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商法研究熱點
1. 2014民商法熱點問題或熱點事件
1.論我國民法典的體例結構
2.論中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3.論我國合同法的完善
4.論房地產轉讓
5.論著作權制度
6.論期貨的法律調整
7.論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制度的發育和完善
8.土地隱形市場的法律調整
9.試論「四蕪」拍賣與土地使用權
10.典權研究
11.商品房預售的法律調整
12.房地產權屬登記研究
13.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抵押權研究
14.最高額抵押
15.動產質押研究
16.權利質押研究
17.我國違約金制度的改革
18.論我國擔保法上的保證
19.我國合同法與債的保全制度研究
20.論不安抗辯權
21.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
22.論我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
23.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
24.論我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
1.論合夥的法律地位
2.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
3.論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
4.論我國宣告失蹤制度的完善
5.論一般人格權
6.論財團法人制度的完善
7.論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8.論我國的民事主體制度
9.論誠實信用原則
10.論法人制度對於我國企業改革的理論與制度意義
11.論合夥財產的法律性質
12.論法人內部治理制度
13.論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權
14.論有限合夥
15.論隱名合夥
16.論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
17.論意思表示
18.論表見代理
19.論代理中的連帶責任
20.論代理權的取得與行使
21.論無權代理
22.論民事權利體系
23.論人身權體系
24.論商法與民法的關系
25.論侵害法人人格權的民事責任
26.論損害賠償范圍與因果關系
27.論商法的獨立性
28.論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29.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30.論取得時效
31.論佔有
32.論善意取得
33.論質權
34.論物權行為的獨立性
35.論所有權的取得方式
36.論我國農業土地物權制度的完善
37.論地役權
38.論我國典權制度
39.論抵押權的設定與效力
40.論相鄰關系與地役權的比較
41.論共有
42.論佔有制度的意義
43.論物權的效力
44.論物權的支配效力
45.論物權的追及效力
46.論物上請求權
47.論物權法定原則
48.論一物一權原則
49.論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
50.論債的相對性
51.論債權的相對性
52.論債權的效力
53.論債權的履行原則
54.論債的轉移制度
55.論債權人的代位權
56.論債權人的撤銷權
57.論不安抗辯權
#/論同時履行抗辯權
#/論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范圍
58.論合同自由原則
59.論締約過失責任
60.論違約責任制度的特徵與功能
61.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62.論繼續履行
63.論情勢變更原則
64.論合同中的第三人
65.論合同的解釋
66.論預期違約
67.論買賣合同中的瑕疵擔保責任
#/論違約損害賠償范圍
68.從責任保險看侵權法之嬗變內
#/論合同履行中的誠信義務
69.論精神損害賠償的責任方式
70.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研究
71.懲罰性損害賠償與消費者保護
72.論環境侵權民事責任
73.論連帶侵權責任與內部求償關系
74.過錯責任與過錯推定
75.公平原則與自願原則
76.論特殊侵權責任
77.侵權責任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78.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與協調
1.論無權處分行為。
2.論不動產善意取得制度。
3.論居住權。
4.商品房預售合同中買受人利益的保護。
5.論保證期限。
6.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關系論。
7.論債權人代位權。
8.學生傷害事故中侵權責任研究。
9.論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10.論物權法基本原則(之一)。
11.論合同自由。
12.論懸賞合同(或遺失物返還法律問題分析)
13.論房屋拆遷中被拆遷人利益的法律保護
14.論無因管理
15.論私權神聖
16.論損害的認定
18.論合同法的情勢變更原則
1.論「小產權房」的法律保護
2.論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性質
3.精神撫慰金的確定
4.名譽侵權案件中如何確定社會評價的降低
5.一房二賣的法律適用
6.不動產預告登記的意義
7.房屋過戶登記程序的合法性
8.論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實現形式
9.論農村集體土地權利的流轉
10.論訴訟時效制度的價值
11.論不動產租賃權的性質
12.論非婚生子女的監護問題
13.論民事登記——以婚姻.不動產物權.法人設立登記為例
14.淺論第三人履行與債務承擔
15.論善意取得制度在民法中的適用
16.論民法中的優先購買權
17.合同解除後,當事人應承擔的到底是違約責任還是締約過失責任
18.淺論物權法定原則
19.淺談精神損害賠償
20.論擔保物權的競合
21.論損害賠償與違約的關系
22.農村人口在人身損害賠償中賠償標準的適用問題
23.論商品房一房多賣的法律效力及後果
24.論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
25.試論我國現行訴訟時效制度的利與弊
26.論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中的因果關系與過錯
27.高空墜物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認定
28.見義勇為的民法定性
29.侵權責任中行為違法性的判斷
30.論物權法上車庫權屬的判斷標准
31.隱私權的界定
32.論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3.社會募捐中捐款余額所有權的歸屬
34.地役權與相鄰權的異同
35.我國現行《合同法》的特徵與完善
36.試論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37.談談格式條款
