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64條
Ⅰ 民法上代理與被代理的理解
您好!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從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權利義務的行為。下面由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介紹相關知識,感謝您的關注。
代理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其中最重要的分類方法是根據代理權產生的原因的不同,將代理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一)委託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我國《民法通則》第64條規定:「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託代理
委託代理是指基於被代理人的委託授權而發生代理權的代理,由於它是依據本人意思而產生代理權的代理,本人意思表示是發生委託代理的前提條件,因此又稱為意定代理。委託授權行為是被代理人以委託的意思表示將代理權授予代理人的行為。它是委託代理產生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有關委託代理的規定,明確使用了「授權委託書」、「委託書授權」等術語,可見,我國《民法通則》也把授權行為作為委託代理發生的根據。
一般認為代理權的授予,並不是一種契約關系,而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它不必取得代理人的同意,僅憑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能發生授權的效力。我國《民法通則》第65條規定,授權委託書只需要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即可。
通常情況下,在本人完成授權行為之時,本人與代理人之間往往已設定一種合同關系作為代理權賴以產生的基本法律關系。所以,委託合同是產生委託代理授權的原因或基礎,委託代理權就成為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的一種手段。但是,委託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並不當然產生代理權,只有委託人作出委託授權的單方行為,代理權才發生。此外,勞動合同關系、合夥關系、職務關系,並不存在委託合同關系,也能產生委託代理授權。
委託代理授權,一般為不要式行為。《民法通則》第65條第1款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在法律規定必須用書面形式時,口頭形式為無效。
(2)法定代理
法定代理,是依照法律的規定發生代理權的代理。這種法律規定,即法定授權行為,是國家立法機關基於保護公民和維護交易秩序的特別需要,而作出的關於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體有權代理他人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取得法定代理人的資格既不需要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不需要人民法院的指定,這是法定代理的一個顯著特徵。
法定代理通常適用於被代理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民法通則》第12、13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實施;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民法通則》第14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因此,具有監護人資格的人,依法享有法定代理權。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實施代理行為時,應遵循《民法通則》第18條第1款規定的行為准則,本著有利於被監護人利益的精神而為之。監護人實施代理行為違反監護職責的要求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時,應當承擔由此產生的不利後果;若因此致被監護人受有損失,應負賠償責任。
(3)指定代理
依據人民法院或者有關單位的指定行為而發生的代理,稱為指定代理。這里所謂的「有關單位」,是指依法對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組織。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為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親自處理自己事務,又不能通過法定代理人或委託代理人處理其事務的公民指定代理人。如為失蹤人指定財產代管人,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指定訴訟代理人。在不能由法院指定代理人的情況下,應由依法對他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單位為其指定代理人。
(二)一般代理與特別代理
一般代理與特別代理的劃分,是以代理許可權范圍為劃分標準的。一般代理是指代理人享有一般意義上的代理權,即其代理權沒有范圍限制,代理人可以代理被代理人進行任何法律允許進行的民事活動。因此,一般代理又稱為全權代理或者總括代理。
特別代理是指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代理人只能在限定的許可權范圍內代理被代理人進行民事活動,如超越許可權范圍,便會發生越權代理,行為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特別代理中的代理人不能像一般代理中的代理人那樣可以進行任何法律允許的民事活動,而只能進行許可權范圍內的代理行為,所以也成為部分代理或者特定代理。
(三)直接代理與間接代理
直接代理與間接代理是大陸法系很多國家的一種劃分方法。其劃分依據有兩條:一是代理人進行代理行為時是以誰的名義,即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還是代理人自身的名義;二是代理行為後果的歸屬是由被代理人直接承擔還是先由代理人承擔然後轉移給被代理人。
(四)單獨代理與共同代理
根據代理人的人數,可以將代理劃分為單獨代理和共同代理。代理人只有一人,代理權由其單獨行使的,稱為單獨代理,或稱為獨立代理。代理人為二人或二人以上,代理權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行使的,稱為共同代理。
(五)本代理與復代理
本代理與復代理是以代理人是否親自為代理行為為劃分依據的。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親自實施代理行為的,稱為本代理,也稱為普通代理;不是由代理人自己而是由代理人委託的其他人實施代理行為的,稱為復代理,也稱為再代理、次代理或轉委託。接受代理人委託的人稱為復代理人。
被代理人就是代理人為之代理的那個人。比方說,我做您的代理人,您就是我的被代理人。謝謝閱讀!
