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刑法原文
❶ 物質性利益和非物質性利益的含義
(1).物質性利益,包括物品,金錢上的利益。
(2).非物質性利益;如提供低息貸款、高檔娛樂消費或給予高檔房屋居住權等等。如果將這些朝「常規化」方向發展、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非物質利益賄賂拒之刑法門外,不利於黨和國家反腐倡廉建設的推進。
而「非物質性利益」又發展到「非物質性利益賄賂」。
「非物質性利益賄賂」的主要表現形式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受賄者慾望的不斷膨脹,不少身居要職的掌權者錢財富足,單靠金錢財物再難滿足其胃口。在這種情況下,非物質性利益的賄賂開始成為當前賄賂犯罪的一個新特點。當前,非物質性利益賄賂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幫助賄賂。即通過幫助手握權力的人或其親屬解決相應的問題、困難來獲取以後的關照、好處等。如為國家工作人員的子女解決升學、就業、提拔或出國問題,給予官員的親屬某種商業上絕對盈利的「機會」,幫助領導考試、發表學術論文、著書立說,為公務人員的房屋無償提供裝修設計或其它勞務,無償向「實權者」長期出借住房或汽車等。
2、性賄賂。是指行賄人通過給行賄對象提供性服務以滿足受賄人的慾望,從而達到利用受賄人的職權,實現其所謀求的不正當或不法利益之目的。南京大學法學院金衛東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就誘惑力而言,性賄賂的社會危害性和持續性,有時甚至超過財物賄賂。性賄賂一旦既遂既具有多次為行賄者謀取不正當利益,多次危害社會的行為,滋生腐敗,導致權力質變,國有資產流失。性賄賂行為不僅僅是道德問題,它關繫到官員的清廉,以及社會的風氣。一方面,性賄賂使得拒腐力差的官員在潛移默化中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出賣了自己的廉政性。另一方面,這種行賄方式,象滾雪球一樣迅速發展,使得許多官員成為色情行業和黑社會的保護傘,生活方式腐朽,也從深層次勝敗壞了社會風氣。
3、信息賄賂。即通過向有關人員提供尚未公開的信息的方式進行賄賂而獲取好處的行為,如提供商業秘密、審判秘密、人事職務升遷信息、內幕交易等。以泄漏信息進行賄賂的原因在於所泄漏的信息可以在商業竟爭、職務晉升中取得利益、也可以在權錢交易的過程中找到「捷徑」,接受人可以通過對所獲得信息的利用,能夠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4、感情賄賂。是為了建立感情而進行的資金投入。行賄人多是利用賄賂對象及其親屬婚喪嫁娶之機或生日、生病、升學、晉級之時,或在春節、仲秋等傳統節日,以慰問、祝賀或問候等名義,以「紅包」的形式進行感情投資的。感情賄賂的行賄方式絕大部分是法人單位或私人企業,也有個人,而受賄方則是個人居多,主要是有直接工作關系或業務關系的上級部門領導和經辦人員,也有個別是法人單位。
5、業績賄賂。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與領導的工作關系故意將其業績推到領導身上,將自己乾的說成是領導乾的,有些領導為了陞官發財竟然向下屬索取業績,並封官許願,在領導得到提拔晉升之後,主動或被動為下屬辦事。有的領導因被抓住把柄而成為行賄人犯罪的幫凶或保護傘,近年來這類犯罪逐漸增多。
6、替代行為賄賂。替代行為賄賂方式大致有替代受過,替代受罰,替代認罪受刑,替代承擔責任及替代考核,替代考試等,這種賄賂表面上看起來是小事情,但一旦成為賄賂人的把柄,就會使受賄人喪失原則和黨紀國法,往往會給國家和單位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如某位領導自己開車撞了人,卻讓司機去頂罪。
二、國外關於非物質性利益賄賂的規定
嚴懲腐敗的理念在立法上的表現之一,就是大多數國家的刑法均規定,賄賂除了財物、財產性利益之外,還包括其他非物質性利益。
1、《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規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第8條第1款規定,行賄罪是指「直接或間接向公職人員許諾、提議給予或給予該公職人員或其他人員或實體不應有的好處,以使該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時作為或不作為」;受賄罪則是指「公職人員為其本人或其他人員或實體直接或間接索取或接受不應有的好處,以作為其在執行公務時作為或不作為的條件。」可見,《公約》的「賄賂」是指作為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時作為或不作為的條件」的「不應有的好處」,而該「好處」的范圍顯然大於財物。
2、其它一些國家的相關規定。國外許多立法規定,一切能滿足人的需要的賄賂,都可構成賄賂罪。德國刑法典將受賄對象規定為「利益」,當然包括非物質性利益;丹麥立法將其表述為「賄賂或其他不正當利益」,瑞士為「賄賂或免費利益」,羅馬尼亞刑法典規定為金錢、有價物、其他利益;義大利規定為「財產或其他利益」,波蘭規定為「財產或個人利益」,加拿大規定是「金錢、兌價物品、職務、住所或僱傭、貸款、獎賞或任何利益」,美國規定為「有價值的東西」。1915年,日本一法院判定,異性間的性交也可能成為賄賂罪的目的物,奠定了「性賄賂」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防止賄賂條例》把「利益」解釋為:禮物、貸款、費用、報酬、傭金職位、僱傭、契約;支付、免除、清還或清理貸款、責任;其他服務、優惠,包括免受刑罰、免受任何紀律、民事或刑事性質之訴訟或控告;執行或不執行任何權利、權力或職責等。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刑法也作了類似規定。可見,世界各國和我國港澳台地區對「賄賂」范圍的規定既指財物性利益,也包括其他利益,即除財物外一切足以供人需要或滿足人們慾望的有形或無形利益。
三、我國非物質性利益賄賂的立法完善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將非物質性利益賄賂納入賄賂范圍勢在必行。將非物質性利益賄賂納入賄賂犯罪中,符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也符合各國立法、司法和法學理論的共同發展趨勢。