38.合同訂立程序中的幾個問題
39.合同成立與生效的關系
40.試論合同的效力
41.試論締約過失責任
42.合同保證中的若干問題
43.簡論我國《合同法》中的合同保全制度
44.談談合同的轉讓
45.合同的解除及其後果
46.我國《合同法》中違約責任的特點
47.試談我國《合同法》中的買賣合同
48.談談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以遺失物.贓物為例
49.論物權法定原則
50.論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51.論國家所有權的行使
52.論法人的所有權
53.論法人的能力
54.談代位權行使的效力問題
55.論締約過失責任的適用
56.談我國的民事主體
57.論贈與合同的撤銷
58.試論我國的物權登記制度
59.試論車庫.車位的權利歸屬
60.優先購買權探析
61.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問題探討
62.淺談保證人資格
63.淺論未登記抵押權的效力
64.權利質權探析
65.最高額抵押幾個問題的探討
66.談談流質契約與代物清償協議
67.淺論土地徵收中的公共利益
68.簡論無名合同的適用
69.簡論合同的解除
70.債務抵銷淺議
71.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若干問題的探討
72.「買賣不破租賃」原則及其適用
7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若干問題的探討
74.淺析營業質權
75.淺析不動產出租人的留置權
76.淺析營業主人的留置權
77.浮動抵押初探
78.論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
79.論物權登記制度的完善
80.試論人身損害賠償
81.論名人的隱私權
82.論徵收中的「公共利益」
83.論城市房屋拆遷協議
84.試析「人肉搜索」
85.電子商務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86.從汶川地震看民法中的不可抗力
87.試論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88.論物權公示原則
89.論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90.論誠實信用原則
91.論表見代理制度
92.淺議物權法對「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法律規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93.試析我國現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保護范圍及其完善
94.論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及解決
1.佔有法律制度研究
2.代理制度研究
3.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問題研究
4.典權制度研究
5.取得時效制度研究
6.用益物權體系的完善
7.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若干問題研究
8.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9.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研究
10.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
11.論公民人身權的法律保護
12.抵押權法律制度研究
13.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14.論合夥制度
15.物權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16.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研究
17.民事主體制度研究
18.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19.論侵權行為法的功能
20.我國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研究
21.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22.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
23.新聞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24.醫療糾紛的民事責任研究
25.論醫療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26.高危險原因的民事責任研究
27.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
28.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29.論我國污染環境致人損害侵權民事責任
30.產品責任法律制度研究
31.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研究
32.論法人人格權及其民法保護
33.論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
34.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
35.論物權的效力
36.論一物一權原則
37.論物權法定原則
38.論物權的公示與公信原則
39.論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
40.論物權請求權
41.論我國的土地權利制度
42.論債權的法律效力
43.論預期違約
44.論「可預見規則」
45.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
46.配偶權探析
47.淺論我國離婚制度
48.關於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49.無效婚姻制度之探討
50.我國監護制度的立法完善
2. 當前的國際貿易熱點問題有哪些
當前國際貿易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經濟合作領域
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10+1)的合作研究
1)、合作動因(互補性分析)
2)、合作機制
3)、比較研究——與歐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的等成熟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對比
4)、前景分析——與10+3機制可能性研究。
2、亞太經濟合作的路徑選擇
1)、APEC與次區域合作的關系
2)、東亞區域合作的福利分析
3、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對亞太經濟合作的借鑒意義
4、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分析
