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雙邊協定

刑法雙邊協定

發布時間: 2022-06-12 14:02:51

『壹』 關於刑法的有關知識

1.按國際慣例,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人員大體有以下幾類:

(1)出國進行訪問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政府部長、特使以及由他們率領的代表團成員。

(2)外交使節和具有外交官身份的全體官員。

上述人員的配偶和子女,國際上公認享有一定的外交特權,但各國對此條的應用范圍又有細微的差別。例如,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規定,外交代表與其構成同一戶口之家屬,如非接受國國民,得享有規定的特權與豁免;但有的國家限制在外交人員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范圍內;也有的國家把外交特權給予與外交人員共同生活的雙親或姐妹。我國規定,外交特權適用於外交人員的配偶及其未成年之子與未結婚之女。外交人員及其配偶的父母若與他們同住在北京,在一些方面也享有某些特權與豁免。

(3)根據有關國際協議和慣例,聯合國系統各組織代表機構的代表、顧問和副代表;國際組織的代表、委員會委員、高級官員等。

(4)途徑或短期停留的各國駐第三國的外交人員、外交信使。

(5)各國參加國際會議的官方代表。

(6)根據雙邊協定應享有特權與豁免的人員。如中美正式建交前雙方駐對方的聯絡處人員等。

除上述人員外,對外交代表機關的非外交人員,如行政技術人員、公務人員、私人僕役是否享有外交特權,各國的規定和實踐不盡相同。多數國家承認他們享有部分外交特權,但也有些國家對非外交人員的特權有所保留。在實踐中,一般仍然照顧到國際間通常的做法,給予一定的優待和方便。我國對非外交人員的待遇,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賦予他們某些特權。

2.這個問題沒法回答 情況太多了
3.引渡是指一國把在該國境內而被他國追捕、通緝或判刑的人,根據有關國家 的請求移交給請求國審判或處罰的一種國際司法協助行為。有權請求引渡的國家是:(1)罪犯本人所屬國;(2)犯罪行為發生地國;(3)受害國。

驅逐出境,是指將犯罪分子從本國境內驅逐到境外的一種刑法處罰。

沒有引渡條約的就驅逐

『貳』 論述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是指由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屬於刑事訴訟法的基本法律規范],貫穿於刑事訴訟全過程或主要訴訟階段,體現刑事訴訟活動基本規律,公/檢/法和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都必須遵守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原則。

一、共有[一般]原則[7項]:

1.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2.依靠群眾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43條/第63條/第84條];

3.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4.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刑事訴訟法第6條];

5.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刑事訴訟法第9條]。

(1)公檢法機關負有保障義務:

A.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B.只規定為其翻譯/未規定必須為其聘請翻譯。

(2)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

A.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

B.應當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其他文件。

【提示】當地通用語言文字指在當地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時正式使用語言文字。

6.審判公開原則[審判公開制度]: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刑事訴訟法第11條]。

「本法另有規定」是指:

(1)[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1款]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2)[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1款]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3)[刑事訴訟法第274條]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A.兩類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的代表/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

B.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提示1】公開審判的核心在於是否允許公民旁聽/是否允許媒體報道。

【提示2】原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2款規定「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根據新修訂刑事訴訟法規定:

①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均不公開審理;

②但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但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A.經未成年被告人同意;

B.經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7.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二、刑事訴訟法特有原則[9項]:

1.職權原則(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行使原則);

2.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基礎],互相配合[關鍵],互相制約原則[目的]原則: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刑事訴訟法第7條]。

3.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5.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6.具有[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7.追究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原則[刑事訴訟法第16條/刑法第11條/《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第14條/《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第114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320條-324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3條-224條/《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處理涉外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A.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B.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8.刑事司法協助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刑事訴訟法》第17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3條、第239-350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舊)第437-460條/《高法解釋》第325-326條]。

(1)刑事司法協助的主體:

A.我國人民法院和外國法院;

B.我國人民檢察院以和外國檢察機關;

C.我國公安機關和外國警察機關。

(2)刑事司法協助的依據[3個]:

A.我國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協定[雙邊協議];

B.我國參加的載有司法協助內容的國際條約;

C.國際公認的互惠原則。

(3)狹義刑事司法協助是指與審判有關的刑事司法協助[代為送達司法文書/代為調查取證]/廣義刑事司法協助還包括引渡/我國刑事司法協助不包括裁判的相互承認與執行。

三、刑事訴訟基本制度:

1.兩審終審制:

(1)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刑事訴訟法第10條];

(2)兩審終審制度例外情形:

A.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B.死刑案件的核准程序。

2.人民陪審員制: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3條/第178條/第208條]。‍

『叄』 如果對一起犯罪案件,A國與B國都可以根據屬地原則適用本國刑法,應該怎麼辦

兩國都是有管轄權的,直接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國家更方便管轄。如果有一國是犯罪嫌疑人的國籍國,看是否可以根據雙邊或多邊協議引渡其回本國接受審判。如未能在管轄權問題上達成一致,直接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國家做出判決後,另一國在能行使管轄權時可以根據本國法確定是否承認他國已經執行了的刑罰。我國法律規定的是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肆』 關於國際刑法的問題,急!!

泛指國際上有關刑事實體法和程序法的法律規范,其確切范圍尚無定論。以這類規范作為研究對象的國際刑法學,仍處在個別專題研究的階段,尚未形成國際法中公認的分支學科。由於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法律概念很不相同,刑事審判權又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在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社會中,不可能建立世界統一的、超國家的刑事審判機構,由它來適用一部有普遍拘束力的國際刑法典。當前一般所稱國際刑法,是指國家間為特定問題所簽訂或認可的有關刑事問題的各種公約、條約和國際法一般原則。

國際刑法25種主要犯罪分類
一、與戰爭有關的犯罪 1.侵略罪 3.危害人類罪 4.戰爭罪 6.非法持有、使用和放置武器罪 8.充當外國僱傭軍罪 二、與人權有關的犯罪 2.滅絕種族罪 9.種族隔離罪 10.奴役及與奴役有關習俗的犯罪 11.酷刑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罪 12.非法人體實驗罪 三、與恐怖有關的犯罪 5.危害聯合國及有關人員罪 14.劫特航空器和危害國際航空安全罪 16.威脅和使用武力危害國際保護人員罪 17.劫持人質罪 18.非法使用郵政罪 四、與海洋和環境有關的犯罪 13.海盜罪 15.危害航海安全和公海固定平合安全罪 24.非法干擾國際海底電纜罪 21.危害國際環境罪 五、其他犯罪 7.盜竊核材料罪 19.非法販賣毒品及與毒品有關的犯罪 20.破壞、盜竊國家珍貴文物罪 22.國際販賣淫穢物品罪 23.偽造、變造貨幣罪 25.賄賂外國官員罪

國際刑法的程序法規范
大都與實體法規范規定在同一公約或條約內,但也有單獨成法的,例如,聯合國大會1973年通過的《關於偵查、逮捕、引渡和懲治戰爭罪犯和危害人類罪犯的國際合作原則》。國際刑法的程序法一般涉及:①刑事管轄,特別是解決普通管轄、雙重管轄、多重管轄的問題。由於刑事管轄上存在屬地主義(領域原則)、屬人主義(國籍原則,又分被告人國籍原則和受害人國籍原則)、保護主義(安全原則)、普遍主義(世界性原則)和永久居所或營業地原則等,所以各國規定不一。在如何處理雙重審理的問題上,各國做法也不相同,因而,在國際罪行、跨國罪行、公海上犯罪、船舶或航空器上犯罪的管轄問題上,情況比較復雜,需要有國際協議加以調整。例如,關於空中劫持罪的3個公約,在這方面就作了比較詳細的規定。 ②引渡。國際間已存在許多有關引渡的條約和慣例;但關於可引渡罪名、引渡的客體、引渡的條件和引渡的順序等,均有待用國際協議作進一步調整。 ③司法協助。 在刑事訴訟上關於案情的偵查、案犯的緝捕、訴訟文書的送達、證據的收集,以至判決的執行,國際間已存在許多雙邊或多邊的司法協助協定。有關國際罪行的公約或條約,一般也包含有司法協助的條款。1923年建立的國際刑事警察組織,專門從事建立罪犯檔案、偵查、緝捕等方面的國際協作。這種大規模的刑事司法協助,也屬於國際刑法研究的對象。

這些應該回答你的問題了吧!