1、非物質利益賄賂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在當前的賄賂中,非物質性利益與物質性利益在賄賂中的作用是一樣的,都具有巨大的社會危害性。行賄者無論使用何種方式,用何種手段,無論賄賂的標的是金錢還是物品抑或是色情,目的都是為了投對方所好,以促成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用「其他非物質性利益」去交換比用財物去交換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廣泛、危害更大。如果對各種以「其他非物質性利益」為行為對象的賄賂犯罪不予刑事制裁,不僅不足以有效制止和預防該種賄賂犯罪的發生,而且容易導致放縱罪犯、縱容犯罪的不利後果。尤其是性賄賂,更是現在激烈的商戰中被經營者慣用的手段, 在某些情況下,財物達不到的目的,性賄賂往往可以達到。性賄賂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違法行為的范疇,已對整個社會秩序構成了嚴重的、現實的破環,是一種明顯、嚴重的蔑視社會秩序的行為。如果將這種賄賂排除在賄賂犯罪之外,將不利於打擊這種日益猖獗的行為。
2、將非物質利益排除在賄賂范圍之外違背罪刑相適應原則。從賄賂罪的客體看,無論認為賄賂罪是侵犯職務行為不可收買性的犯罪,還是認為賄賂罪是侵犯職務行為公正性或廉潔性的犯罪,「賄賂」均是作為「職務行為的代價所贈受的不法報酬」而存在的,這一不法報酬應當「包括能夠滿足人需求與慾望的一切利益」。從賄賂罪「以利換權」這一本質屬性來看,能滿足人之需求的非財產性利益與包括財物在內的各種財產性利益並無本質的區別。對事實上具有同等社會危害性的賄賂行為,僅因賄賂的內容不同而作出罪與非罪這種性質迥異的法律評價,實質上違背罪責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而且,賄賂罪的罪質表明,其當罰性主要在於該罪對職務行為不可收買性或廉潔性的侵犯,是否為國家造成重大損失,並非刑法設立該罪所考量的重點。刑法之所以打擊貪污賄賂犯罪,主要是因為它侵犯了國家公職的廉潔性,而這些新出現的賄賂手段同樣從本質上也構成了對這一國家公職人員廉潔性的侵害。
3、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變化的。因此,賄賂的手段也會不斷翻新,任何一種對「賄賂」范圍的界定都會隨社會生活的變遷而被揚棄。從社會生活的實情看,以某些不便計算價值的財產性利益和非財產性利益實施賄賂已成為腐蝕國家工作人員的一種重要手段,刑法應當對社會生活的這種變化及時作出適當的反應。在「民間口頭文學」所描述的與領導的「五大關系」中,「一起嫖過娼」是排於「一起收過贓」之前的與領導最「鐵」的一種關系,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賄賂」的巨大「威力」和獨特「功效」,以及普通民眾對我國腐敗現狀的看法。在這些「新興」賄賂的社會危害日漸嚴重,民眾嚴懲腐敗的要求日益強烈,「賄賂」的詞義在實際的社會觀念上已發生重大變化 的情況下,代表民意的立法者也不能再停留在「計贓論罪」的境地,而對新的社會現象視而不見。畢竟,社會實踐才是決定理論走向的最終力量——法律的設置和語言、觀念的內涵都應當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
4、履行國際公約義務的需要。從《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要求看,締約國有義務「採取必要的立法和其他措施」使其國內法達到《公約》的基本要求。我國已於2005年10月加入該《公約》,從履行國際法義務的角度,我們必須使我國刑法中賄賂罪的構成要件達到《公約》所確立的基本標准。也就是說,在賄賂罪行為對象的范圍問題上,我國刑法中賄賂的范圍不得小於《公約》的相應范圍。《公約》將賄賂定位於「不應有的好處」,而「好處」 的范圍明顯大於我國現行刑法中的「財物」。從文理上講,現代漢語的「好處」是指「使人有所得而感到滿意的事物」,並不局限於「財物」或「財產性利益」的范圍;從論理上說,能夠成為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時作為或不作為的條件」的「不應有的好處」,當然會包括某些與「財物」、「財產性利益」一樣,具有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和慾望之功能的「非財產性利益」。因此,將我國刑法賄賂罪的對象擴張及於某些非財產性利益,是《公約》的要求,也是我國必須履行的國際法義務。
腐敗與賄賂是共生品,常常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只有更加註重治本、更加註重預防、更加註重製度建設,從根源上去除腐敗,才能給民眾一個和諧的空間。
(作者為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副院長)
❷ 那個國家的刑法中有死刑的
一、 2005年10月4日止廢除和保留死刑的國家 在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國家在法律上或實踐中廢除了死刑。 數字如下: 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的國家: 86個。 對所有普通罪行廢除了死刑的國家: 11個。 在實踐中廢除了死刑的國家: 24個。 在法律上或實踐中廢除了死刑的國家: 121個。 保留了死刑的國家: 75個。 以下為四類國家的名單(2005 年10月4日止);最後是自1976 年以來廢除了死刑的國家的名單。最近幾十年的情況顯示, 平均每年有三個國家在法律上或實踐中廢除了死刑: 1. 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的國家和地區: 86個。 