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推送

民法典推送

發布時間: 2022-06-08 10:51:23

① 個人信息被泄露,怎麼解決

個人信息的處理要遵循法律的規定。依據《民法典》的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
具體而言:
1、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處理個人信息的行為必須徵得他人的同意,但法律或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如果自然人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還應當徵得其監護人的同意。如果是公安機關為了通緝犯罪嫌疑人等特殊情形,那麼可以不經過同意就公布個人信息。
2、必須公開信息處理的規則。如互聯網公司為精準推送採用大數據演算法技術對個人信息進行處理的,應當公開。
3、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4、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如果個人信息被非法泄露建議報警,要求侵權人承擔侵害個人信息的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條,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② 民法典10月1日起實施,則10月1日以後立案的訴訟時效就是三年嗎

今年10月1日起,《民法總則》將正式施行。《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為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民法總則》的立法宗旨和適用標准,今天小編繼續針對《民法總則》備受矚目的重大修改條文,推送「民法總則重大修改立法解讀」系列文章,權威解讀《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的修改情況。
《民法總則》重大修改條文: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釋解與適用: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一、普通訴訟時效期間
本條第一款規定了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在《民法總則》起草過程中,關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究竟規定多長比較合適,一直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有的認為,為了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建議維持《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的規定不變,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點:一是現代社會中,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個人與組織的身份、資格都很明確,財產變化與流轉速度加快,2年的期間已經能夠保障權利人實現權利。二是《民法通則》實施30多年來,社會公眾對《民法通則》規定的2年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已經比較熟悉,實踐中沒有發現大的問題。三是訴訟時效制度應有利於穩定相關法律關系和社會秩序,減少法院訴累,延長普通訴訟時效期間不符合已經形成的法律觀念和訴訟時效制度的價值目標,2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能夠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

有的認為,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應將訴訟時效期間延長至5年。主要理由是:《民法總則》草案一審稿至三審稿均規定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這一規定具有進步性,但與實際需要相比還是較短。現在社會關系很復雜,訴訟時效期間的長短對權利人行使權利非常重要。時間太短,比較復雜的法律關系的權利人沒有辦法切實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的認為,應當將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延長到10年或者更長。主要理由有:一是中國是熟人社會,實踐中老百姓發現權利被侵害,往往不會馬上到法院起訴。到決定起訴時,可能已經經過一兩年,再請律師准備訴訟材料又需要一段時間,3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太短了;二是訴訟時效期間過短會造成權益人的合法權利得不到充分保護,被義務人或者侵權者鑽了法律的空子;也與我們提倡的「風正氣順」社會風氣要求不相符,不利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
經研究認為,訴訟時效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該期間屆滿後,發生義務人可以拒絕履行其給付義務效果的法律制度。該制度有利於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維護交易秩序和安全。任何一種法律制度都需要符合一國的傳統,考慮社會百姓的可接受程度,都要具體地、歷史地進行分析。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傳統是避訴的,當事人為了親情和友情,為了社會關系的維持,往往不願提起訴訟,在婉轉表達的權利要求不能實現時,才提起訴訟,因此時間上常常比較晚。此外,近年來,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方式與類型也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要求權利人在2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內行使權利,已不適應中國社會現狀與司法實踐,不利於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不利於建立誠信社會,因此,適當延長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是必要的。
但是,同樣應當看到,除了督促權利人在合理期間內行使權利,公平分配權利義務關系等也是訴訟時效制度的重要功能。訴訟時效期間過長,可能使權利人主觀上產生錯誤認識,出現「躺在權利上睡大覺」的情況。在整個社會的宏觀面上降低解決糾紛的效率,使得權利義務關系較長時間地處於不穩定狀態,對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規定看,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往往都比較長。如法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違法行為發生時起算30年;瑞士、義大利、墨西哥規定為10年;日本規定為5年;德國規定為3年,但允許當事人在3年至30年之間自行約定;俄羅斯規定為3年。我國台灣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規定為15年。應當看到的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規定製定於18、19世紀,其時代背景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當時的立法理念和對經濟生活的判斷是從自由主義出發的,強調當事人對自己權利的行使和行為後果的承擔,不太關注對債務人的保護。此後的一百年間,西方國家的民事立法在堅持自由主義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義務。例如,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德國民事立法注重在合同中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德國把債務人理解為弱勢一方),在勞動法中保護雇員的利益,在租賃合同法中保護承租人的利益。反映在訴訟時效制度上,就是重新分配權利義務雙方的負擔,縮短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加強了對債務人的保護。因此,2002年1月1日,《德國債法現代化法》將《德國民法典》規定的30年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縮短為3年。經過反復研究和調研論證,《民法總則》將《民法通則》規定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從2年延長為3年,大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司法機關、法律專家學者等對此表示贊同。
本款規定的「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是允許特別法對訴訟時效作出不同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市場經濟要求加快經濟流轉,通訊手段和交易方式的創新使得行使權利更加便利。因此,在商事領域可能存在需要短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在法律另有規定時,根據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的原則,優先適用特別規定。
二、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
本條第二款規定了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規則,主要有兩種規定模式:一種是客觀主義起算規則,即從請求權可以行使時,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起算。例如,《義大利民法典》第2935條規定,消滅時效自權利得主張時起算。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28條規定,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以不行為為目的之請求權,自行為時起算。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第299條第1款規定,催告後時效受益人經過一段時間才須履行義務的,則訴訟時效期間在該段時間經過後起算。另一種是主觀主義起算規則,即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時,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起算。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99條規定,普通消滅時效自滿足下列兩個情形時起算:(1)請求權產生的當年結束之時起;(2)債權人知道或在不具有重大過失的情形下應當知道產生請求權的事由及債務人時起。《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200條第1款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獲悉或者應該獲悉自己的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可見,《民法通則》採取了主觀主義的起算模式。本款規定延續了《民法通則》的立法模式,亦採取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主觀主義起算模式,主要有以下兩點考慮:
一是在立法技術上,訴訟時效期間與期間起算點相互影響,二者互為牽制,突出了訴訟時效制度的正當性和各價值目標的平衡。客觀主義起算點可以實現訴訟時效制度追求經濟效率和社會安定性的價值目標,但在權利人不知道其權利受到損害、不知道向誰主張權利時,即開始時效的進行,不能為社會公眾所接受,也有悖於訴訟時效制度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的目的。主觀主義起算點權利人考慮權利人行使權利的可能性,能更好地保護權利人,但也存在權利義務雙方的關系與法律地位過多依賴權利人的擔憂,可能會削弱訴訟時效制度的可預期性與安定性。因此,各國在立法上往往採取兩種組合,即採用較長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配合以客觀主義起算點;採用較短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配合以主觀主義起算點。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實現訴訟時效制度的各項目標。《民法總則》起草過程中,有的意見認為,3年普通訴訟時效期間仍不夠長。採取主觀主義的起算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這一期間。

