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認定

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認定

發布時間: 2022-06-08 12:54:12

1. 刑法因果關系的判斷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在認定因果關系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刑法上因果關系只是研究某種行為是否某種結果的原因,即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而不是對行為與結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對危害結果的認定。
②因果關系具有客觀性。因果關系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客觀聯系,不能離開客觀條件認定因果關系。
③一個危害結果可能由數個危害行為造成,因此,在尋找原因時,不能輕易否認其他行為同時也是該結果發生的原因;在認定某一行為造成某一結果時,也不要輕易否認該行為造成了其他危害結果。
④在行為人的行為介入其他因素時,要判斷某種結果是否行為人的行為造成時,應當考察行為人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況的異常性、介入情況對結果的作用大小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 刑法因果關系如何認定

法律分析:刑法上因果關系只是研究某種行為是否某種結果的原因,即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而不是對行為與結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對危害結果的認定。因果關系具有客觀性。因果關系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客觀聯系,不能離開客觀條件認定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是什麼意思什麼才構成因果關系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以下關系就會構成因果關系:
(一)犯罪構成因果關系

有一些直接故意結果犯在犯罪構成要件上規定必須出現 法定危害結果才構成犯罪,對於這些犯罪來說,它們不存在犯罪未遂、預備、中止, 例如《刑法》第142條規定的生產、銷售劣葯罪即屬於這種情況。這些犯罪的犯罪構 成的法定危害行為和法定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屬於定罪因果關系,因此,可稱 其為「犯罪構成因果關系」。間接故意結果犯、過失結果犯的犯罪構成中法定危害行為和法定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也屬於犯罪構成因果關系。
(二)犯罪既遂因果關系

對於許多直接故意結果犯而言,它們存在犯罪未遂、預備和中止的未完成形態,即使未出現法定危害結果,也可以構成該直接故意犯罪。因此,在這些犯罪的罪狀中法定危害行為和法定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判斷犯罪 既遂和犯罪未遂、預備、中止的要件,而不是判斷其危害行為是否構成該罪(即判斷犯罪性質)的要件。法定危害行為才是判斷其犯罪性質的要件。因為這些犯罪的罪狀中的法定危害行為和法定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屬於判斷是否構成犯罪既遂的因果 關系,因此,可稱其為「犯罪既遂因果關系」。
(三)法定定量因果關系

在一些犯罪的罪狀里,在基本的犯罪構成之外還規定了一些加重法定刑的情節,基本犯罪構成里的法定危害行為與這些加重法定刑情節中的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未影響到該罪的成立,也未影響到既遂和未遂的判斷,但是,它影響到量刑的輕重。因此,其因果關系可稱為「法定定量因果關系」。例如,在《刑法》第238條第二款規定的非法拘禁致人重傷的情況中非法拘禁行為與致人重傷之間的法定因果關系應屬於法定定量因果關系。

4. 刑法因果關系的認定三個步驟

法律分析:1.每個條件對結果發生原因力大小

2.行為人的主觀上的過錯

3.客觀歸則:行為是結果的條件、行為與結果之間具有相當關系以及結果的發生是行為製造的法律所不允許的風險的實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5. 什麼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引起了另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表明這兩種社會現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當危害結果發生時,要確定某人應否對該結果負責任,就必須查明他所實施的危害行為與該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刑法的因果關系,與刑法的目的、任務、機能相關,故自有其主觀判斷性。刑法因果關系是受刑法目的規制的。一定的行為是否與危害結果有刑法的因果關系,必須依照立法者、司法者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以一定的客觀事實聯系包括事實因果關系為基礎。如故意殺人罪,醫生故意注射毒葯而令病人死亡,構成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又如醫生以殺人的故意,對病人在其求救時不予救助,致其死亡,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前者,刑法因果關系以行為人的作為和危害結果為判斷的基礎,而後者,則以行為人的不作為、危害結果以及行為人的作為義務為判斷的基礎,在這里,行為人的不作為和病人之死亡結果是沒有事實的因果關系的,而僅僅是因為作為義務的存在而具有一種事實的聯系,但也由此而具有刑法因果關系。但是在刑法因果關系的判斷上,事實因果關系是刑法因果關系的物質前提,只要某一行為在邏輯上與危害結果存在這種必要條件聯系,無論作用大小,距離遠近,都應作為事實原因而納入刑法因果關系的候選對象中,而不能在此區分原因與條件,從而將部分必要條件排除在此范圍之外。甚至還要考慮存在一定的事實聯系,以避免判斷不合理。
(一)刑法因果關系首先是一種聯系。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和其它的事物相互聯系著的。
(二)刑法因果關系是一種人的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聯系。因為只有人的行為才能給予法律上的評價,自然力或者動物力縱使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結果,也不能以刑法來處罰它們。
(三)人的行為是有主觀罪過的行為,才能成為刑法上的原因,如果沒有主觀罪過,人就不能對他的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自然不能認為行為和結果之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雖然我們在研究和司法實踐中認定因果關系時,應考慮各種事實的條件,但只要被確定為刑法上的原因的人的行為,則必然有主觀上的罪過。