即法律對任何罪行不實行死刑,這些國家包括:安道爾, 安哥拉, 亞美尼亞, 澳洲, 奧地利, 亞塞拜然, 比利時, 不丹, 波黑, 保加利亞, 柬埔寨, 加拿大, 維德角, 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哥特底瓦, 克羅埃西亞, 塞普勒斯, 捷克, 丹麥, 吉布地, 多明尼加, 東帝汶, 厄瓜多,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喬治亞, 德國, 希臘, 幾內亞比索, 海地, 宏都拉斯, 匈牙利, 冰島, 愛爾蘭, 義大利,吉里巴斯, 賴比瑞亞, 列支敦斯登, 立陶宛, 盧森堡,馬其頓, 馬爾他, 馬紹爾群島, 模里西斯, 墨西哥, 密克羅西亞島 (聯邦的狀態 ), 摩爾多瓦, 摩納哥, 莫三比克, 納米比亞, 尼泊爾, 荷蘭, 紐西蘭, 尼加拉瓜,紐埃, 挪威,帛琉, 巴拿馬, 巴拉圭,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薩摩亞, 聖馬利諾, 聖多美島和普林西比島, 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 塞席爾群島, 斯洛伐克語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 索羅門群島, 南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土庫曼, 吐瓦魯, 烏克蘭, 英國, 烏拉圭, 萬那杜, 梵地岡, 委內瑞拉 2、 對所有普通罪行廢除了死刑的國家和地區: 11個。 法律只為例外的國家罪行,譬如根據軍法或叛國罪而產生的罪行設置死刑。這些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 阿根廷, 玻利維亞, 巴西, 智利, 庫克群島, 薩爾瓦多, 斐濟,以色列, 拉脫維亞, 秘魯。 3、 在實踐中廢除了死刑的國家和地區: 24個。 對普通的罪行譬如謀殺保留死刑,但在過去 10 年期間,實踐中未執行任何人死刑。 名單中還包括雖然法律上沒有廢除死刑,但做出國際承諾不使用死亡的國家。這些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 比寧, 汶萊,伯金那法索, 中非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 甘比亞, 格林那達, 肯亞, 馬達加斯加, 馬爾地夫, 馬里, 茅利塔尼亞, 摩洛哥, 緬甸, 諾魯, 尼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俄聯盟, 斯里蘭卡, 蘇利南, 多哥, 湯加, 突尼西亞. 4、 保留死刑的國家和地區:75個。 即對普通罪行保留死刑的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包括:阿富汗、安地卡及巴布達, 巴哈馬, 巴林, 孟加拉國, 巴布達,貝拉魯斯, 貝里斯, 波札那, 蒲隆地, 卡麥隆, 查德, 中國, 葛摩, 剛果 (民主黨共和國), 古巴, 多米尼加, 埃及, 赤道幾內亞,厄利特里亞, 衣索比亞, 加彭, 迦納, 瓜地馬拉, 基尼, 蓋亞那,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牙買加, 日本, 喬丹, 卡扎克斯坦, 朝鮮, 韓國, 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 賴索托, 利比亞, 馬拉維, 馬來西亞, 蒙古, 奈及利亞, 阿曼,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當局, 菲律賓, 卡達, 盧安達,聖克里斯托夫和內維斯,聖羅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沙烏地阿拉伯, 塞阿里昂, 新加坡, 索馬里, 蘇丹, 史瓦濟蘭, 敘利亞, 台灣(地區), 塔吉克、坦尚尼亞、泰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烏干達,阿聯酋, 美國, 烏茲別克, 越南, 葉門, 尚比亞, 辛巴威 二、自 1976 年以來世界各國廢除死刑的情況 1976 年: 葡萄牙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78 年: 丹麥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79 年: 盧森堡, 尼加拉瓜 和 挪威對所有罪行廢除死刑。 巴西, 斐濟 和秘魯對普通的罪行廢除了死刑。 1981 年: 法國 和 維德角對為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82 年: 荷蘭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83 年: 塞普勒斯 、 薩爾瓦多對普通的罪行廢除了死刑。 1984 年: 阿根廷對普通的罪行廢除了死刑。 1985 年: 澳洲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87 年: 海地, 列支敦斯登 、民主德國(1)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89 年: 柬埔寨, 紐西蘭, 羅馬尼亞 和 斯洛維尼亞 (2) 對所有罪行 廢除了死刑。 1990 年: 安道爾, 克羅埃西亞 (2), 捷克斯洛伐克 (3), 匈牙利, 愛爾蘭, 莫三比克, 納米比亞 和聖多美普林西比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92 年: 安哥拉, 巴拉圭 和 瑞士對所有罪行廢除死刑。 1993 年: 幾內亞比索, 香港 (4) 和 塞席爾群島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94 年: 義大利對所有罪行 廢除了死刑。 1995 年: 吉布地, 模里西斯, 摩爾多瓦 和西班牙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96 年: 比利時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97 年: 喬治亞, 尼泊爾, 波蘭和 南非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玻利維亞對普通罪行廢除死刑。 1998 年: 亞塞拜然, 保加利亞, 加拿大, 愛沙尼亞, 立陶宛和英國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1999 年: 東帝汶, 土庫曼 和 烏克蘭對所有罪行廢除死刑。 