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 2022-06-10 15:04:39

① 解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這次報告主要有哪些內容呢

這次報告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的幾個要點如下:1,加強國家的法治制度。2,加強監管制度。3,對於民法等法律的修訂。4,強化環保安全等法律的建設。5,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

②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是地級還是省級的 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同級還是和上海市1、2、3中級人民法院同級

上海高檢和上海高院都是省部級的,這可以從兩院要在兩會上做工作報告可以看出

③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今後一個時期主要工作】一是加強政治建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二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服務新發展格局。
三是堅持司法為民,貫徹實施民法典,提升基層司法水平。
四是嚴格公正司法,提高審判執行質效。
五是深化司法改革,健全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創造以人民為中心的更高水平社會主義司法文明。
六是建設過硬隊伍,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全面開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堅決整治頑瘴痼疾,堅決查處「紙面服刑」「提錢出獄」,堅決清除害群之馬。提高群眾工作能力,讓廣大法官在各種紛繁復雜甚至尖銳激烈的矛盾面前,敢於擔當、敢於碰硬,不迴避、不推卸,不徇私情、秉公處理,做定分止爭的行家裡手,既解決案件的法結,又化解群眾的心結,讓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④ 楊雄辭去上海市長職務是為什麼

1月17日下午,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市人大常委會、市高級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並表決通過關於接受楊雄辭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職務請求的決定。

⑤ 1999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 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意見 的通知 完整內容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意見》的通知
(滬高法[1999]528號)

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各區、縣人民法院:

1999年7月23日,本市召開了《全市民事審判質量講評會》,會議針對當前民事審判中需要明確的問題進行了研究討論,對一些具體問題達成了比較一致的認識,形成了《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意見》。該意見於1999年9月15日由我院審判委員會第48次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供你們在審判時參考執行,同時請你們將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及時報告我院。
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意見

目前新類型民事案件大量涌現,由於立法的相對滯後性和某些法律規定過於原則,缺乏操作性,給審判實踐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鑒此,在國家和地方立法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明確之前,我們對以下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暫先提出如下意見,供參照實施。

