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公信力演講

司法公信力演講

發布時間: 2022-06-07 16:49:41

1. 漢譯英 淺 談 司 法 公 信 力

On the credibility of the judiciary

Abstract credibility of the judicia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cumulative formed in the community in a wide range of public authority and credibility in public in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judicial its own charm. The credibility of the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issu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lso the basis and prerequisite. Justice must have credibility, because it is our country and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must face and to solve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The credibility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untry,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is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symbols, but also the rule of law of a country's degree of the scale. Justice has a high degree of credibility, the judge and the court will be people respect, the public will be used to force the public to seek judicial relief. On the contrary, if the loss of credibility, the public no longer agree with the Court and its decision, the consequences are terribl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social improvement, judicial credibility issu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issue. Paper o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lack of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judicial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judicial credibility and performance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letter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the credibility and prevent judicial constraints, and how to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make a couple of points.

Key words: justice for the credibility of the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2. 如何保證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個人認為就八個字: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 楊金才:如何提升執法公信力

冀州市檢察院檢察長 楊金才 執法公信力是檢驗檢察工作是否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支持和是否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檢察機關樹立法律監督權威,贏得社會尊重的重要基礎;是當前檢察機關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是建立誠信社會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目前我院提出了以下五點做法來提升執法公信力。 一、遠離不良影響,提升執法公信力。 1、遠離不良思想的影響,構築牢固的精神防線。要求幹警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從思想上杜絕不良風氣的影響和不當得利的誘惑。諸葛亮曾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作為法律監督機關,人民群眾的監督員,就要用這種恬淡無為的思想,來真正為人民群眾辦事、真正以事業為重,也才能真正對的起這個稱呼。 2、遠離不義之財,以事業為重,淡泊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古人常說"金錢並不等於快樂",而與之結合的過度的欲求反而會使我們煩惱。網上也有這么一句話"當我們為著生活疲於奔命時,生活往往已經離我們而去"雖然在這個社會中生活也不能太過貧窮,但我們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要不得"。不是有這么句話嗎?要知足常樂。所以我們要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滋生和蔓延,避免讓失控後的業外活動影響業內職務活動,出現不廉、不公現象,要把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轉化為對業務的學習上。 3、遠離是非之人,謹慎擇友,慎獨自律。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愛說漂亮話,做出取悅於人的樣子,在這種人里找不著真正的仁者,有的只是一些為自身利益巧言令色的人。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檢察工作的特殊性,警惕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在工作之餘接近檢察幹警,試圖利用所謂感情來實現其個人目的,干擾檢察幹警的判斷力,影響執法的公正性。 二、加強規范建設,提升執法公信力。 1、完善管理機制。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案件管理機制,一在辦案程序中形成一套嚴謹的辦案流程,用以提高工作效率、規范執法活動、避免違規行為。二建立清晰的考評標准,根據各業務部門的具體工作特點,本著實事求是、嚴格管理、利於考評的原則制定出內容具體、標准明確、結構嚴謹、脈絡清晰的辦案考核評價標准,為執法行為提供合理的衡量標尺。三實行一定的獎懲機制。將執法行為明確劃分出獎勵對象和懲罰人員,依照規定不折不扣地兌現,在執法活動中產生激勵和警示作用。 2、著力強化辦案機制。建立執法檔案,建立幹警執法檔案和廉政檔案,實行"一案三卡",強化對幹警個人執法規范情況的管理。要以業務規范化為目標,把業務工作納入辦案流程觀,形成科學合理的業務規范體系、評價體系、監督體系,從而推進執法業務程序化,提高辦案的質量和執法水平。 3、強化領導帶頭作用。以構建和諧班子為龍頭,領導示範帶規范,推行領導指導制度。班子成員在工作中要圍繞辦案積極探索規范執法行為的途徑,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工作流程管理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要不斷地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新舉措,推動業務工作和隊伍建設的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對全院幹警加強廉潔教育,著力加強紀律和法制教育,認真解決執法不廉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檢察幹警拒腐防變能力,努力做到公正、廉潔、文明、高效。 三、強化監督制度,提升執法公信力。 從社會各界中選擇若干公道正派、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政策、法律知識的人士擔任人民監督員,依照一定的程序,對查辦職務犯罪工作進行外部監督。凡列入監督范圍的事項,檢察機關都必須按照規定,啟動監督程序,接受人民監督員的監督。這種監督制度增強了檢察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眾實現憲法賦予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有利於檢察機關提高辦案質量,充分體現了執法為民的要求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不要"燈下黑",只監督別人,不監督自己。 四、加強檢務督察,提升執法公信力。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張耕強調,檢務督察制度是檢察機關強化內部監督,加強隊伍建設,確保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執法公信力的一項重要制度。 1、對檢察機關易發、多發問題的崗位和環節進行督察。對於一些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訴訟活動中存在著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現象;辦理信訪、申訴案件時存在不及時、不認真的現象。我們注重提高檢察幹警對於整改的再認識,增強工作主動性;讓他們端正執法思想,更新執法理念;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執法水平。 2、對檢察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督察。案件承辦人對案件處理意見不一致的、當事人對事實認定存在異議申訴上訪的及社會、媒體強烈關注的案件,檢務督察部門有責任積極發現和糾正其中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和管理漏洞,提出預警措施,督促整改落實,追究相關責任。重點解決對告狀求助群眾和案件當事人作風粗暴、冷硬橫推的問題,開特權車、霸道車,濫用警車警械的問題,著檢察服隨意出入娛樂場所、酗酒滋事的問題。 3、對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貫徹落實上級指示和規章制度的情況進行督察。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自覺接受人大及社會各屆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監督員的監督,認真做好人民監督員試點工作,堅決做到有訴必查、查清必辦,辦理必嚴,在監督和查辦中取信於民、立信於民。 五、狠抓辦案質量,提升執法公信力。 1、執法公信力最終要通過辦案質量來提升。作為基層院應從辦案的細節和小處著眼,從普通刑事案件進入檢察機關監督的第一道門口做起。為提高逮捕質量:一是看每一件個案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決定逮捕的正確與否;二是對於經補充偵查後符合逮捕條件的,建議公安機關報捕,如果公安機關不報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我們就直接做出逮捕決定,送達公安機關執行;三是不捕案件一律不搞聽證;四是摒棄過分重口供和完全忽視口供證明作用的兩傾向。 2、在辦案過程中加強調查研究,努力做到四個辯證統一:一是堅持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辯證統一,無論是案件處理還是質量評價,都要堅持於法有據,於情合理,綜合判斷,不可偏廢。二是要堅持質量狀況的宏觀評估與微觀鑒定的辯證統一,對於一個地區的案件質量評價往往是宏觀的,但又是與個案相聯系的。三是要堅持講求辦案質量與講求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辯證統一,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在個案處理中,寬嚴都要有據、有度、互補,最根本的是要搞准,否則就可能寬嚴皆誤。四是要堅持不同訴訟環節案件質量評價的目標、尺度的辯證統一,防止相互產生矛盾。 3、分別對案前、案中、案後進行規范管理。在辦案幹警中建立臨時黨小組,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辦案第一線,通過案前規范、案中約束、案後監督跟蹤教育,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同步進行,保證了幹警公平公正執法。 4、發揮公訴人熟悉和掌握庭審證據的要求及標准等優勢,全部案件均實行了"公訴引導偵查"。立案偵查後,即由公訴人員參加案件討論,審查案卷及證據材料。對於公訴人員提出的案件性質,偵查方向,取證的對象、范圍、標准,訊問的內容的要求等建議或意見,偵查部門均重視採納施行。對移訴後退查的均實行共同補查,實現了由以偵查為中心的程序觀向以審判為中心的程序觀轉變。 總之,執法公信力是人民群眾對司法的良好期待,而人民群眾對於法律的真正感知,是通過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周圍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件逐漸得以明晰的。要規范執法,才能提高檢察的公信力。

