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海商法條文

海商法條文

發布時間: 2020-12-23 11:42:17

Ⅰ 海牙規則的具體條款

《海牙規則》是《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ertain Rules of Law Relating to Bills of Lading)的簡稱。它是1924年8月2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由26個國家代表出席的外交會議簽署的,於1931年6月2日起生效,截至1997年2月,加入該規則的國家和地區共有88個。

一、《海牙規則》產生的背景

提單的使用由來已久。早期的提單,無論是內容還是格式,都比較簡單,而且其作用也較為單一,僅作為貨物的交接憑證,只是表明貨物已經裝船的收據。隨著國際貿易和海上貨物運輸的逐步發展,提單的性質、作用和內容特別是其中的背面條款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提單產生的早期,即自貨物托運形式出現後的很長一個時期,在海上航運最為發達的英國,一方面,從事提單運輸的承運人,即英國習慣上視為「公共承運人」(Common Carrier)必須按照英國普通法(Common law)對所承運的貨物負絕對責任,即負有在目的港將貨物以裝貨港收到貨物時的相同狀態交給收貨人的義務,對所運貨物的滅失或損壞,除因天災(Act of God)、公敵行為(Queen|s Enemies)、貨物的潛在缺陷、托運人的過錯行為所造成,或屬於共同海損損失之外,不論承運人本人、船長、船員或其他受僱人、代理人有無過錯,承運人均應負賠償責任。但另一方面,法律對私人合同卻採取「契約自由」原則,這就為承運人逃避普通法上的法律責任打開了方便之門,承運人在提單上列入對貨物滅失或損失免責的條款,強加給貨主的各種不公平的條件和不應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多。這種免責條款從18世紀開始出現,到19世紀中期的後半期,便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有的提單上的免責事項甚至多達六七十項,以至有人說,承運人只有收取運費的權利,無責任可言。承運人濫用契約自由,無限擴大免責范圍的作法使當時的國際貿易和運輸秩序陷入極度的混亂,其直接結果不但使貨方正當權益失去了起碼的保障,而且還出現了保險公司不敢承保,銀行不肯匯兌,提單在市場上難以轉讓流通的不良局面。這不僅損壞了貨主、保險商和銀行的利益,而且也嚴重阻礙了航運業自身的發展。

在以英國為代表的船東國在提單上濫用免責條款的時期,以美國為代表的貨主國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為了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美國於1893年制定了著名的《哈特法》(Harter Act),即《關於船舶航行、提單,以及財產運輸有關的某些義務、職責和權利的法案》。該法規定,在美國國內港口之間以及美國港口與外國港口之間進行貨物運輸的承運人,不得在提單上加入由於自己的過失而造成貨物滅失或損害而不負責任的條款,同時還規定承運人應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船長船員對貨物應謹慎裝載、管理和交付。該法規定,凡違反這些規定的提單條款,將以違反美國「公共秩序」為由宣告無效。

《哈特法》的產生,對以後的國際航運立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澳大利亞1904年制定了《海上貨物運輸法》;紐西蘭於1908年制定了《航運及海員法》;加拿大於1910年制定了《水上貨物運輸法》。這些立法都採納了《哈特法》確定的基本原則,根據《哈特法》的有關規定對提單的內容進行了調整。但是,少數國家的努力是難以解決承運人無邊際免責的實質問題。而且各國立法不一,各輪船公司制定的提單條款也不相同,極大地妨礙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簽訂,不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不可能按某一國的法律處理,因此,制定統一的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公約來制約提單已勢在必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雖然延緩了制定國際統一規則的進程,但同時又給制定國際統一規則帶來了生機。戰後由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貨主、銀行、保險界與船東的矛盾更加激化。在這種情況下,以往對限制合同自由,修正不合理免責條款問題一直不感興趣的英國,為了和其殖民地在經濟上、政治上採取妥協態度,也主動與其他航運國家和組織一起尋求對上述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也主張制定國際公約,以維護英國航運業的競爭能力,保持英國的世界航運大國的地位。為此,國際法協會所屬海洋法委員會(Maritime law Committee)於1921年5月17日至20日在荷蘭首都海牙召開會議,制定了一個提單規則,定名為《海牙規則》,供合同當事人自願採納。以此為基礎,在1922年10月9日至11日在英國倫敦召開會議,對海牙規則進行若干修改,同年10月17日至26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討論海事法律的外交會議上,與會代表作出決議,建議各國政府採納這個規則,在稍作修改後使之國內法化。1923年10月,又在布魯塞爾召開海商法國際會議,由海商法國際會議指派委員會對這個規則繼續作了一些修改,完成海牙規則的制定工作。隨後,1923年11月英國帝國經濟會議通過決議,一方面建議各成員國政府和議會採納這個修訂後的規則使之國內法化;另一方面率先通過國內立法,使之國內法化,由此而產生了《1924年英國海上貨物運輸法》(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Act 1924-COGSA)。這個法律在1924年8月獲英皇批准。1924年8月25日,各國政府的代表也在布魯塞爾通過了簡稱《海牙規則》的《1924年統一提單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

