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違法主
Ⅰ 刑事違法行為有哪些
我國刑法規定有四百多種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特徵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上述特徵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Ⅱ 刑事違法行為最本質的特徵
刑事違法行為最本質的特徵是嚴重社會危害性。例如故意犯罪的量刑就重,過失造成同樣的結果,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論處,危害大而且必須定罪的,量刑也就比故意犯罪輕得多。表明犯罪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僅包含有深刻的社會政治內容,而且是一種法律現象,具有明顯的法律形式特徵。社會危害性是違法性的基礎。統治階級不可能以法律形式把沒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宣布為犯罪,也不會把危害性並不嚴重的行為宣布為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Ⅲ 什麼是刑事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有以下幾點:
1、違反國家現刑法律規定,危害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亦稱「非法行為」。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違法行為中只有違反刑事法規,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才是犯罪。對一切違法行為,都要按其性質和程度依法處理,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
2、是指違反現行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違法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以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按照其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和違憲行為。
3、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里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Ⅳ 在我國,認定和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是誰
研究犯罪主體要件的問題,對於司法實踐中正確定罪量刑,具有至內關重要的意義 。 犯罪容主體是犯罪構成必備的條件之一。任何犯罪都有主體,即任何犯罪都有犯罪行為的實施者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者。犯罪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只有具備法律所要求的犯罪主體條件的人,才能構成犯罪並被追究刑事責任。不符合特殊主體條件的人,不能構成特殊主體的犯罪。犯罪條件的具備,是行為人具備犯罪主觀要件的前提,也是對犯罪人適用刑罰目的的基礎。例如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關於無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等,對於正確認定犯罪,劃清罪與非罪以及應否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具備犯罪主體要件的同樣情況下,犯罪主體的具體情況也可能不同,而不同的具體情況又影響到刑事責任的大小程度。例如: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又如:刑法典第307條第1款、第2款分別規定了妨害作證罪與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其第3款規定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這些都說明了犯罪主體的不同對量刑的重要影響。
Ⅳ 對刑事違法行為實施處罰的執行主體是
法律分析:對刑事違法行為實施處罰的執行主體是法院,公安機關、監獄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的,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的,由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二百六十四條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
Ⅵ 行政違法、民事違法、刑事違法 分別指什麼 再舉個例子說一下
輕微違法行為,尚達不到刑事處罰標準的,可以進行行政處罰,就屬於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只能說違反法律規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益,需要進行賠償或承擔其他責任的行為,就屬於民事違法。違法行為嚴重觸犯刑法,可能受到刑事制裁的,就屬於刑事違法行為。
法律分析
所謂行政違法就是違反行政法律法規的行為,如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要受到治安行政處罰;民事違法是指違反了民事方面的法律法規的行為,如違反合同約定、侵害別人合法權益等的行為;刑事違法就比較嚴重也比較好理解,就是通常所說的違反刑法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要接受刑事處罰的,如被判無期徒刑直至死刑等,如故意殺人、搶劫、強奸等。判斷一個違法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還是刑事違法行為,主要的是看違法行為的主體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還是違反民事法律規定的或者是觸犯刑法行為的。受到刑事處罰後一般不承擔行政處罰,但是如果違法行為構成犯罪,即使接受了行政處罰,也要追究刑事處罰。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一個違法犯罪行為,應該只處一種處罰,或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如果先已經受過行政處罰,後構成犯罪需要刑事處罰,已經執行的行政處罰應該抵折刑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Ⅶ 刑事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是觸犯刑法應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是嚴重違法行為。中國刑法把犯罪分為十類: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軍人違反職責罪、瀆職罪、貪污賄賂罪。
《刑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Ⅷ 我國刑事責任的歸責主體只能是
由於刑事違法的違法性質最為嚴重,所以在我國,認定和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審判機關即各級人民法院;承擔刑事責任的主體只能是刑事違法者本人
Ⅸ 刑事違法有哪些
刑事違法就是說該違法行為已經達到了刑事案件的標准,那就太多了。你可以買一本《刑法》或在網上搜索來看,在這里回答篇幅太大了。
Ⅹ 違法犯罪包括哪些
您好,首先,違法指的是違反現行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違法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按照其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和違憲行為。違法犯罪一般指刑事違法,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刑事犯罪一般包括10種類型。分別是:1、危害國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5、侵犯財產罪;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7、危害國防利益罪;8、貪污賄賂罪;9、瀆職罪。又可以分為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10、軍人違反職責罪。
【法律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明確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士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 「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