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因果關系特點

刑法的因果關系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6-13 20:08:04

『壹』 刑法因果關系.舉例說明

1、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一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在發生了某種危害結果時,司法機關首先要確定誰的行為造成了該危害結果,然後進一步判斷該行為是否符合犯罪構成,最後得出是否構成犯罪的結論。研究因果關系,顯然不是研究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本身,而是研究如何確定某種危害結果是由某種危害行為造成的。2、刑法上因果關系的特點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與哲學上的因果關系具有統一性,這主要表現在:(1)都具有客觀性。因果關系是事物之間的一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這種關系本身是客觀的,不依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果關系的有無,只能根據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進行判斷。(2)都具有順序性,即在客觀事物不斷更替的運動中,一般表現為原因在先,結果在後,結果不可能在原因之前就存在。(3)都具有相對性。一種現象相對於被它引起的結果而言是原因,而它本身又是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結果。所以,在認定因果關系時,一方面要善於從無數因果鏈條中抽出行為與結果這對現象;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割斷事物之間的聯系。(4)都具有規律性。不管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還是哲學上的因果關系,所指的都是原因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5)都具有復雜性。哲學上所講的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同因異果、異因同果等現象,在刑法上同樣存在。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與哲學上的因果關系是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的關系,故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具有特殊性:(1)范圍的特定性。從哲學上講,凡是引起結果發生的現象,都是原因,但在刑法上,只有引起危害結果發生的危害行為才是原因。(2)內容的特定性。在通常情況下,刑法上因果關系與哲學上因果關系在內容上是一致的,都是引起與被引起的發展過程,但在一些情況下,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必須是一種特定的發展過程。例如,詐騙罪,必須是由於行為人的欺詐行為,使被害人產生認識錯誤,被害人基於認識錯誤而處分財產,從而造成財產損失。3、在認定因果關系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因果關系只是研究某種行為是否是某種結果的原因,即所研究的是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而不是對行為與結果本身的研究;由於危害行為本身具有法定性,故不能以因果關系的認定取代對危害行為本身的認定。(2)因果關系是一種客觀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行為人是否認識到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結果,不影響對因果關系的認定;因果關系又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客觀聯系,不能離開客觀條件認定因果關系,行為人是否認識到了特定條件,不能左右對因果關系的認定。(3)一個危害結果完全可能由數個危害行為造成,因此,在認定某種行為是某種危害結果的原因時,不能輕易否認其他行為同時也是該結果發生的原因;反之,一個危害行為可能造成數個危害結果,所以,在認定某種行為造成了某一危害結果時,也不要輕易否認該行為同時造成了其他危害結果。(4)在行為人的行為介人了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為而導致結果發生的場合,要判斷某種結果是否是行為人的行為所造成時,應當考察行為人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況的異常性大小以及介入情況對結果發生作用的大小。例如,甲以殺人故意對乙實施暴力行為,導致乙身體重傷:乙前往醫院途中,被丙駕駛的汽車撞死。由於介入了丙的異常行為,而且由丙的行為導致了乙的死亡,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再如,A以殺人故意對B實施暴力,導致B遭受瀕臨死亡的重傷。B在醫院接受治療時,醫生C存在輕微的過失,未能挽救B的生命。由於A的行為導致死亡結果的危險性大,而介入情況(輕微過失)對死亡結果發生的作用小,故應認定A的行為與B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另外,比較簡明的例子是:甲欲殺害乙(乙與甲妻有不正當關系),某日甲拿著自製屠刀,到乙家中欲殺乙,當進入乙家後,甲舉刀向乙劈去,致使乙死亡。那麼,乙的死亡與甲的殺人存在著因果關系。也就是說乙的死亡是因為甲的殺人舉動(因)所造成的(果)。同樣,因乙與甲妻有不正當關系,乙害怕甲加害自己,整體精神恍惚,突然一天聽別人講甲要殺害自己,由於心理懼怕,心臟病突發,乙死亡。那麼,乙的死亡(果),與甲欲殺害乙的企圖沒用直接的因果關系。

