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改革體會

司法改革體會

發布時間: 2022-06-13 19:51:37

❶ 基層法院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基層人民法院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提高司法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已經是法院管理持之以恆工作重心。就目前多數基層法院對案件質量和效率的管理而言,主要是通過審判管理辦公室具體實施管理工作,案件質量的好壞和效率的高低與司法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密不可分,兩者的結合則是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來實現。現就基層法院的審判管理中上述三者的關系,結合雙牌縣人民法院的做法談以下四方面點體會。 一、提高思想意識,重視審判管理工作 審判管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是司法管理和司法理念中的一個新課題。就目前審判管理模式,審判管理的主要職能和目標價值體現在以下六大方面:(一)案件質量和裁判文書質量評查;(二)審判流程管理;(三)司法績效或者司法狀況管理及評估;(四)司法統計管理;(五)審判管理制度建立與完善;(六)審判資源配置決策建議。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審判管理工作還沒有很理想地實現其應有的職能和目標價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認識問題。從現行的審判管理模式上反映,審判管理現在仍然沒有擺脫案件質量評查和數據統計具體工作,反而將原由各部門的做具體事務攬入到審判管理事務中來,將職能變相轉化為充當業務部門的內勤。這一現象的產生和存在,一方面有來自院領導的認識,大局意識不強,沒有充分認識審判管理職能和作用,沒有抓好分管部門的案件、裁判文書質量和司法統計工作,將案件、裁判文書質量評查和審判管理信息數據推給審判管理部門;另一方面審管辦沒有正確對待和履行審判管理的職責,仍然停留在審判管理初期的職能上,沒有分析總結在審判管理上的經驗,沒有開拓探索審判管理的新思路。 法院的管理由人事管理、審判管理和政務管理三大部分組成。審判管理所管理的對象是法院審判職能這一核心,是法院管理最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管理工作,處於三大管理的核心地位。因此,審判管理工作關乎全院審判改革和發展,關乎法院是否持久體現「司法為民」的宗旨。重視審判管理工作,我們不能僅僅表現在形式上,而是切實地將審判管理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紮根在法院的每位領導和各個審判人員的思想意識之中,自覺的支持和接受審判管理;在機構設置上,將審判管理權與立案權、審判權、執行權相對分離,確保對審判管理工作人力和物力上的需要;對一個基層法院而言,審判管理機構在具體管理過程中既是管理行為實施者,又是管理制度規范的設計者,既具有微觀管理,又具有宏觀調控的職能,因此,基層法院應重視審判管理機構的各項分析與建議,讓審管機構參與崗位目標考核的研究制定,充分發揮審判管理在審判資源上的調節和服務作用。 二、健全制度,強化制度的落實 湖南省法院是全國法院實行案件質量評查和審判管理比較早的一個省,在管理制度建立上歷經幾度變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對指導基層法院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每一個法院有自身的實際,有對審判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因此在制度上一方面要執行上級法院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根據本院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審判管理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和明細化。例如我院針對案卷裝訂歸檔存在不統一的情況制定了《法院訴訟文書立卷歸檔實施辦法》,較好地規范了訴訟文書立卷歸檔;在審判管理方面為了有章可循,制定了《審判管理工作的意見》作為審判管理工作的原則性制度;在《審判管理工作的意見》的要求下,根據本院實際和管理的需要分別制定了《立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審判流程管理辦法》、《案件督辦制度》、《案件質量評查細則》、《關於審判信息數據管理的規定》、《關於司法統計管理的規定》、《司法績效考核制度》、《關於信訪案件管理工作的意見》等制度。在制度建立上,我院立足於確保上級法院的各項制度能夠順利執行,又使各項制度符合我院的實際,更便於操作和落實,最終達到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的目標。 制度,就是規矩,形象的說法就是社會生活中的游戲規則,我們在審判、執行工作必須按規矩辦事,遵守審判、執行的規則。審判管理的各項制度就是用以約束和規范審判、執行行為的規矩,是要求審判執行部門和案件承辦人完成工作的基本定質定量。完成得好、達到了質和量要求,就應兌現制度。因此,我院崗位責任制在制定時,由審管辦根據審判管理制度,拿出能夠全面體現制度的合理方案,交由院黨組審定,確保制度落實到崗位責任上來。 三、跟蹤管理,常抓不懈,把握動態 審判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不是一個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應時刻抓緊抓好每一個時段,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內容。如裁判文書是案件質量的集中體現,無論是在案件質量評查,還是上訴、信訪案件的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均是出現在裁判文書的質量上,因此抓裁判文書質量是一日常性的工作,我院要求,承辦部門製作的裁判文書在送交簽發前,先由審管辦審查,從製作技術層面和文書結構層面進行把關。又如在流程管理方面,審管辦按案件適用的程序,隨時跟蹤,根據案件審理進度等實際情況進行督辦,杜絕超期審理。審判管理的另一重要職能,體現在對司法狀況的管理,對審判執行數據的統計、分析。這一職能的要求不僅僅局限於對一些數據的統計和匯總,更應要求對審判、執行的某一時段數據的核查、比較、分析和判斷,提出數據變化的原因,以及建議下一階段應解決或注意問題和措施,體現審判管理的服務和參謀建議職能。對此審管辦和分管院領導應時常把握數據變動情況,重在運用統計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司法狀況水準。對於在管理中發現帶有典型性或有苗頭性的問題,審管辦可根據院長的授權,與分管院領導決定及時召開部門負責人會議,通報情況,提出建議和措施。 四、加強審判管理研究和理論總結,不斷提高司法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審管辦是一項業務綜合性很強的部門,應將具有審判、綜合能力較強的審判人員充實到審管辦,並保持人員的相對穩定。正如前面提到的審判管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相對而言,審判管理的理論尚不成熟,全國各地做法也沒有統一,因此要求從事審判管理的人員要能夠深入到審判管理的深層次中去不斷進行管理方面的研究和總結,正確處理審判管理與司法行政、人事管理的關系,增強為審判、執行的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司法管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我院審管辦在設立五年來,在管理中,進行了一些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如根據案件質量評查的情況,疏理和抽象出《案件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其規范》,總結出案件質量方面的十大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規范的要求,對案件質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針對目前裁判文書中存在的問題和根據上級法院對裁判文書製作的要求,依據法律和相關規定,較好地從裁判文書製作技術層面和結構層面全面歸納了裁判文書製作技術和結構要素,形成了《法院裁判文書製作技術規范和結構規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從審判管理工作的開展到審判管理機構的設立,結合審判管理的理念、發展,審判管理的地位、目標價值以及審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開展審判管理進行研究,撰寫的《從司法改革的視野談法院審判管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對提高審判管理能力和提高審判管理水平具有推動作用。 審判管理在法院管理中處於核心地位,但卻一項繁雜的工作。

❷ 司法教育心得體會作文300字

真的很開心,我司法考試通過了,又驚喜又意外。知道我過了那一刻我整個人都麻木了,我的努力沒白費,我的努力也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在此,我要感謝萬國對我的栽培,因為我報的是萬國視頻班,是萬國學校的培訓讓我提升了基礎,最終通過了司法考試。司法考試復習,我覺得不是一個死學的過程,學習方法一定要適當,選擇教材和使用教材也要有一定的規律。以下,就是我復習司法考試的心得。

