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不再罰刑法
A. 刑事犯罪一事不二罰
法律分析:刑法是有一事不再罰原則。
根據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中國行政處罰領域應該存在一事不再罰原則,其中,一事指符合一個行政違法構成要件的行為;不再罰指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行政主體只能給予一個和一次處罰。
復雜的事數形態和法條競合領域也應貫徹一事不再罰原則,但基於行政處罰主體的多樣性,現行處罰種類性質上的不純真性、過罰相當的有效性,該原則應該存在必要的例外。
(1)一事不再罰刑法擴展閱讀
不屬於一事不再罰原則:
1、行為人數個違法行為應分別處罰。行為人實施了不同性質的兩個以上的違法行為,可按前述原則分別處罰,這是原則。
2、行為人同一違法行為觸犯兩個以上的法律規范,各有權處罰機關可同時給予行為罰或其他不同種類的處罰。如一機關給予行為人罰款後,另一機關依據不同法律規定給予罰款以外的其他處罰。
3、行為人同一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一個法律規范的兩個法條,行政機關可一次作出兩個處罰。
法律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六條 有兩種以上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分別決定,合並執行。行政拘留處罰合並執行的,最長不超過二十日。
B. 刑事犯罪一事不二罰法條規定
法律分析:刑事犯罪一事不二罰法條規定,具體如下:1、一事不再理原則,指對同一行為,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對行為人再行追訴和審判;2、一事不再理原則適用的前提是法院作出生效裁判;3、一事不再理原則的主要功能是通過防止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前後矛盾的裁判,以維護司法的威信,保證法秩序的安定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C. 刑訴法中的一事不雙罰有規定嗎
法律分析:一事不再罰在《刑事訴訟法》當中是沒有明確規定的,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刑法》當中也有相似的規定,對於同一個犯罪行為是不能夠評價兩次的,在我國,行政處罰當中就有規定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法律依據:《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四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D. 是否違反了一事不再罰的規定
根據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中國行政處罰領域應該存在一事不再罰原則,其中,一事指符合一個行政違法構成要件的行為;不再罰指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行政主體只能給予一個和一次處罰。復雜的事數形態和法條競合領域也應貫徹一事不再罰原則,但基於行政處罰主體的多樣性,現行處罰種類性質上的不純真性、過罰相當的有效性,該原則應該存在必要的例外。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按此規定,一事不再罰可界定為:行政主體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同類(罰款)的行政處罰。
也就是說,行為人的一個行為無論是違反一規范,還是數個規范,受一個行政主體管轄,還是數個行政主體管轄,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但如果是罰款,則罰款只能一次,另一次處罰可以是吊銷營業執照或其他許可證,也可以是責令停產停業,還可以是沒收等,只是不能再罰款。
E. 法律一事不再罰題目如何理解:
A項錯誤。依據是《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注意:一事不再罰僅僅是指不再罰款。】
B項正確。依據是《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一條:對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
C項不清楚。明天有空再幫你看看。
D項錯誤。依據是《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一條: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派出所無權作出行政拘留處罰決定】
F. 一事不再罰的淵源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一項古老的法律原則,一般認為一事不再罰原則起源於訴訟法上的一事不再理原則,其在刑法上的適用已無疑義,但其在行政法上是否同樣適用卻有可商榷之處。該原則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根基於人權的保護,同時又涉及到人性尊嚴,法的安定性,比例原則等法的基本原則,因此法治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已經將一事不再罰原則上升為具有憲法位階的原則,因此其適用范圍不僅僅局限於刑法,在行政法領域也是可以適用的。
G. 一事不再罰適用人社局工齡認定嗎
不適用。「一事不再罰」原則是一項重要責任制度,我國《行政處罰法》確立的「一事不再罰」原則有其特殊內涵。本文在對其特殊內涵進行積極探索的同時,借鑒刑法中的「罪數形態」理論,將「同一個食品葯品違法行為」(即「一事」)進行分類,結合食品葯品執法實踐,探討如何正確適用「一事不再罰」原則。
正確理解「一事」
「一事不再罰」是法理學上的概念,在西方國家立法中,其原意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個(次)以上的處罰。其目的在於防止法律規范設定沖突,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由此可見,我國《行政處罰法》在表述上沒有突出「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並把不予「兩罰」限制在「罰款」這一行政處罰種類上。
以上規定只是解決了我國「一事不再罰」原則中的「不再罰」問題,但對於如何正確把握「一事不再罰」原則的核心問題,即何謂 「同一個違法行為」(即「一事」),卻沒有明確闡述。
