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預防保護
A. 如何證明刑罰的目的是預防犯罪
刑罰目的是一個很簡單的命題——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即適用刑罰於犯罪人,防止其重新犯罪,同時威懾社會上的潛在犯罪人,防止這些人走上犯罪道路。但我們從反面分析許霆案,即使對他判處遠比無期徒刑輕得多的刑罰,能否起到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的效果?英美法曾有兩個頗為著名的判例。其一:海難失事,只有一艘救生艇。父親為了保護兒子,把別人推下海。後被判無罪。其二:一艘救生艇上有十幾個人,漂流日久,大家都支持不住了。於是合力把最小一個人給殺死了,靠吃這個人的肉活了下來。獲救後,被法院判罪,處以監禁6個月。如何理解該案的判決?如果堅守緊急避險的利益衡量標准,用「保全船上人的整體利益而犧牲其中一個人的生命」來解釋該判決,只能體現出僵化的邏輯思維與蒼白的法律規則。事實上,這兩個判例都體現了更深層次的法律精神。為什麼殺人者僅被判6個月監禁乃至無罪?這看似與罪刑相適應的刑法基本原則不符,也有違緊急避險的利益標准;但這是特殊情形的特殊處理,是法律向人性的屈服,對人的求生本能的退讓。刑法是作用於一般民眾的法律,處理的是普通人的正常關系。但該案件的情境只是一個意外,行為人只是在陷入極端狀態下才實施了犯罪。既是意外,一次性發生,則日後不會重復。從特殊預防的角度看,也不必施以刑罰,因為回歸正常社會後,行為人不會再做同樣的事;從一般預防角度看,民眾聽聞也是可以接受並原諒的,這只是基於人性的弱點,而並不存在引起他人犯罪的可能性。其實,許霆案具有同樣的法律精神。ATM機發生故障後吐巨款,這只是小概率事件,難以復制和模仿,引發類似案件的幾率微乎其微;處以一定的懲罰,無論對許霆還是對知曉情況的普通民眾,均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時,法律標准應適用於普通狀態下的正常人,因此基於人性弱點的考量,許霆的行為尚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寬恕性。對許霆科處無期徒刑,是一種刑罰浪費,不符合刑罰經濟性原則,沒有達到刑罰公正與功利的共融。
社會生活的多變性與法律不得朝令夕改,註定了法律總歸落後於社會現實。成文法要求恪守罪刑法定,法官只能解釋法律卻不能造法。但是,如何解釋則是更高層面的問題。其實,看似冰冷、無人情味的法條背後,貫穿著法律的精神與信仰支撐。解釋法律的法官,並不應機械、教條地適用法律文字。其實,我國刑法對此是預設了一定空間的,即《刑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作為法律的解釋者,法官出於刑法精神與人性考量,完全可以根據一定程序,在無期徒刑以下尋一適格的刑罰點,以期最大限度地實現刑罰目的。
B. 簡述刑罰方式在環境保護法中的作用
刑罰方式在環境保護法中有預防犯罪、懲罰犯罪,並具有指引、教育、評價等作用;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區區域性經濟發展中,已經注意到了本位主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最終惡果,開展清潔生產,以促進企業的認知和意識。
環境保護法中的刑事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因違反環境保護法,嚴重污染或者破壞環境資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觸犯刑法構成犯罪所應負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責任。
(2)刑法預防保護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能夠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要把保護環境放在首要位置。
C. 如何正確認識刑罰預防犯罪的作用
按照我國刑法學界的通說,刑罰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即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前者是指通過對犯罪人適用一定的刑罰而對社會上的其他人,主要是那些不穩定分子產生阻止其犯罪的作用。後者是指通過對犯罪人使用一定的刑罰使之永久或在一定時間內喪失再犯能力。
D. 如何看待刑罰預防在犯罪預防體系中的地位
所謂特殊預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
刑罰的目的具體表現為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因為刑罰是作為犯罪的對立物而存在的,因此,創制、適用和執行刑罰的目的,只能是為了預防犯罪。由於預防的對象不同,故把刑罰的目的區分為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
E. 刑罰的目的是什麼
一、刑罰目的是國家制定、訴求、裁量、執行和監督刑罰所預期想要達到的理想效果。它決定著刑罰體系和種類,以及刑罰的適用與執行,可以說刑罰目的是整個刑罰制度賴以建立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目的概念:刑法理論界對刑罰目的之界定有廣義和狹義說之區分。狹義的刑罰目的是指國家適用刑罰的目的,廣義的刑罰目的是國家制定、裁量、執行刑罰所追求的效果。廣義說為通說,這一點可以從近幾年出版的刑法著作中得到證實。作為一個國家的刑罰制度,並不是幾個刑種的簡單羅列,而是一個宏觀的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所以要想真正的探尋並解讀刑罰目的,必須系統的、全面的考察整個刑罰體系,並研究其各個構成要素的運行機制,而作為一個國家刑罰體系的各個構成要素運行機制的基礎是刑罰權。換句話說,國家之所以能夠制定、適用、裁量刑罰,是因為它享有刑罰權。