《海牙規則》於1931年6月2日正式生效。歐美許多國家都加入了這個公約。有的國家仿效英國的作法,通過國內立法使之國內法化;有的國家根據這一公約的基本精神,另行制定相應的國內法;還有些國家雖然沒有加入這一公約,但他們的一些船公司的提單條款也採用了這一公約的精神。所以,這一公約是海上貨物運輸中有關提單的最重要的和目前仍普遍被採用的國際公約。我國雖然沒有加入該公約,但卻把它作為制定我國《海商法》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國不少船公司的提單條款也採納了這一公約的精神。所以,《海牙規則》堪稱現今海上貨物運輸方面最重要的國際公約。

二、《海牙規則》的主要內容

《海牙規則》共十六條,其中第一至第十條是實質性條款,第十一至第十六條是程序性條款,主要是有關公約的批准、加入和修改程序性條款,實質性條款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承運人最低限度的義務。所謂承運人最低限度義務,就是承運人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對此《海牙規則》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承運人必須在開航前和開航當時,謹慎處理,使航船處於適航狀態,妥善配備合格船員,裝備船舶和配備供應品;使貨艙、冷藏艙和該船其他載貨處所能適當而安全地接受、載運和保管貨物。」該條第二款規定:「承運人應妥善地和謹慎地裝載、操作、積載、運送、保管、照料與卸載。」即提供適航船舶,妥善管理貨物,否則將承擔賠償責任。

2、承運人運輸貨物的責任期間。所謂承運人的責任期間,是指承運人對貨物運送負責的期限。按照《海牙規則》第一條「貨物運輸」的定義,貨物運輸的期間為從貨物裝上船至卸完船為止的期間。所謂「裝上船起至卸完船止」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使用船上吊桿裝卸貨物時,裝貨時貨物掛上船舶吊桿的吊鉤時起至卸貨時貨物脫離吊鉤時為止,即「鉤至鉤」期間。二是使用岸上起重機裝卸,則以貨物越過船舷為界,即「舷至舷」期間承運人應對貨物負責。至於貨物裝船以前,即承運人在碼頭倉庫接管貨物至裝上船這一段期間,以及貨物卸船後到向收貨人交付貨物這一段時間,按《海牙規則》第七條規定,可由承運人與托運人就承運人在上述兩段發生的貨物滅失或損壞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訂立任何協議、規定、條件、保留或免責條款。

3、承運人的賠償責任限額。是指對承運人不能免責的原因造成的貨物滅失或損壞,通過規定單位最高賠償額的方式,將其賠償責任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一制度實際上是對承運人造成貨物滅失或損害的賠償責任的部分免除,充分體現了對承運人利益的維護。《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五款規定:「不論承運人或船舶,在任何情況下,對貨物或與貨物有關的滅失或損壞,每件或每單位超過100英鎊或與其等值的其他貨幣時,任意情況下都不負責;但托運人於裝貨前已就該項貨物的性質和價值提出聲明,並已在提單中註明的,不在此限。」

承運人單位最高賠償額為100英鎊,按照該規則第九條的規定應為100金英鎊。一是按英國起初的英國航運業習慣按100英鎊紙幣支付,後來英國各方雖通過協議把它提高到200英鎊,但還是不能適應實際情況。幾十年來,由於英鎊不斷貶值,據估計1924年的100英鎊的價值,到1968年已相當於當時的800英鎊的價值。在這樣英鎊嚴重貶值的情況下,如果再以100英鎊為賠償責任限額,顯然是不合理的,也違反了《海牙規則》第九條的規定。二是在《海牙規則》制定後,不少非英鎊國家紛紛把100英鎊折算為本國貨幣,而且不受黃金計算價值的限制和約束,由於金融市場的變幻莫測,以致和現今各國規定的不同賠償限額的實際價格相距甚遠。

