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著作書評

刑法著作書評

發布時間: 2022-06-15 23:30:45

1. 論犯罪與刑罰的讀書報告怎麼寫

論犯罪與刑罰讀書報告
刑法專業 賈 震
《論犯罪與刑罰》是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切薩雷•貝卡利亞於1764年出版的一部聞名於世的刑法著作。該書以培根的一句名言作為卷首引語,即「對於一切事物,尤其是艱難的事物,人們不應期望播種與收獲同時進行,為了使它們逐漸成熟,必須有一個培育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在當時貝卡利亞希望對歐洲野蠻的刑事司法審判進行改革,也許這條道路還很漫長,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喚醒人們的人權意識,甘願做後人的墊腳石。
他的這部著作在後來的確深入人心,特別是其罪刑法定、罪刑均衡思想和刑罰個別化思想都被後世各國的刑事改革所採用,並一直沿用到當代。這本書雖然很薄,但句句都是經典,它的內容涵蓋從「法律的起源」到「刑罰的目的」;從逮捕、審訊疑犯到各類罪行的證據、證明到如何預防犯罪,對當歐洲所有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各個方面,均作了深刻的批判和精彩的論述。在本文中,筆者將對其中的幾章內容發表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第一章刑罰的起源中,貝卡利亞認為有一種叫「易感觸的力量」是對觸犯法律者所規定的刑罰。在他看來,國家的君權來自於人們為了切身的利益而犧牲的一份份自由的總合,當這一份份自由總合時同時還產生了懲罰權,而君主是這一份份自由的合法保存者和管理者。人們很容易在私慾的引導下去奪回自己的那份自由,甚至想霸佔別人的那份自由,因此君主需要採用一種能夠直接觸及感官,且經常映現於頭腦之中的力量來抵抗私慾,這就是刑罰權的起源,其作用在於維護君主的權威,通過實施刑罰來讓人們控制自己內心的私慾,使人們不僅自願犧牲屬於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而且不會去隨意佔有別人的那份自由。貝卡利亞將自然法學派的觀點運用到刑事司法領域,他在盧梭和孟德斯鳩所主張的社會契約論的觀點的基礎上,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深刻的揭示了刑罰與懲罰權的來源。
接著貝卡利亞在第十二章中闡述了刑罰的目的僅僅在於:「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並規誡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轍。」他還闡述了該如何預防犯罪,即:「那你們應該把法律制定得明確和通俗;就應該讓國家集中全力去保衛這些法律,而不能用絲毫的力量去破壞這些法律;就應該使法律少為人的某些階層服務,而讓它為人服務;就應該讓人畏懼這些法律,而且是讓他們僅僅畏懼法律。」同時他還提出對人民進行教育,讓科學知識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傳播和應用,注重獎勵和使法律的執行機構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等觀點,貝卡利亞的這些觀點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當時君主濫用刑罰權,人民的利益被統治者視為糞土,而罪犯不僅被視為危害國家的行為,而且也為普通民眾所唾棄,其實正如作者在第6章中所寫到的「在同人類慾望的普遍斗爭中,防止一切越軌行為的產生是不可能的。」既然犯罪行為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是否一味的加重刑罰就可以降低犯罪率呢?在筆者看來,在歐洲的中世紀和中國的封建社會,通過嚴刑峻法來懲罰犯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犯罪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新經濟方式的出現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特別是人權等觀念的深入人心,統治者再採用野蠻的刑罰來控制犯罪顯然是與人們情感所能承受的程度不符。同時貝卡利亞通過從新界定刑罰的目的抨擊了歐洲當時舊的殘酷而又野蠻的刑事制度,深刻地揭露了舊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義本質,他的這一主張被後世所沿用至今。當今我國的刑罰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和保障人權,這一刑事政策的確立,改變了以往重打擊和報復的刑事政策。罪犯也有人權,在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是其犯罪以前,其合法權益應當得到保護,正如「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在歐洲的中世紀刑訊逼供成為獲取犯人犯罪證據的主要手段,貝卡利亞呼籲取消刑訊逼供,輕犯罪人的口供而應重視實物證據,這些觀點在當時都是超前的,但這些觀點的提出也有其歷史必然性,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的,罪犯經常被當作祭品被處死,其所受刑罰極其殘酷血腥。此外,歐洲大地上四處林立的宗教裁判所,就是一個個現世的煉獄。即使到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大陸國家的刑法與中世紀相比也沒有多大的變化。拷問在各專制集權國家成為獲取口供的一種合法的、普遍盛行的手段。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拷問方法至少有40種。罪刑擅斷、酷刑威嚇和對違背宗教道德規范行為的迫害,已經發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隨著啟蒙思想的不斷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包括當時的統治集團中的一些有志之士對舊的刑事制度產生了厭惡、懷疑和不滿,刑法改革的思想條件和社會條件正在日益的成熟,現在只待有人先扯下舊刑事制度最後的遮羞布,讓其蒙昧主義的本質暴露無疑,並根據新的社會需要,運用啟蒙運動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和人權觀念闡發新的刑法原則。
一種理論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關鍵要看在當時乃至以後的社會環境是否能給這種理論提供生存得土壤。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各種客觀條件的變化,任何理論若想繼續的保有這種生命力就必須奉行「拿來主義」,即一切從實際出發,吸收先進理論的精髓,剔除自身內的一些糟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理論肯定是包容性特別強的理論,貝卡利亞在刑法領域提出的一些觀點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在當代各國的刑事司法領域,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等原則都被確立起來,雖然一些說法和內容與貝氏的觀點有所出入,但若追根溯源則都是對其理論的繼承和演化。

