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19

刑法19

發布時間: 2022-06-09 12:09:06

❶ 關於刑法第19條的疑問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其生理缺陷對認識能力有一定的影響程度。
聾啞人和盲人由於生理功能上的缺陷,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障礙,從而增加了對其
危害行為
的寬恕性,減弱了其可責性。
不是專家,妄言見諒。

❷ 聾啞刑法第19條

搶奪財物時有沒有攜帶凶器?帶凶器的 算搶劫罪 ,沒帶的 算搶奪罪
你給的信息太少了 沒辦法說太清楚
給你兩個罪名的量刑標准吧
還有,刑法第十九條規定的是「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是可以 ,而不是應當,所以法官有自由裁量權的,能不能減輕處罰要看案件情況和法官的裁量。
搶奪罪:
1.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搶奪罪,搶奪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3.攜帶凶器搶奪的,按照搶劫罪處罰。
搶劫罪: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構成搶劫罪,搶劫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❸ 觸犯什麼刑法會被判刑19年

1、《刑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條、第六十九條規定外,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2、如果是一次判處19年有期徒刑,只會發生在數罪並罰的場合,而且數罪的總和刑期不滿35年,可以在20年以下確定具體執行的刑罰。
望採納,謝謝。

❹ 中國刑法第19條第4項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❺ 刑法怎麼保障人權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人權保障的關系
------------------------------------------------------------------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合理借鑒中外法治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個理念的提出為當前和今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正確的思想指南。本文擬就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關系和人權保障關系進行探討和論述。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確立是保障人權的政治基礎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首次將「人權」概念引入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將「人權」由一個政治概念提升為法律概念,人權入憲開創了用憲法保障人權的新時代。繼而,中共中央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共五個內容,前四個理念是對憲法規定的保障人權做了進一步的闡釋,為尊重和保障人權奠定了法律基礎和政治基礎。
人權入憲是人民民主憲政和人權法律保障的重大發展。第一,確立了人權原則,完善了民主憲政。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頒布實施的《共同綱領》和四部《憲法》都沒有使用「人權」概念,而只使用「公民的基本權利」概念。雖然從實際內容來看公民權利與「人權」概念並無二致,但是,由於憲法中沒有「人權」概念和原則,使得我國的人權法律保障和人民民主憲政建設顯得不夠完整。此次修憲引入「人權」概念,完善了人民民主憲政的內涵。
第二,突出了人權價值和理念,為憲法關於公民權利的規定注入了新的意義。此次修憲在寫入「人權」概念的同時,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憲法關於公民權利原則性規定的條款之一,既賦予人權概念以確定的內涵,又從原則上提升了公民權利概念的實質含義和價值,實現了兩者的統一。
第三,完善了公民權利保障的原則規定,強化了憲法的人權精神。人權作為一項原則寫入憲法,不僅使《憲法》第33條關於公民權利的原則規定更加完整,對第二章關於「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對整部憲法有關人權的內容起到統率作用,對憲法的基本精神和未來發展將產生導向性影響。從憲法上宣告和確認人權,僅僅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要變憲法原則為實際行動,在現實中切實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權。
切實遵行憲法的人權原則,就要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於立法、執法、司法和執政、行政各個環節之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過程中要進一步突出人權主題,突出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基本精神,將憲法規定的人權原則和各項公民權利具體化到有關的法律法規中去,建立健全以憲法為基礎的行之有效的人權法律保障體系,使公民各項人權的保障做到了有法可依。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具體法律保護人權的科學指針

人權的改善和進步需要法製作保障。法制則需要科學的理念作為指南。刑法作為我國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涉公民基本人權的保護。從目前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具體法律保護人權的法治理論 依據,順應時代要求,進一步從制度上強化了對公民人權全面而有效的保障。

其一是確立三大刑法基本原則,為人權保障提供堅實基礎

首先是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現行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罰。」這一規定以具體法律條文的形式確立了罪刑法定這一現代刑法的首要原則。它表明,當代中國刑法由偏重對社會整體利益的保護向保護社會整體利益與保障個人權利並重的價值取向轉變,體現了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因而在中國刑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使公民能夠清楚地預測到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同時,罪刑法定還能夠使公民預測到他人的行為性質和後果,避免因擔心自己的利益受他人侵犯的恐懼和不安。

其次是確立了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法治原則在刑法中的具體化,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現行刑法第4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其實質是:任何犯罪人均應當平等地承擔刑事義務,並平等地享有刑法所規定的刑事權利,不允許犯罪人因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財產、性別、種族等的不同而適用不同的刑罰。

再次是確立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罪、責、刑相適應,亦可稱為罪刑相當、罪刑均衡、罪刑相稱,其基本意義是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現行刑法第5條明確規定:「對犯罪分子量刑的輕重,應當與其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人權保障的實質是: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必須公正,從而使犯罪人的權利得到法律合理的剝奪、限制與保護,同時被害人的權利也得到合理的刑法保護。

