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改革信息化

司法改革信息化

發布時間: 2022-06-13 23:46:20

Ⅰ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有哪些內容

3月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要點如下:
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審結案件35773件,地方各級法院審結、執結案件2870.5萬件,結案標的額7.1萬億元。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
維護防疫秩序和社會大局穩定。
完成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審判執行任務 ,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
維護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安全。 審結重大責任事故、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等犯罪案件2165件3384人。審結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1.5萬件,涉及金額2.9萬億元。
嚴懲腐敗犯罪。 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2.2萬件2.6萬人,讓腐敗分子無處藏身,違法所得無處隱匿。
嚴懲網路犯罪。 審結電信網路詐騙、網路傳銷、網路賭博、網路黑客、網路謠言等犯罪案件3.3萬件。
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 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精準服務「六穩」「六保」,優化營商環境。
運用法治手段治理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 ,讓虛假陳述者付出代價、制假售假者受到懲處、碰瓷者落入法網,讓誠實守信者受到激勵,促進誠信社會建設。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46.6萬件,同比上升11.7%。
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審結破產案件10132件,涉及債權1.2萬億元。
服務擴大內需。
服務決戰脫貧攻堅。向困難群眾發放司法救助金9.1億元,防止因案致貧、返貧。
服務金融健康發展。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審結一審環境資源案件25.3萬件。
服務區域協調發展。
服務擴大對外開放。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清理司法解釋。
加強民生司法保障。 審結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案件134.7萬件。
加強人格權保護。 通過一系列人格權保護案件的依法公正審理,讓人身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人格尊嚴受到切實尊重,充分彰顯我國民法典的人民立場和共和國人民的主體地位。
促進和諧家庭建設。 審結婚姻家庭案件164.9萬件。
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對挑戰法律和社會倫理底線、針對兒童犯下的各種嚴重罪行決不姑息。
加強涉軍維權工作。
保護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歸僑僑眷合法權益。
普遍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3.3萬個調解組織、16.5萬名調解員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台,為群眾提供菜單式在線調解服務,累計調解案件1360萬件。
基本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 訴訟服務中心速裁、快審案件693.3萬件。
實現跨域立案服務全覆蓋。
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深化訴訟制度改革。 15個省區市的305個試點法院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
堅持司法改革與信息化建設融合。 疫情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充分顯現,實現「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健全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 全國法院受理執行案件1059.2萬件,執結995.8萬件,執行到位金額1.9萬億元。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458個集體、703名個人受到中央有關部門表彰。
提升司法能力。 培訓幹警320.8萬人次。
魏晶晶等29名法官犧牲在崗位上,用奉獻犧牲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以零容忍態度嚴懲司法腐敗,涵養清風正氣。
依法接受人大監督。 自覺接受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監督。
今後一個時期
主要工作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學真信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持司法為民。嚴格公正司法。全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健全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過硬隊伍。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Ⅱ 司法改革內容五個方面

法律分析:司法改革內容的五個方麵包括:一是健全完善司法行政執行體制。二是建設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三是完善司法行政保障機制。四是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長效機制。五是研究探索優化司法行政職權配置。

法律依據:《關於加快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見》

一是健全完善司法行政執行體制。重點圍繞牢固樹立治本安全觀,繼續深化監獄體制和機制改革,健全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戒毒制度。

二是建設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包括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專業領域法律服務,深化律師制度改革,推進公證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規范和發展基層法律服務,創新人民調解制度機制,健全社會普法宣傳教育機制等內容。

三是完善司法行政保障機制。包括完善司法行政法律制度,加強司法行政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司法行政裝備標准體系,完善司法行政經費保障機制,推進科技信息化建設,推進司法行政統計和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加強司法行政理論研究和智力支持等內容。

四是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長效機制。包括建立統一高效、職能科學、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管理體制,加大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力度,健全完善專業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制度機制,切實提高司法行政幹警專業水平,進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行政幹警職業保障制度等內容。

五是研究探索優化司法行政職權配置。要求圍繞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進一步優化配置司法行政職權,著力破解影響司法行政改革發展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