二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一種主觀狀態,很多情況下,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受害人不一定能夠馬上知情。我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各地區社會經濟生活差異較大。立法應當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採取主觀主義起算點是較為公平的。因此,本款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這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義務人」兩個條件應當同時具備。
三、最長權利保護期間
採用較短普通訴訟時效期間並配合以主觀主義起算點的訴訟時效制度立法模式中,考慮到如果權利人知悉權利受到損害較晚,以致訴訟時效過分遲延地不能完成,會影響到制度的穩定性和宗旨。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從權利被侵害的事實出現到權利人知道這一事實,超過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情況。因此,有必要配套規定客觀主義起算點的最長權利保護期間加以限制。應當指出,這種最長權利保護期間並非一種獨立的期間類型,是制度設計上的一種補足,在性質上是不變期間。本款規定的「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即為客觀主義的起算標准。「二十年」的最長權利保護期間,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中已經有規定。考慮到一是《民法通則》頒布實施30多年來,出現適用20年最長權利保護期間的情況極少;二是從《民法總則》規定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長度、我國社會生活的實際及訴訟程序的客觀情況,規定20年已經足夠;三是本款規定了20年期間仍不夠用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本款仍然延續了《民法通則》的規定,將最長權利保護期規定為20年。適用最長權利保護期間時,需要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人民法院才能決定。

③ 民法總則74條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 11 章、 206 條。自《民法總則》官方版公布以來,關於《民法總則》的釋義甚至評注乃至更加繁復的各類法律闡釋之作大量涌現,其意義多在於提供學理解釋方面。值此,秉承傳播法律的宗旨,立足傳播權威立法機構專家釋義的初心,面向法律適用人群,力求一種簡潔闡釋的風格,通過揭示規范對象和問題,由點及面的梳理,為大家推送了本篇《民法總則》各章重點條文權威釋義。
第七十四條 【集體財產所有權】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一)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二)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三)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四)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
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關聯法規《憲法》第9條、第10條第2款《土地管理法》第2、8-16、63條《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3、4條《國家土地管理局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19-25條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於民法總則第七十四條釋義,關於民法總則當中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其實主要就是講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如何進行理解以及如何對其進行劃分的問題