在教材選用和使用方面,我用的是萬國的專題講座,真題五卷本,與萬國紅腰帶等。專題講座的知識面很多很范,有有時候看一本的專題講座會花了太多的時間。對於專題講座那幾本書,我個人認為,如果很早就開始復習了,可以將那些書看完。但是,如果,復習司法考試的時間太遲或者看了基本覺得花了太多時間,我建議不用看了。此時是應該做些題目,不會了才翻專題講座。專題講座相當於一本字典,可以不用全看,有哪些知識點不會的就翻閱專題講座查找就可以了。歷年真題是必須做的,而且要確保做到三次以上。萬國的專題講座和真題五卷本和一配套運用,因為真題五卷本是通過知識點分類編的,最好的使用方法是看完專題講座的一個知識點後,就立刻做真題五卷本相應知識點的題目,加深記憶。但報班的同學首要的任務而不是看什麼書啊,做什麼題啊,重要的就是弄明白講義。講義就相當於教材的壓縮本,基本囊括了所有知識點,把講義都弄明白了,基礎肯定是質的飛躍。還有,模擬題以及那些按年份編輯的歷年真題最後就在最後倆個月做,因為模擬題以及歷年真題試卷是檢測復習效果的,最後倆月做最好。還有,考前預測題好重要。好多人都覺得,在考試前前一天做題沒什麼效果,那就錯了,考試前的前一晚真的不想怎樣復習的,我建議是做下預測題。就今年來說,萬國的考前預測題是最好的,預測知識點覆蓋率很高,我覺得如果考前可以做下考前預測題,增多十幾二十分完全沒問題。

❸ 如何看待司法體制改革

您好,
第一,對本輪司法改革的態度問題。我認為,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依然應該拿出更大的努力去支持本輪司法改革。中央這次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大大超出了學界的預期,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是應該對之大力支持的。在司法改革問題上,學界是有共識的,黨中央也有共識。當然,完全的共識可能還沒有形成,但目前司法改革的環境和氛圍已經良好,因此,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積極努力支持司法改革,把握住這次機遇。
第二,應充分認識到司法改革的艱巨性。我參與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所進行的司法改革的部分工作,也參加了廣東省司法改革試點方案的調研、座談,等等。從自己的親身體會而言,從實際出發,我認為,對於司法改革不應過於樂觀,而必須充分認識到其艱巨性。僅以這次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試點的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來說,每一項試點工作的實現其實都很難,困難重重。下面以法院的改革為例說明。
首先是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以法院的改革為例。這項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單列法官員額,精簡法官隊伍,提高法官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方案將法官在司法隊伍中的比例確定為33%,這給中央很大的信心,覺得上海的改革力度很大,但實際上,上海方案中的33%是以法院現有全體人員總數而不是單以中央政法編法官人員總數為基數計算的。深圳的員額制改革,力度比上海還大,在我看來,上海方案的改革力度並不十分大。但即使如此,困難也很大。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首先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妥善處理現有人員。如果大量現有人員超出改革方案確定的人員分類比例,如何安置這些需要轉崗的人,顯然就會成為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同時,伴隨著法官待遇提高,一批長期不辦案的法院領導轉為法官,那麼,現在正在一線辦案的青年法官可能就要轉為法官助理等,辦案質量誰來保證?不會辦案的成為一線法官,會辦案的成為法官助理,這種情況如何避免?對於人員分流,我們的慣例就是論資排輩,這種辦法阻力最小,但與改革的目的直接沖突。如果不允許法院領導迴流辦案,法院行政管理人員通過職務升遷而認可改革的動力不復存在,就可能成為提高法官待遇的阻力。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管著法官的待遇低於法官的待遇,他們的積極性如何調動?
其次,完善司法責任制的目的,是形成權責統一、責任明晰、管理有序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明確法官辦案的權力和責任,要求法官對所辦案件終身負責,嚴格錯案責任追究,對於提高案件質量顯然具有積極意義,主觀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完善司法責任制,需要釐清一系列錯綜復雜的關系。比如,如何在主審法官與合議庭之間劃分許可權和責任范圍,如何在合議庭與審委會之間劃分許可權和責任范圍,如何處理好法官與法院院長、主管副院長、庭長、主管副庭長的關系,切實去除司法的行政化,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面臨諸多體制性難題,涉及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等多部法律,需要通盤考慮,系統規劃。而且,法院的領導是法官的行政上級,即使他們不再享有審批案件的權力,但作為領導,他們對法官的影響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不允許審批案件,法官獨立又做不到,法官如何負責?同時,有些案件,法院領導都決定不了,這是我國的實際情況,辦案必須講政治,一個法官,能負起責任嗎?另外,完善司法責任制,還面臨如何平衡權力和責任的問題。偏重責任忽視權力,最終很可能導致法官在重壓之下以消極怠工逃避責任,無法實現提高審判質量的目的。所以,如果不能在法官獨立上同時推進,這項改革也很難到位。
再次,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的措施和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現對人的統一管理,主要是建立法官統一由省提名、管理並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機制;二是實現對財物的統一管理,主要是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經費由省級政府財政部門統一管理機制。上述改革措施和目標的針對性很強,就是要切實解決以往地方法院因人財物受制於同級地方黨委政府而無法實現審判獨立的問題,去除司法的地方化。但是,在目前的國情下,即便地方法院在人財物方面不再受制於地方黨委政府,也仍然難以完全擺脫其影響。像建設規劃、家屬安置等,很難不受地方控制。特別是,在我國現有體制下,離開了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得不到同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法院開展工作比如執行判決就會面臨不少困難,甚至寸步難行。因此,如何在擺脫地方黨委政府幹預的情況下,獲得其對法院工作的支持,需要進一步的制度保障。另外,實現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後,如何避免省委省政府省法院對省以下各級人民法院工作的干預,也是需要繼續認真考量的問題。從實際情況看,上級對下級的干預,實際上並不比同級黨委政府的干預少,甚至還要更多。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最後,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目的是通過提高待遇、保障安全,推動司法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正規化建設,使法官們能夠安於工作,獨立判斷,獨立負責。對此,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指出,對司法人員的職業保障,包括在薪俸、任期、豁免、懲戒、免職等方面,可以做出有別於普通公務員的特殊規定。應當說,這種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符合司法職業的特點。問題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如果對法官的退休年齡、薪酬待遇做出優於公務員的規定,如何讓全社會尤其是行政部門理解並接受這種改革而不致產生新的矛盾?畢竟,每個部門都會認為他們工作的責任心要求更高,工作性質更重要,例如紀委、組織部、發改委、編辦等等,還有主導本輪司法改革的政法委系統。從目前已經出台的試點方案看,待遇和保障其實很有限,但責任要求、工作量要求則有很大提高,司法人員是否可以承受這種改革?之前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從貴陽市法院系統借調來一批法官幫助辦案。工作結束後,廣州中院表示,其中一部分優秀法官可以留下來工作,但沒有一個人願意留下。貴陽的法官普遍認為,在廣州工作,工資待遇雖然可以高一倍,但工作量則多出了數倍,不合算。需要知道的是,當年求職時,他們中的許多人想分配到廣州工作來不了,現在有機會,他們卻不願意來。這種心理,應該不是個別的,需要我們重視。
第三,我認為司法改革應重點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需要進一步明確司法改革的目的。我認為,司法改革的目的最終是解放生產力,是為了解放司法官,也就是進一步提高法官檢察官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切實忠於憲法法律,有條件按照公平正義的原則處理案件,化解矛盾,保障建設與改革。體制改革只是保證他們切實做到依法辦案的一種方式。不能把體制改革本身當成目的,而應把通過體制改革解放司法官當成目的。目前,有些改革措施,僅僅是為了完成中央布置的改革工作,對如何更好地達致改革目的缺乏考慮,甚至缺少熱情,聽取一線法官、檢察官、律師意見不夠,針對性需要加強。
第二個問題是需要進一步釐清司法改革的動力來源。司法改革依靠誰進行?由誰來推動?這就涉及到目前司法改革的領導體制問題了。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幹部管理體制和工作體制。在體制不改的情況下,由上級發動進行改革,成效可能有限。例如,成立法官懲戒委員會懲戒有錯誤的法官。但懲戒委員會能代替紀委嗎?是代替不了紀委的。懲戒有懲戒委員會,違紀有紀委,違法還有司法機關。懲戒委員會能做違紀違法查處工作嗎?還有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能代替組織部,能代替人事部門嗎?現在,法官檢察官通過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提名,由組織部門考察,提交人大任命;而院長、檢察長則是組織提名,包括上級法院、檢察院與下級法院、檢察院的同級黨委協商後提名,但提名後,也要到組織部門去考察,然後要提交人大去通過,而且是地方人大通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目前的法律體系格局下,如何發揮地方黨委、人大、政府的作用,就是一個問題。況且,我國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政治制度,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是自下而上的。如果僅考慮上級來推動改革,不認真發揮下級的作用,工作可能很難做好,而且還涉及我們的政權組織形式這一根本問題。所以,依靠誰去進行改革?不去充分發揮地方的作用,不去動員人民群眾,僅僅靠這種方式改,我覺得可能有點問題。還是應該要調動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上級與下級、中央與地方、領導與群眾,才能把司法改革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看待頂層設計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頂層設計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當年中國之所以進行改革開放,主要原因就是既有的頂層設計出了問題。在小平同志「摸著石頭過河」的思想指引下,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並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情況好了,經濟發展了,國力增強了,是不是就可以放棄摸著石頭過河,改為頂層設計?我覺得需要慎重考慮。目前,加強頂層設計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不應過分強調、依賴頂層設計的作用,就司法改革而言,還是應該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提法,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我之所以持上述觀點,是因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國情復雜,地區差異巨大,對此,頂層設計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在各個地方,司法改革如果完全依靠中央的頂層設計,在具體實踐中放棄「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改革的效果很可能不盡如人意。中央的政策當然很重要,有利於減少改革的阻力,但地方的支持也很重要。例如,深圳市給法官漲工資,一開始,組織、人事、財政部門都有不同意見,但是因為一來中央有政策,二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大力支持,法院與有關黨委政府部門也進行了充分溝通與協商,獲得了大家的理解,最後還是實現了。所以,各地在司法改革的實踐中,除了中央的尚方寶劍,還必須依靠自己主動去探索、打拚,與同級黨委政府認真協商,這樣,才能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本地區的具體問題,走出一條真正有效的司法改革之路。這是目前體制沒有大的改變之前,司法改革真正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

