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順應司法改革

順應司法改革

發布時間: 2022-06-09 14:16:29

1. 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法官不應具有造法的權力,為什麼司法解釋卻有法律效力

司法造法是各國司法實務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成文法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之間張力作用的結果。一定條件下的造法職能的存在,也是我國司法裁判的必然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司法機關就可以不斷地擴張其造法職能,侵入立法領域。司法權的性質決定了其基本的職責是裁判案件、解決法律糾紛,造法不過是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計而已。

司法解釋「立法化」的成因
第一,長期以來法制的不健全與立法的粗陋、缺乏預見性,是導致司法解釋泛立法化的客觀基礎。共和國的法制建設幾乎是從零開始的。1949年2月,中共中央發布了《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立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要求以蔑視和批判的精神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17條也明確要求:「廢除國民黨反動政府一切壓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護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但是,舊法已去,新法卻未隨之而立。除建國初期有限的立法外,此後的20餘年裡基本上未進行任何有效的立法。然而實際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法律糾紛卻並不因此而不發生或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為了因應審判工作之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通過發布一些具有規范性文件性質的司法解釋來填補立法上的欠缺與不足。盡管這些文件嚴格地說可能不屬於司法解釋的范疇,而是屬於「政策性」解釋——以司法機關文件的形式表述的國家的民事、刑事政策。經年之下,逐步形成了以司法解釋替代立法機關代行立法權的習慣性做法。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1978年以後,國家對立法的重視及立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應使這種「權宜之計」逐步消失,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由於長期以來法制建設「欠賬」太多,也由於政治經濟體制正處於轉型期的劇烈變動之中,立法機關為了回應各個領域內立法的要求,不得不採取「宜粗不宜細」、「先制定、後修改」的策略,使得大量立法從其制定時起就具有粗陋、滯後於社會發展等不足之處,法律規范不能適應社會生活變化需要的情況大量存在。在這種情形下,系統性的、「立法化」的司法解釋自然也就成為彌補法律漏洞以因應一時之需的便宜工具。因此,如果說立法機構長期的虛位導致法律的空白進而滋生大量法律解釋的訴求是司法解釋「立法化」產生的客觀根源的話,那麼,當前仍然普遍存在的立法內容的簡單化、立法技術的粗劣則是導致在法制相對完備的情況下,司法解釋立法化現象不斷強化的重要原因。
第二,轉型期非持續性社會政策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沖擊和改變著建國數十年來一成不變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化的政治體制,社會開始進入了劇烈變動的轉型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國家的政治、經濟、教育等各項計劃經濟體制模式下形成的社會制度安排,都需要重新審視、重新構建。問題的復雜性與經驗的不足,決定了新體制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其間必然有失誤、有反復。法律的穩定性與嚴格的立法過程使得本不完善的法律無法適應劇烈變動的社會生活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政策也就成為推進這一進程的最好手段。為了順應政策的需要,法律隨政策劇烈變動也就日益彰顯,本來就沒有真正確立的國家立法的穩定性、權威性明顯減弱。「由於政策具有靈活性,而法律具有穩定性,在政策變動時,很多法律條文不可能得到及時的修改。這種現象使人們產生一種心理,即法律在一定時間和程度上是可能被忽視甚至被突破的」,認為「國家機關的一些舉措雖然違背當時憲法的個別條文,但卻是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於社會的行為」,屬於「良性違憲」,因而是可以接受的。相對於忽視或突破現有法律而言,通過司法解釋也就不失為一種較為穩妥而又具有一定「合法性」的權宜之計,並得到理論界的普遍認同。
第三,司法體制的影響。司法裁判本身是一種親歷性的活動,只有親自參加全案的審判工作,才有可能對各種證據,特別是對證人證言做出准確、合理的判斷,而個案的特殊性與復雜性、解釋方法的多樣性以及事物本身屬性的多樣性決定了對法律文本做出不同解釋的可能性。審判委員會、個案監督、錯案追究等制度的不合理性就在於它無視司法裁判的特點,抑制了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所理應發揮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主觀上斬斷了法官解釋法律的努力,法官獨立解釋法律文本既不被認同和允許,更不被提倡。盡管法官完全可以基於自身對憲法文本(甚至不需要藉助對憲法文本的解釋)的理解而得出大體相同的結論,卻仍不得不尋求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司法解釋」。
第四,司法職業平民化的影響。司法職業的平民化嚴重削弱了法官解釋和運用法律的能力,不得不將法律的解釋權進行高度的集中,以試圖維護法律在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建國初期,在全面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的同時,舊司法機構中的一大批專門法律人才也在自1952年開始的「司法改革」運動中被逐出司法隊伍,代之以大批既無法律專門知識又缺乏法律職業訓練的「國家法律工作者」。本來應當加強的法學教育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法學知識的傳播與法律技能的訓練也被政治運動所取代。在20世紀70年代末重建法制及司法機關時「無將可用」,不得不從其他機關或事業單位抽調大批非法律專業的人才充實司法隊伍。另一方面,由於過分強調法律的階級性與工具性,法律並不被視為一種專門的職業,而是解決失業問題、安置復轉軍人乃至精簡政府機構的分流人員等的途徑之一,平民化、泛政治化因而成為我國當前並將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繼續成為法官、檢察官人員結構的基本特徵。司法職業的平民化不但是日益嚴重的司法腐敗問題的重要根源,也嚴重削弱了法官解釋法律、正確適用法律的能力,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增長了法官希望權威機構對法律進行系統解釋的需求。即使法官偶爾在個案處理中對法律文本進行解釋也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出現荒謬的結論,而這又反過來導致決策層對法官解釋法律文本能力的不信任,並成為不斷強化司法解釋的作用與地位的心理基礎與理論依據。
此外,不可否認的是,理論上對司法解釋的肯定和認同,也是司法解釋日益擴張、越來越「立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綜觀近年來關於司法解釋的討論,大多數學者都傾向於贊同。例如,孫笑俠先生將我國的司法解釋分為三類:(1)最高人民法院按規范性形式所進行的普遍性司法解釋,創造性地解釋了法律;(2)地方人民法院針對地方特點對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性解釋,在一定程度上也創造性地解釋了法律、法規;(3)法官個人依主觀意志針對具體案件所做的個別性司法解釋。孫先生認為:「前兩種情況應當認為是可行的。後一種情況就不屬於法官造法的范圍,應予否定。」孫先生還明確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權力在今天並沒有產生什麼副作用……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法院是否應當享有較自由的解釋權,而是在於如何促使司法解釋的理性化。」再如有的學者認為,新刑法中的許多條文僅屬「引申性解釋」而沒有刑罰規定,因而理應在相關條文中「以適當文字概括進去」或者「以司法解釋處理」。鄭戈在評論我國的司法解釋體制時曾非常明確地指出:「我們的法理學教科書上所稱的『法律解釋』,都是一種創製法或試圖創制新規則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法律規則或者說人的理性不斷擴大其疆域,將其原先所未及的與法律有關的事實納入其中。」理論上的這種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會對實務上的操作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尤其是當理論上的「研究成果」迎合了有關當局的需要時,它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有關當局積極行動的根據,強化其業已存在的某種操作習慣或做法。