④ 怎樣破解可視監控門鈴

摘要 一、可以取消自動感應或主動攝錄功能,只有在訪客按門鈴的情況下,攝像頭才可啟動並進行攝錄和對講,從而降低對鄰居隱私的侵犯。

⑤ 委員們都在談的「讀書群」,是個什麼群

兩會期間一個「讀書群」出鏡率很高很多委員都提到了,雖然該群分享的讀物是個「大部頭」

但群成員熱情高漲,人數上百

群成員堅持」打卡」半年多

還有人專業人士導讀

什麼群這么火?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書香政協」相關情況時,提到了這個「學習民法典」讀書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資料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這本書是對民法典的權威解讀,由全國人大法工委直接參與編撰的人員進行逐條釋義,解讀立法本意。

正如政協委員所說,宣傳民法典,法律服務機構、專業人員應該充當主力軍。一要講得對,二要講得好。要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用人民群眾關心的話題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講解。

⑥ 1981年所制定實施的什麼法是比較早的一個民事單行法

《 民法典》7編1附則、84章、1260條、總字數逾10萬......民法典是我國條文數最多的一部法律。 「北大法寶」將《 民法典 》正式版與其吸收的現行民事單行法、法律解釋、司法解釋進行了梳理比較,將內容上的重要變動通過對照表的方式呈現,以便大家直觀了解。因篇幅所限,連續推送各編對照表,本期推送總則編。

《民法總則》 《 民法典 》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基本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一條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第二十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第二節監護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親屬;(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親屬;(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依據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第三十二條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二條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第三十四條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

⑦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如何捍衛信息安全

用戶的網路記錄被平台擅自收集用於商業推銷、公民在相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外傳……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隱私的邊界也頻頻遭遇挑戰。
13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首次亮相,從確立「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處理一系列規則、嚴格限制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明確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義務等方面,全面加強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看點一:法律適用范圍更明確
草案對本法中的個人信息作出界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活動。
相比之下,今年5月通過的民法典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強表示,該草案沒有具體列舉個人信息范圍,避免了立法重復;在規定個人信息的概念時,既強調了個人信息的權利保護,也強調了對個人信息權的規范行使和運用。
看點二:收集用戶大數據須用戶同意
在網上搜索了一個商品,接著就會收到無數同類商品的廣告推送;購買了網站VIP會員,平台卻突然變更規則,購買「VVIP會員」才能享受全部會員權利……對此類侵犯用戶權益的現象,網友「吐槽」聲不絕。
草案明確,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個人同意,並且個人有權撤回同意;重要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重新取得個人同意;不得以個人不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
一些平台利用用戶大數據推送個性化廣告,草案對此強調,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進行商業營銷、信息推送,應當同時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孫憲忠表示,信息的核心環節就是告知,草案確立「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十分必要,這也是個人信息保護立法中的核心制度點。
孟強認為,「告知——同意」規則還可以規定得更為詳細,如區分自然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採取不同的要求;對自然人權利的規定也可以進一步細化,如在撤回權之外,規定查詢、更正、刪除等權利。
看點三:國家機關保護義務更明確
近年來,公眾人物航班行蹤等信息的買賣形成黑色產業鏈,嚴重侵犯個人隱私;公民在有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頻遭泄露,甚至被用於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為此,草案設專節對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作出嚴格限制。根據草案,敏感個人信息包括種族、民族、宗教信仰、個人生物特徵、醫療健康、金融賬戶、個人行蹤等。個人信息處理者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的情形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並且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或者書面同意。
國家機關為履行法定職責處理個人信息,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許可權、程序進行,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職責所必需的范圍和限度。國家機關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其處理的個人信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取得個人同意的除外。
草案還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作為處理個人信息的合法情形之一,並強調,在上述情形下處理個人信息,也必須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
王浩公認為,區分一般個人信息與敏感信息有三個維度:泄露該信息是否會導致重大傷害、泄露該信息給信息主體帶來傷害的幾率是否較大、社會大多數人對該類信息的敏感度如何。「總體而言,草案對敏感個人信息的界定較為清晰准確,有助於更好地區分並作出有效保護。」他說。
「個人信息的處理和運用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還按照傳統的職能部門劃分進行治理,難以有效防治個人信息權被侵害的問題。」孟強建議,在立法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還要綜合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的執法行動、強化中央和地方的溝通配合,實現個人信息保護的有效綜合保障。