一、精神損害賠償
目前法律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用范圍,賠與不賠的尺度,賠多賠少的標准等缺乏統一明確的規定,實踐部門認識也不盡一致,法律權威性和社會效果不好,我們認為:
1.精神損害賠償具有補償性與懲罰性雙重特徵。公民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生命健康等權利遭到侵害時,必然會造成財產上的損失。同時也會導致精神上的創傷,引起痛苦等感受,運用法律手段,尤其是民事救濟手段,責令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費,能使受害人精神上得到安慰,物質上得到補償,同時責令侵害人支付一定的賠償費也是對侵害人應有的制裁,能夠使其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遵紀守法,尊重他人,如果偏重於其中一項而忽視了另一項,那麼對於公民的保護就是不完整的,不充分的。
2.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不應隨意擴大。從目前《民法通則》第120條和最高法院公布的案例看,法律和司法解釋明確可予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僅限於對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生命健康權五項權利造成侵害而引發的案件,對於侵犯公民其它人身權利的,法律、司法解釋均未明確。因此,我們傾向於在法律、司法解釋允許的范圍內給予當事人一定的精神損害賠償,法律不明確的,先不考慮。
至於在一些相鄰糾紛、合同糾紛案件中,當事人提出諸如噪音污染引起精神焦慮,合同期待利益喪失引起精神痛苦等損害賠償請求的,一是沒有法律依據;二是後果一般不嚴重;三是通過責令停止侵害或賠償經濟損失等其他民事救濟手段足以彌補損害,所以此類糾紛一般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3.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人一般僅限於受害人本人,只有當侵權行為致本人死亡時才可由其直系親屬行使。在公民人身權利遭受侵害時最痛苦的通常應是受害人本人,其他人的擔憂、悲傷、焦慮等精神反應都是建立在受害人本人的痛苦、憤怒、失落等情緒之上的,並會隨著本人生理、心理活動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如果受害人本人的精神權利得到了補償,其他人的精神反應也會減弱。而當侵權行為致受害人死亡的情況下,由於受害人已不可能得到物質補償和精神利益補償,與他生活密切相關的直系親屬如果也不能獲得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的話,那麼他所產生的對親人遭受痛苦的同情及自己失去親人的悲哀等精神創傷就會疊加卻無法彌補,這是不公平的。所以應當允許受害人的直系親屬在侵權行為致受害人本人死亡時,獨立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直系親屬有多人的,賠償金在多人中平分。
4.是否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應視具體案情確定。《民法通則》第120條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條文中用的是「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的表述,說明對於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存在著或然性,如果侵權行為手段、方式不惡劣,受害人的損害程度不嚴重,社會影響不大,或者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不深,用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非財產性民事責任方式或者收繳非法所得等民事責任制裁方式足以填補損害,撫慰受害人並制裁違法行為的,可以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5.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不能脫離國情。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當在受害人主張的范圍內酌定。人民法院無權責令加害人承擔超出受害人主張范圍的賠償數額。至於具體的數額除了要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的手段、方式,受害人的損害程度,侵權行為的社會影響等因素外,還應當與當地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相適應,盲目地追求高額賠償而不加以限制,只會貶低精神損害賠償的意義,誤導人們追求不當利益。因此我們考慮就目前上海市實際生活水平而言,精神損害賠償額以一般最高不超過人民幣5萬元為宜(上海人均GDP的二倍),不考慮外國人與本國人、法人與自然人、獲利與未獲利情況。因為精神損害賠償雖有對精神利益進行補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一種加罰措施,受害人的其他損失可以通過經濟賠償彌補,加害人的獲利也可以通過制裁方式收繳,侵權人和受害人的特殊身份不應成為確定賠償額的因素。當然如果加害行為特別惡劣,受害人的損害程度特別嚴重或者社會影響特別大,需要提高賠償額的話,也可以適當提高,但為謹慎和統一起見,判決前須報高院民庭復核。
二、人身損害賠償
1.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問題。《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是處理人身傷害案件常用的幾個法律、法規
其中兩個「處理辦法」雖為行政法規,但內容與《民法通則》中規定的侵害他人身體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三者之間並不矛盾。因此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時,應當依照《民法通則》、《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妥善處理。
2.人身損害案件的賠償標准。人身損害案件按什麼標准進行賠償是審判實踐中的又一難點。現行的法律、法規中制定的賠償標准存在著一些差異。《民法通則》、《消法》比較原則,只有賠償項目,沒有具體的賠償標准;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146條雖規定了「侵害他人身體致使其喪失全部或部分勞動能力的,賠償的生活補助費一般應補足到不低於「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的標准。」但其中的「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標准」又很難把握。市統計局、民政局每年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均沒有基本生活費的統計參考值,而他們列出的「最低生活保障線,居民平均生活費,貧困扶助線」數據與基本生活費相比,似乎又有區別。《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實行的又是限額補償的辦法。
在《民法通則》缺乏具體賠償標準的情況下,我們意見可以參照相關的其他法律法規確定的計算期限和計算方式,《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用的是「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准,這一標準是在統計居民年消費額的基礎上得出的,反映的是居民的年消費狀況,對此統計局每年公布參考值。與其他兩項指標相比,這一數據更接近居民的實際生活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更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3.學校在未成年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糾紛中的責任。
(1) 學校對在校的未成年人負有管理責任,非監護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其年齡、智力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在校學習和生活期間,學校應承擔對他們進行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責任,但是學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因為,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規定:學校等只有在「單位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顯然與民法上的監護責任有別,監護人責任並不以監護人的「過錯」為構成條件。因此學校責任僅僅是管理上的,而非監護性質。
(2) 對傷害事故,學校承擔過錯責任。
確定學校在未成年人傷害賠償案件中的過錯責任,首先要以學校具有應當履行的特定職責為前提,學校違反了該職責,就應承擔過錯責任;其次還應看學校是否盡到了注意義務,應該注意卻未注意的,應承擔責任;最後學校作為未成年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有義務保證學校設施的安全、可靠,如果設施存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可能,並發生傷害情況的,就應承擔過錯責任。第三人或者受害學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學校的民事責任。
(3) 當事人對損害都沒有過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公平責任原則,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存在過錯是學校承擔責任的前提,但並不意味著排斥公平責任原則,在一定范圍內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不但是合理的、必要的,而且還能起到補充、完善過錯責任原則的作用。
(4)賠償標准《民法通則》有規定的,按《民法通則》規定處理,《民法通則》不明確的,參照其他損害賠償法律法規。
三、消費者權益糾紛
1.《消法》第49條的適用。從立法精神來看,《消法》立足於保護消費者權益。如果機械地理解「消費者」的概念,考察消費者購物動機,很容易給已實施欺詐行為的商家以口實。這不僅不能體現《消法》特別保護消費者的立法精神,也會削弱《消法》在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方面的作用。《消法》第49條首開懲罰性賠償制度之先河,就是鼓勵人們與制假賣假的製造者和銷售者、服務者進行斗爭。因此,無論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是知假也好不知假也好,凡是確認經營者構成欺詐的,就應當適用《消法》第49條,給購買人以加倍賠償。