2. 請幫我用英語翻譯以下內容,急用,謝謝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hould be the democratic rule of law, equity, justice, sincerity, amity, vitality, stability and order,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the society.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to properly resolve social disputes,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stable social order. The crime is a serious damage to social harmony. Our party has put forward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s a way to solve criminal cases of innovative mechanisms,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emerged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graally by the people's attention. Reconciliation through the criminal process, to mobilize all sectors of society,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resolving the various conflicts arising from crime and problems, to maximize the restoration of criminal damage social harmony. Our country not only has the number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favorable conditions, such as re-Hop culture and traditions, but also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of building people-centered harmonious society will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focus of state power and indivial rights, the balance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ictims and perpetrators of the balance, is people-oriented, the concept of a harmonious and orderly in the area of criminal justice. China should be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ation, the full draw on the use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nd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riminal settlement system advantag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nd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rule of local resources, and ultimately proposed to build in our criminal system, the specific idea of reconciliation .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ction and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external components:
Part I: an overview of the criminal settlement system. This section from the origin of the criminal settlement system,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definitions, made their views, consider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n criminal cases means that the suspect, the defendant and victims or their legal representatives both in the mediator's help, led to suspects sincere repentance, on the criminal acts of damages to reach a voluntary settlement agreement and the actual discharge, the accused or their legal representatives of criminal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to be understanding, the judiciary accordingly suspect, the defendant's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o give lenient treat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from the main, content, legal aspects are serious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istics.
Part II: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advantage. This section from the practi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s well as pilot projects in some provinces in China to explor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has a good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be able to help clients enhance the satisfaction of justice; help rece crime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rime prevention; improve the victims The odds were to ease its financial burden. Conserve judicial resources,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judiciary and other advantages.
Part III: China's introction of the criminal settlement system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his section from the society in favor of resolving conflicts,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judicial reform, penal reform is an inevitable direction;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life that exist in the needs and realities of reconciliation, as well as its cultural, legal, practice,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 in terms of reconciliation in our country to introce criminal system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Part IV: China to introc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needs to be addressed ideas on resolving the problem. Some scholars in this part of the criminal settlement with the country-based values,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hina's Criminal Law Criminal Procere Law, and many others have questioned the legitimacy of detail and put forward ideas to resolve.
Part V: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in China to build the idea. This section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pplicable to the conditions,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application stage, as well as attention to several issues raised in our country to build a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specific ideas.
Papers Key words: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dvantage; question; Construction envisaged

