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賠償監督

司法賠償監督

發布時間: 2022-06-17 01:10:30

㈠ 案件類型0001是什麼案件

民法院案件類型及其代字標準是什麼

一、管轄案件

(一)刑事管轄案件

01、刑事提級管轄案件

02、刑事指定管轄案件刑轄

(二)民事管轄案件

01、民事提級管轄案件

02、民事指定管轄案件

03、民事移交管轄審批案件

04、民事管轄協商案件民轄

05、民事管轄上訴案件民轄終

06、民事管轄監督案件民轄監

(三)行政管轄案件

01、行政提級管轄案件

02、行政指定管轄案件行轄

03、行政管轄上訴案件行轄終

(四)行政賠償管轄案件

01、行政賠償指定管轄案件

02、行政賠償管轄協商案件賠轄

03、行政賠償管轄上訴案件賠轄終

二、刑事案件

(一)刑事一審案件刑初

(二)刑事二審案件刑終

(三)刑事審判監督案件

01、刑事依職權再審審查案件刑監

02、刑事申訴再審審查案件刑申

03、刑事抗訴再審審查案件刑抗

04、刑事再審案件刑再

(四)申請沒收違法所得案件刑沒

(五)刑事復核案件

01、死刑復核案件

02、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復核案件

03、特殊假釋復核案件刑核

(六)強制醫療案件

01、申請強制醫療審查案件刑醫

02、解除強制醫療審查案件刑醫解

03、強制醫療復議案件刑醫復

04、強制醫療監督案件刑醫監

(七)停止執行死刑案件

01、停止執行死刑請求審查案件

02、依職權停止執行死刑案件刑止

03、停止執行死刑調查案件刑止調

04、停止執行死刑調查審核案件刑止核

(八)刑罰與執行變更案件

01、刑罰與執行變更審查案件刑更

02、刑罰與執行變更監督案件刑更監

03、刑罰與執行變更備案案件刑更備

(九)其他刑事案件刑他

三、民事案件

(一)民事一審案件民初

(二)民事二審案件民終

(三)民事審判監督案件

01、民事依職權再審審查案件民監

02、民事申請再審審查案件民申

03、民事抗訴再審審查案件民抗

04、民事再審案件民再

(四)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民撤

(五)特別程序案件

01、選民資格案件

02、宣告失蹤、死亡案件

03、財產代管人申請變更代管案件

04、行為能力認定案件

05、監護人指定異議案件

06、監護關系變更案件

07、財產無主認定案件

08、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09、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

