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轉網
㈠ 司法和行政是什麼區別
司法和行政的區別有以下三點。
1、主體上的區別。
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
行政: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2、內容上的區別。
司法:對象是案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主要是裁決涉及法律問題的糾紛和爭議及對有關案件進行處理。
行政: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
3、程序要求上的區別。
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
行政:雖然有相應的程序性規定,執法活動相對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
4、優先原則上的區別。
司法:公平至上。追求公正,堅持公開、公正、公平。
行政:效率至上。更強調迅速、簡便、快捷。
㈡ 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辦法(2018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依法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工作秩序,根據《信訪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組織採取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司法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司法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辦法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向司法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組織。第三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成立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第四條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公開便民、公平合理;
(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三)實行訴訟、仲裁、行政復議、國家賠償、法律服務執業投訴與信訪相分離;
(四)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第五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聯系群眾制度,負責人應當通過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定期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等方式,聽取群眾意願,了解社情民意,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第六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建立健全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機制,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從源頭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第七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信訪事項辦理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法律援助的銜接機制,協調有關部門,組織人民調解組織、法律援助機構或者相關專家學者、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為符合條件的信訪人提供法律援助,依法調解、化解信訪事項。第八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加補助等方式,組織律師參與接待群眾來訪,辦理復雜疑難信訪事項。第九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信訪工作責任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信訪工作機構和人員第十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配備與信訪工作需要相適應的信訪工作人員。第十一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確定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具有相應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群眾工作經驗的人員從事信訪工作。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人員培訓、交流機制,提高信訪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第十二條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機構應當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裝備,提高信訪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機制。第十三條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登記信訪事項,受理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的信訪事項;
(二)向本機關有關內設機構或者所屬單位、下級司法行政機關轉辦、交辦信訪事項;
(三)承辦上級機關和本級人民政府轉辦、交辦的信訪事項;
(四)向信訪人宣傳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解答信訪咨詢;
