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典全文

刑法典全文

發布時間: 2020-12-23 14:24:32

① 德國刑法典315條中文

撒旦法感到十分歸屬地f

② 日本刑法典全文求助

日本刑法典第六十五條第一項規定:「對於因犯罪人身份而構成的犯罪行為進行加功的人,雖不具有這種身份的,也是共犯。」第二項規定:「因身份而特別加重或者減輕刑罰時,對於沒有這種身份的人,判處通常的刑罰。」日本刑法典第197條: 公務員或仲裁員,關於其職務實施不正當行為或不實施應當實施的行為,收受、要求或約定賄賂,是受賄罪。 197條Ⅰ項:公務員或仲裁人就其職務收受、要求或約定賄賂,處5年以下懲役。其中,接受請托的,處7年以下懲役。 197條Ⅱ項:將成為公務員或仲裁人的人,就其應擔任的職務接受請托,收受、要求或約定賄賂,而後又擔任了公務員或仲裁人的,處5年以下懲役。 197條之2:公務員或仲裁人就其職務接受請托,讓人將賄賂交付第三者,或者要求或約定如此交付的,處5年以下懲役。 197條之3之Ⅰ項:公務員或仲裁人犯前2條之罪,因而為不正行為或不為當為行為的,處1年以上有期徒刑。 197條之3之Ⅱ項:「公務員或仲裁人就其所為不正行為或不為當為行為,收受、要求或約定賄賂,或者要求或約定交付賄賂於第三者,與前項同。」 197條之3之Ⅲ項:「曾任公務員或仲裁人的人,就其任職時接受請托所為不正行為或不為當為行為而收受、要求或約定賄賂的,處5年以下懲役。」 197條之4:「公務員接受請托,斡旋或已經促成別的公務員為不正行為或不為當為行為,收受、要求或約定賄賂作為報酬的,處5年以下懲役。」日本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條之三:公務員或仲裁員,關於其職務實施不正當行為或不實施應當實施的行為,收受、要求或約定賄賂,是受賄罪。 日本刑法典第246條之二規定:「向他人處理事務使用的電子計算機輸入虛偽信息或者不正當的指令,從而製作與財產權得失或者變更有關的不真實的電磁記錄,或者提供與財產權的得失、變更的虛偽電磁記錄給他人處理事務使用,取得財產上的不法利益或者使他人取得的」,是使用電子計算機詐騙罪。日本刑法典第81條(誘致外患)規定:「通謀外國,致使已對日本國行使武力的,處死刑。」第82條(援助外患)規定:「當外國對日本國行使武力時,為其服務或給予其他軍事上的利益的,處死刑,無期或2年以上懲役。日本刑法典第80條、第93條則規定,犯預備或陰謀內亂罪、幫助內亂或幫助預備或陰謀內亂罪在未達到暴動前自首的,私戰的預備或陰謀自首的,等等,免除刑罰日本刑法典第109條第1項規定:放火燒毀現非供人居住而且現無人在內的建築物、船艦或者礦井的,處二年以上有期懲役。第2項規定:前項所列之物屬於自己所有的,處六個月以上七年以下懲役,但未發生公共危險犯的,不處罰日本刑法典第110條規定:放火燒毀前兩條規定以外之物,因而發生公共危險的,處一年以上十年以下懲役日本刑法典第108條規定:放火燒毀現供人居住或者現有人在內的建築物、火車、電車、船艦或者礦井的,處死刑,無期或者五年以上懲役。日本刑法典第188條 對神祠、佛堂、墓地或者其它禮拜場所公然實行不敬行為的,處六個月以下懲役、監禁或者十萬元以下罰金。妨礙傳教、禮拜或者葬儀的,處一年以下懲役、監禁或者十萬元以下罰金。日本刑法典第238條規定「盜竊犯在竊取財物後為防止財物返還,或者為逃避逮捕或者隱滅罪跡,而實施暴行或者脅迫的,以強盜論。」 日本刑法典第205條規定「故意傷害致死處2年以上有期懲役。」 日本刑法典中並沒有盜竊殺人的結合罪。只有強盜強奸罪,強盜殺人罪之類…… 2004年,日本立法機關又對刑法典作了重大修改。總則部分:將有期懲役與禁錮的期限由1個月以上15年以下,提高為1個月以上20年以下;將死刑、無期懲役與禁錮減為有期懲役與禁錮的期限,由15年提高到30年;將加重有期懲役與禁錮的期限,由20年提高到30年。建議你去買本《日本刑法典》吧 ..