二、WTO問題
1、綠色貿易壁壘問題
2、WTO發展回合談判舉步維艱的原因研究
3、發展中國家在未來貿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新一輪談判形式展望
5、我國入世三年對國內的各產業的影響
三、貿易政策問題
1、關於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
2、開放與發展的關系問題——實證
四、中國問題
1、從產業組織理論角度看中國的貿易政策選擇
2、WTO爭端解決機制對中國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3、中美雙邊貿易額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相關度分析
4、貿易與FDI的實證關系——替代OR 互補
5、中國參與東亞經濟合作的各種方案(三個10+1、10+3等)的福利比較
6、我國2004年進出口形勢綜述以及對2005的預測
7、影響我國貿易條件的因素
8、對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認識
五、貿易爭端問題
1、圍繞三種主要的爭端形式展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
2、我國對外經濟摩擦的特點及對策研究
六、產業研究
1、服務貿易
2、農產品、紡織品貿易
3、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方向
七、地方經貿
1、天津市出口貿易的發展戰略
2、區域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政策研究
3. 商法法典化的利與弊
商法法典化的利與弊如下
關於商法典方面的論述和研究,現在依然屬於極其微弱的狀態。究其原因,可以概括為:
1.法學界對私法的研究,尤其是對商法的研究仍然處於半成熟狀態,這加大了對商法典認知的難度。
2.學界認為,當市場經濟體制尚處於起步的階段,對市場經濟法制的認識還處於不成熟時期,因而對制定統一商法典的認識還不能統一起來。
3.一個社會如果被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所導向,即民法和商法的立法模式只能是民商合一,而民商合一理念的先入為主,導致商法的立法觀念和模式至今沒有明確和樹立起來,從而成為商法典出台的最大的障礙。
4.商法學界有一個頑固的意念——從法典制定的經驗來看,大陸法國家的商法,包括《德國商法典》的制定,都有不成功之處,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都是歷史的產物。
5.當代商事交易方式的日趨復雜和多變,增加了制定統一商法典的難度。
6.民商分立這種立法例,在借鑒方面有障礙因素。
7.不完全的市場經濟,不必制定《商法典》,在法學界依然占據一定的市場。
8.學界的堅決反對和對於獨立商法體系的不屑。
4. 當代商法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國際商法作為一門大學課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在國外的一些大學中開設多年。[1]在我國,隨著近年來對外經濟工作的不斷擴大,不僅一些大學開設了國際商法課程,而且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國際商法已成為許多行業和部門人士學習法律的重要內容而受到普遍重視。與此同時,「國際商法」一詞在各種場合被頻繁使用,冠以國際商法名稱的書籍也屢見不鮮。[2]於是,不斷有對國際商法感興趣的大學學生、研究生和社會各界人士提出如下一些問題:什麼是國際商法?怎樣理解國際商法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國際商法是否同國際法、國際經濟法或民法、經濟法一樣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了我國對外開放事業的深入發展,對法學研究不斷提出新的課題和新的要求。而正確地認識和把握這些新課題,推動和繁榮我國的法學研究事業,正是我們法學理論研究工作者的職責所在。鑒於此,筆者擬對國際商法的概念從理論上進行初步的探討,不妥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
關於國際商法概念的研究,綜合考察國內外學者散論於各種著作中對國際商法概念的說明,筆者認為國際商法的概念可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下文分別予以闡述。
一、從廣義上看,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一,按照法學的一般理論,劃分法律部門的主要標準是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凡調整同一種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3]國際商法就是作為調整國際商事關系這一特定的社會關系而獨立存在的法律部門。所謂國際商事關系,是指某種商事關系,其主體不論是個人、法人、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只要這種商事關系的當事人分屬於兩個以上不同的國家或國際組織,或其所涉及的商事問題超越一國國界的范圍,這種關系就可稱之為國際商事關系。用以調整所有這些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就屬於國際商法的范疇。具體將,舉凡涉及商事關系的國際公法規范,國際經濟法規范,當事人自願接受的國際商事慣例或沖突法規范,國際商事公約或條約,國內商法中的國際性規范,都應包含在內。
對法律部門的劃分,除以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作為依據和主要的標准外,由法律規范的性質所決定的法律調整方法的異同也是一個重要的補充標准。舉一個明顯的例證,刑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這從未引起過爭議,但刑法顯然不是調整同一種類的社會關系的,而是調整由於犯罪所破壞的多種社會關系的,幾乎涉及一切法律部門的調整對象。但其調整方法卻是單一的刑罰手段。這是其它法律部門所不具有的調整方法。同樣,基於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性質所決定的國際商法的調整方法是多樣性的,有不同於其它法律部門調整方法的顯著特徵。國際商法的調整方法,既包括協商與調解等調整方法,也包括仲裁與訴訟等調整方法,既包括國內法的調整方法,也包括國際法的調整方法。因此,從法律調整方法的角度考察,也可說明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在討論國際商事法律問題時,有必要對國際商事法律中的「商事」一詞進行說明。「商事」一詞是國際貿易交往中的一個重要的慣常用語。一般來說,國際組織或國家都對「商事」一詞盡可能做廣義的解釋。如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在起草《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時,就「商事」一詞所作的注釋[4],具有商事性質的關系包括但不限於下列交易:任何提供或交換商品或勞務的貿易交易;銷售協議,商事代表或代理;保付代理;租賃;咨詢;設計;許可;投資;融資;銀行業;保險;開采協議或特許權;合營企業或其它形成的工業或商業合作;客貨的航空、海洋、鐵路或公路運輸。