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哲學網

民法哲學網

發布時間: 2022-06-15 15:17:18

A. 法哲學的本質是民法哲學。 說法對嗎

對的。

B. 民法為什麼是權利本位法

正文民法從抄來就是而且襲只能是權利本位摘 要:民法本位問題是民法哲學的首要問題和基礎問題。概括起來,存在三種角度與模式:從民法的主體觀察,主張民法的個體本位論或社會本位論;從民法的內容觀察,權利義務是其矛盾的對立統一體,有民法權利本位與義務之爭;從權利與權力的關系角度分析,則存在權利本位或權力本位之說。因此權利——權力關系是民法本位研究的核心。

C. 評價報告正文是宋體四號段落間距28磅首行縮進2字元嗎

一、論文標題
(一)標題字體為「宋體」,字元大小為「三號」,居中,加粗。此處的標題特指論文的題目,文章正文內的一至四級標題的字體規格見第五部分。
(二)副標題同主標題。
(三)英文標題,字體為Times New Roman,字型大小為三號。
二、作者信息
(一)完整的作者簡介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出生地)、簡歷信息(職稱、學位、簡歷、研究方向等)和聯系信息(電話、電子信箱、通訊地址)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對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順序刊出其簡介: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籍貫以後各項任選)及電話、電子信箱、通訊地址等信息。在簡介前加「作者簡介:」作為標志。例:
作者簡介:王曉明(1968-),男(苗族),重慶江津人。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民法哲學研究。Tel:023-67258110,E-mail:[email protected],重慶市渝北區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
如為在校學生,則其「職稱,學位,研究方向」部分的信息要按照後述的方式提供,學校、學院、專業、年級、學歷層次,如: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經濟法學2013級博士研究生。
(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作者簡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簡介:」的標志後相繼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最後以 「。」結束。
(三)作者的姓名部分,居中,與文章標題之間無需空一行,字體是「宋體」,字元大小為「小四」。
(四)英文文章的作者簡介及通訊信息用「Biography:」作為標志,最後以「。」結束。字體為Times New Roman,字型大小為小四。例:
Biography:WANG Da-xiang(1953-),male, native place: Beijing. Professor of chemistry. Tel: 010-62396688, Fax:010-62891188,E-mail:[email protected].
三、內容摘要
(一)中文摘要
1.中文摘要編寫應執行GB 6447規定,篇幅100~300字。
2.中文摘要前加「摘要:」作為標志;摘要二字之間沒有空格;摘要二字(含冒號)加粗。
3.「摘要」部分首行縮進2字元,中文字體為「宋體」,字體大小為「小四」。
4.行間距為1.5倍,段前斷後間距為0行,段落左右對齊。
5.摘要部分要與作者姓名部分之間空一行。
(二)英文摘要
1.英文摘要的標題為Abstract:。「Abstract」不可省略,加粗。
2.外文摘要的內容應與中文「摘要」對應。編寫時,使用第三人稱,並且最好採用現在時態。
3.每段落首行縮進2字,字體為Times New Roman,字型大小為小四。
4.行間距為1.5倍,段落左右對齊。
四、關鍵詞
(一)關鍵詞內容的基本要求
1.中文摘要與英文摘要之後,分別列出3-8個中文、外文的關鍵詞。通過檢索這3-8個關鍵詞,讀者即可很容易地查找到該文獻。
2.中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部分的引導是「關鍵詞:」、「Key words:」, 不可省略,加粗。
(二)關鍵詞的書寫格式
1.關鍵詞與摘要之間不空行。關鍵詞三字(含冒號)加粗。
2.關鍵詞的詞間用分號間隔,末尾不加標點。
3.「關鍵詞」部分首行縮進2字元,中文字體為「宋體」,字體大小為「小四」。
4.英文關鍵詞的字體為Times New Roman,字型大小為小四。
五、正文
(一)全文行間距為1.5倍,段前斷後間距為0行,段落左右對齊。
(二)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標題均首行縮進2字元,一級、二級標題加粗,三級、四級標題不加粗。
·一、二、三和四級標題的範式如下:
一、這里是一級標題,注意是漢字數字後跟「頓號」
(一)這里是二級標題,注意是漢字數字外加「括弧」
1.這里是三級標題,注意是阿拉伯數字後跟「英文標點句號」
(1)這里是四級標題,注意是阿拉伯數字外加「括弧」
(三)正文字體為「宋體」,正文字體大小為「小四」。
(四)正文里的一至四級標題的字體為「宋體」,字體大小為「小四」(同正文字元大小一致,與文章題目標題不同)。
六、注釋、參考文獻
注釋屬於正文的內容,但為便於表述,將其作為單獨的部分對其格式予以說明。
(一)參考文獻和注釋都採用腳注的形式,每頁重新編碼,用圓圈①、②、③……表示。
(二)注釋的基本要求
1.參考文獻和注釋都採用腳注的形式,引用的文獻在正文中用圓圈①、②、③等數字按順序以右上角標形式標注在引用處。
2.注釋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順序進行連續編碼,每頁重新編碼。
3.作者、編者、譯者間用「,」間隔。作者、編者、譯者少於3人的應全部寫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後加「等」。作者、編者、譯者為集體的,直接用該集體的名稱標注作者、編者、譯者。
4.注釋漢字的字體為宋體;字型大小為五號;行距為固定值12磅。注釋英文的字體為Times New Roman;字型大小為小五;行距為固定值12磅。腳注的段前、段後均為0行。
5.注釋為英文的,作者名需要大寫的字母應大寫,標點符號應當採用英文格式書寫,具體格式詳見下文。
6.按照引用的文獻類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三) 各類注釋的具體說明
請注意,在作者姓名之前無需「參見」二字;在作者姓名之後沒有「著」字;也無需標注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與出版日前之間也無需「逗號(,)」進行分割。
腳注部分的編碼的大小要注意,是這個大小:①,而不是這個大小:① 。正文之中的編碼仍採用上標的格式,即這個大小:①。
引用連續頁碼的注釋的,頁碼之間的連接,請用「-」,而不是「—」。
1.中文著作類
引用著作類注釋的基本內容及順序:作者姓名、書名、卷次、版本(出版社名、出版年份)、頁碼。
(1)中文專著。
作者著:《專著名》,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例,王澤鑒:《民法總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254頁。
(2)編輯著作。編纂類著作,應在編者姓名之後標注「編」、「主編」。