⑧ 民法典新房沒有入住需要交物業費嗎

法律分析:從結構上,在原來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四章的基礎上,增加了兩章,即網路保護和政府保護。網路保護專章,是對網路保護的理念、網路環境管理、相關企業責任、網路信息管理、個人網路信息保護、網路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規范,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政府保護專章,將現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相關內容加以整合,明確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細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職責,並對國家監護制度作出詳細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條 學校應當合理使用網路開展教學活動。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學校發現未成年學生沉迷網路的,應當及時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共同對未成年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其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
第七十三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發現未成年人通過網路發布私密信息的,應當及時提示,並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第七十四條 網路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網路游戲、網路直播、網路音視頻、網路社交等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許可權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的在線教育網路產品和服務,不得插入網路游戲鏈接,不得推送廣告等與教學無關的信息。
第七十六條 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不得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路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為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路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時,應當對其身份信息進行認證,並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

⑨ 水表壞了更換水表費用誰承擔

自來水公司承擔。

安裝貿易結算水表用戶(含躉售用戶、不含水表在室內的樓房)以水表為界,從配水管道至水表為戶外管道(即表外,含水表),從水表至用戶內部管道及用水設備為戶內管道(即表內,不含水表)。水表以內產權歸用戶,水表以外產權歸城市公共供水企業。城市公共供水企業應當安裝依法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並進行周期檢驗、更換。

細則規定,城市公共供水企業安裝的貿易結算水表,由城市公共供水企業統一管理,用戶負責保護。由於用戶的責任造成水表丟失、損壞,導致無法抄表計量的,用戶應當支付更換水表的費用。

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根據上述細則,水表的產權確實應屬自來水公司,但用戶有保護水表正常使用的責任。所以水表損壞後,雙方應共同協商,確定責任,商量解決。

(9)民法典推送擴展閱讀

首先,如果要維修,一般來說也是由戶自己去找人維修而且還要出示水表廠家開的水表鑒定證明才行。那如果水表出廠的時間過了保修期的話,自來水公司也是不會負責來進行維修的,進行修復的費用也是由戶主出。

但是,業主也可以檢查下購房合同里是否涉及有水表等設施的所有權,如果沒有的話,可以找物業詢問下水表的所有權是歸自來水廠還是物業,或者是業主自己。但一般只要不是業主的人為損壞,應該不需要業主支付維修或者更換費用的。

⑩ 年滿16歲辦銀行卡需要帶什麼

如辦理招商銀行儲蓄卡,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辦理:

(一)境內未成年人在招行辦理借記卡(一卡通)開戶,主要分以下兩種情況:

1、境內16周歲以下:由監護人出具代理人、被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件以及監護人關系證明或人民法院、有關部門出具的指定人員代理開戶的正式文件。可留存監護人或存款人本人經實名認證的手機號碼。

2、境內16-18(周歲):可以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到任意網點辦理(若有效身份證件仍無法准確判斷開戶申請人身份的,需出具輔助身份證明材料),也可以由監護人代辦,如由監護人代辦則需出示雙人有效身份證件及監護關系證明。需預留監護人或存款本人經實名認證的手機號碼。

註:1、部分城市開戶有特殊規定,建議辦理前先聯系經辦網點確認。

2、同一個客戶在我行全行范圍內只能開立一個Ⅰ類賬戶。

3、未成年人開立的借記卡部分功能會受到限制,如受託理財、專業版轉賬等,具體請與經辦網點確認

(二)招商銀行部分儲蓄卡支持網上開戶,未成年和成年人均可申請,申請流程:登錄招行手機銀行APP,在「我的→全部→申請儲蓄卡」。

溫馨提示

1、卡片制好後寄送到您預約的網點,到時還需要您前往網點領取,具體領卡時間以簡訊為准。

2、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需由監護人代辦領卡,監護人要攜帶本人的身份證和未成年人的開戶證件(身份證或者戶口簿),以及關系證明(如戶口本)。(如果戶口簿戶主非父母,不能證明其雙方關系,需再帶監護關系證明,比如出生證明。)

(應答時間:2020年10月9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為准)

熱點內容
道德公民圖片 發布:2025-01-22 14:31:53 瀏覽:392
自然法學派概念 發布:2025-01-22 14:31:14 瀏覽:688
自考2017年4月勞動法答案 發布:2025-01-22 13:58:25 瀏覽:196
道德宣誓 發布:2025-01-22 13:41:20 瀏覽:692
2016年福州市幹部法律知識統一考試 發布:2025-01-22 13:40:36 瀏覽:882
規章制定程序規定 發布:2025-01-22 13:26:02 瀏覽:733
什麼樣的發票具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2 13:00:05 瀏覽:887
西鄉有按勞動法的廠沒 發布:2025-01-22 12:28:09 瀏覽:832
小學生簡單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22 12:16:55 瀏覽:277
企業管理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2 12:11:37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