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刑法多少條
㈠ 故意傷害罪怎樣量刑
1、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4、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這里是指實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為又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具體說來,即在本法條文標有「致人重傷」、「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等字樣的犯罪,應當按照本法各該條的規定,定罪量刑,不再適用本條的規定。例如,放火、決水、爆炸、投毒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115條定罪量刑;強奸婦女或者姦淫幼女致使被害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36條定罪量刑;非法拘禁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38條定罪量刑;搶劫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63條定罪量刑。
㈡ 故意傷害罪屬於刑法第幾條
故意傷害罪屬於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傷害罪的認定標準是:
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權;
2、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3、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故意傷害罪;
4、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
故意傷害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事先對於自己的傷害行為能給被害人造成何種程度的傷害,不一定有明確的認識和追求。無論造成何種程度的結果都在其主觀犯意之內,所以,一般可按實際傷害結果來確定是故意輕傷還是故意重傷。
符合犯罪主體要件的行為人,在傷害故意支配下實施了傷害行為,造成他人身體傷害,達到輕傷程度的,即可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的既遂。故意傷害造成重傷的,包含兩種情況:一是行為人明顯只具有輕傷的故意,但過失造成重傷;二是行為人明顯具有重傷的故意,客觀上也造成了重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㈢ 刑法對故意傷害罪怎麼規定的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八十九條【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搶劫罪】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搶劫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三十四條之一第二款【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三十三條第二款【故意傷害罪】有前款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由於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每年都會出現新變化,蘇義飛律師將在此網站頁面每年更新一次該罪名的刑法理論和量刑標准:
張明楷《刑法學》第五版P854頁:由於故意傷害罪的對象是他「人」身體,而胎兒不是人,傷害胎兒的行為不符合傷害他「人」的要件,故認定為故意傷害罪還存在障礙。有罪說包括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應將上述行為認定為對出生後的「人」的傷害。
第二種觀點認為,上述行為屬於對母體的傷害。
無罪說認為,故意傷害罪的對象是「人」,將傷害胎兒的行為認定為傷害他人,屬於不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有違反罪刑法定原則之嫌。
本書認為,對胎兒的傷害導致的是對出生後的「人」的傷害,嚴重侵犯了出生後的「人」的法益,具有處罰的必要性,問題在於如何理解和認定「行為時必須存在被害人」這一命題。
被害人或行為對象並不需要存在於實行行為時,而是僅需要存在於實行行為發揮作用或者產生影響之時。
P856頁:基於他人承諾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是否成立故意傷害罪,是較為棘手的問題。許多國家的刑法只是明文規定處罰基於承諾的殺人,並且其法定刑輕於普通故意傷人罪,但沒有對基於承諾的傷害做出規定。
一種觀點認為,在被害人承諾的傷害案中,如果行為違反了公序良俗,就不問傷害的輕重,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如果不違反公序良俗,即使造成了重大傷害,也不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基於被害人承諾的傷害案中,如果行為造成了重大傷害,就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本書認為,對此分為三種情況處理:第一,在被害人為了保護另一重大法益而承諾傷害的情形下,應當尊重法益主體的自己決定權,肯定其承諾的有效性。
第二,在單純傷害而沒有保護另一重大法益的情形下,雖然得到被害人的承諾,但造成了有生命危險的重傷的,宜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第三,對基於被害人承諾造成輕傷的,不應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P860頁: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的關系。單一理論認為殺人行為必然包含傷害故意。事實上,任何殺人既遂都必然經過了傷害過程,任何殺人未遂也必然造成了傷害結果或者具有造成傷害結果的危險性。在此意義上說,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是特別關系。當然,也不排除二者在特殊情形下成立想像競合。
認定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時,應當採取從客觀到主觀的路徑。在行為已經致人死亡,以及雖然僅造成傷害結果但具有致人死亡的緊迫危險的情形下,首先要肯定該行為是殺人行為,進而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殺人故意;如果沒有殺人故意,再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故意。在實踐中,只要查明以下情況,不僅能直接說明行為是殺人性質還是傷害性質,而且能說明行為人的故意內容:
(1)行為人使用的是何種犯罪工具?該犯罪工具的殺傷力如何?犯罪工具是預先取得的還是隨手取得的?
(2)打擊的部位是什麼?是要害部位還是非要害部位?是特意選擇要害部位打擊,還是順手可能打擊某部位就打擊某部位?
(3)打擊的強度如何?行為人是使用最大力量進行打擊還是注意控制打擊力度?
(4)犯罪行為有無節制?在被害人喪失反抗能力的情況下,行為人是否繼續打擊?在他人勸阻的情況下行為人是否終止犯罪行為?
(5)犯罪的時間、地點與環境如何?行為人特意選擇的時間、地點還是隨機的時間、地點?案發當時是否有其他人在場?
(6)行為人是否搶救被害人?對死亡結果表現出何種態度?
(7)行為人有無犯罪預謀?行為人是如何預謀的?
(8)行為人與被害人平時是什麼關系?是素有怨仇還是關系較好,是素不相識還是相互認識?
有些確實難以認定的案件,應按存疑時有利於被告的原則,以較輕的犯罪處理。
㈣ 刑法 故意傷害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回者管制答。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