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羅馬法與民法原則

羅馬法與民法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6-04 16:28:45

❶ 什麼是羅馬法,私法,民法,公法

羅馬法,狹義上說是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所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羅馬法的系統推廣歷史開始於東羅馬帝國時期,於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之後東羅馬帝國自我封閉,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大陸進入文化文明相對黑暗的中世紀,羅馬法的主體一度失傳超過600年之久。但是隨著羅馬法完整文獻的出土和文藝復興的思想,羅馬法成為整個歐洲大陸各個勢力爭相研究和推廣的對象。文藝復興後的以古羅馬法研究為基礎而建立起的歐洲法律體系,也被稱之為「公共法」(ius commune)或者「民法」(Civil Law),被視為整個歐洲文明共有的財富,以示與6世紀前的古典羅馬法的區別。廣義的羅馬法可以包括民法的這一層含義。
總體而言,公法與私法分類的基本意義在於便於法律的適用。區分二者的實益在於,易於確定法律關系的性質,應適用何種法律規定,應採用何種救濟方法或制裁手段,以及案件應由何種性質的法院或審判庭受理,應適用何種訴訟程序。梁慧星先生在談及公法與私法的分類時說,法律之分為公法與私法,乃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重大成果。他同時引用德國學者基爾克的論斷:公法與私法的區別是今日整個法秩序的基礎。⑦如果這一區別被混淆,甚至無視公法與私法的本質差異,作為社會調整器的法律將會失靈,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將會處於混亂之中。具體言之,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主要有以下不同意義。

(一)從利益保護的重心來看,公法以維護公共利益即「公益」為主要目的,私法則以保護個人或私人利益即「私益」為依歸。

「利益說」曾是公、私法劃分標準的有力學說,這種論說是以利益多元化和多極化的客觀存在為基礎的。羅爾斯·龐德將利益分為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三類⑧。法律與利益發生聯系的紐帶是利益主體的行為。法律主體的行為與一定的利益追求相關聯,人們努力奮斗所追求的一切都與其利益相關。法律對正當利益的保護是通過設置適當的行為標准來完成的。

公法著重保護的公共利益,首先是超越私主體的具體的和特殊的利益,其次也是其他各種利益的平衡器,在其他各種利益發生沖突時為政府實施調控和干預充當一個正當合理的借口。公共利益是為維護共同體之間的共存共處而存在的,是共同體之間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就實際情形而論,公法所維護的公共利益表現為各社會共同體之間的秩序、安全、公正、自由等人類基本的生存價值和制度環境。

私法主體在私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區域內所尋求的是各自獨立的私人利益,包括財產利益及人身利益兩個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應當嚴格區別國家作為行政管理者和作為財產所有者兩種不同的身份。當國家以特殊的私法主體面目出現時,如以國家名義發行國債、接受無主財產或取得無人繼承的財產等,國家所追求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利益,而仍然屬於私法上的「私人」利益,這是由國家的多重法律身份所決定的。

(二)從調整的社會關系即對象來看,公法調整的是國家與公民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系,主要體現為政治關系、行政關系及訴訟關系等。私法調整私人之間的民商事關系即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一般來說,在國家與公民、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中,國家和政府是公共權力的代表,對各種社會公共事務實施管理並向人民提供服務,但這些管理和服務並非管理者隨心所欲,而是應當納入法治的范圍。公法的基本內容就是為規范國家權力和政府行為而存在的,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控制公權力來維護私權利。與公法中所面對的國家與公民、政府與社會之間非平等的社會關系不同,私法所謂整的民商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它是人民日常私人生活狀況的法律體現。法律對民商事關系的調整遵循的是人格獨立、地位平等、行為自願以及公平、誠實信用等基本原則,民商事關系的主體在法律上的「存在」通常情況下是沒有區別的,是抽象平等的。