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國際商事仲裁和調解法典》則仿照《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羅列了18種屬商事關系的事項:(1)提供或交換商品或勞務的交易;(2)銷售協議;(3)商事代表或代理;(4)開采協議或特許權;(5)合資或其他形式的工業或商業合作;(6)客貨的航空、海洋、鐵路或公路運輸;(7)建築;(8)保險;(9)許可;(10)保付代理;(11)租賃;(12)咨詢;(13)工程;(14)金融;(15)銀行;(16)資料或技術的轉讓;(17)知識或工業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版權和軟體程序權;(18)專業服務。[5]另根據我國加入1958年訂於紐約的《關於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時作出的商事保留聲明中提到的「商事」的概念,包括貨物買賣、財產租賃、工程承包、加工承攬、技術轉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勘探開發自然資源、保險、信貸、勞務、代理、咨詢服務和海上、民用航空、鐵路、公路的客貨運輸以及產品責任、環境污染、海上事故等。[6]因此,我國關於「商事」一詞的解釋也是一種比較廣義的解釋。國際商法就是規范各種商事主體在上述國際「商事」領域活動的法律。
第二,從國際商法的產生看,國際商法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出現的。它最初所調整的商事關系就不是一國國內商人之間的商事關系,而是跨國界的、不同國家商人之間的國際商事關系。
國際商法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國際商法的形成來源於實踐,它的系統化過程不是由於國家的立法或學者的傳播,而是由於其適用者兼推行者的努力。國際商法最初的形式是商人習慣法,它在十一世紀出現於威尼斯,後來隨著航海貿易的發展逐步擴大到西班牙、法國、德國及英國,甚至北歐各國和非洲北部。這種以商人(主要是從事兩國或多國間貿易,並須經船舶運送的商人)間為規范對象的國際商法,屬於商人習慣法,是以當事人自治原則為最高原則,經由交易常例、習尚、習慣而形成的法律規范。其內容主要包括:貨物買賣合同的標准條款、兩合公司、海上運輸與保險、匯票、破產程序等方面的規范。這種商人習慣法是商人在歐洲各地港口或集市用以調整他們之間的商事交易的法律和商業慣例,它與當時封建王朝的地方性法律相比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它具有國際性,是國際商法,普遍適用於各國從事商品交易的商人;(2)它的解釋和運用不是由一般法院的專職法官來執掌,而是由商人自己組織的法院來執掌,其性質類似於現代的國際商事仲裁或調解;(3)其程序較簡單迅速,不拘泥於形成;(4)它強調按公平合理的原則來處理案件。[7]
第三,由於當代國際商事關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國際商法發展到今天,已經由單一層次的國際商事慣例演變為多層次的國際商法,是一個以國際商事慣例為主體內容的,既包括國際法規范,也包括國內法規范的綜合的法律部門。
由於國際商法是用來調整從事跨越國境商事交往的各種公、私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所以,它的內涵和外延,早已大大地突破了國際商事慣例體系,而擴展到國際法、國內法、甚至還包括難以歸屬上述法律分類的其它各種法律規范。國際商法是一個多門類、跨學科的綜合的法律部門。
而且,上述國際商法體系中的國際商事慣例規范、國際法規范、國內法規范,並不是互不發生關系的三種並行的法律規范。原本的國際法規范可能被自然人、法人所直接適用;國內法規范也可能上升為國際法規范而被國家或國際組織所適用。在當代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實踐中,不僅單靠任何一種傳統法律規范都已不能完全客觀反應國際商事關系對法律調整的需要,而且各種法律規范和體系之間往往互相依賴、互相交叉、互相轉化、互相作用。[8]國際公法規范調整和制約純粹以國際或國際組織作為主體雙方的商事法律關系,諸如國家政府之間或國家政府與國際組織之間有關投資、貿易、信貸、結算、保險等方面的商事法律關系,這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時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些商事領域的國際公法規范對我國公民、法人是有直接約束力的。例如我國簽署並核准了《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該公約於1988年1月1日起生效。從這一天起,我國公民或法人與任何其他締約國公民或法人之間的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其訂立以及賣方、買方因此種合同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都必須適用該公約的規定(除非雙方當事人決定不適用該公約)。對我國公民、法人適用國際民商事公約和慣例,我國法律有明文規定,我國《民法通則》第142條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我國《票據法》第9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9]
換個角度來說,有關國家和私人、法人之間的合同是可以通過依從國際法而被國家化的。例如,海特認為,任何准國際法庭或跨國法庭無法否認因政府與外國人之間契約關系所引起的仲裁與國際法之間的關系,並且有必要衡量適用國際法的適當性。他指出:「在私人投資者同外國政府間訂立開發協議的情況下,……作為當事人一方的外國人的契約權利,是可以通過其本國政府提到國際法高度來要求的。」[10]
此外,國際法協會在其關於「國際組織與私人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和「國家與外國人協議中的合同准據法」的兩個文件中,也接受適用國際法或適用一般法律原則。[11]
實踐中,適用於一方當事人為國家或國家實體的合同不乏其例。如1958年沙烏地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一案的最終裁決,就是選擇國際法作為裁決的准據法的。中東國家的一些石油法也規定可選擇國際法作為仲裁的准據法。
因此,在國際商事活動中,既可適用國際商事慣例,也可適用國際法,還可適用國內法,它們之間沒有固定界線,當事人究竟採取何種法律手段,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具體來講,用以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國際商法規范可以大體上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為數眾多的,普遍適用於各種國際商事主體之間的國際商事慣例,如《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等;第二個層次是有關各國或國際組織之間簽訂的對國際社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國際商事公約或條約,如日內瓦票據法公約、國際貨物買賣公約等(上述兩個層次的國際商法概念同大陸法系商法中廣義商法中的國際商法概念相同);[12]第三個層次是有關國家用以調整本國境內商事往來關系規范中具有國際性的規范(或稱涉外商事法律規范)。這里所說的各國用以調整本國境內涉外商事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既包括同時適用於國內某種商事關系和國內同類涉外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如中國的《商標法》、《專利法》等,也包括只適用於國內某種涉外商事關系的法律,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
