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分為司法調解和
❶ 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調解: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制度,通常稱為政府調解。司法調解:亦稱法院調解,是指對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判組織主持下,訴訟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以終結訴訟活動的一種結案方式。行政調解:行政調解由行政機關發起。司法調解:司法調解由法院發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❷ 司法所調解和法院調解
法律分析:法院的調解書效力等同於判決書,它屬於訴訟內調解,如果對方不按照調解書的內容履行義務,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司法所的調解書不具有這樣的效力,司法所調解沒有進入訴訟程序,不具有訴訟性質,不是訴訟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七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❸ 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一、概念不同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規勸,促其彼此互諒互讓,在自主自願情況下,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活動。行政調解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制度,通常稱為政府調解。.司法調解亦稱法院調解,是指對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判組織主持下,訴訟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以終結訴訟活動的一種結案方式。二、機構不同。人民調解由人民調解委員會發起。行政調解由行政機關發起。司法調解由法院發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二條: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條: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四條: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取任何費用。
❹ 什麼是調解
一、什麼是法院調解原則
法庭調解的原則,是指「當事人自願原則」,它有兩個含義:1、雙方當事人接受調解完全出於自願,同意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終結訴訟;2、雙方當事人協商的內容和結果完全出於自己的意志,法庭不得施加任何壓力和影響。民商事案件適用調解原則,但不是所有案件都經過調解程序。
法院調解,指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對雙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利,義務自願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活動。調解案件時,當事人應當出庭;如果當事人不出庭,可以由經過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到場協商。
二、法院調解原則有哪些
1、自願原則
當事人自願原則當事人自願原則是指法院調解無論是調解活動的進行還是調解協議的形成都要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
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在程序上,是否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須當事人自願;第二,在實體上,是否達成調解協議,須尊重當事人的意願。
2、事實清楚原則
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是指法院調解應當在事實已經基本清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基本明了的基礎上進行。
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活動,必須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實,分清當事人是非責任的基礎上進行。
3、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法院調解在程序上要遵循法律程序,形成的調解協議不可違反國家的法律規定的原則。
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活動,程序上要合法。當事人不願進行調解或不願繼續進行調解的,不應強迫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未成的,不應久調不決,而應及時判決,等等。第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調解協議內容應當不違反國家的法律規定。
依據法律的規定,調解應當是當事人自願且應當合法。調解的合法是在調解的進行程序上要符合法律規定,以及在調解協議內容上的不違反法律的規定。調解協議的合法是指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而不要求調解協議的內容要完全符合法律。
產生糾紛的時候雖然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是法院並不是受理了案件就進入了審判程序,有些時候可能需要先對案件作出調解,調解失敗的情況下可能才會依法作出審理判決。有些案件中,調解是必經程序,比如訴訟離婚。但大部分案件中,調解就是可有可無,而並不是一定要進行的
❺ 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的區別
法律分析:(1)調解的性質不同。司法調解是一種法定的訴訟程序,是訴訟內的調解;而人民調解並不是訴訟的必經程序,是非訴訟的調解活動。
(2)調解的范圍不同。司法調解的范圍是法院所受理的所有民事案件和刑事自訴案件。人民調解的范圍主要限於民間糾紛。
(3)調解達成協議的效力不同。司法調解一經達成協議,即發生與法院判決同等的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都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和強制力。人民調解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但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基層人民政府處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調解協議達成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可以自調解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確認調解協議有效的,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 定的義務。
❻ 人民調解 行政調解 司法調解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規勸,促其彼此互諒互讓,在自主自願情況下,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活動。
2.行政調解:
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制度,通常稱為政府調解。
3.司法調解:
亦稱法院調解,是指對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判組織主持下,訴訟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以終結訴訟活動的一種結案方式。
二、機構: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由人民調解委員會發起。
2.行政調解:
行政調解由行政機關發起。
3.司法調解:
司法調解由法院發起。
(6)調解分為司法調解和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有自己獨特的組織形式,完整的工作原則、制度、程序,嚴格的工作紀律,方便靈活、形式多樣的工作方法。因此許多國家把人民調解譽為「東方經驗」。
人民調解工作與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直接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認真開展人民調解工作,能夠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安定團結。
行政調解協議雖然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質是合同,應當按照法律對合同的規定來處理相關問題,並按照法律對合同的有關規定對消費者進行進一步的保護。
❼ 司法調解是否就是法院調解
轉發:
網路名片
司法調解亦稱訴訟調解,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內項重要的訴訟制度,是當事人容雙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過處分自己的權益來解決糾紛的一種重要方式。司法調解以當事人之間私權沖突為基礎,以當事人一方的訴訟請求為依據,以司法審判權的介入和審查為特徵,以當事人處分自己的權益為內容,實際上是公權力主導下對私權利的一種處分和讓與。
❽ 我國調解方式主要有哪三種
【法律分析】:我國調解主要有四種方式:行政調解(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的調解)、訴訟調解(法院在訴訟過程中的調解)、仲裁調解(仲裁機關在仲裁過程中的調解)和人民調解(群眾性組織即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我國的調解主要有法定調解和非組織的民間調解。法定調解又分為法院調解、仲裁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等。非組織性的民間調解是由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同事、親友、鄰居等自發的、臨時性的調解,是一種無組織的民間調解。調解還可分訴訟內與訴訟外調解。人民法院一般採用的調解方式:1、訴前調解;2、立案調解;3、庭前調解;4、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5、社會化調解;6、開庭調解;7、送達調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第五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的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的人民調解工作。
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務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