Ⅲ 如何全面推進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工作

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法治的進程必然影響著和諧社會的構建,進而影響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的步伐。加強法治建設已成為廣大政法部門的一項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作為司法行政機關,擔負著法治建設的重要職能,在面臨著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同樣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如何履行自身的職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為法治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是當前我們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司法行政要嚴格履行普法教育的職能 推進法治建設,就是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行政執法人員以及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在依法行政中,要知法懂法,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社會各項事務,始終做法律實踐者的表率。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水平和法律素質的提高給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因此,司法行政在履行普法教育的職能中,要始終把各級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人員作為普法教育的重點對象,積極研究和探索出一條普法教育的新路子。在普法教育的實施上,力求做到規范化、制度化,把普法教育真正納入經常化軌道,做到年初有計劃,月月有安排,年終有考核。要堅持把自學與培訓相結合,把舉辦專家法制講座與組織集體討論相結合,把學法與考試相結合,時刻用法治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來衡量普法教育的效果,使普法教育在法治建設中由過去的軟指標變為硬指標,更能適應法治建設的新要求。同時,還要抓好全民的普法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治化建設水平,需要全體公民的參與和支持,只有全體公民都學法、懂法、守法了,法治建設的進程就會加快。司法行政機關要通過新聞媒體宣傳、送法進萬家活動、舉辦法制講座和報告會以案釋法講解等方式,深化廣大公民的普法教育,在法治建設中,確保廣大公民的法律知識水平有一個大的提高,使廣大公民都能積極投入到法治建設之中。 二、司法行政要嚴格履行法律服務的職能 在法治化建設中,如何為各級政府的依法決策及依法行政當好顧問和參謀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司法行政系統內部有一批長期從事法律服務的律師隊伍、公證員隊伍和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這三支隊伍共同構成了法律服務的精英骨幹。只有發揮好他們的智囊團、顧問團、參謀團作用,才能充分彰顯法律服務在法治建設中的重要功能。首先,要為政府的依法決策當好顧問和參謀。司法行政部門必須從律師、公證員和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中選出強兵強將,組成一支精英骨幹隊伍,為政府決策層提供最佳的顧問和參謀。同時,司法行政機關還需要對法律服務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提高他們參與決策的本領,使法律服務精英骨幹隊伍為政府的決策播種一片綠蔭。其次,搞好依法論證和調查考證工作。法律顧問隊伍要始終參與政府的重大決策,從決策草案的制定、修改、聽證到組織實施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進行決策調整等諸方面給予法律指導和規范,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准確性。再次,組織精英骨幹隊伍參與政府機關的仲裁和行政復議工作。政府機關的仲裁和行政復議工作是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司法行政要組織法律顧問團參與政府機關的仲裁和行政復議工作,依法規范和依法監督政府機關的仲裁行為和行政復議工作,在法治建設中真正把政府機關建成法治機關、服務型機關、廉潔高效的便民型機關,為法制化建設樹立標桿。 三、司法行政要嚴格履行人民調解的職能 由於司法行政長期擔負著人民調解工作的職能,積累了化解社會矛盾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在法治建設中,司法行政部門要搞好在矛盾化解工作中的指導、示範作用。一是要搞好依法調解中的業務指導。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各種矛盾不斷上升。在法治建設中,司法行政機關要靈活形式,採取組織現場觀摩、查閱調解協議書等方法,認真組織調解人員學習《人民調解工作條例》,使廣大調解員熟練掌握調解技能,提高調解素質。二是做好社會矛盾的調處工作。司法行政機關在政府機關矛盾的調解中,要積極參與和主動配合,組織骨幹小組介入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在調解中,要向群眾宣傳國家的法律法規,宣傳人民調解工作的作用和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要規范調解的程序和調解協議書的製作,對不履行調解協議的要督促履行義務,確保矛盾化解工作真正做到社會滿意、群眾滿意。三是要著力構建新的社會大調解機制。當前,社會大調解機制正在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立新形勢下的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是法治建設的需要,是確保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司法行政機關要不斷總結經驗,挖掘典型,探索社會大調解的新路子,為法治建設過程中的社會矛盾化解作出應有貢獻。 四、司法行政要嚴格履行依法治理的職能 司法行政部門長期擔任著普法依法治理的職責,履行著一個地區的法治建設職能。一是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司法行政機關要把法治建設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列入普法依法治理的規劃來落實,定期組織檢查考評、組織召開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同時,注意總結經驗,挖掘與宣傳先進典型。以普法依法治理的開展,提高社會化法治水平,推進法治建設的進程。二是要發揮檢查監督的作用。司法行政要充分發揮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作用,積極參與法治建設的檢查監督,要加強與人大部門、宣傳部門、組織部門協調溝通,聯合力量對政府機關的依法管理、依法辦案情況進行檢查監督,特別是要對辦案人員的辦案情況進行調查和考察,對案件當事人進行走訪和了解,掌握和了解辦案人員是否公正辦案、依法辦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檢查監督促進行政機關公正執法,依法辦案。三是要發揮考核考評的作用。司法行政機關要將各部門依法行政的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考評的范疇,並根據法治建設的內容,進行細化量化考核,以考核考評推進各部門的依法行政,確保法治建設取得實效,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Ⅳ 司改如何才能擁抱新技術

剛剛結束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讓人們的目光再度聚焦信息技術。

「以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向我們撲面而來,已經、正在或即將改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帶給人類社會的深刻變化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想像空間。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伴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雲技術正在不斷影響司法實踐,司法改革擁抱新技術,司法與科技深度融合,是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未來的必然選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本身就包含了司法與科技的融合。

12月2日,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區域一體化法治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騰訊網路安全與犯罪研究基地共同主辦的「智慧司法與司法改革」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實務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4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圍繞「智慧司法」「司法改革」這兩個關鍵詞進行深入探討。

1.老百姓從智慧司法中得到哪些實惠?