2.個人向開發商購買房產傾向不適用《消法》。傾向認為,房屋買賣不同於一般的消費品買賣。房屋為不動產,房地產管理法有很多特別規定(如登記、過戶等等),故房屋買賣應適用房地產法。
3.患者與醫療機構之間的糾紛一般不宜適用《消法》。醫療機構治病救人不同於一般服務行業所提供的服務。我國的醫療制度總體上還是福利性質的,醫療機構本身不是盈利性單位,治病救人既是醫院專屬的職權,也是它的義務,不同於其它消費領域,雙方的權利義務可以協商;加之醫療這一特殊服務受科學水平、技術手段的限制,以及由於患者個體的臨床差異,治療檢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對此一般並無欺詐或隱瞞的故意,因此應把此類糾紛界定為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而不是適用《消法》。
至於美容、整容、健身減肥等非治療疾病,具有經營性、盈利性的服務項目,發生糾紛後是否適用《消法》可以另行研究。
4.如何認定《消法》第49條中的欺詐行為?欺詐是主觀故意。從誠實信用和公平交易的原則出發,如果經營者能夠證明自己確實「不知」、「差錯」,可不認定欺詐。反之經營者就應該承擔責任。因為欺詐故意的心理狀態,只要經營者否認,消費者就無法舉證,堅持要消費者證明經營者的故意心理狀態,對消費者是苛刻的,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在消費者完成一般的舉證(如購物發票、損失依據、標識與產品不符)後,應由經營者證明自己並非故意欺詐消費者。有的銷售者認為出售假冒偽造,是「無意售假,屬工作差錯,不屬欺詐行為」。銷售者售假,有可能不知實情,但不能推卸其過錯責任。根據《消法》有關規定,銷售者理應做好進貨驗收工作,杜絕假貨進店。經營者還應依法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和服務的真實信息,經營中銷售假貨,就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所以,應讓銷售者先行承擔加倍賠償責任,銷售者承擔責任後再向生產者追償。消費者誘導營業員在購貨發票上作虛假記載、錯誤說明後向法院起訴的案件,經營者如有確切證據證明發票上的虛假(不實)記載系消費者誘導而作出的,也不應認定經營者的行為構成欺詐,宜作為無效民事行為處理。
四、車輛在停車場所丟失,如何承擔責任
車輛在停車場所丟失引發的賠償案件近來倍受社會關注。最高人民法院建議此類案件宜從保管關系是否成立,當事人對於車輛丟失是否有過錯,兩個角度進行審理。根據這一精神,我們認為,保管關系是否成立,必須符合:一、當事人之間就車輛的保管達成過具有保管法律特徵的協議(包括書面、口頭或其他形式)。二、保管人實際控制委託人所委託的車輛。對於那些封閉式的,具有現代設備、現代管理方式,收費較高的商業性停車場,可以推定保管關系已經成立。而那些在開放式的,不需辦理特別手續的停車場發生的糾紛,一般不認為保管關系成立。如果保管關系不成立,法院應考慮當事人對車輛丟失有無過錯,有過錯的,按過錯大小承擔賠償責任,無過錯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系爭車輛如果投過保,保險公司理賠後主張代位追償權的,法院應依照《保險法》第四十四條之規定,從當事人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無直接責任出發,有直接責任的,支持代位追償權,無直接責任的,不予支持。
五、勞動爭議
1.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勞動關系與一般的民事關系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建立、終止,根據勞動部門的有關規定應履行一定的招工、退工手續。但辦理退工手續的前提是勞動關系已經終止,從因果關系說先有勞動的終止,然後才有辦理退工手續、開具退工單的問題。
對勞動關系的解除,勞動法根據解除原因的不同,規定了好幾種情況,因而確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應因案而異,不能一概而定。對協商一致解除以及期限屆滿、條件成就而解除的,應當以協商一致的日期及期限屆滿之日,條件成就之日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日期;對用人單位因勞動者具有違紀等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原因而解除勞動合同的,屬用人單位行使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的權利,其性質是單方行為,不需要對方(勞動者)同意,只要用人單位合法地行使法定解除權,其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到達對方(勞動者),該行為即發生法律效力,因此,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的,可以解除通知到達對方的日期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日期;勞動者根據勞動法第31條規定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的,亦應當依法行使該權利,勞動關系的解除應是在書面通知單位滿30天後才發生效力,未以書面通知單位,以及通知未滿30天的,均不發生勞動關系的解除。
2.勞動爭議案件中,許多勞動者因單位未開退工單而要求賠償損失的問題。開具退工單主要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同時勞動者也應予以一定的配合。對未開具退工單,應分析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過錯大小。對勞動者來說,沒有退工單無法建立規范、正式的勞動關系,這實際是對勞動者就業權的侵犯。為體現保護勞動者的精神,促使單位盡快按規定履行義務,高院在去年的滬高法[1998]168號文中明確,參照勞動部[1995]223號文,以退工前勞動者的工資作為標准,而不是以失業救濟金作為標准。因為失業救濟金本身就是勞動者因失業所應享受的社會保障權利。當然如果是因勞動者不配合而造成無法開具退工單的,勞動者也應承擔適應的責任。
六、婚姻家庭糾紛中的有關問題
1.如何處理老年人要求子女盡贍養義務的案件。一些老年人雖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但尚不能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例如老年人因病需要支出醫療、護理等費用,而子女本身由於下崗等因素生活也有困難,這時如果老年人起訴要求子女及其他贍養義務人履行贍養義務,人民法院應著重考慮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因為老年人年老體弱,已經沒有能力通過勞動獲得收入了,相對而言,他的子女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他們有義務幫助父母渡過難關,方式可以是物質幫助,也可以用勞務代替。
2.夫妻分居期間子女撫養費的給付問題。夫妻分居,但在法律上婚姻關系仍然存續,雙方的收入仍然是夫妻共同財產,子女撫育費應當在共同財產中支出,但是實踐中負責照顧子女的一方常常無法從另一方手中得到子女撫育費,這樣離婚時照顧子女方就會提出要求對方補付分居期間未付的子女撫育費。我們認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時子女的生活教育需要確定一個撫育費標准,然後按分居時間,由未付方用分割所得財產抵償另一方,不足以抵償的,可以通過形成債權的方式加以解決。離婚後子女的撫育費數額由人民法院依據子女的實際需要另行酌定。如果夫妻分居一段時間後,又和好的,一方起訴要求對方補付分居期間未付的撫育費,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3.離婚案件如何處理股權。一方或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按比例出資設立公司或分別投資於不同的公司,取得的稅後利潤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分割股權時,人民法院應當依公司性質,首先徵求公司董事會的意見,如果董事會同意轉讓股權,其他董事或第三人願意受讓股權的,轉讓所得財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如果董事會不同意改變原有的股權或出資狀態的,人民法院應當對股權與出資的現值財產權利進行評估,盡可能維持原有的股份或出資狀態,而以其它夫妻共同財產抵償另一方,不足以抵償的,可通過形成債權的方式加以解決。
七、訴訟時效
1.相鄰權糾紛的訴訟時效問題。相鄰糾紛中當事人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損害賠償的,不適用訴訟時效期間規定。因為建立時效制度的目的無非是三項,一是穩定法律秩序;二是便於舉證查證;三是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從而更好的發揮財產的效用。而相鄰糾紛無需引用時效制度就能夠達到這三項目的,主要理由有三點:首先,相鄰關系的存在是以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相互毗鄰這一事實狀態為基礎的,相鄰各方必須為照顧鄰人的通風、採光、通行、安全等,而對自己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作適當限制。互諒互讓,互為便利是處理相鄰關系的重要原則,所以我們在處理相鄰糾紛案件時也應當從公平合理的原則出發,對於一方基於已經存在並將繼續存在的毗鄰關系所作的某些忍讓,例如一定期間內默認鄰人安裝鐵門,忍受鄰人的空調熱氣等,應當本著支持與鼓勵的態度,而不必用時效制度催促相鄰方錙銖必爭、惡化鄰里關系。其次,相鄰糾紛中的排除妨礙,停止侵害,消除危險等請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物上請求權的特徵,這是因為相鄰關系是在對不動產行使所有權使用權時產生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使都具有相當的支配性和排他性,只要所有權或使用權沒有讓渡,權利人就可以直接請求妨礙人排除妨礙,或消除可能發生妨礙的因素,所以無需用時效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再次,相鄰妨礙的事實狀態是構成相鄰糾紛的唯一要件,這一事實狀態一般情況下,是持續存在的,不會產生證據湮滅、證人死亡的困難。因此我們認為在相鄰糾紛中可以不必適用時效。
2.關於94方案購房後產權糾紛的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鑒於94方案本身存在嚴重缺陷,造成了購房時的購房人、職級人、原同住人、具有購房資格的出資人等未作為共有人登記在房屋所有權證書上,雖然以後的95方案對這一缺陷作了更正,但是94方案遺留的糾紛和矛盾沒有解決,上述人的利益沒有得到保護。有些家庭中的權利人向法院提出主張房屋產權,有些家庭至今相安無事,權利人尚不知道自己不享有共有人的權利,由於這些人自身並無過錯,為了保護他們的合法權利,我們考慮訴訟時效從發生爭議時起算,有利於矛盾真正解決。

