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機關黨
Ⅰ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全社會應該怎樣努力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應該做如下努力:
1、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
保證憲法的全面實施,要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特別要加強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文件,使憲法全面實施具有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
2、完善立法體制機制。
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並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加強重要領域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重點解決立法的針對性不足、操作性不強、立法不及時等問題。
3、健全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制度。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本質上都是為了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為此,必須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如食品葯品、生態環保。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4、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
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就是要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得到依法正確行使,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堅決排除對執法司法活動的干預。尤其要支持新形式的法律監督制度,拓寬公益訴訟范圍。
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嚴格刑事責任追究,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遏制各領域的違法行為。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5、切實增強領導幹部的法治和制度意識。
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只有各級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以實際行動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才能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
要將法治觀念和制度意識強不強作為衡量幹部德才的重要標准,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從內心深處信仰法治、認同法治,尊崇制度、執行制度、維護制度,樹立制度的權威,把制度運行好、執行好,將制度優勢轉化成治理效能,最終實現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Ⅱ 公務員的范圍中司法機關,行政機關,黨的機關分類
公務員范圍中,司法機關是指公檢法部門,行政機關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
Ⅲ 司法機關,黨,人大,政協,政府的性質,職能,產生
中共中央,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代表大會必會期間的最高領導機構,是領導全黨、全軍和全國的最高領導機構,因為中共是執政黨,所以中共中央要領導著全國一切的工作,負責對各項工作提出大政方針,然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變為國家的意志,最後交辦國務院執行。中共中央還領導著人民解放軍。
全國人大,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是全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監督國務院、法院、檢察院的工作,聽取上述機關的報告,制定和審議相關法律,決定攸關中國命運的大事。
國務院,全稱: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國最高的行政機關。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負責國家的日常運行。
領導全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
人命政協,全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是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機構。
是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議事平台,他們通過政協向黨中央國務院表達自己對國家大事的見解。
Ⅳ 司法機關是指國家的什麼機關在我國有什麼樣的地位
在我國司法機關是指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各級人民法院。我國司法機關包括審判機關和法律監督機關,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因此,在我國司法機關是指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各級人民法院。
法律依據:
《憲法》第一百二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第一百三十一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Ⅳ 簡述我國司法機關的性質,組織系統及領導體制
對我國司法機關的理解
一、司法機關
司法機關是國家行使審判、監督守法的機關,主要包括法院,廣義上還包括檢察院等機關。
我國的司法機關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依憲法規定,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人民法院的領導體制是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人民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其領導體制是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和上級人民檢察機關負責。
二、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司法權。
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是一條重要的司法原則,實行這一原則有重要意義:能夠保證國家法制的統一,否則就會政出多門,危害法律的尊嚴;同時可以有效地防止和糾正廣大群眾所痛恨的特權思想和不正之風。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負有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神聖使命,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必須維護法律權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做到忠於法律和制度,忠於人民利益,忠於事實真相。要堅決糾正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執法犯法、以權壓法、貪贓枉法等現象,堅決查處司法腐敗行為,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走出兩個誤區。
1.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就是不受任何約束?錯!
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的含義是:①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沒有審判權和檢察權。②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機關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③司法機關必須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要受到多方面的約束:①司法機關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各級法院和檢察院要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接受它的監督。②人民法院的領導體制是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有權通過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人民檢察院的領導體制是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③司法機關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接受黨組織的監督。④我國公民享有監督權,可以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因此,司法機關還要接受公民的監督。
2.公安機關也是司法機關?錯!