第四,從廣義上探討國際商法概念,並非只是純學理的說明,更是為了國際商法的綜合運用和實際效益。
如我國公司到外國從事商事投資活動要受到多種不同層次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調整。首先,根據國家主權原則,我國公司在外國的商事投資活動要直接適用外國私法中有關涉外商事法律規范的調整和規范,如要適用《外國人投資企業法》等;其次,我國公司要適用外國有關管理涉外商事活動的法律,如適用《海關法》、《外匯法》等;第三,要適用該外國認可或參加的國際商事慣例或國際商事條約、公約,如《托收統一規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等;第四,要適用我國與該外國簽訂的有關雙方商事協定或條約,如《中美貿易關系協定》等。同樣的道理,外國公司到我國從事商事投資活動,在適用法律和選擇法律方面也會遇到各種實際問題。
如果在上述選擇法律過程中,仍然把視野局限在傳統的法律部門或學科,拘泥於某種固定的定義界說,[13]就很難對國際商事活動所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採取最適當和最必要的途徑加以妥善解決。如世界銀行對私人公司貸款的合同,屬於政府間機構與企業訂立的契約,當選擇契約的准據法時,盡管當事人中的一方不是私人,仍應適用國際私法;又如,發展中國家政府與發達國家私人之間訂立的契約,盡管當事人並非雙方同是國家或同是私人,卻非同時適用國際法和國內法(包括公法和私法)的各項原則不可。因此,對於國際商事交往中因范圍、國家、法人、個人相互交織形成的錯綜復雜的法律關系和法律問題,必須同時運用與國際商事有關的國際法及與國際商事有關的國內法,進行綜合的考察,才能進行全面的理解和正確的處斷。[14]
綜上所述,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它是調整超越一國國境的商事交往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國際商法並不局限於某一特定的法律規范,它的內涵以傳統的國際商事慣例為主,其外延早已打破了國際法體系和國內法體系,而擴及到國際公法規范、國際經濟法規范、國際私法規范、各國民商法的國際性規范(即涉外部分)。雖然國際私法和各國商法的涉外部分本質上都是各國的國內法,但是,既然它們都在各個主權國家的領域內調整著和制約著跨越國境的商事交往活動,從宏觀上看,也就不能不承認它們是國際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歸屬於國際商法的范圍。
國際商法不僅包括規定國際商法主體在國際商事活動中權利和義務的實體性規范,也包括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的程序性規范,不僅包括國家對國際商事關系進行調整的強制性規范,也包括國家對國際商事關系進行調整的任意性規范。
因此,國際商法所研究的對象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往往要牽涉到現有的幾十個傳統法律部門的部分內容,要涉及到國際法、沖突法、民法、商法、稅法、民事訴訟法、產品責任法、反壟斷法、反傾銷法等諸多法律部門的法律規范。
筆者認為,當前的問題不在於不合時宜地強調傳統的法律分科,而在於尋找新的適應時代的制衡形式。[15]當代國際商事交易需要的不僅是某一特定的法律體系,還需要適應時代的新的調整方式。國際商法將滿足國際商事的需要,如同習慣商法滿足了生活在羅馬帝國的商人的需要,和習慣法的頒布滿足了14世紀中東的航海者和商人的需要一樣。
二、從狹義上看,國際商法是調整國家之外的,主體平等的商事組織及其商事交易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個新的尚在形成中的法律部門。
如馮大同教授等認為,在國際上從事國際商事交易的主體基本上是公司、企業等商事組織而不是國家,它們之間的交易屬於不同國家的主體平等的商事組織之間和個人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交易,而不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所以,在「國際商法」這一概念中,「國際」(International)一詞的含義並不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意思,而是指「跨越國界」(Transnational)的意思。國際商法是調整國家之外的商事交易和商事組織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個新的尚在形成中的法律部門。[16]
持上述觀點的學者還認為:隨著當代國際經濟貿易往來的擴大和頻繁,國際商事關系呈現得更加錯綜復雜,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國際商事活動方式,如國際投資、國際融資、國際租賃、國際技術轉讓、國際合作生產、國際工程承包、工業產權與專有技術許可貿易,等等。這些活動方式或者說交易方式,已超出了傳統商法調整的范圍。國際商法調整的對象和范圍越來越廣泛。但與傳統商法相比,國際商法尚處於形成和發展階段,不僅上述這些新型的國際商事交易方式大都是從傳統商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且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傳統商法歷史悠久、無所不包,涉及買賣、合同、擔保、公司、代理、居間、票據、保險、破產、海商、仲裁、競爭、信託、證券、期貨等社會商事關系的各個方面,而這些內容,國際商法大多還未涉及到。因此,國際商法的體系和內容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以最終形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除上述國際商法的廣義和狹義概念之外,國際商法還可作為一種比較研究各國商法的研究方法的概念而存在。
三、國際商法的「並存法(Concurrent laws)」概念。[17]
在國際商事交易中,為了避開不同國內法體系之間的差異和難以預測的變化,將國際法、國際商事慣例及國內法三者結合起來,以一種統一的法律體系的形式,即創立一個可適用的三者並存的法律體系來調整國際商事交易的作法在各個國家呈發展趨勢。
《解決國家與他國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是採用並存法律體系的一個較典型的例子。該公約明確規定:「仲裁庭應依據爭端當事人間協議的法律准則裁決爭端……」。如前所述,該條款是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承認,其中包含了兩層意思:其一,當事人可以選擇國內法,或選擇國際法,或選擇國際商事慣例;其二,當事人還可以既選擇國內法又選擇國際法和國際商事慣例,三者並用。該公約在同一條款中還規定,在當事人缺乏選擇時,仲裁庭「應適用爭端一方的締約國的法律(包括其關於沖突法的規則)以及可適用的國際法規則。」[18]可見,不僅當事人選擇法律是多軌制,仲裁庭在選擇適用法律上也是多軌制,既可適用國際法體系,也可適用國內法體系,還可適用不屬於這兩種體系的國際商事慣例。