2. 目前有哪些優秀刑法書籍

這樣來和你說吧,在中國的刑法學著作。
趙秉志的書。馬克昌的書。張明楷的書。以及其他刑法學學者的著作。
此外,阮齊林,陳興良,吳振興等學者、專家的論述也值得一看。

3. 求《西窗法雨》書評或讀後感

《西窗法雨》,單從名字看來,便十分有味道,不像《法律是什麼》那麼無趣,彷彿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自有一股無形的美感。上網打上《西窗法雨》,從回饋的消息看,《西窗法雨》在法學界乃至文學界都頗受贊賞,甚至有人說:誰要是看了《西窗法雨》後悔的,可以把書賣給他,可見《西窗法雨》的可讀性。

對於《西窗法雨》,黃樹森先生評價道:我願將全書歸納為:一襲縱橫捭闔下的法趣談,一闔學養駁雜下的法議論,一掬情感積淀下的法情結。靈動,縝密,成熟,讀之,感到一種法理精神的歡愉洗禮,一種法理智慧的痛快淋浴,這則評價是我在讀過《西窗法雨》後看到的,覺得實在是貼切。我相信讀過《西窗法雨》的人都不會否認,讀《西窗法雨》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很舒適的感覺。

不得不佩服,劉星老師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寫手,他巧妙地將枯燥的法律與文學融為一體,以活潑細膩的筆觸將一份可口的法學大餐呈現在人們面前。他很懂得把握文章的長度,深入淺出,讓人不會有飽脹感而又意猶未盡;他的文章內容豐富充實,正是驗證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一句話,實在是言簡意賅;他的寫作手法極為巧妙,往往從趣事趣案下手,如葯引般引導讀者進入他要論述的主題,繼而敘述法學原理,領你進入法學世界。

網上贊賞《西窗法雨》為能提高思想深度的佳作,我個人十分贊同,其經典的案例,精到的剖析,最能引起讀者對法律的深層思考,極具啟發性。

前段時間剛討論完的《安提戈涅》,《西窗法雨》中亦有提及,題目為法上「法」。第一個法指的是世俗法律,第二個「法」在《安提格涅》中指的是宗教法律。當世俗法律和宗教法律發生沖突時,安提戈涅說更應該服從高於國家法律的宗教法律。回到《西窗法雨》,在法上「法」的後一篇,便是法律的缺陷與人的智慧,這樣的安排,在情理中,也符合人們思考問題的邏輯。之所以選擇服從後一個「法」,是因為世俗的法律有缺陷,這是不可否認亦是無法避免的,畢竟法律是人制定的,難免有考慮不周的地方。法律的缺陷還在於,遇到特殊情況時無法隨機調整,靈活處置。而作為法上「法」的更高法則,指得就是宗教法律嗎?我看不然。事實上,它和世俗法律一樣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陷。那法上法會是人的智慧嗎?某種程度上可以這樣說,我覺得高於國家法律的更高的原則,指的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正義基礎上的判斷,不是常說「公道自在人心」嗎?就像安提戈涅一樣,選擇自己的行為從而選擇自認為更好的法律秩序。