4. 求忠實踐行宗旨,勤奮廉政為民,公正規范執法,促進警民和諧演講稿

正確處理嚴格執法與以人為本的關系,提高執法為民水平 堅持嚴格執法與以人為本,二者是並行不悖的。尊重和保障人權,既是我國法律的明確規定,也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最基本的要求是檢察機關立足本職,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而檢察機關只有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把法律變成現實,恰恰就是維護法律尊嚴和公信力的基本保證,才能實現司法公正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是人權的最好實現與保障。相反,不依法辦案甚至違法辦案,就是違背最廣大人民的普遍意志和利益,破壞法治的統一,以人為本就是一句空話。在當前形勢下,檢察機關全面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重點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權利保障意識。在檢察工作中樹立人權保障意識,不僅是「立檢為公、執法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與打擊犯罪並行不悖的檢察目標之一。人作為社會的主體,也是法的價值主體和法治的實踐主體,法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價值皆在於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惟有在檢察工作中強化人權保障,將檢察對象視為平等的人予以尊重,給予人性化關懷,才能使我們的檢察工作合乎法治的要求。只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法觀念,克服特權思想與霸道作風,樹立服務意識,才能使人權得到切實充分保護,使檢察工作贏得廣泛支持。 二是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原則,嚴格依法履行職能,促進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法機關及有關部門加快了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憲法為基礎、部門法律相配套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為我國的人權保障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檢察機關必須嚴格依照這些法律制度的規定,充分履行職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是規范刑事強制措施,預防和減少侵犯人權行為 。檢察機關應當嚴格遵守一系列關於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刑事強制措施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案件程序的規定,嚴格按照法定的適用范圍、審批程序、法律手續、應遵守的時限適用刑事強制措施,同時還要完善有關的監督措施,從制度上防止在適用刑事強制措施過程中發生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的行為,堅決禁止和糾正刑訊逼供、超期羈押、違法採取強制措施、違法扣押與案件無關的財物等違法行為。 四是嚴格遵守訴訟程序,維護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證,檢察機關必須嚴格遵守訴訟程序,切實維護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執法辦案中,既要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適用法律關,又要嚴把程序關,以促進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有機統一。 五是切實落實各項檢務公開制度,提高檢察工作透明度,保護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檢務公開,是加強司法領域人權保護的重要環節,檢察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應當不折不扣地執行。通過檢務公開,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充分保障公民合法權利的機制,使人們呼喚、渴望的公正在司法機關得以實現。六是做好特殊人群的人權司法保護工作。包括做好未成年人人權的司法保護工作,加強監管人員和服刑罪犯人權保障工作。對案件所涉被害人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親屬深懷關愛之心,注重訊案、查案的方式,避免造成對無辜者的心理和感情傷害。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5. 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至少三次提到了法律的權威問題,其中第二次更把司法權威確定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目標和特徵。年初以來在在開創我省法院工作新局面的活動中,張文顯院長曾多次指出,「要密切關注以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為目標的司法改革的進程,堅持『公正與效率』的法院工作主題,以公正和效率贏得權威,以權威保障公正和效率」深刻闡述了司法權威與法院工作的關系。司法權威與司法公信力是一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在某些語言環境當中兩者的含義基本相同。針對現階段的法院工作而言,樹立司法權威的目標主要是通過提高法院司法公信力來實現的。結合目前法院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所面臨的實現任務是如何在短時期內切實提高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從而為真正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夯實基礎、創造條件。 司法公信力這一概念具有兩個維度:「一是信用的維度,即司法機關獲得公眾信任的能力;另一個是信任的維度,即公眾對司法機關的信任程度」,而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主要是在「公眾信任程度」這一語義下使用司法公信力一詞的,即「公司公信力是指社會公眾對司法主體、司法程序、司法運作過程和司法裁判的尊重和認同,是司法在公眾心目中所建立的信服狀態」。是我們法院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為此我們需要面對客觀現實,透視司法現狀與公眾需求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從而找出快速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具體方案。 一、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現實狀況 事實上無論我們從哪一個載體中獲得關於司法公信力的信息,最初都源自各種評價主體同法院打交道的經歷,從當事人而言他們是程序和實體的親歷者,從相關利益方而言他們是公平與否的感知者,從社會輿論方的角度他們是公信力評判的參與者,總之他們都是對於自己同法律、法院、法官的接觸交往中形成公信力判斷的。也就是說,法院司法公信力的高低是於法院的日常工作分不開的,我們需要從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來重新審視公信力問題。目前我們法院的整體司法公信力不高,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法官的職業形象受到質疑。以四川省為例,四川高院曾就法院公信力問題展開過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當事人受訪者對法官的職業形象評價一般,其中作出負面評價的接近兩成,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個別法官違法違紀對法官整體形象的影響最為惡劣。這個調查結果對於法院整體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應當看到,目前我們法官隊伍在整體結構上仍然是經驗型多於知識型,這同我們建立知識型與經驗型結合的法院隊伍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法官這一職業社會地位還不高,法官自身的職業榮耀感還不強。 (二)裁判的公正性受到質疑。由於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因而有些裁判還存著認定事實不準、說理論證不清、責任劃分不明的現象,困擾法官多年的執行難問題仍然很尖銳,信訪問題一直不容忽視。另外,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如說情風、干預風也侵蝕著法官良知,直接導致了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不信任。 (三)程序的公信力受到質疑。突出表現在,各級法院中超審限案件仍然存在,嚴重影響法院的聲望;法官駕馭庭審能力不強,庭審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發回重審案件過多,增加當事人訴累;「暗廂操作」依然存在,審判公開仍需進一步加強;法官與律師的交往還很普遍等,這些現象表明我們離程序公正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二、造成法院司法公信力不高的原因 (一)法官素質不高是造成法官職業公信力偏低的根本原因。法官是法律的實施者,他的一言一行都關繫到法律的尊嚴,法官形象在很多場合就是法院形象的具體化。在西方有這樣一句法諺:「僅次於上帝完美的人就是法官」,生動地表明了社會公眾對於法官這一職業的崇高期待。「打鐵先要自身硬」,現階段造成司法公信力不高的根本原因還是人的問題,因此解決法官素質問題始終成為我們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制度因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客觀原因。在各種現實制度當中,司法行政化傾向對於司法公信力的影響最大。