⑥ 2010年上海兩會何時閉幕

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

定於2010年1月26日召開,1月31日閉幕

1月25日下午召開預備會議

會議主要議程:

●聽取和審議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審查和批准上海市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批准上海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審查和批准上海市200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批准上海市2010年市級預算;聽取和審議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聽取和審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聽取和審議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等。

上海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

定於2010年1月25日召開,1月30日閉幕

1月24日下午舉行預備會議

會議主要議程:

●1月25日上午,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開幕會議,下午,分組會議,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提案工作報告;

●1月26日上午,列席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下午,分組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計劃草案報告、預算草案報告;

●1月27日上午,專題會議,下午,大會發言;

●1月28日上午,列席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下午,分組會議、市政協十一屆四十九次主席會議;

●1月29日上午,分組會議,討論市政協2010工作要點、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下午,大會發言,市政協十一屆十六次常委會議;

●1月30日上午,大會選舉,閉幕會議。

⑦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2008)

一、第一條修改為:「為了提高議事效率,依法行使職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的有關規定,結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則。」二、第十二條移至第五章,作為第二十八條。三、第十七條作為第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在審議議案時提出的重要意見、批評和建議,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應當交由有關機關或者部門研究處理。有關機關或者部門的研究處理情況一般應當在三個月內書面報告常務委員會或者有關專門委員會。」四、第二十三條移至第五章,作為第三十四條。五、第二十五條作為第二十三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會議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專項工作報告時,報告機關的負責人應當到會作報告,市人民政府也可以委託有關部門負責人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應當在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的二十日前,由其辦事機構將專項工作報告送交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徵求意見;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對報告修改後,在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的十日前送交常務委員會。
在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專項工作報告之前,有關專門委員會可以先對報告進行初步審議,提出意見。」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四條:「常務委員會一般在每年的八月審查和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一年度的本級決算草案,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本年度上一階段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的執行情況的報告。
常務委員會在審查和批准決算的同時,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審計機關關於上一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常務委員會在聽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報告前,市人民政府應當將中期評估報告先送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進行初步審查,或者送交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徵求意見。
經市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在執行過程中需要作部分調整的,以及經中期評估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需要調整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調整初步方案先送交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進行初步審查,或者送交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徵求意見。」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五條:「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根據年度執法檢查計劃組織進行的執法檢查,應當在檢查結束後兩個月內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執法檢查報告。
執法檢查組的執法檢查報告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主任會議並可以決定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的有關情況報告同時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八、第二十六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對專項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審計工作報告的審議意見和執法檢查報告及其審議意見,由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交由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研究處理。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的研究處理情況一般應當在三個月內書面報告常務委員會;在正式報告常務委員會之前,應當先由其辦事機構送交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徵求意見。
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對專項工作報告、審計工作報告作出決議。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決議規定的期限內,將執行決議的情況書面向常務委員會報告。」九、刪去第二十七條。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七條:「常務委員會聽取的專項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審計工作報告、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對審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或者執行決議情況的報告,向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通報並向社會公布。」十一、第五章章名修改為「詢問、質詢和特定問題的調查」。十二、第三十一條作為第三十二條,修改為:「質詢案以口頭答復的,由受質詢機關的負責人到會答復。在專門委員會會議上口頭答復的,提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權列席會議,發表意見;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或者主任會議提交答復質詢案情況的報告。
質詢案以書面答復的,應當由受質詢機關的負責人簽署。
主任會議認為必要時,可以將答復質詢案的情況報告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⑧ 為什麼選擇上海設立金融法院

探索完善金融審判體系,營造良好金融法治環境,完善中國特色金融司法體系,應當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選擇金融案件數量較多、金融審判基礎較好的上海探索設立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審判庭的設置,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據金融案件的類型和數量以及機構編制部門的意見具體規定。