拉脫維亞 (5) 對普通的罪行廢除了死刑。 2000 年: 哥特底瓦和 馬爾他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亡懲罰。 阿爾巴尼亞 (6) 對普通的罪行廢除了死刑。 2001 年: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 (7) 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智利對普通的罪行 廢除了死刑。 2002 年:塞普勒斯、 南斯拉夫 (以後為塞爾維亞和 黑山共和國) 對所有罪行廢除死刑。 2003 年:亞美尼亞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2004 年:不丹, 希臘, 薩摩亞, 塞內加爾 和 土耳其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2005 年:賴比瑞亞 (8) 和 墨西哥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 2005 年9月:賴比瑞亞對所有罪行廢除了 死刑。 註: (1) 在 1990 民主德國成為了統一德國。1949 年西德的死刑就被廢除了。 (2) 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當他們是社會主義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一部分的時候就廢除了死刑。 兩個共和國於 1991 年獲得獨立。 (3) 在 1993 捷克斯洛伐克分成了兩個國家:捷克和斯洛伐克。 (4) 在 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成為保留死刑的國家中廢除死刑的地區。 (5) 在 1999 拉脫維亞人議會投票批准加入歐洲人權公約,在和平時期廢除死刑。(6) 2000 年阿爾巴尼亞議會投票批准加入歐洲人權公約,在和平時期廢除死刑。 (7) 在 2001 年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批准了加入《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對所有罪行廢除死刑。 (8) 在 2005 年賴比瑞亞批准了對《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第二個任意協議, 對所有罪行廢除死刑。 三、 2004年世界各國死刑執行和裁判的情況 在2004 年期間, 至少在 25 個國家有 3797 人們被執行了死刑。至少在64 個國家有 7395 人被判了死刑等待執行。 以下情況是根據已知的案件統計出來的; 真實的數字一定是更高的。 2004 年已經得知執行了死刑的國家:阿富汗、 孟加拉國、 帛琉、 中國、 埃及、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日本、 喬丹、 朝鮮、 科威特、 黎巴嫩、 巴基斯坦、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索馬里、 蘇丹、 敘利亞、 台灣、 塔吉克、 美國、 烏茲別克、 越南、 葉門。 2004 年已經得知判決了死刑的國家和地區:阿富汗、 阿爾及利亞、 巴哈馬、 孟加拉國、 巴布達、帛琉 、 貝里斯、 汶萊、 蒲隆地、 卡麥隆、 查德、 中國、 剛果(民主黨共和國)、 埃及、 赤道幾內亞、厄利特里亞、 衣索比亞、 瓜地馬拉、 蓋亞那、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牙買加、 日本、 喬丹、 肯亞、 朝鮮、 韓國、 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利比亞、 馬來西亞、 摩洛哥、 奈及利亞、 阿曼、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當局、 巴布亞紐幾內亞、 菲律賓、 卡達、 盧安達、 沙烏地阿拉伯、 塞內加爾、 塞阿里昂、 新加坡、 索馬里、 斯里南卡、 蘇丹、 敘利亞、台灣、塔吉克、坦尚尼亞、泰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烏干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美國、 烏茲別克、 越南、 葉門、 辛巴威。 和往年一樣, 大多數死刑的執行出現在全世界極少數國家。 2004 年有 97%的死刑執行發生在中國、伊朗、越南和美國。根據有限的和可利用資料的不完全統計表明:在2004年中國至少有3,400人被執行了死刑, 真實數字被認為是更高的。 伊朗執行死刑至少 159人, 越南至少 64人 。在 美國,則從 2003年的65人下降到2004年的59人。
求採納
❸ 國家刑法對吸毒者是怎麼規定的
吸毒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但不構成犯罪。
我國《刑法》沒有規定吸食毒品罪。但是吸毒容易引發其他犯罪,吸毒人員犯什麼罪,按什麼罪處罰。單獨的吸食毒品行為不屬於犯罪,但可以給予行政處罰或採取者強制措施。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二條 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機關處15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2000元以下罰款,並沒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吸食、注射毒品成癮的,還應予以強制戒除,進行治療、教育。強制戒除後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實行勞動教養,並在勞動教養中強制戒毒。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毒的決定》第八條規定:
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機關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二千元以下罰款,並沒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吸食、注射毒品成癮的,除依照前款規定處罰外,予以強制戒除、進行治療、教育。