3. 怎樣進一步深化案件管理機制改革

最高檢檢察長明強調,深化案件管理機制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它不是簡單增設機構,也不是簡單合並或取代原有的管理職能,核心是根據檢察權運行規律和現代管理規律,進一步優化檢察機關的管理職能配置。要適應改革和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鞏固已有成績的基礎上,以檢察權運行規范化、管理科學化、監督制度化為目標,加快建設權責明確、協作緊密、制約有力、運行高效的檢察業務管理體系。

最高檢檢察長要求,深化案件管理機制改革,當前要牢牢把握五個重點:
一要在依法科學有效管理上下功夫。加強對司法辦案活動的管理,是案件管理機制改革最基本的任務。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依法依程序依職權創新檢察機關案件管理機制,促進案件辦理與案件管理的有機統一,促進案件集中管理與部門管理的有機統一,促進案件集中管理各項職能有機統一,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要在統籌規范司法上下功夫。司法規范化建設是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協調運轉。案件管理部門統籌案件的綜合管理工作,掌握全部司法辦案信息,要切實擔當起統籌整個司法規范化建設的重任。要在統籌規劃方面發揮作用,確保檢察機關司法規范化建設的系統性和協同性。要在組織實施方面發揮作用,把個案監督與突出問題治理結合起來,推動規范司法的制度要求落到實處。要在檢查評價方面發揮作用,實事求是評價辦案質量和效果,督促和引導辦案工作規范開展。
三要在強化內部監督制約上下功夫。強化內部監督制約,是案件管理的核心價值,也是深化案件管理機制改革重中之重的任務。要落實和強化監督職責,堅持把監督制約貫穿案件管理工作全過程。要把監督的重點放在嚴重影響、限制公民權利的
司法措施和手段上,堅決防止和糾正不規范司法、隨意司法、怠於履行職責的問題,切實保障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要切實增強監督的剛性,對檢察機關辦案部門、人員自身違紀違法行為,要探索建立糾正違法通知和違法辦案記錄、通報、責任追究制度,確保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得到切實整改。
四要在推進司法公開上下功夫。案件信息公開是檢務公開的核心,也是案件管理部門新增的一項重要業務。各級檢察機關要真正把案件信息公開作為司法辦案的有機組成部分,按照依法、全面、及時、規范、便民的要求,堅持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實現從選擇性公開到全面公開、規范公開的轉變,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潔。要以案件信息公開系統為主平台,加強新媒體公開平台建設,整合各類公開媒介,著力構建多層次、多角度、全覆蓋的案件信息公開網路。
五要在當好參謀助手上下功夫。案件管理部門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深入挖掘數據資源,進一步增強決策服務意識,進一步整合司法辦案信息,堅持和完善集中統計機制,深化對辦案情況的綜合分析,為領導決策和業務部門指導工作提供依據。
最高檢檢察長指出,深化案件管理機制改革是檢察機關一項新的重要探索,在檢察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和基礎性地位,是整個檢察機關共同的責任,必須強化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各級檢察院黨組特別是檢察長要真正把深化案件管理機制改革作為推進檢察業務建設、提高法律監督能力的龍頭來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下大力氣推動。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順應司法改革和檢察改革要求,不斷優化和升級完善系統整體功能,提升案件管理能力。要健全案件管理機構,大力提升案件管理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為深化案件管理機制改革提供組織保障。要按照釐清權責、明確程序、規范運行的原則,進一步加強案件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設,使案件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