③ 誰能介紹下蘇聯的刑法最好有蘇聯刑法的全文。

8-1(58條第一款)。反革命罪。反革命行為,是指任何以推翻、削弱、分裂工農階級議會,或(依照蘇聯及加盟共和國憲法)代表工農階級利益的蘇聯加盟共和國政權、工會、自治組織為目的的行為。

顛覆或削弱國外共產主義力量、本國經濟建設以及任何蘇聯國家利益的行為,也以本罪論處。

在關繫到共產國際以及世界工人階級利益時,針對他國工人階級政府的上述行為,同樣可以構成本罪。【好霸道的管轄權!】

58-1a(58條第一款第一項)。背叛國家罪,指蘇聯公民對蘇聯軍事力量、國家主權及不可侵犯的領土作出的破壞行為。例如間諜行為,出賣國家機密,私通外敵,架機叛逃國外等,皆構成本罪。

犯本款罪的,處死刑,沒收全部財產。有減輕情節者判處10年有期徒刑,沒收全部財產。

軍人犯本款罪的,處死刑,沒收全部財產。

軍人架機叛逃,其成年親屬提供協助或知見不舉的,處5—10年有期徒刑,沒收全部財產。其他共同居住的成年親屬,處流放西伯利亞隔離區5年以上,並處剝奪政治權利。【這條規定真是五花八門。連同住的親屬也要株連到。現在看來是不是很無稽?在當時簡直是當然的事。而且要留意,流放西伯利亞的刑期是沒有任何法定上限的。如果要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以下略)。】

軍人不能阻止他人背叛國家的,處10年有期徒刑。

其他公民不能阻止他人背叛國家的,依照本條第12款之規定處罰。

本款規定的適用,擴大化嚴重。事實上放心吧,蘇聯刑法里沒幾條規定的適用是擴大化不嚴重的。勞改犯病得半死不能上工的,可以適用本款關於削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規定。戰時絕對槍斃。和平時期,也許能混個減輕。

任何曾被敵人俘虜的紅軍士兵,都可以適用本條關於私通外敵的的規定。由於只有在戰時才會被俘,又是軍人,可以保證百分百槍斃。運氣好的話,還能把自己的整個步兵排都拉下水。

曾有一波蘭人,成年後到奧地利工作。由於蘇聯侵佔了他的家鄉,導致蘇聯刑法可以對其適用,他又無法證明自己在奧地利沒出賣任何蘇聯利益,於是依照本款私通外敵的規定挨了槍子兒。

58-2(58條第二款)。武裝暴動罪。基於反革命的故意,進行武裝起義、協助他國入侵的,曾在蘇聯境內或其他地區參加、領導懷有上述目的的武裝團伙的,強行割裂蘇聯及加盟共和國之間的聯系,或試圖分化與蘇聯具有盟約的其他國家的,處死刑或宣布為工人階級公敵,沒收全部財產,剝奪蘇聯或加盟共和國公民身份,驅逐處境。有減輕情節的,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沒收全部或部分財產。【這條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反分裂國家,還包括打擊歷史反革命、維護蘇聯世界霸權的內容。通俗地說就是強盜在誓死保衛他搶來的贓物。另外量刑部分,能抓到的人判死刑,抓不到的(例如已經流亡國外的)則宣布為公敵、沒收、剝奪,搞臭他。注意本文有半數條款是依照這一款判罰,就是說要是定了這些條款的罪名,只要被抓住了八成就是死。】

任何被蘇聯佔領的國家與民族,只要表現出一點分離主義傾向,便會會依照本款引來大規模的處決和流放。

另外順帶一提,同樣是1926蘇俄刑法典第19條規定了有犯罪意圖的人,與既遂犯同罪。很強大,適合與本文一切條款共同適用。例如,在一些剛被佔領尚不穩定的地區,公開以母語說話便會被處決。

58-3。戰時助敵罪。在戰時以任何手段為交戰國提供幫助的,或以任何手段試圖干擾、阻礙作戰行動的,依照本條第二款之規定判罰。【這種罪名哪國都有,但再次強調第二款的判罰是絕對死刑!真他媽夠狠。】

本條適用於任何在敵國佔領區生活過的蘇聯人。不管是自己開的店被德國兵光顧過,還是曾經撿過德軍吃剩的干糧,都可以判刑。雖然不是人人都判,但只要願意,想槍斃誰就槍斃誰。

58-4。對國際資產階級提供任何協助的,不承認共產主義有權取代資本主義制度的,親自或指使他人進行反共產主義宣傳,對共產主義制度進行誣陷或作出其他敵對行動的,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沒收全部或部分財產。情節嚴重的,處死刑或宣布為工人階級公敵,剝奪蘇聯或加盟共和國公民身份,驅逐處境,沒收全部財產。【主要是言論罪。我看見一堆兜底條款。立法者是肉聯廠出身還是設計核彈的?】

本條針對對資產階級提供幫助的人。因不滿暴政而流亡國外的蘇聯人或其他國家的前共產黨,被抓住了便依照本款規定判刑。

58-5。利用本人或國外代理人的國際關系,使用偽造證件、公文、印章或其他不法手段影響外國或國際組織,使其對蘇聯宣戰、進行武裝干涉,或在國際事務中招致對蘇聯的其他不友好行動如貿易禁運、沒收國外財產、斷絕外交關系、撤銷國際條約的,依照本條第二款之規定判罰。

這一條是指為蘇聯引來敵對行動,太另類,適用得不多。

58-6。間諜行為。為國外政府、反革命組織或個人、間諜組織轉發、扣押,或以泄漏為目的收集國家機密的,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沒收全部財產。對蘇聯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脅的,處死刑,或宣布為工人階級公敵,剝奪蘇聯或加盟共和國公民身份,驅逐處境,沒收全部財產。