上海金融法院屬專門法院,其審級與上海市其他中級人民法院相同。上海金融法院依法定程序設立後,對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接受監督。根據法律規定,上海金融法院的審判工作,接受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業務指導和審判監督;上海金融法院審理的案件,接受上海市同級人民檢察院的訴訟監督。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也顯示,近五年來,上海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317.84萬件,審結314.79萬件,同比上升54.2%和52.7%。其中,一審金融案件共審結47.8萬件,同比上升358.3%。

⑨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最高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決議,深入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602件,審結28720件,制定司法解釋24件,發布指導性案例31個,加強對全國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51.6萬件,審結、執結3010.4萬件,結案標的額8.3萬億元。通過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懲治各類犯罪。各級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125.6萬件,判處罪犯171.5萬人。八類主要刑事犯罪案件持續處於低位,佔全部刑事案件比重穩步下降,我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嚴懲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犯罪。嚴懲煽動顛覆國家政權、間諜竊密、邪教等犯罪,堅決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對資助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李亨利依法定罪判刑。審結網路傳銷、網路賭博、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等犯罪案件9.2萬件,維護互聯網安全。嚴懲危害生物安全犯罪,維護國家生物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審結殺人、放火、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4.9萬件。會同公安部等出台懲治涉槍涉爆犯罪意見,審結相關案件9984件。審結毒品犯罪案件5.6萬件,嚴厲打擊走私、製造毒品等源頭性犯罪。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541件。審結襲警犯罪案件4586件。嚴懲暴力傷醫犯罪,保障醫務人員安全和正常醫療秩序,為醫務人員和廣大患者創造良好診療環境。人民法院准確貫徹死刑政策,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犯罪,對殘害婦女兒童、老年人等挑戰法律和倫理底線的犯罪,論罪當判死刑的,依法判處並核准死刑,堅決維護法治權威,堅決捍衛公平正義。
依法維護疫情防控秩序。審結涉疫犯罪案件9653件。對故意隱瞞中高風險地區行程、違規接診發熱患者、偽造售賣核酸檢測報告、「涉疫偷渡」等犯罪嚴懲不貸。會同海關總署等發布打擊海上跨境走私犯罪意見,嚴懲走私凍品犯罪,防範疫情傳播風險。
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健全常態化掃黑除惡機制,防止黑惡勢力「死灰復燃」。加快案件清結,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409件18360人。推進黑財清底,執行到位財產刑及追繳、沒收違法所得405.7億元,堅決摧毀黑惡勢力經濟基礎。推進專項整治,發出相關司法建議3816份。鞏固整治「村霸」、「沙霸」、「菜霸」、「路霸」等成果,促進基層社會治理。
依法懲治腐敗犯罪。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2.3萬件2.7萬人,秦光榮、王富玉等14名原中管幹部受到審判,彰顯黨中央正風肅紀、反腐懲惡的堅定決心。落實受賄行賄一起查,依法追繳行賄非法獲利,斬斷「圍獵」腐蝕、權錢交易的利益鏈條。加大職務犯罪贓款贓物追繳力度,實際追繳到位596.6億元。境外不是法外,首次適用刑事缺席審判程序審理程三昌案,裁定沒收外逃人員徐進、張正欣境內外巨額違法所得,對外逃腐敗犯罪分子雖遠必懲,讓其人財兩空。
依法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出台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見。會同農業農村部等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制售偽劣種子、破壞種質資源等危害種業安全違法犯罪。審結亂佔耕地案件7251件,涉及耕地312萬畝,依法懲治農村侵佔耕地犯罪,保護耕地紅線。遼寧、吉林、黑龍江法院嚴懲污染、盜采黑土犯罪。
守好民生安全底線。審結重大責任事故等犯罪案件2031件,維護群眾生產安全。審結危害食品葯品安全犯罪案件6002件,依法嚴懲制售「病豬肉」、「毒草莓」、「毒面膜」等犯罪行為,守護百姓餐桌安全、用葯安全。嚴懲醫保騙保犯罪,依法對幕後組織者和職業騙保人加重懲罰,守好百姓「看病錢」、「救命錢」。審結高空拋物、偷盜窨井蓋等犯罪案件296件,高空拋物致人傷亡犯罪案件大幅度減少,群眾頭頂上、腳底下安全更有保障。審結危險駕駛犯罪案件34.8萬件,維護群眾出行安全。嚴懲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審結相關案件7.9萬件14.9萬人,對「5·09」特大跨境電信網路詐騙案590名被告人判處刑罰。嚴懲「以房養老」、「投資養老」、保健品坑老、兼職刷單、套路貸、校園貸、美容貸等花樣翻新的詐騙犯罪,助力打好反詐人民戰爭,維護群眾財產安全。
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信息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變得突出和緊迫。認真貫徹個人信息保護法,嚴懲竊取倒賣身份證、通訊錄、快遞單、微信賬號、患者信息等各類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審結相關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依法從嚴懲治行業「內鬼」泄露個人信息。嚴懲利用惡意程序、「釣魚」欺詐等形式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審理「顏值檢測」軟體竊取個人信息案,懲治網路黑灰產業鏈犯罪。嚴懲通過非法侵入監控系統販賣幼兒園、養老院實時監控數據的犯罪分子。對侵犯個人信息、煽動網路暴力侮辱誹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出台人臉識別司法解釋,制止濫用人臉識別技術行為,讓公眾不再為自己的「臉面」擔憂。審理人臉識別第一案,明確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范圍,守護公眾重要生物識別信息安全。
強化人權司法保障。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依法宣告511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383名自訴案件被告人無罪,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還無罪的人清白。會同司法部完善死刑復核案件法律援助制度,依法保障死刑案件被告人獲得辯護的權利。推動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與全國律協召開座談會,健全工作機制,切實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充分發揮律師促進公正司法和人權保障的重要作用。律師服務平台為33萬名律師提供在線立案服務244萬件、案件排期避讓提醒40萬次。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刑事案件2215件。出台國家賠償案件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司法救助4萬人,發放救助金9.2億元。准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對挑戰法律權威、挑釁公共秩序、侵犯人民利益的,依法嚴懲不貸。