6. 刑法學的因果關系如何界定

刑法上的因果關來系就是源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一個人只能對自己的危害行為及其造成的危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
一、因果關系的客觀性
二、因果關系的相對性
三、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從發生時間來看,原因必定在西安
四、因果關系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因為條件,條件帶來結果,而且復雜
五、因果關系的復雜性
(一)一因多果
(二)一果多因
(六)、因果關系的必然聯系與偶然聯系

7. 怎樣認定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一,刑法的因果關系是犯罪客觀要件中的選擇要件?

解析:犯罪客觀方面的要素:危害行為、危害結果、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行為的時間、地點、方法等。其中,只有危害行為是客觀方面的必備要素,而其它都是選擇性的要素。

因果關系僅僅存在於實害犯,如:結果犯,不存在危險犯、行為犯、舉動犯之中,因為這些犯罪都存在犯罪行為,但是不一定存在犯罪結果。比如:甲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但是,沒有任何犯罪結果發生,甲構成犯罪只是危險行為本身,不存在所謂的危害結果,就不存在因果關系這個構成要件了。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只存在於實害犯(造成實際損害的犯罪),包括未遂的故意殺人罪,根本不存在結果,只存在故意殺人的行為,最終未遂又怎麼可能有因果關系?

1,危害結果在刑法中的意義包括區分此罪與彼罪么?

解析:包括。有的刑法條文明確規定以危害結果的大小輕重或是否造成危害結果的嚴重危險作為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比如:聚眾斗毆犯罪中,致人重傷或死亡結果的,構成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這樣的罪名正是以犯罪行為的危害結果來區分此罪還是彼罪。

還有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等轉化型犯罪。

2,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有無因果關系要怎麼區分認清?

解析:一般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很容易區分,但是,在存在介入因素的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就很難區分了。

A,一行為一結果之分析:

第一步:看是否構成刑法上的條件關系。刑法上的條件關系:如果存在「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無前即無後)的關系,就認為有因果關系,實則為必要條件說。比如:甲因瑣事與乙發生爭執,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導致乙的心臟病發作,救治無效而死亡。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注意:存在因果關系並不意味著必然承擔刑事責任,千萬不能以是否需要定罪來判斷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標准。因為甲推乙的行為雖然是故意,但是不代表這就是是刑法上的故意或過失,也有可能是意外)

第二步:如不存在刑法上的條件關系,看是否構成假定的因果關系,有該條件固然能產生結果(充分條件),但即使無該條件,由其他條件也能產生同樣結果(非唯一的充分條件),肯定說,有因果關系(無前有後,有前有後)

B、兩行為(或事件)一結果之分析:要判斷前條件還是後條件與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這是判斷因果關系的重點。注意:這里的兩個行為包括行為和自然事件。

判斷標准:先看兩條件是同時發生還是先後發生,如同時發生,看是否二重的或重疊的因果關系;如先後發生,除了重疊的因果外,主要就是所謂的介入因素問題。

1、兩行為同時發生:

先看是否符合條件說,符合條件說,有因果,公式仍然是「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

如果不符合條件說,再看是否符合二重的因果關系:不符合條件說,但擬制為有因果,指二重的因果關系。

同時成就的兩個以上的條件分別都能導致結果,但在無意思聯絡下,競合在一起導致了結果的發生。整體考查說,如果任何一個行為單獨均能發生結果,除去全部行為將不發生結果,則全體行為都有因果關系。(有一必有後,無二必無後)

2、兩條件先後發生,

先看前條件是否足以單獨地導致結果的發生(否則可能是重疊的因果關系):

