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第42條

民法通則第42條

發布時間: 2022-06-07 13:32:08

A. 法律對公民的人身權利的保護是如何規定的

1.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勞動法都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未成年人正處於長身體、求學識、立志向的人生長階段,身體未定型、心智尚稚嫩、社會經驗少、自護能力差.一旦當童工,惡劣的勞動條件和有職業危險的工作環境將會嚴重侵害其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因務工輟學,也會使其終止接受的義務教育.我國法律規定最低就業年齡一般不低於16周歲,就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我國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

2.我國刑法第20條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他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3.我國憲法第4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藏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拆開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開拆.

5.《世界人權宣言》第12條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

6.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第42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決前,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民法通則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第一百二十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B. 民法通則42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C. 巜民法典》42條的內容是什麼

【民法典】第四十二條:財產代管人
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
代管有爭議,沒有前款規定的人,或者前款規定的人無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D. 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因各個法人目的事業不同而不同。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改進,從民法通則到後來公布的公司法等法律,以及人民法院的司法實踐,對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范圍的容忍,也在逐漸放寬。
1.始期與終期。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以成立為始期,消滅為終期。在我國,企業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成立之時是法人營業執照或法人登記證所注的日期;機關法人和事業單位法人的成立之時,是主管機關批准法人設立之日。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期,應是法人清算完結登記注銷之日,所以,對「終止」不應理解為法人停止活動之日。法人在終止時,若有未了結的債權債務,必須經過清算,否則不能消滅。據此,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期為法人的消滅。
2.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由於法人是自然人為了各種目的而設立的,因此,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與自然人不同,即使在各個法人之間也是各不相同的。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有以下三方面限制:
(1)性質上的限制。基於自然人的天然屬性而專屬於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內容,法人均不能享有。例如身體權、健康權、隱私權、繼承權、扶養請求權、婚姻自主權等,法人因自然屬性無法享有。
(2)法律上的限制。為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和保護交易安全,某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受法律的直接限制。例如擔保法第8、9條規定,機關法人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不得為保證人。
(3)目的事業的限制。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以其目的事業為限,在以登記設立的法人,該范圍以登記為准。民法通則第42條規定: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5月6日印發的《全國經濟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第3條的規定,該項限制有被淡化的傾向。即只要不是違反專營、專賣及法律禁止性規定,法人超經營范圍所訂立的合同應屬有效。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法人的目的事業限制,只是法律禁止的事項,而不是核准經營的事項。

E. 如何理解民法通則第43條

您好,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他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第121條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56條:「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的名義進行業務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比照民法通則第三條的規定,由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可見,相關立法和解釋上,對於法人侵權的構成要件中侵權行為的具體表述並不相同。於是有相關學者抽象出「經營活動說」「名義說」「執行職務說」等觀點。梁慧星教授認為,中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使用「經營活動」一語,似應解釋為凡從事法人經營活動及與經營活動有關的行為,無論法律行為、准法律行為或事實行為,均應屬於「執行職務」的范圍。我認為,這些觀點都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重要的不是如何表述,而是對相關詞語內容的具體解釋與闡述。《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8條在我看來,即為最高院對《民通》第43條的具體解釋與說明。因此,43條中的「經營行為」,在法人侵權責任的范疇上,宜解釋為「執行職務」。因而,如何認定「執行職務」就成為問題的關鍵,也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題。

在關於執行職務行為的范圍確定,我國大陸法學界有三種觀點:1.以行為人所屬法人的意思為標准,即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行為人從事的行為為職務行為;

2.以行為人的意思為標准,即執行職務行為原則上以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為原則確認,但行為人為法人利益從事的行為也以履行職務行為對待3.以執行職務的外部表現為標准,即執行職務行為原則上以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為原則確認,但行為外表系執行職務是應當認定為執行職務行為。因而歸納出認定職務行為的六條原則:1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發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2
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發生在執行職務的工作場所;3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4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為行為人所屬法人明示或知曉6
法人是否有權對行為人造成損害的行為進行監督與制止。這些理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司法實踐要結合具體情況考量。

在認定標准上判例與學說通說是「外觀主義」。日本學者山本敬三認為,判斷職務行為的基準在事實性侵權行為情形和交易性侵權行為的情形有所不同。1.事實性侵權行為,其基準是該行為的實施與理事等的職務有無關聯,否則被認為是理事等的個人行為。2.交易性侵權行為,其判斷基準是外形理論,從行為的外形觀察,看它是否屬於理事等的職務范圍或者是否與職務的執行有適當的牽連關系。但相對人明知或者因重大過失不知該行為不屬於其職務范圍時,判例認為法人不承擔責任。林誠二教授認為,所謂執行職務,依通說及實務見解系采外觀主義,指行為人所為之行為在外觀上,足使人認為其在執行職務或者與其在職務有牽連者即可,不採主觀主義。因此「外觀主義」的關鍵是從外觀上看是否屬於職務范圍或者是否與職務的執行有適當的牽連關系。