這種行政化傾向既有來自法院外部的,如對於法院的行政化功能定位、對於法院人、財、物的行政化管理、以及法官職業的行政化傾向等,還有來自於法院內部的,如法官職能的行政化、幹部管理的行政科層制、以及各種內部行政審批制度等。目前,理論界與實務界都認識到司法獨立的重要性,從某種角度上看司法權的本質是一種由法官代表國家行使的判斷權,而缺乏體制獨立保障的判斷權是很難最終獲得公眾信服的。 (三)公眾認知不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社會主觀原因。漫長的封建社會留給我們的主要是一種以人治思想為基礎的法律文化,無論是「德主刑輔」,還是「禮法並用」,其中蘊含更多的是一種道德優位的法律觀。現實生活中,當人們出現糾紛後訴訟往往是其最後採取的不得以的手段,即使進入訴訟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托關系、找熟人,而一旦敗訴有的人便會四處告狀、長年上訪,有的則寄希望於找到「大官」為自己鳴不平,這種「清天情結」的背後隱藏著濃厚的官本位思維定式。目前公眾對於法院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大眾媒體,很多人對於近幾年法院在司法改革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法院各項工作的進展並不了解,他們只是憑借一些個案的報道或是傳聞便產生了對司法公信力的質疑,這一點對於我們省法院而言更為突出。 (一)建立高素質法官隊伍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基礎。從長遠角度看,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是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關鍵環節,也是司法回應民眾信任和期待從而提高司法共信力的核心內容。首先,通過嚴格的法官選任制度,讓優秀的法律人才充實到法官隊伍。目前許多基層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著法官老齡化、年齡斷層等現象,人才外流則是各個法院都要面對的問題。只有把法官隊伍塑造成一支高素質的團隊,法官職業的榮耀感才有可能隨之產生。其次,通過科學的法官管理制度,實現法官隊伍的健康有序發展。通過建立和完善各種符合法官職業特點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僅要讓優秀的法官能夠脫穎而出,而且要激發法官團隊的整體合力。再次,要以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為重點,樹立公正廉潔的良好公眾形象。提高司法公信力不僅是法院的工作目標,更是每個法官的職責所在。霍姆斯在《普通法》一書中的格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更是在強調由法官經驗積累而成的一個個判例對於整個普通法系的重要性。對當事人而言,「張法官」、「李法官」都代表著全體法官、代表著法院甚至是法律,因而我們每位法官都應樹立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團隊意識,把提高司法公信力落實到日常工作當中。從這一點上看,法官的隊伍建設不僅應是自上而下的,也應當是自下而上的。我們目前正在開展的「創建學習型法院、培養研究型法官」活動,為每位法官實現「內增實力,外樹形象」的目標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研究的平台。 (二)提高司法能力水平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關鍵。目前我們主要是通過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來實現司法能力水平的提高的,其中這樣幾項制度建設直接關繫到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建設。第一,強化審判公開。在支撐司法權公正高效運行的各項制度中公開審判無疑具有核心的地位。「正義不但要伸張,而且必須以看得見的方式伸張。」事實上公開審判制度中的每一小步改革,往往都能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強大動力。我們在諸如提高開庭率、證據認證公開、審委會參與公開審理、案件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等許多方面還可以進行許多大膽的探索性工作。第二、提高審判質量與效率。「從權力運行的角度,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權在其運行的過程中以其主體、制度、組織、結構、功能、程序、公正結果承載的獲得公眾信任的資格和能力。」從這一點分析司法公信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是否為公眾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產品。評價審判質量效率的標准有很多,但有兩個標準是核心的:一個是結果公正標准,另一個是程序合法標准。為此我們應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法院工作的生命線,全面提高審判質量與效率,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司法需求。第三、建立科學的審判管理機制。目前將法院的管理細分為審判管理與司法行政管理已基本成為共識,強化審判管理已成為各級法院提高審判質量的有力手段。藉助於審判質量與效率評估體系的管理功能,使我們能夠建立起法院內部的案件流程管理體系、上下級法院間質量評查體系,通過科學的管理促進司法能力的提高。 (三)把司法改革作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動力。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們民主法制建設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司法活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宣示法律公正的過程,公眾主要是通過司法制度的整體設計和具體運作來感知和認識司法的,因此司法改革能夠起到提升司法權威、提高公司公信力的作用。首先,健全審判獨立制度,探索符合審判規律和法官思維規律的審判運行體制,既有利於充分發揮合議庭、庭長、主管院長、審委會的各項職能,調動全體法官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實現權力行使與監督制約的統一,建立責權明晰的審判責任制度也能夠成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深層動力。其次,通過增強司法權威的相關改革,例如適當擴大法院對於行政行為審查的范圍、建立嚴格和庄嚴的法庭儀式、加強對法庭秩序的維護等,達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客觀效果。司法權威與司法公信力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一對概念。司法權威又稱為司法尊嚴,一般被理解為「司法機關應當享有的權威及公信力,它是司法能夠有效運行,並能發揮其應有作用的基礎和前提」。與司法公信力所強調的公眾信任和信用這兩個實然意義的維度不同,司法權威往往更強調司法機關在國家機構運行體制中的地位,它與司法公信力的最大區別是其所具有的應然意義的維度,我們更多是把司法權威作為一種目標指示性詞語來使用的。應當說,沒有司法公信力的實現就沒有司法權威的實現,司法公信力建設是實現司法權威的主要途徑,司法公信力的強弱是司法權威是否實現的主要參數。 (四)通過優化司法環境來保障司法公信力建設。從表面上看,個別司法不公現象無疑是我們法院面臨的司法公信力建設中的最大障礙。而從法院外部的司法環境來看,如何提高法院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理順法院與黨委、人大、政府等的關系。無論從黨的先進性還是代議制的角度,黨委和人大的意見都屬於廣義的公眾信任的范疇,他們有權代表人民群眾對於司法公信力做出直接評價,因此「黨管司法」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同時,我們也要盡量爭取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對於法院工作獨立性、專業性的理解,以贏得他們對於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尊重,共同維護法律的權威。其次,規范法院與新聞媒體的關系。在西方國家中,媒體一般被認為是繼國家、政府、法院之後的第四種權力。我們要在堅持客觀真實和維護法律權威的媒體監督原則的同時,暢通各種新聞監督渠道,防止不當報道造成法院工作的被動。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強法制宣傳工作,把媒體作為外樹形象的窗口。再次,營造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氛圍。從增強公眾對司法的認知入手,使他們能夠了解訴訟程序的基本要求及風險、尊重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從而降低社會糾紛解決的成本,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的對抗性因素,最終讓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信任司法,自覺維護司法權威,為司法公信力建設夯實群眾基礎。 總之,我們應始牢記我們的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我們的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我們提高司法公信力就是為了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也是為了實現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論從樹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角度,還是從樹立全社會對法律的共同信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角度,我們法院、法官與社會公眾的法治理想和目標都是一致的。(作者單位: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第1頁共1頁

