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中公示主義的含義

商法中公示主義的含義

發布時間: 2022-06-06 00:55:01

㈠ 如何理解商法的公法性特徵試舉例說明之。

商法的公法性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技術與經濟發展的產物。商法的本質屬性是私法,公法性的出現源自於「商人基於意思自治、契約自由等原則而實施的行為極有可能侵害他人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 的潛在危害性。也就是說,公法性是商事關系復雜化後,在商事主體依靠習慣法難以避免商事行為的危害性、需要國家公權力對商事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商法公正性在世界展露頭腳是在20世紀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變革和生產力的不斷社會化及企業規模的擴展,現代市場經濟出現了從單純市場調節向著市場調節和國家調控相結合的方向發展。西方經濟的自由競爭、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逐漸被國家干預和調控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取代。國家不僅加強了對經濟的直接干預,也加強了對私權的調控。在商法領域實行了大規模的公法干預政策,其典型方式是「向傳統商法輸入刑法社會法等經濟活動有關的公法規范」。 這樣,意思自治的商法領域溶入了大量國家強制性規范,使完全私法性質的商法具有了顯著的公法性特徵。

商法公法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復雜化。
具體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國家政權統一的需要。商人團體依靠自律、自主行使權力缺乏國家強制力,尤其在市場經濟發展以後,不正當競爭、壟斷、侵害消費者利益等危害行為需要國家強制力的干預;而國家政權本身為了國家、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也有自我擴張的慾望,將商人進行自律管理的權力納入國家職權是國家政權統一的需要。
(二)、對一些新的商事主體交易方式的不信任。如18世紀初法國和英國的股票風潮,許多小股票持有者大規模破產,這就導致了社會對股份有限公司這種新的商事主體的不信任, 而國家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保障弱小商事主體的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
(三)、對「公益與私益」的誤解。 人們易把商法誤認為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只服務於特定個人的利益,與現代社會的平等精神相違背,只有公法才服務於公益,從而讓公法進入私法領域成為人們的「美好願望」。

商法中公法性的內容主要體現在:
商業登記制度、商業賬簿制度;公司法中的公司組織形態、公司章程的法定事項、公司股份轉讓與公司合並的條件與程序等規定;破產法中的和解整頓、債權人會議、破產財產范圍、債務清償順序等規定;證券法中的證券發行、承銷證券公司的報告義務、證券上市、證券公司的設立、證券監督管理等規定;票據法中的票據種類、票據行為的有效、票據抗辯限制制度、匯票和本票的出票人等規定;保險法中的責任准備金、再保險、保險代理人與保險經紀人、保險業的監督管理等規定;海商法中的船舶登記、運輸單位、海事賠償責任限制、船舶抵押權等規定。
另外,公法性在商法的基本原則中也有體現,主要體現在商事主體法定原則和保護交易安全原則。如為了保證市場交易基礎的穩定,各國商法對市場主體採取了商事主體類型法定、商事主體內容法定和商事主體程序法定;為了維護商主體的正當交易行為、減少交易風險,各國商法對商行為的調控往往採取強制主義、公示主義、外觀主義和嚴格責任主義,使商法具有明顯的公法性傾向。

㈡ 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商法有有以下的5個的基本原則:1、效益原則;2、公平交易原則。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3、主體法定原則。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4、維護交易安全原則。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5、創業自由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五條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㈢ 商法基本原則

商法原則主要有:(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2)維護交易安全的原則;(3)促進交易迅捷的原則;(4)交易公平的原則。

商事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反映一國商事法律的基本宗旨,對於商事關系具有普遍性適用意義或司法指導意義,對於統一的商法規則體系具有統領作用的某些基本法律規則。

這些原則是:

(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

(2)維護交易公平原則,從兩個方面體現,一個是商事交易主體的地位平等,一個是誠實信用。

(3) 促進交易迅捷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 交易簡便,2 短期時效,3 定型化交易規則。

(4)維護交易安全原則。

拓展資料

商法的基本原則是商法具體規則與抽象的商法價值的交匯點,是現代商法性質的集中體現。對於商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商學界的學者們眾說紛紜,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

目前在我國主要有四種觀點:一是「二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玉泉、何紹軍;二是「三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黎燕;三是「四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覃有士;四是「五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董安生。

雖然他們對商法基本原則的概括層面不同,但是他們的學說都體現了商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綜合反映了商法的宗旨和任務。尤其是他們在「維護交易安全」這一基本原則上達成了高度的一致,說明了維護交易安全原則在商法基本原則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商法中確立維護交易安全原則的依據。現代商事活動,隨著交易標的額的增大、交易手段的復雜、交易周期的加快、交易范圍的擴大,交易風險日益加大。