4. 清末司法改革的特點及意義

首先,中華法系兩千年的發展貫穿在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禮對法律的影響逐漸增大,從西周時期創制周禮,到西漢時期董仲舒進行春秋決獄改革,開始引禮入法,再到唐朝時期真正確立中華法系禮法合一的特徵,禮在中國法律發展中始終占據著一個重要地位。而在清朝,司法改革出現的禮法之爭的主要爭論就在於禮教制度是否應該繼續存在,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法律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既禮法分離。中國的法律發展開始向西方看齊,開始向法律現代化邁出第一步。

其次,《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具有近代意義的訴訟法,這兩部草案是以資產階級國家的訴訟制度和原則為基礎的,是中國法律開始近代化的一個標志之一。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程序法草案,意味著諸法合一的中華法系開始走向瓦解,中國法律中開始有了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區分。有助於人們司法觀念的形成,並為中華民國時期訴訟法的修訂及訴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再次,清末司法體制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改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行政與司法合二為一的傳統與體現專制主義的審判訴訟制度,確立了「司法獨立」原則,並確立了一系列司法機關的新職能,開始引入西方近代社會的監察體系,拉開了中國近代司法的序幕,開啟了中國法律近代化的進程。雖然在清朝覆亡在即的歷史背景下不可能全部施行,但卻為民國時期司法機關體系的建立和近代意義的訴訟審判制度的締造,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拓展:

清末司法改革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改革司法體制內的弊端為主要任務,並沒有觸及到傳統的司法體制的改革。第二個階段從改革官制入手,全面移植西方的司法體制,以實現預備立憲的目的。本文主要選取第一個階段《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的制訂過程和第二個階段的司法體制改革進行敘述。通過這兩個事件真實地再現清末司法改革的原貌,並著重討論改革中出現的爭議。

5. 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要堅持什麼原則不變

司法體制改革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必須堅持如下原則:

第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第二、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n第三、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第四、必須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

第五、必須堅持遵循司法規律

第六、必須堅持依法有序

第七、必須堅持統籌協調

(5)順應司法改革擴展閱讀

司法改革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樹立科學司法理念。理念是實踐的先導,科學的司法理念是深入推進司法改革的理論基礎和目標指向。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就是要以科學司法理念為引領,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

當前,要切實踐行無罪推定、證據裁判、控辯平等、疑罪從無等現代刑事司法理念,完善當事人、辯護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保障制度,全面提升人權司法保障水平。

二、改革完善審前程序。審前程序是訴訟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准備訴訟材料、提供訴訟證據。科學、完備的審前程序,有助於提高審判效率、促進審判公正、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就是要進一步改革完善審前程序。

改變「以偵查中心」的訴訟模式,強化對客觀性證據的收集,弱化口供在案件偵查中的作用,規范取證程序,強化對偵查活動、案件證據的審查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審查起訴階段的司法監督。

三、推進庭審實質化。作為審判權實現的重要場所,法庭是生產和輸出正義的地方。堅持以審判為中心,關鍵在於審判環節要過硬,這就要求推進庭審實質化。要依法合理確定非法證據的排除范圍,嚴格舉證、質證、認證等程序,嚴格落實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依法保障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辯論辯護權,確保「訴訟證據出示在法庭、事實證據查明在法庭、定罪量刑辯論在法庭、裁判結果形成在法庭」。

四、是改革完善宣判制度。宣判即宣示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經過審理後依法作出判決並予以宣告的制度。以往,當庭宣判率低,就讓人覺得審判結果受法庭外各種因素的干擾,甚至是審者不判、判者不審。