4、承運人的免責

《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二款對承運人的免責作了十七項具體規定,分為兩類:一類是過失免責;另一類是無過失免責。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中爭論最大的問題是《海牙規則》的過失免責條款,《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由於船長、船員、引航員或承運人的僱用人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中的行為、疏忽或過失所引起的貨物滅失或損壞,承運人可以免除賠償責任。」這種過失免責條款是其他運輸方式責任制度中所沒有的。很明顯,《海牙規則》偏袒了船方的利益。

另一類是承運人無過失免責,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不可抗力或承運人無法控制的免責有八項: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的災難、危險或意外事故;天災;戰爭行為;公敵行為;君主、當權者或人民的扣留或拘禁,或依法扣押;檢疫限制;不論由於任何原因所引起的局部或全面罷工、關廠、停工或勞動力受到限制;暴力和騷亂。

②貨方的行為或過失免責有四項:貨物托運人或貨主、其代理人或代表的行為;由於貨物的固有缺點、質量或缺陷所造成的容積或重量的損失,或任何其他滅失或損害;包裝不固;標志不清或不當。

③特殊免責條款有三項:一是火災,即使是承運人和僱用人的過失,承運人也不負責,只有承運人本人的實際過失或私謀所造成者才不能免責;二是在海上救助人命或財產,這一點是對船舶的特殊要求;三是謹慎處理,克盡職責所不能發現的潛在缺陷。

④承運人免責條款的第十六項:「不是由於承運人的實際過失或私謀,或是承運人的代理人或僱用人員的過失或疏忽所引起的其他任何原因。」這是一項概括性條款,既不是像前述十六項那樣具體,又不是對它們的襯托,而是對它們之外的其他原因規定一般條件。

這里所謂「沒有過失和私謀」不僅指承運人本人,而且也包括承運人的代理人或僱用人沒有過失和私謀。援引這一條款要求享有此項免責利益的人應當負舉證義務,即要求證明貨物的滅失或損壞既非由於自己的實際過失或私謀,也非他的代理人或受僱人的過失或私謀所導致。

5、索賠與訴訟時效

索賠通知是收貨人在接受貨物時,就貨物的短少或殘損狀況向承運人提出的通知,它是索賠的程序之一。收貨人向承運人提交索賠通知,意味著收貨人有可能就貨物短損向承運人索賠《海牙規則》第三條第六款規定:承運人將貨物交付給收貨人時,如果收貨人未將索賠通知用書面形式提交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則這種交付應視為承運人已按提單規定交付貨物的初步證據。如果貨物的滅失和損壞不明顯,則收貨人應在收到貨物之日起3日內將索賠通知提交承運人。

《海牙規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是:「除非從貨物交付之日或應交付之日起一年內提起訴訟,承運人和船舶,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免除對滅失或損壞所負的一切責任。」

6、托運人的義務和責任

①保證貨物說明正確的義務。《海牙規則》第三條第五款規定:「托運人應向承運人保證他在貨物裝船時所提供的標志、號碼、數量和重量的正確性,並在對由於這種資料不正確所引起或造成的一切滅失、損害和費用,給予承運人賠償。」

②不得擅自裝運危險品的義務。《海牙規則》第四條第六款規定:如托運人未經承運人同意而托運屬於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險性貨物,應對因此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一切損害和費用負責。

③損害賠償責任。根據《海牙規則》第四條第三款規定:托運人對他本人或其代理人或受僱人因過錯給承運人或船舶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可見,托運人承擔賠償責任是完全過錯責任原則。

7、運輸合同無效條款

根據《海牙規則》第三條第八款規定:運輸合同中的任何條款或協議,凡是解除承運人按該規則規定的責任或義務,或以不同於該規則的規定減輕這種責任或義務的,一律無效。有利於承運人的保險利益或類似的條款,應視為屬於免除承運人責任的條款。

8、適用范圍

《海牙規則》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本公約的規定,不適用於租船合同,但如果提單是根據租船合同簽發的,則它們應符合公約的規定。」同時該規則第十條規定:「本公約的各項規定,應適用於在任何締約國內所簽發的一切提單。」

結合本規則「運輸契約」定義的規定,可以看出:①根據租船合同或在船舶出租情況下簽發的提單,如果提單在非承運人的第三者手中,即該提單用來調整承運人與提單持有人的關系時,《海牙規則》仍然適用。②不在《海牙規則》締約國簽發的提單,雖然不屬於《海牙規則》的強制適用范圍,但如果提單上訂有適用《海牙規則》的首要條款,則《海牙規則》作為當事人協議適用法律,亦適用於該提單。