向國外政府、反革命組織或個人、間諜組織以泄漏為目的轉發、收集或傳送國家機密以外的經濟信息的,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時構成本法第193條第一款及第二十四款之罪的,數罪並罰。

這一款的擴大解釋最為嚴重,因為有嫌疑也可以定罪。例如有海外關系,懂外語,上班路上遇上某外國使館打字員的太太等。經歷過文革的大概明白。

58-7。以反革命的故意,破壞國家的生產、運輸、貿易、金融、信貸體系,或以其他手段干擾相應國家機關、國家機構及公司企業正常活動或致資本主義獲利的,依照本條第二款之規定判罰。

田裡長草,機器漏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些都是反革命分子暗中破壞的結果。要不然還能因為什麼?少廢話,快找個人出來槍斃。

58-8。領導或參與針對蘇維埃權力或積極分子、革命工人、農民組織的恐怖活動的,即使行為人不屬於任何恐怖組織,亦應依照本條第二款之規定判罰。

注意犯罪對象是積極分子和工農群眾,而對行為後果沒有任何規定。這一條是公報私仇的利器。你沖某黨員吼一句「THE HELL WITH YOU」,就可以依照這一款抓起來槍斃。

曾有一賣菜的老婦被黨員老爺撞翻了攤子,喊一句「這人瞎了眼了」,便被認定為恐怖分子關了起來。

58-9。基於反革命的故意,以爆炸、縱火等方式對本國公共交通系統、運輸系統、海運系統、其他國有建築設施實施破壞或毀壞的,處以民事賠償,並按照本條第二款之規定判罰。

工人幹活時擰斷了根螺絲,可以依照這一條抓起來槍斃。至於其他各類無心的工程事故,無不讓當事人斷子絕孫。

58-10。惡意散布煽動推翻、分裂或削弱蘇維埃聯盟的言論,或為實施本條第二款、第九款犯罪而有上述行為,或以任何手段作出同類文化傳播行為的,處6年以上有期徒刑。

實施上述行為造成惡劣影響,或在戰時實施上述行為,或惡意挑起民族矛盾、宗教沖突的,依照本條第二款之規定判罰。

最主要的言論罪。只規定了最低刑,不封頂。斯大林親自批復,有期徒刑可以長達25年。至於惡劣影響是什麼意思,更是隨便解釋。我國現行法律豈非如此?

58-11。任何意圖實施本條犯罪而進行的二人以上的集會,或參加任何持有同類目的之犯罪集團的,依照其所涉嫌之犯罪定罪判罰。

例如20年前有人見到你和你媽聊天。你20年後罵黨員被抓起來,你媽絕對是共犯。你們母子就是反革命集團。要是你爸沒死,也算他一個骨幹。

(如果你叫胡一刀,你媽叫風波惡,你娘倆就是胡風反革命集團咯~~)

58-12。明知有犯罪事實而未能阻止的,處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這一條的擴大解釋是,知情不報,就等於是你自己乾的。如果有人殺了斯大林,你知道卻不報告,那法院會認定你和那人各自殺了一個斯大林。

58-13。積極參與或積極打擊工人階級革命運動,階級立場不明,在沙皇政權時代參與秘密警察工作,內戰時期參加反革命政府的,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判罰。

歷史反革命。

58-14。反革命破壞,即故意不履行法定職責,或因疏忽大意影響政府機關正常運作的,處1年以上有期徒刑,沒收部分或全部財產。情節嚴重的,處死刑,沒收全部財產。

適用於不交征購糧的農民,工時不夠的集體農庄成員,病得半死的勞改犯。

④ 在哪兒能找到《新加坡共和國刑法典》全文

新加坡

⑤ 求美國聯邦刑法條文

美國刑法雖源於英國普通法,但更傾向於通過立法規定犯罪和刑罰。版美國近現代除了聯邦權和州的刑事立法之外,美國曾沿用英國普通法的犯罪分類。現在聯邦和各州刑法典一般把犯罪分為重罪和輕罪兩大類,有的還依據《模範刑法典》附加次輕罪、違警罪等分類。美國除按「等」對犯罪分類外,還對「等」分「級」,各州的劃分也不統一。美國接受犯意的概念。現代英美刑法只考慮犯意,而不考慮動機。但不同的犯罪對犯意有不同的要求。美國的刑罰有死刑、監禁、緩刑、監禁與緩刑混合刑、賠償損失、公眾服務和罰金。美國的死刑從19世紀中葉開始在一些州被廢除,20世紀有更多的州廢除死刑。但後來有一些州恢復了死刑。1976年聯邦最高法院認為保留死刑是完全必要的。對於死刑的執行方法,美國各州規定不同,有電椅、煤氣室、注射、絞刑、槍決等方式。

⑥ 什麼行業最能掙錢

最能掙錢的行業有互聯網行業、娛樂行業、教育行業、智能行業、老年服務行業,下面是具體介紹。

1、互聯網行業

現在互聯網發展的勢頭非常猛,每時每刻可能都在發生著變化,更新的速度非常快速,互聯網和我們的時代同時在進步。很多做互聯網的人都賺到了錢,一些畢業生如果是學習互聯網的,在找工作上是可能定會吃香的。