公安機關是執行治安、保衛任務的國家行政機關,是各級人民政府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國家機構中屬於行政機關系統。雖然它的工作任務決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司法職能,但它屬於行政機關。
Ⅵ 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立案查處涉及黨的領導案件不需要向同級黨委紀委通報嗎
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立案查處涉及黨的領導案件應當向同級黨組織報告,必要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並按照規定將問題線索移送相關紀律檢查機關處理。
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三十七條各級黨委應當支持和保證同級人大、政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對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依法進行監督,人民政協依章程進行民主監督,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監督。有關國家機關發現黨的領導幹部違反黨規黨紀、需要黨組織處理的,應當及時向有關黨組織報告。審計機關發現黨的領導幹部涉嫌違紀的問題線索,應當向同級黨組織報告,必要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並按照規定將問題線索移送相關紀律檢查機關處理。
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的領導幹部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先作出黨紀處分決定,再移送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處理。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立案查處涉及黨的領導幹部案件,應當向同級黨委、紀委通報;該幹部所在黨組織應當根據有關規定,中止其相關黨員權利;依法受到刑事責任追究,或者雖不構成犯罪但涉嫌違紀的,應當移送紀委依紀處理。
(6)司法機關黨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四十條黨組織應當如實記錄、集中管理黨內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和線索,及時了解核實,作出相應處理;不屬於本級辦理范圍的應當移送有許可權的黨組織處理。
第四十一條黨組織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做到條條要整改、件件有著落。整改結果應當及時報告上級黨組織,必要時可以向下級黨組織和黨員通報,並向社會公開。對於上級黨組織交辦以及巡視等移交的違紀問題線索,應當及時處理,並在3個月內反饋辦理情況。
Ⅶ 司法機關包括哪些部門
一、司法機關包括哪些部門
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另外,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則不屬於司法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二、司法機關的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和國家長治久安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服務,為保護人民民主權利,方便人民群眾生活服務,開拓創新,艱苦奮斗,使司法行政 公安司法機關事故調查處理各項業務工作蓬勃發展。
三、司法機關的職能劃分
1、審判權
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履行國家審判職能的性質。
2、檢察權
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有權對國家公務人員履行職務進行監督,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檢察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性質。
3、偵查權
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具有司法的性質。公安機關除具有司法的屬性外,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4、特殊偵查權
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立案偵查、監獄偵查部門依法對發生在監獄內部的一般刑事犯罪立案偵查、軍隊保衛部門依法對軍人犯罪立案偵查,上述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過程中角色同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但上述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在履行行政職能或其他非偵查職能的時候屬於行政機關的組成部門或軍隊政治部門的組成部門,不認為是司法機關。
四、司法機關的主要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並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主要任務是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和正確實施。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可以清楚的知道司法機關包括哪些,司法機關在管理著國家的司法工作的同時也提供了法律監督,隨時隨地保障著國家的安全,也給公民帶來了極大的便捷,為我們在日後維權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以上內容供大家參考。
Ⅷ 黨的機關有哪些
我國的機構分為:
1、黨的機關(即是通常所說的黨委部門,包括黨委辦、組織部、統戰部等等)
2、政府機關(即為政府工作部門如政府辦、公安局、人社局等)
3、人大機關
4、政協機關
5、司法機關(法院檢察院)
6、民主黨派機關(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7、工商聯機關。
