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185條的優點

民法總則185條的優點

發布時間: 2022-06-14 12:17:41

A. 2017《民法總則》的八大亮點有哪些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1
自然人出生、死亡時間按照以下順序認定:「出生證明記載→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其他證明」,改變了《民通意見》規定的「戶籍證明記載→出生證明記載→其他證明」的順序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2
第16條:胎兒在涉及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方面,視為具有權利能力,但其分娩時為死體的除外。
該規定將對胎兒利益保護的范圍從《繼承法意見》第45條確立的遺產「特留份」制度擴大到「接受贈與」。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3:
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起點從《民法通則》中的10周歲改為8周歲。
如果不明白為什麼如此修改,不妨走訪幼兒園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4:監護制度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4:監護制度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5: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1)確立財產代管人「輕過失免責」規則。
(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時間的認定:一般情形為「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特殊情形為「意外事件發生之日」。
(3)規定撤銷死亡宣告後婚姻關系自行恢復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願自行恢復。
《民法總則》考點6: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去「合法性」
《民法通則》將民事法律行為界定為「合法」行為,於是存在「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之實質區分。《民法總則》果斷去掉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評價,即只要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都屬於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7
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
(1)不再區分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只要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在滿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為能力范圍實施的行為,均效力待定。
(2)該規定結束了舊法時代對「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效力區別評價的局面(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單方行為一律無效,合同行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8:撤銷權的行使期限
《民法通則》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採取一刀切的規范模式:主觀標准1年。
《民法總則》將其分為三種情形:(1)欺詐、顯失公平——主觀標准1年;
(2)脅迫——脅迫行為結束之日起1年;
(3)重大誤解——主觀標准3個月。
此外,上述三種情形均受最長除斥期間5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摘自 houda 法 碩 楊善長老師微博

B. 民法總則死者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您好:
民法總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50條內容,包括對個人信息、胎兒利益、監護制度等都進行了細化和規定,使法律條款更完善。其中還有一條特殊的款項,那就是對死者權益進行保護。那麼,民法總則死者權利是怎樣規定的呢?跟隨小編來看看吧。

《民法總則》是在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由原來的9章增至如今的11章,由原來的156條增至206條。其中一百八十五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1、對英雄烈士死者人格利益進行保護是正確的決定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民法總則草案》中,有的代表提出,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利用歪曲事實,誹謗抹黑等方式惡意詆毀侮辱英烈的名譽、榮譽等,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影響很惡劣,應對此予以規范。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英雄和烈士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標桿,加強對英烈姓名、名譽、榮譽等的法律保護,對於促進社會尊崇英烈,揚善抑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據此,建議增加本條。
這里的英雄烈士應該都是已故的死者,而不是生存的自然人。對英雄烈士死亡後的人格利益予以保護,這並沒有超出對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范圍,無論這種侵害死者人格利益的行為是否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都是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都是對私益的保護,而不是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即使本條文特別強調對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進行的保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揚善抑惡,但是仍然還是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適用的是同樣的民法法理。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一規定並不能認為是錯誤的規定,而是正確的規定。
2、對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護並不否定對其他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
《民法總則》第185條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做出這樣一個特殊保護的規定,並不是說對其他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就不予以保護。相反,按照《民法總則》第4條的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因此對一般的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保護,與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保護,基本原則應該是一樣的,都是予以平等保護。
民法總則死者權利的規定作為新增的條款,與胎兒利益保護條款性質一樣,都體現了我國更加重視對民事權益的保護。盡管對於英雄烈士的權益保護中還存在異議,但確如文中所言,英雄烈士作為我國民族氣節的象徵,代表了國家榮譽和思想,不容辱沒,對其人格進行保護並沒有錯,只是希望我國公民認清英雄死者代表的含義,不能隨意侮辱和毀壞。

C. 民法通則185條具體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一共一百五十六條,沒有所謂的第一百八十五條,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它共分9章156條。

D. 民法總則體現了哪些新的立法理念和立法精神

民法總則吸收了民法通則規定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同時作了補充、完善和發展,通則到總則 有何新看點?

近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標志著民法典總則編的形成。

從1986年的民法通則到如今的民法總則,一字之變,背後卻是立法理念、精神的變化和制度的創新發展。民法總則有哪些新亮點?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委員蘇澤林、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軼。

① 違背公序良俗合同無效

【法律條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專家解讀】 蘇澤林:民法總則通篇體現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命題和現實需求。不僅有宣示性的規定,還有具體的規定,例如,根據第一百五十三條,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也就是說,如果當事人簽訂的合同有違反道德的內容,那麼這一合同條款是無效的。

② 「綠色」成基本原則

【法律條文】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專家解讀】 呂忠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後日益面臨的重大課題,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綠色原則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一大創新,具有鮮明的21世紀的時代特徵。其實,在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中,就有「恢復原狀」這一項,也就是說,可以要求破壞環境的人以恢復原狀的方式承擔民事責任。這就是綠色原則的具體體現。