2、娛樂行業

現在娛樂行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速,娛樂行業的人都創新的不同符合人們的節目,每個時代人們的想法和需求都會有變化。娛樂行業現在也出現了很多的直播平台,都很賺錢。

(6)刑法典全文擴展閱讀:

選行業技巧

1、分析機會成本

比如不想做原有行業選擇改做互聯網金融那機會成本是什麼,不是為了面試而去准備的衣服、交通住宿等成本,而是不選金融行業,而去選擇繼續當前行業會獲得的收益。

從正在從事行業的收益加上時間維度,可以看到選擇金融行業的成本了,比如要比較十年內的收入,那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行業的薪資情況,做一個從第1年到第10年每一年的自己在兩個行業中的薪資可能的一定范圍。

2、分析邊際成本

當分析邊際效應的時候,要關注到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當從事現在已有的行業時,邊界成本是同新的行業要低很多的。

這個時就要將時間拉長來看整個邊際成本了,當選擇一個新的行業的時候邊際成本很高,但對應的邊際收益是高還是低,需要做一個表來比對這兩者。即已有行業的邊際成本和收益同新行業的邊際成本和收益,在一個長時間維度的比較。

⑦ 《論語為政》翻譯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為政篇第二
【本篇引語】

《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述。

【原文】

2·1 子曰:「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眾星共④之。」

【注釋】

①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統治者應以道德進行統治,即「德治」。

②北辰:北極星。

③所:處所,位置。

④共:同拱,環繞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評析】

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你轉。這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原文】

2·2 子曰:「詩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無邪③。」

【注釋】

①詩三百:詩,指《詩經》一書,此書實有305篇,三百隻是舉其整數。

②蔽:概括的意思。

③思無邪:此為《詩經·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後者較妥。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評析】

孔子時代,可供學生閱讀的書還不很多,《詩經》經過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後,被用作教材。孔子對《詩經》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無邪」來概括它。《論語》中解釋《詩經》的話,都是按照「思無邪」這個原則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①之以政,齊②之以刑,民免③而無恥④,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⑤。」