❹ 深圳羅湖區法院法院關於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的管理辦法

摘要 建設完善法院微信公眾平台的建議

❺ 法製作文急

一,用思考,良心和勇氣去追求正義

前段時間,最能反映我們現行司法體制的弊端消息莫過於下面這一則:

一場審判中的所有人———辯方律師、公訴人、審判長、主審方法院院長都持無罪意見,但受審者周澄最終獲刑5年。在周澄刑滿出獄之後,完全出於偶然,他得到了一套與案件 審判有關的案卷副本。這套案卷副本顯示:當年決定他命運的那場審判竟是「上面要判幾年就是幾年」。(12月7日《中國青年報》)

這則消息一出來,評論如潮,人們紛紛對現行的司法體制進行反思。是的,法官除了法律無上司,但今天我們的法院卻是人、財、物都控制在地方政府手中,而司法改革討論了多年,並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問題是,即使在這樣的司法體制下,法官就有權作出違背法律的判決嗎?法官能用這樣一條理由來為自己開脫責任嗎?因此,對於這一問題,我們還必須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從社會學意義上講,人雖然是一個個社會組織的成員,但仍然沒有擺脫我們首先是一個人,一個應當具有良心和道德、正義感的人這一事實本身。同樣,作為一個政府公務員、司法者,首先是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然後才是國家機器中的一份子。作為公務員、司法者,是否僅僅按照指令行事,還是通過獨立的思考作出符合法律意志的結論,並拒絕執行公然違背法律意志的命令,這深刻地考驗著每個公務員與司法者的思考能力、良心與勇氣。

在周澄挪用公款案中,原本溪市平山區檢察院起訴科科長滕儉秋對此案提起了公訴,今天周澄案的申訴狀也出自她的手。她解釋道:「不是說我不在位了,我就說周澄無罪,即便是當時,我也明白無誤地持無罪的觀點。但是上面定了調子,說只要證據搞好就行,我們也只好盡量往有罪上*。」同樣,在審判中,據知情人士講,上面非要判,而司法機關則認為無罪,但頂不住上面的壓力。知情人士講,這些討論已全部記錄在案。所以,因為上面要定周的罪,滕儉秋就往有罪上*提起了公訴,而法院從院長到審判員也就以有罪進行判決,盡管他們都認為周無罪。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什麼樣的邏輯。

有鑒於公務員服從法律而不是上司命令的重要性,《公務員法》第五十四條特別作出規定:公務員執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該決定或者命令的意見;上級不改變該決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執行的,公務員應當執行該決定或者命令,執行的後果由上級負責,公務員不承擔責任;但是,公務員執行明顯違法的決定或者命令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顯然,僅僅《公務員法》這一條規定並不能保證公務員、司法者在執行公務與司法活動中可以免除職務變動與失去職位之憂,司法體制的改革必須提上議事日程。

早在19世紀德國法學家耶林諄諄告誡我們「為權利而斗爭」!權利不是一天能得到的,每個人的正義行動會將涓涓細流匯成奔騰的大江,因此,每個人必須牢記,沒有經過思考的生活不值得過,司法者、公務員必須用思考、良心與勇氣來追求正義!

二,一個我很喜歡的小文章:

悼 兄

生命原來竟如此的脆弱,生命原來竟不允許反悔。

是的,人的一生中能有幾次重新開始的機會呢?哥沒有了這樣一個機會,法律的嚴肅剝奪了你生存的機會。只是這一次機會的剝奪,你的歸宿就局限在了一隻狹小的盒子。我無論如何都難以想像出,在這么一個小小的盒子里,你是如何的蜷縮,怎樣的伸展。

在這個物質的世界裡,一個鮮活的生命在頃刻間灰飛煙滅,物質實現了轉換。雖只改變了存在的狀態,但這么一個轉變過程卻得到法律的襄助。平凡的人可以有權利選擇死,但沒有權利選擇死的時間,沒有權利選擇死的方式。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的法學家為廢除極刑而疲於奔命。的確,我們痛恨的是殘忍的犯罪事實,惡心的犯罪行為,可恥的犯罪動機。我們痛心的是犯罪者,你曾經善良過,曾經有過夢想,你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去承受自己能夠預知死亡結果而且要真切的感受那份痛苦。我寧願你是白痴,你不明白死亡的痛苦,就沒有了畏懼,在不經意中失去了生命。那樣對於關心他的人也可以把這一切歸於天命,而不用在此深深自責。但現實的法律卻是相反,白痴不用去死,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你,必須承受分離,選擇死亡。

32歲的你,人生的歷程就此提前結束。寫下這個文章不為紀念你,真的,你的的確確錯了。只為一種親情,一種近似溺愛的惋惜。如果,如果,如果我可以把你影響,我想你做和我一樣的循規蹈矩的凡人。但是,我沒有辦法影響你,我心虛地把這歸咎與我們道不同,我無法為你謀劃人生。我為自己的不開心感到些許釋然,感覺那樣我也為你做了什麼,哪怕除了難過,我幾乎從沒有為你付出過什麼。

哥,我想你是不會記怪我吧,象我這樣的人寧願在你去了之後每年的年飯擺上你的一副筷,卻不願在你錯誤之前和你相處一天,哪怕只是一天。我們將關心停留在心裡。在某個良心發現後的反省自責和深深懊悔中,我們執著地堅持中國人情感的含蓄習慣,在你的錯誤中保持緘默。或是抽身轉去,把自身置於安全地帶。是中國人的意識讓我沒有了選擇,除了選擇難過。

對於你,哥,你應該高興,你成了我們全家關注的焦點,這是你最大的願望和以往從未得到過的。我們都為你難過,我們都為你擔心。當我們拿出了決心,真誠地想為你做點什麼的時候,你去了哪裡?你為什麼沉默?