為了增強商事主體的安全感、調動人們從事交易活動的積極性,維護交易安全便構成了商法的基本原則。維護交易安全就是要減少和消除商事交易活動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交易行為的法律效用和法律後果的可預見性。

㈣ 商法的幾個名詞解釋

股票和債券的區別:

股票與債券都是有價證券,是證券市場上的兩大主要金融工具。兩者同在一級市場上發行,又同在二級市場上轉讓流通。對投資者來說,兩者都是可以通過公開發行募集資本的融資手段。由此可見,兩者實質上都是資本證券。從動態上看,股票的收益率和價格與債券的利率和價格互相影響,往往在證券市場上發生同向運動,即一個上升另一個也上升,反之亦然,但升降幅度不見得一致。這些,就是股票和債券的聯系。

股票和債券雖然都是有價證券,都可以作為籌資的手段和投資工具,但兩者卻有明顯的區別。

1.發行主體不同

作為籌資手段,無論是國家、地方公共團體還是企業,都可以發行債券,而股票則只能是股份制企業才可以發行。

2.收益穩定性不同

從收益方面看,債券在購買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獲得固定利息,而不管發行債券的公司經營獲利與否。股票一般在購買之前不定股息率,股息收入隨股份公司的盈利情況變動而變動,盈利多就多得,盈利少就少得,無盈利不得。

3.保本能力不同

從本金方面看,債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說連本帶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債一樣。股票則無到期之說。股票本金一旦交給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遠歸公司支配。公司一旦破產,還要看公司剩餘資產清盤狀況,那時甚至連本金都會蝕盡,小股東特別有此可能。

4.經濟利益關系不同

上述本利情況表明,債券和股票實質上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有價證券。二者反映著不同的經濟利益關系。債券所表示的只是對公司的一種債權,而股票所表示的則是對公司的所有權。權屬關系不同,就決定了債券持有者無權過問公司的經營管理,而股票持有者,則有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

5.風險性不同

債券只是一般的投資對象,其交易轉讓的周轉率比股票較低,股票不僅是投資對象,更是金融市場上的主要投資對象,其交易轉讓的周轉率高,市場價格變動幅度大,可以暴漲暴跌,安全性低,風險大,但卻又能獲得很高的預期收入,因而能夠吸引不少人投進股票交易中來。

另外,在公司交納所得稅時,公司債券的利息已作為費用從收益中減除,在所得稅前列支。而公司股票的股息屬於凈收益的分配,不屬於費用,在所得稅後列支。這一點對公司的籌資決策影響較大,在決定要發行股票或發行債券時,常以此作為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股票的特性:第一,股票具有不可返遞性。股票一經售出,不可再退回公司,不能再要求退還股金。第二,股票具有風險性。投資於股票能否獲得預期收入,要看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股票交易市場上的行情,而這都不是確定的,變化極大,必須准備承擔風險。第三,股票市場價格即股市具有波動性。影響股市波動的因素多種多樣,有公司內的,也有公司外的;有經營性的,也有非經營性的;有經濟的,也有政治的;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等等。這些因素變化頻繁,引起股市不斷波動。第四,股票具有極大的投機性。股票的風險性越大,市場價格越波動,就越有利於投機。投機有破壞性,但也加快了資本流動,加速了資本集中,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了社會總供給,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商法的特性:
商法的特徵

商法的特徵是商法區別於其他法律部門的主要標志,是商法本質的外在表現形式。一般認為,商法具有以下特徵:

(1)商法的兼容性

商法的兼容性首先體現在作為私法的商法兼有公法的性質。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律被劃分為公法和私法。商法作為調整商事交易主體關系的法律,作為民法的特別法,從根本上說屬於私法的范疇。商法中關於商號、商業賬簿、商代理、商行為等的規定,以及關於商業交易,商主體間的權利義務等的規定,無疑都屬私法性質。但是,如前所述,廣義商法包括商事公法和商事私法。這就是說,以私法規范為核心法的商法,同時包含有大量的公法條款,即國家通過立法形式而干預商事交易活動的規范。例如,各國公司法中關於公司登記的規定,破產法、公司法以及保險法中的罰規,海商法中對於船長的處罰規定,以及票據法中對違反票據法的制裁規定等,均屬公法性質的規定。因此,有學者指出:現代各國的商事法,「雖然以私法的規定為其中心,但為保障其私法規定的實現,頗多屬於公法性質的條款,幾乎與行政法、刑法等有不可分離的關系,卻已形成商事法之公法化。」[4]

其次,商法的兼容性還體現在它兼有任意法與強製法的性質。商法作為私法規范,其中必然有大量的任意性規范,尤其體現在商事行為法方面。然而,商法中也有不少強制性規定,例如商業登記、公司之機關、票據的種類及票據的行為的方式、企業破產的清償秩序以及保險中的某些法定保險等,都不能依當事人的意思而定。德國商法學家德恩(Dahn)曾說:商法是一切法律中最為自由的,同時又是最為嚴格的。[5]

