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行政司法
㈠ 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涉稅罰沒收入應如何處理
所謂罰沒收入,是指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查處稅收犯罪案件或違法行為所處的罰金,沒收財產折款和罰款以及沒收違法所得的款項的總稱。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涉稅罰沒收入,應當按照稅款入庫預算級次上繳國庫。一律上繳國庫,是指司法機關和稅務機關對罰沒收入的處理,只能繳入國家金庫,不得截留、坐支或挪用。罰沒收入是國家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對社會的管理職能時和司法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時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行為人進行處罰所得的款項。這項收入應當屬於國家所有,屬於國家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任何單位與個人不得將其據為已有。上繳國家的處理原則,客觀上體現出了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行使罰沒權的公正性,從而消除了被罰沒人對罰沒權力的行使的曲解,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杜絕了有權行使罰沒權的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擅自截留罰沒收入的做法。可見,本條的立法宗旨在於杜絕那些因對罰沒收入搞提成的錯誤做法而帶來的亂罰濫罰現象的繼續,以維護法律的尊嚴和嚴肅性。 但是長期以來,罰沒收入名為國家財政收入,但實際上確有一部分被截留在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用於補充辦公經費;也有極少個別地方一度為了調動稅務機關執法人員打擊違法活動的積極性,曾默許行政機關將罰沒收入留成,個別稅務機關的做法還很嚴重。從實踐上看,這種做法有諸多弊端。有些基層稅務行政機關,為了達到多留成的目的,在執法中違反罰沒標准,造成亂罰、濫罰,甚至以罰代刑,損害了國家的聲譽,在群眾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也給一些合法經營單位帶來了經濟損失,堅持這種做法不利於保障國家稅務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強調罰沒收入的處理原則,從法律上堅決制止了亂罰、濫罰,以罰代刑的違法行為。稅務機關追繳的稅款不屬於罰沒收入,應當直接繳人國庫。
㈡ 稅收法律責任除了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包括經濟責任嗎
稅收法律責任除了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包括經濟責任。
(一)經濟責任
所謂經濟責任,是指對違反版稅法權的行為人在強制其補償國家經濟損失的基礎上給予的經濟制裁。
追究經濟責任的主要形式有兩種:
(1)罰款;
(2)加收滯納金。所謂滯納金,是指稅務機關對違反稅法的規定,不按期繳納稅款或未能及時、足額繳納稅款的當事人加收的處罰。
(二)行政責任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由稅務機關或由稅務機關提請有關部門依照行政程序所給予的一種稅務行政制裁。行政責任的追究一般以稅務違法行為發生為前提,這種稅務違法行為不一定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追究行政責任,通常是在運用經濟制裁還不足以消除其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況下採取的。
追究行政責任的方式具體有以下兩種: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㈢ 稅務行政訴訟應遵循哪些原則
稅務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稅務行政行為違法或者不當,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由人民法院對具體稅務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司法活動。除共有原則外(如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實行合議、迴避、公開、辯論、兩審、終審等),稅務行政訴訟還必須和其他行政訴訟一樣,遵循以下幾個特有原則:
(一)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即人民法院對稅務行政案件只有部分管轄權。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只能受理因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稅務行政爭議案。
(二)合法性審查原則。除審查稅務機關是否濫用權力、稅務行政處罰是否顯失公正外,人民法院只對具體稅務行為是否合法予以審查,並不審查具體稅務行為的適當性。與此相適應,人民法院原則上不直接判決變更。
(三)不適用調解原則。稅收行政管理權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稅務機關無權依自己意願進行處置,因此,人民法院也不能對稅務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四)起訴不停止執行原則。即當事人不能以起訴為理由而停止執行稅務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如稅收保全措施和稅收強制執行措施。
(五)稅務機關負舉證責任原則。由於稅務行政行為是稅務機關單方依一定事實和法律作出的,只有稅務機關最了解作出該行為的證據。如果稅務機關不提供或不能提供證據,就可能敗訴。
(六)由稅務機關負責賠償的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以下簡稱《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執行職務不當,給當事人造成人身及財產損害,應負擔賠償責任。
㈣ 違反稅收法律會受到哪些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九號)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條 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帳簿或者保管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的;
(三)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體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
(四)未按照規定將其全部銀行帳號向稅務機關報告的;
(五)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或者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的。
納稅人不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經稅務機關提請,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或者轉借、塗改、損毀、買賣、偽造稅務登記證件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 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六條 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