6. 如何認識和提高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切實增強司法權威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政法機關的執法能力,集中體現在執法公信力上;執法公信力來源於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來源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

人民法院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司法權威,就必須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重點,全面加強法官隊伍建設。要集中抓好人民法院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工作作風建設、司法能力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高解決經濟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扎實推進人民法院內部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完善監督機制,建設一支明明白白審案、乾乾凈凈司法、堂堂正正做人的法官隊伍,以清廉公正高效樹立司法權威,以嚴格公正文明提高司法公信力。

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司法權威,人民法院必須注重實效,大力推進人民法院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要抓住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最期待解決、人民法院工作發展最需要解決、克服一定困難有可能解決的重要問題和環節,集中力量攻堅,真正解決制約人民法院工作健康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性障礙。要堅持以審判和執行工作為重心推進司法改革,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生命線,加強司法管理,強化司法監督,規范司法行為,努力從實體上、程序上全面實現司法公正;要針對審判執行任務日益繁重復雜的現狀,積極探索提高司法效率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司法資源的整體效益;要認真分析影響司法權威的各種因素,在推動司法環境改善的同時,大力加強自身建設,讓司法裁判最終以其公正高效取信於民,贏得權威。

7. 幫我寫一篇:「人民法院為人民」的演講稿,1000字左右。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鉈是咱老百姓」。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到萬分自豪,因為我是老百姓的一員,我生長在一個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國度;作為一個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我更感到慶幸,「輕舌搖動是非立斷,朱筆一落生死攸關」,能代表人民群眾行使審判職權,維護公平正義,說心裡話,我十分珍惜和享受這份職業的榮譽感。
「人民法院為人民,人民法官為人民」,朴實的話語道出了法官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深情。如果說法院是桿公平秤,那麼老百姓就是那秤砣,而我們法官則是那定盤的星。人民的地位最高,親民是我們的本分;人民的恩情最深,愛民是我們的責任;人民的利益最大,為民是我們的目的。親民者民亦親,愛民者民亦愛,為民者民亦贊。只有常懷親民之心、愛民之情、為民之志,常思立身之本、做人之德、貪欲之害,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無愧於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每天,我看到了,院長信箱里收到的當事人的意見和建議,經院長批閱後,都會在第一時間反饋到庭長和承辦法官。該糾錯的糾錯,該處理的處理。及時聽取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全力打造「陽光審判」。「我們希望聽到最真實的聲音!」不僅是院長的箴言,也是每個法官的心聲。為了認真化解矛盾糾紛,有效解決涉訴信訪,院長帶頭包辦案件,變上訪為下訪,暢通信訪渠道,不但提高了解決疑難案件的效率,更體現出法院司法為民的決心。一個個群訪、鬧訪、纏訪的案件,經過院長認真審查和用心調解,最終得到了圓滿解決,從而有效促使了當事人息訴罷訪,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我也看到了,院長、庭長的辦公桌上案卷越堆越高,很多案件他們甚至是在百忙中擠出時間也要親自接見當事人,只要關繫到群眾切身利益,就不能留下任何疑問!就不能帶走任何不公正的判決!
我還看到了庭長的高瞻遠矚,他專門抽調了精兵強將進行調研,他說:「我們立案信訪、申訴復查這幾年積累了可觀的素材,一定不能浪費這些資源。」這話很實在,聽起來卻擲地有聲!他所看到的是法官不僅要有「根據法律的思考」,還要有「關於法律的思考」。
我們立案庭工作任務一直很重,尤其是民訴法修改後,再審案件激增,這樣法官就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假如我有十件案子,因為時間充裕,用我的專業知識,加上責任心,再加上公平正義的信念就一定可以妥善處理好;但是現在突然變成了一百件案子,一面是結案的壓力要求我們加快結案速度,另一面是增強司法公信力、司法權威,從而讓當事人滿意。而結案速度、司法公信力孰輕孰重,不言自明。所以,認識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之後,盡管結案壓力加大,盡管工作任務更重,甚至不得不加班加點,我們的法官也堅持做到每一個案子,哪怕是再小的案子,一定要見當事人。就拿我所在的組來說,每天上午下午輪軸詢問、聽證當事人,日程已經排到了十一月中旬。正如那句諺語所雲:「我可以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親民、愛民、為民,說成大白話,就是心中裝著咱老百姓。話雖簡單,但做到卻非常不易。學習實踐了科學發展觀之後,我們學會了對當事人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我們學會了一句問候親民,一張笑臉迎民,一杯茶水敬民,一把椅子便民。我們也懂得了「於細微處見真情」的道理。假如你給當事人泡了一杯茶水,當事人回去後即使不說你好話,也絕對不會說法官態度粗暴。其實只是舉手之勞就可以得到這么好的效果,難道我們還有理由選擇不去做嗎?更何況,親民是我們法官應有的本分。
這樣的事太多太多,在開始寫這篇演講稿的時候,我竟無從下筆,因為「科學發展觀」這一理論實在太深太大,訴諸筆端對於我,—個理論還很匱乏,工作經驗還不豐富的年輕人來說,著實有難度。但是這篇稿子行將結束的時候,我竟豁然開朗。其實「科學發展觀」雖然內涵深遠,但是外延無處不在,「親民、愛民、為民」不只是掛在牆上的承諾,它的真諦正是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注意到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每一個小小的細節。小到一杯茶水,一聲您好,一把椅子;小到每一個法官,每一個書記員,「人人是窗口,個個是形象」;小到每一件案子都公正審判;小到每分每秒、時時刻刻心中裝著老百姓。其實,說小又不小,不積溪流,無以成江海!
我也猛然發現,怎樣實現跨越式發展?一言以蔽之,從細節入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跨越之路更是一步一個腳印。大到整個法院,小到每個法官,跨越過去不科學的司法工作規律;跨越過去不先進的司法工作理念;跨越過去不合理的司法工作方式;跨越過去久未攻克的司法頑疾和一道道難題!
我更意識到,「科學發展觀」正如一場及時雨,滋潤著親民之樹,拍打著愛民之葉,開出了為民之花,澆灌出司法公正文明之果。人民法院為人民,人民法院永遠為人民。