【注釋】

①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貼。

②齊:整齊、約束。

③免:避免、躲避。

④恥:羞恥之心。

⑤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⑧ 台灣刑法典全文

可能要用買的 哦

⑨ 諸葛亮留給姜維的兵書是什麼

《兵法二十四篇》是諸葛亮留給姜維的那本書,現在應該又賣的/網上也有看啊:兵法二十四篇——三國時期造就天下三分之勢的著名政治家及軍事家,蜀國丞相諸葛孔明所著,原有二十四篇,但其中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現已失傳。
視聽第三 賞罰第十 將苑之兵權篇
納言第四 喜怒第十一 將苑之逐惡篇
察疑第五 治亂第十二 將苑知人性篇
治人第六 教令第十三 將苑之將才篇
舉措第七 斬斷第十四 將苑之將器篇
考黜第八 思慮第十五 將苑之將弊篇
治軍第九 陰察第十六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父母早死,為避東漢末戰亂,隨叔父到荊州。叔父死後,在南陽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隱居十年,結交士人,觀察天下大勢。後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赤壁之戰前夕,親往江東聯絡孫吳,結成抗曹聯盟,使曹操敗退。又幫助劉備經營荊州,佔領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劉備征吳失敗後,於臨死前在白帝城將自己的孩子及復興漢室的大業託付給他。從此,諸葛亮擔負起蜀國重擔,重新與孫吳修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亂,並屢次北伐曹魏,兢兢業業,嘔心瀝血,以致積勞成疾,在公元234年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曹魏的司馬懿與他多次交兵後,亦贊嘆他是「天下奇才」。
視聽第三
視聽之政,謂視微形,聽細聲。形微而不見,聲細而不聞,故明君視微之幾,聽細之大,以內和外,以外和內。故為政之道,務於多聞,是以聽察採納眾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物當其目,眾音佐其耳。故經雲:「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目為心視,口為心言,耳為心聽,身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國之有君,以內和外,萬物昭然。觀日月之形,不足以為明,聞雷霆之聲,不足以為聽,故人君以多見為智,多聞為神。夫五音不聞,無以別宮商,五色不見,無以別玄黃。蓋聞明君者常若晝夜,晝則公事行,夜則私事興。或有吁嗟之怒而不得聞,或有進善之忠而不得信。怨生不聞,則枉者不得申,進善不納,則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故書雲:「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天聽。」此之謂也。
納言第四
納言之政,謂為諫諍,所以采眾下之謀也。故君有諫臣,父有諫子,當其不義則諍之,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夫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之害也。故有道之國,危言危行;無道之國,危行言孫,上無所聞,下無所說。故孔子不恥下問,周公不恥下賤,故行成名著,後世以為聖。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察疑第五
察移之政,謂察朱紫之色,別宮商之音。故紅紫亂硃色,淫生疑正樂。亂生於遠,疑生於惑。物有異類,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寶之,魚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枯蔞似瓜,愚者實之。故趙高指鹿為馬,秦王不以為疑;范蠡貢越美女,吳王不以為惑。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故聖人不可以意說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書曰:「三人占,必從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謀及庶人」。故孔子雲,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內,惟患內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賤不知貴,惟患貴不知賤。故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馬為策己者馳,神為通己者明。故人君決獄行刑,患其不明。或無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強者專辭,或弱者侵犯,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見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氣,災暴之患,禍亂之變。惟明君治獄案刑,問其情辭,如不虛不匿,不枉不弊,觀其往來,察其進退,聽其聲響,瞻其看視,刑懼聲哀,來疾去遲,還顧吁嗟,此怨結之情不得伸也。上瞻盜視,見怯退還,喘息卻聽,沉吟腹計,語言失度,來遲去速,不敢及顧,此罪人慾自免也。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治人第六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故經雲:「道之以德義而民與行,示之以號好惡而民之知禁。」日月之明,眾下仰之,乾坤之廣,萬物順之。是乃堯、舜之君,遠夷貢獻,桀、紂之君,諸夏背叛,非天移動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故治人猶如養苗,先去其穢。故國之將興,而伐於國,國之將衰,而伐於山。明君之治,務知人之所以患皂服之使,小國之臣。故曰,皂服無所不克,莫知其極,克食於民,而人有飢乏之變,則生亂逆。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如此,富國安民,不亦宜也?夫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安。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時,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存余糧,以給不足,天下通財,路不拾遺,民無去就。故五霸之世,不足者奉有餘。故今諸侯好利,利興民爭,災害並起,強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雲,手足不安。經雲:「不貴難德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貴無用之物,使民心不亂。」各理其職,是以聖人之政治者。古者齊景公之時,病民下奢侈,不遂禮制。周、秦之宜,去文就質,而勸民之有利也。夫作無用之器,聚無益之貨,金銀壁玉,珠璣翡翠,奇珍異寶,遠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錦綉纂組,綺羅綾轂,玄黃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雕文刻鏤,伎作之巧,難成之功,妨害農事,輜駢出入,袍裘索澤,此非庶人之所飾也。重門畫獸,蕭牆數仞,冢墓過度,竭財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經雲:「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制之以財,用之以禮,豐年不奢,凶年不儉,素有蓄積,以儲其後,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時之氣乎?
舉措第七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夫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在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是以養神求生,舉賢求安。故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傾。故治國之道,舉直措諸枉,其國乃安。夫柱以直木為堅,輔以直士為賢,直木出於幽林,賢士出於眾下。故人君選舉,必求隱處,或有懷寶迷邦,匹夫同位;或有高才卓絕,不見招求;或有忠賢孝弟,鄉里不舉;或有隱居以求志,行義以達其道;或有忠質於君,明黨相讒。堯舉逸人,湯招有莘,周公采賤,皆得其人,以致太平。故人君懸賞以待功,設位以待士,不曠庶官,辟四門以興治務,玄纁以聘幽隱,天下歸心,而不仁者遠矣。夫所用者非所養,所養者非所用,貧陋為下,財色為上,讒邪得志,忠直遠放,玄纁不行,焉得賢輔哉?若夫國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賢之過也。夫失賢而不危,得賢而不安,未之有也。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是以聘賢求士,猶嫁娶之道也,未有自嫁之女,出財為婦。故女慕財聘而達其貞,士慕玄纁而達其名,以禮聘士,而其國乃寧矣。