F. 民法通則各條分別是什麼

第一章,基本原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第二條,調整范圍。第三條,平等原則。第四條,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第五條,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原則。第六條,遵守法律和政策原則。第七條,禁止權力濫用原則。第八條,適用范圍。

第二章,公民(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九條,公民民事權利的開始與終止。第十條,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十一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二條,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三條,精神病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第十四條,法定代理人。第十五條,公民的住所。

第二節,監護
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第十七條,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第十八條,監護人的職責權利和民事責任。第十九條,精神病人民事性能力的宣告。

第三節,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二十條,宣告失蹤的條件。第二十一條,宣告失蹤的法律後果。第二十二條,宣告失蹤的撤銷。第二十三條,宣告死亡的條件。第二十四條,宣告死亡的撤銷。第二十五條,宣告死亡撤銷後的財產返還。

第四節,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二十六條,個體工商戶的定義。第二十七條,寧村承包經營戶的定義。第二十八條,「兩戶」合法權益的保護。第二十九條,「兩戶」民事責任的承擔。

第五節,個人合夥
第三十條,個人合夥的定義。第三十一條,合夥合同。第三十二條,合夥財產。第三十三條,合夥字型大小與經營范圍。第三十四條,合夥的內部關系。第三十五條,合夥的民事責任。

第三章,法人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三十六條,法人的定義及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第三十七條,法人的條件。第三十八條,法定代表人。第三十九條,法人的住所。第四十條,法人的清算。

第二節,企業法人
第四十一條,企業法人資格的取得。第四十二條,經營范圍。第四十三條,企業法人的民事責任。第四十四條,企業法人的變更。第四十五條,企業法人的終止。第四十六條,注銷登記。第四十七條,清算。第四十八條,承擔責任的財產范圍。第四十九條,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第

第三節,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五十條,法人資格的取得。第四節,聯營
第五十一條,法人型聯營。第五十二條,合夥型聯營。第五十三條,合同型聯營。

第四章,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第一節,民事法律行為
第五十四條,民事法律行為。第五十五條,實質要件。第五十六條,形式要件。第五十七條,法律效力。第五十八條,無效民事行為。第五十九條,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第六十條,部分無效。第六十一條,無效、撤銷的法律後果。第六十二條,附條件的民事行為。

第二節,代理
第六十三條,代理及其適用范圍。第六十四條,代理的種類。第六十五條,委託代理的形式。第六十六條,無權代理。第六十七條,違法代理。第六十八條,轉委託。第六十九條,委託代理的終止。第七十條,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的終止。

第五章,所有權

第一節,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第七十一條,財產所有權的定義。第七十二條,所有權的取得。第七十三條,國家財產所有權。第七十四條,集體財產所有權。第七十五條,個人財產所有權。第七十六條,財產繼承權。第七十七條,社團財產。第七十八條,共有。第七十九條,埋藏物與拾得遺失物的歸屬。第八十條,土地使用權與承包經營權。第八十一條自然資源使用權與承包經營權。第八十二條,經營權。第八十三條,相鄰關系。

第二節,債券
第八十四條,債的定義。第八十五條,合同的定義。第八十六條,按份之債。第八十七條,連帶之債。第八十八條,合同的履行。第八十九條,債的擔保。第九十條,借貸之債。第九十一條,合同的轉讓。第九十二條,不當得利。第九十三條,無因管理。

第三節,知識產權
第九十四條,著作權。第九十五條,專利權。第九十六條,商標權。第九十七條,發現權、發明權及其他科技成果權。

第四節,人身權
第九十八條,生命健康權。第九十九條,姓名權、名稱權。第一百條,肖像權。第一百零一條,名譽權。第一百零二條,榮譽權。第一百零三條,婚姻自主權。第一百零四條,婚姻、家庭、老人、母親、兒童和採集人合法權益的保護。第一百零五條,男女平等。

第六章,民事責任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一百零六條,歸責原則。第一百零七條,民事責任的免除。第一百零八條,債務的清償。第一百零九條,因保護公益或他人私益受損失的賠償和補償。第一百一十條,法律責任的重合。

第二節,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一條,違約責任。第一百一十二條,賠償責任與違約金。第一百一十三條,雙方違約。第一百一十四條,防止損失擴大。第一百一十五條,合同變更或接觸式的違約責任。第一百一十六條,因上級機關的原因違約時的責任承擔。

第三節,侵權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七條,侵害財產權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一十八條,侵害知識產權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生命健康權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條,侵害人格權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一條,職務侵權責任。第一百二十二條,產品侵權責任。第一百二十三條,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四條,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五條,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六條,物件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七條,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八條,正當防衛。第一百二十九條,緊急避險。第一百三十條,共同侵權責任。第一百三十一條,混合過錯責任。第一百三十二條,公平責任。第一百三十三條,無行為能力任何限制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