『貳』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

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法律分析
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關系具有以下基本特點:1、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果關系作為客觀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是客觀存在的,並不以人們主觀為轉移。2、因果關系的特定性。因果關系的特定性表現在只能是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3、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原因必定在先,結果只能在後。4、因果關系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因果關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查明因果關系時,一定要從實施危害行為的時間、地點、條件等具體情況出發作具體分析。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因果關系為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提供了客觀基礎,不等於解決了其刑事責任問題。要使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行為人還必須具備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叄』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具有哪些基本特徵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的特點:客觀性、相對性、必然性、復雜性

1.客觀性。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承認刑法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具有兩個實際意義:

(1)認定因果關系,不受行為人主觀認識的影響。行為人是否料想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該種危害結果,對因果關系的有無不發生任何影響。如甲用力將乙推倒,乙頭部正好撞在桌角上,當即死亡。甲推乙的行為和乙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一因果關系是客觀存在的,不受人們包括行為人本人主觀意志的影響。

(2)有因果關系只能說明行為人具備對該結果承擔 刑事責任的客觀性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即使在認定因果關系有所擴大,也不會導致刑事責任擴大化。

2.相對性。在社會生活中各種現象普遍聯系,這種現象相對於被它引起的結果而言是原因,而它本身又是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結果,形成了無數的因果環節。其中原因與結果是相對的,某一現象既是前一現象的結果又是後一現象的原因。因此,需從整個因果鏈條中抽出一對現象來研究。刑法中研究因果關系的目的,是解決行為人對危害結果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所以,在認定因果關系時應當抽取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這對現象研究其因果關系。

3.必然性。因果關系一般表現為兩種現象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的、合乎規律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這是因果關系基本的和主要的表現形式。

4.復雜性。在有些場合,因果關系會呈現出復雜的形態。主要表現為:

(1)一果多因,即某個危害結果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如甲辱罵受害人張某,不料張某患有心臟病,張某因受辱罵引發心臟病死亡。

(2)一因多果,如甲尋釁滋事將他人打死,受害人的母親因為痛失親子而自殺。

『肆』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刑法中的意義 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當危害結果發生時,要確定某人應否對該結果負責任,就必須查明他所實施的危害行為與該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基本特點 1、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果關系作為客觀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它是客觀存在的,並不以人們主觀為轉移。 2、因果關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為了了解單個的現象,我們就必須把它們從普遍的聯系中抽出來,孤立地考察它們,一個為原因,另一個為結果。刑法因果關系的特定性表現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 3、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原因必定在先,結果只能在後,二者的時間順序不能顛倒。在刑事案件中,只能從危害結果發生以前的危害行為中去查找原因。 4、因果關系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刑法因果關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為能引起什麼樣的危害結果,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因此,查明因果關系時,一定要從實施危害行為的時間、地點、條件等具體情況出發作具體分析。 5、因果關系的復雜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事物之間聯系的多樣性決定了因果聯系復雜性。 6、不作為犯罪中的因果關系不作為的原因,在於它應該阻止而沒有阻止事物向危險方向發展,從而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不作為犯罪因果關系的特殊性在於,它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的義務為前提。除此以外,它的因果關系應與作為犯罪一樣解決。 7、刑法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刑法因果關系為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提供了客觀基礎,不等於解決了其刑事責任問題。要使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行為人還必須具備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 因果關系:兩個事件發生的的空間距離除以時間維度,商小於1,那麼這兩個事件之間是因果關系。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形式 包括以下幾種: (1)一因一果這是最簡單的因果關系形式。指一個危害行為直接地或間接地引起一個危害結果。司法實踐中,這種因果關系形式較為容易認定。 (2)一因多果一因多果是指一個危害行為可以同時引起多種結果的情形。在一行為引起的多種結果中,要分析主要結果與次要結果、直接結果與間接結果,這對於定罪量刑是有意義的。 (3)多因一果多因一果是指某一危害結果是由多個危害行為造成的。它最明顯的表現有兩種情況:一是責任事故;二是共同犯罪。 (4)多因多果多因多果是指多個危害行為同時或先後引起多個危害結果。其典型表現形式存在於集團犯罪中。
如果您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參考陳海陽律師團隊網