「嘀!」正在晨練的陳女士聽到手機簡訊提示音後打開一看,法院發來執行案件款項已到賬的告知,陳女士露出了笑容;出差在外的周律師通過智慧檢察院實現了視頻會見,與當事人進行了及時、充分的溝通……

生活中,智慧司法越來越受到當事人的歡迎,以前費事費力的打官司過程變得越來越快捷、舒心。

「大數據和信息化在司法領域運用的廣度和深度能夠改變傳統的司法模式,成為改革的主要動力。」騰訊「互聯網+」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騰訊安全管理部副總經理湯錦淮介紹說,今年以來,騰訊在探索大數據新技術在司法領域的運用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如與廣州越秀區法院合作的全國首例刑事案件證人微信出庭,為推動庭審體制改革做出了有力嘗試;與江蘇省高院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微法院提供全方位的司法服務,讓群眾少跑腿,讓法官少受累。

「『阿爾法狗』向人們展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無限可能,但人工智慧和司法活動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阿爾法狗』解決的是未來的東西,而司法活動是回溯性的認識活動,這是它最大的特點。」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顧永忠指出,我們要的顯然並不只是一個結果。因此,通過什麼方式、什麼途徑、什麼手段把過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案件事實判斷清楚,這不是靠「阿爾法狗」就能解決的問題。

他同時強調,這種回溯性的過程不允許不擇手段,而恰恰需要用公正、正當的手段,保障回溯性活動所直接涉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權利以及相關合法權利。而這一系列活動共同組成了司法活動。

3.智慧司法的底線在哪裡?

「在司法領域,機器不能代替人,結論和判斷只能由司法人員做出,不能任由科技公司無限制地開發下去,要讓人工智慧結合司法規律,確定哪些方面可以突破,哪些方面不能突破。發展司法領域的人工智慧,互聯網公司必須和專業司法人員緊密合作,必須保證司法應有的元素、內在的原則、必要的親歷性,不能讓技術牽著司法的鼻子走。」陳衛東強調。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也指出,司改在熱情擁抱科技革命的同時,必須明確智慧司法的目標。司法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司法公正,就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科技應當遵循司法規律,服務而不是引領司法,以達到促進司法公正、維護保障權利的最終目的。法學界更應在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司法自身的特性參與進來,形成理論、科技、實務的結合,通過研究讓實務部門在運用大數據的同時保持清醒的認識。

顧永忠認為,擁抱科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誰也無法阻擋。但是,在司法和政法工作中如何運用科技,是否無選擇、無條件地運用,值得思考和研究。

他以司法的親歷性舉例說,親歷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如何親歷、如何參與。「我們提出庭審實質化改革,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審判人員拿著書面化的卷宗就來審理案件,而不進行開庭,我們能不能接受這是一種親歷性,能不能認為這樣的過程是公平公正的?」

顧永忠指出,親歷更重要的是用什麼方式來參與,包含了價值選擇和價值追求。「要體現程序正當性、防止冤假錯案,庭審活動中的面對面就至關重要。視頻技術未來可能實現與面對面等同,但在當下顯然還不行。庭審中所有訴訟參與人坐到一起,這種只能感受不能言傳的親歷性很難通過信息化手段得到。因此,我們要理性地思考和選擇,比如,信息化在監控、管理、服務、信息傳遞、決策等訴訟活動中都有非常廣闊的運用空間,但我們同時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有部分司法活動是不能也不應被取代的。」

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廣也表示,智慧司法可以涉及司法的方方面面,但唯獨律師會見被告不應被涉及。如果通過遠程視頻進行會見,就涉及可能被錄音錄像的問題,而法律對此是有明確規定的。因此,開發類似技術時,最基本的就是絕對不能違反法律規定,必須依法積極穩妥推進。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改辦副主任高景峰指出,大數據對司法工作帶來的沖擊非常明顯,比如在證據收集的過程中,辦案人員如果侵入犯罪嫌疑人的私人電腦獲取數據,能否作為證據來使用值得探討。「如何制定新的證據規則,這也是人工智慧、大數據、新科技對司法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必須通過學習跟上時代、掌握科技,真正保障人工智慧、大數據為我們所用,成為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我們受其牽制。」高景峰說。