(三)公法以權力為軸心,嚴守「權力法定」的定律;私法則以權利為核心,適用「權利推定」的邏輯。

法律對權力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授予作用,二是限制或制約作用。權力只有授予才能行使,一切權力的運作必須基於並源於民意和公意,並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地固定下來,即「權力法定」、「越權無效」、「法無授權不可為」。在法治社會里,「權力法定」的含義是:一切公權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須從法律中獲得其來源,國家機關不得行使法律沒有授予和禁止行使的權力。權力法定也告示人們應該慎重對待權力。由於權力最易誘發人性中最醜陋、最貪婪的東西,權力客觀上具有腐蝕性、異化性、擴張性及對私人權利的侵害性等傾向,一切擁有權力的人都可能會濫用權力。因此,對權力加以分解、限制、制約並對權力使用活動進行嚴格監督是法治的應有之義,這主要是通過公法來進行的。在一國法律體系中,公法同權力的設置、分配、行使、制約及監督等運作有最直接的聯系。

私法確認和保護的是私法主體享有的私權利即民商事權利。財產權、人身權以及由這兩類私權派生的眾多具體權利構成最低限度的基本人權。私法倡導「權利本位」,私法是權利法。權利主體(自然人和法人)制度、權利規則制度(物權、債權、人身權、繼承權、知識產權)、權利行使制度(法律行為制度和代理)、權利保障或救濟制度(民事責任制度)等構成私法的基本內容。私法奉行「法不禁止即自由」,將它作為金科玉律並以此去分析、評價、判斷具體的個人行為。「權利推定」就是「不禁則許」,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行為就是私法主體通常可以自由實施的。社會愈發展,文明程度愈高,人們獲得自由的機會就愈多,權利推定的范圍就愈大。

(四)公法奉行「國家或政府幹預」的理念,私法遵循「意思自治」、「私法自治」的原則。

行政法主張政府對各項行政事務的領導和管理;刑法對絕大多數犯罪行為適用國家追訴主義;經濟法強調國家對市場經濟活動的調節、控制和干預;訴訟程序中當事人申請撤訴須經法院同意等現象,都鮮明體現了公法中國家或政府幹預的思想。由於公法具有濃厚的國家干預色彩,公法規范成為強行性規范。為了更好地貫徹國家或政府幹預理念,法治實踐中應解決好如下幾個問題:干預的理由和根據是什麼?干預的范圍和程度怎樣?干預的形式及目的如何?等等。

「意思自治」或「私法自治」原則是私法的靈魂,常被譽為:「支配整個私法的最高原則」、「私法之基礎」、「私法根本價值之所在」、「法律行為效力之源」等。一般認為,所謂私法自治是指個人依其意思形成其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具體而言,私法自治原則認為,私法方面的一切法律關系可以而且應該由每個人自由地、自行負責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決定。這一原則是私法中的一個總的原則,表現在私法領域的各個方面,首先是承認人人平等,每個人有獨立的完全的權利能力,每個正常的人(幼兒和精神病人除外)有完全自主的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受到尊重。因此,每個人有法律行為自由(包括合同自由),每個人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過失責任),每個人的權利(包括所有權)應該由每個人自由行使並受到尊重(所有權不可侵犯)。這些私法自治原則的主要內容構成了近代民法的四大基本原則:人格平等、合同自由、過失責任和絕對所有權原則(私的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原則)。

私法自治的理論依據在於:在社會關系日趨復雜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私法主體都是主張不同的具體利益要求的人,每個人都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和實踐者,都明了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所在。因此,從尊重人、關心人、保護人的信念出發,法律應當充分相信個人能夠清醒而理智地對待和處理與其利益相關的一切事務,國家及他人應尊重個人的自由選擇,不得干涉或限制。政府為更高的價值或公益而對私人事務施加強制或干預時,應有適當理由。總之,在私法自治之光的照耀下,私法既維護了私人自主選擇的自由,又能合理利用人的自私心使個人在追求和實現自身合法利益的同時能夠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五)公法以政治國家為作用空間,私法以市民社會為功能范域。

公法是政治國家的法,私法是市民社會的法。國家之創設,就是為市民社會服務的,無市民社會,國家便無實質意義。將市民社會的法界定為私法,是為了防止按政治國家成員的標准來要求市民社會的人,就是要把民事活動與政治活動區別開來。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分離是近代歐洲社會變遷的產物。市民社會的存在是西方法治社會存在的前提。黑格爾和馬克思是現代市民社會思想的集大成者。