『伍』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刑法中的意義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當危害結果發生時,要確定某人應否對該結果負責任,就必須查明他所實施的危害行為與該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基本特點1、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果關系作為客觀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它是客觀存在的,並不以人們主觀為轉移。 2、因果關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為了了解單個的現象,我們就必須把它們從普遍的聯系中抽出來,孤立地考察它們,一個為原因,另一個為結果。刑法因果關系的特定性表現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 3、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原因必定在先,結果只能在後,二者的時間順序不能顛倒。在刑事案件中,只能從危害結果發生以前的危害行為中去查找原因。 4、因果關系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刑法因果關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為能引起什麼樣的危害結果,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因此,查明因果關系時,一定要從實施危害行為的時間、地點、條件等具體情況出發作具體分析。 5、因果關系的復雜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事物之間聯系的多樣性決定了因果聯系復雜性。 6、不作為犯罪中的因果關系不作為的原因,在於它應該阻止而沒有阻止事物向危險方向發展,從而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不作為犯罪因果關系的特殊性在於,它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的義務為前提。除此以外,它的因果關系應與作為犯罪一樣解決。 7、刑法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刑法因果關系為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提供了客觀基礎,不等於解決了其刑事責任問題。要使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行為人還必須具備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 因果關系:兩個事件發生的的空間距離除以時間維度,商小於1,那麼這兩個事件之間是因果關系。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形式包括以下幾種: (1)一因一果這是最簡單的因果關系形式。指一個危害行為直接地或間接地引起一個危害結果。司法實踐中,這種因果關系形式較為容易認定。 (2)一因多果一因多果是指一個危害行為可以同時引起多種結果的情形。在一行為引起的多種結果中,要分析主要結果與次要結果、直接結果與間接結果,這對於定罪量刑是有意義的。 (3)多因一果多因一果是指某一危害結果是由多個危害行為造成的。它最明顯的表現有兩種情況:一是責任事故;二是共同犯罪。 (4)多因多果多因多果是指多個危害行為同時或先後引起多個危害結果。其典型表現形式存在於集團犯罪中。 刑法中較難判定的幾種因果關系的情形 (1)假定的因果關系。即,雖然某一行為導致結果發生,但即使沒有該行為,危害後果仍會發生。如殺害一個已中毒的人,此時因果關系成立。 (2) 擇一的因果關系。即,兩個以上的行為分別都能導致結果發生,在行為人沒有意思聯絡的情況下發生競合,發生了危害後果。如兩人同時開槍射死被害人,此時因果關系成立。 (3)重疊的因果關系。兩個以上行為單獨都不能導致結果發生,在行為人沒有意思聯絡的情況下發生競合,發生了危害後果。如兩人分別向被害人放入不足致死的毒葯,但總劑量致使被害人死亡,此時因果關系成立。 (4)介入其他因素的因果關系。「其他因素」包括自然因素、被害人因素和第三人因素。如果介入因素獨立於犯罪行為,是犯罪行為所沒有預料到的,則不構成因果關系;如果介入因素並不獨立於犯罪行為,是因犯罪行為而發生的(如為逃避追殺而落下懸崖),則因果關系成立。

『陸』 什麼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引起了另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表明這兩種社會現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要件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當危害結果發生時,要確定某人應否對該結果負責任,就必須查明他所實施的危害行為與該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刑法的因果關系,與刑法的目的、任務、機能相關,故自有其主觀判斷性。刑法因果關系是受刑法目的規制的。一定的行為是否與危害結果有刑法的因果關系,必須依照立法者、司法者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以一定的客觀事實聯系包括事實因果關系為基礎。如故意殺人罪,醫生故意注射毒葯而令病人死亡,構成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又如醫生以殺人的故意,對病人在其求救時不予救助,致其死亡,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前者,刑法因果關系以行為人的作為和危害結果為判斷的基礎,而後者,則以行為人的不作為、危害結果以及行為人的作為義務為判斷的基礎,在這里,行為人的不作為和病人之死亡結果是沒有事實的因果關系的,而僅僅是因為作為義務的存在而具有一種事實的聯系,但也由此而具有刑法因果關系。但是在刑法因果關系的判斷上,事實因果關系是刑法因果關系的物質前提,只要某一行為在邏輯上與危害結果存在這種必要條件聯系,無論作用大小,距離遠近,都應作為事實原因而納入刑法因果關系的候選對象中,而不能在此區分原因與條件,從而將部分必要條件排除在此范圍之外。甚至還要考慮存在一定的事實聯系,以避免判斷不合理。
(一)刑法因果關系首先是一種聯系。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和其它的事物相互聯系著的。
(二)刑法因果關系是一種人的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聯系。因為只有人的行為才能給予法律上的評價,自然力或者動物力縱使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結果,也不能以刑法來處罰它們。
(三)人的行為是有主觀罪過的行為,才能成為刑法上的原因,如果沒有主觀罪過,人就不能對他的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自然不能認為行為和結果之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雖然我們在研究和司法實踐中認定因果關系時,應考慮各種事實的條件,但只要被確定為刑法上的原因的人的行為,則必然有主觀上的罪過。