8. 如何認識和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司法權威

司法公信力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樹立司法公信力是為了增強人們對司法的信仰,而這種信仰對構建社會法律秩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司法權威是通過嚴格的司法程序、規范的司法行為向當事人和全社會展示的一種威望、一種公信力。司法權威作為國家權威重要組成部分,是司法公正高效的生成基礎。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的必由之路。確保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事業發展的生命和靈魂。司法效率是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滿意與否的一個重要關注點。司法權威不是憑空而來的,甚至也不是外部力量給與的,最終還是要依靠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動來實現,靠廉潔、清正的法官隊伍來保證。法律只有被公正、高效地適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自覺擁護和一體遵從,才能真正樹立和維護司法權威。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厭訟、「青天情結」等非理性的社會心理客觀存在,導致一方面人們對司法不信任,法院的社會公信力下降,民眾失去司法信仰,另一方面也促使人們對司法不尊重,把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通過非司法程序解決沖突的途徑上,甚至於把純粹的法律問題也通過非司法途徑來解決,司法權存在的必要性成了疑問,上訪、鬧事成了必然。一些案件剛起訴到法院,一方或雙方訴訟當事人就開始信訪,要求人大或者黨政機關監督法院公正司法。公民中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亦損害了司法權威。打官司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但是在當前一些人的言談舉止中,存在著很多的錯誤觀念:把本應自己承擔的訴訟風險責任,推卸給司法機關;不懂得訴訟權利是一種「過時不候」的時效性權利;不懂得司法審判權是一種終局性權力;不懂得司法權力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權力。一些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對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其中個別代表和委員本身是案件當事人,在「兩會」上反映具體案件,並要求法院的接待人員予以解釋和答復,也有個別身份是律師的代表和委員,將本人在代理訴訟中敗訴的案件帶到會上反映,公開批評法院辦案不公。甚至一些人大代表更是把個人凌駕於法律之上。媒體對司法活動的提前介入以及所謂的「媒體審判」更是影響了公眾對司法公正的判斷。媒體對司法機關開展新聞批評,對司法機關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和工作缺陷提出批評,予以揭露,進而形成對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人員的名譽、人格進行攻擊,甚至是惡意的或攻擊性的對司法機關中違法違紀人員進行曝光,對庭審報道片面追求新聞效果,過分地介入並不加分析地詳細報道案情,易誤導社會輿論和公眾看法出現偏差。
建設和諧誠信社會的最大特點是對違背誠信行為進行及時和適當的制裁,使違背誠信所付出的代價要大於守信的成本,而建立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信用體系——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是建立和諧誠信社會的首要前提。當前,行政權干預司法、司法腐敗、執行難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對原本脆弱的司法誠信體系造成一次次嚴重的沖擊,司法公信力已成為制約構建和諧社會的瓶頸,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已成為亟待解決之問題。
增強司法權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僅僅依靠黨的領導,建立權威的司法體制。所謂權威的司法體制是指司法機關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雖然不贊成西方的「三權分立」,但「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卻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們所提倡的司法獨立,與西方有很大不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決定了司法從屬於立法。但現在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越是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從事的時間越長,對法律越感失望。這是在太多權力干擾和世俗壓迫下而產生的惡性循環。當前,主要有兩種錯誤的傾向比較突出。一是司法權力行政化傾向;二是司法權力地方化、行業化傾向。兩者嚴重干擾著司法獨立和司法統一,是司法不公甚至司法腐敗的誘因之一,對公眾的司法信仰造成嚴重的打擊。因此,司法體制中立、統一、公正,司法機關依法獨立統一行使司法權,其它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對司法機關的權威地位提供製度性的尊重和維護,營造獨立的司法環境,建立權威的司法體制至關重要。
第二,努力提高司法者自身的司法能力。對正義的實現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質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內容更為重要,法要得到公眾的認可,司法者的司法能力必須不斷提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司法能力則是司法者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完成運用法律處理案件,體現司法職能的專門活動的本領。1、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此法官必須具備形式邏輯知識,明晰概念、判斷和推理的規律,注重培養自己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2、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法官必須具有深厚的法律知識功底,才能准確掌握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基本規定,才能全面了解每個具體條文的立法願意和立法背景,才能熟知每個條文或具體制度在該法律領域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准確運用法律,去正確裁判每一起案件。3、嫻熟的審判技術運用能力。審判技術運用能力包括聽訟能力、駕馭庭審能力、歸納爭議焦點能力、認證能力、適用法律能力、調解能力、應變能力等。法官只有具備較強的審判技術運用能力,才能明辨是非。4、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法官所有的裁判活動必須通過有聲語言和書面文字來完成。這種語言和文字載體必須傳達法律原則和精神、表達法律意志、明確當事人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因此,這種語言和文字必須具有鮮明的職業特點,即法言法語。法言法語具有邏輯性、功能性和權威性,它不僅是法官與當事人之間交流的工具,而且能將模糊的社會問題轉化成明確的法律問題,同時排除了非法律的思考,保證法官思維的理性化。規范、准確、簡潔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是法官審理案件的必備素質之一。5、自覺的創新發展能力。法官應當具備自覺的創新發展能力,即由單純的適用法律的機器向總結司法經驗和審判規律的層面發展。法官必須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豐富理論,從而實現從適用型法官向創新型法官的轉變,充分發揮司法的能動性,積極、適度地拓展裁判的功能,,實現對社會的責在立法不能觸及的領域通過裁判充分發揮對社會的調控和整合作用任。
第三,提高辦案的質量和效率。公正與效率相輔相成,共同體現著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本質特徵和價值追求,沒有公正的效率就失去了司法的根本,而沒有效率的公正也不是完全的公正。我們既不能以犧牲實體公正來求得效率,盲目追求審限內結案率;也不能無視法律的明確規定,無視當事人縮短周期、減少訟累的期盼,造成訴訟遲延,久拖不決。因此,要牢固樹立司法公正的意識和辦案質量第一的觀念,用最大的人力投入、最有力的措施、最優良的條件,確保程序合法,最大限度杜絕錯判案件的發生。同時,要牢固樹立司法效率的意識,確保在法定期限內審結案件,這也是嚴肅執法的體現。
第四,強化法官對法律的忠誠和自律意識。法官對法律的信仰,對法律的忠誠,對公正、高效和權威的追求是天經地義的。法官最大的恥辱就是枉法裁判。一個對法律不忠的人、一個法律的背叛者,是沒有資格擔當法官重任的。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在一定時間內,法律是一成不變的,而法律關系則千變萬化。法官不應該滿足於充當法律條文的復印機。法官不僅要模範地遵守法律,而且要善於運用法律意識和法律思維創造性地執行法律;法官不僅要服從現有的法律,更要服從法律的基本價值——正義和良知。法官必須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其次要戒貪,貪有多種形式,有貪財的,有貪利的,有貪名的,有貪色的。
第五,建立支持司法權威的現代司法理念。現代司法理念與現代民主憲政、市場經濟、現代法律精神及國際社會公認的司法原則相一致,其核心是公正。現代司法理念是司法權威的觀念支持,它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司法人員的理念,他們是司法活動的主體;二是領導者的理念,他們掌有領導權、立法權、監督權和管理權,引導控制著司法活動的方向;三是社會公眾的理念,他們是司法活動的參與者。首先領導幹部要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執政能力護憲法的自覺性。其次要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建立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社會誠信體系。
第六,要加強司法宣傳。社會公眾對法院和法官的評價,往往並不是來源於對審判工作的全面了解,而是來源於對個案處理結果的觀察和感受。在任何一個社會,當事人對個案不公都有一種本能的「放大」效應。但是,把少數法官的腐敗行為渲染擴大為整個司法隊伍的腐敗行為,把少數案件的處理不當渲染擴大為全部司法活動的不公,也是有失偏頗的。