編者主編:《專著名》,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例,中華讀書網編:《學術權力與民主》,鷺江出版社2000版,第34頁。
(3)文選、選集
《文獻名》,卷號,出版者出版年,頁碼。(卷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例,《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9頁。
(4)譯著
[國籍] 作者著:《著作名》,譯者譯,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例,[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陳愛娥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89頁。
2.中文文章類
引用文章類注釋的基本內容及順序:作者、文章題目、引自何種出版物出版時間。
(1) 期刊文章。期刊名稱和期刊號之間沒有逗號。
作者:「篇名」,《期刊名》期刊號。
例,吳承明:「論二元經濟」,載《歷史研究》1994年第2期。
(2) 論文集析出文章
作者:「篇名」,編者主編:《論文集名》,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例,周清林:「權利能力抑或擬制:人格技術的真相論辨」,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52-273頁。
(3)報紙文章
作者:「篇名」,《報紙名稱》期號,版號。(適用於署名文章或報道)
例,劉育寧:「柯林頓政府經濟政策」,《人民日報》1993年3月23日,第6版。
「篇名」,《報紙名稱》期號,版號。(適用於不署名文章或報道)
例,「朝韓首腦會晤程序大多達成協議」,《中國青年報》2000年5月12日,第6版。
(4) 會議論文
作者:「篇名」,提交「會議名稱」的論文,會議舉辦地,會議舉辦場所,會議日期,頁碼。
例,任東來:「對國際體制和國際制度的理解和翻譯」,提交「全球化與亞太區域化國際研討會」的論文,天津,南開大學,2000年6月5日至16日,第2頁。
(5) 學位論文
作者:「論文題目」,所在學校或者科研機構,畢業年月,博(碩)士論文,頁碼。
例,黃家鎮:「德國流通式不動產擔保物權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博士論文,第128-135頁。
3.古典文獻
引證內容及順序為:①責任者與責任方式;②書名;③卷次;④部類名及篇名;⑤版本;⑥頁碼。由於古籍種類較多,出版情況比較復雜,常常有一些特殊的標注方式。
(一)責任者
1、常用基本典籍,書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標注作者,如《論語》、《管子》、二十四史、《通典》、《資治通鑒》、《陶淵明集》、《全唐文》、《冊府元龜》《明實錄》、《大清會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有些書籍作者失傳,應標注「佚名」。
2、地方誌一般不標注作者,只注書名。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前冠以修纂成書時的年代(年號);民國地方誌在書名前冠加「民國」二字。如: 道光《桐城續修縣志》卷16《人物·文苑》。 民國《中牟縣志》卷8《地理志》。
3、如果需要,責任者前也可用圓括弧標注朝代名。如:(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卷3,光緒三年蘇州文學山房活字本。
(二)卷次
1、卷次用阿拉伯數字標注。
2、引證古籍中的續集、余集、外集、別集、別錄、續編、遺文、補遺、卷首、卷末等續補附屬部分,卷次須依照原書標明續補附屬部分的名稱。如:
宋)章如愚:《群書考索》後集卷21。
(三)部類名及篇名
1、部類名及篇名用書名號表示,其中不同層次可用中圓點隔開,原序號仍用漢字數字;如: 《太平寰宇記》卷159《嶺南道·循州·風俗》。萬曆《廣東通志》卷24《郡縣志十一·廣州府·人物二》。
2、原有的條目名稱,用雙引號表示。如: 《元典章》卷19《戶部五·田宅·家財》,「過房子與庶子分家財」條。
3、正史中人物傳之附傳可標注為:《魏書》卷67《崔光傳附崔鴻傳》。
4、引證編年體典籍,通常注出文字所屬之年月甲子(日)。如:《資治通鑒》卷20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
5、引證古籍正文所附註疏、箋釋,一般採用在篇名外注出註疏、箋釋的方式。如:《三國志》卷33《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 《資治通鑒》卷35,漢哀帝元壽元年「王嘉封還詔書」,胡三省注。
(四)版本與頁碼
1、古籍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標注版本和頁碼(用阿拉伯數字)。
薛福成:《庸庵筆記》卷2,宣統二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明史》卷260《陳奇瑜傳》。
《清史稿》卷486《吳汝綸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3444頁。
2、一些古籍的版本可以直接通過某叢書來反映,可省去具體出版情況。如: (宋)彭乘:《墨客揮犀》卷10,叢書集成初編本。
3、影印古籍要標明影印出版信息,必要時還要標明影印所依據的原始版本。如: 崇禎《吳縣志》卷2,上海書店,990年(據明崇禎年間刊本)影印本。
(五)其他
一些常用先秦典籍可只標書名和篇名,用中圓點連接。如:《論語·學而》;《淮南子·地形訓》。
4. 英文文獻
(1)著作
作者姓名,書名(用斜體),出版地和出版年份,頁碼。
例:John Tiley ,Revenue Law(6 ed.), Hart Publishing,2008,p.736.
(2)論文
作者姓名,題目,刊物名稱(用斜體),卷次(年份),頁碼。
例:William Rehg, Translator'Introction, Habermas'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MIT Press,1996.p.IX;David M.Radmussen,How is Valid Law Possible? 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Vol.20,No.4.1994.
例:Jennifer Ryan, Management Marketing: a case study of Grafton Printers plc, The Irish Marketing Journal, Vol. 3 , December 1998, p. 12.
(3)論文集
作者姓名,題目,編者姓名(ed),文集名(斜體),出版地和出版時間,頁碼。
例:Howard Lemontree, Discourse Markers, Joseph Keyes (ed), Discourse across Varieties, Oxford, 1980, p. 45.
5.互聯網資料
互聯網或資料庫作品,應註明網址或資料庫作者和時間(如網上無登載時間,請加訪問時間)。
例:劉冬艷:「淺析德國『森林騎馬案』」,載 http://www.34law.com/lawfg/showzt.asp?legal_id=7558,訪問時間:2009年8月29日。
6.再次引用和轉引的注釋要求
(1)再次引用
請不要使用再次引用的注釋方式。
同一頁內多次引用相同文獻的,請在每個注釋內都列明完整注釋所要求的內容。
(2) 轉引
將原始資料出處按上述要求注出,用句號結束。用「轉引自」表明轉引,再把載有轉引資料的資料出處注出。