『柒』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詳細論述

我國對刑法上因果關系的研究是以馬列主義哲學為指導的,因果關系是哲學上的一對范疇,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同志匯總了馬列主義經典作家們的論述,言簡意賅地寫道:「因果關系是包括時間先後秩序在內的由一種現象必然引起另一種現象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系。」刑法因果關系是哲學因果關系在刑法上的具體應用,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刑法因果關系的客觀性、相對性、先後次序性、原因的程度區別原則以及刑法因果關系與犯罪構成之關系諸問題上,我國法學界取得了較統一的認識。但有一些問題仍存在較大爭論.
一、刑法上因果關系的性質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應是指我國刑法中規定的,客觀上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能夠決定或影響刑事責任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是事實因果關系和法律因果關系的統一,基中事實因果關系是刑法因果關系的基礎,而法律因果關系是其本質,是作為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而存在於刑法中的。

(1)事實上的因果關系。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因果關系就是由於事物相互作用產生的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由於事物的復雜性和聯系的多樣性,引起結果的原因往往是多個的,只要對於結果的產生起了積極作用,無論作用大小,都應作為原因看待,這才是真正的哲學觀點。那麼從刑法上來說,只要行為對於危害結果的產生起了積極作用,都不能否認其原因的性質。
我國刑法界都承認,和哲學上的因果關系一樣,刑法中的因果關系也是存在於客觀世界無限聯系的因果鏈條這中,因此,必須採用孤立、簡化的原則,抽出一定的環節來研究,但對於研究什麼樣的環節存在爭議,即對刑法因果關繫到底是什麼樣的兩個現象間的因果關系,有許多不同觀點:
①認為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人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②認為刑法上所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一定的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某人的行為不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就失去刑法上的意義。
③認為是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
④認為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對象,是客觀上違反刑法的符合犯罪客觀要件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同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⑤有的學者認為,刑法因果關系研究對象應包括三個部分:可能性危害行為與可能性危害結果之間、可能性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以及危害行為與可能性危害結果之間的困果關系。
⑥主為應將刑法的因果關系分為三個層次:哲學意義上(即最普遍意義上)的因果關系、法律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
目前在我國刑法界占通說地位的觀點認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刑法因果關系的特點是:其一,作為此種因果關系中的結果的性質,只能是按照刑法規定屬於犯罪構成要件,並且能夠作為追究刑事責任根據的結果,包括已發生的現實損害,以及發生某種損害的危險狀態。…其二,作為此種因果關系的原因的,是在客觀上符合刑法規定的某種犯罪特徵的行為」 。
事實因果關系的判斷,必須符合「有A才有B」。凡是對危害結果的產生起了必要條件作用的,不論作用的方式、程度、大小都應認為兩者存在因果關系。
(2)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指體現在刑事法律中,作為司法機關定案標準的,追求刑事責任的因果關系。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內容是運用什麼標准確定某一案件中行為與結果之間達到特定法律條文的要求,這是中外刑法學者爭論的焦點。在前文的論述中,對西方法學界的觀點已經簡要提及。而在我國,由於受前蘇聯和前東歐地區法學的重大影響,存在以下幾種學說:
①必然因果關系說。認為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只能是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行為人只對必然因果關系承擔刑事責任。這是畢昂特科夫斯基教授於30年代運用馬列哲學原理提出來的觀點。他認為,在刑法上應區分出必然與偶然結果。行為人只對其行為的必然結果負責。這種學說把偶然原因看作偶然事件,導致因果關系的成立範圍過窄,愛到特拉伊寧的批評。這種學說是我國以前採取的理論。