並存法體系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爭論的產物。這種體系的作用在於,一方面適用國家當事人的國內法,承認國家當事人主權地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參照國際法原則或國際商事慣例,為合同私人當事人一方提供一定的保護,保證國內法對外國投資者或其他人的待遇不低於最低國際標准。其實質就是在國內法與國際法之間摻入一種平衡力量。筆者認為,並存法實際上從另一角度說明了廣義的國際商法的獨立存在。
【注釋】
[1][7][16]參見馮大同主編:《國際商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第2頁,第4頁。
[2]參見關安平主編:《國際商法實務操作》一書,海洋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3]徐顯明主編:《法理學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205頁。
[4]A.Redfern M.Hurter,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1986,PP.13-16.
[5]美國加利福尼亞《國際商事仲裁和調解法典》,第1條第1297節第16款。
[6]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4月10日《關於執行我國加入的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通知》。
[8][15]趙威著:《中外合作開發煤炭資源的法律問題》,法律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11頁,第18頁。
[9]《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5章第96條,1995年5月10日第8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通過。
[10]George W.Heght,The choice of Publie.Lnterational Lawas theApplicable law in Development Contract with Foreigr Government,in Intermational Financing and Development,J.F.Mcdaniels ed.1964,p.556.
[11](美)漢斯?史密特主編:《國際合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21頁。
[12]楊建華著:《新版商事法要論》,台灣三民書局,1983年版,第1頁。
[13]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84頁。
[14]櫻井雅夫:《國際經濟法研究——主論海外投資》,1977年日文版,第1章。
[17]韓健著:《現代國際商事仲裁法的理論與實踐》,法律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244頁。
[18]《解決國家與他國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第42條第1款。
5. 我想寫一篇商法的論文,但不知道寫什麼,誰能給我提供一個論文題目啊
1論民商立法模式
2論商法強制性
3企業維持原則
4商法的效率價值
5論有限合夥
6論特許經營
7商業登記制度
8企業營業執照制度
9商業名稱權
10論公司設立的法律管制
11公司設立瑕疵論
12法定資本制
13公司設立驗資制度探究
14論股權轉讓
15公司治理基本模式
16論公東代表訴訟
17論異議股東回購請求權
18法定代表人制度
19論獨立董事制度
20論競業禁止
21累積投票制度
22經營判斷規則研究
23論資本維持原則
24公司債權人的法律保護
25公司社會責任論
26公司公積金制度研究
27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28論公司職工持股
29公司互相持股
30公司轉投資法律問題
6. 2016∼2017年當今經濟學研究熱點有哪些
當今經濟學研究熱點:
1、
供給側改革
2、
地方政府債務研究
3、
國際經濟
4、
產能過剩問題研究
等等
7. 最近兩年商法的研究熱點是什麼
現在商法研究最熱的恐怕要數保險法了。由於保險法剛剛修訂,且最近幾年保險糾紛與日俱增,所以對於這個的討論也比較多。
8. 1、商法具有哪些法律特徵2、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商法的特徵
(一)兼容性(復合性):1.私法與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與強製法的兼容,3.組織內法與行為容法的兼容。
(二)調整對象的營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構造、重要規則德確立,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盡量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規范有較強的技術性
(四)商法的國際性:1、商行為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2、商法產生之初具有國際性;3、商法的技術性4、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出現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效益原則l源於商人和商行為的營利性
體現:在制度上減少加以成本和實現迅捷交易。如,短時時效、格式合同、權利的證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則l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
體現:注重機會公平、結果公平
(三)主體法定原則l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維護交易安全原則l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五)業自由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良俗的前提下。l商事結社自由l商事經營自由
9. 2016年兩會熱點問題有哪些
--經濟增長目標經過認真比較、反復權衡,把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兼顧了需要和可能。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有利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有不少積極因素,但必須付出艱辛努力。
--物價總水平目標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考慮了去年漲價翹尾影響和今年新漲價因素,也表明我們抑制通脹、保障民生的決心和信心。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但今年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物價調控。