這通常被稱為「七類機關」。
這七類機關都是行政機關,也即是通常所稱的機關,其使用編制類型為行政編制和工勤編制(部分單位還有軍轉安置編制),所對應的人員為公務員或機關工人(通常為駕駛員)。
除此之外還有群團組織,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殘聯、文聯、作協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機關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也是人們眼中的機關單位。
Ⅸ 中國的法制不健全,具體體現在哪裡
中國的法制不健全,具體體現在:
1、從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繫上來講,司法機關不同於其他行政機關,它不存在絕對的上級領導下級,下級要服從聽命於上級。為了實現司法公正,法院的上下級之間就是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但在司法機關與黨的領導關繫上,卻並非如此,司法機關也要接受黨的領導。
現實情況也是,基層法院的院長、檢察院的檢察長的任免要由地方黨委考核、提名,法院、檢察院的重大事務要向地方黨委請示匯報,那麼這樣的話,法院、檢察院獨立地行使職權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2、司法機關在財政上難以脫離束縛的問題。司法機關在人事與財政上與地方政府脫離,這樣才是保證其能夠獨立行使職權的前提條件。但是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下,司法機關的工資福利、辦案經費等都是歸屬於地方財政管,而有一些法官、檢察官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這樣司法機關不管是在財政上還是人員上都與地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這樣一種曖昧的關系下,要求司法人員完全不顧自身的利益、不受地方財政與人事關系的影響是難以辦到的。
中國的法治建設措施:
1、完善法制是基礎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是基礎。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四個原則的關系中,有法可依顯然是前提條件,而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制,國家的執法、司法,公民的守法、護法也就無從談起,法治也就失去了制度引導,實現法治建設也就只是成為空談。
因此,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實現法治建設的重要前提。
2、依法行政是關鍵
行政機關是否依法行使權力,在法治建設中顯得至關重要。在我國,一半以上的法律和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可以說,行政機關能否嚴格執法,依法行政,是實現法治建設的關鍵。所以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要求一切行政機關都必須嚴格執法,依法行政。
在一切的行政活動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確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性、穩定性和權威性。
3、司法公正是保障
司法是正義的蒙眼布,法律所追求的正義與公平是很大程度上通過司法來顯現的,人們公民對於法律的認可程度,一個重要的標准就是通過司法來衡量的。司法能體現法律的公正、維護法律正義,則人們就認可它,並且願意接受它的規范。
應當進一步的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合理的配置司法權,理順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及同級黨委之間的關系,排除不必要的干擾因素,確保司法機關能夠獨立的行使職權;改革司法內部的人事管理制度,優先入用高素質的本法律人才,提高司法人員的整體素質。
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特點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現行的司法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日益顯露出諸多的弊端,在很多方面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目前,司法改革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所謂的司法不公、司法腐敗表現出的強烈不滿,為司法改革提供了難得的契機與動力。司法改革已經成為時下整個社會的強烈期待。因此,盡快改革司法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司法職能為市場經濟服務,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1]
一、當前我國司法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司法機關受地方行政影響
由於我國現行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是按行政區域設置的,司法機構的人、財、物等有形資源均由各級行政機關支配和管理。這就使得地方黨政機關及其領導幹部能夠通過掌握用人權,對司法機關的工作形成實際控制,使司法官員在行使職權時不能不有所顧忌,從而受地方保護主義和當地行政機關的左右,影響司法公正。這種體制上的弊端導致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解決案件時受地方政府的干涉或者潛在的威脅。其後果是使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喪失了作為國家司法機關應有的中立性而淪為保護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的司法工具。使國家的司法活動地方化,使國家的某些法院成了「地方的法院」,不僅嚴重製約了審判工作的發展,而且破壞了國家法制的統一,直接影響國家法律的權威。[2]
(二)司法權行政化,法院管理體制不科學
我國現有司法行政體系為院長、副院長、庭長到普通法官形成一個等級體系,這種等級是按照行政官員的職級套用的。工資獎金也一律只與其行政級別掛鉤。行政性職級成為法官能力與水平高低的計量器。從而使司法過程貫穿著強烈的行政管理色彩。法官在司法中難以獨立、自主的進行審理,必然影響司法公正的實現。[3]