真正做到運用到現實上才行。

Ⅳ 杭州互聯網法院能否助推司法公正

浙江是案件大省,案多人少矛盾突出,2014年、2015年,浙江法院分別收案113.8萬件、134.4萬件,名列全國第二;年和2017年上半年,分別收案149萬件、81.2萬件,名列全國第三。

陳國猛說,到浙江工作後,他一直在思考:在人員難以大幅增加的前提下,怎樣才能讓大量的案件既立得進來,又辦得出去,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

經過深思熟慮後,陳國猛拿出對策:從去年5月開始,浙江高院部署開展「大立案、大服務、大調解」三大機制建設,旨在借力司法改革,借力信息化建設,完善多元化解機制和繁簡分流機制,將大部分涉訴糾紛解決在庭審前,以破解案多人少、司法服務不到位、群眾獲得感不強等難題。

率先開展網路司法拍賣,至今總成交額1654億元,為當事人節省傭金34.45億元。一系列創新之舉,見證了浙江法院「大立案、大服務、大調解」三大機制建設和信息化助推司法改革的進步全過程。

陳國猛說:「杭州互聯網法院成立,標志著浙江法院信息化建設邁上一個新台階。藉此東風,浙江法院願繼續當好互聯網審判方式改革的『先行者』,互聯網司法裁判規則制定的『試驗田』,互聯網空間依法治理的『孵化器』。在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主動運用互聯網技術促進司法公正等方面,浙江法院將不斷探索創新、爭創新績。」

Ⅵ 中國的司法改革的四、提高司法能力

提高司法能力,是中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標。近年來,中國不斷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道德建設,改革經費保障體制,有效提高了司法能力,為提升司法公信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行統一的國家司法考試制度。中國建立並不斷完善國家司法考試制度,將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取得律師資格和擔任公證員的考試納入國家司法考試。作為法律職業准入的國家司法考試制度,在規范法律職業人員任職資格、提高司法人員綜合素質、推動法律人員職業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02年起,國家司法考試每年舉辦一次,由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實現了法律職業准入制度由分散到統一的轉變。到2011年底,全國共有近50萬人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建立警察執法資格等級考試制度。為提高人民警察的能力素質,國家規定所有在編在職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必須參加執法資格考試,未通過考試的不得執法。2011年,173萬余名公安民警參加了首次執法資格考試,其中169萬人通過考試。
加強司法人員職業教育培訓。為適應時代發展、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中國越來越重視完善司法人員職業培訓制度,不斷提升司法能力。目前,中央和省級司法機關設立培訓機構,制定培訓規劃,把培訓范圍拓展到全體司法人員,確立首任必訓、晉升必訓以及各類專項培訓制度。在培訓中,轉變傳統的以提升學歷、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培訓模式,選擇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水平的法官、檢察官、警官擔任教官,圍繞司法工作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和新情況新問題開展教育培訓,不斷強化針對性和實用性。近五年來,全國共培訓法官150萬餘人次、檢察官75萬人次、公安民警600萬人次。
加強司法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司法機關結合各自工作特點,普遍制定了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從職業信仰、履職行為、職業紀律、職業作風、職業禮儀、職務外行為等方面,對司法人員道德修養和行為舉止提出具體要求。2011年以來,在司法人員中廣泛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把「忠誠、為民、公正、廉潔」作為共同的價值取向。
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在律師中開展以「嚴格依法、恪守誠信、勤勉盡責、維護正義」為核心內容的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強化律師協會的行業自律作用,建立律師誠信執業制度,完善律師誠信執業的評價、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促進廣大律師不斷增強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責任感,提高律師行業的職業道德水準和公信力。
拓展律師發揮作用的空間。中國借鑒國際上建立公職律師和公司律師制度的經驗,2002年以來,國家推行公職律師和公司律師試點,為政府決策和公司重大經營提供法律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社會律師(包括專職律師和兼職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共同發展的律師隊伍結構。2007年修訂的律師法完善了律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允許個人開辦律師事務所,形成國資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事務所和個人律師事務所共同發展的格局。截至2011年底,中國有律師事務所1.82萬家,與2008年相比,增長31.6%,其中合夥律師事務所1.35萬家,國資律師事務所1325家,個人律師事務所3369家;共有律師21.5萬人,其中,專職律師佔89.6%,兼職律師佔4.5%,公司律師、公職律師、法律援助律師和軍隊律師佔5.9%。2011年,全國律師共擔任法律顧問39.2萬家,與2008年相比,增長24.6%;辦理訴訟案件231.5萬多件,與2008年相比,增長17.7%;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62.5萬多件,與2008年相比,增長17%;承辦法律援助案件近84.5萬件,與2008年相比,增長54.5%。改革完善司法經費保障體制。在2008年啟動的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中,明確提出建立「分類負擔、收支脫鉤、全額保障」的司法機關經費保障體制。中央和省級政府加大對司法機關的經費投入,確保各級司法機關的經費由財政全額保障,大大提高了基層司法機關的履職能力。司法機關依法收取的訴訟費和罰沒收入全部上繳國庫,做到收支脫鉤、罰繳分離,遏制因利益驅動而亂收濫罰的現象。國家還制定了司法機關基礎設施建設標准和裝備配備指導標准,改善辦公、辦案條件,提高信息化、科技化水平,為提升司法能力提供扎實的物質保障。