--財政和貨幣政策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完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守住穩增長好、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安排財政赤字13,500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但赤字率穩定在2.1%,體現財政政策的連續性。貨幣政策要保持松緊適度,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要加強財政、貨幣和產業、投資等政策協同配合,做好政策儲備,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財稅體制改革抓好財稅體制改革,著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納入預算,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各級政府預算和決算都要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要逐步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所有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打造陽光財政。把「營改增」試點進一步擴大到鐵路運輸、郵政服務、電信等行業,推動消費稅、資源稅改革,做好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抓緊研究調整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逐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保持現有財力格局總體穩定。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推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
--金融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擴大金融機構利率自主定價權。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擴大匯率雙向浮動區間,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金融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參股、投資金融機構及融資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健全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機制。實施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規范發展債券市場。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國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
--開創高水平對外開放從戰略高度推動出口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今年進出口總額預期增長7.5%左右。要穩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關便利化改革,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實施鼓勵進口政策,增加國內短缺產品進口。提升中國製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投資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增加到4,576億元,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
--農村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抓緊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承包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慎重穩妥進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行不同規模城市差別化落戶政策,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支持。
--醫療衛生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通過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全國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落實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10. 行政法、商法、民訴法都有哪些熱點(爭議)的問題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開漳先鋒,輔勝將軍李伯瑤之後。其祖系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渡東村人。後其祖經風水大師黃妙應指點,將李伯瑤墓遷到渡東,並按黃妙應之說定居在湖頭(其中還有段故事)。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為官期間,政績顯著,貢獻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來,戰爭頻仍,民族矛盾尖銳,朝政腐敗,水利失修,水患頻繁。至康熙親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務和漕運列為首先辦理的大事。
個人經歷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白巾軍進犯安溪,回鄉守制的李光地募鄉勇百餘人扼守險要,力保安 李光地