第六十七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九條 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非法印製發票的,由稅務機關銷毀非法印製的發票,沒收違法所得和作案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二條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規定的稅收違法行為,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稅務機關可以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第七十三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拒絕接受稅務機關依法檢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存款帳戶,或者拒絕執行稅務機關作出的凍結存款或者扣繳稅款的決定,或者在接到稅務機關的書面通知後幫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轉移存款,造成稅款流失的,由稅務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四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額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稅務所決定。
第七十五條 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涉稅罰沒收入,應當按照稅款入庫預算級次上繳國庫。
第七十六條 稅務機關違反規定擅自改變稅收徵收管理范圍和稅款入庫預算級次的,責令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七十七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稅務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八條 未經稅務機關依法委託徵收稅款的,責令退還收取的財物,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致使他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九條 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責令退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條 稅務人員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勾結,唆使或者協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一條 稅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二條 稅務人員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調離稅收工作崗位,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稅務人員對控告、檢舉稅收違法違紀行為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其他檢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稅務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故意高估或者低估農業稅計稅產量,致使多征或者少征稅款,侵犯農民合法權益或者損害國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四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的開征、停徵或者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以及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的,除依照本法規定撤銷其擅自作出的決定外,補征應征未征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並由上級機關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五條 稅務人員在徵收稅款或者查處稅收違法案件時,未按照本法規定進行迴避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六條 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第八十七條 未按照本法規定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檢舉人保密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可以採取本法第四十條規定的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㈤ 淺議稅務行政訴訟需注意的幾點問題
稅務行政訴訟要求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充分。由於具體行政行為模式性質差異較大,其合法性證明標准在稅務行政訴訟中適用也存在區別,司法實踐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對當事人的證明標准進行適當地調整,使司法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更具有靈活性。具體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稅務行政賠償訴訟案件。根據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原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事實負有證明責任,其賠償請求基本和民事案件相同,即稅務機關與行政相對人所處的位置是對等的,稅務行政相對人有權利對賠償請求放棄、變更等處分權,因此對稅務行政賠償案件可以採用優勢證明標准。
2、對稅務行政相對人人身或財產權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這類案件關繫到行政相對人生存權等其他權益,故應該適用證明標准較高的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准,採用該證明標准有助於加強行政法治建設,以更高要求規范稅務機關的行政行為。該類案件,一般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稅務行政處罰案件及適用聽證程序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3、除了1、2以外的其他稅務行政訴訟案件。由於行政法律關系不平等的主體之間的爭議,根據行政訴訟案件由被告負擔舉證責任的基本原則,這要求行政機關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負較大舉證責任,行政相對人負較輕的舉證責任,其大多數證明標准應採用比民事訴訟重、刑事訴訟輕的明顯優勢證明標准。