三、《海牙規則》存在的主要問題

1、較多地維護了承運人的利益,在免責條款和最高賠償責任限額上表現尤為明顯,造成在風險分擔上的不均衡。

2、未考慮集裝箱運輸形式的需要。

3、責任期間的規定欠周密,出現裝船前和卸貨後兩個實際無人負責的空白期間,不利於維護貨方的合法權益。

4、單位賠償限額太低,訴訟時效期間過短,適用范圍過窄。

5、對某些條款的解釋至今仍未統一,「管理船舶」與「管理貨物」的差異;與貨物有關的滅失或損壞的含義;作為賠償責任限制的計算單位的解釋等,因沒有統一解釋而容易引起爭議。

Ⅱ 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

你好,你問的問題全部詳細的說的話實在太長了,很抱歉我現在沒那麼多的時間,你查這些東西都是最基本的,招生簡章里的東西,還有招考專業,人數什麼的,除了簡章之外,你們應該到海大的研究生網站仔細看看,裡面有很多有用的東西,我想你應該會得到有些有用的東西。
參考書嗎,比我前年考的,稍微變動,民法的出版年份,海商法由於校長的換成清華的付廷中老師的了,以前大連的,他寫的很好,以前那本書實在太老了。如何備考嗎?實在說來話長,我最初有意大連,快到五月份綜合各種原因改上海的。英語,政治不說,全國都一樣,你要在眼前的話,我可以給你詳細說說,因為我公共課考的還不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同的復習方法,你可以慢慢看,不過不要盲從輔導班,看情況吧,切忌英語不要報作文,其他嗎,我覺得會復習的話沒必要,不會的話報也行。
專業課,海商法建議你可以看下大連原來校長司玉琢老師的法律出版社的,還不錯。沒學這個的話,先系統看下。最後復習嗎,細看,一塊一塊來,把每塊的知識點總結好,海商法博大精深,看考研考得不多,很基礎的東西!一定結合真題,看看最近7,8年的就行,結合真題,看看怎麼考的,選擇有選擇的復習方法,簡答有簡答的方法。裡面會有些漢英互譯,總體不難,原則是重者恆重,主要是海牙規則,維斯比規則,漢堡規則,還有金康,紐約土產等等常用的租船格式合同里的重點條文。你可以找到這些,通過海事網站或航運網站找到,結合歷年真題看看怎麼考的,不難。民法嗎,就那一本書,說實話,這個再看不下的話,就不用考了,華政都十幾本呢。也是結合真題,也是基礎知識為主,簡答,名詞,論述,小案例等等
復試的事情你現在想的有點早,導師來了後再分,雙向選擇,想早了也沒用。分導師前誰認識你是誰,而且學習主要靠自己。
現在嗎,現在復習,其實挺早,當然考名校的話一點不早,你英語不好的話,可以先看著,我之前英語基礎不錯,但知道考研英語不好做,很長時間每天下午都看英語,吃透真題(建議7月份以後看真題)因為下午考英語,專業課嗎,不急,可以先看兩本海商法的書,多了解下,畢竟是個相對偏的學科!
祝你好運,時間所限,見諒不詳

Ⅲ 海商法或任何海事法律里邊是否有這么一個條款說:提單只能在船開之後出

沒有這種規定的。提單是貨物裝船以後開。可以看一下海商法和UCP600

Ⅳ 超高分-喜馬拉雅條款 海商法的問題

Himalaya clause 喜馬拉雅條款。學習海商法必須了解和掌握的一個重要條款。

提單中擴展到規定第三方,諸如承運人的雇傭人員或代理人及承運人所僱傭的獨立合同人(Independent contractor)(如理貨人(stevedores)或碼頭經營人(terminal operators)),關於提單項下承運人的免除、限制、抗辯和豁免的利益。該名稱起源於英國上訴法院在Adler訴Dickson (the Himalaya)[1955] 1 Q.B. 158, [1954] 2 Lloyd』s Rep.267(C.A.)案中的裁決。喜馬拉雅條款所授予的第三方利益已經因英國1999年(第三方權利)合同法(The Contract (Right of Third Party) Act, 1999),U.K. 1999, c. 31, sects. 1 及6(5)至(7)而獲得了成文法依據。喜馬拉雅條款有時被並入循環賠償條款(Circular Indemnity Clause) 。