D. 法哲學的本質是民法哲學,說法對嗎

太籠統了。沒有這種說法。法哲學與諸多部門法既有交集又有很多不在一個層面上的問題。而且更多的著名西方法哲學家都是刑法學者,也是一個例證。

E. 民法為什麼叫民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2條從民法的對象和任務角度來看,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F. 大連海事大學有哪些知名教授

大四了,馬上畢業了,捨不得不僅這個校園,還有這個校園的老師,大連海事大學作為交通部直屬大學不得不說還是有很多知名的教授的。既然咱們學校的王牌專業是輪機和航海那我就先說說東山比較有名的老師吧。

航海學院的李鐵山老師,相信東山沒得幾個不知道他的,畢竟作為西山的我都熟知他。他主要從事非線性控制理論和船舶自動化等方面的研究手上的項目之多,年來在國際國內核心學術刊物和控制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SCI檢索10餘篇,EI檢索60餘篇次,ISTP檢索論文20餘篇次。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63計劃課題、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他手上的項目都是數一數二的。最最重要的是對學生超級好,把所有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來對待!!!!


G. 關於民事法律關系

論文關鍵詞:民法民事法律關系構成要素工具理性
論文摘要: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體系中的一個核心理論。把握民事法律關系理論,就能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對於指導民事立法司法及民法教學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法規范調整的社會關系,也是由民法確認和保護的社會關系,它是民法的核心和靈魂。國家制定各種民事法律規范的目的是要求人們以其為根據設立各種民事法律關系,使人們的行為納入民法調整的法律軌道。民法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民事法律關系。民法學研究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發生根據的各種民事法律規范,研究發生民事法律關系的各種原因,研究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與消滅的規則。民事法律關系理論是民法學理論的基礎,也是研究民事立法和各種民事法律關系的主線。把握這個基礎和主線,對正確理解和適用民事法律有指導意義[1]。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
通說認為,法律關系的本質在於,因法律的規定而在當事人間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關系的鼻祖薩維尼在論及法律關系的本質時明確指出,法律關系的本質,就是劃定個人的意思所能獨立支配的范圍,此謂「權利」,構成了法律關系的事實要素。因此,法律關系的本質就是權利,法律關系的形式就是權利的形式[2]。
然而,近代以來,有不少德國學者認為法律關系的本質是關系或連帶,並對權利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批評。他們主張,在法律關系中並不只是純粹的權利,法律關系概念也給權利人的義務留下了空間,即權利者也負擔義務。應從關系的角度,看待法律關系的內容及當事人的地位。所以在民法上,要以關系化了的法律關系為核心概念,而不是以權利為核心的概念。例如,拉倫次教授認為,法律關系,一般來說,從一個人看是他的「權利」,從另一個人看就是一種義務,或者說是一種法律上的約束。就其結構說,所有的法律關系同我們稱為「法律上的基礎關系」的相互尊重關系一樣,包含法律關系的主要要素,即權利和與之相應的義務[3]。
毋庸置疑,在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這對矛盾中,民事權利顯然居於主導地位。民事權利的主導地位表現在:民事義務的設置是為實現民事權利服務的,不是為義務而權利,而是為權利而義務。因此,只有在一方主體享有權利的前提條件下,他方主體承擔義務才是必要的;權利的主體可以通過拋棄權利的方式來免除義務主體的義務,而義務主體則絕對不可能通過免除自己的義務來消滅權利主體的權利。這說明,在權利與義務這個統一體內,是權利決定義務,而不是義務決定權利[4]。義務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是為權利而被動存在的,其目的是為權利的,其執行由權利發動。由此也就決定了民法必須以權利為本位,將規范的重心放在權利的取得、權利的行使、權利的保護等問題上,這也是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之所在。
二、民事法律關系諸要素及其辯證關系