考黜第八
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惡,廣及四海,不敢遺小國之臣,下及庶人,進用賢良,退去貪懦,明 良上下,企及國理,眾賢雨集,此所以勸善黜惡,陳之休咎。故考黜之政,務知人之所苦。其苦有五。或有小吏因公為私,乘權作奸,左手執戈,右手治生,內侵於官,外采於民,此所苦一也;或有過重罰輕,法令不均,無罪被辜,以致滅身,或有重罪得寬,扶強抑弱,加以嚴刑,枉責其情,此所苦二也;或有縱罪惡之吏,害告訴之人,斷絕語辭,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或有長吏數易守宰,兼佐為政,阿私所親,枉克所恨,逼切為行,偏頗不承法制,更因賦斂,傍課采利,送故待新,夤緣徵發,詐偽儲備,以成家產,此所苦四也;或有縣官慕功,賞罰之際,利人之事,買賣之費,多所裁量,專其價數,民失其職,此所苦五也。凡此五事,民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無此五者,不可不遷。故書雲:「三載考績,黜陟幽明。」
治軍第九
治軍之政,謂治邊境之事,匡教大亂之道,以威武為政,誅暴討逆,所以存國家安社稷之計。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備,故含血之 蠹,必有爪牙之用,喜則共戲,怒則相害,人無爪牙,故設兵革之器,以自輔衛。故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佑,輔強則國安,輔弱則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非民之將,非國之輔,非軍之主。故治國以文為政,治軍以武為計;治國不可以不從外,治軍不可以不從內。內謂諸夏,外謂戎狄。戎狄之人,難以理化,易以威服,禮有所任,威有所施。是以黃帝戰於涿鹿之野,唐堯戰於丹浦之水,舜伐有苗,禹討有扈,自五帝三王至聖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謀,然後乃施其事。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習兵革之器,明賞罰之理,觀敵眾之謀,視道路之險,則安危之處,佔主客之情,知進退之宜,順機會之時,設守御之備,強征伐之勢,揚士卒之能,圖成敗之計,處生死之事,然後乃可出軍任將,張禽敵之勢,此為軍之大略也。夫將者,人之司命,國之利器,先定其計,然後乃行,其令若漂水暴流,其獲若鷹隼之擊物,靜若弓弩之張,動若機關之發,所向者破,而敵自滅。將無思慮,士無氣勢,不齊其心,而專其謀,雖有百萬之眾,而敵不懼矣。非讎不怨,非敵不戰。工非魯般之目,無以見其工巧;戰非孫武之謀,無以出其計運。夫計謀欲密,攻敵欲疾,獲若鷹擊,戰若河決,則兵未勞而敵自散,此用兵之勢也。故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懼。是以智者先勝而後求戰,暗者先戰而後求勝;勝者隨道而途修,敗者斜行而失路,此順逆之計也。將服其威、士專其力,勢不虛動,運如圓石,從高墜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無敵於前,無敵於後,此用兵之勢也。故軍以奇計為謀,以絕智為主,能柔能剛,能弱能強,能存能亡,疾如風雨,舒如江海,不動如泰山,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地,充實如天,不竭如江河,始終如三光,生死如四時,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窮。故軍以糧食為本,兵以奇正為始,器械為用,委積為備。故國困於 貴買,貧於遠輸,攻不可再,戰不可三,量力而用,用多則費。 罷去無益,則國可寧也,罷去無能,則國可利也。夫善攻者敵不 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 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堅甲銳兵,不足以為強。 敵欲固守,攻其無備;敵欲興陣,出其不意;我往敵來,謹設所 居;我起敵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敵,先擊其實。不知守地,不 知戰日,可備者眾,則專備者寡。以慮相備,強弱相攻,勇怯相 助,前後相赴,左右相趨,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此救兵之道 也。故勝者全威,謀之於身,知地形勢,不可豫言。議之知其得 失,詐之知其安危,計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慮之知其苦 樂,謀之知其善備。故兵從生擊死,避實擊虛,山陵之戰,不仰 其高,水上之戰,不逆其流,草上之戰,不涉其深,平地之戰, 不逆其虛,道上之戰,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 。夫軍成於用勢,敗於謀漏,飢於遠輸,渴於躬井,勞於煩擾, 佚於安靜,疑於不戰,惑於見利,退於刑罰,進於賞賜,弱於見 逼,強於用勢,困於見圍,懼於先至,驚於夜呼,亂於暗昧,迷 於失道,窮於絕地,失於暴卒,得於豫計。故立旌旗以視其目, 擊金鼓以鳴其耳,設斧鉞以齊其心,陳教令以同其道,興賞賜以 勸其功,行誅伐以防其偽。晝戰不相聞,旌旗為之舉,夜戰不相 見,火鼓為之起,教令有不從,斧鉞為之使。不知九地之使,則 不知九變之道。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 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 每戰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五間之道,軍 之所親,將之所厚,非聖智不能用,非仁賢不能使。五間得其情 ,則民可用,國可長保。故兵求生則備,不得已則斗,靜以理安 ,動以理威,無恃敵之不至,恃吾之不可擊。以近待遠,以逸待 勞,以飽待飢,以賞待虛,以生待死,以眾待寡,以旺待衰,以 伏待來。整整之旌,堂堂之鼓,當順其前,而覆其後,固其險阻 ,而營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以治軍之道全矣。
賞罰第十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賞賜知其所施,則勇士知其所死;刑罰知其所 加,則邪惡知其所畏。故賞不可虛施,罰不可妄加,賞虛施則勞 臣怒,罰妄加則直士恨,是以羊羹有不均之害,楚王有信讒之敗 。夫將專持生殺之威,必生可殺,必殺可生,忿怒不詳,賞罰不 明,教令不常,以私為公,此人國之五危也,賞伐不明,教令有 不從,必殺可生,眾奸不禁;必生可殺,士卒散亡;忿怒不詳, 威武不行,賞罰不明,下不勸功;政教不當,法令不從;以私為 公,人有二心。故眾奸不禁,則不可久,士卒散亡,其眾必寡; 威武不行,見敵不起;下不勸工,上無強輔;法令不從,事亂不 理,人有二心,其國危殆。故防奸以政,救奢以儉,忠直可使理 獄,廉平可使賞賜。賞罰不曲,則人死服。路有飢人,廄有肥馬 ,可謂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故人君先募而後賞,先令而後 誅,則人親附,畏而愛之,不令而行。賞罰不正,則忠臣死於非 罪,而邪臣死於非功。賞賜不避怨仇,則齊桓得管仲之力;誅罰 不避親戚,則周公有殺地之名。書雲:「無偏無黨,王道盪盪, 無黨無偏,王道平平。」此之謂也。
喜怒第十一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 間,必明其類。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喜怒之際, 不可不詳。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 。行其私而廢其功,將不可發私怒,而興戰必用眾心,苟合以私 忿而合戰,則用眾必敗。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故以文 為先,以武為後,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 亡其身。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可 忿之事,然後加之威武,威武加則刑罰施,刑罰施則眾奸塞。不 加威武,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眾惡不理,其國亡。