調整海上輸中船、貨各方有關當事人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海指海洋及與海相通的江、河、湖等水域;商指國內海上貿易及國際遠洋貿易;海商法主要調整商船海事(海上事故)糾紛,但若發生海上船舶碰撞,則軍艦、漁船、遊艇等船舶以及水上飛機都在海商法調整范圍之內。海商法的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有:船舶的取得、登記、管理,船員的調度、職責、權利和義務,客貨的運送,船舶的租賃、碰撞與拖帶,海上救助,共同海損,海上保險等。
海商法屬於國內民事法律,在民商法分立的國家屬於商法范疇;但為解決國際通航貿易中的船貨糾紛,多年來已簽訂了許多國際公約和規則,主要有:《統一提單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即《海牙規則》,1968年修訂稱《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簡稱《漢堡規則》)、《統一有關海上救助的若干法律規則的公約》、《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約克-安特衛普規則》、《防止海上油污國際公約》。它們分別對承運貨物的權利和義務、責任豁免、海上船舶碰撞、海上救助、共同海損等作了詳細規定。
中國於1992年11月7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1993年7月1日施行共15章,主要內容有:①適用范圍為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海上運輸是指海上貨物運輸和海上旅客運輸,包括海江之間、江海之間的直達運輸。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規定,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船舶包括船舶屬具。②詳細規定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海上旅客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海上保險合同的成立,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③實行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原則,即船舶所有人、救助人,可依法規定限制賠償責任。該法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Ⅳ 為什麼說《海商法》是條款強制性與任意性的統一

《海商法》規定的賠償責任限制,是指船舶所有人和經營人或承運人對運輸中產生的財產或貨物滅失或損壞和人身傷亡的最高賠償額。考慮到水路運輸的特殊風險,有關國際公約和國內法規定了賠償責任限制以利水運事業的發展。
承運人對每件貨物或每一旅客的賠償責任限制 承運人對每件或每一單位貨物滅失或損壞的最高賠償額,按1924年制定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簡稱為《海牙規則》)規定為 100英鎊。由於英鎊貶值,這個賠償限額已顯得很不合理,其限額計算方法與航運發展的現狀也不相適應。
1968年定於布魯塞爾並於1977年 6月23日起生效的《修改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的協議書》(簡稱《維斯比規則》),將這一最高賠償額改為10000法郎,或按貨物毛重每公斤30法郎計算,以高者為准。法郎是指一個含有純度為千分之九百的黃金65.5毫克的單位(下同)。為適應現代運輸方式發展的需要,《維斯比規則》特設了一條集裝箱條款:提單如載明在集裝箱、托盤或類似裝運工具中貨物的包數或單位數,這種包數或單位數應視為是可以限制責任的包數或單位數(如提單中載明箱內裝有絲織品40包,計算責任限額即以40包為准);提單如未載明箱內所裝貨物的包數或單位數,則集裝箱只作為一件貨物看待。

Ⅵ 海商法228條與保險法50條效力

並不矛盾,只是補充,因兩者的立法基礎是不一樣的,在法律條文中強調點也不同,但是特別法也沒有說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因此貨運保險、航程保險,當次責任開始後,保險人、被保險人均不得解除保險合同。

Ⅶ 有關海上運輸法律——海商法

第一題沒有讀懂
第二題

1、慎重選擇訂約方主體 。
2、裝港要列名
3、所租船舶要適應裝卸港與地點並能到達卸港或地點,比如所租船舶的吃水、長寬、船高、載重量、船型等。同時,所租船舶要適貨,包括船型、船艙設備(冷凍、通風等等),船齡、艙容(包裝貨容積或是散貨容積、貨物載重量)等等。
4、協商增加船東「安排替代船」條款。
5、警惕詢問條款。
6、靈活約定裝卸地點條款。
7、增加NOR遞交的附加條款。
第三題:
《海牙規則》共16條,明確規定了承運人的最低限度的義務和責任,制止了公共承運人利用契約自由原則擴大免責范圍、任意降低承運人責任和義務的現象,使國際海上件雜貨運輸有一個同一的法律規定,便利國際貿易的發展。

《維斯比規則》是對《海牙規則》的修改
《維斯比規則》共17條,對《海牙規則》的第3條、第4條、第9條、第10條進行了修改,修改內容為:
1.明確善意受讓提單人的法律地位
2.關於訴訟時效的延長
3.關於提高賠償限額及制定雙重限額
4.承運人的僱用人在侵權行為之訴是的法律地位
5.關於公約的適用范圍