9. 如何認識和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司法權威

所謂司法公信力,依筆者的理解是指,廣大公眾對司法機關的司法行為所給予的信賴程度。所謂司法權威,是指司法機關的司法行為在廣大公眾心目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及絕對執行的效力。司法公信力與司法權威二者之間,司法公信力是前因,司法權威是後果,兩者互相聯系、相輔相成。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司法公信力若是很高,反映在社會層面上則是社會秩序井然,廣大公眾普遍地崇尚法律、敬仰法律;一旦出現糾紛和爭端,大家便想到的是依靠法律手段來解決。而作為司法官員,在廣大公眾的心目中那就是公平和正義的象徵,就是會說話的法律,其司法權威之高不言而喻。從目前我國的司法現狀來看,司法公信力較低,司法權威較差。主要表現在:案件服判息訴的比例不高,往往形成「官了民不了、案了事不了」的局面,涉法信訪、上訪事件年年不斷激增;在普通老百姓甚至於黨委、政府領導的心目中,司法官員與行政官員沒有什麼區別,當事人哄鬧法庭,威脅、毆打、辱罵司法工作人員,阻撓執行、抗拒執行的現象時常發生;新聞媒體及社會輿論對司法案件的辦理過程及裁判結果隨意地品頭論足,評論是非,否定其效力;在各地方開展的評滿意(或不滿意)單位時,司法部門很難躋身於滿意單位的行列之中……探究我國目前司法現狀的原因,筆者認為,首先與我們國家的民主法制進程有著重大的關系。中國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人治歷史的國家,行政權力長期凌駕於司法權力之上,「權大於法、以權壓法」現象比比皆是,故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敬重大官更甚於敬重法制。人們有了冤屈,習慣地寄希望於大官為自己伸張正義、主持公道,而不是訴諸於法律來解決。其次,司法公信力較低的這一現狀還與我們國家的司法水平普遍偏低有著必然的聯系。司法水平的高低情況又取決於司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如何。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司法隊伍整體素質不容樂觀。在業務素質方面,雖然十多年來司法工作人員基本普及了大專、本科文憑,著力於提升其法律素質,但他們的實際司法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值相比,仍存在著較大差距,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同;在職業道德素養方面,司法部門對隊伍的管理和監督雖不斷地在加強,但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不少的司法工作人員仍然存在著不注重職業道德,工作作風差,司法行為不廉潔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司法水平的正常發揮。再者,有關我國司法領域運行方式的一些改革舉措脫離了現實的司法環境,單純追求法律效果,無視社會效果,導致司法裁判結果與廣大民眾奉行的道德評判結果相去甚遠,導致廣大民眾對司法裁判結果不認同、不滿意,這也是當前司法公信力較低的原因之一。最後,司法管理體制亦決定著司法部門的公信力大小。當前,我國司法部門的人、財、物權均受制於地方黨委、政府。這種管理體制決定了司法權不能獨立、正常地行使,司法裁判往往要奉行地方黨委、政府的旨意,地方保護主義客觀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嚴重地影響到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在充分認識到上述影響司法公信力及司法權威的因素之後,對症下葯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可是,歷史因素、管理體制等不是輕易隨便就能改變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當且必須做的是從力所能及的地方抓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做起。依筆者的淺見,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強司法權威,必須從司法職能的定位、司法運行方式、司法審判效果、法官隊伍建設和司法外部環境等五個方面入手,才能取得實效。一、正確認識和了解當前的司法工作職能目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期,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社會矛盾的多發凸現期。各種利益之爭、矛盾糾紛層出不窮。這些矛盾糾紛能否及時化解,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的問題。因此,客觀社會現實對司法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司法工作的主要職能就是化解社會矛盾、平息紛爭,充分運用法律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司法方面的努力。每位司法工作人員必須清楚地了解這一點。將「定紛止爭、案結事了」作為自己辦理每一個案件的終極目標。也只有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的司法,才能取信於民,才能推進法治,而不是成為涉訴信訪的對象。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所言「人民法院只有在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解決社會矛盾方面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和司法權威才能進一步樹立起來。」二、結合我國的國情,注重司法運行的方式司法運行的方式是指司法部門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司法運行方式充分體現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司法理念(或者說指導方針),也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在司法領域方面的國情。