看著你居住的小盒子,我哭著告訴別人,關心家人吧!我家已經受到了懲罰!

三,武俠流行之法律分析(我擬的一個題目,這個文章很有意思,視角非常獨特)

分析武俠,「武」只是其中一面。社會既有沖突,又必須有合作。堅持正統的梁羽生甚至說,寧可無武,不可無俠。「俠」究竟為何物?嫉惡如仇、情深義重,乃至捐軀赴國難等等,都屬「俠」的范疇。但概括而言,則是「信」與「義」,即行為在形式上守信,於內容上守義。

司馬遷在《游俠列傳》中指出:「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10]輕生死、重然諾,言必信,行必果是俠的一個基本特徵。守信是俠客於江湖的立身之本。無論在哪本武俠小說中,守信都是江湖中的基本規范,不講信義最為人不齒。這是因為社會是因人的行為活動而得以延續的,社會中人的行為是互動的,只有對他人的行為具有可期待性和可預測性,人們才能夠理性地決定自己該如何作為,社會也才能延續下去。要使人的行為具有可預測性,一是由社會定一套行為規范,並監管其實施,二是由個人對自己的承諾進行擔保。前者如法律,法律的主要功能就「在於建立和保持一種可以大致確定的預期,以便利人們的相互交往行為。」[11]後者就是信譽。武俠世界選擇了信譽。經濟學家,如張維迎,認為「與法律相比,信譽機制是一種成本更低的機制」。他舉了個在家樓前小賣部買飲料的例子,如果付了錢拿了飲料要出門時,店主說你還沒付錢呢,這樣的問題法律無法解決,因為法官沒辦法判斷誰說的是真話,如果給小賣部裝上監視器,成本又太高。但實際上這種事情不大可能發生,因為如果鄰居們都知道這件事後,也都不敢去了,店就得關門。店主由於害怕失去未來的生意,才不敢耍賴,這就是信譽機制。[12] 信譽的機制運行實際依賴於未來的懲罰。

但以此來審視一下武俠世界,卻會發現把信譽看得比性命還重的俠士們的條件與此並不相符。俠客們並不是因為「害怕失去未來的生意」才行俠仗義。作生意是為了得利,而行俠則是付出。俠客遵守諾言,此次捨身相助,是為了今後還能無數次捨身相助,這樣的邏輯即使不是荒謬,也是於情不符的,特別是在遵守諾言即意味著死亡的情況下(這在追求戲劇效果的武俠小說中比比皆是),即一次性博弈時,仍信守諾言,就更與「理」不通了。

在高度流動的市場經濟中,另一維護信譽機制的方式是建立企業,企業是將一次性博弈轉化為重復博弈的機制,是信譽的載體,即所謂以「廟」的聲譽來約束和尚的行為。[13]對於武林人士來說,門派就是他們的「廟」,即企業,門派使俠客個體的行為轉換為了群體行為,這樣門派就有積極性去監督其門徒的行為,在小說中也確實有不少的敘述,如《天龍八部》里,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師年輕時與葉二娘偷情,最終被揭露出來,在武林群雄面前,為了少林寺的清譽,玄慈自己下令按門規受杖責而死。但從總體來看,這種作用並不佔主要地位,而且其中更多體現地是個人的道德行為。在武俠世界裡,真正的俠客往往是無門無派的,特別在古龍的小說往往更是如此,對他們來說,幾乎看不到「企業」的作用。

經濟學家的理論與武俠世界的「現實」是矛盾的。當然人們最為常見的反應是武俠小說根本就是虛幻的,不是現實。但武俠小說的武功描寫雖被很多人視為荒唐,而其對人性的刻畫卻很少被人指責。人們在讀武俠時,對這種「現實」是接受的。其矛盾何在呢?

「經濟人」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而俠客的行動邏輯與經濟理論的分歧原因似乎也在此,因為俠客的行為是利他的。但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分歧原因並不成立。因為俠客的行為同樣是利己:信守諾言,獲得一種守諾的心理滿足。守諾實際是江湖世界的一種意識形態,信守諾言,可以獲得社會的道德認同,並使內心的信念得到踐行。對於道德君子來說,道德行為是一種能給自身帶來效用滿足的自利行為。

但問題並沒有解決,道德如果是個人的行為,那可以理解,但它成為社會的規范時,成為一種內化於人心的意識形態時,它必須滿足一定的社會條件,經濟學家們分析的正是這些社會條件,如害怕未來的懲罰和「廟」的約束作用。那武俠世界的「意識形態」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還沒有一本武俠小說講述武俠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而都是直接端給了我們一個武俠世界。武俠本非現實,江湖是人造的江湖,江湖世界的意識形態實際是作者和讀者共同為它預置的。武俠看似是江湖世界的人物,其實他們所遵從的的意識形態是作者和讀者以自己的觀念強加的,實際他們活在人們的觀念世界中。武俠守信是作者和讀者的要求,而不是其自身的現實行動邏輯。[14]如果守信僅僅是為了滿足內心信念,而這種信念又是沒來由的,不守信僅僅是遭到人們的白眼,並無其他懲罰,那麼按現實邏輯,這種「守信」就是不可信的。武俠世界裡俠客們作為道德君子的守信行為在經濟學家看來,只是人們的良好願望而已,不可能實現。如果經濟學家的理論沒錯的話,但人們又並不覺得武俠的「現實」有什麼不對,那麼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武俠世界與人們觀念中的應然社會相符,所以人們相信;而與經濟學家眼中的實然社會不同,所以它與理論矛盾。從本文下面的第四部分可以看到,這種觀念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分歧將是分析的一個重要楔子。

無論能否實現,守信是俠的行為在形式上的要求,而重義則是實質上的要求。在武俠世界裡,「義」的內容極其廣泛,幾乎集中了人類所有的美德:嫉惡如仇、鋤強扶弱,如《飛狐外傳》中的胡斐;情深意重、視友情高於一切,如《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李尋歡;挺身而出、抗擊外侮、救民族於危亡,如「俠之大者」郭靖;以蒼生為己念,為免生靈遭兵戈塗炭而不惜殞命,如號稱「天下第一英雄」的蕭峰,……。武俠世界是一個俠「義」的世界,是一個正義永遠壓倒邪惡的世界,是一個讓人感動也讓人神往的世界。想想被稱為經典一段的《雪山飛狐》里胡一刀與苗人鳳比武那一場,生死決斗中,英雄間的肝膽相照、義薄雲天簡直讓君子國的人也會汗顏。

作為武俠世界的兩個支柱,如果說「武」體現了人的自然屬性,那麼「俠」就是人的社會屬性。「武」是武俠世界的權力資源,是社會中的支配手段,而「俠」則是武俠世界的道德資源,是社會的聯系紐帶,「俠義精神是一種以正義感為基礎的社會粘結劑。」[15] 前者解決沖突,後者實現整合。當然,這是個看上去有點簡單化的分析。因為俠義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支配人的資源,比如相識、不相識的英雄好漢們看見宋江便會喊聲「哥哥」,納頭便拜,就因為宋江人稱「呼保義」、「及時雨」。但這種「支配」與「武」的支配畢竟還有所不同,它是對象的主動拜服,而非強制性的支配。如果說「武」讓甲能支配乙,「俠」則讓乙拜服甲,正是兩者的互動共同使武俠世界的童話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俠肝義膽,長劍獨行,杏花春雨江南,白馬秋風塞上,這是一個何等簡單而浪漫的世界!以至於說起「人在江湖」,讓人更多地感到的不是無奈,而是神往。

