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詐罪民法
Ⅰ 民事欺詐罪應該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民事欺詐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是民事行為無效,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涉嫌詐騙罪的,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民事欺詐行為是指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其法律後果是民事行為無效,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可以據此要求欺詐方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Ⅱ 民法典關於詐騙的規定
法律分析:詐騙是常見的一種違法犯罪行為,詐騙行為如果騙取的財產數額達到較大的,就會構成詐騙罪。民法典對詐騙罪怎樣認定沒有規定,而詐騙行為符合以下構成要件的,主構成詐騙罪:1、詐騙罪的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2、詐騙罪的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3、詐騙罪的主體要件。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4、詐騙罪的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Ⅲ 民事欺詐罪的量刑標准
法律分析:民事詐騙罪的量刑標准:詐騙數額在3000元以上。民事欺詐的法律後果,是民事行為從一開始就無效,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根據詐騙罪司法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以上,在刑法中數額較大,應當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Ⅳ 民事欺詐罪的立案標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實施了欺詐的行為,如果詐騙的數額達到3000以上的,構成詐騙罪,可以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Ⅳ 民事欺詐罪的立案標准
民事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在三千元。
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經營者在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增加賠償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詐騙罪與民事欺詐的區別如下:
1、民事欺詐是指在民事活動中,故意以不真實的情況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使對方陷入錯誤的認識,而作出一定民事行為的意思表示,從而達到發生、變更或消滅一定民事法律關系的不法行為,但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2、而詐騙犯罪行為不產生民事法律關系;
3、行為人是否有實際履行能力是二者在客觀方面的區別。如將取得的財物主要用於約定義務的履行,即使客觀上未能完全履行的,一般也的認定為民事欺詐。
欺詐是指以使人發生錯誤認識為目的的故意行為。當事人由於他人的故意的錯誤陳述,發生認識上的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即構成因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為了保護受欺詐的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詐而為的意思表示的約束,在法律中損害國家利益的欺詐也是致使民事行為無效或可撤銷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Ⅵ 2021民法典怎麼認定詐騙
法律分析:2021民法典怎麼認定詐騙:民法典對詐騙罪怎樣認定沒有規定,而詐騙行為符合以下構成要件的,主構成詐騙罪: 1、詐騙罪的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有些犯罪活動,雖然也使用某些欺騙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經濟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體不是或者不限於公私財產所有權。 2、詐騙罪的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3、詐騙罪的主體要件。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4、詐騙罪的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合同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Ⅶ 民法欺詐和刑法詐騙的界定
法律分析: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事實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公私財物的行為。欺詐是指當事人一方故意編造虛假情況或者隱瞞真實情況,使對方陷入錯誤而為違背自己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本質區別:
1、主觀目的不同。主觀目的是從客觀行為推斷出來的,《刑法》對詐騙罪目的規定的很明確,即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具體來說是行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價或做出任何勞務,即取得對方信任而非法佔有財物。民事欺詐行為一般來講是用誇大事實或虛構部分事實的辦法,藉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並與其訂立合同,通過履行約定的民事行為,以達到謀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形象點說詐騙罪是「騙錢」,民事欺詐是「賺錢」。
2、客觀行為不同。詐騙罪和民事欺詐不僅在主觀故意方面是不同的,而且在客觀表現方面也是不同的,其實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是相互呼應的。對客觀表現的不同,筆者又將其細分為欺騙內容不同、履行承諾的實際行為不同以及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
(1)欺騙內容不同。詐騙罪和民事欺詐行為都虛構了一些事實情況,筆者將這些事實分為基本事實和輔助事實,或曰主事實和從事實。基本事實是決定相對方做出判斷的主要依據。如果行為人虛構了基本事實,則對方不能了解行為人的主要情況,所做出的相應行為是建立在完全虛假的事實基礎上的。而輔助事實則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情況,不足以影響相對方的判斷。
(2)履行承諾的實際能力和行為不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根本不打算實現自己的任何承諾,也沒有能力實現承諾。很多人認為主觀上有無非法佔有的目的是詐騙罪和民事欺詐行為區別的關鍵所在。
(3)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是否積極的承擔責任不能作為決定民事欺詐行為與詐騙罪的界限,只可以作為參考因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很多詐騙罪暴露後,行為人為逃避法律制裁,都有承擔責任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Ⅷ 民事訴訟欺詐罪的立案標准有哪些
民事訴訟欺詐罪在刑法上指的是虛假訴訟罪
刑法規定的虛假訴訟罪立案標準是行為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在行為方式上,行為人進行虛假訴訟是以「捏造事實」、偽造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來欺騙司法機關。除此之外,虛假訴訟罪還有可能以「隱瞞真相」的方式進行。在民事訴訟中,一方當事人隱瞞事實欺騙法院提起虛假訴訟進而謀取不正當利益。
在發生領域方面虛假訴訟罪中的訴訟限定為民事訴訟。
對於民事行為人實施的欺詐行為提起民事訴訟的,需要滿足以下起訴條件才能立案: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