(2)商法的技術性

民法、刑法等法律,由於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及功能作用所決定,其條款絕大多數偏重於理性規范。商法則不同,它最初屬於「商人法」,從它產生時起就具有專門性及職業性,而後雖然由「商人法」發展成為「商行為法」,但由於「商行為」的專門性,這就決定了其內容包含了大量的技術規范。

商法的技術性既體現在其組織法上,也體現在其行為法中。例如,票據法中關於票據之文義性、獨創性、要式性、無因性、發票行為、背書行為、承兌行為、票據抗辯的限制,追索權之行使;保險法中關於保險費用、保險金額、保險標的、損害賠償的規定;公司法中關於公司機關、公司股份、公司債券、公司財務會計以及關於董事及監事的選舉等方面的規定;海商法中關於共同海損的理算規則等,都是具有明顯技術性的規范。商法的技術性特徵不僅體現於其規范的內容,而且表現於其不同系統規則之間的協調,離開了大量的技術規范的間接調整作用,商法的具體立法目的就難以實現。[6]

(3)商法的營利性

營利乃是「商」的本質。[7]商事主體從事商事活動,其直接和主要目的就在於營利,這是被各國商法所確認的。從這一角度而言,商法也可稱為「營利法」。

關於商法的營利性,有學者指出:「商事法與民法(尤其是債篇),雖然同為關於國民經濟的法律,有其共同的原理,論其性質,兩者頗有不同。蓋商事法所規定者,乃在於維護個人或團體之營利;民法所規定者,則偏重於保護一般社會公眾之利益」。[8]正是基於這種理念,商主體身份之確立,商行為之界定、商活動之目的及商立法和司法之原則,無不與營利有關。商法中一些重要制度之構造,如商主體設立、變更和終止、商事登記、商事賬簿、商名稱等,以及商行為中的一些重要規則之確定,如買賣、代理、倉儲、票據、證券、保險、海商等等,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此外,商法所特有的一些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定,如關於商法規則的靈活性,迅捷性、合同形式、利率、稅收、結算等方面的特殊規定,也無不以營利之特性為其出發點。但是,商法並不是單純地只講營利。商法只是鼓勵和保護通過正當交易手段和合法投資途徑去獲取經濟利益,商法是利己法,決不是損人法,是營利法,決不是投機法[9].

(4)商法的國際性

商法最初起源於商事交易習慣,而商事交易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因此,在人類社會早期階段,商法主要是一種跨國商事交易習慣和慣例,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中世紀。西方社會進入資本主義階段之後,貿易在各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國家開始重視對貿易的管制,便紛紛制定本國商法。這樣,商法才開始成為一種典型的內國法。但這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本世紀以來,隨著貿易全球化趨勢愈益加強,商法國際化呼聲日益高漲,最終導致兩種趨向:其一,國際商事立法得到加強,制定和締結了大量的國際商事法律、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其二,各國不斷修改本國商法規則,使其相互之間以及與國際商事法律、慣例之間更為協調。正因如此,當今世界各國商法都帶有較強的國際性色彩

㈤ 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商法基本原則如下:

(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強化商事組織原則要求提高企業素質和完善企業結構。我國軍工企業在改革中存在著很多障礙。於是針對我國的國情,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應遵循強化商事組織原則。

(2)維護交易公平原則。從兩個方面體現,一個是商事交易主體的地位平等,一個是誠實信用。

(3)促進交易迅捷原則。主要體現交易簡便,短期時效,定型化交易規則三個方面。

(4)維護交易安全原則。維護交易安全原則在商法基本原則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5)商法中公示主義的含義擴展閱讀:

商法的一般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

一、強化企業組織。

1、提高企業素質。主要依靠兩套法律機制,一是企業融資和確保企業財產基礎的法律機制,二是實現企業優勝劣汰和實現資產優化組合的法律機制,如破產、重整、兼並制度。

2、完善企業結構。包括完善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和協調企業內部關系。

二、提高經濟效益。

1、商法保護產權,主要體現在界定產權和維護其權威上,包括在產權受侵害時,給予及時,充分的救濟。

2、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信任就意味著可以低成本地進行交易,從而提高經濟效率。破產法對維護信用有積極的作用。

三、維護交易公平。

就是要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主要體現為平等原則和誠信原則。例如,信息披露制度、一股一權原則、禁止內幕交易等,體現了平等原則。董事對公司的忠實義務、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等,體現了誠信原則。