③ 保護從搖籃到墳墓

【法律條文】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一百八十五條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專家解讀】 王軼:民法對人的關懷不僅是從搖籃到墳墓,貫穿人的一生,還延展到人的生前死後。從出生前還是胎兒時,其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利益就受民法總則的保護。比如,在分割遺腹子父親的遺產時,應該為遺腹子留有份額。而人去世後,其姓名、肖像、名譽、榮譽,仍會受保護。現實中,侵害英雄烈士等逝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行為時有發生,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反映強烈,因此民法總則特別規定,這種侵害行為應該承擔民事責任。

④ 8歲就能獨立買東西

【法律條文】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專家解讀】 王軼: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兒童的認知水平比30年前民法通則制定時,有了顯著提高,獨立意識更強。為了尊重兒童的獨立意願,讓他(她)們適度參與社會生活,同時維護交易秩序和安全,有必要適當降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獲得不附義務的贈與,也可以從事買作業本、交學費、借書等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⑤ 監護人可遺囑指定

【法律條文】 第二十九條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專家解讀】 蘇澤林:「遺囑指定」和「協議確定」監護人是民法總則的一大創新。父母在身患疾病時,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的形式,安排好未成年子女的監護後事,以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前,離婚現象普遍,父母在離婚時,可以通過協議確定誰做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但必須尊重孩子的真實意願。

⑥ 村委會也是特別法人

【法律條文】 第九十六條 本節規定的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專家解讀】 呂忠梅: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是民法總則的一大亮點,與民法通則有顯著不同。其中「特別法人」是民法總則的一大創新。在我國,政府機關、村委會、居委會對外簽合同的情況很多,如果不賦予它們法人地位,對它們參與民事活動是十分不利的,對交易秩序和安全也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因此,通過「特別法人」的制度設計,賦予這些組織法人地位,有助於它們依法參與民事活動,獨立承擔責任。

⑦ 個人信息禁止非法買賣

【法律條文】 第一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專家解讀】 王軼:信息時代,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人肉搜索」和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網路電信詐騙頻發,應該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民法總則的這一規定,強調了個人信息的取得必須依法,安全必須確保,對個人信息保護作出了制度安排,回應了社會問題,是民事立法的一個進步。

⑧ 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法律條文】 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專家解讀】 蘇澤林:年輕人玩網路游戲時,會產生網路虛擬財產,它們在網路空間中是有「價值」的,有的還能「交易」,變為現實生活中的財產。

對這些財產要不要保護,過去,有較大爭議,但隨著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種類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大,對其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民法總則保持了開放性,明確法律對這些財產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樣做,為將來的立法留足了空間,也為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提供了上位法依據。

⑨ 「好人法」保護見義勇為

【法律條文】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專家解讀】 王軼:這兩條被稱為「好人法」,直面當前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因誠信缺失和保障不力,不敢見義勇為、不敢做好人困擾著人們。這兩條規定,打消了人們的顧慮,一方面,做好事受損失,可以從受益人處得到補償;另一方面,做好事時造成受助人損害,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鼓勵更多人做好事。

⑩ 訴訟時效延長到3年

【法律條文】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九十一條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專家解讀】 呂忠梅:民法總則將一般訴訟時效從兩年延長到三年,有利於權利保護。現實中,因錯過訴訟時效導致討債難的情況較多,給不誠信的人留下了空間,延長訴訟時效,可以更好地避免因錯過訴訟時效而失去勝訴機會的情況發生。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訴訟時效作出特別規定,是對未成年人的特別保護,有利於他們維權和健康成長。

E. 民法總則具有哪些中國特色

民法總則的內容在主要繼受之前民法通則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創新,體現了鮮明中國特色。

1、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第1條明確了民法的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了總則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法總則是第一次在立法上將其正式列為法律的內容,體現了我國要實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統一。

2、確立了「綠色」原則

民法總則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原則是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理念的體現,是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要求。表現出民法保護范圍的擴大,除了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綠色、環保是全世界的呼籲,但只有我國的民法總則中作了原則性規定,具有中國特色。

3、法人分類體系有突破和創新

民法總則第三章45個法條專門規定了法人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突破和創新在於法人的分類體系。民法總則中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三大類。這種分類方法有別於西方國家採用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的分類,同時也是在民法通則的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四類法人分類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可以說,民法總則的法人分類體系體現了法典化立法機關應有的理性,直接反映了我國現實的國情,表現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4、規定了「好人條款」和「保護英烈條款」

民法總則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對於善意救助人緊急救助中給被救助人造成損害不承擔責任的規定,體現了法律上鼓勵見義勇為,弘揚助人風尚。民法總則185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英雄、先烈犧牲後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其精神構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所以對英烈人格的損害也是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民法總則》規定也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1、確定了習慣作為民法的淵源

民法總則第10條規定了處理民事糾紛,在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是民法首次對善良風俗習慣的效力做了一般性規定。中國幅員遼闊,民俗各異,為了更好解決民間糾紛,習慣作為民法的淵源十分必要。