Ⅱ 民法中代理的分類有哪幾種
民法中代理的分類:
一、以代理權產生根據的不同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
①委託代理,又稱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權進行的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而直接產生的代理關系,主要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定,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二、以代理是否轉托他人分為本代理和再代理
①本代理。
②再代理。再代理又稱復代理,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轉托他人實施代理的行為。與此相對,由代理人親自進行的代理則為本代理。
三、以是否以被代理人名義從事代理分為顯名代理和隱名代理
①顯名代理。所謂顯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所進行的代理行為,必須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義進行。
②隱名代理。所謂隱名代理,是代理人雖未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實際上有代理的意思,且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從而在法律上亦發生代理的效果。
(2)民法通則64條擴展閱讀: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實施代理行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代理行為。代理主要是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Ⅲ 請問授權委託書沒註明期限,只有日期,有效嗎有效期是多久在法律上有規定嗎
授權委託書期限多久是由雙方協商而成,法律對此並沒有做明確性的規定。
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可視為在委託事項完成日終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1、委託書的有效期限應當依據於雙方在委託書中的約定,雙方根據委託事項自由約定。
2、有明確委託事項的,自委託事項終止時止。
3、有明確委託事項辦理期限的,自委託事項辦理完成時止。
4、沒有確定委託事項,委託事項長期存在的,委託長期有效。
(3)民法通則64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64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委託代理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對於其中所說的委託代理,也就是說當事人委託代理人代理自己行駛代理權,其中的指定代理,也就是說代理人是人民法院或者是一些特點給的單位指定出來的特定行駛代理權的代理人,其中說到的法定代理人,也就是說,代理人需要按照我國法律對代理的規定來行執行代理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65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
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Ⅳ 一個孩子偷了黃金給另一個人拿到黃金店當了,黃金店屬於收賊貨么算犯罪么
如果金店老闆明知該黃金來路不明或者應該明知該黃金來路不明,有可能是贓物而收購的,構成銷贓罪;如果金店老闆不知道該黃金是偷來的,或者難以斷定該黃金是偷來的,則不構成犯罪。
相關法規:
銷臟罪
沒有獨立的立案標准。與相關聯的犯罪聯系在一起,比如,盜竊罪成立,這個罪就成立。
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或者代為銷售的行為。本罪為選擇性罪名,具體包括窩藏贓物罪、轉移贓物罪、收贓物罪及銷售贓物罪。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和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贓款、贓物既是盜竊、詐騙、走私、貪污、受賄等犯罪所追求的目標,也是證實這些犯罪的主要證據之一。有效、及時地查獲贓款、贓物是證實犯罪、揭露、打擊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而本罪在幫助犯罪分子處理贓物、贓款,為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創造了條件,嚴重妨害了公安、司法機關追查、審判犯罪分子的正常活動,本法將本罪規定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章中,其著眼點首先在於維護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從這個著眼點出發,窩贓罪中的"贓"應有如下幾個特徵:
1、不論是因侵犯財產罪而得到的財物(如搶劫、盜竊、詐騙、搶奪、敲詐勒索、貪污等),還是其他犯罪而取得的財物(如走私犯罪所得,賭博罪中的賭資、賄賂罪中的賄賂款、違反狩獵法和漁業法而得到的捕獲物等)都是贓物。甚至偽造、變造的公文、證件、印章,偽造的國家貨幣等,雖然其本身的經濟價值極小,但一般也可將其視為贓物,成為本罪的對象,因為窩藏上述物品,也會妨害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給犯罪人逃避法律制裁創造有利條件。
2、犯罪分子自用的犯罪物品,如殺人、傷人所用的凶器,撬門扭鎖的鉗子、棍子或其他各種用品都不是贓物,窩藏這類物品的,不能構成本罪。因為這類行為實際上起了湮滅罪證、包庇罪犯的作用,所以,可以視情況的不同,或者定為包庇罪或者偽證罪。
3、違禁品是否可以成為本罪的對象。這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一種意見認為,本法第64條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這里,違禁品同供犯罪使用的本人財物列在一起,既然後者不是贓物,不能成為本罪的對象、違禁品也不能成為本罪的對象。另一種意見認為,違禁品也可以成為本罪的對象。所謂違禁品,是指國家規定不準私自製造、銷售、購買、使用、持有、儲存、運輸的物品。我國法律規定的違禁品有武器、彈葯、爆炸品、劇毒物品、麻醉品、放射物品等。對於窩藏、代銷違禁品的行為,我國刑法有的設有特別規定,將其列為獨立的罪名,如私藏槍支、彈葯罪,有的則沒有特別的規定,如私藏爆炸物、劇毒物品等行為。因此,對於窩藏他人違法犯罪所得的違禁品的行為,應當分別對待,即有特別規定的,按特別規定辦,例如對窩藏他人盜竊所得槍支、彈葯的行為,就應定為私藏槍支、彈葯罪;沒有特別規定的就應定為窩贓罪,例如對窩藏他人盜竊來的氰化鉀的行為,就應定為窩贓罪。一般認為,後一種意見是正確的。因為違禁品也是贓物,它們之間具有種概念和屬概念的關系。既然他人違法犯罪所得的財物是贓物,那麼,他人違法犯罪所得的違禁品也仍是贓物的一種,完全可以成為本罪的對象。