黑格爾認為,市民社會就是由私人生活領域及其外部保障構成的整體。個人是市民社會活動的基礎,從生產和在交往中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在市民社會中佔有重要地位。黑格爾理解的市民社會,實際上是在私有制(個人所有權)和分工的條件下,生產和交換的體系;是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前提下,社會成員(市民)自利和互利的活動過程。⑨

在馬克思的市民社會思想中,市民社會是「私人利益的體系」或特殊的私人利益關系的總和,包括了處在政治國家之外的一切領域,市民社會實質上是一種「非政治性的社會」。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強調市民社會是對私人活動領域的抽象,是與作為對公共領域的抽象的政治國家相對應的。隨著社會利益分化為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兩大相對獨立的體系,整個社會就分裂為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兩大領域。前者是特殊的私人利益關系的總和,後者則是普遍的公共利益關系的總和。⑩

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相分離的思想是對人類社會生活多樣性屬性及人的多層面社會存在狀況的描述。用作為西方文明的市民社會理論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生活現狀仍然沒有過時。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具有雙重身份或地位:一方面他是政治國家的成員即公民,參加政治國家領域內的一切必要活動,其行為受公法調整;另一方面他同時又是市民社會的一分子即私人,在市民社會領域內與法律地位平等的其他人實施各種民商事活動,其行為受私法調整。以立法現實為例,各國憲法中規定的是公民而不是自然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這些權利義務是公民作為政治國家成員所應當具有的。而民法中確認的是自然人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及相應的義務,這些權利義務是自然人作為市民社會成員即私法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所必需的。

私法與公法的區別、私法與國際私法學的區別。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的區別主要在於調整對象的差異:國際私法是調整自然人、法人之間的跨越一國地域范圍的民事關系,而國際公法調整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外交、政治、軍事關系。
國際私法與國際私法學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
國際私法與國際私法學的聯系在於:二者同屬於上層建築,且都建立於國際經濟交往這一經濟基礎之上,都以涉外民事關系的存在為其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國際私法隨著國際經濟交往和人員往來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而產生,國際私法的產生和發展為國際私學的產生和發展提供研究對象和發展空間。國際私法學以國際私法的存在為其存在的基礎,國際私法學的研究成果,不僅推動國際私法的立法發展,而且指導國際私法的實踐。13世紀的「法則區別說」,奠定了國際私法的基礎;19世紀的「法律關系本座說」對最密切聯系原則這一沖突規則的確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際私法與國際私法學的區別在於:國際私法是以涉外民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由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規范、沖突規范、統一實體規范、國際民事訴訟和國際商事仲裁程序規范組成,這些法律規范具有法律強制力,是人們從事涉外經濟、民事活動的行為准則。國際私法學是以國際私法為研究對象,研究國際私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國際私法學由著作、學說、理論、觀點組成,這些著作、學說、理論、觀點大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只在制訂、適用國際私法規范時起到相應的輔助作用。

❷ 羅馬民法大全各有什麼特點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效力貫穿民法始終,體現民法的基本價值,集中反映民事立法的目的和方針,對各項民法制度和民法規范起統率和指導作用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對我國民法的原則做了規定,概括其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民法內容有普遍約束力的原則,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審判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如平等、自願等原則,還有一些是適用於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原則,如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原則。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結合學理解釋,可將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第4條【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5條【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識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6條【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7條【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秉持誠信,恪守承諾。

第8條【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9條【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❸ 羅馬法的基本原則是啥