(五)協調、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辦理;
(六)研究、分析信訪工作情況,定期編寫信訪工作信息,提出完善制度或者改進工作的建議,向本機關報告;
(七)總結交流信訪工作經驗,指導下級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機構工作;
(八)向本機關和上一級司法行政機關定期報送信訪情況分析統計報告。第三章信訪渠道第十四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在信訪接待場所、門戶網站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向社會公開信訪工作機構的網路信訪工作平台、通信地址、電子郵箱、咨詢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本機關信訪事項受理范圍和辦理程序,以及查詢信訪事項辦理進展和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第十五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負責人信訪接待、處理信訪事項制度,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直接協調辦理信訪事項。
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第十六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充分利用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網路信訪工作平台,運用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通過網路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提高信訪工作信息化水平。
㈢ 司法局的社區矯正服務中心是干什麼的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有可能轉為行政單位嗎
社區矯正管理教育服務中心工作職責:
1、接受人民法院委託,組織或協同、指派司法所開展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提請假釋罪犯的調查評估。
2、負責辦理社區服刑人員和法律文書交接事宜,安排社區服刑人員至司法所報到登記。
3、組織開展社區服刑人員的入矯宣告和解矯宣告。
4、組織或指導司法所開展風險評估工作,負責審核批准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等級措施和教育矯正工作方案。
5、指導、督促司法所落實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日常監督管理和個別教育措施。
6、組織或指導司法所開展社區服刑人員集中學習教育和公益勞動等活動。
7、組織或指導司法所開展心理矯正工作,及時提供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
8、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對確有就業需求的社區服刑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
9、提出對社區服刑人員司法獎懲的建議;審核對社區服刑人員的行政獎懲。
10、負責辦理社區服刑人員異地委託管理手續和請(銷)假、遷居以及期滿解矯或矯正終止的審核工作。
(3)司法行政轉網擴展閱讀: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司法局規格比法院、檢察院略低,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
主要職責:
(一)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編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組織、指導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三)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研究制訂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五)負責管理本市律師、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證機構及公證活動;研究律師、公證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並提出實施辦法。
(六)負責管理本市法律服務機構和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機構;監督、指導本系統的社會團體工作。
(七)指導本系統法學教育及業務培訓工作。
(八)負責指導區、縣司法行政部門管理人民調解工作、社區矯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員、基層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㈣ 移交司法是什麼意思
移交司法就是將犯罪嫌疑人交給公安局調查取證,然後在移交檢察院批准逮捕,經過審內理後提起公容訴在移交法院開庭判決!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司法程序:
1,起訴。通常是書面起訴,要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2,受理。法院經過審查,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的決定立案。
3,審理前的准備。給被告送傳票,被告提出答辯狀,雙方交換證據,法院允許自行調解。
4,開庭。開庭准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和宣判。
㈤ 在司法局上班如果轉警需要注意什麼
你好,我就在司法局上班,偶然看到你的提問,恰巧手頭不忙,就敲下鍵盤幫你解解惑,權當普法了,不圖財富值,希望對你有所裨益。你所說的「司法警察」稱呼不規范,在法律上「司法警察」指的是法院和檢察院的法警,司法行政系統即司法部(廳、局)的警察是監獄、戒毒人民警察,一般包括監獄、戒毒所的人民警察,以及它的上級主管機構監獄管理局和戒毒管理局機關的人民警察。但是除上述機構和人員范圍外,還有幾種人員在某些情形下也可以授予警銜、成為警察。下面我將按行政級別,分縣級司法局、地級司法局、省司法廳、司法部來闡述你所關心的警察編制。