稅收具有國家宏觀調控性質,其優惠政策導向作用較為明顯,同時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在訴訟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等情形,故筆者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應採取較為緩和的舉證責任,以平衡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實質意義上的權利義務。涉稅行政糾紛關繫到企業等市場經濟主體切身利益,行政審判應在該類案件中尋找到司法與實踐的結合點,以期在改革實踐中更好地為經濟發展的大局服務。
㈥ 屬於稅務行政訴訟原則的有哪個,你知道么
稅務行政復議和稅務行政訴訟作為兩種不同的權利救濟制度,是解決稅務行政爭議,規范稅務行政行為,維護和監督稅務機關依法行使行政執法權的重要途徑。(1)性質和審查原則不同稅務行政復議是指當事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認為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上一級稅務機關或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所屬地方人民政府(復議機關)提出申請,復議機關經審理依法作出裁決解決稅務行政爭議的活動,是稅務機關一種內部糾紛解決機制。稅務行政訴訟是指稅務當事人認為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由人民法院對具體稅務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司法活動。稅務行政訴訟通過司法途徑保護稅務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稅務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是一種司法救濟制度。兩者在行為性質和審查原則方面有以下兩點區別:第一,從行為的性質來看,稅務行政復議只是稅務機關內部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屬於行政審查活動,具有初審性質,不具有終局性(國務院的終局裁決例外);而稅務行政訴訟是通過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和裁決的一種司法審查活動,是稅務糾紛的最終解決方式,具有終局審查的性質。第二,從審查的原則來看,稅務行政復議可以同時對稅務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申請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不合法時,還可以對該依據提出附帶審查申請(規定是指國家稅務總局、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地稅機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規章除外);而稅務行政訴訟僅局限於對稅務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以審查合理性為例外),只審查稅務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是為了充分保證稅務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的獨立性和自由裁量權。(2)在適用上的順序不同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按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稅務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㈦ 什麼是稅收執法
上海注冊公司需了解稅收執法
狹義的稅收執法專指 我國稅收行政機關 依規定的權力和程序流程將稅收法律的一般法律法規適用稅收行政相對人或事情,調節實際稅收關聯的執行稅收法律的主題活動
稅收司法
(一)稅收司法簡述
1 .含意:理論的稅收司法,就是指各個 公安部門、檢察院和人民檢察院等我國司法行政機關 ,在憲法學和法律法規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條件解決稅收行政部門、民事訴訟和刑事案的專業主題活動。
1 .繳稅個人行為包含:征繳稅款(查帳、查定、檢查、定期定額)、另收稅款滯納金、代收代繳代辦代交社保、授權委託征繳、審核增值稅免稅和進出口退稅個人行為等。
2 .清除抽象性稅收具體行政行為。
3. 僅限 合理合法 核查。
( 三 ) 稅收邢事司稅收邢事司法以《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為法律規定。
1.義務規章制度:稅收刑事處分是 稅收刑事處罰的完成方法 , 包含對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其他一些人 的稅收違紀行為在刑訴法方面的網路輿論監督。
3.4 個參加行政機關:稅務局、公安部門、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
4.4 個環節:案子移交、立案偵查偵査、案子核查(立案偵查)、司法裁判員。
( 四 ) 稅收民事訴訟司法1. 稅收優先權
( 1) 稅務局征繳稅款 , 稅收 優先選擇於無抵押無擔保債權 , 法律法規另有要求的以外。
( 2 )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產生在納稅人以其資產設置質押、質押貸款或是納稅人的資產被留設以前的,稅收理應在於 質押權、擔保物權和留置權 實行。
( 3 )納稅人欠繳稅款,另外又被行政單位懲處處罰、收走非法所得的,稅收優先選擇於 處罰、收走非法所得 。
( 4 )當我國繳稅支配權與別的債權另外存有時,稅款的征繳正常情況下應優先選擇於別的債權。2 .稅收代位權、撤銷權
稅收代位權就是指,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因 拒不履行履行 期滿債權,給我國稅收導致危害時,稅務局能夠 向人民檢察院要求以自身的為名代位履行納稅人的債權的支配權。
稅收撤銷權就是指,欠繳稅款的納稅人舍棄期滿債權、免費出讓資產、以顯著不科學的廉價出讓資產而買受人了解該情況,對我國稅收導致危害,稅務局 要求人民檢察院撤消 納稅人該個人行為的支配權。
稅務局履行代位權、撤銷權的, 不免去 欠繳稅款的納稅人並未執行的繳稅責任和應擔負的法律依據。
㈧ 稅務罰款屬於行政司法罰款嗎
而罰款作為一種行政處罰,是對納稅人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具有懲戒作用。
㈨ 稅收行政法規由什麼制定
法律分析:稅收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稅收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種調整稅收關系的規范性文件。因此有權根據稅收法律制定稅收行政法規的機關是國務院。稅收行政法規其效力僅次於國家根本大法和法律,它是目前國家最主要的稅法法源。國家稅收實體法除個人和外資所得稅制定為法律外,均為稅收行政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㈩ 稅收行政法制與稅收法制有沒有區別啊求解
稅收法制即稅收法律制度的簡稱,是國家稅收法律原則,規范意識和制度的總稱內,它包括立法執法司容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諸方面的法律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法制具體體現在一國的稅收制度上,並以法律的形式表現出來,是對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行為權利義務的一種規范
稅收行政法制是稅收行政機關管理國家事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比如稅收征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