對於羅馬法的基本原則和法制好像國內外都沒有統一一致的結果,但是對幾個重要的部分都是基本認可的,是很多現代法律原則的源頭。
1、平等原則:在羅馬法時代,是奴隸制社會,不會存在人人平等,實際上存在人格減等。但是對於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地位,主張平等原則。該原則發展會後來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2、法人制度:羅馬法沒有法人名詞,但是設立了法人制度,對法人分為社團和財團,並對法人的權利義務做了比較系統的規定。到現在我們還在使用該分類。
3、一夫一妻制度:有「夫權和無夫權婚姻」之分和現在內涵不一樣,但是至少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名詞,成為後人戰斗的武器。
4、物權法定製度:羅馬法強調物權的范圍和種類都由法律規定。所有權為自然權,為核心權利。
5.、繼承製度,遺囑至上原則:非常欣賞羅馬法中遺囑繼承優先於法定繼承的規定。強烈敬重當事人的意願。
6、債:羅馬法歸納了債產生的兩個原因:侵權和協約。
7、協約自由原則:羅馬法中肯定了民事活動的協約自由原則,一直是民法中的根本原則。
個人認為平等原則,法人制度,遺囑繼承優先原則,協約自由原則是羅馬法對後世最大的貢獻。
羅馬法是後來歐洲大陸法系的主要依據。也是後來民主斗爭(我不喜歡用資本主義民主革命這個詞,那個被我們宣揚出很不合適的貶義)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法律史上有著重要意思。

❹ 羅馬私法包括哪些內容體現了哪些法律原則

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一)人法
人法是對在法律上作為權利和義務的主體的人的規定。
1.自然人。包括兩種:
(1)生物學上的人(包括奴隸在內);
(2)法律上的人,指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奴隸不具有法律人格,被視為權利客體)。羅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三種身份權全部或部分喪失叫「人格減等」。羅馬法規定,只有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為能力。
2.法人。雖然沒有明確的法人概念和術語,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
(1)法人的種類:
①社團法人,即以自然人的集合為成立的基礎,如宗教團體。
②財團法人,即以財產為其成立的基礎,如慈善基金。
(2)法人設立的條件:
①物質基礎;
②最低法定人數(3人以上),一定數額的財產(多少沒有嚴格規定);
③須經過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許。
3.家庭法
(1)實行一夫一妻的家長制家庭制度;
(2)家或家族是指在家父權下支配的一切人和物的總和(家父、妻、子女、奴隸、土地)。家的特點是以家父權為基礎(共和國後期,家父的權力逐漸受到限制);
(3)婚姻有兩種:「有夫權婚姻」、「無夫權婚姻」。
(二)物法
物法是羅馬法的主體和核心,由物權、繼承和債三部分構成。
1.物權
(1)物:除自由人以外存在於自然界的、對人有用的一切東西。它包括:
①有形物體和具有金錢價值的東西;
②無形體的法律關系和權利。
(2)物的分類:要式轉移物,略式轉移物;有體物,無體物;動產,不動產;主物,從物;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無主物;原物,孳息等。
(3)物權:權利人可以直接行使於物上的權利(其范圍和種類皆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自由創設),其中所有權為自物權,其他的為他物權。
(4)物權的種類:所有權;役權(地役權、人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物權(質權、抵押權)。
2.繼承
(1)分類: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
(2)原則:早期:「概括繼承」;後來:「限定繼承」。
(3)關於法定繼承人的順序以及遺囑繼承的方式等問題,羅馬法上均有較完備的規定。
3.債
(1)債的發生原因包括:
①合法原因,即由雙方當事人因訂立行為而引起的債;
②違法原因,即由侵權行為而引起的債,稱之為私犯;
③准契約和准私犯。
(2)債的分類(根據債的標的和標的物的不同):特定債和種類債;可分債和不可分債;單一債和選擇債;法定債和自然債。
(3)羅馬法還對債的履行、債的擔保、債的轉移、債的消滅作了詳細規定。
(三)訴訟法
1.公訴:對直接損害國家利益案件的審理。
2.私訴: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私人利益案件的審理,它是保護私權的法律手段,相當於後世的民事訴訟。
3.訴訟程序:先後呈現法定訴訟、程式訴訟、特別訴訟三種形態。