對於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學界存在三種觀點。一是三要素說,即民事法律關系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構成。二是四要素說,即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包括主體、客體、內容和責任。三是五要素說,即民事法律關系是由主體、客體、內容、變動及變動的原因構成。通說認為,民事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要素構成。如前所述,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是權利。但在一項民事法律關系中,不僅包含權利,而且還有義務。權利義務是歸屬於人的,即法律關系的主體;而權利和義務則是法律關系的內容,權利和義務都要指向具體的對象,即法律關系的客體。主體之間憑借客體這一邏輯紐帶而彼此之間建立了聯系,聯系的內容即為權利義務。至於此種聯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的理由及其效果則是權利義務之變動以及變動的原因問題,它們並不是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構成要素。民事法律關系都是不斷變動的,考察任何一種民事法律關系都應當了解變動的原因及其變動的效果,這就意味著必須查找一定的法律事實,但法律事實畢竟是外在於法律關系的,它是將抽象的法律規范與具體的法律關系加以連接的中間點,是使客觀的權利變為主觀的權利的媒介,但它本身並不是法律關系的要素。只有考察法律事實之後才能明確其引發了何種法律關系,而在明確了該種法律關系之後已經無須再考察法律事實了。就民事責任而言,它在性質上是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後果,申言之,責任是民事法律關系遭到破壞、違反而產生的新的法律關系,是原有的法律關系的變異形態[5]176-177。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及客體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三個構成要素,缺少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形成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民事權利的享有者及民事義務或民事責任的承擔者;沒有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自然無法產生和形成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也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民事法律關系也就失去其靈魂。民事權利義務是聯結民事法律關系雙方主體的紐帶和媒介,它是法律關系的實質內容;如果沒有民事權利義務,民事主體彼此之間孤立存在,也就無法形成民事法律關系。正是因為有了權利與義務,民事法律關系才顯得充實且多姿多彩,人類社會才能在永恆中發展、前進。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權利義務產生的正當性前提,它與民事權利義務密切聯系,共同體現民事主體的物質利益或人身利益;如果沒有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權利義務就無所依託,也無法落到實處。民事主體因一定的客體而發生聯系,產生相應的權利義務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而非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
三、民事法律關系之認識論及方法論價值
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在整個民法體系中具有工具理性的價值,它看重的不是動機,而是效果;它關心的是為了達到一個具體的目標,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是最有效率的。於是,為了實現目的,人們可以在不違背現行規制的前提下,選擇效率最高的結果。工具理性的關鍵在於:「它把問題的合理性變成了解決問題的程序、方法、手段的合理性,把一件事在內容上是否正確的判斷變成了對一種解決方法是否正確的判斷。」[6]申言之,民事法律關系之主體、權利義務及客體三要素恰好就是市民社會所反映出來的東西。眾所周知,市民社會的基本物質構成形態就是權利與義務,把民事法律關系的三個構成要素編織在一起就等於一個完整的社會形態完全地反映出來了。它客觀地、真實地展現了市民社會的實際情況,然後把它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地位。進言之,市民社會的存在的形式就是以民事法律關系方式存在的,它運動的形態就是用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來實現的。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考察,整個市民社會的基本結構形式是民事法律關系加一個結構形式,具體的一個一個的民事法律關系都是在不停地運動,不斷產生、變更、發展,從而推動市民社會生生不息地向前發展。所以說,市民社會的基本運動規律就是民事法律關系的運動規律,就是民事法律關系的運動。民法要是講民法哲學的話,民法的核心就是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在民法的世界當中、在市民社會當中處於一個極端重要的地位。具體表現在:首先,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觀察這個社會的基本方法。它將整個社會都視為法律關系,各種各樣的抽象的法律關系是一個整體,每一個具體的法律關系都在運動。比如買菜、買衣服、坐公交車、結婚等等,這些都是在締結法律關系。其次,民法規范這個世界,規范社會行為的時候,也是用民事法律關系的方法。我們說整個民法講的就是民事法律關系,我們在民法當中規定很多種情況,都是講的這種法律關系怎麼辦,哪種法律關系怎麼辦[7]。最後,民法學作為以民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從整體著眼將民法體系作為研究的對象,而法律關系正是貫穿始終的一根紅線,它將民事主體、客體、行為、各種民事權利等諸要素整合為一體,形成清晰的脈絡。民法學作為具有自身特點與體系的獨立學科,其研究體系與論述方式的展開也是建立在民事法律關系各要素的基礎上的。總之,民事法律千萬條,民法學著作千萬卷,歸根到底都是規定或者研究民事法律關系的。可以說,民法就是民事法律關系之法,民法學就是民事法律關系之學。