如果前條件足以單獨地導致結果的發生,則有兩種可能,或者是前行為與結果有因果關系,或者是介入因素(後條件)與結果有因果關系(或曰因果關系被切斷)。

注意:先後的兩個條件,前條件在司法考試中一般是行為人的行為,後條件即所謂介入因素,可能包括非行為的自然事件。為便於分析,將前條件稱為A,後條件稱為B,結果稱為C。

解析:介入因素包括四種形態:自然事件、他人行為、被害人自身行為、行為人的第二次行為。

解題步驟

1、在有介入因素的情況下,一定要先看介入是異常的還是正常的(或曰是獨立於前行為還是附屬於前行為的。)以一般人的生活邏輯為標准進行判斷,一般人能想得到的就是正常的、附屬的(例如殺人後拋屍就是合乎生活邏輯的)。

2·1、如果介入因素是正常的或附屬的則不切斷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

2·2 如果介入因素是異常的或獨立的,還要看介入因素對結果發生作用的大小。

2·2·1 如介入因素只是略微提前結果的發生,僅有介入因素尚不足以導致結果的發生,不切斷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

2·2·2 如介入因素足以單獨地導致結果的發生,切斷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

舉例:如甲的行為已經導致乙重傷,瀕臨死亡,後來,丙對乙毆打,只是導致乙的死亡時間略微提前,僅有丙的行為尚不足以導致乙死亡;但是,如丙開槍射殺乙,丙的行為足以單獨地導致乙死亡,應認定丙的行為切斷了甲的行為和乙的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果關系的斷絕)。

介入因素是因果關系部分的重點,尤其是行為人的第二次行為和介入因素對結果發生作用的大小這兩個要點。注意對介入因素切斷因果關系後可能結合未遂、預備、罪數深入考查。

3 例外:如前條件或同時條件之一不足以單獨地導致結果的發生,看是否重疊的因果關系:單獨的一個條件不能導致結果,兩個條件並存才能導致結果,肯定說,認為這種情況下兩個條件都與結果有因果關系。(無一必無後,合並方有後)實際上用條件說也可以得出此次結論。

注意:不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模式:不履行義務才是因,產生危害結果(廣義,指侵害和威脅)。

3,不作為如何違反禁止性規范?

解析:義務的產生途徑主要由於:(1)法律的明文規定。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要構成犯罪,還必須以刑事法律規定的義務為依據。我國刑法中規定的偷稅罪、遺棄罪、侵佔罪等,都有刑法的明文規定。(2)行為人職務或業務上的要求。例如,值班醫生有義務搶救病人,交通警察義務指揮交通,消防隊員有義務撲滅火災,等等。(3)因實施一定的法律行為而產生的義務。如某甲受雇為某一家庭護理卧病在床的老人,就承擔起了維護老人健康、安全的義務。(4)因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當行為人已經實施的行為給法律所保護的利益造成危險時,行為人具有排除這種危險的特定義務。

注意:不作為不代表沒有行為,作為和行為不是同一個概念。所謂不作為犯罪就是有作為義務的行為人違反禁止性規范而不作為。

比如:法律命令消防隊員必須救火,消防隊員不救火的行為就是典型的不作為,並違反命令性規范。法律禁止醫生見死不救,醫生看見患者不進行救治就是典型的不作為,並違反禁止性規范。

4,行為人的身體動作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是相對於刑法的命令規范和禁止規范而言的是什麼意思?

解析: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包括積極的行為,如拿刀殺人行為,也包括消極的行為,如醫生見死不救。

兩種行為均可構成故意殺人罪,前者是直接故意即希望被害人死亡,後者是間接故意即放任被害人死亡。

刑法禁止規范如禁止殺人,行為人積極的殺人(希望)如普通的拿刀故意殺人,

刑法命令規范如命令醫生必須救治病患,但是醫生通過消極的行為放任病人死亡,就是違反命令規范構成故意殺人罪。又如負有救助義務的丈夫看見妻子意外落水,卻不積極救助而是放任妻子淹死,雖然並不希望妻子死亡,但是也不反對和排斥妻子死亡,也構成故意殺人罪。

即:法命令行為人應當實施某種行為,而行為人不做該行為構成犯罪(該行為既可能是積極行為也可能是消極行為。如:遺棄罪中的遺棄行為既可能是消極行為也可能是積極行為)

法禁止行為人實施某種行為,而行為人卻實施該行為構成犯罪。(如法律禁止公民任意剝奪他人生命權,而行為人積極故意殺人或消極放任故意殺人)