4、本罪的對象必須是他人違法犯罪所取得的物品。首先,必須是由他人取得的物,自己犯罪取得的財物,不能成為本罪的對象。因為藏匿自已盜竊得來的物品,這只是一種不可罰的事後行為
它已被自己所犯的盜竊罪所吸收,不必另外定一個獨立的窩藏贓物罪了。其次,這種物品只要是由他人違法犯罪行為得來的就足夠了,不一定非要符合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或非要受到刑事處罰不可。例如,未滿l4周歲的少年或精神病人盜竊得來的物品仍然是贓物,盡管這種行為人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或欠缺刑事責任能力而不構成犯罪。此外,中國人在本國因犯罪而免於刑事處罰的或外國人在外國對我國公民犯罪而沒有適用刑罰的,由於這些犯罪而得到的物品仍舊是贓物。
5、善意第三人有償取得的贓物(如盜竊得來的物品)是否仍然具有贓物性,這是有爭議的。為了確保交易的安全,大多數國家的民法典,認為善意第三人對自已善意並有償取得的盜竊物具有所有權,原所有人不得請求返還。我國《民法通則》對善意並有償取得的盜竊物等應如何處理的問題未做規定。司法實踐中,對有償取得的贓物,一般是按以下原則處理的:對不知情而有償取得的盜竊物等,原物存在的,應由犯罪分子按價賠償原所有人損失;如果根據犯罪分子的客觀實際情況來判斷,他確實無力贖回原物或者不可能賠償損失時,可以根據買主和原所有人(即被害人)雙方的具體情況進行調解,妥善處理。如果買主明知是贓物而故意購買的,應將贓物無償追出予以沒收或退還原所有人。
6、對贓物不管如何加工,費多少勞動,經過加工後的物品仍然是贓物。例如將竊得的黃金經過加工變成金首飾;將竊得的自行車零件經過裝配變成整車。
Ⅳ 關於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第1款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
沒有差別,相互補充。
Ⅵ 如何理解《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
】《民法通則》第66條無權代理及其法律後果
第六十六條【無權代理及其法律後果】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相關法規]
《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
第四十八條【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表見代理】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英國嘉能可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和執行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仲裁裁決一案請示的復函》(2001年4月19日〔2001〕民四他字第2號)、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0年12月12日〔2000〕渝高法執示字第26號《關於對英國嘉能可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行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仲裁裁決一案有關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認為:根據聯合國《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第五條第一款(甲)項規定,對合同當事人行為能力的認定,應依照屬人主義原則適用我國法律。重慶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職員孫健與英國嘉能可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孫健在「代表」公司簽訂本案合同時未經授權且公司也未在該合同上加蓋印章,缺乏代理關系成立的形式要件,事後重慶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對孫健的上述行為明確表示否認。同時孫健的簽約行為也不符合兩公司之間以往的習慣做法,不能認定為表見代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第一款和我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間題的解答》第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孫健不具代理權,其「代表」公司簽訂的合同應當認定為無效合同,其民事責任不應由重慶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承擔。同理,孫健「代表」公司簽訂的仲裁條款亦屬無效,其法律後果亦不能及於重慶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本案所涉仲裁裁決,依法應當拒絕承認及執行。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職工利用本單位公章為自己實施的民事行為擔保企業是否應承擔擔保責任問題的函》(1992年9月8日法函〔1992〕113號)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浙高法經〔1992〕31號《關於企業職工利用本單位公章,為自己實施的民事行為擔保,企業是否應負擔保責任問題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從你院報告中看,本案黃龍飯店商品部系非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無獨立的財產,不具備保證人民事主體資格,不能以自己名義對外提供保證。黃龍飯店商品部業務主任李志明背著飯店領導,從文秘處要去黃龍飯店商品部的公章,加蓋在自己與他人簽訂的承包經營協議書中的擔保欄內,屬於李志明個人實施的民事行為,是自己為自己提供擔保,其行為應當確認無效。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李志明擅自以黃龍飯店商品部的名義對外提供擔保的行為,應當由李志明自行承擔民事責任。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靈山縣公安局對其工作人員扭自以所在單位名義對外提供財產保證應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答復》(1991年1月30日法(經)函〔1991〕8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0〕法經字第34號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公安局屬國家行政機關,沒有經營權,也不具備保證人的主體資格,無代償能力。該局幹部黃考才違法動用其負責掌管的單位公章,在他人簽訂的購銷汽車合同擔保欄內蓋章的行為,並非在執行職務。且,黃考才實施這一民事行為,所在單位並不知情,知情後即向債權人申明這是黃個人所為。因此,黃考才利用職務之便,擅自以所在單位名義對外提供財產保證,其行為後果,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應由黃考才個人自負,並依法追究其責任,靈山縣公安局對此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此復