從方法論上看,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導立法與司法實踐工作的基本思維模式與思考方法。一方面,民事法律關系是整個民法邏輯體系展開與構建的基礎。以民事法律關系構建民法體系的方法是由注釋法學派提出的。潘德克頓學派將整個法律關系的理論運用到法典裡面去,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民法典的體系結構。具體來說,在總則中根據法律關系的要素確立了主體、行為、客體制度,然後在分則中確立法律關系的內容,該內容主要是民事權利,具體包括債權、物權、親屬權、繼承權。當總則中確立的主體、行為、客體與分則中的權利相結合在一起時就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關系[8]。由此可見,民法典實際上就是在規范民事法律關系。總則講的是抽象的民事法律關系,分則是把民事法律關系具體化、類型化,類型化的問題是要概括這一類民事法律關系的共性,民事法律關系的具體化才是最終對它進行規范、適用及限制。另一方面,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導司法實務工作者解決實踐問題的基本思維模式與思考方法。司法審判人員在處理民事糾紛時,都需要將當事人置放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分析該具體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以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把握權利的產生、變更、消滅,這樣才能公正裁判,正確地解決各種民事糾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法律關系分析法,即通過理順不同的法律關系,確定其要素及變動情況,從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並在此基礎上通過三段論的適用以准確適用法律,作出正確的判決的一種案例分析方法。
具體來說,它的適用可分為以下兩個步驟:第一步是考察案件事實所涉及的法律關系。具體又可以包括四個步驟,首先是明確爭議點及與其相關的法律關系,即明確爭議的核心法律關系,圍繞該核心關系還有那些「有關聯的法律關系」,二者關系如何。其次是確定是否產生了法律關系。再次是要分析法律關系的性質。最後是分析考察法律關系的各要素及變動,即考察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客體,以及法律關系是否發生了變更、消滅的後果,及變更、消滅的原因何在。第二步是考察法律適用。在第一步確定的案件事實(小前提)的基礎上,查找適用核心關系與有關聯的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大前提),這一過程就是邏輯三段論運用的過程。在這里,不是先尋找大前提,而是先確定小前提,即對事實予以認定,然後尋找大前提[5]162-163。
綜上,民事法律關系理論是研究民事立法和各種民事法律關系的主線,解析民事案件的過程就是解析民事法律關系的過程。通過確認民事法律關系,可以對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進行正確的認定。即通過確認民事法律關系,可以明確誰與誰之間通過什麼法律事實產生了什麼樣的民事法律關系,以及在此民事法律中,誰享有什麼權利及承擔什麼義務。同時,確認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前提和基礎。進言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是指因與訴訟標的有利害關系而參與民事訴訟並受法院裁判拘束的訴訟權利義務的承擔者。當事人適格的問題不單純屬於民事訴訟法的范疇,其基礎和前提必須依靠確認民事實體法律關系來解決。一般而言,當事人因民事權利義務發生糾紛,引起訟爭,涉訟當事人與該訴訟標的中的權利義務有直接利害關系,理所當然成為爭議的實體法律關系的主體。故明確民事法律關系是確認當事人適格與否的基礎,確認民事實體法律關系的主體是確定民事訴訟主體的關鍵和中心線索。在審判實務中,由於不少法官沒有認清民事法律關系與確定民事訴訟主體的關系或對二者的認識僅停留在理論上,未結合審判實踐運用,以至對於一些問題惑然莫解。
四、結語
民事法律關系理論是建立在法理學價值論和方法論基礎之上的民法理論,它在法學家對市民社會的抽象思辨中產生,在邏輯的演繹推理中得到實際的運用。作為民法的核心和靈魂,民事法律關系不僅承載了民法的精神和價值,而且也蘊涵了民法的邏輯和方法,對於指導我們的民事立法、司法實踐及民法學的理論研究,都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可以說,民法的哲學就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哲學。它是我們理解和研究市民社會的一把鑰匙。同時,民事法律關系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和發展的范疇,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各種經濟關系變得豐富多彩且紛繁復雜,各種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會不斷顯現出來,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地運用民事法律關系理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服務。
參考文獻:
[1]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3.
[2]嚴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30.
[3]卡爾·拉倫次.德國民法通論[M].王曉曄,邵建東,程建英,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55-256.
[4]李開國.民法總則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2.
[5]王利明.民法總則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6]王申:論法律與理性[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6):137-146.
[7]楊立新.民事法律關系的民法方法論地位[EB/OL].[2003-11-05].
[8]王利明,楊立新,王軼,等.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0.轉