治亂第十二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夫綿綿不絕,必有亂結 ,纖纖不伐,必成妖孽。夫三綱不正,六紀不理,則大亂生矣。 故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 事可成,其功可保。夫三軍之亂,紛紛擾擾,各惟其理。明君治 其綱紀,政治當有先後,先理綱,後理紀;先理令,後理罰;先 理近,後理遠;先理內,後理外;先理本,後理末;先理強,後 理弱;先理大,後理小;先理身,後理人。是以理網則紀張,理 令則罰行,理近則遠安,理外則外端,理本則末通,理強則弱伸 ,理大則小行,理上則下正,理身則人敬,此乃治國之道也。
教令第十三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 人之所瞻也。夫釋己救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故 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不教而戰,是謂棄之。先習 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習其旌旗指麾之變,縱橫 之術;二曰,使耳習聞金鼓之聲,靜動行止;三曰,使心習刑罰 之嚴,爵賞之利;四曰,使手習五兵之便,斗戰之備;五曰,使 足習周旋走趨之列,進退之宜;故號為五教。教令軍隊,各有其 道。左教青龍,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後教玄武,中央軒轅,大 將軍之所處,左矛右戟,前盾後弩,中央旗鼓。旗鼓俱進。聞鼓 則進,聞金則止,隨其指揮,五陳乃理。正陳之法,旗鼓之主: 一鼓,舉其青旗,則為直陣;二鼓,舉其赤旗,則為銳陣;三鼓 ,舉其黃旗,則為方陣;四鼓,舉其白旗,則為圓陣;五鼓,舉 其黑旗,則為曲陣。直陣者,木陣也;銳陣者,火陣也;方陣者 ,土陣也;圓陣者,金陣者;曲陣者,水陣也。 此五行之陣,輾轉相生,沖對相勝,相生為救,相勝為戰,相 生為助,相勝為敵。凡結五陣之法,五五相保,五人為一長,五 長為一師,五師為一枝,五枝為一火;五火為一撞,五撞為一軍 ,則軍士具矣。夫兵利之所便,務知節度。短者持矛戟,長者持 弓弩,壯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糧牧,智者為謀主。鄉 里相比,五五相保,一鼓整行,二鼓習陣,三鼓起食,四鼓嚴辦 ,五鼓就行。聞鼓聽金,然後舉旗,出兵以次第,一鳴鼓三通, 旌旗發揚,舉兵先攻者賞,卻退者斬,此教令也。
斬斷第十四
斬斷之政,謂不從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輕,二曰慢, 三曰盜,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亂,七曰誤,此治軍之禁也。當 斷不斷,必受其亂,故設斧鉞之威,以待不從令者誅之。軍法異 等,過輕罰重,令不可犯,犯令者斬。期會不到,聞鼓不行,乘 寬自留,避回自止,初近後遠,喚名不應,車甲不具,兵器不備 ,此為輕軍,輕軍者斬。受令不傳,傳令不審,迷惑吏士,金鼓 不聞,旌旗不睹,此謂慢軍,慢軍者斬。食不稟糧,軍不省兵, 賦賜不均,阿私所親,取非其物,借貸不還,奪人頭者,以獲其 功,此謂盜軍,盜軍者斬。變改姓名,衣物不鮮,旌旗裂壞,金 鼓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堅,矢不著羽,弓弩無弦,法令不行 此為欺軍,欺軍者斬。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按旗不伏,舉旗不 起,指揮不隨,避前向後,縱發亂行,折其弓弩之勢,卻退不鬥 ,宜左或右,扶傷舉死,自托而歸,此謂背軍,背軍者斬。出軍 行將,士卒爭先,紛紛擾擾,車騎相連,咽塞路道,後不得先, 呼喚喧嘩,無所聽從,失亂行次,兵刃中傷,長短不理,上下縱 橫,此為亂軍,亂軍者斬。屯營所止,問其鄉里,親近相隨,共 食相保,不得越次,強入他伍;干誤次第,不可呵止,度營出入 ,不由門戶,不自啟白,姦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合人 飲酒,阿私取受,大言警語,疑惑吏士,此謂誤軍,誤軍者斬。 斬斷之後,此萬事乃理也。
思慮第十五
思慮之政,謂思近慮遠也。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故君子思 不出其位。思者,正謀也,慮者,思事之計也。非其位不謀其政 ,非其事不慮其計。大事起於難,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 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是以九重之台,雖高必壞。故仰 高者不可怨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後。是以秦穆公伐鄭,二子知 其害;吳王受越女,子胥知其敗;虞受晉璧馬,宮之奇知其害; 宋襄公練兵車,目夷知其負。凡此之智,思慮之至,可謂明矣, 夫隨覆陳之軌,追陷溺之後,以赴其前,何及之有?故秦承霸業 ,不及堯、舜之道。夫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亂生於治。君子視 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陰察第十六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外傷則內孤,上惑則下 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 國危則不安。是以思者慮遠,遠慮者安,無慮者危。富者得志, 貧者失時,甚愛太費,多藏厚亡,竭財相買,無功自專,憂事眾 者煩,煩生於怠。船漏則水入,囊穿則內空,山小無獸,水淺無 魚,樹弱無巢,牆壞屋傾,堤決水漾,疾走者仆,安行者遲,乘 危者淺,履水者懼,涉泉者溺,遇水者渡,無楫者不濟,失侶者 遠顧,賞罰者少功,不誠者失信。唇亡齒寒,毛落皮單。阿私亂 言,偏聽者生患。善謀者勝,惡謀者分,善之勸惡,如春雨澤。 麒麟易乘,駑駘難習。不視者盲,不聽者聾。根傷則葉枯,葉枯 則花落,花落則實亡。柱細則屋傾,本細則末撓,下小則上崩。 不辨黑白,棄土取石,羊虎同群。衣破者補,帶短者續。弄刀者 傷手,打者傷足。洗不必江河,要之卻垢;馬不必麒麟,要之疾 足;賢不必聖人,要之智通。總之,有五德:一曰禁暴止兵,二 曰賞賢罰罪,三曰安仁和眾,四曰保大定功,五曰豐撓拒讒,此 之謂五德。
將苑之兵權篇
夫兵之權者, 是三軍之司命, 主將之威勢. 將能執兵之權, 操兵之要勢, 而臨群下, 譬如猛虎, 加之羽翼而 翔四海, 隨所遇而施之. 若將失權, 不操 其勢, 亦如魚龍脫於江湖, 欲求游洋之勢, 奔濤戲浪, 何可得也.
將苑之逐惡篇
夫軍國之弊, 有五害焉: 一曰, 結黨相連, 毀 賢良; 二曰, 侈其衣服, 異其冠帶; 三曰, 虛誇妖術, 詭言神道; 四曰, 關察是非, 利以動眾; 五曰, 伺候得失, 陰結敵人. 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 可遠而不可親也.
將苑之人性篇
夫人之性, 莫難察焉. 美惡既殊, 情貌不一. 有溫良而為詐者, 有外 恭而內欺者, 有外勇而內怯者, 有盡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 一曰 , 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曰,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三曰, 咨之以計謀而 觀其識; 四曰, 告知以禍難而觀其勇; 五曰,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六曰, 臨 之以利而觀其廉; 七曰,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將苑之將才篇
夫將材有九. 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 而知其飢寒, 察其勞苦, 此之謂人將 . 事無苟免, 不為利擾, 有死之榮, 無生之辱, 此之謂義將. 貴而不驕, 勝而 不恃, 賢而能下, 剛而能忍, 此之謂禮將. 奇變莫測, 動應多端, 轉禍為福, 臨危制勝, 此之謂智將. 進有厚賞, 退有嚴刑, 賞不逾時, 刑不擇貴, 此之謂 信將. 足輕戎馬, 氣蓋千夫, 善固疆場, 長於箭戟, 此之謂步將. 登高履險, 馳射如飛, 進則先行, 退則後殿, 此之謂騎將. 氣凌三軍, 志輕疆虜, 怯於小 戰, 勇於大敵, 此之謂猛將. 見賢若不及, 從諫如順流, 寬而能剛, 勇而多計 , 此之謂大將.
將苑之將器篇
將之器, 其用大小不同. 若乃察其奸, 伺其禍, 為眾所服, 此十夫之將. 夙興夜寐, 言詞密察, 此百夫之將. 直而有慮, 勇而能斗, 此千夫之將. 外貌 桓桓, 中情烈烈, 知人勤勞, 悉人飢寒, 此萬夫之將. 進賢進能, 日慎一日, 誠信寬大, 閑於理亂, 此十萬人之將. 仁愛治於下, 信義服鄰國, 上知天文, 中察人事, 下識地理, 四海之內, 視如室家, 此天下之將.