二、積極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黨中央決策部署到哪裡,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各級法院審結一審民商事案件1574.6萬件、行政案件29.8萬件,同比分別上升18.3%和12%。
持續服務「六穩」、「六保」。妥善處理因疫情引發的勞資用工、購銷合同、商鋪租賃等糾紛,審結涉疫民商事案件14.2萬件。出台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20條實招硬招,著力解決擠壓生存發展空間、拖欠賬款、超標的查封亂查封等侵害中小微企業權益問題。天津、江蘇、河南、重慶等法院運用「滾動解封」等方式,防止大額資金凍結對中小微企業資金鏈的沖擊。遼寧法院以海事強制令幫助數百家進口冷鏈企業解決清關難題,降低疫情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助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服務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意見,對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微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保護。依法審理涉國資國企案件,助推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服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再審糾正涉企刑事冤錯案件30件39人,堅決防止把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發布17件產權保護典型案例,弘揚契約精神和企業家精神。依法破除對民營企業在投資、市場准入等領域設置的門檻,清理涉民營企業積案。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湖南等法院建立涉企案件生產經營影響評估機制。審結行政許可、行政協議案件2.1萬件,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海南、貴州等法院著力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河北、江西、山東、陝西、甘肅等法院加強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服務法治政府建設。
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54.1萬件,同比增長16.1%,保護創新、激勵創造。審理涉5G通信、生物醫葯、高端製造等高新技術案件,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成果保護。明確職務發明權屬爭議的判斷標准,激勵科研人員創新創造。對科研人員已盡勤勉義務但因技術路線選擇失誤的,合理界定法律責任,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著力破解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周期長、賠償低、成本高」等難題。出台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司法解釋,在895件案件中對侵權人判處懲罰性賠償。依法適用行為保全制度,以先行判決和臨時禁令相結合的方式防止損害擴大,不讓權利人贏了官司輸了市場。支持向濫訴者索賠合理開支,對惡意訴訟阻礙創新行為說「不」。我國已經成為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專利案件最多的國家,也是審理周期最短的國家之一。知識產權審判在服務創新發展中作用愈來愈顯現。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審結壟斷案件49件、不正當競爭案件7478件。探索數據權利保護規則,服務數字經濟,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審理平台「二選一」、刷單炒信等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案件,嚴懲妨礙公平競爭、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審理「茶顏悅色」奶茶訴「茶顏觀色」不正當競爭案,對傍名牌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制裁。明確「青花椒」等「碰瓷式維權」不受保護,對相關訴訟請求予以駁回。
推動市場主體有序退出和有效救治。審結破產案件1.3萬件,涉及債權2.3萬億元,促進企業優勝劣汰和要素資源高效配置。充分發揮破產審判「積極拯救」和「及時出清」功能,同時堅決防止借破產之名逃廢債。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企業破產法執法檢查,促進完善破產法律制度。深圳個人破產條例首案裁定生效,讓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債務人可以從頭再來,個人破產制度實踐邁出重要一步。審結破產重整案件732件,盤活資產1.5萬億元,讓745家困境企業再獲新生,35萬余名員工穩住就業。
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發展。依法嚴懲金融證券犯罪,審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非法集資、洗錢等犯罪案件1.3萬件。審結金融糾紛案件155.3萬件,依法處理涉供應鏈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私募投資基金等糾紛,有力推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依法妥善審理康美葯業案,嚴懲證券違法犯罪,支持陷入債務危機企業重整再生。依法否定職業放貸、高利轉貸、變相高息等行為效力,引導民間融資服務實體經濟。北京金融法院建設金融司法大數據研究中心,提出保障「北交所」25條舉措,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上海金融法院深入推進金融審判專業化,建立金融糾紛法律風險防範報告年度發布機制,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旗幟鮮明保護革命文物和紅色遺存。河北法院審理長城保護公益訴訟案,一體化保護長城遺跡和歷史、環境風貌。江蘇法院完善大運河司法保護機制,促進河道治理和文化遺產保護。福建法院在世界遺產地、歷史文化街區等設立巡迴法庭,保護文化根脈傳承。貴州法院發出傳統村落司法保護令,守護鄉愁記憶。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審結一審環境資源案件26.5萬件。制定生態環境侵權禁止令、懲罰性賠償等司法解釋。審理綠孔雀預防性保護公益訴訟案,貫徹「保護優先、預防為主」原則。浙江安吉法院「森林法官」守護森林竹海,踐行「兩山」理念。青海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生態法庭聯動,共同守護「中華水塔」。落實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賠償,探索公益訴訟損害賠償專項基金制度,江蘇、江西等法院委託第三方監管,保障生態修復資金專款專用。出台貫徹長江保護法實施意見,守護一江清水、兩岸青山。山東法院與執法機關協同治理油泥砂和落地原油污染,保護黃河三角洲。湖北法院依法保障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機構建設,廣東法院審理碳排放權交易結算案,福建法院推行「碳匯」認購等替代性修復方式,依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舉辦世界環境司法大會,通過《昆明宣言》,促進凝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國際共識。