H. 餘力而我!,下句怎麼接

在指導碩士研究生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和學習剛剛開始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確定研究的方向。例如有的學生願意做抽象的民法研究工作,我給他確定民法總論的研究方向。為什麼要給他確定這個方向,就是因為我對他的學習和研究很了解,他對民商法的基本問題都是很精通的,基礎很好,尤其是處理具體問題,應用民商法的理論得心應手,這也使他在同學中的威信很高。這個同學是很有才氣的,要研究一個一般的題目是很不成問題的。所以,選擇民法總論這個方向給他,既有難度,他又是能夠勝任的。還有一個同學,他的特點是修養很好,基礎很好,特別是在哲學的層次上,有很敏感的感覺,也是很有前途的。而民法哲學這個題目是很難做的,幾乎是一個新的領域,現在沒有多少人能把這個問題做得好。他有這個實力,那就讓他做。應當說,在選擇方向上,因為都是民商法專業,選擇什麼專業,只要結合自己的特點、長處和愛好,就行了。

I. 易軍的介紹

易軍,男,獲得中南政法學院法學本科、碩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後,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法哲學、民法總則、合同法、物權法。

熱點內容
多措並舉開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0 20:13:22 瀏覽:955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
simple語法規則 發布:2025-01-20 17:12:52 瀏覽:442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