『伍』 關於刑法的空間效力的問題。我在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感覺理解的有些矛

如果在英國被追訴,那麼適用英國法律,如果引渡回中國則適用中國法律。
其實司法管轄權很多領域都有重疊,刑法、民法、商法都有,所以國際間才有雙邊或多邊的協定或安排或條約。

『陸』 中國人在外國對中國人犯罪 怎麼處理

根據屬地管轄原則的相關規定,一國公民在他國發生刑事犯罪,應按照犯罪發生地國法律優先的原則進行處理,即犯罪發生地所在國具有優先管轄權。

以江歌案為例,該案發生在日本,即使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同為中國人,也會根據屬地原則,依據日本的刑事法律對其行為進行審判。屬地原則,也因此被稱為域外犯罪選擇適用管轄的「黃金原則」。因此,華人在國外遭遇犯罪分子侵害時,應該及時報警,向當地司法機關陳述犯罪事實,依據當地法律使罪犯受到應有懲處。

依據最高法《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八條規定:由其入境地或者離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害人是中國公民的,也可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具體到江歌案,如果劉鑫的前男友回到中國,在追究其刑事責任時,則由其入境地或離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被害人江歌離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在境外犯罪,不能被引渡回中國受審嗎?」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為發生地所屬國被審判前回到國內,則可以直接適用我國刑法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這時,不論我國是否和其他國家簽訂了引渡協議,只要犯罪嫌疑人是中國國籍,就不會被引渡,這就是「本國人不引渡」原則。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國外,則不論雙方是否簽署引渡的雙邊協定,都應該優先適用屬地原則。

『柒』 國際刑法的刑罰體系具體有哪些內容和特點

國際刑罰體系:是指國家以有利於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為指導原則,專通過屬刑法的規定而形成的、由一定刑罰種類按其輕重程度而組成的序列。
國際刑罰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刑罰體系的構成要素是具體的刑罰方法即刑種。
2.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刑種是經過立法者選擇而確定的。我國的刑種是立法者在總結長期以來我國各種刑事立法規定的刑罰種類及其運用效果的基礎上選擇確定的。
3.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各刑種是依照一定的標准排列的。我國刑法中的刑罰體系主刑和附加刑都是按照各自的嚴厲程度由輕到重依次排列的。
4.刑罰體系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首先,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刑種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其次,主刑與附加刑的分類是由刑法規定的;再次,刑罰種類的先後排列是刑法規定的。
5.體系確立的依據是有利於刑罰功能的發揮和目的的實現。我國刑罰體系中,無論是刑種的選擇,還是刑種的分類,抑或是刑種的排列,都是立法者從有利於刑罰功能的發揮和刑罰目的的實現而確定的,不是隨心所欲規定的。

『捌』 簡述我國刑法的空間效力

我國刑法的空間效力:
(1)對國內犯的適用原則--屬地管轄原則:
a.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b.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c.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2)對國外犯的適用原則:
a.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b.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c.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d.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e.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對於國際列車上的犯罪,根據雙邊協定處理,由最初到達地或目的地法院管轄。

『玖』 狹義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狹義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基本內容

