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兩公
㈠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民法的基本來原則是效力貫穿民法始終源,體現民法的基本價值,集中反映民事立法的目的和方針,對各項民法制度和民法規范起統率和指導作用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對我國民法的原則做了規定,概括其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民法內容有普遍約束力的原則,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審判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如平等、自願等原則,還有一些是適用於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原則,如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原則。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結合學理解釋,可將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㈡ 民法典兩個公司之間簽訂假合同有效嗎
《民法典》兩個公司之間簽訂假合同是無效的。法律規定合同無效的情形有:以虛假的意思表示簽訂的合同無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所簽訂的合同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合同無效;法律規定的其他無效的情形。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㈢ 論民法中的公平原則
1,民法中抄的公平應該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民事主體法律地位的平等;
(2)民事主體所應承擔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應當合理、平衡;
(3)民事主體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平等;
(4)當民事主體法益收到侵害時所受到法律的保護力度應平等。
2,公平原則作為平衡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間權利義務的一種工具:
(1)要求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遵循公平原則;
(2)在權衡當事人間利益沖突時應遵循公平原則。
3,公平原則作為法律、民事法律所追求的價值,應該包括條件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兩方面。
(1)條件公平即指民事主體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公平,不因其身份、地位的高低而享有不同的法律待遇,即「法律上無特殊人」的說法。
(2)過程公平指在處理民事法律關系中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公平,所依照的法定程序設定公平。
(3)結果公平則指在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過程中,最終指向的法律責任和法律公平對於民事主體來說應該是公平的,這應當體現在相同的行為導致相同的後果,相同的行為承擔相同的責任的方面。
(4)公平原則中的條件公平是過程公平和結果的公平的保障和基礎,過程公平是實現結果公平的重要步驟,結果公平則是我們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最終追求。
㈣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專等,一方不得將自己屬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㈤ 民法典有幾個條文涉及對公序良俗的規范
民法典中共提及8次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兩個方面。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民法典中共提及8次公序良俗: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九百七十九條 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管理他人事務的,可以請求受益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受到損失的,可以請求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
管理事務不符合受益人真實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規定的權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實意思違反法律或者違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一十五條 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㈥ 民法典兩個公司的債權債務能轉讓嗎
公司轉讓債權的,需與受讓人協商一致後簽訂債權轉讓協議,並且告知債務人,轉讓債務時要經債權人同意,並且簽訂轉讓協議,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條 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六條 債權人轉讓債權,未通知債務人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