符合國情的司法運行方式,能充分發揮其司法職能,從而實現司法的最終目的。相反,違背國情的司法運行方式則會阻礙司法工作應有職能的發揮,難以建立起穩定和諧的社會局面,其司法行為是不受廣大公眾歡迎和認同的。目前,我國的國情是,公民的維權意識逐漸在增強,大量的矛盾糾紛涌至司法機關尋求解決,而公民的法律知識普遍欠缺、對司法的運行程序知之甚少,訴訟技能普遍較差。因此,我們的司法運行方式必須結合這一國情,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從而建立起司法公信力,進一步樹立起司法權威。「司法為民」就是我們應有的司法理念。這一司法理念是我們司法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宗旨,它必須貫穿於司法工作的始終。如何實踐這一司法理念?筆者認為,一要保障民眾的司法知情權。即司法活動的全過程要向社會全面公開,譬如:對當事人進行熱心、負責地訴訟指導;有關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要認真、悉數地告知;司法過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語言;裁判文書要充分地論證說理;對民眾廣泛關注的案件信息適時對外公布等等。二要保障民眾的司法參與權。即司法活動要尊重當事人對程序的選擇權,落實人民陪審制度,同時要依靠工會、婦聯、基層組織和群團組織來參與解決糾紛,不能獨立特行、單打獨斗。三要保障民眾對司法的監督權。司法工作應廣泛地收集社情民意,主動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司法工作的建議和意見,暢通當事人的信訪申訴渠道。四要樹立和諧司法的觀念。在司法活動中和裁判結果上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司法救助體系,對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施必要的司法救助措施;適時開展巡迴審理,就地辦案等便民司法工作方式;增強司法的親和力,注重運用調解方式開展司法工作。總而言之,司法運行的方式必須貼近民眾、服務民眾,只有這樣做,才能讓民眾對司法工作滿意,才能談得上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的問題。三、努力實現司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司法效果是單純從法制角度來看的效果。一個案件的裁判既嚴格遵循了程序法的規定,又准確運用了實體法的條款,那就是最佳司法效果。而社會效果則是從司法裁判的結果是否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一致來看的效果。一個案件的處理達到了定紛止爭、讓黨委、政府滿意,得到民眾認同的目的,那就算取得了最佳的社會效果。在司法實踐中,如果單純追求法制意義上的司法效果,不注重社會效果,則是脫離社會現實的司法,純理想主義的司法,人民群眾不會感到滿意、不會認同其司法效果。因此,司法工作必須尊重民意、善待民意、吸收民意,准確把握司法裁判與民意的最佳結合點,才能實現司法審判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當然,要做到這個「統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法官不斷增強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調解技能和裁判藝術,讓案件的裁判結果更加貼近民眾、貼近社會。四、提高法官業務素質,狠抓隊伍建設不放鬆法官是司法工作的主導者,是聯系民眾的橋梁和紐帶。因此,要提高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提高法官的素質是關鍵。一名法官,若是講不清道理,釋不明法律,寫不出有質量的裁判文書,這樣的法官在民眾的心目中肯定是沒有公信力的,亦談不上司法權威。因此,加強培養法官的業務素質是第一要務。一名法官,若是對當事人的正當訴求採取「生冷橫推」的態度,漠視甚至壓制當事人應享有的訴訟權利,這樣的法官同樣是建立不起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的。因此,第二要樹立法官的親民、護民形象,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一名法官,若是與一方當事人親、對另一方當事人疏,或者接受一方當事人的吃請和財物,這樣的法官同樣在民眾的心目中是沒有公信力的,亦談不上司法權威。因此,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官的職業道德素養,努力維護法官的清廉形象。唯有如此,法官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黨和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提出的全方位的司法需求,進一步發揮好職能作用。五、努力營造良好的司法環境,助長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一個地方,黨委、政府及權力機關對司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如何,對建立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司法工作不能僅注重獨立行使司法權,還應適當地延伸司法職能,做出卓有成效的服務保障工作,才能贏得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可,在建立司法公信力方面得到他們強有力地幫助。同時,還要適時開展對廣大民眾的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活動,讓他們學法、懂法,進而相信司法,尊重司法和維護司法。此外,還必須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交流、溝通,正確把握住對司法工作的輿論導向,為建立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搭建有力的宣傳平台。還要積極探索與律師之間交流、溝通的方式和機制,共同努力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樹立和維護良好的司法形象,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0. 三個想一想 演講稿