(三)法官素質不高
我國的法官隊伍基本上形成於《法官法》頒布以前。當時以工代乾的人可以成為法官,法院的司機、打字員能提成法官,還有復轉軍人等皆可輕而易舉地成為法官。
長期以來人們對法官職業認識上的偏差,導致了法官選拔標准與程序上的偏差,表現為:以往准入條件過低,初任法官考試和人大任命審判員考試內容難度尚不及律師資格考試,無論是否經過正規的法律教育,是否有從事法律職業的知識背景,是否從事審判工作,有無審判職稱等,都屬法官之列,一律叫法官,造成我國法官絕對數量龐大,與世界通行的法官精英化格格不入。低素質的法官給法院工作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直接產生兩個方面的惡果。一方面是錯案往往難免,由於一些法官素質不高,對法條理解能力偏低,對證據的判斷失誤,不能勝任高度專業化的審判工作;辦案水平低,超審限辦案問題依然存在;部分法官缺乏對審判技能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審判技能較差,無法獨立地、高質量地處理復雜案件,不能很好地履行法律賦予的公正司法的職責;另一方面是法官違法違紀情況時有發生。有的法官甚至貪贓枉法,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殉私舞弊。這兩個惡果已嚴重危害了法院的權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4]
(四)審判方式不科學
1.長期以來,我們實行的審判方式是法官職權主義,由法官一手操作調查取證、審理、裁判等全過程。而這種操作往往又在「暗箱」里封閉進行,從而使審判權的行使得不到監督和制約,給法官偏袒一方創造了條件,這種「暗箱操作」難以保證實體公正的結果。
2.在我國,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都是審判組織。合議庭負責審理絕大部分案件,審判委員會則對合議庭審理的重大、復雜、疑難案件進行討論並作出決定。但在實踐中,許多合議庭只是負責審查事實,提出適用法律的意見,最終判決則是通過請示領導等方式得到了最終結論後才能作出和宣判,從而導致了「先定後審」的走過場現象;法官對案件只有審理的權力,而無裁判的權力,審判委員會集權太多,討論案件過多,而審判委員會成員又大多不參予具體案件的審理,這就形成了審者不判、判者不審,審判分離的現象;這不僅不利於調動審判人員的積極性,還人為地延長了審判時間,導致超審限現象的出現。由於集體討論,責任分散,出了錯案無人負責,違法審判的責任追究落實不了。[5]
3.法院的審判結果最終要體現在裁判文書上。由於裁決文書過去簡單機械,說理性不強,論述不深入,既不講判決的道理,也不講判決的法理,使當事人不信服,導致上訴、申訴居高不下,導致了另一層面上的審判透明度不高,也導致個案判決可借鑒性較差。因此,為了實現審判結果的公正,體現裁判結果的法律文書的改革勢在必行。[6]
二、構建中國特色司法制度必須進行的的改革
(一)改革現行司法體制的外部關系
司法機關對於行政機關必須保持財政、人事上的獨立地位,即不能被行政機關實際控制。否則,獨立司法就會落空。為此,應當對司法體製作如下改革。
1.改革司法機關的地區設置
我國的司法機關可以參照西方一些國家的辦法,使司法機關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脫離行政區劃,即可以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劃以下劃分若干個與行政區劃相交叉的司法區,在每個司法區設置一個中級法院,其下按照司法工作需要設置若干基層法院;保留按照省級行政區劃設置的高級法院,全國設置最高法院;檢察機關與各級法院對應設置。這樣,就可以使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干涉的基層、中級兩級司法機關擺脫地方利益和地方權勢,更好地獨立行使司法權。同時,為保證人大監督制度的落實,地方上可以由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直接監督基層、中級和高級司法機關的工作。
2.改革司法人事管理體制
地方保護主義對司法的影響主要發生在地市和基層兩級法院,有必要改革地市和基層兩級司法機關人事管理體制,取消行政機關對司法官員的人事管理調配權,而將司法官員的推薦、調配權交還司法機關,任命權提高到省級以上人大及其常委會。為體現黨管幹部的原則,一方面,司法機關的黨組織要加強對人事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地方黨委也可以向上級司法機關推薦人選,或者協助上級司法機關進行考察,但是最終確定人選的權力掌握在上級司法機關黨委或者黨組的手中。至於行政機關,則無權過問司法機關人事安排。這樣,才可以保證司法人員素質,解除其依法獨立辦案的後顧之憂,並且不使國家統一設置在地方的司法機關變成受地方保護主義左右的「地方化」的司法機關。
3.改革司法財政管理體制
司法機關足夠的經費和物質條件,是司法獨立原則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中央司法機關和地方各級司法機關的經費,分別列支於與其級別相應的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財政。由於司法機關的經濟命脈掌握在當地政府財政部門手中,辦案如果受到行政部門干預,很難挺起腰桿進行有效抵制,而影響司法獨立。應當認識到,司法機關「司」的是國家的法,無論其等級高低,都是國家的而非地方的司法機關。所以,要改革司法機關經費管理體制。可以參照國外比較普遍的做法,由中央財政統一列支司法經費,即可由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每年分別作出全國法院、檢察院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後,由中央財政撥付「兩高」,用於全國法院、檢察院的業務和工資福利等開支。這樣,就使司法機關擺脫地方利益和行政機關的影響,得以依法獨立行使職權。[7]
(二) 改革審判方式,確保程序公正
審判方式的改革首先應以審判公開為核心,公開審判的實質就是要當庭舉證、質證、認證和裁判,案件事實調查和認定的整個過程都應當在法庭公開。其次要改革審判方式:一是庭審方式要從詢問制向對抗制轉變,強調當事人舉證,加強對證據的質證和開庭辯論,充分發揮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參與訴訟的積極性。二是審判方式要採取法官的獨立負責的責任制,改革現行合議制與審判委員會制,建立主審法官制。改變現行中的審判集體負責制,要改變審者不判、判者不審,審與判脫節的狀況,取消層層審批制度,使參加案件審理的主審法官享有獨立裁判的權力,同時讓其真正獨立地負起責任。三是簡化訴訟程序,真正體現「兩便」原則,避免重復勞動,以最少的訴訟消耗,取得最佳的審判效果。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實現案件繁簡分離,從機制上確保案件審理的快捷高效,使一般經濟糾紛,能得以及時處理,及時解決。四是凡是能夠調解,當事人也願意調解的,開庭前可以調解,庭上庭下也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由審判庭予以受理和審判,不應久調不決。