10、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案件

11、海事債權登記與受償案件

12、撤銷仲裁裁決案件民特

13、民事特別程序監督案件民特監

(六)催告案件

01、船舶優先權催告案件

02、公示催告案件民催

(七)督促案件

01、申請支付令審查案件民督

02、支付令監督案件民督監

(八)破產案件

01、破產清算案件

02、破產重整案件

03、破產和解案件民破

(九)強制清算案件民算

(十)其他民事案件民他

四、行政案件

(一)行政一審案件行初

(二)行政二審案件行終

(三)行政審判監督案件

01、行政依職權再審審查案件行監

02、行政申請再審審查案件行申

03、行政抗訴再審審查案件行抗

04、行政再審案件行再

(四)行政非訴審查案件

01、非訴行政行為申請執行審查案件行審

02、非訴行政行為申請執行審查復議案件行審復

(五)其他行政案件行他

五、國家賠償與司法救助案件

(一)行政賠償案件

01、行政賠償一審案件行賠初

02、行政賠償二審案件行賠終

03、行政賠償依職權再審審查案件行賠監

04、行政賠償申請再審審查案件行賠申

05、行政賠償抗訴再審審查案件行賠抗

06、行政賠償再審案件行賠再

(二)司法賠償案件

01、法院作為賠償義務機關自賠案件法賠

02、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委賠

03、司法賠償監督審查案件委賠監

04、司法賠償監督上級法院賠償委員會重審案件委賠提

05、司法賠償監督本院賠償委員會重審案件委賠再

(三)其他賠償案件賠他

(四)司法救助案件

01、刑事司法救助案件司救刑

02、民事司法救助案件司救民

03、行政司法救助案件司救行

04、國家賠償司法救助案件司救賠

05、執行司法救助案件司救執

06、涉訴信訪司法救助案件司救訪

(五)其他司法救助案件司救他

六、區際司法協助案件

(一)認可與執行申請審查案件

01、認可與執行台灣地區法院裁判審查案件

02、認可與執行台灣地區仲裁裁決審查案件認台

03、認可與執行香港特區法院裁判審查案件

04、認可與執行香港特區仲裁裁決審查案件認港

05、認可與執行澳門特區法院裁判審查案件

06、認可與執行澳門特區仲裁裁決審查案件認澳

07、認可與執行審查復議案件認復

08、認可與執行審查其他案件認他

(二)送達文書案件

01、請求台灣地區法院送達文書審查案件請台送

02、請求香港特區法院送達文書審查案件請港送

03、請求澳門特區法院送達文書審查案件請澳送

04、台灣地區法院請求送達文書審查案件

05、協助台灣地區法院送達文書案件台請送

06、香港特區法院請求送達文書審查案件

07、協助香港特區法院送達文書案件港請送

08、澳門特區法院請求送達文書審查案件

09、協助澳門特區法院送達文書案件澳請送

(三)調查取證案件

01、請求台灣地區法院調查取證審查案件請台調

02、請求香港特區法院調查取證審查案件請港調

03、請求澳門特區法院調查取證審查案件請澳調

04、台灣地區法院請求調查取證審查案件

05、協助台灣地區法院調查取證案件台請調

06、香港特區法院請求調查取證審查案件

07、協助香港特區法院調查取證案件港請調

08、澳門特區法院請求調查取證審查案件

09、協助澳門特區法院調查取證案件澳請調

(四)被判刑人移管案件

01、接收在台灣地區被判刑人案件請移管

02、向台灣地區移管被判刑人案件助移管

(五)罪贓移交案件

01、接收台灣地區移交罪贓案件請移贓

02、向台灣地區移交罪贓案件助移贓

七、國際司法協助案件

(一)承認與執行申請審查案件

01、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裁判審查案件

02、承認與執行國外仲裁裁決審查案件協外認

03、承認與執行審查其他案件協他

(二)送達文書案件

01、外國法院請求送達文書審查案件

02、送達外國法院文書案件協外送

03、請求外國法院送達文書審查案件請外送

(三)調查取證案件

01、外國法院請求調查取證審查案件

02、外國法院請求調查取證實施案件協外調

03、請求外國法院調查取證審查案件請外調

(四)被判刑人移管案件

01、接收在外國被判刑人案件請外移

02、向外國移管被判刑人案件協外移

(五)引渡案件

01、請求外國引渡案件請外引

02、協助外國引渡案件協外引

八、司法制裁案件

(一)司法制裁審查案件

01、司法拘留案件

02、司法罰款案件司懲

(二)司法制裁復議案件司懲復

九、非訴保全審查案件

(一)非訴財產保全審查案件財保

(二)非訴行為保全審查案件行保

(三)非訴行為保全復議案件行保復

(四)非訴證據保全審查案件證保

十、執行類案件

(一)執行實施類案件

01、首次執行案件執

02、恢復執行案件執恢

03、財產保全執行案件執保

(二)執行審查類案件

01、執行異議案件執異

02、執行復議案件執復

03、執行監督案件執監

04、執行協調案件執協

(三)其他執行案件執

㈡ 司法損害賠償包括哪些范圍

司法損害賠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由國家給予賠償。司法機關是指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刑事偵查、監獄管理機關。司法損害賠償包括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中的損害賠償。

刑事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對侵犯人身權利的損害賠償。《國家賠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予以賠償:

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對侵犯財產權的損害賠償。《國家賠償法》第16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予以賠償:

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國家不予賠償的幾種情況。《國家賠償法》第17條規定,對下列行為國家不予賠償;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依照《刑法》第17條、第18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的人被羈押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行使國家偵查、檢查、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對民事、行政訴訟中的損害賠償范圍,《國家賠償法》第31條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予以賠償。