一、縣級司法局。目前,全國的縣級司法局因為不具有管理監獄的職能,所以是沒有警察編制的。縣級司法局現在履行著社區矯正工作,負責對管制犯、緩刑犯、假釋犯和監外執行犯的監管改造,從性質上說,社區矯正工作同監獄矯正工作是一樣的,都屬於刑罰執行工作,被管理的對象都是罪犯,只是監管場所一個在高牆內、一個在高牆外。從法理上說,社區矯正執法人員理應同監獄警察一樣賦予警察身份、享有警察權力和待遇。但是,目前的刑法、刑事訴訟法僅籠統規定社區矯正工作是一項刑事執法工作,從事社區矯正工作的在編公務員享有刑事執法權,但並未規定這些人員具有警察身份。有鑒於此,2013年司法部在起草的《社區矯正法》中已向國家立法機關建議在縣級司法局社區矯正工作機構配備部分警察。當然,這只是法律草案,國家立法機關最終會不會採納只有等時間來答復我們了。社區矯正法雖納入2013年立法規劃,但根據目前的立法進程推測,可能最快於2014年底前、最慢於2015年底前問世。說了那麼多,就是想表達一句話,如果你在縣級司法局社區矯正科工作且具有公務員身份,有可能會被授予警銜、成為一名警察,但請注意,只是有這個可能,這個可能的概率有多大就不好說了。
二、地級司法局。上面扯了很多都是關於縣級司法局的,誰讓咱的層次低呢,咱就一級一級往上扯,下面出場的該是地級司法局了,即省轄市司法局。從全國范圍看,由於歷史的、現實的原因有少數的地級司法局管理著市屬監獄或戒毒所(註:勞教制度於2013年12月28日被廢止,勞教所紛紛轉型為戒毒所,以下不再說明),比如東南沿海地區的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下轄東郊、南郊、西郊三個市屬監獄和第一、第二兩個市屬戒毒所,不僅管理著監獄、又管理著戒 毒所,而且管理的攤子還很大;又如北方的山東省濟寧市司法局,管理著濟寧監獄;再比如西部的陝西省延安市司法局管理著一個市屬戒毒所。還有其它這樣的例子,不再一一列舉。像上面所講的地級司法局這種情形,有以下幾類人員可以授予警銜、成為警察。一是局長,局長往往兼任市屬監獄或戒毒所的第一政委,那麼既然是第一政委了,當然是可以授銜的。二是分管副局長,在實踐中因為分管局長負責指導管理監獄或戒毒所,所以也是可以授銜的。第三是局政治處的人,因為政工部門就是負責警銜評授的,因此,這種好事他們不會吭哧吭哧忙活完把自己忘了。還有就是局監獄勞教工作指導處的人。
三、省司法廳。目前,絕大多數省份的監獄、戒毒所都是由省司法廳下面的監獄管理局和戒毒管理局垂直管理的,上述地級司法局掌管市屬監獄或戒毒所的情況尚屬少數。省司法廳授銜的情形與地級司法局類似,省司法廳廳長一般兼任監獄管理局第一政委,授予警銜毋庸置疑;監獄管理局局長一般都是副廳長,再者監獄管理局局長本身就是監獄警察,因此分管副廳長不存在授警銜的討論;下列人員授警銜的情形就與地級司法局一致了,包括省廳政治部的和監獄勞教指導處的。
四、司法部。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既然地級司法局的局長、省級司法廳的廳長分別兼任市屬監獄第一政委和監獄管理局第一政委,那麼司法部部長是否也兼任司法部監獄管理局第一政委從而授予警銜呢?答案是否定的。司法部的監獄管理局屬於部的內設機構,行政級別為正廳級(同各省司法廳平級),一個堂堂正部級怎會屈身兼任正廳級,況且司法部監獄管理局也不設第一政委職務,因此授銜也就無從談起。那麼司法部分管監獄工作的副部長呢?從司法部官網上公開顯示的資料看,是司法部長親自主抓監獄工作,沒有分管副部長,因此其餘副部長不會被授予警銜。司法部的監獄管理局、戒毒管理局是正兒八經的全員皆警機構,不再贅述。
以為很快就敲好了,沒想到打了一下午,你可要好好讀一下啊,別讓俺白費力氣。呵呵,順祝工作愉快。我也該回家吃晚飯了。
㈥ 法院的司法行政人員可以轉崗當法官嗎
不可能,法官要從法官助理開始做起,而法官助理需要參加公務員招聘考試。通過就成為了法官助理,法官助理做滿五年才有資格參加員額法官考試,通過了才能正式成為法官。而行政人員本身就沒有法官基礎。怎麼可以轉崗做法官呢?
㈦ 轉警問題,請山東司法行政機關的知情人士進,那些噴血的走!
全國有些地方試點了,比如大連和咱們山東的日照嵐山區,社區矯正作為監獄的延伸,必須重視其價值,我個人認為現在政法幹警錄用逐漸擴大化,基層司法工作者的質量明顯提升,形象也在改變,轉警這件事其實是有希望的。
1.我聽說,要想警務化管理,必須基層司法所要是縣區直屬的,而且必須有社區矯正職能的。
2.司法行政機關與公安機關屬於兩個部門,警銜授予是互不沖突的,如果這些試點的地區效果比較好,那麼我上述的那些司法所是有機會授予的。
咱們山東的司法所還是比較傾向轉警的,只要地方上能積極點,轉警是將來不遠的事了。一省有一省的情況,全國不會統一授銜的,能者上,不能只能發些反對意見。
㈧ 地方行政編如何轉政法專項編制
1、通過公務員考試。
2、調任。
1982年11月10日,中央政法委員會、中央組織、勞動人事部、財政局在《關於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統編制和經費若干問題的聯合通知》(政法[1982]7號)中明確,「將全國各級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統編制單列,實行統一領導,中央和省、市、自治區分級管理」。
至此,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統的編制從黨政群機關中分離出來,作為專項編制單獨管理。其中,司法行政系統中包含勞改(後改為監獄)、勞動教養系統。此後,國家安全職能從公安系統分出,單獨成立國家安全機構,其編制列入政法專項編制,單獨管理。
(8)司法行政轉網擴展閱讀
2007年起實施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第十七條:「根據工作需要,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經國務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編制總額內對特定的行政機構的行政編制實行專項管理。」在實踐中指的就是政法專項編制。
在機構編制管理的實踐中,通常把檢察、審判機關,以及國家行政機關中的司法(含監獄、勞動教養管理局)、國家安全以及公安等機關,及其所屬直接履行政法職能的單位,統稱為政法系統。這些系統使用的編制統稱為政法專項編制。黨委政法委使用的編制不是政法專項編制。
《關於印發〈關於政法專項編制內部挖潛和創新管理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15〕8號)要求,將司法行政系統政法專項編制盡可能向司法所傾斜,優先為沒有政法專項編制人員的司法所配備政法專項編制。
司法所政法專項編制實行專編專用,對於歷史原因形成的擠占、挪用或截留司法所政法專項編制問題,要通過清查、整頓及置換等方式收回。