②偶然因果關系說。該說的基本觀點是:「當危害行為本身並不包含產生危害結果的根據,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介入基他因素,並由介入因素合乎規律地引起了危害結果時,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就是偶然因果關系,介入因素與危害結果之間是必然因果關系。兩者都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該學說還認為不能將條件與原因絕對分開,二者只是處於不同的等級和層次恧已,因為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這種觀點的最早主張者是庫德里亞夫采夫。
③近來,又出現了國外長期採用的條件說。這是大陸法系法學家提出的觀點。在以上的篇幅中已經論述,不再重復。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主要有兩個機能,一是定罪的判斷機能,即根據刑法的因果關系,要為誰定罪,也即判斷犯罪的主體。二是量刑的機能,即在各個犯罪主體之間如何讓其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刑法上因果關系可分為定罪的因果關系和量刑的因果關系。另外還可作多種分類:簡單的因果關系和復雜的因果關系;直接的因果關系和間接的因果關系;高概率因果關系和低概率因果關系等。
二、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認定
刑法以其自身的目的、任務和機能,而帶有一定的價值取向,以此為出發點,對社會中人的行為和危害結果進行評判。在現實中,一般都是先有危害結果的發生,然後根據危害結果和各種事實,查明案件,分析事實因果關系聯系,從中判定什麼樣的行為應對此危害結果負責,這即是一個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判斷過程。在認定因果關系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刑法上因果關系只是研究某種行為是否某種結果的原因,即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而不是對行為與結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對危害結果的認定。
②因果關系具有客觀性。因果關系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客觀聯系,不能離開客觀條件認定因果關系;行為人是否認識到了特定條件,不能左右對因果關系的認定。
③一個危害結果可能由數個危害行為造成,因此,在尋找原因時,不能輕易否認其他行為同時也是該結果發生的原因;在認定某一行為造成某一結果時,也不要輕易否認該行為造成了其他危害結果。
④在行為人的行為介入其他因素時,要判斷某種結果是否行為人的行為造成時,應當考察行為人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況的異常性、介入情況對結果的作用大小等。
三、 刑法上因果關系和犯罪構成
「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是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因果關系是客觀方面的要件,這要我國是通認的觀點,但對於是不是所有的犯罪都存在因果關系,和因果關系是否所有犯罪的必要構成要件存在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犯罪因果關系只存在於部分要求造成一定物質性損害或有形損害的犯罪之中,對於無損害結果的形式犯,則不存在因果關系問題。這是很多人認同的觀點。另一種觀點認為,一切犯罪行為都能給社會造成危害,基中包括事實上的損害和造成損害的危險,損害和危險都是危害結果的范疇,因此所有犯罪都有危害結果的存在,在所有的犯罪中都有因果關系。
解決爭論的關鍵在於是不是承認造成損害的危險屬於危害結果。所謂危害結果是指危害社會的行為對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所造成的損害,也即對刑法所保護的犯罪客體造成的危害結果。犯罪客體有物質性和非物質性之分,危害結果因此也可以表現為物質性和非物質性兩種情況。物質性的結果通常可以直接根據數量、重量、狀態或價值直接計算出來,例如:盜竊數額,傷害程度,破壞狀態等。非物質性結果往往是無形的、抽象的、一般不能計量。但我們不可否認它也是危害行為造成的一種危害。「形式犯既是犯罪,必定對犯罪客體造成一定的危害。這就順理成章地承認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

『捌』 因果關系的特點是什麼

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果關系作為客觀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它是客觀存在的,並不以人們主觀為轉移。

2、因果關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為了了解單個的現象,我們就必須把它們從普遍的聯系中抽出來,孤立地考察它們,一個為原因,另一個為結果。刑法因果關系的特定性表現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

3、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原因必定在先,結果只能在後,二者的時間順序不能顛倒。在刑事案件中,只能從危害結果發生以前的危害行為中去查找原因。

4、因果關系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刑法因果關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為能引起什麼樣的危害結果,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因此,查明因果關系時,一定要從實施危害行為的時間、地點、條件等具體情況出發作具體分析。

5、因果關系的復雜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事物之間聯系的多樣性決定了因果聯系復雜性。刑法中的因果關系形式,包括以下幾種:

(1)一因一果這是最簡單的因果關系形式。指一個危害行為直接地或間接地引起一個危害結果。司法實踐中,這種因果關系形式較為容易認定。

(2)一因多果一因多果是指一個危害行為可以同時引起多種結果的情形。在一行為引起的多種結果中,要分析主要結果與次要結果、直接結果與間接結果,這對於定罪量刑是有意義的。

(3)多因一果多因一果是指某一危害結果是由多個危害行為造成的。它最明顯的表現有兩種情況:一是責任事故;二是共同犯罪。

(4)多因多果多因多果是指多個危害行為同時或先後引起多個危害結果。其典型表現形式存在於集團犯罪中。

6、不作為犯罪中的因果關系不作為的原因,在於它應該阻止而沒有阻止事物向危險方向發展,從而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不作為犯罪因果關系的特殊性在於,它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的義務為前提。除此以外,它的因果關系應與作為犯罪一樣解決。

『玖』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關系決定犯罪是否成立和既遂。如果故意行為並不會導致結果的發生,就不能判斷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而過失犯罪必須要有實害結果,因此,必須是過失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也就是說,有因果才能成立過失犯罪。
法律分析
刑法因果關系,有的學者認為,是指犯罪實行行為與對定罪量刑有價值的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合乎規律的聯系。也有的學者認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刑法因果關系是作為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而存在於刑法之中的,它既是行為與結果之間的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果關系,同時又是為法律所要求的法律因果關系,是事實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的統一。刑法因果關系是哲學因果關系在刑法中的體現,和哲學因果關系具有一致性,他們都有以下特點:客觀性:原因(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是客觀存在的。相對性與絕對性:在普遍聯系的鏈條中原因與結果是相對的,孤立考察某一原因(行為)與結果的關系,原因(行為)和結果的地位又是絕對的。時間順序性:原因(行為)須在前,結果須在後。復雜性:一因(行為)一果、一因(行為)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因果關系既有必然也有偶然:即導致結果發生的原因既有必然原因也有偶然原因。必然因果關系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與其所必然(合乎規律地)產生的結果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偶然因果關系是當危害行為本身並不包含著產生危害結果的根據,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並由介入因素合乎規律地引起危害結果時,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聯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拾』 簡答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內容和特徵

刑法因果關系,有的學者認為,是指犯罪實行行為與對定罪量刑有價值的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合乎規律的聯系。也有的學者認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還有的學者認為,刑法因果關系是作為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而存在於刑法之中的,它既是行為與結果之間的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果關系,同時又是為法律所要求的法律因果關系,是事實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的統一。
因果關系的特點
刑法因果關系是哲學因果關系在刑法中的體現,和哲學因果關系具有一致性,他們都有以下特點:
1)客觀性:原因(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是客觀存在的。
2)相對性與絕對性:在普遍聯系的鏈條中原因與結果是相對的,孤立考察某一原因(行為)與結果的關系,原因(行為)和結果的地位又是絕對的。
3)時間順序性:原因(行為)須在前,結果須在後。
4)復雜性:一因(行為)一果、一因(行為)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5)因果關系既有必然也有偶然:即導致結果發生的原因既有必然原因也有偶然原因。
必然因果關系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與其所必然(合乎規律地)產生的結果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
偶然因果關系是當危害行為本身並不包含著產生危害結果的根據,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並由介入因素合乎規律地引起危害結果時,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聯系

熱點內容
合同法租賃合同部分 發布:2024-11-15 23:00:34 瀏覽:400
物權法106條合同法51條 發布:2024-11-15 22:50:41 瀏覽:122
道德與法治姐姐不在家 發布:2024-11-15 22:41:21 瀏覽:71
司法兩個堅持 發布:2024-11-15 22:34:56 瀏覽:664
勞動法44條規定有哪些 發布:2024-11-15 22:02:16 瀏覽:851
合同法中情勢變更條款 發布:2024-11-15 21:58:42 瀏覽:60
司法部最新動態 發布:2024-11-15 21:57:50 瀏覽:74
銀行法務和法官選哪個 發布:2024-11-15 19:40:41 瀏覽:362
勞動法不定期勞務關系 發布:2024-11-15 19:39:25 瀏覽:819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