Ⅶ 合同糾紛幾種主要類型是什麼
法律分析:綜合分析這些導致合同糾紛的直接原因,並結合其具體表現,合同糾紛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因合同訂立而引起的合同糾紛。合同的訂立關繫到合同是否成立,當事人的合同權利義務是否受法律保 護等,是當事人關注的焦點,有很多時候也是當事人爭 議的焦點;這類糾紛在整個合同糾紛中佔有很大比例。
因合同履行而發生的糾紛。在合同簽訂後,一方 或者雙方當事人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由此而發生糾紛。因合同履行而發生的合同糾紛是 合同糾紛中最為常見的一類糾紛。
因變更和解除合同而產生的糾紛。按照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廢止)的 規定,雙方當事人經協商一致,或者出現法定事由後,允許變更和解除合同。但在實踐中,當事人單方變更或 者解除合同,或者不按法定或者約定的程序變更和解除合同,或者雙方就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不能達成一致意 見等,都可能由此引起合同糾紛。
因代理而引起的合同糾紛。按照我國《民法通則》(自2021年1月1日起廢止)第64條第2款之規定,被代由於授權的許可權不明確、范圍不確定,常常 因此引起爭議,發生糾紛。也有的代理人在沒有代理權 或者代理權被終止後或者超越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許可權 進行「代理」,由於得不到被代理人的追認,往往也容易發生糾紛。還有的代理人濫用代理權,與第三人串通損 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或者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擅自將被代 理人委託事項轉委託其他人加以代理,導致發生糾紛。 以及代理人明知被代理人委託的事項違法,仍進行代理而導致雙方發生糾紛等等。
因擔保而引起的合同糾紛。擔保作為一種法律制 度,在經濟生活中已經被普遍運用。但隨之而來的因擔 保而引起的合同糾紛也越來越多。比如因被擔保的合同發生爭議而引起的有關擔保的糾紛、因擔保合同本身而 發生的糾紛等,都屬於這種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條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五百一十一條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據前條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強制性國家標准履行;沒有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按照推薦性國家標准履行;沒有推薦性國家標準的,按照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依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請求履行,但是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因債權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Ⅷ 《民法通則》中各種代理的含義
代理是指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核心內容: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從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權利義務的行為。
分類:代理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其中最重要的分類方法是根據代理權產生的原因的不同,將代理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託代理:委託代理是指基於被代理人的委託授權而發生代理權的代理,由於它是依據本人意思而產生代理權的代理,本人意思表示是發生委託代理的前提條件,因此又稱為意定代理。委託授權行為是被代理人以委託的意思表示將代理權授予代理人的行為。它是委託代理產生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有關委託代理的規定,明確使用了「授權委託書」、「委託書授權」等術語,可見,我國《民法通則》也把授權行為作為委託代理發生的根據。
(2)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依照法律的規定發生代理權的代理。這種法律規定,即法定授權行為,是國家立法機關基於保護公民和維護交易秩序的特別需要,而作出的關於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體有權代理他人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取得法定代理人的資格既不需要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不需要人民法院的指定,這是法定代理的一個顯著特徵。
(3)指定代理:依據人民法院或者有關單位的指定行為而發生的代理,稱為指定代理。這里所謂的「有關單位」,是指依法對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組織。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為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親自處理自己事務,又不能通過法定代理人或委託代理人處理其事務的公民指定代理人。如為失蹤人指定財產代管人,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指定訴訟代理人。在不能由法院指定代理人的情況下,應由依法對他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單位為其指定代理人。
Ⅸ 民法通則相鄰權誰舉證
我國《民法通則》對相鄰權由誰舉證沒有明確規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確立了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即「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Ⅹ 民法通則第64條第一款規定代理不包括
民法通則第64條第一款規定: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