強制戒除後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實行勞動教養,並在勞動教養中強制戒除。只有經過尿液化驗,毒品為陽性的才能確定為吸毒人員。
(3)丹麥刑法原文擴展閱讀:
2017年6月,咸陽市公安局發布《關於敦促吸毒違法犯罪人員主動到案爭取從寬處理的通告》,希望吸毒違法犯罪人員能主動到案 。
2017年6月26日是第30個「6.26」國際禁毒日,為了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寬嚴相濟政策,有效遏制毒品違法犯罪的滋生蔓延,依據《刑法》、《禁毒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咸陽市公安局發布通告。
1、凡吸毒人員在本通告期限內主動到全市各級公安機關、轄區派出所或所在社區接受詢問或登記,自願參加社區戒毒的,一律予以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理;逾期拒不到案或者繼續進行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一經查獲,堅決依法從嚴懲處。
二、凡吸食、注射鴉片、嗎啡、海洛因、大麻、冰毒、可卡因、搖頭丸、氯胺酮的(K粉)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麻醉或精神葯品的人員,在本通告期限內,主動到案、回歸社會,自願接受社區戒毒的,不再給予強制隔離戒毒;對有涉毒犯罪前科或二次吸毒的違法犯罪人員,則一律予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三、對有毒品犯罪前科或因涉毒被公安機關處理的吸毒人員,如在本通告期限內主動到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於處罰。其中犯罪情節較輕的,依法給予免除處罰;對有檢舉揭發,提供違法犯罪線索,經公安機關查證屬實,確系有立功表現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依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吸毒人員親友、家屬應當積極規勸有吸毒違法犯罪人員主動到案,接受從寬處理。經親友陪同投案的,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公安機關抓獲到案的,視為主動到案,依法予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五、賓館、娛樂服務場所,出租屋的業主及從業人員對本場所內發現的毒品違法犯罪活動必須予以制止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對既不制止又不報告的,依法追究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的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在規定期限內拒不到案的,公安機關將依法從嚴懲處。資助、窩藏、包庇涉毒違法犯罪人員,或者為涉毒違法犯罪人員通風報信、毀滅證據等提供幫助,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同各類涉毒違法犯罪作斗爭,對檢舉揭發、提供違法犯罪線索,協助抓獲涉毒人員的有功人員,按規定予以獎勵,並依法保護合法權益。對威脅、報復舉報人、控告人、證人的,將依法從嚴懲處。
❹ 看「世界最清廉國家」丹麥如何反腐(
輿論監督、官員問責等共築高效反腐體制
丹麥在「世界最清廉國家」榜單上長期高居榜首,該國的輿論監督機制、官員問責制度、法律法規保障、誠信體系建設等有力措施共同構築了高效、完善的反腐體制,社會對於腐敗的零容忍和官員自身的清廉意識使該國鮮有腐敗丑聞產生。
輿論監督機制功不可沒
2012年11月30日,丹麥有媒體爆料稱,丹麥文化大臣烏費•埃爾貝克任職後在其配偶工作的一所藝術學校舉辦了五場文化活動,花費18萬丹麥克朗(1克朗約合1.06元人民幣)。
(丹麥前文化大臣埃爾貝克在媒體爆料後5天之內便宣布辭職)
隨後,18萬克朗公費花銷的細節也被悉數披露。除了一些藝術表演花費,其餘大部分款項都用在了公款吃喝上。
按照丹麥法律對公務用餐開支的明確規定,公務用餐人均消費最多為1000克朗。只有在王室或首相接待外賓來訪等一些特殊情況下才能超出這個限額。而賬目顯示,埃爾貝克有些公務用餐人均開銷在1800克朗以上,已構成違法。
埃爾貝克的行為招致丹麥輿論和社會各界的激烈批評。隨後,其配偶在校方沒有按照法律要求公開發布招聘啟事的情況下直接進入該校工作的內幕也被披露,並有消息指埃爾貝克此前向該校撥付了600萬克朗的文化贊助。
此事一出,其黨內同僚及其他黨派紛紛指責埃爾貝克利用職權謀求私利,違法反腐敗法律和公務員守則,不再適合擔任公職,反對黨則更是強烈要求國家審計局對此事展開獨立調查,追究其責任。
丹麥國家審計局主席彼得•拉爾森對媒體說:「埃爾貝克的這種行為有失公平公正,屬於法律命令禁止的利用職務之便向特定對象輸送利益、謀求私利,盡管這中間埃爾貝克沒有得到直接的經濟利益。」
隨著事件迅速升級,埃爾貝克迫於輿論壓力於2012年12月5日宣布引咎辭職。
從「裙帶門」曝光到埃爾貝克宣布辭職,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由此,丹麥反腐效率之高可見一斑。這也是多年來丹麥政壇十分罕見的官員因腐敗丑聞下台的案例。
官員問責制度推行徹底
然而,辭職並不意味著腐敗官員就可以全身而退。丹麥輿論一致認為,雖然埃爾貝克已經辭職,但該事件暴露的問題仍然存在,國家審計局必須繼續對此事展開徹查。
在各黨派及公眾強烈要求下,丹麥國家審計局於12月12日決定對該事件所涉及的相關會議和活動的決策過程、操作程序及內部管理情況展開全面和深入調查,旨在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維護丹麥「最清廉國家」形象和丹麥社會至高無上的清廉價值觀。
從整個事件的演變過程來看,丹麥社會輿論對官員腐敗案例的反響之強烈、涉案官員下台之快可謂是名符其實的「丹麥反腐速度」。丹麥在反腐和廉政方面向來被公認為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長踞世界最清廉國家之列。