第四節,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一百三十四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七章,訴訟時效

第一百三十五條,普通訴訟時效。第一百三十六條,短期訴訟時效。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的計算。第一百三十八條,當事人自願履行。第一百三十九條,訴訟時效的終止。第一百四十條,訴訟時效的中斷。第一百四十一條,特殊規定。

第八章,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一百四十二條,涉外法律適用的一般規定。第一百四十三條,涉外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三條,涉外民事行為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四條,不動產所有權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五條,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六條,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七條,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八條,涉外撫養關系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九條,涉外繼承關系的法律適用。第一百五十條,公共秩序保留。

第九章,附則

第一百五十一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變通或補充規定。第一百五十二條,本法生效前的國企法人資格。第一百五十三條,不可抗力的定義。第一百五十四條,期間的計算。第一班五十五條,與期間計算有關的術語。第一百五十六條,生效日期。

G.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是怎樣的

您好!我國民法總則明確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它不僅僅局限與我們自然人中。但是法人不同於自然人,為了正確的處理公司法人之間的糾紛,我們需要正確理解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及其具體的適用范圍。
法人的權利能力本質上是財產能力,原則上沒有身份能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成立,終於消滅。公司等營利法人的成立以登記機關頒發的「法人執照」註明的日期為准;法人消滅以清算完結注銷登記之日為准。非營利法人依民法通則第50條第1款規定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其他法人依該條第2款規定,具備法人條件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我國民法總則明確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因各個法人目的事業不同而不同。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改進,從民法通則到後來公布的公司法等法律,以及人民法院的司法實踐,對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范圍的容忍,也在逐漸放寬。
1、始期與終期。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以成立為始期,消滅為終期。在我國,企業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成立之時是法人營業執照或法人登記證所注的日期;機關法人和事業單位法人的成立之時,是主管機關批准法人設立之日。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期,應是法人清算完結登記注銷之日,所以,對「終止」不應理解為法人停止活動之日。法人在終止時,若有未了結的債權債務,必須經過清算,否則不能消滅。據此,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期為法人的消滅。
2、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由於法人是自然人為了各種目的而設立的,因此,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與自然人不同,即使在各個法人之間也是各不相同的。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有以下三方面限制:
(1)性質上的限制。基於自然人的天然屬性而專屬於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內容,法人均不能享有。例如身體權、健康權、隱私權、繼承權、扶養請求權、婚姻自主權等,法人因自然屬性無法享有。
(2)法律上的限制。為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和保護交易安全,某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受法律的直接限制。例如擔保法第8、9條規定,機關法人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不得為保證人。
(3)目的事業的限制。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范圍,以其目的事業為限,在以登記設立的法人,該范圍以登記為准。民法通則第42條規定: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5月6日印發的《全國經濟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第3條的規定,該項限制有被淡化的傾向。即只要不是違反專營、專賣及法律禁止性規定,法人超經營范圍所訂立的合同應屬有效。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法人的目的事業限制,只是法律禁止的事項,而不是核准經營的事項。
綜上所訴,民法總則明確規定法人是有民事權利能力的,它不具有身份能力,只具有財產能力。法人為服務與自然人而設立,故而再性質、法律、目的事業三方面其民事權利能力范圍都有所限制。故而日常生活需要依託法人身份時,應當正確理解運用法人的權利能力。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H. 《擔保法解釋》42條第2款規定:擔保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計算追償的訴訟時效。

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判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的,應當在判決書主文中明確保證人享有擔保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權利。判決書中未予明確追償權的,保證人只能按照承擔責任的事實,另行提起訴訟。

保證人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訴訟時效,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

第四十四條保證期間,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的,債權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也可以向保證人主張權利。

債權人申報債權後在破產程序中未受清償的部分,保證人仍應當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應當在破產程序終結後六個月內提出。

(8)民法通則第42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二十一條 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第二十二條 保證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繼續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第二十三條 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第二十五條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第二十七條 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第二十八條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第二十九條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法人書面授權或者超出授權范圍與債權人訂立保證合同的,該合同無效或者超出授權范圍的部分無效,債權人和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債權人無過錯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二)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第三十一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後,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可以參加破產財產分配,預先行使追償權。

熱點內容
司法大講堂 發布:2025-01-22 20:50:42 瀏覽:534
簽約個人法律顧問 發布:2025-01-22 20:27:38 瀏覽:514
民事訴訟法主管 發布:2025-01-22 20:00:28 瀏覽:625
2015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2 19:59:36 瀏覽:764
東南司法所 發布:2025-01-22 19:51:40 瀏覽:990
侵害姓名權法律責任股東 發布:2025-01-22 19:28:40 瀏覽:117
婚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 發布:2025-01-22 19:08:19 瀏覽:760
所謂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2 18:58:05 瀏覽:598
篡改文件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2 18:48:32 瀏覽:278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