目前學術界對「同一個違法行為」有三種觀點:一是「法律規范說」,即同一個違法行為是指當事人實施了一個違反行政法規范的行為或者一個違反行政管理關系的行為;二是「構成要件說」,即當事人的行為只要符合某個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就可以確認存在一個違法行為,這里的「同一違法行為」不是事實性的,而是法律性的;三是「違法事實說」,即同一個違法行為是指一個違法事實,而並非違反一個法律規范或一個行政管理關系。筆者贊同「違法事實說」,但「違法事實說」並未對「事實」的內涵作出進一步界定。筆者認為,「一事」應當是指獨立的、完整的、客觀的「一事」。所謂「獨立」,是指違法事實不依賴於其他事實能單獨存在;所謂「完整」,是指違法事實的邏輯要件齊備,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所謂「客觀」,是指違法事實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一事」的分類及處罰原則
面對復雜的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案件,只有在正確認定違法行為個數的前提下,才能依據「法律競合」理論對每個違法行為進行法律適用和裁量。筆者結合具體案例,根據行政法相關理論,並借鑒刑法中的「罪數形態」理論,對實踐中的「一事」進行分析。
第一,單純違法行為。單純違法行為是指行為人的一個行為只違反了一個食品葯品法律規范。此種行為不存在法律規范競合問題,執法部門僅需依據違法行為觸犯的法律規范給予相應行政處罰。
第二,「想像競合」違法行為。「想像競合」違法行為是指一個行為觸犯了數個法律條款。也就是說,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但符合數個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由於不能對一個行為進行重復評價,故「想像競合」的違法行為是想像中的數個違法行為,其實質還是一個違法行為。
例如,根據《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企業委託其他企業生產的產品,標簽中的「產地」項應標示受委託企業所在地級市。若企業將「產地」項標注為受委託企業所在地級市之外的其他地址,即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觸犯了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三)項的規定,從另一角度看,該行為亦可視為虛假標注產地的行為,觸犯了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一般來說,對於「想像競合」的違法行為,應採取「擇一重處」的原則,適用處罰較重的條款。
第三,牽連違法行為。牽連違法行為是指行為人以實施某一違法行為為目的,但其手段或造成的後果又觸犯其他法律規范的情況。也就是說,行為人出於一個目的,實施了兩個以上獨立違法行為,觸犯不同的規范條款,且兩個以上的獨立違法行為具有方法與目的或原因與結果的牽連關系。
例如:某酒廠因為牟取暴利,將工業酒精摻入所加工的白酒中被查獲。經檢測,因摻入工業酒精緻使該白酒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導致消費者飲用後酒精中毒。本案中,酒廠的違法行為包括兩個:一是用工業酒精勾兌假酒,系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可以依據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進行處罰;二是生產的白酒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可以依據該法第一百二十四條進行處罰。酒廠的目的是牟取暴利,手段是用工業酒精勾兌食用酒精,導致的結果是所產白酒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按照牽連違法行為「擇一重處」的處罰原則,本案應以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進行定性處罰。
第四,連續違法行為。連續違法行為是指基於同一或者概括的違法故意,連續實施性質相同、觸犯同一法律規范的違法行為。例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先是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雞胸肉生產加工肉鬆50公斤;後又以同一手段加工肉鬆40公斤。
刑事處罰中,連續犯應以一罪處斷。對於食品葯品連續違法行為,應當遵守「一事不再罰」原則,按一個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在實施行政處罰時,應以當事人連續違法所造成社會危害的大小,正確適用行政處罰。例如,上述使用過期雞胸肉加工肉鬆行為,應以當事人多次違法生產的累計數量作為實施一次行政處罰的標准。
第五,持續違法行為。持續違法行為是指違法行為和狀態在一定時間、地點處於持續狀態的食品葯品違法行為。持續違法行為與連續違法行為的區別是:持續違法行為無間斷,而連續違法行為可以存在一定時間的間斷。在執法實踐中,典型的持續違法行為是無證生產經營。
H. 刑事案件一事不二罰解釋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對違法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理由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同一事實和同一理由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共同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同一事實是指同一個違法行為,即從其構成要件上,只符合一個違法行為的特徵。同一理由是指同一法律依據。堅持一事不再罰原則,應當把握兩個要點:第一是,同一違法行為已經受到處罰,不應根據同一法律依據再受處罰;第二是,不同的國家機關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理由,再給予同一違法行為處罰。《刑法》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I.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