當庭宣判體現司法透明,符合審判公開、不間斷審理(集中審理)等原則,大大壓縮了「暗箱操作」的空間,有助於提高司法效率、增進司法公信力。要逐步提高當庭宣判率,進一步規范定期宣判制度,讓庭審主導司法公正的邏輯運行。

6. 如何理解法官職業化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公正是人類社會永恆追求的價值目標,法治是人類社會公正的最佳方式,而法院的超然地位,高度的司法權威,是法治必不可少的核心內容,司法公正已成為現代社會一種普遍的價值理念。司法公正要從抽象的理念變為客觀的社會現實,既需要公正的司法制度,更需要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法官管理體制,對法官的權利、義務、地位和作用正確定位,對法官實施有效的管理,提高法官素質,是當前司法改革進程中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法官職業化順應了現代社會對法官專業化、素質化的要求,成為司法改革的首要問題。法官職業化是指法官是專門從事司法審判工作並具有一定權威和社會地位的特定職業和職業群體。「法官職業化」的提法承繼了法院內部流行的「法官精英化」的提法,體現了我國法治建設和司法改革中一種反思性、批判性的視點轉換,從一味地注重「規則因素」強調建規立制,轉換為對「人的因素」的重視。法官職業化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和要求。按照首席大法官肖揚院長2002年7月5日在全國法院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的說法:「法官職業化建設是提高法官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是法院隊伍建設的一條主線。」

一、法官職業化的必要性

法官體制改革的復雜性,要求改革必須明確總體目標,確立改革中心,有重點地推進。我國現階段法官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應當是建立一整套符合法官職業特點,保障法官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有效機制,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高素質法官隊伍,為司法公正提供保障。法官管理體制改革,應當以推進法官職業化為中心來進行。

(一)法官職業化是法官履行職責的本質要求

馬克思說:「法官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獨立對於法官依法行使審判權極為重要。審判是一種個性化極強的職業活動,法官依據自己對事實和證據的判斷、對法律的理解,對糾紛作出公正的裁判,為此法官必須嚴格遵守中立性、被動性、合法性、終極性等職業要求,而這一切都有賴於法官的職業化地位。沒有職業化的法官就不可能在復雜的社會利益糾紛中排除各種干擾,裁判公正就沒有保證。

(二)法官職業化是貫徹司法獨立原則的必然要求

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司法獨立和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模式下的司法獨立有本質的差別。人民法院在黨的領導下和人大監督下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均不得干涉。司法獨立分為司法權獨立、法院獨立和法官獨立三個層次,司法權獨立是前提,法院獨立是基礎,而法官獨立是根本。沒有法官職業化,法官不獨立,法院獨立就不能落實到具體的審判中,就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司法獨立就沒有實質意義。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為法官職業化提供了法律依據。

(三)法官職業化是審判工作發展的客觀要求

要解決裁判質量不高、效率低等問題,滿足社會公眾對司法公正與效率越來越高的要求,就必須賦予法官職業化的地位,因為這些問題都與法官沒有職業化有密切關系。只有法官職業化才能全面落實法官責任,增強法官審判能力,保證審判質量,提高審判效率。

(四)法官職業化是適應我國加入WTO形勢發展的新要求

我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就必須履行承諾,遵守國際普遍通行的規則。法官職業化是當今世界具有普遍性的現代司法原則,聯合國《世界司法獨立宣言》第2條規定:「每個法官均應自由地根據其對事實的評價和對法律的理解,在不受來自任何方面或任何原因的直接或間接的限制、影響、誘導、壓力、威脅或干涉的情況下,對案件秉公裁判。」世貿組織規則也對司法公正、效率、統一、透明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法官職業化適應了司法具有獨立性和透明性這一世貿組織規則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法院必須履行的義務。

7. 請問2015年司法考試如何改革

復1、2015年司法考試並沒有進行改革制。
2、2014年四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使得司法考試改革的進程加快。司法考試改革的趨勢是考試的難度會進一步提升,通過率將會下降至正常的水平,步入到個位數時代,非法本參加司法考試的條件會被提高,或者是直接限制非法本的人參加司法考試。