四、「他者」:法律為何缺失

行文至此,可能沒有人覺得這是一篇關於法律的文章,從前面的分析中並沒有看出什麼法理學意義來。然而,只要讓我們稍稍把眼睛從武俠世界移開,對比一下同樣反映西方人英雄崇拜情結的美國西部片,問題頓時就凸現出來。蠻荒的西部,是美國人的武俠世界。荒漠、小鎮、牛仔、快槍手,誰的槍拔得快,誰的槍法更准,誰就是強者。沖突往往展開在強盜與小鎮執法官之間——小鎮的居民受強盜騷擾,於是大家湊錢請來快槍俠擔任執法官維護小鎮安寧,或者出賞金請槍手破案,經過精彩而激烈的槍戰,最後強盜被殲滅,這是大多數美國西部片的情節。大家注意,雖然最後也是靠武力解決問題,但槍手是為社區的居民執法,其行為的性質是行使公共權力,而不僅僅是個人的俠義之舉——雖然有個人俠義的成分。

在中國人的江湖世界裡,則看不到法律。這是一個沒有法律,甚至沒有國家(很多武俠小說無國家背景,只是一個純粹的江湖)的社會。按照西方人的觀念,法律是一種公共契約,小鎮執法官可以看作是美國國家形成過程中司法機構的雛形。按現實生活的邏輯,有人群的地方,就應該會有公共權力和規則的存在,但在武俠世界裡,卻看不到公共權力和法律——法律是由公共權力來制定和執行的公共行為規則,雖然江湖世界裡也有行為規則,如「義」,但它只是由個人來自覺遵守,違反者也只是受到俠義之士的個別懲處,而不是由公共權力按程序來規范化地普遍執行,因而不是法律——即是在個別情況下有,也幾乎無一例外地是被極力批判的對象,如《笑傲江湖》里五嶽劍派盟主左冷禪對未守「規矩」的劉正風的「執法」就被描述得極其丑惡而血腥。而江湖上最常見的殺人,就幾乎未看到按法律程序受到懲處或者按法定程序進行。江湖中公共權力的代表,武林盟主,雖然被無數人爭奪,但大多數情況是到故事說完也沒誰能如願以償當上。所謂武林盟主,總是為智者高人所不屑,只有那些武功雖高(因而有資格去爭),但未臻化境(所以才想去爭)的野心家們去你爭我奪,引來江湖血雨腥風,最後不得不由雖無意盟主之位卻被捲入漩渦的主人公,或單槍匹馬或偕久已退隱江湖的「民間」高手收拾殘局,而那個好不容易拼殺出來的「盟主」,作為邪惡的化身,椅子還沒坐熱,就被剪除。末了,在感嘆一番世人痴愚之後,主人公拭凈血跡,緩緩收劍入鞘,長嘆一聲,歸隱田園。沒有了盟主,沒有了權威,於是一切復歸平靜。爭奪盟主,成為江湖永久的笑柄。

武俠世界是一個反權威的世界。

沒有公共權力,沒有法律,也沒有本文前述信譽機制的作用,卻人人稱信守義,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虛幻的世界,可它卻為大家所接受,甚至沉迷其中。這正是本文第三部分所指出的「觀念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分歧」。

在分析這個矛盾之前,先說一個有趣的心理測驗。被測者須在幾個選擇項中選擇自己願意變成的動物,有人選擇變成鳥,測試答案說這反映了想擺脫繁瑣俗事紛擾的心理。同樣,對缺失公共權力和法律的虛幻的武俠世界的迷戀,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潛意識里對公共權力與法律的渴望「擺脫」。武俠世界是中國人觀念世界的反映,而非對客觀現實的忠實描摹。觀念世界是自我意識的反映,在中國人的觀念世界裡,缺失了公共權力和法律,說明它們並沒有成為中國人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對此,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它們是外在的,強制的,而不是如西方人那樣,是內在的,自發的。

從法律的起源看,中國的法律起源於氏族部落間的征戰,即所謂「刑起於兵」。氏族內部以血緣為紐帶時,還可以習慣來調整,但對被征服的部落,血緣親情是不存在的,只有靠嚴酷的法來維系。「在我國原始社會,法律調整的直接對象是部落和氏族間的關系,個人則主要由氏族原有的習慣所約束。」[16]隨著征服疆域的擴大,在國家形成的過程中,為維系統治,血緣紐帶逐步加強,原來的氏族成員成為統治國家的一小部分貴族,而越來越多的被征服者成了受法統治的子民。上層政治社會與下層世俗社會因異質和利益沖突而對立。對基層社會來說,法律是強加的,外在的。以前對中國「法」字的解釋,多認為「水」旁是公平的象徵,而這顯然與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法觀念有所不符,蘇力教授則認為「水」旁指稱的是法像水一樣自上而下地頒布,[17]這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佐證。而看西方法律,古希臘羅馬的法律起源於貴族與平民斗爭的民主政治,是貴族與平民意志和利益的共同產物,法律自始就是市民社會的一部分,是市民社會的內在物,對市民而言,公共權力和法律是「我的」,而不是「他者」。但對中國老百姓來說,公共權力和法律則是不折不扣的他者,是一種壓迫物。這種他者意識,決定了普通中國人內心中對公共權力和法律的厭棄,公共權力和法律從未內化為中國人自我意識的一部分。

「創造者不願再看見自己,——於是他創造了世界。」[18]中國人便有了這樣一個武俠世界。中國人的選擇是回歸自然,以武功一較高下,只有武功才是自我的,而其他則是外在的,是社會性的。

福柯為我們提供了兩種權力分析的圖式,一種是「契約——壓迫圖式」,是法律的圖式,另一種是「戰爭——鎮壓圖式」,或稱「統治——鎮壓圖式」,前者是合法與不合法之間的對立,而後者是斗爭和屈服的對立。[19]顯而易見,法律的圖式可適用於西方,而「統治——鎮壓圖式」與中國則是吻合的。由於公共權力和法律是外在物,非契約產生,具鎮壓性,因而中國人對這種外在束縛物有著一種天然的離心傾向,遁世便成了中國人一個永恆的主題,甚至在本已是虛幻的武俠世界裡也是如此。小說終篇,袁承志、令狐沖、楊過、張無忌們年紀輕輕就紛紛退隱江湖,去享受田園生活,這似乎也是作者和讀者所能想到的最好結局,而沒有退出江湖的郭靖、黃蓉,只好戰死襄陽。美國西部片的結局雖也是槍手騎馬遠去,但他卻是去往另一個小鎮,繼續下一個賞金、美女與槍戰之旅。

這里就有個中、西方文化中的悖論,也就是在本文第二部分開始時提出的集體主義與英雄情結的矛盾問題。我們總是認為西方文化是張揚的、個人主義的、彼岸的,而中國文化是內斂的、集體主義的、此岸的。從很多表象上看,確實如此,但從另一些表象看,比如從俠文化看,西方卻又是制度化的、約束的、現實的,而中國文化是任性的、放縱的、出世的。其實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個性的自由解放,都有著俠文化,都有著英雄情結,但西方人找到了平衡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社會的聯結物與減震器——法律,而在中國,法律不能擔當起這樣的角色,個人與社會間是沖突的、對立的,所以中國人總是在治世與亂世、入世與出世間徘徊。

中國人雖然把英文中的「law」翻譯成了中國自古就有的「法律」,但從前述分析可以看出,兩者雖然不能說在本質上不同,但至少在某些「質」上,是不同的。語詞在人為上的對應,掩蓋了這種不同。「正是在詞中,我們所想像的東西變成了我們所認識的東西,反過來,我們所認識的東西變成了我們每天表象給自身的東西。」[20]