《西窗法雨》中有一篇隨筆題為《死刑的存廢》,說的正是社會上激烈討論的問題。對於死刑的存廢問題,我以前一直是牆頭草,覺得兩方都有道理,但看了《西窗法雨》及潘軍的《死刑報告》後,我堅定地站到了廢除死刑這一立場上。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殺人償命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們認為這是惡有惡報,認為這很公平。說到底,這只是以血還血的等害報復觀念。換種說法,既然他們認為殺人者是可惡的,那麼殺死殺人者的人又將如何定位?嚴格意義來講,他們也是殺人犯,那麼他們是否也要被殺掉呢?如此說來,何時才是結束的時候?人的生命是神聖的,不應該被剝奪,無論是以怎樣的名義。

死刑只是眾多刑法中的一種,而刑法的本質,是要引起罪犯內心的懺悔,使之回歸社會,重新做人。剝奪罪犯性命的死刑顯然違反了刑法的本質。人死了又如何重新做人?

如果說傷害別人的生命是非法的,那麼代表國家代表法律的剝奪人命便是合法的嗎?也許有人要說,每一個死刑的判定都是嚴格按照程序辦理的,是正義的。難道程序正義便代表著結果正義嗎?看看自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有的死刑錯案吧,面對那麼多無辜在死刑中喪命的亡魂,你還能說出正義二字嗎?

4. 請問一下大家有哪些刑法著作值得一看(陳興良,張明楷就算了,純粹胡說八道)外國刑法也可以。

如果你覺得陳興良,張明楷的觀點不符合你的話,找本高銘暄的書讀讀。

5. 厚大刑法羅翔老師推薦過的書有哪些

厚大刑法羅翔老師推薦過的書有《公正》、《懺悔錄》、《悲慘世界》、《蠅王》、《罪與罰》、《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布達佩斯往事》、《舊制度與大革命》、《浪漫主義根源》等等。

1、《公正》邁克爾·桑德爾

當我們遇到生死抉擇的時候,為什麼我們常常違背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而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可是,當我們口口聲聲說生命至上時,為什麼像福特汽車這樣的企業卻會給生命貼上價格標簽?如果我們尊重個體的權利,但為什麼大多數人又會反對同性戀婚姻?

2、《懺悔錄》奧古斯丁

《懺悔錄》是奧古斯丁著作中傳誦最廣的一種。本書也可作為奧古斯丁的自傳來看。全書共十三卷,以內容言,可分為兩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記述他出生至三十三歲母親病逝的一段歷史。卷十至卷十三,則寫出作者著述此書時的情況。

3、《悲慘世界》維克多·雨果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4、《蠅王》威廉·戈爾丁

故事發生於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核戰爭中,一群六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撤退途中因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島上,起先尚能和睦相處,後來由於惡的本性的膨脹起來,便互相殘殺,發生悲劇性的結果。

5、《罪與罰》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

厚大刑法羅翔老師:

羅翔,湖南耒陽人,北京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畢業,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

2008年以來入選法大歷屆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教師,2018年入選法大首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優秀導師,2020年榮獲「CCTV年度法治人物」。厚大法考刑法獨家授課老師。

研究領域是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給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刑法總則、刑法分則、經濟刑法、刑法研討等多門課程。