8. 加大司法體制改革力度,確保司法真正獨立怎麼理解

黨十八報告提要進步深化司體制改革堅持完善特色社主義司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獨立公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我黨發展社主義民主政治、加快建設社主義治家高度作重要戰略部署黨十八屆三全通《共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問題決定》(簡稱《決定》)進步明確深化司體制改革具體要求深刻領、認真貫徹黨十八報告《決定》精神於建設社主義治家、全面建康社全面深化改革放、實現華民族偉復興具十重要意義 、深刻認識深化司體制改革重意義 我社主義司制度特色社主義制度重要組部特色社主義事業司保障司機關擔負著鞏固共產黨執政位、維護家治久安、保障民安居樂業、服務經濟社發展神聖使命前我經濟社處於快速發展關鍵階段各種矛盾問題集現機遇挑戰並存司工作家社位、作用、影響更加凸顯進步深化司體制改革建設公高效權威社主義司制度具特別重要意義 ()深化司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治、加快建設社主義治家關鍵舉措 黨十八報告強調:治治理政基本式要推進科立、嚴格執、公司、全民守堅持律面前平等保證必依、執必嚴、違必究目前特色社主義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我治建設存主要問題沒完全做必依、執必嚴、違必究律缺乏必要權威應尊重效執行保證憲律統、確、嚴格實施已經全面落實依治基本略關鍵建設公高效權威社主義司制度今期推進治建設重點《決定》進步深化司體制改革作推進治建設重要內容司機關作執行律專門力量僅自身應該嚴格依照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權力保證公司;且應該監督行政機關依用權、公民依辦事推進依行政、全民守建設公高效權威社主義司制度既全面推進依治重要內容建設社主義治家重要保障深化司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獨立公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才能全社建立權必責、用權受監督、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治秩序才能切實維護家制統、尊嚴、權威 (二)深化司體制改革實現社公平義、維護社諧穩定必要求 公平義司工作命線社諧穩定基石維護社公平義才能實現久穩定諧前我社局總體穩定同必須看我處於社轉型特殊歷史期社矛盾高發局面短期內難根本扭轉影響社諧穩定素量存迫切需要發揮司權利救濟、定止爭作用司機關維護社穩定、化解社矛盾、促進社公平義作重要貢獻贏群眾廣泛認要看司嚴格、規范、公問題仍存辦關系案、情案、金錢案現象發造惡劣影響損害司權威必須加司體制改革力度拓展司體制改革深度斷提高司公信力努力讓民群眾每起案件都能受公平義讓司維護社公平義道防線 (三)深化司體制改革滿足民群眾益增司需求、維護民群眾根本利益迫切需要 實現、維護、發展廣民根本利益司工作根本發點落腳點由我黨根本宗旨我家政權社主義性質所決定隨著我民主制建設推進公民權利意識、民主意識斷增強遇事找律、討說現象越越普遍量矛盾糾紛案件形式匯聚司領域律手段調節社關系主要手段民群眾關注權益保障、公共安全、公平義三問題都與司密切相關社公眾司工作要求越越高僅要求維護社穩定且要求尊重保障權;僅要求實體公且要求程序公;僅要求享知情權、表達權且要求享參與權、監督權民群眾益增司需求與司能力相適應矛盾已經變十尖銳何確解決問題我黨執政能力考驗必須我待、爭朝夕責任、緊迫加快司體制改革步伐深化司公推進司民主完善保障權司制度切實滿足民群眾司需求社公平義期待 二、始終堅持深化司體制改革基本遵循 司體制改革我政治體制改革重要組部具強政治性、政策性、律性確保改革入歧途、走彎路確保特色社主義司制度始終順應改革放潮流健康發展始終隨著治建設步伐斷推進始終與民群眾公平義呼喚同步深化必須堅持基本遵循: ()堅持黨領導 黨領導社主義治根本保證堅持黨領導我司體制政治優勢重要特徵司體制改革攻堅克難重要保障深化司體制改革必須黨央領導堅持科決策、民主決策、依決策實現黨領導、民家作主依治機統 (二)堅持特色社主義向 特色社主義代發展進步根本向司體制改革必須堅持基本指導思想深化司體制改革必須堅定移走特色社主義治道路既走封閉僵化路走改旗易幟邪路必須符合民民主專政體民代表制度政體堅持社主義治理念指導推特色社主義司制度自我完善發展 (三)堅持民主體位 特色社主義億萬民自事業群眾路線黨命線根本工作路線司體制改革作政治體制改革重要組部必須緊緊依靠民群眾尊重民首創精神充聽取民群眾意見充體現民群眾意願群眾反映強烈問題入手著力解決民關、直接、現實公平義問題自覺接受民群眾監督、評判民滿意滿意作衡量改革敗失尺真做改革民、改革依靠民、改革由民共享 (四)堅持情發 家實行司制度歸根結底由家情決定世界沒能放四海皆準司制度我司體制改革必須立足於我仍處於並期處於社主義初級階段基本情既認真研究吸收借鑒類治文明益照抄照搬外司制度司體制;既與俱進超越現階段實際提高要求 (五)堅持遵循司規律 司其固規律性確認識、握、遵循運用司規律才能實現預期改革目標司體制改革遵循司客觀規律體現權責統、權力制約、公公、尊重程序、高效權威要求才能建設公高效權威特色社主義司制度類治文明發展進步作應貢獻 (六)堅持依序 深化司體制改革涉及司權力調整司資源配置事關重必須依序推進落實各項改革措施程既要實踐積極探索要按照央統部署穩步實施重改革都要於據需要修改律完善律制度再全面推重要改革舉措需要律授權要按律程序進行確保制統權威 (七)堅持統籌協調 司體制改革必須立足於提高司機關履行律賦予職責使命能力統籌協調央、司機關其部門、前遠關系統籌司機關級間、司機關間關系兼顧公效率確保各項改革措施既適應我經濟社發展、民主政治建設、公民律素養要求適應司職業特點做整體規劃、科論證確保改革積極穩妥推