我們在自己創造的語言里迷了路。

但幸好人類在理性之外還有感性,在學術中迷失的方向,也許在文學中可以找回。文學是對人的心靈世界的直接描摹。武俠文學以成人的童話給我們展示了中國人真實的心靈世界。

這種形而下的感性層面與形而上的哲學層面是相通的。中國的傳統思想主要受著儒、釋、道思想的浸染。「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家和佛家,既強調個體,又強調普遍性和超越性,個體的人同時又是超越的人。」[21]中國人通過思想達到個人具體性與社會普遍性的溝通,而非通過行為的制度化。從對「類崇拜」和「個體英雄意識」的滿足看,武俠就是這樣一個達到個體性與超越性統一的範例。「至於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則強調社會群體性,其主體性主要表現為社會倫理型思維,就個人而言,則是道德實踐型思維,其意向之所在,主要是道德實踐。主體內在的道德意志,就是世界的根本意義,因而也是人生的根本意義。」[22]重俠守義,快意恩仇,重道德而非尚法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為社會群體性的基石,武俠世界才是中國人的理想社會。

五、意識,抑或無意識:武俠文化的精神分析

武俠文化的流行折射出國人對法律的厭棄心理,但按照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一個普遍的看法卻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法的需求會促使人們法觀念的形成。而且事實也似乎映證了這一點,表現之一是官司越來越多。這讓法治論者頗為鼓舞,因為據說這象徵著中國人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雲雲。

目前訴訟案大幅上升,是否就是因為對公共權力和法律的信任?這是很可懷疑的。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流動性的增強所造成的糾紛本身數量的增加可能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實際上,公民對法律的信任度,隨著司法腐敗的滋生蔓延,是在降低而不是在增加。官司打輸了,人們認為這是因為在法院「沒人」,打贏了,則是由於關系「硬」。一個並非是嚴格實證性的判斷是,真正相信司法機關會嚴格依法判案、「只服從法律」的老百姓並不多。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社會秩序一定大亂。按照一般的、實際也就是西方的話語解釋,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後防線,在一個以法律維系的現代社會里,對法律信仰的喪失,昭示著社會秩序的崩潰,然而這在中國起碼現在並未出現。中國人對法律的不信任是對法律「公正」的不信任,而並非對法律制裁力的不信任。當人們紛紛尋求法律討個「說法」時,只不過是要藉助法律的力量制裁侵害自己的人而已,人們訴求的不是法律的公正,而是法律的力量。所以人們打官司,各種手段往往無所不用其極,造成被動受腐敗之害與主動推動腐敗的惡性循環。法律的被實施,同時也就是法律的被破壞。法治論者所無法認同的事實是,法律的推行,實際是在不斷強化它在民眾中的異己性。

從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法律在民眾中的這種異己性並非無源之水,也絕不僅僅是當代的所謂「司法腐敗」所能承當全部責任的——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腐敗是「果」而非「因」,是因為異己而腐敗,而不是因為腐敗而異己。這種異己性可以追溯到法律形成之初,它經過歷史的不斷強化,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民族心理,並在文學作品的創作與閱讀中顯露無遺。

看看被讀者們譽為天下第一英雄蕭峰(即喬峰)的舉止:喬峰其時身在京西路汝州,這日來到梁縣,身邊銀兩已盡,當晚潛入縣衙,在公庫盜了幾百兩銀子。一路上大吃大喝,雞鴨魚肉、高梁美酒,都是大宋官家給他付錢。

——金庸:《天龍八部》第20回。

很少有讀者讀到此處時會覺得有什麼不對,反而是贊賞甚至羨慕。這樣一種與「官家」的疏離與對立情緒,已深入心理中的無意識層面,以至難以察覺。除了在新中國成立後,它被政治話語強迫地「弱化」了一段時間外,一直,並且至今,是中國普通民眾的一種主流心理。公家的東西,當官的,上頭規定,等等這些語匯的心理內涵是任何一個中國人不難體會的。

這種心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在香港這樣可稱得上厲行法治的社會里,武俠文學卻仍是大行其道,甚至香港電影里,黑社會的血腥火並、肆無忌憚的街頭槍戰與砍殺,讓人懷疑是否該實行軍管才行,而這與香港社會實際上的法度謹嚴形成強烈反差。這是否是在法治約束下,中國人心理中不合法潛意識的一種合法形式的紓放?[23]如果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那麼這種社會存在就絕不僅僅是當下的社會現實,——香港當下的社會現實是法治的,但其文化產品所折射的民眾潛意識卻很不「法治」——過去的社會意識的累積,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存在。為什麼武俠文學僅流行於華人圈,並非主要因為語言障礙,而是文化心理的壁壘使然;為什麼武俠文學能流行於華人圈,哪怕他們散居各地,生活環境各異,包括居於法治之邦的法治之民,這是因為他們的心理中總有一部分是共通的。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之間緣何發生錯位?榮格的心理學思想提供了答案。榮格對心理學的最大貢獻在於提出了「集體無意識」的概念。「集體無意識是精神的一部分,它與個人無意識截然不同,因為它的存在不像後者那樣可以歸結為個人的經驗,因此不能為個人所獲得。」[24]它是種族的共同的心靈的遺留物,具有超個體的「集體」的性質,不是個體在後天經驗中獲得的,而是本能遺傳的。榮格同時引入「原型(archetype)」的概念。原型是可以通過生活遺傳來生成的深層心理模式,這種心理模式並非來自「個人記憶中的殘跡」,而是來自「遺傳的大腦結構本身」。原型與個人記憶無關,而是一種由生理遺傳得來的大腦記憶。「從科學的、因果的角度看,原始意象可以設想為一種記憶埋藏(bury),一種印記或者記憶痕跡,它源自同類體驗的無數過程的凝聚(condense)。在這方面它是某些不斷發生的心理體驗的沉積