其實,禁止性規范與命令性規范均屬於義務性規范和強行性規范。區別在於方向剛好相反,命令性規范「必須」做某事,而禁止性規范是「不得」做某事。

8. 如何認定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刑法因果關系,有的學者認為,是指犯罪實行行為與對定罪量刑有價值的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合乎規律的聯系。也有的學者認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還有的學者認為,刑法因果關系是作為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而存在於刑法之中的,它既是行為與結果之間的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果關系,同時又是為法律所要求的法律因果關系,是事實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的統一。

9. 如何認定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刑法上因果來關系的認自定
刑法以其自身的目的、任務和機能,而帶有一定的價值取向,以此為出發點,對社會中人的行為和危害結果進行評判。在現實中,一般都是先有危害結果的發生,然後根據危害結果和各種事實,查明案件,分析事實因果關系聯系,從中判定什麼樣的行為應對此危害結果負責,這即是一個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判斷過程。在認定因果關系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刑法上因果關系只是研究某種行為是否某種結果的原因,即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而不是對行為與結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對危害結果的認定。
②因果關系具有客觀性。因果關系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客觀聯系,不能離開客觀條件認定因果關系;行為人是否認識到了特定條件,不能左右對因果關系的認定。
③一個危害結果可能由數個危害行為造成,因此,在尋找原因時,不能輕易否認其他行為同時也是該結果發生的原因;在認定某一行為造成某一結果時,也不要輕易否認該行為造成了其他危害結果。
④在行為人的行為介入其他因素時,要判斷某種結果是否行為人的行為造成時,應當考察行為人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況的異常性、介入情況對結果的作用大小等

10. 簡述一下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認定

因果關系決定刑事責任的有無。因為犯罪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所以如果一個行為成立犯罪就必然在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那麼,如果在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的時候,這個行為就不成立犯罪。

可見,因果關系是確定刑事責任的前提。例如,關於轟動一時、熱議至今的「許霆案」,案件主人公許霆如果構成犯罪,那麼,許霆的取款行為與銀行的財產損失必需存在因果關系。

而在許霆的取款行為和銀行財產損失之間有一個介入情況,就是自動取款機發生故障,那麼,這三者之間如果成立因果關系,它們之間必需具備一種可傳遞的因果關系,但是我們發現,許霆的取款行為既不是自動取款機發生故障的充分條件,也不是自動取款機發生故障的必要條件,更不是充分必要條件,所以,許霆的取款行為與銀行的財產損失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因此,許霆的取款行為不構成犯罪。

因果關系還決定刑事責任的范圍。在犯罪行為事實清楚的情況下,犯罪人對那些危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是刑法上因果關系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這時需要明確是物理運動中的因果關系還是社會運動中的因果關系。而犯罪是一種社會運動的形式,如果將其降格為物理運動,那麼,就會出現難以理解和解釋的狀況,所以筆者主張因果關系是社會運動中的因果關系。

據此,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范圍也就是因犯罪行為引起的危害結果范圍。換言之,因果關系對於確定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范圍具有重要作用。從原因的角度劃分,危害結果的范圍可劃分為作為造成的危害結果和不作為造成的危害結果;以危害結果的表現形態為標准,危害結果的范圍可以劃分為物質性的危害結果和精神性的危害結果。

(10)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認定擴展閱讀

由於純粹自然意義上的因果關系不能說明不作為犯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所以筆者主張刑法上因果關系中的原因行為是包括主客觀兩方面的社會行為,而不是剝離了行為主觀方面的客觀的身體動作。

只有這樣理解刑法上因果關系中的原因行為,對於不作為才能夠說明其與損害事實的因果關系。而且,只有全面考慮行為的主客觀兩個方面,才能准確認定行為的性質。例如,2003年8月7日凌晨,4名男子在北京香山附近盜竊了47斤科研用葡萄。它們是北京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葡萄研究園投資40萬元、歷經10年培育研製的科研新品種。案發後,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對被偷的葡萄進行估價,被偷葡萄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1220元。

這里的「過失」盜竊行為就是一個主客觀相統一的行為,它是果樹研究所損失的原因行為;也是該案盜竊罪不能成立的理由,因為盜竊罪是故意犯罪,過失盜竊不成立犯罪。

熱點內容
篡改文件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2 18:48:32 瀏覽:278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
2017勞動法補貼 發布:2025-01-22 17:23:24 瀏覽:63
小學生道德發展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歲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909
刑法66條 發布:2025-01-22 16:20:00 瀏覽:677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