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善意取得

民法善意取得

發布時間: 2020-12-23 11:02:46

民法學善意取得的成立條件

你好,物權法對於善意取得的法定條件:
1.標的物須為動產或者不專動產
2.讓與人對處分的動產屬或不動產無處分權
3.受讓人受讓財產時須為善意
4.受讓人須支付合理的價格
5.轉讓的動產或不動產已經交付或者登記[2]

❷ 民法善意取得有什麼意義

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或即時時效,指動產佔有人向第三人移轉動產所有權或為第三人設定其他物權,即使動產佔有人無處分動產的權利,善意受讓人仍可取得動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是適應商品交換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項法律制度。在廣泛的商品交換中,從事交換的當事人往往並不知道對方是否有權處分財產,也很難對市場出售的商品逐一調查。如果受讓人善意取得財產後,根據轉讓人的無權處分行為而使交易無效,並讓受讓人返還財產,則不僅要推翻已經形成的財產關系,而且使當事人在從事交易活動時,隨時擔心買到的商品有可能要退還,這樣就會造成當事人在交易時的不安全感,也不利於商品交換秩序的穩定。

一般認為,善意取得制度來源於日耳曼法。在日耳曼法上,區別動產是不基於所有人的意思歸他人佔有還是基於所有人的意思歸他人佔有的場合,而規定了不同的後果:(1)在動產不基於所有人的意思歸他人佔有的場合,例如被盜、遺失,所有人仍然享有權利,動產無論轉歸何人佔有,都有權請求返還。(2)在動產基於所有人的意思交於他人時,如租賃、寄託,所有人只有權對其契約的相對人即承租人、受託人請求返還原物、賠償損失,對於由相對人處取得物之佔有的第三人,不得為返還原物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第三人雖然取得物的佔有權,但未取得物的所有權,所有人仍然享有所有權。在契約的相對人從第三人處又取得物的佔有時,所有人還有權從其相對人處回復物之佔有權。這種基於佔有人的意思把物交於他人佔有對於第三人即不得請求返還原物的原則,後來在傳統民法中稱之為「佔有公信力」原則。

《德國民法典》關於善意取得的規定,就是繼承了日耳曼法的做法,在第932-935條作了詳細的規定:出讓人出讓費屬於他所有之物,善意第三人取得其所有權(第932條)。《德國民法典》較日耳曼法作了兩點變更:其一,仿效羅馬法的取得實效,以第三人的善意為條件;其二,在日耳曼法第三人不過取得不受所有人追奪的佔有,,而在德國民法典上則由善意第三人取得所有權。

❸ 民法善意佔有和善意取得的兩個問題

1.善意取得與善意佔有的主要區別在於取得與佔有的心態不同。要區分二者就要看佔有人,取得人的心理態度了,這個要看不同的情況來定的。 佔有和取得不同的地方在於當事人的心理態度是暫時的佔有還是取得所有權。
2.善意佔有是無權佔有的一種,善意佔有人對該物不具有所有權,權利人可以對善意的他主佔有人請求返還佔有物。但是,善意取得是第三人出於善意取得該物的所有權,物的所有權已經發生轉讓,為了保證交易的穩定性,不可以對善意的特定繼受人行使佔有返還請求權。
補充資料:
【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稱為即時取得,無權處分人將其財物(動產或者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如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系出於善意,則受讓人取得該物的所有權,原權利人喪失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但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即時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在受讓時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
(二)以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
(三)轉讓的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四)轉讓合同有效。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善意佔有】
善意佔有,是無權佔有的再分類。善意佔有是指佔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自己無佔有的權利而為的佔有。在善意佔有中,根據佔有人有無過失為標准,還可以再分為過失佔有與無過失佔有,但嚴格來說,只有不知自己無佔有的權利且無重大過失者,方構成善意佔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62條規定:佔有人因使用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致使該不動產或者動產受到損害的,善意佔有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❹ 民法關於善意佔有與善意取得的區別.求教

善意佔有是指佔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自己無佔有的權利而為的佔有。
善意取得制度內系指動產占容有人以動產所有權的移轉或其他物權的設定為目的,移轉佔有於善意第三人時,即使動產佔有人無處分動產的權利,善意受讓人仍可取得動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制度。

最明顯的不同點的之一為:一個屬於「占」,一個屬於「得」。

❺ 我國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例外

《物權法》第107條規定:
①佔有脫離物原則上不發生善意取得。佔有脫離物,內指非基於容佔有人的意思而喪失佔有的動產,盜贓、遺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隱藏物、失散的動物等都是。
②佔有人對佔有脫離物實施無權處分的,原則上善意的第三人不能善意取得(利益衡量的天平此時傾向於佔有脫離物的所有權人),權利人有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善意第三人之日起2年內請求善意的佔有人返還(注意這個期間的起算點:不是自遺失或被盜之日,而是自權利人知道善意佔有人之日)。
③若善意第三人是通過拍賣或者從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處購買,善意第三人有權請求權利人支付自己(向無權處分人)支付的價款(有償回復,見【例1】),權利人拒絕支付的,無權請求善意佔有人返還。除此以外,善意第三人無權請求權利人支付自己(向無權處分人)支付的價款(無償回復

❻ 民法上的即時取得與善意取得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所謂善意取得,又稱來為即時取得。是指源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佔有人,在不法將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取得的該動產的所有權。由此可知,善意取得作為所有權的一種原始取得方式是無權處分行為的結果,是基於法律規定而使無權處分行為轉換為有效行為的又一方式。

❼ 《民法通則》第幾條規定善意取得--婚姻共同財產的相關內容

按現行的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並沒有關於善意取得和夫妻共同財產的相關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有關於善意取得的法律規定,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有對夫妻關系共同財產作出詳細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❽ 民法上的"善意"具體可以怎麼解釋

民法中的善意 為在受到蒙騙不知情的狀況下進行正常符合常理的交易 《物權法》第106條對善意取專得制度的屬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善意取得,是指財產無權處分佔有人將其佔有的財產轉讓給第三人,如果受人取得該財產時出於善意且支付了合理的價格,則受讓人將依法取得對該財產的所有權或者他物權,原動產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

熱點內容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