將苑之將弊篇

夫為將之道, 有八弊焉, 一曰貪而無厭, 二曰妒賢嫉能, 三曰信讒好佞, 四曰料彼不自料, 五曰猶豫不自決, 六曰荒淫於酒色, 七曰奸詐而自怯, 八曰 狡言而不以禮.
諸葛亮料到劉禪會丟江山了,所以他在他有身之年努力的搞了幾次征討,其實最後那次是很不成熟的。他自己也知道,但是沒辦法啊,所以想努力的征討,可是就是太急於求成,所以失敗,人算不如天算啊,他處心積慮的算計。確沒把自己的身體給算進去,所以病死了。死了之前都還算計了一下敵人,就是司馬壹。劉禪可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啊。當時劉備死的時候,諸葛亮就知道了。但是你仔細看看劉備死的時候說的話中,有種試探的語氣:就是如果劉禪沒能力,你可以自己做皇帝,當時趙雲就拿著武器在旁邊,如果諸葛亮有那麼一點點意思當時就會死的。當時諸葛亮真是怕死了,急忙弄了篇出師表來表明自己的心態。從那時候開始,諸葛亮就已經敗了。

熱點內容
icu護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5 02:19:18 瀏覽:200
民法哲學研究 發布:2025-02-05 02:09:11 瀏覽:464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