❻ 關於法律法規的心得體會

關於法律法規的心得體會
前一段時間,市委聘請法學專家教授,對全市科級以上領導幹部開展了法律法規培訓,通過培訓,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以前,對法律條文只是從表面理解,現在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次內涵,有了質的轉變。培訓結束後,我靜下心來,對照筆記,聯系交通系統執法工作實際,覺得在法制建設方面,交通系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問題仍較普遍存在,亂扣濫罰、重費輕管、以權謀私等問題也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交通行政機關的形象,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交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行政執法是我們交通行政機關最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它關繫到交通管理活動是否能有秩序的正常運轉,關繫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經濟的發展。因此,交通行政執法必須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使交通行政執法活動合法、有效、准確、高效。
合法。合法要求我們交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必須注意五個環節。首先自身必須合法,即主體資格合法,必須是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第二,我們的行政執法行為必須合法,必須嚴格按法律規定辦事,任何人都無凌駕法律之上的特權;第三,行政執法的對象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不能隨意給被管理者設置障礙;第四,行政執法活動的依據必須合法,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不得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並須事先公布;第五,行政執法的程序必須合法,手續必須完備,不能隨心所欲。
合理。合理性是交通行政執法必不可少的補充。首先,交通行政執法行為必須統一,在適用法律、法規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嚴,畸輕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公正,不能受不相乾的因素影響;第三,行政執法決定必須尊重事實,不能作出無法執行的行政行為;第四,在堅持合法性的原則下應當充分考慮管理對象的意志,使多數管理對象能夠接受、理解和支持。
准確。准確是確保案件正確的關鍵。首先是適用法律必須准確,不能張冠李戴;第二,認定事實必須准確,證據必須確鑿,不能有任何脫節、含糊之處;第三,行政執法文書的敘述必須准確,必須能真實地表述交通行政機關的意圖,要明確易懂,不能產生歧義。
高效。交通行政執法工作有很強的時效性。首先,國家交通有關實體法和執法程序法都對時間有明確的時間規定,這些必須嚴格遵守;第二,採取行政強制檢查、取證、扣押物品的時間必須緊緊圍繞實際執法需要進行,不能無限制地濫用強制扣車和扣證措施權;第三,作出的行政執法(處罰)決定生效後,當事人逾期拒不履行的,必須即時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所以,交通行政機關必須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義,保證反應靈敏,決策果斷,指揮權威,處事迅速。
在加強和完善交通行政立法,嚴格依法行政的同時,還必須健全以交通行政執法責任為核心的監督檢查體系。沒有健全的監督檢查制度作保證,交通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則難以實現。行政執法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相對人採取具體的直接影響其權利和義務的行政行為。這種行政行為的對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是行政機關對自身內部。為了確保行政執法行為有準則,好壞有獎懲,在嚴格執法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兩個方面起到保障作用,必須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交通行政執法責任制就是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確定的交通行政機關各項執法職責,建立起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核心的執法責任體系,並把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交通行政機關內部各執法單位各層級和各個執法人員崗位,明確責任范圍、職責、許可權、執法目標,制定考核標准和獎懲辦法,將考核的結果與執法人員的任用結合起來的一種制度。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是行政機關內部對執法活動的直接監督檢查,是關系行政執法責任制能否得到全面實施的重要保障措施。鑒於行政執法包括了內外部兩個方面入手。那麼,交通行政機關如何開展好有效地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呢?我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六種方式。
一是由上級交通行政機關組織檢查組,對本級和下一級交通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定期檢查就是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根據需要每年確定一批重點的法律、法規、規章,有計劃、有步驟地根據預定的時間進行檢查。不定期檢查是為了了解某個法規的執法情況,臨時組織檢查組進行檢查。檢查一定要深入調查了解,不能走過場、嚴防流入形式,對檢查出來的問題要嚴肅處理及時糾正。
二是建立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實施情況報告制度。下級交通行政機關對其負責實施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貫徹執行情況,定期以書面形式報告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對實施中的問題要組織深入調查,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有利於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實施,促進行政執法工作的深入進行。
三是建立行政執法監督員制度。主要是從交通局機關選出幾名監督員,監督行政執法活動,這樣可以督促交通行政機關及時糾正違法失職的具體行政行為。
四是深入推行執法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按照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要求,建立完善「執法公示」、「執法錯案追究」和「評議考核」三大制度,交通各行政執法機構都要將依法行使的登記、發證、收費、處罰等職責有關的具體規定,以各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並在辦公場所公布上牆,做到辦事許可權公示、辦事程序公示、工作時限公示、工作標准和質量公示、違法責任追究公示、監督渠道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促進交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五是建立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度。各級交通行政機關對所屬的行政執法單位和執法人員的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評議和考查,對嚴格執法的單位和人員要予以表揚獎勵,對有法不依、執法犯法、以權謀私的單位和人員要嚴肅查處。
六是認真搞好行政復議工作。行政復議既是一種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也是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監督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能夠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糾正和防止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補救作用,使行政機關能夠更好地行使職權。因此,交通行政機關必須對行政復議工作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採取得力措施,搞好行政復議工作,將交通行政機關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解決在萌芽之中,保證依法行政。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網路。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網路,實質上是交通法制機構和隊伍的建設問題。這是搞好交通法制工作的重要「物質」基礎。這幾年,在市政府和上級交通部門的重視下,交通法制工作機構得到明顯加強。交通行政執法形象有了極大改善。但由於這些機構成立時間比較短,還存在法制人員法律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仍適應不了交通依法行政的需要。
首先,應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機構體系。交通是個大行業,執法門類眾多,法律關系復雜,管理對象流動分散,行政執法面廣量大,因此,設置負責交通法制工作的專職機構,並由這些專職機構組成一個既有縱向聯系,又有橫向關系的法制機構網路。所謂縱向聯系,既指交通行政機關內各級主管部門和各個執法單位的法制機構之間,上級對下級的業務指導、督促、檢查和下級對上級的執行、反饋關系;所謂橫向關系,則是指交通行政機關的法制機構,應接受同一級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業務指導的關系。通過上述一個聯系,一個關系,使交通法制工作做到條塊結合,發揮各自特長。
其次,應盡快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專職隊伍,與交通法制工作機構相適應。有了專門法制工作機構,還必須有一支素質較高的專職隊伍,這支隊伍要有較高的政治、文化、法律、經濟、管理以及交通行業技術等素質。從三河市交通行業法制工作隊伍的現狀來看,大多數法制人員不是科班出身,都是半路改行,還有不少人沒有大專文化程度,雖然這兩年我們加大了法制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但仍有不少人不能適應。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計劃地通過合理調配和加大人才培訓,逐步提高其素質,使其能勝任法制工作。這樣才能為交通行業法制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適應交通行業管理的需要,推進依法行政。
綜上所述,交通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必須大力加強交通法制建設,完善交通立法工作,加強和改善交通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加強執法隊伍和法制人員隊伍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交通行政機關更好地在法律、法規范圍內行使管理職權,推進依法行政。

❼ 請問2015年司法考試如何改革

復1、2015年司法考試並沒有進行改革制。
2、2014年四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使得司法考試改革的進程加快。司法考試改革的趨勢是考試的難度會進一步提升,通過率將會下降至正常的水平,步入到個位數時代,非法本參加司法考試的條件會被提高,或者是直接限制非法本的人參加司法考試。

