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的著手

刑法中的著手

發布時間: 2022-06-05 16:23:43

1. 刑法中一著手就既遂的有哪些

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2. 怎麼理解刑法學中的著手犯罪中的著手

著手 要求對法益有現實緊迫的危險,沒有著手就是犯罪預備。比如想搶劫,尾隨目標就是犯罪預備,當他把受害人攔住開始使用暴力或相威脅時就是著手,因為這時候對法益已經有了現實緊迫的危險了。

3. 刑法中.實行行為的著手與預備行為的區別有哪些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行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但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內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容的形態。其特點是:主觀上為了實行犯罪,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事實上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而犯罪的本質是法益的侵犯,行為產生了侵犯法益的具體狀態就是著手。

4. 犯罪未遂中的「著手」行為如何認定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共和國刑法》第條第1款的規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有完成犯罪的行為狀態。行為人著手實行犯罪,是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徵之一。著手實行犯罪,有兩個問題要正確把握:一是正確認定犯罪的著手;二是正確把握犯罪實行行為的特徵。
其次, 所謂著手」,是指犯罪分子開始實行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從犯罪發展的過程看,著手不是犯罪預備行為的結束,而是犯罪實行行為的開始。例如,小偷伸手掏乘客的錢包,伸手」就是實行秘密竊取的開始;舉刀殺人或掏槍殺人,舉刀」、掏槍」就是實行非法剝奪他人生命行為的開始。這開始的一瞬間,就是著手。它標志著盜竊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已由犯罪准備階段開始進入犯罪的實行階段。而在著手」以前,小偷尾隨事主,是盜竊罪的預備;殺人犯買刀、麽刀、攜刀,或者借槍,攜槍尋找被害人,是故意殺人罪的預備。可見,犯罪分子是否著手」,是區別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根本標志。
著手是實行行為的開始,所以著手的性質與實行行為的性質是同一的。關於犯罪實行行為的性質,在我國刑法學理論上有不同看法。通說認為,實行行為是指刑法分則規定的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行為人實施了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就是實行行為,否則是預備行為。此外,有一種觀點認為,實行行為是指能直接導致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揭示犯罪實行行為的特徵,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這兩種觀點又都不甚圓滿。犯罪的實行行為,是指刑法分則規定的體現犯罪本質特點的行為。1、實行行為是體現犯罪本質特點的行為,例如,詐騙罪的本質特徵是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公私財物,行為人實施了這樣的行為,就是詐騙罪的實行行為,否則就是預備行為或者不構成犯罪的行為;2、實行行為是刑法分則規定的構成犯罪客觀方面要件的行為,不是與客觀方面要件無關的行為;3、實行行為能否造成實際的危害結果,是否造成了實際的危害結果,本身具有不確定性。
如何確定著手,在實踐中是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因為犯罪是個極為復雜的社會現象。不同的犯罪,著手」的表現形式和內容,也各式各樣。例如,實行放火的,一擦然火柴」或者點燃其他引火物」,撬門盜竊的,一撬鎖」,等等。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說明,犯罪中的著手」,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形式。因此,具體確定某一犯罪是否著手,還要根據全面案情,按照刑法分則有關條文規定的客觀要件進行具體分析、判斷。

5. 犯罪著手的標准改如何界定

「著手」,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范里具體犯罪構成要件中的犯罪行為,是犯罪預備形態與犯罪未遂形態的區分標准之一。認定犯罪的「著手」,須遵循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確定犯罪是否著手。
1、考慮實行行為是否已有明確的犯罪意圖。著手犯罪是以行為人具有犯罪意圖為前提的,如同是擦燃火柴,既可以用於點燃香煙,也可以用來放火。只有為了放火而擦燃火柴的行為,才能成為放火罪的著手
2、考慮實行行為是否實際接觸或者接近犯罪對象。如,攜槍埋伏路邊伺機行搶的搶劫犯罪,如果在暴力行為實施之前即被抓獲的,不能認為搶劫已經著手,應認定為預備行為。
3、考慮實行行為是否對犯罪的直接客體造成了直接威脅。例如,踩點和尾隨行為,對犯罪客體只是一種間接的潛在威脅,尚未直接危及犯罪對象的安全。其行為應認定為犯罪預備行為。當然,已經接觸或者接近犯罪對象,也不能認為是犯罪著手。只有再往前發展一步,直接指向犯罪對象,造成了實際的威脅,才能視為行為人實行犯罪的著手。
4、考慮實行行為是否能夠直接引起危害後果的發生。有些犯罪實行的行為雖然還沒有直接接觸犯罪對象,但只要這種行為能夠對犯罪的客體直接引起危害後果的,就應認為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例如,行為人把毒葯投入被害人要飲用的水源里,由於存在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可能,應認定為對犯罪客體造成了侵害,可以認定為著手實施犯罪。

6. 刑法中.實行行為的著手與預備行為的區別有哪

預備行為與來實行行為兩者雖自然彼此依賴,前後遞進,但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1)二者存在的目的不同。預備行為的存在主要是為了犯罪的實行創造條件,而實行行為的目的則是為了通過犯罪的實行來完成犯罪,二者雖然在目的上都圍繞著完成犯罪這一點目標,但具體內容及其方向性上是不同的。

(2)二者表現的內容和性質不同。預備行為由於是為犯罪創造條件,就表現為一系列准備行為,這些行為均不具備實現刑法分則基本具體構成要件的性質,而實行行為則是實現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具體構成要件的行為,無論是何種表現方式,只要著手就意味開始滿足法定的構成要件,使追求的犯罪得以成立。

(3)二者在完成犯罪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以及在刑法上意義是不同的,正視這一點,是正確評價犯罪准備的關鍵所在。

7. 刑法中的「著手」怎末界定

預備犯,就是還在做犯罪的前期准備。比如說,某甲著手謀劃刺殺某乙。這意思就是還在准備中。

熱點內容
勞動法團建 發布:2025-01-23 06:38:49 瀏覽:868
公司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報告 發布:2025-01-23 06:30:36 瀏覽:143
經濟法合同法提綱 發布:2025-01-23 06:30:27 瀏覽:456
陪標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6:14:52 瀏覽:15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