埃爾貝克辭職當天,由全球反腐敗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布的「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顯示,丹麥、紐西蘭和芬蘭以9.0分並列榜首,被評為本年度「世界最清廉國家」。至此,丹麥再次蟬聯桂冠,此前也多次獲此殊榮。究其原因,反腐倡廉意識在丹麥作為一種社會公德深入人心,清廉已成為人們心中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
嚴格法律法規構築反腐之本
丹麥有著嚴格、完善的法律條款和監督機制來防止腐敗的發生。據了解,丹麥外交部下屬的貿易委員會設有專門的反貪污腐敗機構,主要為丹麥企業提供相關咨詢服務及反腐幫助,避免因腐敗造成的工作成本和投資風險增加,以保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幫助丹麥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應對腐敗挑戰。
據該機構負責人卡爾•克里斯蒂安•漢賽爾巴赫介紹,在反政府腐敗和反商業腐敗方面,丹麥2008年11月出台的刑法修正案明確將向政府官員行賄和政府官員受賄行為列為犯罪,向外國官員行賄同樣也是犯罪行為。
同時,企業若出於商業目的為政府官員安排旅行、特殊服務以及贈送禮品,均屬犯罪行為,即便被對方拒絕亦視為犯罪。
此外,丹麥議會在2009年通過了一項《透明制度》法案,規定內閣大臣必須公開每月的公務用餐開支、出訪費用、收到的禮物等情況,以進一步提高政府及公共部門的財務透明度。
丹麥針對貪污受賄還制定了《零容忍政策》。以丹麥國際開發署為代表的公益捐助機構也都已施行了該政策。這意味著,在海外有商務活動的公司和組織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必須拒絕任何索賄受賄行為。
丹麥國際開發署還建立了一個電子郵件報告系統,公眾可以對濫用開發署資金的行為隨時進行監督和舉報,更好地防止貪污腐敗。
社會誠信體系成為有力保障
「透明國際」丹麥分部的調查報告顯示,丹麥的社會誠信體系非常健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堅定不移的基本價值理念,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規章制度來辦,沒有看人情、走關系的餘地。公民之間存在極高的相互信任度,並對國家機構、公共部門有著充分信心。
正如「透明國際」丹麥分部主席波爾•莫恩森所說:「在丹麥,任何公民不需要為其合法享有的任何權利『買單』。同樣,你也不能花錢購買到你所不能合法享有的權利。」
根據記者在丹麥的多年觀察,政府官員腐敗行為在丹麥發生的概率非常低,多年來只發生過零星案件。而從最近的丹麥文化大臣「裙帶門」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丹麥各黨派、各媒體和社會各階層對腐敗行為均沒有絲毫容忍之心。這是丹麥清廉社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正因為其最嚴格、最完善和高效的反腐體制和社會監督機制,丹麥才在「世界最清廉國家」榜單上長期領跑全球。盡管丹麥社會在反腐和清廉方面成績突出,但丹麥人並未就此滿足。
莫恩森對記者說:「清廉度排名第一不代表丹麥就沒有改進的餘地。」他指出,在反腐敗中檢舉人的重要性不可小視,但對檢舉人缺乏足夠有力的保護措施仍是丹麥目前在反腐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此外,丹麥競選活動的籌資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和透明化。
❺ 「丹麥草案」的具體內容
重點翻譯如下:
原文件的全稱:《哥本哈根共識第271109號草案第15次會議第1號決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會議哥本哈根共識的採納》
1. 長期協作行動的共享版本
2. 改觀氣候變化
3. 緩解氣候變化
1) 適用於發達國家的緩解氣候變化的義務和具體行動
[編者注]在這一章節中有如下原文「The developed country Parties support a goal to rece their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in aggregate by 80% or more by 2050 versus 1990 (X3 percent versus 2005).」翻譯:「到2050年為止,對比1990年,發達國家排放溫室氣體的總量應當平均減少80%以上(即三倍於相對於2005年的比率)。」
2) 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緩解氣候變化的具體行動
[編者注]在這一段有個亮點值得注意:發展中國家被重新劃分為發展中國家(大多數原發展中國家)和新近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含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文中所指的發展中國家是指前者,不包含中國。
仔細查看這一段,發展中國家的數據為空白:「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divial mitigation action could in aggregate yield a [Y percent] deviation in [2020] from business as usual and yielding their collective emissions peak before [20XX] and decline thereafter.」翻譯:「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應減少Y%的排放,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應在20XX年之前達到峰值,在此之後排放值應當開始下降」