如果不從宏觀上把握刑罰權,不能正確的界定刑罰目的,原因在於:沒有刑罰權,刑法目的便失去了政治基礎,變得華而不實,不全面的考察刑罰權,刑罰目的也必然會變的支離破碎。中國刑法學界普遍認為刑罰權是制刑權、求刑權、量刑權、行刑權的統一,其沒有正確的揭示刑罰權。國家的立法機關把那些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配以刑罰(此為制刑權),當犯罪事實發生以後,由法定的機關將犯罪嫌疑人訴諸於審判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此為求刑權),審判機關在定罪的基礎上,根據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大小,對其裁量刑罰(此為量刑權),之後交付法定的機關執行刑罰(此為行刑權),但是刑法理論界卻忽視了刑罰監督權,即由法定的國家機關行使的,對求刑、量刑、行刑等刑事活動的監督權力。刑罰監督權是國家刑罰權必不可少的一個構成部分,它是其他刑罰正常運轉的保障,所以刑罰權是制刑權、求刑權、量刑權、行刑權、督刑權的有機統一體。有關刑罰目的通說:刑罰目的是國家制定、裁量、執行刑罰所預期達到的效果。通說僅包括了國家制刑、量刑、行刑的目的,而忽視了國家求刑與督刑的目的,這未免有失全面。
鑒於此,其有以下幾個特徵:
1、刑罰目的是國家預先設立的,存在於制刑、求刑、量刑、行刑、督刑之前,它對國家制定、訴求、裁量、執行和監督刑罰都有指導與制約意義。
2、刑罰目的是貫穿於刑罰的制定、訴求、裁量、執行和監督的始終,而不是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階段。
3、刑罰目的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它是國家掌權階級的一種主觀願望,這種願望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有可能與這個國家的現實有一段差距,從而使其不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4、刑罰目的的後面隱藏著刑罰的階級性。刑罰的制定、訴求、裁量、執行和監督是國家的掌權階級意志的體現,是服務於掌權階級的,可以說,刑罰目約是國家掌權階級的目的,是國家的掌權階級以國家的名義制刑、求刑、量刑、行刑、執刑、督刑所希望取得的效果,其具有鮮明階級性。
三、刑罰目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l、懲罰說。認為刑罰目的在於限制與剝奪犯罪分子的自由與權利,使他們感到壓力和痛苦,從而防止犯罪的發生。
2、改造說。認為刑罰目的不在於報復或懲罰,而是通過對犯罪人的懲罰來改造罪犯,使其重新做人。
3、預防說。刑罰目的在於防衛社會,包括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
4、雙重預防說。認為中國刑罰既有懲罰犯罪分子的目的,又有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目的。
5、三目的說。目的之一在於懲罰,預防犯罪;目的之二是一般預防;目的之三在於教育廣大群眾增強守法觀念,積極同犯罪分子做斗爭。
6、預防和消滅犯罪說。
7.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說。其根本目的是預防犯罪、保衛社會;直接目的是懲罰犯罪,伸張正義,威懾犯罪分子和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抑制其犯罪觀念,改造犯罪分子,使其自覺遵守社會主義法律秩序。
8、二元說。刑罰目的是報應之刑與預防之刑的二元統一。
9、新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說。認為刑罰的根本目的是保護廣大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秩序,保障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順利進行;刑罰的直接目的是預防犯罪,包括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兩方面。
中國刑法學界之所以對刑罰目的的認識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關鍵是沒有對以下幾個問題形成統一的認識:1、刑罰目的之概念;2、刑罰本質屬性與刑罰目的的區分;3、刑罰功能與刑罰目的的區別;4、犯罪產生的原因與刑罰的關系。
F. 我國刑罰的目的是預防犯罪對嗎
法律分析:不對。我國刑法的目的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G. 刑法中特殊預防指什麼
所謂特殊預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
刑罰的目的具體表現為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因為刑罰是作為犯罪的對立物而存在的,因此,創制、適用和執行刑罰的目的,只能是為了預防犯罪。由於預防的對象不同,故把刑罰的目的區分為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
H. 刑罰預防犯罪的作用
預防犯罪表現為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兩個方面。
刑罰一般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刑罰,威懾其他潛在犯罪人,防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預防不僅含有威懾的內容,還包括相應教育、感化等意蘊,因而社會上守法的民眾也可以成為一般預防的對象。刑罰的確定性、及時性以及相當性是最大限度發揮刑罰一般預防效力所必備的要素。特殊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執行刑罰,防止其重新犯罪。特殊預防的對象只能是犯罪人,也即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人。特殊預防以犯罪人為對象,認為刑罰的目的在於通過刑罰的剝奪或教育,使犯罪人不再次犯罪。這里所說的不再犯罪,包括了主動不再犯罪和被動不再犯罪兩種情況。特殊預防論作為刑罰根據理論的一種,是以人身危險性為核心。對犯罪人適用刑罰,雖然在形式上看是為了懲罰犯罪人,但是懲罰並不是刑罰的最終目的,懲罰只是一種手段而已。通過刑罰懲罰這種手段,刑罰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是預防犯罪。預防犯罪表現為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