Ⅶ 如何實現司法公正

1、法治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內在要求。

要把法治化貫穿於人民法院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貴,切實促進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要堅持教育引導、典型引領、實踐養成相結合,確保法官把法治內植於心、外踐於行,真正做到信仰法律、堅守法治,端穩天平、握牢法槌,鐵面無私、秉公司法。

2、信息化建設是人民法院工作改革發展的重要引擎。

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核心,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進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要更好地統籌把握司法辦案規律與信息化建設規律,推動信息化建設與司法辦案的融合。

要依託信息技術深化司法公開,用全方位的公開倒逼司法能力的提升,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要善於運用信息化手段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司法需求,為群眾提供更便捷的訴訟服務,讓群眾感受到社會主義司法的方便和溫暖,增強群眾對司法的信心。

(7)司法改革信息化擴展閱讀

防範對策:

1、加快立法進程,改革和完善審判體制,進一步貫徹規范《法官法》防止法官濫用裁判權。

2、隆法官之地位、厚法官之待遇、高法官之素質、嚴法官之紀律。馬克思說過:「要運用法律,就需要法官」,法官的地位、待遇、素質、紀律是公正司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3、強化執法外部監督,充分發揮人大、社會輿論的監督制約作用,凈化執法環境,、切實克服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和職權非法干預主義。

4、推進司法改革,規范法官行為,加強廉政建設,杜絕腐敗現象,確保司法公正。

5、加大追究錯案追究力度,改革和完善法院人事制度,真正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法院人事制度,使法院成為正義、平等、民主、文明、效率的司法隊伍。

Ⅷ 六、聯系實際論述如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我們要遵循司法規律,堅持「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體現權責統一、權力制約、公開公正、尊重程序的要求,把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判改革成效標准;要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深化「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車之兩輪、鳥之雙翼』」認識,

不斷提高司法信息化水平,為促進司法現代化、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提供堅強支撐。各級黨委要加強領導,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2、我們要牢牢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以員額制強化法官、檢察官在司法一線辦案,加強司法責任制建設,把對司法權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落實到位;要堅持嚴格司法原則,樹立依法裁判理念,規范庭前准備程序、規范普通審理程序、完善證據認定規則、優化司法資源配置,

充分發揮審判程序的職能作用,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確保依法公正審判,切實防範冤假錯案,提高司法公信力。要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加強改革效果評估,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推出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

3、要進一步加大公安改革力度,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適應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公安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和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要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不斷完善律師制度、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等制度機制,

助力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要推動省以下各級法院檢察院進行內設機構改革,構建扁平化管理和專業化建設相結合的司法組織機構新體系,鞏固司法體制改革成果。

(8)司法改革信息化擴展閱讀

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要牢記人民檢察為人民的初心使命,緊緊圍繞大局履行檢察工作職責,主動服務保障打好三大攻堅戰,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切實解決老百姓最恨最怨最煩的突出問題,

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維護人民權益、維護公平正義。要深化檢察體制改革,加強檢察機關黨的建設,努力打造黨中央放心、人民滿意的新時代檢察隊伍。

Ⅸ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有哪65項

因為字數有限制,現簡要向您列明。若要看全部內容,您可以登陸中國法院網搜索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 》(法發〔2015〕3號 )

1. 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
2.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法院。
3. 推動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根據知識產權案件的特點和審判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規律的專門程序、管轄制度和審理規則。

4. 改革行政案件管轄制度。
5. 改革海事案件管轄制度。
6. 改革環境資源案件管轄制度。
7. 健全公益訴訟管轄制度。
8.繼續推動法院管理體制改革。
9. 改革軍事司法體制機制。
10. 全面貫徹證據裁判原則。強化庭審中心意識,落實直接言詞原則,嚴格落實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發揮庭審對偵查、起訴程序的制約和引導作用。堅決貫徹疑罪從無原則,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進一步明確非法證據的范圍和排除程序。

11. 強化人權司法保障機制。

12.健全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
13. 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14.完善民事訴訟證明規則。
15. 建立庭審全程錄音錄像機制。
16. 規范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

17. 改革案件受理制度
18. 完善分案制度。
19. 完善審級制度。
20. 強化審級監督。
21. 完善案件質量評估體系。
22. 深化司法統計改革。
23. 完善法律統一適用機制。
24. 深化執行體制改革。
25. 推動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26. 深化司法領域區際國際合作。