羅馬法對後世法律的影響,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羅馬私法體系。
羅馬法的有關私法體系,被西歐大陸資產階級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鑒與發展。《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對羅馬法的繼承和發展。如1804年制定的《法國民法典》,就繼承了《法學階梯》的人法、物法、訴訟法的體例;而1900年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則是以《學說匯纂》為藍本的,形成了總則、債法、物法、親屬法、繼承法。法、德兩國的民法體系,又為瑞士、義大利、丹麥、日本等眾多國家直接或間接的加以仿效。
●2.羅馬法中許多原則和制度,也被近代以來的法制所採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圍內權利平等原則、契約自由原則、遺囑自由原則、「不告不理」、一審終審原則等,權利主體中的法人制度、物權制度、契約制度、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
●3.羅馬法的立法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水平。
它所確定的概念、術語,措詞確切,結構嚴謹,立論清晰,言簡意賅,學理精深。

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滿意的話望採納!

❺ 羅馬法對民法的借鑒。

羅馬法對後世的影響
羅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雖然是奴隸制社會的法律,但卻是建立在私有制和簡單商品經濟基礎之上,對保護私有制和簡單商品經濟的一切重要關系都有明確而詳盡的規定。在法學家的努力和推動下,這一法律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立法技術高超,而且能夠適應社會變遷的需要,不斷調整和更新,使其更趨完善。因此,它能為保護私有財產和調整商品經濟關系提供一種現成的法律形式,包含在其中的一些原則,例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圍內的平等地位、契約以雙方當事人同意為主要條件和無限制所有權等,很適合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社會的需要,這就是羅馬法能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原因。
在中世紀,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羅馬法復興上,經過這次運動,許多西歐國家都接受了羅馬法,當然程度有所不同,西歐大陸國家程度要大一些,英國則小得多。進入資本主義時期以後,法、德等國都以羅馬法為基礎,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先後制定了民法典,形成了民法法系。英國繼續受到羅馬法影響,只是沒有全面接受羅馬法,只借鑒了羅馬法的一些原則和制度。通過西方國家的法律,羅馬法的影響擴大到亞、非、南北美洲各國,包括日本和舊中國在內。所以,可以說羅馬法是一種世界性法律

淺議羅馬法對現代私法發展的作用
羅馬法作為世界最古老的法律體系之一為近現代法律的變革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不僅使法律真正可以以法條的形式被固定並成為規范人類社會行為的標准,而且為近現代法律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所以要真確認識和掌握法律的精髓,把握法律研究的方向以至於在法律實踐中的應用,研究羅馬法就顯的尤為重要。

曾經聽很多人說:「學好法律,只需要對現行法律規定做全面了解,在適當時候查閱法條就可以了」或者是:「只要把法條讀熟了,通過司法考試就可以了」。我無心去評論這些言語的對與錯,我也無意去探究中國法律從業者的執業能力,畢竟我相信在中國法律從業者中存在著大量通曉法律,將法律運用的如魚得水的智者。我只想說:如果我們把對現行法律運用比作是一個成人在經營自己的生活,那麼研究羅馬法體系就如同一個嬰兒在學習走路時所邁出的第一步。

一、羅馬法的發展歷史

羅馬法的發展經歷了初期的形成階段、發展鼎盛階段、衰落時期和復興時期。法律是統治的產物,作為同樣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羅馬法,也因為不同統治時期君王的不同利益而產生了不同的社會效力。然而在羅馬法中佔有特殊地位的既是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表法》。這部法典的形成經歷了奴隸制度到帝王制的社會制度的演變、君主統治者與廣大民眾之間的斗爭。

《十二表法》的完成使羅馬帝國進入了有法的狀態,使法律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為公眾所知悉。但它依舊存在著諸如僵化刻板、處罰過於野蠻的問題。當羅馬進入帝政時期以後,羅馬帝國的經濟發展及其迅速,帶來了大量的私法糾紛和矛盾。為了平衡這類矛盾,也為了使整個國家的經濟更好的發展,羅馬法的發展在帝政的統治下進入了鼎盛時期。

經過長時期的法律發展,羅馬法體系以基本形成。從羅馬法發展的歷史軌跡可以看到法律發展的規律——形成-發展-穩定。

二、羅馬法的法律體系及其影響

羅馬法的法律體系可謂是龐大而又不顯雜亂。它包含了人們生活中有關人、財、物方面的大量內容,如婚姻、繼承、債權債務、契約等。在這我無法一一對其內容做詳細的闡述,僅通過其中人、物兩方面來闡述其法學的理論及對法律發展的影響:

人法

羅馬法體系中的人法可謂是理論形成交早,在當時運用最為廣泛的法律。從調整的對象看,它有市民法和萬民法;從內容看,有婚姻關系、親屬關系等。羅馬法較為詳細的規定了一系列有關自然人人格及其權利的內容。由於人法有相對的歷史性,羅馬法對自然人之間的活動具有當時社會狀況的特定性,更多的體現了對男性、本國公民權利的維護。

但深刻分析其法律內涵可以看出,當時的羅馬法已在一定程度上為以後有關屬人主義觀點的提出做了鋪墊。在人的權利獲得上,它提出了人的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行為能力根據不同人的年齡和心智來確定;在親等關繫上提出了親屬關系的分類、親等的計算方法。而其在人法方面為以後的私法發展中作出積極貢獻的可謂是對婚姻法律關系的內容。

1.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是羅馬法對結婚要件的規定,屬於強制性規定。這一規定是現今世界上除少數穆斯林國家外大多數國家在結婚的實質要件中所作的強制性規定。然而在古羅馬這樣一個更傾向於男權統治,父權、夫權的思想尤為嚴重的國家,能夠有這樣的規定,無疑不體現出其法律的先進性

2.結婚自由

羅馬法其實並沒有真正提出婚姻自由的觀念,但是它提出結婚必須徵得當事人同意;雖然其所謂的同意還只是建立在男方和雙方家長意志的基礎上的,並沒有給女方更多的結婚自主權,但是結婚自由的法律觀點卻是適應社會發展及被以後的法學家所接受和發展的思想源泉。

3.年齡的規定

羅馬法對結婚的年齡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婚姻年齡在羅馬法出現之前始終是由當事人自己擇的,並沒有相關的強制性規定。然而羅馬法在進入優帝一世後根據當時人們的生理及心理的成熟情況確定了適婚的年齡,這也為用法律來規定法定結婚年齡做了准備。

雖然在婚姻法律關系中,羅馬法有它本身的歷史特性——規定了有夫權婚姻、萬民法及市民法婚姻等,而且雖然更傾向於對夫權的保護,但是從上述內容看,還是可以看到部分內容在近現代婚姻締結中有關實質要件內容的影子。

物法

物法在羅馬法體系中是龐大的,亦是起核心部分。其中包括有繼承法、物權法及債權法。

雖然當時羅馬法對物的劃分並不清楚明確,容易產生分歧。但諸如財產繼承、時效應如何確定、對無主財產的管理人的權利義務等均在其法律實踐過程中被確定下來。羅馬帝國之所以經濟繁榮、穩定的發展、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平凡,就起原因還是因為擁有的完善地、有系統地、邏輯及其嚴密的法律體制。這樣即可以鼓勵本國人之間的忙來,使雙方在任何一方違反約定的時候都可以採取相應的救濟措施;又可以增加他國國民進入羅馬、羅馬市民到別國經商的信心。其實在這點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中國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與他國來往貿易最平凡的時期為唐宋時期,其實在經濟發展的背後是大量法律制度的建設。唐朝的永徽律是調整法律沖突的,它使當時的貿易得以穩定發展;宋朝的擅銹鐫是規范版權的一部成文法,它為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但由於一定的歷史原因,以及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對法律發展的影響並不深遠,而羅馬法卻因為其內容含蓋了民法的大量內容,而成為了以後國際法學界學習和了解民法發展的內容。

三、我國如何學習和研究羅馬法

羅馬法在法律發展的過程中將神化的法律變成了人法,使法為人所知,為人所用。在羅馬法大量的內容中真正為現代法律作出貢獻的法律理論是平等原則。無論是歷史影響較大的《法國民法典》,還是英美等發達國家的立法,甚至與我國《合同法》都大量的使用和借鑒了平等原則這一在契約領域中應用最廣泛的原理。