四、保障交易安全。

㈥ 1、商法具有哪些法律特徵2、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商法的特徵
(一)兼容性(復合性):1.私法與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與強製法的兼容,3.組織內法與行為容法的兼容。
(二)調整對象的營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構造、重要規則德確立,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盡量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規范有較強的技術性
(四)商法的國際性:1、商行為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2、商法產生之初具有國際性;3、商法的技術性4、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出現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效益原則l源於商人和商行為的營利性
體現:在制度上減少加以成本和實現迅捷交易。如,短時時效、格式合同、權利的證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則l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
體現:注重機會公平、結果公平
(三)主體法定原則l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維護交易安全原則l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五)業自由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良俗的前提下。l商事結社自由l商事經營自由

㈦ 什麼是 登記公示主義

一、物權變動之公示立法主義比較
二、我國物權變動公示制度的歷史沿革及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物權變動立法主義的應然模式選擇

[原文]
物權法的一般原則中,公示原則發揮著核心作用。(註:孫憲忠:《論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頁。)關於物權公示的意義,一直存有爭議。在提交全國人大常務會審議的幾個《物權法(草案)》(以下稱草案)中,事關物權公示的規定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徵:既有不動產物權變動公示對抗主義與公示生效主義的規定,也有動產物權變動公示對抗主義與公示生效主義的規定;既有所有權、用益物權變動公示生效主義與對抗主義的規定,也有擔保物權變動公示生效主義與對抗主義的規定。草案就物權變動的公示立法主義顯然已不再堅持原有的公示生效主義原則,而在事實上形成了物權變動模式的二元結構。(註:尹田:「中、日物權法之趨同」,載《中日韓民法制度趨同道路的探索國際研討會文件匯編》,2004年11月青島。)這樣紛雜的規定,其中有沒有一個統一的原因?如果有,是什麼?如果沒有,這樣的結果何以由來?
一、物權變動之公示立法主義比較
物權公示原則,即物權的變動必須以一種客觀可以認定的方式加以展示,從而獲得社會和法律認可的效力。公示的方式一般為不動產登記和動產佔有的交付。(註:孫憲忠:《論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7-58頁。)從各國物權立法的實踐來看,物權變動公示的立法模式有公示對抗主義和公式生效主義之別。對這兩種公示立法主義,現今的研究多集中於價值層面的比較。一般認為,公示對抗主義的優點在於其能「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靈活簡便,有利於加快動產交易速度和發展動產擔保交易」,(註:孫鵬:《物權公示論——以物權變動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頁。)其不足則主要表現於「在追求交易自由時將交易安全犧牲殆盡」;(註:孫鵬:《物權公示論——以物權變動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頁。)而公示生效主義的優點主要在於其「以登記和交付為物權變動的成立要件,使當事人間的物權交易向外彰顯而客觀化

㈧ 商法具有哪些法律特徵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商法的特徵抄
(一襲)兼容性(復合性):1.私法與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與強製法的兼容,3.組織法與行為法的兼容。
(二)調整對象的營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構造、重要規則德確立,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盡量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規范有較強的技術性
(四)商法的國際性:1、商行為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2、商法產生之初具有國際性;3、商法的技術性4、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出現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效益原則l源於商人和商行為的營利性
體現:在制度上減少加以成本和實現迅捷交易。如,短時時效、格式合同、權利的證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則l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
體現:注重機會公平、結果公平
(三)主體法定原則l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維護交易安全原則l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五)業自由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良俗的前提下。l商事結社自由l商事經營自由

㈨ 商法基本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回時,應當講究答信用,嚴守諾言,不把自己利益的獲得建立在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基礎之上,應當在不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合同法)第6條就明確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不僅是中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將誠實信用這一道德基準進一步提升到民商立法中去,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為民商法的一條基本原則,因此將其稱為「帝王規則」。
1)誠實信用本質上是一個道德規范。只有在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都符合誠實信用標准時,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會有質的發展和飛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2)正確理解和掌握《合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真正內涵,正確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去解釋合同,裁判案件,維護善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㈩ 我國民法典中如何體現商法的特性

在當代這個社會,可能大家對於商法都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大家對於《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並不是特別的清楚,因為我國的《民法典》是剛剛出台的,很多人都想要清楚的知道一下《民法典》與商法的關系在我國是怎樣的?

總體來說,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具體區別則表現在:調整的主體不同:民法調整的主體是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國家),商法調整的是商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調整的對象不同:民法調整的對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商法只調整流通領域。立法目的不同:民法追求的是社會的 公平 公正,商法注重交易的 安全!(如票據法中票據的 無因性就是為了保證交易的安全)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不同:民法是國家的部門法,是基本法。商法不是,他是民法的特別法。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民法的制定和修改,往往是由全國人大來完成,常委會只有在不違反民法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做部分修改。商法由常委會就可以制定和修改。

熱點內容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
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3 02:26:07 瀏覽:293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