27. 健全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機制。選拔政治素質好、辦案能力強、專業水平高、司法經驗豐富的審判人員擔任主審法官。獨任制審判以主審法官為中心,配備必要數量的審判輔助人員。合議制審判由主審法官擔任審判長。合議庭成員都是主審法官的,原則上由承辦案件的主審法官擔任審判長。完善院、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擔任審判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的工作機制。改革完善合議庭工作機制,明確合議庭作為審判組織的職能范圍,完善合議庭成員在交叉閱卷、庭審、合議等環節中的共同參與和制約監督機制。改革裁判文書簽發機制。

28. 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明確主審法官、合議庭及其成員的辦案責任與免責條件,實現評價機制、問責機制、懲戒機制、退出機制與保障機制的有效銜接。主審法官作為審判長參與合議時,與其他合議庭成員權力平等,但負有主持庭審活動、控制審判流程、組織案件合議、避免程序瑕疵等崗位責任。科學界定合議庭成員的責任,既要確保其獨立發表意見,也要明確其個人意見、履職行為在案件處理結果中的責任。

29. 健全院、庭長審判管理機制。明確院、庭長與其職務相適應的審判管理職責。規范案件審理程序變更、審限變更的審查報批制度。健全訴訟卷宗分類歸檔、網上辦案、審判流程管控、裁判文書上網工作的內部督導機制。

30. 健全院、庭長審判監督機制。明確院、庭長與其職務相適應的審判監督職責,健全內部制約監督機制。完善主審法官會議、專業法官會議機制。規范院、庭長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監督機制,建立院、庭長在監督活動中形成的全部文書入卷存檔制度。依託現代信息化手段,建立主審法官、合議庭行使審判權與院、庭長行使監督權的全程留痕、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機制,確保監督不缺位、監督不越位、監督必留痕、失職必擔責。

31. 健全審判管理制度。發揮審判管理在提升審判質效、規范司法行為、嚴格訴訟程序、統一裁判尺度等方面的保障、促進和服務作用,強化審判流程節點管控,進一步改善案件質量評估工作。

32. 改革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合理定位審判委員會職能,強化審判委員會總結審判經驗、討論決定審判工作重大事項的宏觀指導職能。建立審判委員會討論事項的先行過濾機制,規范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除法律規定的情形和涉及國家外交、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復雜案件外,審判委員會主要討論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完善審判委員會議事規則,建立審判委員會會議材料、會議記錄的簽名確認制度。建立審判委員會決議事項的督辦、回復和公示制度。建立審判委員會委員履職考評和內部公示機制。

33. 推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落實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拓寬人民陪審員選任渠道和范圍,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確保基層群眾所佔比例不低於新增人民陪審員三分之二。進一步規范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條件,改革選任方式,完善退出機制。明確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職權,完善隨機抽取機制。改革陪審方式,逐步實行人民陪審員不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加強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職的經費保障。建立人民陪審員動態管理機制。

34. 推動裁判文書說理改革。根據不同審級和案件類型,實現裁判文書的繁簡分流。加強對當事人爭議較大、法律關系復雜、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一審案件,以及所有的二審案件、再審案件、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裁判文書的說理性。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當事人爭議不大的一審民商事案件和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被告人認罪的一審輕微刑事案件,使用簡化的裁判文書,通過填充要素、簡化格式,提高裁判效率。重視律師辯護代理意見,對於律師依法提出的辯護代理意見未予採納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完善裁判文書說理的剛性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裁判文書說理的評價體系,將裁判文書的說理水平作為法官業績評價和晉級、選升的重要因素。

35. 完善司法廉政監督機制。改進和加強司法巡查、審務督察和廉政監察員工作。建立上級紀委和上級法院為主、下級法院協同配合的違紀案件查處機制,實現紀檢監察程序與法官懲戒程序的有序銜接。建立法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依法規范法院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

36. 改革涉訴信訪制度。完善訴訪分離工作機制,明確訴訪分離的標准、范圍和程序。健全涉訴信訪終結機制,依法規范涉訴信訪秩序。建立就地接訪督導機制,創新網路辦理信訪機制。推動建立申訴案件律師代理制度。探索建立社會第三方參與機制,增強涉訴信訪矛盾多元化解合力。

(五)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增進公眾對司法的了解、信賴和監督。到2015年底,形成體系完備、信息齊全、使用便捷的人民法院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立覆蓋全面、系統科學、便民利民的司法為民機制。

37. 完善庭審公開制度。建立庭審公告和旁聽席位信息的公示與預約制度。對於依法應當公開審理,且受社會關注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已有條件范圍內,優先安排與申請旁聽者數量相適應的法庭開庭。有條件的審判法庭應當設立媒體旁聽席,優先滿足新聞媒體的旁聽需要。