根據目前現存的國際雙邊、多邊條約以及各國國內法的規定,有關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內容在狹義范圍內可大致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文書送達是指一國主管機關應另一國主管機關的請求向處於本國境內的關系人送達由請求方發出的司法文書或司法外文書,如送達起訴書、傳票、拘捕通知書等。 刑事訴訟文書的送達是國家尋求刑事司法協助的重要形式之一,許多司法協助公約及協定均對此作出了詳細的規定。1959年《在刑事案件中互相協助的歐洲公 約》規定,在另一締約國送達司法文書,如果請求國沒有提出特別的要求,被請求國將簡單地把司法文件送交收件人本人。文件的送達應有收件人的收據,或由被請 求國發表的關於文件已經送達的聲明予以證明。如果文件無法送達,被請求國也應將無法送達的理由通知請求國。被請求國可能要求請求國在開庭六十天前將傳票或 文件送交有關當局。請求國在委託外國主管機關代為送達文書的請求書中應當註明:請求和被請求機關的名稱,收件人的姓名、國籍、職業、住所或居所,請求提供 司法協助的具體案由、該項請求涉及的犯罪事實的說明以及有關的法律規定。被請求國的主管機關應將送達文書的執行日期和地點通知請求國主管機關,並附送達回證。
在狹義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中,送達文書只是一般的司法行為,並不涉及實體的執行部分。文書送達的標準是固定的當事人,而不能是當事人所 在地法院的司法人員或司法助理人員(在有些國家律師被視為司法助理人員),必須有當事人的簽字才能視為已經送達,在這個程序上極為嚴格,只要在特殊情況下 有雙邊協定條件才有例外的規定。
在送達文書的方式上,根據各國的司法實踐,主要有外交送達、使領館送達、法院直接送達、委託外國法院送達、 委託外國主管部門送達、郵遞送達等。不管送達的方式,總的原則要求應當是適用被請求國刑訴法的有關規定。因為送達文書被國際上普遍認為是行使國家司法權的 行為,因此應選擇受送達國法律所允許的方式送達。
關於司法外文書的送達,也要求按送達司法文書同樣方式進行。由於各國對司法外文書的概念存在 不同理解,規定也不一致。盡管如此,但一般認為,司法外文書應具備兩個特點:其一,它與訴論案件本身並不相關,這一特點使之區別於司法文書;其二它需要有 某一「當局」或「司法助理人員」的介入,這一特點又使之區別於純粹的私人文書。符合上述特點,均屬於司法外文書。
我國目前尚未建立涉外刑事訴 訟文書送達制度,但在同外國簽訂的雙邊司法協助條約中已開始涉及刑事司法協助的送達文書問題,如1987年簽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人民共和國關於民 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第22條規定,締約雙方應根據請求,在刑事方面相互代為送達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今後,送達文書的事務將會越來越多,本著尊重 「政府間的請求」的國際禮讓原則,我國應在互惠的基礎上協助外國送達刑事訴訟文書。凡是外國請求我國代為送達刑事訴訟文書的,一律由主管部門予以審核,確 定給予或不給予協助。 訴訟國通過被請求國的主管機關傳喚處於外國境內的證人和鑒定人出庭,也 是國際刑事司法合作的重要內容。這種協助活動使訴訟國主管機關有可能直接聽取有關證言,對於客觀全面地查清案件真相具有重要意義。在各國刑事訴訟中,有關 證人或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規則各不相同,特別是在涉外刑事訴訟中,出國作證涉及到諸多棘手問題,如公民出入境護照和簽證的申領、往返旅費、作證期間生活費 用、翻譯證詞、證人人身安全等等。1959年歐洲公約規定,如果請求國認為證人和鑒定人的出庭是特別必要的話,被請求國應允許他們出庭,一切費用由請求國 負擔。如果證人和鑒定人拒絕出庭,他們不能因此而受到處罰,除非他們後來自願進入請求國的領土並受到傳喚。巴西奧尼教授在他編撰的《
國際刑法典 (草案)》中也對證人出庭作了專款規定,這一規定吸取世界各國的司法實踐經驗,雖然在實際中尚無法律拘束力,但對各國的刑事訴訟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該法典在尊重各國的雙邊條約有關國際公約的前提下,對證人出庭的條件,拒絕協助的合法性理由、證人的人身安全等有關問題均作了原則性規定。