2、胎兒利益受保護

民法總則第16條規定了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內容。比如關於民間「遺腹子」是可以享有繼承權的問題,還有胎兒在母體未出生期間受外力傷害待其出生是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的這類問題,根據民法總則都是能夠得到法律支持的。這條規定說明胎兒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只不過其權利能力是附有解除條件的,即出生時死體的,上述民事權利能力自始是不存在的。

3、自然人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調整為8歲

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接受別人贈與、獲得獎勵,或在其父母離婚時確定其與哪方共同生活時需徵求孩子意見等。自然人的限制行為能力由原來10歲調整為8歲符合時代特點。

4、明確了監護原則,豐富了監護的種類

民法總則中有14個法條專門規定監護制度。首先,民法總則確立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監護原則。其次,民法總則擴大了被監護人范圍,除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還包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把智力減退的高齡老年人納入監護范圍,符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實際,是十分必要的。監護種類除了傳統的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以外,民法總則還增加了遺囑指定監護(第29條)、協議監護(第30條)和意定監護(第33條)。

5、強化人格權的保護

民法總則規定了民事主體的15種人格權,比民法通則規定的人格權明顯增多。其中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信息三種沒寫「權」字的人格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屬於自然人的本源性權利,由此衍生出其他具體人格權和當前未規定但因維護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須保護的其他權利。保護個人信息實質是保護個人信息的控制權。此外,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等權利」表明立法技術上採用非限定主義,對人格權的規定體現開放性,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會不斷產生法律要予以保護的新生人格權,人格權是民法中不斷發展的新生領域。

6、訴訟時效制度有了新規定

關於訴訟時效在民法總則中有以下新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統一延長為三年,從而擴大了對權利人的司法保護范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其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從而加強了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訴訟時效的適用是非職權主義,即人民法院在訴訟中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只有當事人主張情況下方可適用;對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不適用訴訟時效。

F. 民法總則185條是不是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公然違背

法條:第一百八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後,應當發出尋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
一、現在社會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可以有眾多的法律關系來構成。如果一個人失蹤、生死未卜,我們對此人的狀態和法律地位不予理睬將為造成一個可怕的局面。那就是與其相關的法律關系的發展無法推進,相關人的生活也將收到重大影響。
處於對交易安全、對社會關系的穩定發展考慮,民法中引入宣告失蹤、宣告死亡制度。目的就在於將不確定的法律狀態,確定下來。該結婚結婚、該賠償賠償。
二、作為預防規定《民法通則》第24條的規定: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消對他的死亡宣告。
這條規定可以解決被宣告人重新出現後,其婚姻、收養、財產關系都在一定條件下得到保護。
三、人人平等原則涉及到價值沖突的問題
一個人權利的保護不得以侵害他人權利為基礎。個人權利的界限就是別人的權利。宣告制度是在一定程度上損害的被宣告人的自由價值,但是卻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價值。而這種選擇也是社會必須的。

G.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怎麼解釋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是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具體內容是: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H. 民法總則185條是民法典第幾條

民法總則第185條的內容是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規定的就是所謂的「英烈條款」,但這顯然不是一個完全法條。第一沒有規定權利主體,第二沒有規定具體構成要件。不過這里的責任顯然是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二、司法解釋
如果本條未被適用,即使理論上存在很多問題,也不會在實踐中爆發,如此該條就是一個無害條款。一旦實踐中出現本條規范情形,那麼可能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英烈的具體標准,不明確。如何判斷英烈呢?目前國家並無具體規定,因此在適用時,將會帶來巨大挑戰。
第二,具體侵害形式應當如何,才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呢?如果僅以客觀上的虛假陳述為准,那麼對於研究歷史的人來說,可能會帶來毀滅性打擊,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考證歷史,如果考證錯誤,就要承擔侵權責任,會導致喪失積極性。
第三,誰可以主張賠償。究竟是英烈的後人,但後人關系的親疏,是否進行限制。如果親疏要求較高,完全可以藉助對普通死者的人格保護制度,解決問題。 此時立法者所要保護的是死者生存的近親屬,因為對死者的污衊、誹謗會使得生存的近親屬他們生活不安寧,心理不安寧,法律真正保護的還是生存者的利益。因此如果英烈的近親屬遭受此種不利,自可依此為據尋求保護。如果沒有符合親疏關系要求的,那麼公益組織可否提起公益訴訟。
該條法律規定是對英雄烈士的相關信息作合法界定的條款,也是對英雄烈士的作保護和規范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企業在進行商標注冊或者正常商業行為時,嚴禁將英雄烈士的相關信息作為謀取公司企業利益的工作,否則構成了違法犯罪行為,是會被追究民事責任的。

熱點內容
綿陽法官通姦的女的叫什麼 發布:2025-01-20 22:24:17 瀏覽:846
隱名代理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0 22:14:41 瀏覽:884
浙江導司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0 21:35:58 瀏覽:697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 發布:2025-01-20 21:13:14 瀏覽:172
多措並舉開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0 20:13:22 瀏覽:955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