38. 完善審判流程公開平台。推動全國法院政務網站建設。建立全國法院統一的訴訟公告網上辦理平台和訴訟公告網站。繼續加強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網站建設,完善審判信息數據及時匯總和即時更新機制。加快建設訴訟檔案電子化工程。推動實現全國法院在同一平台公開審判流程信息,方便當事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在線獲取審判流程節點信息。

39. 完善裁判文書公開平台。加強中國裁判文書網網站建設,完善其查詢檢索、信息聚合功能,方便公眾有效獲取、查閱、復制裁判文書。嚴格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實現四級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公開的生效裁判文書統一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

40. 完善執行信息公開平台。整合各類執行信息,推動實現全國法院在同一平台統一公開執行信息,方便當事人在線了解執行工作進展。加強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布力度,充分發揮其信用懲戒作用,促使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完善被執行人信息公開系統建設,方便公眾了解執行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41. 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公開制度。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和案件辦理程序,確保相關案件公開、公正處理。會同刑罰執行機關、檢察機關推動網上協同辦案平台建設,對執法辦案和考核獎懲中的重要事項、重點環節,實行網上錄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從制度和技術上確保監督到位。建立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信息網,實現三類案件的立案公示、庭審公告、文書公布統一在網上公開。

42. 建立司法公開督導制度。強化公眾對司法公開工作的監督,健全對違反司法公開規定行為的投訴機制和救濟渠道。充分發揮司法公開三大平台的監督功能,使公眾通過平台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成為人民法院審判管理、審判監督和改進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

43. 完善訴訟服務中心制度。加強訴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完善訴訟服務大廳、網上訴訟服務平台、12368司法服務熱線。建立網上預約立案、送達、公告、申訴等工作機制。推動遠程調解、信訪等視頻應用,進一步拓展司法為民的廣度和深度。

44. 完善人民法庭制度。優化人民法庭的區域布局和人員比例。積極推進以中心法庭為主、社區法庭和巡迴審判點為輔的法庭布局形式。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完善人民法庭便民立案機制。優化人民法庭人員構成。有序推進人民法庭之間、人民法庭和基層人民法院其他庭室之間的人員交流。

45. 推動送達制度改革。推動建立當事人確認送達地址並承擔相應法律後果的約束機制,探索推廣信息化條件下的電子送達方式,提高送達效率。

46. 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繼續推進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糾紛解決機制與訴訟的有機銜接、相互協調,引導當事人選擇適當的糾紛解決方式。推動在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勞動保障、醫療衛生、交通事故、物業管理、保險糾紛等領域加強行業性、專業性糾紛解決組織建設,推動仲裁製度和行政裁決制度的完善。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商事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立法進程,構建系統、科學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

47. 推動實行普法責任制。強化法院普法意識,充分發揮庭審公開、文書說理、案例發布的普法功能,推動人民法院行使審判職能與履行普法責任的高度統一。

(六)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法官為重心,全面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和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法院人員管理制度。

48. 推動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官單獨職務序列。健全法官助理、書記員、執行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管理制度。科學確定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數量比例,建立審判輔助人員的正常增補機制,切實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負擔。拓寬審判輔助人員的來源渠道,探索以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優化審判輔助人員結構。探索推動司法警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行政人員管理制度。

49. 建立法官員額制度。根據法院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人口數量(含暫住人口)、案件數量、案件類型等基礎數據,結合法院審級職能、法官工作量、審判輔助人員配置、辦案保障條件等因素,科學確定四級法院的法官員額。根據案件數量、人員結構的變化情況,完善法官員額的動態調節機制。科學設置法官員額制改革過渡方案,綜合考慮審判業績、業務能力、理論水平和法律工作經歷等因素,確保優秀法官留在審判一線。

50. 改革法官選任制度。針對不同層級的法院,設置不同的法官任職條件。在國家和省一級分別設立由法官代表和社會有關人員參與的法官遴選委員會,制定公開、公平、公正的選任程序,確保品行端正、經驗豐富、專業水平較高的優秀法律人才成為法官人選,實現法官遴選機制與法定任免機制的有效銜接。健全初任法官由高級人民法院統一招錄,一律在基層人民法院任職機制。配合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改革,健全預備法官訓練制度。適當提高初任法官的任職年齡。建立上級法院法官原則上從下一級法院遴選產生的工作機制。完善將優秀律師、法律學者,以及在立法、檢察、執法等部門任職的專業法律人才選任為法官的制度。健全法院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院人員互聘計劃。