2021年3月,加盟騰訊視頻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第五季》半決賽。

6. 怎麼寫關於一本法律著作的書評

學習中國法律史的必讀書——《中國法學史》書評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中國古代有律學而無法學,如梁治平先生認為:「中國古代雖有過律學的興盛,卻自始便不曾產生何種法學。」[1]張中秋先生也認為:「中國古代只有律學,而無法學。」[2]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於律學的研究大有人在,可以舉出眾多的名家和著作,如晉朝的張斐、杜預及其對晉律的註解;唐時的《唐律疏議》本身就是一部律學研究的結晶;明清之際也有大量律學作品,如沈之奇的《大清律輯注》,王肯堂《讀律箋釋》等。對於律學發展的歷史,大都為人所知,但不可否認,如果從全面的角度去考查中國歷史就會發現中國歷史上是有法學的。既如此,對中國古代法學的發展進行全面的研究,無疑具有極大的開拓性的價值。《中國法學史》就是一部開法學學術史系統研究之先的作品,該書由華東政法學院院長何勤華教授撰寫,已於2000年10月出版。
《中國法學史》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編排體例,整部書的架構恢宏,同時不失於嚴密細致。
作者首先以嚴密的邏輯和大量的資料進行舉證、推理、類比,就「中國古代有無法學」這個論題進行闡述,論證了中國古代法學的存在,為本書的來由和著作的必要性奠定了基礎。
全書將清朝末年公元1900年以前中國法學史的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為萌芽階段;秦漢時期為誕生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為發展階段;隋唐時期為昌盛階段;宋元時期為成熟階段;明清時期為衰落階段。之所以這樣劃分,與每一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法學發展的程度不同有關。
對於每一個階段法學發展的概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立法的發展。對各朝代立法的狀況進行概括說明,為當時法學研究活動提供時代的背景。
第二,對法學教育的考察。在三代就有了系統的教育「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癢。」(《孟子·滕文公上》)秦時奉行法家學說,推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時在中央地方設立多級教育機構,私學興盛,法律教育活躍,出現許多律學世家。如東漢時穎川的郭氏,沛國的陳氏。魏晉南北朝設立律學博士,形成獨立的法律教育機構,法律教育更加專業化。隋唐也在中央設置了專門的法律教育機構。宋元時代將法學教育與科舉制度、官吏選拔制度結合起來,使得法律教育受到人們的重視而發達起來。兩宋時的法學教育具有歷史上的最大規模和最高的水平。(張晉藩主編《中國法制史》)明清時期由於對文化教育的嚴格控制使得法學教育沒有受到重視,但是明清幕學的發達,使得法律教育在官學之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第三,法學世界觀的發展。春秋時期的法家法治理論開中國法律思想的先河,秦漢時期先是奉行法家學說,隨後秦的滅亡使法家法學說為漢初統治者所廢棄,而採納以黃老思想為基礎的法學指導思想。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政治形態上的大分裂造成學術思想在相對自由的情況下獲得發展的空間,多種學術思想都在影響著法學思想的內涵,法哲學呈現多元化的局面。隋唐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法學觀更加成熟、完善,儒學的影響占據主導地位。宋元時理學的發展對法學觀念有不小的影響。明清衰亡之際,思想受到禁錮,法學世界觀基本保持在原來的狀態,同時具有綜合性、集大成的特點。
第四,律學的發展。秦漢時期律學誕生並受到官方的重視,是當時唯一的學術;漢朝時,由於引經注律的廣泛盛行,律學作為經學的附庸也有一定的地位;隋唐《唐律疏議》的出現使得律學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宋代由於出現大量私家法律著述,律學變為私學,開始走向民間;明清的法學研究在唐宋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出現更多的律學著作,內容最為豐富。
第五,重要著作的介紹。全書所選擇的古代文獻典籍主要有:春秋戰國時期《法經》、《尚書》等8部重要文獻中的法學思想;秦漢時期《漢書·刑法志》;魏晉南北朝時的《晉書·刑法志》;隋唐時期《唐律疏議》;宋元時期《宋刑統》、《洗冤集錄》等13部書;明清時《讀律瑣言》、《駁案新編》等19部書。
第六,主要法學人物的生平、著作及法律思想的簡介。這是全書與其他法律史著作不同的一點。該書詳細列出對中國法學史的發展作出貢獻的著名法學人物,為法學史的發展注出源頭所在。春秋戰國時期錄入14人,秦漢時期錄入36人,魏晉南北朝時期錄入32人,隋唐時期錄入37人,宋元時期錄入52人,明清時期錄入56人。從每一個階段法學人物的人數就可以看出,隨著歷史的發展,法學的研究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國法學史》一書以豐富的資料、大量的引證充實了它的內容,使其不僅凸顯本身的學術價值,也為後來研究者提供了有用的資料。
第一,大量引用中外法史界已有的法學成果和著作來闡述事實,說明觀點。如在對先秦法家法治的理論進行評價時,從幾個方面加以引證。首先,藉助文獻古籍中的原文,如《淮南子》、《晉書·刑法志》、、《韓非子》、《史記》、《管子》等書中的法家思想。其次,近現代對法家思想的評述,如胡適在《中國哲學大綱》中認為中國古代沒有法家。莫紀宏在《法家法律思想得失談》中的分析。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對韓非思想的分析,同時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再次,為對比中外法治理論的同異,也引用了西方的原始典籍如柏拉圖的《法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等書。
同時,鑒於日本法史學界對於中國法律史的研究也有相當的成就,作者也本著尊重學術的態度,將日本學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作為資料加以引用,澄清了法史界的一些看法。如在對唐律進行說明之時,將日本學者利光三津夫在《律令及其令制研究》中的成果引用,增加了說服力和可信度。
第二,該書很大部分由作者自己的論文構成,體現了理論的深度,在全書整體上一氣呵成,前後銜接,具有連貫性。如導語《漢語「法學」一詞的起源及其流變》是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的一篇論文,以此為始,對中國法學史的研究逐漸展開,幾乎每一個論題都是作者的一篇專論。對秦漢時期律學的誕生,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學世界觀的變化,宋時法醫學的發展等都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不像一般的介紹性的書籍只是泛泛而談,只見表面,不見實質。
第三,大量引用古典文獻中的案例、資料,以實證的態度加以考證。如為說明漢代決事比的內容,引用《太平御覽》所引《風俗通》記載的《辭訟比》的三則佚文說明東漢決事比處理疑難案件的方式:「汝南張妙,酒後相戲,逐縛杜士,捶二十下,又懸足指,遂至死。鮑昱決事雲:原其本意無賊心,宜減死;……」(程樹德《九朝律考》)