溪;六月,鄭經軍圍困泉州,李光地大破鄭軍,贏得地方大員薦舉,被從優授為學士,服滿赴京遇缺即補。這個時候,若是一般人,肯定會欣喜若狂,但李光地卻上疏說泉州圍解「乃將帥仰奉威靈,拯百萬垂危之命延及臣家,微臣其何功之有哉!」他又以極為謙恭的態度說,所有這些都是別人故意給他讓功,他接受官職的話會於心不安,因而懇請辭去所授學士之官。這些當然是李光地以退為進的伎倆,但卻給康熙帝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占據台灣的鄭經一死,李光地便立即上奏收取台灣,並建議任用熟悉海上情形的內大臣施琅領兵攻打。康熙帝完全採納了他的建議,終於收復台灣。李光地因此為清朝立下了一大功勞,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因薦施琅率軍統台有功,被擢升為掌院學士。從此李光地步步高升。三年後,因同僚誣告,被革職,降為通政使。其罪名是:湖頭李氏家族萬人,有霸王之心;早年「出賣」朋友陳夢雷,中年父喪,「奪情」任官;晚年娶妾生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為直隸巡撫。就任才三個月,康熙帝就面諭李光地親自踏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系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並上奏治理方案。李光地得旨後迅即行動,於次年四月上呈周詳的治漳河方案。康熙帝覽後表示贊同,下旨迅速施行。秋後,李光地批示兩岸州縣官府組織民眾疏浚河道,使漳、滹兩河由館閣流入大運河,又開通單家橋處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後只用十個月,子牙河工程告竣。康熙帝親臨巡視,十分滿意,御賜李光地《子牙河詩》。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總督王新命和工部侍郎赫碩茲治理永定河,事過一年,毫無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錢糧。 李光地遵旨「確查題參」,如實上奏。康熙帝 李光地
撤王、赫二人之職,授李光地負責治理永定河事宜。他認為治河不僅是防害,更重要的是變水害為水利。為了主持治河工程,他多次親臨工地調查。由於因時因人制宜,李光地的治河實踐大獲成功,於是又被擢升為吏部尚書,仍管巡撫事。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光地為民請命,請求赦免「偷墾之罪」,允許百姓繼續耕種這些田地,以體現「皇上優恤黎民之至意」。康熙准奏。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碩色協助。二月,李光地奏請全面動工。 李光地嚴密規劃組織,劃界承包,專人負責。他乘船駐柳坌口,每天巡視工地,督促指揮。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極怠工甚而口出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眾,說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國家,利澤百姓,從而調動了民工的積極性,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親自巡視工程,為表彰李光地的功績,特頒賜詩、字,並御書「夙志澄清」匾額。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康熙帝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升為文淵閣大學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賜李光地「夾輔高風」御匾。「夾輔」,意即左右輔佐;「高風」指李光地德才兼優,風格高尚。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熱河又賜李光地「謨明弼諧」御匾,以褒揚他「計謨明智,抉弼和諧」。
為官時期
李光地任直隸巡撫時,奉命修治漳河和子牙河。他認為治河不僅是防害,更重要的是變水害為水利。為了主持治河工程,他多次親臨工地調查。在治河理論上,他反對人順水性之說,堅持讓水隨人意。康熙將李光地的治河思想,向黃河淮河推廣,他說:「朕觀永定河修築之法甚善,河身直,河底深,所以淤泥盡皆沖刷,今治黃河亦用此法,方為有益。」張鵬翮提出異議,康熙帝仍然堅持「姑試用之」,用後,「河堤果然堅固」。李光地在治河實踐中,因他因時因人制宜,終於獲得巨大成功康熙帝諭大學士等日「李光地自任直隸巡撫以來,每年雨水調順,五穀豐登,官吏兵民無不心服。」他還高興地說「朕用一清正撫臣,便歲豐民樂。」 李光地胸懷寬廣,「肚裡能撐船」。他當督學時,有個縣令因求他辦事而達不到目的,曾對李光地無禮。後來,李光地升為巡撫,這個縣令嚇壞了,向李光地請罪。李光地說「改了也就好了,不必再為以前的事擔心。」這個縣令感動極了,深深檢點自己,後來為公殉職。古北口,總兵馬進良,對李光地過問他的軍政很不高興。有一次,李光地在堤上行馬,他故意放出群馬,要嚇唬李光地。李光地並不和他計較,還和他交談,對他的成績給予肯定,馬進良終於口服心服。與李光地同歲舉進士的陳夢雷,因耿精忠事下獄論斬,由於誤會李光地搞鬼,他對李光地恨之入骨,寫了《劾李光地疏》、《與李光地絕交書》,李光地並不懷恨,而且「疏陳西次密約狀」,救了陳夢雷一命李光地還多方留意為國選拔人才,先後推薦了20多個碩學名臣,他們都成為康熙盛事的中流砥柱,為國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深得康熙寵信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李光地上萬言書,陳述禁海苦累百姓;寫密折給康熙,請求旗兵全部撤閩;並 康熙
以聰明睿智贏得皇女藍齊兒的芳心,但這些大多不符合歷史真實,屬於虛構。歷史上的李光地比康熙長12歲,生於明末,是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28歲的李光地考中進士,兩年後授翰林院編修。由於在三藩之亂時,他上蠟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報,受到康熙的贊許,很快升為侍讀學士,又由平定台灣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距宰相輔臣僅一步之遙。 這時的朝廷,既有索額圖與明珠滿人間的爭斗,又有漢人徐乾學、高士奇與明珠等人的角逐,李光地作為康熙十分信賴的漢大臣,自然成為各派爭取拉攏的對象,也自覺不自覺地捲入了政治斗爭中。圍繞李光地「三案」(「賣友案」、「奪情案」、「外婦之子來歸案」)的斗爭在當時就格外引人注目。李光地平時研究《易經》,對變化之理獨有見地,同時他又是一個精通權術的人。但再好的千里馬也有失蹄的時候。一次,康熙讓他推薦精通《易經》的人。李光地推薦了侍講學士德格勒,並說德格勒文章辭賦寫得好。康熙聯想到德格勒曾在自己面前吹捧過李光地,發覺兩人互相勾結,心中不快。有一年,天下大旱,康熙令德格勒用《易經》占卜,得到是《?卦》,德格勒於是解釋說:「澤在天上,有雨,但決去小人,甘霖才能立降!」康熙問:「小人在何處?」德格勒回答說:「陰乘陽勢,逼近九五,他就是得時得位的人。」康熙已明白是指明珠了。康熙與德格勒的占卜對話,很快被明珠得知,他立即把德格勒打入大獄。李光地遂以舉薦不實被降職。 晚年的李光地得到了康熙的寵信,出任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康熙每有大事,都將他召入便殿,秘密相商。李光地感到皇帝「眷注深恩」,在「獨對」時一般能夠據情准理,抒發己見。所以康熙帝慨嘆說:「大臣中每事為我家計萬世者,獨此一老臣耳!」
人物評價
李光地一生,輔弼帝業,清勤謹慎,始終如一,其光輝業績,不勝枚舉。「三藩之亂」發生後,國家 李光地
處於分烈日裂的嚴重關頭,李光地派人冒險上京,進獻蠟丸密疏,獻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亂。他以全家生命力薦施琅專征平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李光地為政席仁,他義設常平倉,荒年賑濟飢民;減免賦稅,廢除自秦以來的「十家連坐法」和「凌尺」、「滅族」等酷刑,拯救了因《[仙郊痆釩副恢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