我國對於證人和鑒定人出國作證和外國人應邀來華作證尚缺乏健全而系統的法律規范的調整,但在司法實踐中也在逐步走向國際化。1987年簽定的《中波司法 協助協定》把傳喚證人、鑒定人出庭納入了刑事司法協助范圍之內,並規定,對通過被請求的締約一方通知前來出庭的證人或鑒定人,無論其國籍如何,提出請求的 締約一方不得因其入境前犯的罪行或其證詞、鑒定或其他涉及訴訟內容的行為追究其刑事責任和以任何形式剝奪其自由。如果證人或鑒定人在接到無須繼續留在提出 請求的締約一方境內的通知後次日起十五日,有出境的可能而仍不出境的,即喪失前述所言給予的保護,實際上可以推定被傳喚人自願放棄享受國際條約所給予的法 律保護。這一規定的內容實際上與1959年的歐洲公約關於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規定是一致的,反映了我國的刑事司法協助已經開始注意採取國際通告規則進 行國際刑事司法合作,同時在遵守我國的國內刑訴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採取了一些靈活性的原則,在特殊情況下作出特殊處理的方式。 物的引渡是指被請求國應請求,將自己已經掌握的有關案件的證據材料,犯罪物品或其它扣押物品交給請求國於訴訟中使用。一般來說,在移送文書和卷宗材料時,被請求國只移送其復製件,如果請求國明確要求得到原始材料,被請求國也可以考慮接受此要求。
被請求國引渡的物證應當是在本國訴訟中暫時用不著的材料和物品,如果本國的訴訟同時需要使用這些物證書證,被請求國可以決定推遲移送。同時,請求國應當 承諾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歸還被移送者的物品和材料,除非被請求方明確表示不要求歸還;被移送的物品只能用來作為證據材料,請求國不應用之去滿足某些民事當事 人提出的返還或賠償的請求。
以上我們對狹義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從概念、途徑及基本內容作了一番剖析,由此可見狹義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一斑, 許多原則性的通則已經成為「國際慣例」;反觀我國的司法協助現狀,則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建立我國健全的刑事司法協助制度應當早日提上日程,特別是狹 義的刑事司法協助方面的一些制度應通過雙邊條約和多邊條約的簽定或加入逐步使之走向成熟,以利於全面開展國際間的刑事司法合作,從而推動國際刑法的發展;與此同時,要對現行的國內有關法律如刑事訴訟法典進行全面的修改和調整,使今後的國際刑事司法合作的開展有法可依,有法可行。
(作者單位: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
註:
(1)該公約全文請參見:米勒與懷斯合編的《國際刑法》一書,1965年倫敦英文版。
(2)參見韓德培主編的《國際私法》1990年版,第437頁,武漢大學出版社。
(3)參見《國際司法協助與區際沖突法論文集》一書,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92頁。

『拾』 中國人在越南犯罪會怎麼處理

根據屬地管轄原則,一國公民在他國發生刑事犯罪,應按照犯罪發生地國法律優先的原則進行處理,即犯罪發生地所在國具有優先管轄權。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10)刑法雙邊協定擴展閱讀: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為發生地所屬國被審判前回到國內,則可以直接適用我國刑法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

這時,不論我國是否和其他國家簽訂了引渡協議,只要犯罪嫌疑人是中國國籍,就不會被引渡,這就是「本國人不引渡」原則。

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國外,則不論雙方是否簽署引渡的雙邊協定,都應該優先適用屬地原則。

熱點內容
法是社會現象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75
反家庭暴力法法律知識有獎問答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05
勞動法基本原則論述題 發布:2025-01-21 05:37:36 瀏覽:599
四川內江司法局 發布:2025-01-21 05:18:32 瀏覽:854
湖北省十堰市法官 發布:2025-01-21 05:18:29 瀏覽:3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
敖漢旗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1 03:57:20 瀏覽:622
法院執行經驗 發布:2025-01-21 03:51:29 瀏覽:809
石家莊律師查詢 發布:2025-01-21 03:32:42 瀏覽: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模板 發布:2025-01-21 03:23:46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