7. 有哪些刑法學必讀的經典著作

馬克昌主編:《犯罪通論》(第三版),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馬老仙逝,其思永存,學術地位自不待言。
馬克昌主編:《外國刑法學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神作,囿於先生早年經歷,翻譯的很拗口,但也好懂。
馬克昌:《比較刑法原理:外國刑法學總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同上,也是很難讀,卻很易理解。
馬克昌主編:《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我還沒拜讀這一本大作。
高銘暄主編:《刑法專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作富主編:《刑法分則實務研究》[上中下](第五版),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年版 。王先生是傳統刑法和新刑法的集大成者。
陳興良、周光權著:《刑法學的現代展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少壯派法學家
陳興良:《刑法哲學》[上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怎一個好字!

8. 能否推薦學習外國刑法的書目,就是關於外國刑法的著作。謝謝!

馬克昌主編:《犯罪通論》(第三版),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馬老仙逝,其思永存,回學術地位自答不待言。
馬克昌主編:《外國刑法學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神作,囿於先生早年經歷,翻譯的很拗口,但也好懂。
馬克昌:《比較刑法原理:外國刑法學總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同上,也是很難讀,卻很易理解。
馬克昌主編:《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我還沒拜讀這一本大作。
高銘暄主編:《刑法專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作富主編:《刑法分則實務研究》[上中下](第五版),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年版 。王先生是傳統刑法和新刑法的集大成者。
陳興良、周光權著:《刑法學的現代展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少壯派法學家
陳興良:《刑法哲學》[上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怎一個好字!

熱點內容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
勞動法頒布和實施 發布:2025-01-20 16:30:34 瀏覽:411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