這說明發達國家已經率先表態,而進一步的共識需要與發展中國家磋商。」所以,希望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見能停止爭執,真正的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著想。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希望會議盡快達成協議。
3) 遏制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碳排放增加
4) 燃料燃燒
5) 碳排放市場
6) 政府政策
7) 應對措施
4. 技術
5. 用於支持改觀、緩解、建立環保能力和技術合作的財政資源和市場投資
6. 測量、報告、核查、有效的國際合作
1) 發達國家的測量、報告、核查
2) 發展中國家的測量、報告、核查
3) 監測組
4) 有效的國際合作
7. 哥本哈根進程
附表A: 國家級的氣候緩解目標 (用於設定到2025年為止, 各國增加減排的最低指標. 每個國家一份. )
附表B: 國家級的氣候緩解目標 (用於設定到20XX年為止, 各國各類減排項目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標,如減少森林砍伐、可再生能源、土地凈化等項目. 每個國家一份)
附表C: 短期啟動資金 (各國從2010年至2012年用於減排的資金預算. 每個國家一份)
據英國《衛報》的報道,這份名為「丹麥草案」的決議草案實際上是一份「西方密約」,因為它是由包括英國、美國和丹麥在內的幾個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共同起草的。該文件背棄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向發展中國家提出了諸多要求,對發展中國家十分不利。比如根據該草案設定的人均排放標准,從現在起到2050年,發達國家可人均累積排放2.67噸溫室氣體,而發展中國家人均只可累積排放1.44噸,發達國家數額超過發展中國家一倍。
這份草案也沒有突出規定發達國家量化減排任務的《京都議定書》的重要性,對發達國家自身毫無約束。
此外,草案還削弱了聯合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主導作用。該草案還將應對氣候變化的融資撥款大權交給了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銀行。這樣一來,發達國家便擁有了一項特殊權力,它們可以根據發展中國家的「實際表現」來決定是否向其提供資金援助。
同時,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還在進行的時候,西方國家就炮製出這樣一份密約,根本沒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意見考慮在內。由於這份決議草案明顯是在「劫貧濟富」,草案的內容一經公布立就即引發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強烈不滿。
在「丹麥草案」被披露幾小時後,代表77國集團和中國發言的蘇丹外交官盧蒙巴·迪亞平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表示,這一文件內容是不可接受的,並且嚴肅的指出,「對發達國家而言,我要說,這是你們需要的協議,不是我們需要的」,並且譴責發達國家根本沒有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呼聲。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蘇偉也對這份協議予以譴責。他說,協議中留有一些諸如X、Y的空白交由談判協商,實際上是為發展中國家設置強制目標。他指出,這對於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是不公平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於慶泰大使呼籲發達國家拿出行動的誠意,兌現對發展中國家減排資金和技術援助的承諾。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也強硬表示:「丹麥草案」存在任何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暗示,那對他們來說絕對行不通。
❻ 1871德意志刑法典簡介
全文358條,分總則,分則兩編,總則5章,分則28章
總則5章,規定適用范圍、犯罪、行為的後果、親告和時效。分則28章,規定各種具體罪行和法定刑。這部法典是經過多年准備和反復爭論後制定的,對各種犯罪行為規定得相當詳細,不僅罪行種類較全,而且在每一罪行中又規定了在不同情節下法院應採取的措施,以減少分散的單行法規,並給法院以裁量的餘地。該法典的主要特點有:①採取報應刑與矯正刑相結合的量刑辦法;②實行多種多樣的保安與矯正措施;③絕對廢除死刑;④無期徒刑僅限於個別犯罪(如發動或准備侵略戰爭、謀殺、以滅絕種族為目的而殺人);⑤嚴格限制適用短期自由刑(6個月以下),而代之以罰金;⑥實行「日數罰金制」(Tagesbussensystem),即在刑法分則各條中只規定處罰金而不定數額,法院在判決時,根據罪行和被告經濟情況,在法定幅度(5~360天,每天2~10000馬克)內,宣告被告應處若干日罰金,每日罰金額為若干馬克,共應繳納罰金若干馬克。日數罰金制原系1910年先在瑞典提出的,1921年5月芬蘭刑法首先採用,後來墨西哥(1929)、瑞典(1931)、巴西(1935)、古巴(1936)、丹麥(1939)各國陸續採用。
❼ 什麼事實聽起來完全是虛構的,但實際上卻是真實的
我將用歷史上的四個真實事件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九位歐洲皇帝的合影。
1910年5月,9位歐洲君主齊聚倫敦,參加愛德華七世國王的葬禮並合影留念。雖然俄羅斯沙皇、義大利國王、羅馬尼亞國王和奧匈帝國國王都失蹤了,但這是歷史上最完整的關於國王參與的照片(而不是全家福)。將來,他們中的四個會被拋棄,一個會被暗殺。
許多人認為坐在中間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是沙皇尼古拉二世。這兄弟倆長得真像!因為他們的母親是兄弟姐妹。)這兩兄弟關系很好。據說,當喬治五世知道尼古拉二世被列寧同志殺害時,這位老人在一個悲傷的早晨保持了沉默!)