❽ 基層法院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

說到司法公信力,人們自然會想到司法不公,二者雖有聯系但不等同。司法不公一定損害司法公信力,而司法公信力的高低則有更多的因素。基層法院處於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前沿, 80%的案件在基層,但卻是公信力建設最薄弱的環節。因此,提高基層法院司法公信力,事關全局。 一、地位特殊 (一)最基礎的位置 基層法院的特殊位置,決定了其司法公信力建設在四級人民法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基層法院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最廣泛,無論社會、媒體還是當事人都與基層法院打交道最多,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不可否認,社會對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認同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層法院。 (二)最直接的窗口 基層法院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最直接的特性,使其成了反應四級法院公信力建設的「晴雨表」,哪兒出了問題,哪兒發生變化,群眾看得最清楚,體會最深刻。在整個司法公信力建設中基層法院被擺到了最前端和最突出的位置。 (三)最薄弱的環節 基層法院無論硬環境還是軟環境,在四級法院中都處於相對劣勢地位。基層法院基礎條件差,習慣於「聽令行事」,按部就班,自我創新精神不足,內部司法改革與社會發展需要之間差距大。因而,應該首先解決公信力問題的基層法院恰又成為司法公信力建設中一個最薄弱的環節。 二、問題具體從當前基層法院開展的各項工作情況看,群眾的滿意度普遍不高。結合多年的司法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基層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制約。 (一)內因(執法水平、司法作風)1、執法水平。職業要求法官應該是一個精英群體,而法官整體素質偏低是基層法院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長期以來人民法院並未按職業化、精英化的要求選人用人,許多人不願到基層法院尤其是邊遠貧困的西部基層法院工作,人員青黃不接,素質參差不齊。在審判工作中,裁判文書的製作水平不高,說理性不強,法律關系適用不準確,甚至出現許多錯誤的裁判。法律工作要求嚴謹,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疏忽,都會使公眾對法官的能力水平產生懷疑,增加不信任感。2、司法作風。「庸、懶、散、慢、玩、浮」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個別司法腐敗現象更加嚴重地損害了司法公信力。在現實中,一些品行不端的法官吃拿卡要,枉法裁判,辦金錢案、人情案、關系案。有些法官違法違紀受到了追究,這是明顯對公信力的損害。有些沒有被發現處理,但事實上仍然是存在的,這隱性對公信力的損害。(二)外因(管理體制、理解差異)1、管理體制。基層法院由於財政、人事等方面受限,對地方政府的依附性較強。在參與地方政府的一些具體工作時,無形中被當成政府的一個行政職能部門,這種認同感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削弱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影響了司法獨立,降低了信任感。2、理解差異。群眾評判法院工作,往往依據社會公理。農村、山區的大部分民眾仍遵循著舊的道德認識,傳統思維使他們無法對司法裁判作出客觀地評價。既然對現代司法制度不理解,又何來司法信服。 三、措施給力 提高基層法院司法公信力,核心是民意。將「為民做主」轉化為「為民所託」,修正自身缺失,從人民不滿意之處改起,從人民要求之處做起。 (一)理順管理體制 改革現有的人事、財政管理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基層法院對地方政府的依賴。依法獨立審判,維護司法權威,體現民情民意,提高滿意度。(二)增強法官素質 法官素質的高低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礎,提高法官素質關鍵是走職業化道路。1、建立科學的遴選機制。基層法院人才極度缺乏,相當一部分法院已經「斷層」。因此,在進人門檻的把握上,要不拘一格,靈活遴選方式。可以採取面試、庭審模擬比試,重點突出實戰能力,適當放寬書面考試,真正把符合法官職業化標準的人才吸引到法院來。2、探索有效的培訓機制。充分發揮現有的培訓機構的作用,定期培訓,確保法官專業知識的更新。探索法院之間經驗交流、法院自身平時培訓、「兩評查」交叉點評等方式,擴展法官專業知識學習渠道。 (三)切實轉變作風 切實轉變「庸、懶、散、慢、玩、浮」的工作作風,懲治司法腐敗,樹立法院良好形象。1、強化管理。統籌法院各項工作,在立案、審判、執行以及司法行政隊伍管理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學的、操作性強的、能夠凝結成固定標準式的規范化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減少工作中的失誤,避免工作中的錯誤。2、嚴肅查處。對於司法腐敗,要採取零容忍的態度,把問題查透查清,該是什麼責任就承擔什麼責任,決不姑息。3、警示教育。不藏著掖著,把出現的問題作為典型案例來警示教育身邊的幹警,提高抵禦誘惑的能力。加強司法良知教育,促使法官堅守職業道德,不出問題,少出問題。 (四)解決熱點問題 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找准突破口,切實解決好、處理好,以期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司法公信力。1、增強審判工作透明度。基層法院普遍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現象,審判過程不透明。群眾沒有參與進來,不知道案子怎麼判,不知道司法程序怎麼運作,就可能道聽途說,認為法院在暗箱操作操作。一般案件,應邀請公民代表參與旁聽。復雜疑難案件,應邀請有威望的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旁聽。涉及專業知識的案件,應邀請專業資質人員參與旁聽。這些代表參與進來,既是對法官進行監督,也避免了由於對辦案程序誤解而產生司法不公的問題。2、處理好涉訴信訪問題。涉法涉訴信訪,一直是倍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多出自基層。對此,法院不應該捂著蓋著或者任之而為,而要通過召開聽證會或其他吸引更多的社會人士參加的公開處理形式,把問題擺出來,公開作出承諾,真抓實改,挽回不良司法行為造成的影響。3、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執行難是全國法院的普遍問題,基層法院由於受執行力量、裝備的限制更為突出。要將清理積案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充實執行力量,窮盡執行方法,擺脫執行困境,使群眾逐步看到法院判決能夠兌現,能夠實現。 除上述措施外,還應著實提高法官的職級待遇。基層法院案件多,條件艱苦,但是待遇較低,法官被家庭瑣事困擾有很多後顧之憂。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出現權錢交易,滋生腐敗。一方面要解決法院辦公環境,工作條件,使法官有一種優越感,有威嚴,有震懾力。一方面要提高法官待遇,使之能夠秉公執法,不再為兩斗米折腰,不再因幾頓飯,幾塊錢使司法公正打折扣。(作者單位:雲南省永平縣人民法院)

❾ 依法治國為題寫一篇自己的感受

依法治國,更要以德治國

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民主國家,我們確 立了依法治國方針;然而作為一個文明古 國,我們更要注重以德治國。

百行孝為先,華夏子女最基本的美德 就是孝順。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孝順 的故事滋潤著我們的心靈。漢文帝劉恆在 母親卧病期間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 親口嘗過母親的葯才放心讓母親服用;東漢 黃香夏天為父驅趕蚊子,扇涼床和枕頭, 冬天為父暖被;還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等。這 些看似沒什麼了不起的舉動在古人看來是 可以稱得上孝感動天,雖說有點誇張,卻 是當代青少年乃至華人應該學習典範,只 可惜現狀卻是截然不同。愛劉德華成痴的 楊麗娟,為了見偶像一面,不惜讓其父親 賣血捐腎,其父親最終無能為力選擇了躍 入江里自盡。願意為只是陌生人的偶像付 出一切,卻從來不回頭看一眼被自己逼上 絕路的父親,這樣的女生連孝順都做不 到,哪裡還有美德可言?上海浦東機場的刺 母案同樣叫人心寒,一留學生只是因為母 親不能給予所需的生活費,竟拿出尖刀 砍、刺母親致重傷,這樣的人即使有再高 的文化修養,也彌補不了在道德上的缺 陷。

孝,貫穿千年歷史,若在我們這一代 被弱化甚至丟棄,豈不是會被外國人嘲笑? 讓我們撥開一點物質、資本的迷霧,拾回 第一美德——孝,人人做到孟子所言的「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構建起和諧社會,這樣 的中國才能無後顧之憂地再邁向新的輝 煌。

在孝的基礎上,「知節明禮」在社會生活 中越來越凸顯重要。一位年輕人到一家汽 車公司應聘,眼看前幾個人的學歷都比自 己高,便自覺沒什麼希望了。當他走進董 事長的辦公室時,順手撿起了門口的那張 漬紙並扔進了垃圾桶。只因這一個小小的 舉動,他就被錄取了。這位年輕人就是制 造了美國汽車業一時神話的福特。能夠看 得見眼前的小事,懂得如何彎下腰,這一 種謙卑的美德正是為當下不少年輕人所缺 乏。同樣是應聘現場,北京某大公司的測 試卻讓人感嘆。最後幾位優秀的面試者被 請進了經理的辦公室,在經理外出的二十 分鍾裡面,他們百無聊賴地拿起了桌面上 的文件,左掀右翻。結果可想而知——無一 被錄取。隨意翻看別人的東西,連尊重他 人這樣基本的禮貌都不懂的人,再優秀也 難以取得成功。

人們總會忽略身邊的小事,以為它無 關要緊,殊不知一個小舉止就可以反映出 個人的修養美德。個人、社會乃至國家, 都需要「知節明禮」,方能和平共處。日本、 韓國等不少東南亞國家都在大力宣揚中華 傳統美德,因為他們知道,文化軟實力的 力量比槍支炮彈來得更為驚人。而我們 呢,幾年來一味追求經濟發展,強調法制 建設,落下了文化、道德,若再不重視以 德治國,恐怕只會在無形之中一步一步喪 失了最根本的內在。

當代中國,依法治國上,法律系統需 要完善,但想要真正強大,屹立於世界, 以德治國尤為迫切。

❿ 學完司法機關組織法後有何感想

你說你學完了司法機關組織法後有何感想?起碼你會你會懂法。可以用法。

熱點內容
勞動法基本原則論述題 發布:2025-01-21 05:37:36 瀏覽:599
四川內江司法局 發布:2025-01-21 05:18:32 瀏覽:854
湖北省十堰市法官 發布:2025-01-21 05:18:29 瀏覽:3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
敖漢旗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1 03:57:20 瀏覽:622
法院執行經驗 發布:2025-01-21 03:51:29 瀏覽:809
石家莊律師查詢 發布:2025-01-21 03:32:42 瀏覽: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模板 發布:2025-01-21 03:23:46 瀏覽:142
舊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發布:2025-01-21 03:14:08 瀏覽:167
法國民法典離婚 發布:2025-01-21 02:18:53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