51. 完善法官業績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符合規律的法官業績評價機制,完善評價標准,將評價結果作為法官等級晉升、擇優遴選的重要依據。建立不適任法官的退出機制,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52. 完善法官在職培訓機制。嚴格以實際需求為導向,堅持分類、分級、全員培訓,著力提升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和裁判文書寫作能力。改進法官教育培訓的計劃生成、組織調訓、跟蹤管理和質量評估機制,健全教學師資庫、案例庫、精品課件庫。加強法官培訓機構和現場教學基地建設。建立中國法官教育培訓網,依託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廣網路教學,實現精品教學課件由法院人員免費在線共享。大力加強基層人民法院法官和少數民族雙語法官的培訓工作。

53. 完善法官工資制度。落實法官法規定,研究建立與法官單獨職務序列配套的工資制度。

(七)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動完善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各項制度,優化司法環境,樹立司法權威,強化職業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到2018年底,推動形成信賴司法、尊重司法、支持司法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

54. 推動省級以下法院人員統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關部門,推動建立省級以下地方法院人員編制統一管理制度。推動建立省級以下地方法院法官統一由省級提名、管理並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機制。

55. 建立防止干預司法活動的工作機制。配合中央有關部門,推動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審判執行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按照案件全程留痕要求,明確審判組織的記錄義務和責任,對於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的批示、函文、記錄等信息,建立依法提取、介質存儲、專庫錄入、入卷存查機制,相關信息均應當存入案件正卷,供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查詢。

56. 健全法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合理確定法官、審判輔助人員的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和工作標准。明確不同主體、不同類型過錯的甄別標准和免責事由,確保法官依法履職行為不受追究。非因法定事由,未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完善法官申訴控告制度,建立法官合法權益因依法履職受到侵害的救濟機制,健全不實舉報澄清機制。在國家和省一級分別設立由法官代表和社會有關人員參與的法官懲戒委員會,制定公開、公正的法官懲戒程序,既確保法官的違紀違法行為及時得到應有懲戒,又保障其辯解、舉證、申請復議和申訴的權利。

57. 完善司法權威保障機制。推動完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藐視法庭權威等犯罪行為的追訴機制。推動相關法律修改,依法懲治當庭損毀證據材料、庭審記錄、法律文書和法庭設施等嚴重藐視法庭權威的行為,以及在法庭之外威脅、侮辱、跟蹤、騷擾法院人員或其近親屬等違法犯罪行為。

58. 強化訴訟誠信保障機制。建立訴訟誠信記錄和懲戒制度。依法懲治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無理纏訴行為,將上述三類行為信息納入社會徵信系統。探索建立虛假訴訟、惡意訴訟受害人損害賠償之訴。

59. 優化行政審判外部環境。健全行政機關負責人依法出庭應訴制度,引導、規范行政機關參加訴訟活動。規范司法建議的製作和發送,促進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60. 完善法官宣誓制度。完善法官宣誓制度,經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任命的法官,正式就職時應當公開向憲法宣誓。

61. 完善司法榮譽制度。明確授予法官、審判輔助人員不同類別榮譽的標准、條件和程序,提升法院人員的司法職業尊榮感和歸屬感。

62. 理順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關系。科學設置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機構,規范和統一管理職責,探索實行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的相對分離。改進上下級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機制,明確上級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部門對下級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的監管職能。

63. 推動人民法院財物管理體制改革。配合中央有關部門,推動省級以下地方法院經費統一管理機制改革。完善人民法院預算保障體系、國庫收付體系和財務管理體系,推動人民法院經費管理與保障的長效機制建設。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收取的訴訟費、罰金、沒收的財物,以及追繳的贓款贓物等,統一上繳省級國庫。加強「兩庭」等場所建設。建立人民法院裝備標准體系。

64. 推動人民法院內設機構改革。按照科學、精簡、高效的工作要求,推進扁平化管理,逐步建立以服務審判工作為重心的法院內設機構設置模式。

65. 推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加快「天平工程」建設,著力整合現有資源,推動以服務法院工作和公眾需求的各類信息化應用。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達到100%,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分別達到95%和85%以上。

熱點內容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條件關鍵 發布:2025-01-21 01:01:34 瀏覽:438
鉅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00:55:41 瀏覽:951
勞動法提前解約賠償 發布:2025-01-21 00:46:09 瀏覽:84
法院涉案款項 發布:2025-01-21 00:39:47 瀏覽: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發布:2025-01-21 00:16:04 瀏覽:513
經濟法法律體系 發布:2025-01-21 00:15:55 瀏覽:126
依法治國的保證 發布:2025-01-20 23:53:47 瀏覽:834
中國美女法官 發布:2025-01-20 23:30:49 瀏覽:330
欠條怎麼寫才有法律效力有圖片 發布:2025-01-20 23:21:48 瀏覽:885
曾志強道德經 發布:2025-01-20 23:01:07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