我國《合同法》可以說是與世界國際私法領域走的最近的一部法律,其內容有相當大的部分作到了與國際接軌。然而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對羅馬法的學習和研究,學會把握法律發展的軌跡、認識法律研究的重點,做到去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的法制服務。

法律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正如羅馬法的內容已經完全無法適應我們當今的社會發展一樣,我們現行的法律也無法保有「新鮮度」。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必然是超越法律本身的發展的。

而羅馬法的作用並不是全盤接受它,我們要學的是它的思想,而不是實質內容;要學的是它處理實踐問題時運用的原則,而不是對個體問題的簡單「搬運」。
http://www.dffy.com/faxuejieti/zh/200604/20060427193324.htm

❻ 《民法大全》體現了羅馬法的哪些法律原則或法律觀念

羅馬法對後世法律制度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羅馬法中所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恆價值。

❼ 羅馬私法包括哪些內容體現了哪些法律原則

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一)人法
人法是對在法律上作為權利和義務的主體的人的規定。
1.自然人。包括兩種:
(1)生物學上的人(包括奴隸在內);
(2)法律上的人,指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奴隸不具有法律人格,被視為權利客體)。羅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三種身份權全部或部分喪失叫「人格減等」。羅馬法規定,只有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為能力。
2.法人。雖然沒有明確的法人概念和術語,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
(1)法人的種類:
①社團法人,即以自然人的集合為成立的基礎,如宗教團體。
②財團法人,即以財產為其成立的基礎,如慈善基金。
(2)法人設立的條件:
①物質基礎;
②最低法定人數(3人以上),一定數額的財產(多少沒有嚴格規定);
③須經過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許。
3.家庭法
(1)實行一夫一妻的家長制家庭制度;
(2)家或家族是指在家父權下支配的一切人和物的總和(家父、妻、子女、奴隸、土地)。家的特點是以家父權為基礎(共和國後期,家父的權力逐漸受到限制);
(3)婚姻有兩種:「有夫權婚姻」、「無夫權婚姻」。
(二)物法
物法是羅馬法的主體和核心,由物權、繼承和債三部分構成。
1.物權
(1)物:除自由人以外存在於自然界的、對人有用的一切東西。它包括:
①有形物體和具有金錢價值的東西;
②無形體的法律關系和權利。
(2)物的分類:要式轉移物,略式轉移物;有體物,無體物;動產,不動產;主物,從物;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無主物;原物,孳息等。
(3)物權:權利人可以直接行使於物上的權利(其范圍和種類皆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自由創設),其中所有權為自物權,其他的為他物權。
(4)物權的種類:所有權;役權(地役權、人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物權(質權、抵押權)。
2.繼承
(1)分類: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
(2)原則:早期:「概括繼承」;後來:「限定繼承」。
(3)關於法定繼承人的順序以及遺囑繼承的方式等問題,羅馬法上均有較完備的規定。
3.債
(1)債的發生原因包括:
①合法原因,即由雙方當事人因訂立行為而引起的債;
②違法原因,即由侵權行為而引起的債,稱之為私犯;
③准契約和准私犯。
(2)債的分類(根據債的標的和標的物的不同):特定債和種類債;可分債和不可分債;單一債和選擇債;法定債和自然債。
(3)羅馬法還對債的履行、債的擔保、債的轉移、債的消滅作了詳細規定。
(三)訴訟法
1.公訴:對直接損害國家利益案件的審理。
2.私訴: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私人利益案件的審理,它是保護私權的法律手段,相當於後世的民事訴訟。
3.訴訟程序:先後呈現法定訴訟、程式訴訟、特別訴訟三種形態。

羅馬法對後世法律的影響,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羅馬私法體系。
羅馬法的有關私法體系,被西歐大陸資產階級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鑒與發展。《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對羅馬法的繼承和發展。如1804年制定的《法國民法典》,就繼承了《法學階梯》的人法、物法、訴訟法的體例;而1900年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則是以《學說匯纂》為藍本的,形成了總則、債法、物法、親屬法、繼承法。法、德兩國的民法體系,又為瑞士、義大利、丹麥、日本等眾多國家直接或間接的加以仿效。
●2.羅馬法中許多原則和制度,也被近代以來的法制所採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圍內權利平等原則、契約自由原則、遺囑自由原則、「不告不理」、一審終審原則等,權利主體中的法人制度、物權制度、契約制度、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
●3.羅馬法的立法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水平。
它所確定的概念、術語,措詞確切,結構嚴謹,立論清晰,言簡意賅,學理精深。