9. 法院為什麼要大量增加審判輔助人員

為了健全法官助理、書記員、執行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管理制度。科學確定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數量比例,建立審判輔助人員的正常增補機制,切實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負擔。拓寬審判輔助人員的來源渠道,探索以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優化審判輔助人員結構。

該意見不僅指明了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而且明確了審判輔助人員來源渠道、來源方式的改革思路。「周強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改革試點有序推進,誰辦案誰負責的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初步形成,法官辦案積極性責任心增強,辦案質效提升,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及相關改革。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跟蹤問效,狠抓工作落實,確保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精準落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要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院,狠抓隊伍建設,以良好的紀律作風和公正高效的審判切實體現改革成果。周強強調,要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及相關改革,最大限度激發改革內生動力。

要按照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部署,抓緊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確保改革政策落實到位、改革紅利釋放充分、改革效果明顯提升。

要推動司法責任制正確實施,堅持問責與免責相結合,保護法官辦案積極性,要正確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系,確保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

(9)順應司法改革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簡稱「四五改革綱要」),

六、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法官為重心,全面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和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法院人員管理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

10. 清末法治變革的意義

中華法系兩千年的發展貫穿在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禮對法律的影響逐漸增大,從西周時期創制周禮,到西漢時期董仲舒進行春秋決獄改革,開始引禮入法,再到唐朝時期真正確立中華法系禮法合一的特徵,禮在中國法律發展中始終占據著一個重要地位。清朝,司法改革出現的禮法之爭的主要爭論就在於禮教制度是否應該繼續存在,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法律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既禮法分離。中國的法律發展開始向西方看齊,開始向法律現代化邁出第一步。《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具有近代意義的訴訟法,這兩部草案是以資產階級國家的訴訟制度和原則為基礎的,是中國法律開始近代化的一個標志之一。清末司法體制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改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行政與司法合二為一的傳統與體現專制主義的審判訴訟制度,確立了「司法獨立」原則,並確立了一系列司法機關的新職能,開始引入西方近代社會的監察體系,拉開了中國近代司法的序幕,開啟了中國法律近代化的進程。雖然在清朝覆亡在即的歷史背景下不可能全部施行,但卻為民國時期司法機關體系的建立和近代意義的訴訟審判制度的締造,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熱點內容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
法院新的目標 發布:2025-01-22 05:38:07 瀏覽:992
公司法與股權 發布:2025-01-22 05:16:43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