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出台服務北京「兩區」建設意見,北京、天津、河北法院聚焦雄安新區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精準發力,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完善涉冬奧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及時化解涉京張高鐵項目等糾紛,助力辦好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法院推進執行跨區聯動、信息全域共享、服務標准協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支持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提出建設金融審判創新試驗區等21條舉措。完善落實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司法服務措施。完善支持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司法政策,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出台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意見,重慶、四川法院圍繞知識產權、環境資源、跨域訴訟服務唱好司法協作「雙城記」。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法院精準服務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發展,助推中部地區加快崛起。
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審結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2.1萬件、海事案件1.4萬件。貫徹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海南法院審理外籍漁民在我國南海海域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並判令承擔生態修復費用,對我國管轄海域實施有效司法管控。廣西法院高效處理「艾麗肯」號外籍貨船訴前保全案,外方當事人主動將約定的外國仲裁變更為我國法院管轄。隨著我國司法國際公信力日益提升,外國當事人主動選擇中國司法管轄日益增多。聯合國貿法會法規判例庫收錄涉疫情涉外商事海事案件指導意見,收錄我國司法案例已達36件。舉辦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國際論壇,在山東青島舉辦上合組織國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論壇,加強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建設,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審結破壞軍事設施、泄露軍事秘密、破壞軍婚等涉軍犯罪案件466件,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會同退役軍人事務部推進設立「老兵調解室」,積極開辟退役軍人訴訟綠色通道。推廣河南法院涉軍維權「信陽模式」。軍事法院發揮涉軍維權服務平台作用,維護官兵權益。推進軍事行政審判試點,促進軍政軍民團結。審理侵害英烈名譽榮譽、褻瀆英雄墓碑等案件,讓侮辱烈士的人受到制裁,讓戍邊英雄的豐碑永遠高高聳立。
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牢記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及時高效便捷化解矛盾糾紛,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切實實施民法典。民法典頒布實施,讓民事權利保護進入法典時代。適用民法典審理一系列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第一案」。審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案,保障民生工程順利進行,促進鄰里團結和睦。審理好意同乘減輕責任案,鼓勵互幫互助,增進社會互信。審理多起居住權案,保障困難群眾生活居住需要,駁回「強行啃老」等無理居住權請求。及時簽發人格權侵害禁令,為保護生命健康、名譽榮譽、個人隱私等提供預防和救濟。民法典實施一年多來,走進千家萬戶,進入百姓心田,一個個司法案例讓民法典條文變得更加鮮活起來,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民法典就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就是日常生活的法律網路全書。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司法斷案弘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審理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譽榮譽案,堅決維護共和國功勛的尊嚴。審理女童熱心助人致傷案,判決善意助人不擔責。審理小區保安送老人就醫被索賠案,駁回無理賠償請求。審理醫院號販子逃跑摔傷索賠案,判決追趕者無責。審理高鐵霸鋪案,判決對公共場所不文明行為曝光無需擔責。對長期霸佔已售房屋、耍橫抗拒執行的當事人採取強制搬遷措施,決不讓「賴而不決」有機可乘。通過一系列司法判決,鼓勵崇尚英模、鄰里相助、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志願服務、輿論監督,決不向耍橫霸道者讓步,決不遷就縱容惡習陋俗,讓廣大群眾知道法治社會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禁止什麼。
扎牢民生司法保障網。審結涉及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消費、社會保障等案件154萬件,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新就業形態糾紛司法政策,依法治理欠薪問題,加強勞動權益保障。會同中國殘聯發布保護殘疾人典型案例,切實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出台網路消費司法解釋,對直播帶貨、外賣餐飲作出規范,依法保護網路消費者合法權益。依法遏制利用「法拍房」、「借名買房」規避限購,絕不允許通過不當手段影響樓市調控、損害百姓居住權益。
促進家庭文明建設。加強家事審判工作,守護家庭幸福的港灣。審結婚姻家庭案件183.1萬件。堅決反對家庭暴力,依法嚴懲施暴者,會同全國婦聯推動人身安全保護令落地見效,發出保護令3356份,全面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加強對老年人的司法保護,對不贍養九旬母親的4個兒子依法判令承擔贍養責任並予以訓誡,加大懲處力度。通過家事審判,維護和弘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完善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和6個巡迴審判點,全國法院設立2181個少年法庭。深入貫徹未成年人「兩法」,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確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優先保護。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採用圓桌審判,封存犯罪記錄,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對一些父母不正確實施家庭教育、怠於履行撫養監護義務、為孩子訂「娃娃親」等行為進行訓誡,發出家庭教育令,對虐待兒童的剝奪監護權。四川法院設立涉訴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安徽法院會同婦聯等部門落實留守兒童委託照護責任,增強留守兒童自我保護及家庭保護意識。審理短視頻侵犯兒童個人信息等案件,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各地法院常態化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積極創建法治副校長品牌,開發適合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課程,防治和懲處校園欺凌行為,陝西法院聯合推出全媒體模擬法庭欄目「紅領巾法學院」,共同營造保護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環境。
維護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審結涉港澳台案件2.8萬件,辦理涉港澳台司法協助互助案件8933件,審結涉僑案件4220件。加強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港澳同胞在內地就業、創業、生活提供保障。與香港相互認可和執行婚姻家事判決、試點相互認可和協助破產程序。與澳門簽署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安排。會同中央台辦建立在線訴調對接,84名台胞擔任調解員,發布維護台胞權益典型案例。舉辦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司法論壇,在甘肅敦煌舉辦中華司法研究論壇,深化中華司法文化研究。