❽ 羅馬法體現了哪些基本原則其實質是什麼

羅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至上 維護私有財產 羅馬法的演變發展過程: ①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由貴族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鐫刻於十二塊銅表上,稱為《十二銅表法》,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 ②從公民法到萬民法。公元前3世紀中期之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成為公民法。它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演變成為適應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③從零散到形成完整體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成立專門的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法律匯編,統稱《民法大全》。它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羅馬法影響: (1)對羅馬的影響: ①積極方面 政治上:維護皇帝和元老院的權力,實際上是維護奴隸制度,理論上承認公民的平等權利,鞏固帝國的統治基礎; 經濟上:保護私有財產;對各種契約均有較詳細的規定,穩固了帝國的經濟基礎。 ②局限性 羅馬法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工具。奴隸被當作私人的財產,沒有任何權利,不能體現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與現代的法制有明顯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保護奴隸制度,維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和壓迫;婦女權利受限。 (2)對世界的影響: ①為近代新興資產階級的民權理論提供了思想淵源,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提供了理論武器。 ②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鞏固提供了現成的法律形式。 ③為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立法提供了範本。

❾ 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其實質是什麼

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遵循的原則是自然理性、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羅馬法的實質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古羅馬人把誠信概念引入法律體系中,並且成為古羅馬法的法律原則。誠信原則既是實體法的原則,也是程序法的原則;既是私法的原則,也是公法的原則。

(9)羅馬法與民法原則擴展閱讀

在古羅馬的國際法中,誠信原則是處理城邦之間關系的法律准則。「在國際關系中,當時占統治地位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信義。

信任表現著一種可受信任的關系(這種關系在城邦中因其執法官的裁量權而得到普及,對於那些經商的私人則更為直接);從相互信任的理由中產生出誠信的客觀概念,即合乎道德,作為商業世界支柱的商業正直;人們把這種『誠信』理解為具有約束力的。

❿ 古代羅馬法包含的基本原則

古代羅馬法包復含的基本原則:制平等,人權,理性,法律至上,正義。
羅馬法學家依據不同標准,從不同角度將法律劃分為以下幾類:
(1),根據法律所調整的不同對象可劃分為公法與私法。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動和國家機關組織與活動的規范;私法包括所有權、債權、婚姻家庭與繼承等方面的規范。
(2),依照法律的表現形式可劃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所有以書面形式發布並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包括議會通過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等;
(3),根據羅馬法的適用范圍可劃分為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市民法是指僅適用於羅馬市民的法律;
(4),根據立法方式不同可劃分為市民法與長官法。長官法專指由羅馬高級官吏發布的告示、命令等所構成的法律,內容多為私法。
(5),按照權利主體、客體和私權保護為內容可劃分為人法、物法、訴訟法。人法是規定人格與身份的法律;物法是涉及財產關系的法律;訴訟法是規定私權保護的方法。

熱點內容
法院招財務 發布:2025-01-23 10:05:18 瀏覽:808
荊州法官助理 發布:2025-01-23 10:00:17 瀏覽:152
寵物進酒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10:00:14 瀏覽:454
玉樹州法院升 發布:2025-01-23 09:45:37 瀏覽:513
通遼律師在線咨詢免費熱線 發布:2025-01-23 09:25:08 瀏覽:472
新勞動合同法同工同酬 發布:2025-01-23 09:20:33 瀏覽:898
道德經女門 發布:2025-01-23 08:29:27 瀏覽:651
經濟法練習題董事會的職權 發布:2025-01-23 08:24:19 瀏覽:510
朝陽幾個法院 發布:2025-01-23 07:57:48 瀏覽:475
商標權利人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7:37:58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