《漢堡規則》共七個部分34條條文,是一項完整的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公約。它根本性地修改了《海牙規則》,在船貨雙方走向均衡的承擔風險方面跨了一大步,是在國際航運領域內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一項成就。
其保留了《維斯比規則》的修改內容,更在以下方面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
1.推行完全過時責任制2.承運人的責任期間從裝船至卸船改為從港口到港口
3.關於延遲交付的責任
4.關於火災造成的責任損失
5.關於賠償責任限額
6.關於艙面貨
7.關於承運人和實際承運人之間的關系
8.關於保函問題
9.關於訴訟時效問題
10.關於管轄權
11.公約適用范圍
12.允許使用其他單證

明天我考海商法,希望能考好啊。

Ⅷ 海商法所規定或涉及的提單包括哪些種類

按不同的分類標准,提單可以劃分為許多種類: 一、按提單收貨人的抬頭劃分 1.記名提單(Straight B/L) 2.指示提單(Order B/L) 3.不記名提單(Bearer B/L,or Open B/L,or Blank B/L) 二)按貨物是否已裝船劃分 1.已裝船提單(Shipped B/L,or On Board B/L) 2.收貨待運提單(Received for Shipment B/L)(三)按提單上有無批註劃分 1.清潔提單(Clean B/L) 2.不清潔提單(Unclean B/L or Foul B/L) 四)根據運輸方式的不同劃分 1.直達提單(Direct B/L)2.轉船提單(Transhipment B/L) 3.聯運提單(Through B/L) 4.多式聯運提單(MultimodaL Transport B/L or Intermodal Transport B/L)五)按提單內容的簡繁劃分 1.全式提單(Long Form B/L) 2.簡式提單(Short Form B/L,or Simple B/L) 簡式提單通常包括租船合同項下的提單和非租船合同項下的提單。(六)按簽發提單的時間劃分 1.倒簽提單(Anti-dated B/L) 2.預借提單(Advanced B/L) 3.過期提單(Stale B/L)(七)按收費方式劃分 1.運費預付提單(Freight Prepaid B/L) 2.運費到付提單(Freihgt to Collect B/L) 3.最低運費提單(Minimum B/L)(八)其他各種特殊提單 1.運輸代理行提單(House B/L) 2.合並提單(Omnibus B/L) 3.並裝提單(Combined B/L) 4.分提單(Separte B/L) 5.交換提單(Switch B/L) 6.艙面貨提單(On Deck B/L) 7.包裹提單(Parcel Receipt B/L) 8.集裝箱提單(Container B/L)

Ⅸ GENTIME99與我國海商法有關租船合同條款的不同

1 關於遲延交船復
《海商法制》第131條:租家應在48小時內答復,否則視為同意;
GENTIME 第1(d)條:租家應在2個工作日內答復,對租家有利。

2 關於停租
《海商法》第133條:船舶無法正常使用達24小時,方可認定停租,對船東有利;
GENTIME第9條:只要船舶無法正常使用,無論多長時間,均可認定停租,對租家有利。

3 租金未付
《海商法》第140條:船東可以撤船終止合同;
GENTIME第8(c)條:在給租家一個體面期後方可撤船終止合同。

4 船舶所有權的變化和轉租
《海商法》第137條:可以轉租,但須通知船東;
《海商法》第138條:船舶所有權可以變更,但須通知租家;
GENTIME:沒有約定需要通知。

5 活動物的運輸
《海商法》第135條:未經船東同意,不可運輸活動物;
GENTIME 第3(b):將活動物排除在貨物的定義之外。

就這些 應該不全

Ⅹ 請問海商法是屬於國際經濟法還是商法

屬於商法范疇

海商法屬於國內民事法律,在民商法分立的國家屬於內商法范疇;但為解決國容際通航貿易中的船貨糾紛,多年來已簽訂了許多國際公約和規則。

詳細規定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海上旅客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海上保險合同的成立,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對於廣義海商法的性質,國內有學者將其歸屬於經濟法或國際經濟法的范疇。

(10)海商法條文擴展閱讀:

海事法律沖突的范圍逐漸縮小,海商法出現進一步國際統一的趨勢。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海商法被認為是民法或商法的特別法;在「民法合一」的國家,則被認為是《民事訴訟法》的特別法。

因為中國沒有單獨的商法典,所以《海商法》被認為是民法的特別法。兩者的規定相沖突時,《海商法》優於民法而適用;《海商法》沒有規定,而民法有規定的,以民法為主。

熱點內容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