其二是強化和突出了對特殊群體人權的保護

對社會特殊群體的特殊保護是人權保護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就刑法的人權保護而言,強化對未成年人、殘疾人、婦女、少數民族等特殊群體的人權保護,無疑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1.關於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未成年人由於生理、心理尚不成熟、責任能力不完備且易於教化等特點,成為現代各國刑事政策和刑事法律上普遍予以從寬處理的特殊對象。我國現行刑法規定了對未成年人的犯罪及其刑事責任的特殊待遇,表現在:(1)明確規定了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負刑事責任的范圍。(2)明確規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即一律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3)明確規定對未成年犯罪人不得判處死刑,即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判處死刑,包括不得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此外,為了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現行刑法進一步強化了對侵害未成年人之犯罪的刑法懲治,明確規定了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新罪名,如猥褻兒童罪、拐賣兒童罪、嫖宿幼女罪等。對於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刑法也明確規定要從重處罰。

2.對精神病人、盲人、又聾又啞人的特殊保護。現行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一規定考慮到了精神病人由於存在精神障礙,其責任能力減弱甚至不具備的特殊情況,有助於維護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

盲人、又聾又啞的人由於重要的生理功能喪失而影響其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和開發智力,進而影響到其刑法意義上的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不完備。我國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刑法對生理功能缺陷者的特殊保護。

3.對婦女的特殊保護。我國現行刑法對婦女的特殊保護體現在兩個方面:(1)保障婦女在犯罪時受到適當的從寬處理。現行刑法第49條規定:「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對孕婦不適用死刑,這既是對婦女作為母親的尊重,也是對胎兒的保護,體現了刑罰的人道主義。(2)在婦女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刑法給予特殊保護。現行刑法強化了對婦女合法權益的特殊保護,關涉婦女合法權益特殊保護的罪名主要包括強奸罪、強制猥褻婦女罪、侮辱婦女罪、拐賣婦女罪、重婚罪、組織賣淫罪等等,這些罪名構架起了我國刑法對婦女的特殊保護機制。

4.對少數民族公民的特殊保護。相對於1979年舊刑法而言,現行刑法在解決民族問題上進行了重要的補充和必要的修改,進一步強化了對少數民族公民人權的保護。具體表現為:(1)繼續在刑法總則中對民族自治地方如何適用刑法典作出專門規定。(2)完善刑法分則關於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規定,以更好地保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

其三是刑罰更加人道化

刑罰人道無疑是用刑法保障人權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現行刑法也充分體現了刑罰人道主義精神。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保留並更加重視人道性的刑罰種類「管制」。管制是一種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機關予以執行的刑罰方法。作為一種開放性的刑罰方法,管制的人道性特徵十分明顯:首先,它僅僅限制犯罪分子的部分自由而並非剝奪其自由;其次,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未與社會隔離,仍在其工作崗位上;再次,被判處管制的犯罪人還可以享受同工同酬的勞動待遇。二是限制和減少了死刑。我國現階段在死刑問題上一貫堅持的刑事政策是:保留死刑,限制死刑,堅持少殺,防止錯殺。這一政策是符合中國現階段社會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的。現行刑法較好地貫徹了這一政策,對死刑進行了嚴格地限制和削減,主要表現在:(1)進一步限制了死刑的適用條件,將死刑的適用對象嚴格限制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2)放寬了死緩減輕為無期徒刑的條件,將1979年舊刑法規定的「確有悔改」修改為「沒有故意犯罪」。(3)削減了死刑罪名。比如,將舊刑法規定的流氓罪分解為強制猥褻婦女罪、侮辱婦女罪、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罪和聚眾淫亂罪,這幾種罪均未設置死刑,這等於取消了原流氓罪之死刑。三是刑法分則體現了反對酷刑、保障人權的法治理念。我國政府一貫反對酷刑,在立法和司法上都採取了積極的措施予以遏制。現行刑法規定了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非法拘禁罪、虐待被監管人罪等酷刑范疇之罪名,這是我國政府反對酷刑、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乃至犯罪人人權的法治理念的具體體現。

由此可以看出,憲法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各自反映出對人權保護的重要意義,並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在我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❻ 刑法19條的問題

是的,必須是又聾又啞,又叫做喑啞人。

❼ 如何理解與認定刑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盲

刑法第十九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本條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又聾又啞或者盲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因為又聾又啞或者盲人,雖然生理上有缺陷,但其並未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不屬於無責任能力的人,因此,應當對其造成危害結果的行為負刑事責任;二是對又聾又啞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樣規定主要是考慮,行為人具有又聾又啞或者眼睛失明的生理缺陷,屬於生理發育不健全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了解事物,都會受到一定限制和影響,辨認事物的能力也會低於正常人。因此,對他們的處罰要輕於正常人。但由於具有上述生理缺陷的人實施犯罪的情節,造成危害結果的嚴重程度,以及行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等具體情況不同,處罰的輕重程度也應不同,因此,本條規定對「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所謂「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是指根據行為人的上述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不是必須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於手段殘忍,情節惡劣,危害後果嚴重的,也可以不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處理這類人犯罪,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❽ 刑訴法第十九條內容是什麼

第十九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❾ 刑法19條關於生理有重大缺陷的人的刑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於聾啞人必須是又聾又啞的人,這一條體現了對生理有缺陷的保護。

熱點內容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
法院新的目標 發布:2025-01-22 05:38:07 瀏覽:992
公司法與股權 發布:2025-01-22 05:16:43 瀏覽:62
法院模糊判決 發布:2025-01-22 05:08:21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