緊緊圍繞「三個想一想」不斷增強黨性觀念

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一心為民、公正廉潔的檢察官隊伍,關鍵是要加強黨性修養。組織廣大檢察官緊緊圍繞「三個想一想」,即想一想為什麼入黨、當檢察官,想一想為黨和人民做了什麼,想一想今後該怎干,需要不斷增強黨性觀念。
一、「三個想一想」,是新形勢下人民檢察官必須正確回答的重大現實課題
「三個想一想」的重大意義,就在於能引導我們正確回答這一根本問題。「加入組織為什麼」, 講的是入黨初衷;「想一想為黨和人民做了什麼」, 講的現實表現;「想一想今後該怎干」,講的是歷史評價。誰把這個問題解決得好,誰就能在是與非、得與失、榮與辱、進與退的考驗面前站穩腳跟。解決得不好,就會背離入黨初衷,喪失黨性人格。
為什麼要入黨?這是一個必須認真解決的基本認識問題。因為黨員的入黨目的和動機是與黨員對黨的認識緊密聯系的。黨的根本性質、宗旨等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增添新的內涵。黨員如果不能或不善於從對發展著的黨的現狀的認識上,來純潔自己的入黨目的和動機,就很有可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逐漸退化,甚至迷失方向,從而喪失一個共產黨員所應該保持的先進性,所以作為一名黨員一定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入黨。
為什麼要當檢察官?因為檢察官是國家法律的監督者,是社會正義和社會良知的體現,他肩負著依法公正獨立行使檢察權的重任。他不僅關繫到社會治安秩序和經濟秩序,而且關繫到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繫到社會公正和司法公正的實現,所以要成為一名檢察官,以法律的武器來捍衛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實踐證明,在改革開放的社會大背景下,檢察官隊伍仍然是一支黨和人民信任的隊伍。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檢察官隊伍的現狀與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有的責任心不強,辦案質量不高、司法效率低下;有的作風飄浮、方法簡單、態度粗暴,嚴重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極少數檢察官違法違紀甚至犯罪,嚴重損害了司法公信力。而人民檢察官走到人民的對立面,絕非偶然,有一個漸變的過程。經濟上貪婪、作風上腐化,起源於思想道德滑坡;政治上蛻變、生活上墮落,發軔於黨性觀念喪失。透過這些問題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個想一想」,切中了當前檢察官隊伍建設的要害,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思想穿透力。
二、解決好「三個想一想」問題,要注重經常、躬身實踐
回答「三個想一想」,貴在自覺、重在經常、成在實踐。自覺才能有動力,經常才能促養成,實踐才能見成效。
一要靠學習修養。只有較高理論修養,精神境界才能升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檢察官對政治教育和理論學習表現出浮躁、厭倦、輕視的情緒。小平同志很早就告誡我們,要防止思想庸俗化。國土資源部原部長田鳳山在檢查中說深有感觸地說:「之所以走上這樣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是放鬆了理論學習和思想改造。」真是一針見血、一語中的!人民檢察官的一生,應是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一生,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敢於從思想深處解剖,不斷對靈魂吐故納新,使黨性修養、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二要靠實踐鍛煉。改進世界觀,不能停止在口頭上,要落實到行動中。要進一步強化宗旨觀念,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無論是公訴、批捕,還是信訪、立案,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急當事人所急,想當事人所想,解當事人所難,做到親民、愛民、護民。
三要靠廉潔自律。人最難認識的是自我,最難戰勝的也是自我。要築牢黨性原則、思想道德和法規紀律的防線,不為燈紅酒綠所迷,不為物質利益所惑,不為人情關系所動。在工作中,要嚴禁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嚴禁違反規定與律師交往;嚴禁插手過問非自己辦理的案件;嚴禁在批捕、公訴等活動中徇私舞弊;嚴禁泄露案件秘密。
四要靠教育監督。把教育和問題捆綁在一起抓,對主要問題進行歸納梳理,分析根源、認清危害、制定措施。對潛在的苗頭隱患,進行超前預測防範,力求消滅在萌芽。全面推行檢務公開,將其置於當事人和社會各界監督之下,提升司法公信力。把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內外結合、縱橫交錯、嚴密有效的監督網路。
貫穿「三個想一想」的主線和精髓,就是「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三個至上」的重大理論觀點。「三個至上」是人民檢察官必須始終堅持的重大政治原則。人民檢察官要把「三個至上」作為當官用權、司法辦案、為人處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三個至上」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有用的話 請加分 謝謝

熱點內容
合同與合同法國際商法 發布:2024-11-07 15:43:34 瀏覽:624
以下哪些屬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7 13:55:49 瀏覽:484
公司輪崗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1-07 13:50:14 瀏覽:302
經濟法的答題技巧 發布:2024-11-07 13:50:04 瀏覽:903
公務員行政法考點 發布:2024-11-07 13:16:58 瀏覽:153
司法e通行 發布:2024-11-07 13:02:24 瀏覽:762
道德經眼裡 發布:2024-11-07 12:57:04 瀏覽:872
私下簽訂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7 12:51:01 瀏覽:946
刑法修正案九的解讀 發布:2024-11-07 12:40:13 瀏覽:52
經濟法年假試用期 發布:2024-11-07 12:26:11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