(三)強化司法監督機制,懲治司法腐敗
懲治司法腐敗,實現司法公正,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措施是靠推進司法改革,完善司法監督機制,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我國的新聞輿論素來以正面報道為主,司法、行政、權力機關之間未形成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司法權的專橫和濫用,司法腐敗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加強和完善我國的司法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司法監督的作用,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1.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
為了保障實現審判管理體制的正義價值,必須建立並實行嚴格錯案追究制度。權力的約束和制衡是防止腐敗的重要手段,隨著審判組織的獨立和法官職權的擴大,必須大力強化對審判主體的制約和監督,保障實體正確。對獨任審判員錯誤裁判,應由獨任審判員承擔責任。對合議庭成員評議案件時,故意歪曲事實,曲解法律,致使合議結果錯誤,造成錯判的,由導致錯誤結果產生的成員承擔責任。對審判委員會研究案件,違背事實,曲解法律,導致錯案發生的,由有過錯的審委會委員或主持人承擔責任。對院長、庭長工作不負責任,好人主義,知錯不糾,導致錯判的,要由院長、庭長與有過錯的法官分別承擔相應的責任。要客觀分析產生錯案的原因,准確界定錯案范圍,嚴格執行錯案追究程序。區分錯案性質、過錯程度,把錯案責任追究到人,保障實體正義價值的實現。對司法人員在司法程序中的職務犯罪行為,要根據刑事訴訟程序進行處理。
2.強化檢察監督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負有監督的職能。人民檢察院的監督,是一種來自法院外部的監督,它體現了檢察權與審判權的互相制衡,這種制衡,不僅要體現在刑事案件的審理上,同樣也應在民事、經濟案件中得到落實。監督僅僅出自內部是肯定不夠的,如果缺乏來自外部的、直接針對個案的監督,並不足以保障當事人所應該享有的權益。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其監督應當觸及司法活動的各個領域,對少數法官在訴訟過程中的吃、拿、要、卡、貪、占等行為應及時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改革檢察監督系統,健全檢察監督制度,改變目前檢察監督軟弱無力的局面。
3.加強人大司法監督力度
根據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我國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也是法律監督機關。我國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都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並報告工作,受其監督。雖然人大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履行了監督職責,但力度遠遠不夠,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監督機構不健全,對監督的保障沒有制度化,監督隊伍的素質不夠理想。因此,要盡快進行監督立法,建立專門的監督機構,確立監督責任。由於目前地方保護主義及裁判不公問題較為嚴重,因此要求加強人大對司法審判活動的監督的呼聲較為強烈。我認為,強化人大的監督確有必要,但是,人大的監督應是整體、抽象、一般的監督,即透過一個時期、一批案件所暴露出來的現象,發現問題,進行調查,以利決策;而不應是對個案的直接監督。在具體操作上,人大不應該過多地針對某個具體案件要求聽匯報、調案卷,甚至提出處理意見。加強和完善人大監督,有利於從宏觀政治角度保證司法工作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意願,促進司法的公正性。
4.加強和規范輿論的監督
對司法活動的監督除了立法權的監督外,還應當受到輿論的監督,所謂輿論監督,是指輿論界(主要指新聞界)利用新聞媒體對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予以報道、傳播、評論,以行使監督的權利。司法腐敗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某些審判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著各種庭前、幕後的非法交易和操作,使原本應該公開的審判活動變成了一種「暗箱操作」,新聞輿論監督可體現為客觀、公正、全面地報道案情,使廣大民眾和社會各界都能了解法院的審理經過和判決結果,這對司法就是一種約束,可以防範司法人員暗中弄虛作假,任意枉判,從而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通過立法對新聞監督予以規范,遏制和減少其監督過程中的非規范行為,以避免其產生錯誤的導向,干擾司法獨立。
保障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必須強化監督機制。尤其是隨著法官獨立審判和實行責任制的實施,法官權力進一步擴大。權力若不受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專斷和濫用,必然導致腐敗。但在強化監督的同時,我們必須堅決反對對司法審判活動的亂干預,個別領導幹部以言代法、干預法院獨立辦案的行為,不僅不是正當的監督,而且是違法的,應堅決糾正。
司法體制改革本身的復雜性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各種矛盾決定了司法改革必然和現今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三種改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因此,司法體制改革需要我們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以最終實現司法的公正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