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圍繞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2019年1號文件貫徹落實情況開展督察,深化執行難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堅持高效公正規範文明執行,全國法院受理執行案件949.3萬件,執結864.2萬件,執行到位金額1.94萬億元。打通查人找物、財產變現、協同聯動、精準懲戒、打擊拒執等方面堵點,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會同自然資源部提升土地查封處置效率。會同民航局治理限高人員通過「黃牛」違規購票規避執行。會同證監會規范上市公司質押股票凍結。網路查控案件1971萬件,網路拍賣成交43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6%和7.4%。開展執行款物集中清理、高效為民執行、涉民營企業積案攻堅等專項行動。執行到位涉民生、涉小微企業、涉10萬元以下小標的案件案款898.4億元。內蒙古、廣西、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法院健全執行聯動機制。我國民事執行制度優越性不斷顯現,手段更加有力,執行工作機制和模式更加健全。
用心化解涉訴信訪。堅持把涉訴信訪工作作為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訴求、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建立覆蓋四級法院的網上申訴信訪平台,暢通群眾訴求表達「直通車」,有訪必錄、有信必錄。集中治理重復信訪,通過領導幹部接訪、律師代理申訴、公開聽證等方式,化解信訪積案3739件,幫助群眾解開「法結」、「心結」。安徽法院351名領導幹部帶頭接訪、包案化解。全國法院涉訴信訪、涉訴進京訪較2019年分別下降2.3%和61.6%。2015年以來涉訴信訪、涉訴進京訪年均下降5.5%和35%。
為人民群眾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紛服務。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是矛盾糾紛的具體表現。化解這些矛盾,既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和公平正義嚮往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顯現出來。有矛盾就有沖突,甚至是激烈的沖突,不能迴避,不能推諉,要不怕難,要耐得煩,要敢於擔當。人民法院化解以案件形式呈現的矛盾,就是通過司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方式。人民法院不僅要定分止爭,還要為群眾化解糾紛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提供菜單式、集約式、一站式服務,包括調解、仲裁、審判。群眾需要什麼方式就努力提供什麼方式,真正做到方便快捷、訴非對接、線上線下聯動。經過三年多不懈努力,集約集成、在線融合、普惠均等的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菜單式」服務提供多樣化選擇,讓群眾解紛變得及時便捷。與全國總工會、中國僑聯、全國工商聯、銀保監會、中小企業協會等11家單位建立「總對總」在線調解機制,6.3萬個調解組織和26萬名調解員進駐調解平台,豐富了群眾選擇適合渠道解決糾紛的「菜單庫」。覆蓋城鄉的跨域立案網點超過1.3萬個,累計提供跨域立案服務14萬件,90%的申請在30分鍾內響應,把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線上線下融合服務讓「正義提速」,顯著降低群眾、企業和國家財政解紛成本。以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台為總入口,集成在線調解、電子送達、委託鑒定等10個平台,實現在線服務四級法院全覆蓋,群眾打官司從原來的耗時費力變為全流程「掌上辦理」。全國法院2021年在線調解糾紛突破1000萬件,平均每分鍾51件成功化解在訴前,訴前調解案件平均辦理時長17天,比訴訟時間少39天。完善分調裁審機制,全國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全部設立速裁工作室,速裁快審案件871.5萬件,平均審理周期32天,較一審民商事案件縮短43%。設立330個郵政集約送達服務中心,在主要城市基本實現法律文書「次日達」。24小時服務,讓群眾辦理訴訟事務「零時差」。739個法院推出24小時訴訟服務。12368熱線發揮訴訟「總客服」作用,「一號通辦」實質性辦理訴訟事務,日均接聽群眾來電2.1萬件次,幫助解決訴求765.1萬件,群眾滿意度達96%。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法院「夜間法庭」解決超大城市上班族訴訟不便問題,讓訴訟服務「不打烊」。送法下鄉「零距離」,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台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8429個人民法庭入駐,43033個基層治理單位對接。寧夏閩寧法庭主動服務東西部扶貧協作,長年紮根移民安置區,與走出大山的群眾共譜「山海情」。四川「石榴籽」調解室、雲南「金花」調解室、西藏「送法進邊境村居」、新疆「冬不拉」調解室、兵團「農牧團場法官工作室」等受到各族群眾歡迎。加強巡迴審判,馬背法庭、車載法庭深入田間地頭、廠礦林區,就地立案、就地調解、就地審判、督促就地履行,「馬錫五審判方式」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聯動資源最多、在線調解最全、服務對象最廣的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司法為民之路。

⑩ 2019年上海兩會在那裡召開,地點在那裡怎樣去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將於2019年1月27日召開,1月31日閉幕,1月26日下午召開預備會議。

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的建議議程有:聽取和審議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准上海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批准上海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審查和批准上海市2018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批准上海市2019年市級預算;聽取和審議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審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草案)》;決定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的設立、更名;補選和通過有關人事事項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將於2019年1月26日至30日舉行,會期四天半。1月25日下午召開預備會議。
會議議程主要有:聽取和審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聽取並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增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部分組成人員;審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議;審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於十三屆二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熱點內容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
未成年把人打傷了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5:45:46 瀏覽:614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
刑事訴訟法駁回迴避申請 發布:2025-01-21 13:49:11 瀏覽:929
先學刑事訴訟法還是刑法 發布:2025-01-21 13:42:47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