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義務
① 民事義務分為哪幾類
民事義務主要有以下分類:
(一)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根據義務發生的根據,民事義務可分為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直接依據法律規定產生的而非由當事人約定的義務。約定義務是指當事人自行約定的義務。
(二)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根據義務的內容,民事義務可分為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積極義務,是指以義務人須為一定行為(作為)為內容的義務。消極義務,是指以義務人須不為一定行為(不作為)為內容的義務。
(三)專屬義務與非專屬義務。根據義務與義務主體的關系,民事義務可分為專屬義務與非專屬義務。專屬義務是指義務人不得將其移轉給其他人負擔的義務。非專屬義務,是指義務人可將其移轉給他人負擔的義務。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② 民法典合同權利和義務
法律分析:1.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支付價款;受領標的物;對標的物檢查通知的義務。
2.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3.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第五百四十四條 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第五百五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給第三人。
第五百五十六條 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的,適用債權轉讓、債務轉移的有關規定。
③ 民法上的三大注意義務
1、民法上的「注意義務」簡單的說,就是行為人在做出某種行為時,應能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有可能產生的某種損害後果,並且做好防範措施,避免損害後果的發生。
2、一般注意義務制度是民法領域的一項重要制度,是指法官通過司法實踐中的判例積累加以發展起來的,在通常情況下作為社會普通人所應達到的注意標准,具體來說就是指創設和持續特定危險源者,基於誠信原則、善良風俗或適當社會生活不成文的規則所要求的對此等危險負有的合理的注意,並且而對一般人負有除去或者防止危險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