要用足用好司法所政法專項編制,通過省級統一招錄等方式,積極做好司法所政法專項編制人員招錄工作,進一步充實司法所工作力量。因工作需要從司法行政系統以外調入的,應報經地市司法行政機關審核同意。
㈨ 如何開展司法行政工作網格化管理和服務
一、把握大局、明確定位,積極構建網格管理新格局
深刻領會、准確把握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創建給司法行政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立足「服務經濟轉型升級、服務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營造法治氛圍」的職能定位,採取措施,切實增強社會參與度。抓領導、強組織。
設立由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人民調解工作指導管理委員會、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協調小組、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工行委、鄉鎮(街道)層層設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形成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領導格局。在鄉鎮(街道)、企事業單位以及交通、勞動爭議、集貿市場等行業和領域建立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推選(聘任)了人民調解員、安置幫教工作人員、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矛盾糾紛信息員,並實行首席人民調解員制,在司法所指導下共同擔負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等工作。整合司法助理員、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人民調解員、社區矯正工作者、社會志願者組成了司法行政工作網格服務團隊,將司法行政工作與基層網格有效對接,使各項工作職能全面融入到「網格」中。依託社區文化驛站、社區居民之家等群眾文化活動場所,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對發現的矛盾糾紛苗頭、及時進行調處化解;按時上報網格內各類法律需求信息、開展日常法制宣傳活動;及時向法律援助工作站報告群眾的法律要求、實現法律援助應援盡援;及時對網格內社區矯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開展幫扶工作等。
二、轉變思路、夯實基礎,不斷探索網格管理新措施
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要求,使司法行政工作體系由垂直型向網格型轉變,工作力量由獨立作戰向集團作戰轉變,工作方式由注重管理向突出服務轉變,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公共服務模式轉變,由條線、單向的管理運行機制向網格、互動的服務管理運行機制轉變。工作理念上,始終堅持「最好的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最好的理念就是最好的創新」,立足最大限度縮小服務半徑、最大限度提升服務效能的思路,強基固本,把業務融入到網格中,把工作力量凝聚到網格內,做到問需於民,對網格內居民、企事業單位進行動態化、常態化服務。網格管理員自覺擔負起司法行政服務網格化管理工作宣傳服務者的責任,使網格工作「三清」,即網格「基本社情清」、「人員類別清」、「區域職責清」;實踐中做到主動服務,「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對網格內的矛盾糾紛,堅持「化早、化小、化苗頭」,理順關系、疏導情緒,使隱患排查防範到位、矛盾糾紛化解到位、法規政策宣傳到位;對刑釋解教人員和社區矯正人員,堅持「不歧視、不嫌棄」,
實施「三個一」管理模式。即:第一時間入戶走訪、第一時間制定矯正方案、第一時間實施心理輔導。網格管理員每月逐一走訪管控對象,實時核實本網格內重點人員變動情況,做到底數清;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活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做到情況明;及時提供就業培訓、低保、困難救濟、法律咨詢等幫教服務,做到服務好,最大限度理順不滿情緒,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抗,實現管理效果最大化。管理方法上,建立與開放、動態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工作方式,以做好特殊人群的銜接管理為重點,推進對擬適用非監禁刑罪犯庭前調查社會評估制度,為法院判決提供有力依據
三、建章立制、推進管理,有效提升網格工作新效能
高度重視規章制度在推進司法行政工作網格化管理的重要作用,立足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推進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在規范運作,增強工作主動性上下功夫。認真分解和落實網格化管理的工作目標和責任,把司法行政各項服務職能融入網格並進行全面梳理,規范了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流程;進一步明確工作業務范疇,規范網格服務隊伍定期走訪、採集信息、解決處理等工作流程,並抓好業務操作培訓,提高網格化服務質量和效率。以加強人民調解制度建設為主題,全面夯實司法行政在社區網格中的根基,建立統一集中培訓、業務咨詢工作機制,設立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建立司法行政工作QQ群,實行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重要情況報告等制度。在司法所懸掛人民調解、法制宣傳、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制度牌。同時,建立網格工作評價、培訓、考核、激勵制度,落實群眾參與評議、監督,實行司法所定期聯系和日常坐班制度,保障工作運行。在兌現獎懲,激勵工作積極性上下功夫。把開展網格管理服務工作列入年度綜合考評的內容,制定檢查、評價、考核、獎勵、處罰辦法,並與評優評先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