱最好

我自己寫的可以嗎
《論締約過失責任賠償范圍的擴大 》

我國民法體系中存在三大責任,第一是侵權責任,第二是違約責任,第三就是本文所討論的締約過失責任了。所謂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所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這三大責任的承擔方式各不相同,如,侵權責任可以通過賠償損失、返還財產、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等方式來進行救濟。特別是人身侵權方面的,有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方式是其它兩個責任所不具有的特殊方式。對於違約責任來說,可以通過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來彌補。那麼與其相適應的,三者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大小又有著明顯的不同。簡單地說,侵權責任在於賠償受害人實際受到的損失,有時可以擴大到可以預期的損失,精神方面也有相應的規定支持一定的賠償。違約責任在於使守約方利益達到合同得到適當履行的狀態。而締約過失責任僅僅只是是損失恢復到未訂立合同之前的狀態。我覺得這樣的規定並不能完全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應該結合具體的情況,擴大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范圍。

論意思自治與信賴利益保護
我國1986年《民法通則》關於合同違約責任的規定如下: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而按照西方法律經濟分析法學派的觀點,主張如果違約方在賠償了對方可預期的利益損失以後,仍舊有盈餘或者仍然收益,那麼就應該違約。另有觀點認為,不適宜將繼續履行合同作為違約責任的救濟方式。我國的規定旨在保護合同相對人的信賴利益,而經濟分析法學派的中心思想在於謀取利益,即為了獲得更有益於自己的益處,可以基於自身意志不履行合同而不受法律責難。本文就主要通過對這兩種觀念的比較分析來探討意思自治對於合同履行以及信賴利益保護的影響意義

熱點內容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
財務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4-12-26 00:07:12 瀏覽: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發布:2024-12-25 23:45:51 瀏覽:267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12-25 23:41:05 瀏覽:700
屬於衛生行政法規的是 發布:2024-12-25 23:35:18 瀏覽:589
就業勞動法特徵 發布:2024-12-25 23:27:55 瀏覽:619
職工教育經費勞動法 發布:2024-12-25 23:15:21 瀏覽:87
天朝魔法學院 發布:2024-12-25 22:45:44 瀏覽:10
安博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2-25 22:45:42 瀏覽:122
寧強巴山法院 發布:2024-12-25 22:33:48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