如何理解「一事不再罰」原則?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行政處罰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它是指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某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同類罰款,或是指行政管理相對人的一個違法行為違反行政法律法規時,只能由一個行政機關作出一次處罰。該原則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兩個以上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但如果處罰是罰款,則只能罰一次,另一次處罰可以是罰款以外的其它形式的處罰,不能兩次都是罰款;其二,行政管理相對人的一個違法行為,違反了一個法律、法規的規定,該法律、法規規定對該違法行為可以並處兩種處罰。那麼,行政機關可以對該違法行為人同時並處兩種罰款,這並不違背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一事不再罰原則中的「同一個違法行為」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認識:
一、是指一個獨立的違法行為。
所謂獨立,是指行為從開始到終結的一個完整的過程。一般都認為行政主體對違法行為處罰完畢後,這一違法行為便告終結。例如,某甲騎車帶人的違法行為,因為是可以馬上糾正的,所以被交警罰款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違法行為的終結。如以後再出現此種違法行為,無論相隔時間長短,都應認定為另一違法行為。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違法行為情況比較復雜,立即改正確有困難,因此處罰完畢後應限期改正,而不能以罰代改。這也體現了行政處罰的首要任務是糾正違法行為。所以,只有當限期結束後,此違法行為才應終結。例如,交警對某乙駕駛無牌照摩托車的違法行為實施處罰後,因為此違法行為不能立即改正,應要求其限期改正。在限期改正期間,交警不能對此違法行為再次處罰。在限期改正期間,交警不能對此違法行為再次處罰。限期改正期間屆滿,某乙如再駕駛無牌照摩托車,則應認定為以同一故意實施的又一違法行為,對此行為予以處罰,並不構成重復處罰。
二、是指一個違法行為,而非一次違法事件。
一次違法事件可能只有一個違法行為,也可能包含幾個違法行為。而為了保證處罰公正,防止處罰畸輕,徹底地、及時地糾正違法行為,對此機構違法行為應單獨分別進行處罰。例如,某人在賭博過程中與他人發生爭執,並將他人打成輕微傷。在這一違法事件中包含了賭博和打人兩個違法行為,應由公安機關分別給予處罰。在此案中,會出現處罰人收到兩次處罰的情況,但這是基於兩個不同違法行為的前提而產生的,並未觸犯一事不再罰原則。
三、是指「同一個」違法行為,而不是指「同樣的」違法行為。
當事人作出的違法行為被處罰完畢後,又作出了與之相同的違法行為,則實際上是當事人又實施了新的違法行為,是與被處罰行為「同樣的」違法行為,是必須要再次受到處罰的違法行為,而不能認定為「同一個」違法行為。
四、同一個違法行為的實施主體的同一違法行為人。
當某人實施違法行為後,另一人又實施了此種違法行為,但由於違法行為的實施主體是不同的,所以上述兩個違法行為是不相同的,行政機關可以分別對兩個行為人進行處罰。
五、同一個違法行為指的是該違法行為的全貌。
如果違法行為人針對該行為向行政處罰主體作出了重大欺瞞,且該欺瞞導致處罰主體對該違法行為定性和施罰產生重大影響,則處罰主體在第一次處罰後可以根據新查明的事實情況對違法當事人追加處罰。
以下情形不適用「一事不再罰」原則:
一、多個行為違反了同一行政法規范的,可以由行政機關分別作出裁決同時合並執行。此時每一種違法行為均應依法給予一次處罰,不適用「一事不再罰」原則。
二、當某一行為既違反行政法規規范,又同時違反刑法規范時,可以實行雙重處罰,兩者不能互相代替,兩種違法行為應該承擔兩種法律後果。從法律依據上來看,這種雙重處罰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如違反海關法規,進行走私,情節嚴重的,除按照海關法規沒收物品並且可以罰款外,處一定年限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沒收財產。當某一行為既違反了行政法規范,同時又違反民法規范時,應該實行雙重製裁。一般來講,凡是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就要承擔民事責任;凡是侵犯社會公共利益,破壞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就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有兩方面侵犯行為的,則要同時承擔民事和行政處罰雙重責任。
三、行政處罰的轉處(改處或易科)。在一些具體的行政法規范中,規定行政機關對行為人給予一種處罰後,處罰難以執行,行政機關可以改施另外一種形式的行政處罰。這種轉處的情況也不屬於「一事不再罰」范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出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規定,公安機關對違反本規定的外國人給予罰款處罰後,外國人無力繳納罰款的,公安機關可以改處拘留。這種規定並不是確認了行政機關可以對行為人重復處罰,而是當一次處罰無法執行,無法達到法律效果的情形下,改用其他可以達到目的的處罰手段,以有效地制裁違法行為。
四、行政違法中的屢犯。違法行為經行政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後,沒有得到糾正,繼續危害社會秩序和社會利益的,行政機關可以再次給予處罰;行為人在因某一違法行為被處罰後不久,又重新實施與已處罰過的違法行為同一性質的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可以對重新實施的違法行為再次給予處罰,而不受「一事不再罰」原則的限制。
五、執行罰與行政處罰的並處。執行罰是對拒不履行法定義務的人,由主管行政機關採取罰款的方式促使其履行義務的一種強制手段。當行為人被施行行政處罰後,又拒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所設的義務(如罰款),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再處以罰款以促使其履行處罰義務,這時的罰款是一種強制執行方式,目的在於促使義務的執行,而不在於懲罰違法。即行政處罰與執行罰可以對違法者一並適用,而不屬於「一事不再罰」約束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