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最新消息
㈠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司法改革的內容
(1)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2)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
(3)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
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㈡ 兩會上司法最新消息
2015年是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由於在2014年有一系列司法改革重拳出擊以及「呼格案」等特殊的印記,「法治」成為中國百姓的一個熱頻詞,也讓人們對今年兩會上的法治建設進程有著特別的關注。
——修法遏制地方「紅頭文件」濫發
今年兩會最大的一個法治關注點無疑是人代會上將要審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這個草案,涵蓋擴大地方立法權、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體作用、界定政府規章許可權范圍等很多方面,而長期以來被百姓俗稱為「紅頭文件」的地方政府規章能否因此遏制住濫發的勢頭,備受關注。
根據草案規定,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那麼,一旦修法通過,一些帶有攤派性質、侵犯權益的「紅頭文件」該何去何從,值得關注。
——繼續「打虎滅蠅」
每年的兩會上,兩高報告中都會用相當篇幅提到依法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的情況,人們也會很自然地數出有多少「虎」多少「蠅」被繩之以法。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紀委多次強調,反腐永遠在路上。在今年的兩會上,兩高報告中又會給公眾交出怎樣的一份「打虎滅蠅」成績單以及下一步又將有怎樣的法律舉措配合、推進中央「打虎滅蠅」的行動,值得關注。
——防範「呼格案」重演
2014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審引發了人們對冤假錯案的持續關注。
冤假錯案是司法痼疾。2014年,在中央政法委出台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規定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制定改革措施防範冤假錯案,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下發貫徹落實通知,建立了督促落實機制。
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和兩高報告中,有關防範冤假錯案的措施會有哪些新的部署,值得關注。
——狠剎「提錢出獄」
減刑、假釋本是激勵入獄者「重新做人」的制度設計,但實踐中有時異化為刑罰執行腐敗的「後門」,成為有權、有錢者的「福利」,被群眾怒斥為「提錢出獄」。
2014年初,中央政法委出台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防治司法腐敗的改革措施,中央政法各單位也分別發出實施辦法並開展專項治理。
在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將對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提出怎樣的建議對策,兩高報告中將宣布怎樣的遏制舉措,值得關注。
——推進「陽光司法」
2014年,司法公開力度之大,確實讓大家感受到了陽光:全國3000多家各級法院的裁判文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接受公眾監督。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開與查詢平台、執行案件信息公開平台等陸續建立開通。檢察機關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訴決定書等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制度;案件信息公開系統也已於去年9月面向社會開放。
但是,司法不公、不透明甚至司法腐敗的現象並沒有消除,而推進司法改革、實行「陽光司法」是治病根本。因此,在今年的兩會上,司法改革到底會邁出哪些新的步伐,尤其是在建立防止司法干預的「防火牆」「隔離帶」等方面如何見實招,值得關注。
㈢ 司法體制改革工勤人員改革方案
司法體制改革不管如何改革,作為政法部門的工勤人員個人身份應該不會改變,現在政法專項編制的普通公務員都是凡進必考(領導幹部可以調任),機關工勤人員也不可能過渡為公務員;
中央早有規定政法部門要嚴格控制工勤人員編制,對於超編配備的工勤人員可能會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分情況採取調離政法部門或自然減員等方式解決,應該說來無論如何改,作為黨政機關的工勤人員個人利益應該依法得到保障。
㈣ 司法體制改革方案何時能落實
你好,希望將來的法制更為健康-健全.
㈤ 什麼叫司法體制改革
司法體制,本人理解:就是為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設置的機構(審判、內檢察等)、職權以及容規定其在國家中的地位的規范和制度的總和。
1、司法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2、公道的社會基礎性秩序,只能由司法來維系,司法是社會沖突的減壓閥。
3、司法另一功能:保障民眾不受政府權力的侵害。司法也是政治沖突的減壓閥。
4、司法體系改革原則或亦可稱之什麼是司法體系改革:
從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為出發點,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線,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為重點,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問題,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一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一、優化司法的制度環境
二、優化司法權配置
三、重整法院體系
四、培育法律人群體
中國社會走向優良治理的正道是,分散治理責任,讓司法在社會治理體系扮演其本應承擔的角色。一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體系將及時地分散地解決社會問題。
㈥ 為什麼要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2006年黨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
對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加強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黨中央專門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做出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與深入貫徹好《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結合起來,推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6)司法改革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相關延伸: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藍圖,現在的關鍵是要以求真務實、真抓實乾的作風,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地抓好推進和落實工作,統籌兼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
㈦ 司法體制改革今年哪些方面著力
一是著眼於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共有48項改革舉措。重點包括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完善人民陪審員和人民監督員制度等。
二是著眼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系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共有18項改革舉措。重點包括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對維護群眾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體系,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等。
三是著眼於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推進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共有18項改革舉措。重點包括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健全法治工作部門和法學教育研究機構人員的雙向交流與互聘機制,深化律師管理制度改革等。
㈧ 新一輪司法改革新一輪具體指什麼時候
最新一輪是2013年開復始的,制現在正在各地推進——
第一輪司法改革2004年啟動
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
第二輪司法改革2008年啟動
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改革司法保障體制」為重點
第三輪司法改革2013年啟動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㈨ 司法體制改革檢察院事業編制人員何去何從
根據檢察人員分類管理規定只限於政法專項編制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事業人員和工勤人專員應該是分流屬安置。一般是檢查系統內部消化。如果有可能,就是就政府在所有事業單位內部統一調劑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