他們真的很像雙胞胎。許多人如果變成替身,就認不出對方了。他們可以通過說話來分辨,哈哈😂。
這張照片是1913年拍的。左:尼古拉二世右:喬治五世(*請注意他們的服裝!)兄弟倆穿著德國騎兵制服。尼古拉二世穿著德國威斯特伐利亞輕騎兵制服。喬治五世穿著萊茵河騎兵軍服。過去,歐洲王室常常將本國軍隊象徵性地贈送給他國,以示友好交流。
❽ 為什麼不讓安樂死
台灣著名主播傅達仁擁有傳奇一生,他是籃球選手、教練、獲得過金鍾獎,在晚年時飽受胰臟癌地折磨,暴瘦到只剩49公斤。在生命最後的兩年,他積極推動台灣安樂死合法化,可惜沒有成功,直到今年6月,他在家人陪同下,前往瑞士執行安樂死,分4口吞下了葯劑,在兒子的懷里停止了呼吸。
在中國,安樂死,這個問題一直有非常大的爭議。全國兩會上,一直不乏有人推進安樂死的議案。提案中有一份調查數據,就是醫務人員對安樂死的支持率高達95%。醫務人員目睹了太多生死,面對許多無法康復,但又生不如死的患者。
在臨床上,我們遇到了很多這樣的患者,嚴重的腦外傷、腦出血,造成患者大腦的嚴重損傷。
「即使保住了性命,也是植物人。」這是我們經常對患者家屬說的一句話。
醫院里有很多神奇的儀器和葯物,患者家屬不說放棄,病人還有生命體征,醫生就有責任繼續搶救。
沒有呼吸了,可以用呼吸機幫你呼吸;沒有心跳了可以起搏器幫你心跳;血壓掉了,可以用升壓葯,加上多管道的輸液把液體灌進體內;發高熱,可以用冰毯裹住你的全身;體溫太低了,我們有溫箱;失血過多,我們有足夠的血液儲備;還有胃管、尿管、肛管、氣管插管、中心靜脈插管。
現代醫學很神奇,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讓昏迷的患者繼續生存10年、20年、30年。
但是,這樣的生存,有意義么?
作家瓊瑤因為目睹自己丈夫最後時刻的痛苦,就是否要搶救丈夫與兒女發生激烈的沖突。於是,早早的立下遺囑,自己如果出現問題,拒絕一切醫學搶救。因為她不想要「沒有靈魂的肉體」,而是希望能夠「有尊嚴的離開」。
目前,全球只有荷蘭、比利時、瑞士等國家立法允許安樂死,法國、德國、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麥等國家允許「被動」安樂死,只准終止為延續個人生命而治療的做法。我國法律禁止安樂死,一般的解釋是因為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難。國家太大,在政策上必須區域保守,一旦放開口子,後面出了問題就難以封堵。
但並不代表安樂死立法沒有必要。每個人有生命的權利,當然也應該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權利。很多晚期患者,生不如死、度日如年。抑鬱症患者尚可自殺,但是這些晚期患者的身體太虛弱,虛弱到連結束自己生命的力氣都沒有,甚至連基本的意識都沒有。
現階段,比較現實的做法可能是,像簽器官捐獻同意書一樣,在生前如果可以像瓊瑤一樣,簽下一份放棄搶救同意書,不僅可以節約醫療資源,減輕病人的痛苦,無疑也是對生命的更大尊重。
本來,寫到這里,文章就要結束。但轉念一想,是不是自己也想的簡單了?
我們看到的安樂死,好像是皆大歡喜。且不說,可能有人利用安樂死,剝奪他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