㈢ 司法賠償程序單軌制與行政賠償程序雙軌制的比較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行政賠償與司法賠償構成了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全部內容。作為國家賠償制度的組成部分,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有著許多相同的地方,例如,確定國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和司法賠償責任的原則都是按「違法原則」;兩者實行相同的賠償方式和計算標准,等等。然而,它們畢竟體現了對不同的國家權力的監督和事後補救,在很多方面它們又呈現出自己的特點。其中,兩者在賠償程序上的差異就是一個較為明顯的例證。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國家賠償法中有關國家賠償程序的規定,本文擬就行政賠償的特點、行政賠償程序和司法賠償程序的區別和聯系等作一分析。

從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看,行政賠償程序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引起行政賠償程序發生的方式上,允許兩種方式——「單獨式」和「一並式」並存。
(一)單獨式。即「單獨提起」,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已經被確認,賠償請求人僅就賠償問題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請求,當賠償請求人採取這種方式時,應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首先,要具備「單獨提起」的前提。國家賠償法第9條第1款規定:「賠償義務機關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3條、第4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第3條、第4條規范的是行政賠償范圍,即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具有何種違法情形時,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這一款所說的」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3 條、第4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就是」單獨提起「的前提。也就是說,因」單獨提起「而發生的行政賠償程序,必須是在行政機關及其工作的行為已經被確認為違法的基礎上進行。那麼,什麼叫」依法確認「、由誰來確認、怎樣進行確認?根據行政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有以下幾種情況:
1.作出違法行為的機關或者作出違法行為的行政工作人員所在的機關進行確認:
2.行政行為經相對人申請復議,被復議機關確認為違法,或被復議機關撤銷;
3.由於相對人提起行政訴訟,具體行政行為已被法院確認為違法,或者判決撤銷,且判決生效;
4.具體行政行為系終局裁決行為,被擁有終局裁決權的行政機關確認為違法。
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通過上述途徑被確認為違法後,受害人就可單獨提出賠償請求。
其次,賠償請求人單獨就賠償問題提出請求的,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由賠償義務機關進行處理。如果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賠償或者雙方就賠償問題達不成協議的,受害人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也就是說,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是「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一個必經程序,賠償請求人不能越過該「雷池」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究其原因,不難理解,行政賠償責任的承擔終究是要落實到具體的賠償義務機關,設置該先行程序,可把大量的賠償糾紛消滅在該階段,從而減輕人民法院的負擔,也給賠償義務機關提供了一個對自己的違法行為進行及時補救的機會,是符合設立國家賠償制度的最終目的的。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義務機關的處理不服的,可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人民法院應該依照行政訴訟法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
(二)一並式。即「一並提起」,也可稱為連帶提起,是指賠償請求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確認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違法或要求撤銷該違法行為的同時,一並提出賠償請求。國家賠償法第9條第2款規定,賠償請求人請求行政賠償,「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並提出。」「一並式」具有以下特點:
1.賠償請求人將兩項不同的請求——要求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或撤銷該行為和要求賠償向同一個機關提出,要求並案審理。這里的「兩項不同請求」應當是兩項屬於同一訴訟系列即行政訴訟系列的不同請求,而不是不同訴訟系列的兩項不同請求。因為行政賠償訴訟其性質仍屬於行政訴訟。後者則較常發生在當行政機關依法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它)們相互之間的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進行處理,當事人既對該處理不服,要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同時又要求人民法院一並解決原權屬糾紛,因此而形成的是行政訴訟附帶民事訴訟。
2.「一並提起」的條件是兩項請求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這種聯系表現在:其一,該行政行為違法。因為行政機關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條件就是行政職權行為違法。其二,受害人所受到的損害是由該違法行為引起的,兩者具有因果聯系。
3.賠償請求人的賠償請求可一並在行政復議中提出,也可一並在行政訴訟中提出,這里既包括在申請復議和起訴的同時提出,也包括在行政復議和訴訟的過程中提出,因此,「一並提起」的行政賠償程序實際上就是適用行政復議程序和行政訴訟程序。
綜上,無論是「單獨提起」還是「一並提起」,解決行政賠償責任的最終程序都是賠償訴訟程序。其中,單獨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必須先經賠償義務機關的處理。

與行政賠償程序相比,司法賠償程序有很大不同,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一)司法賠償程序只能「單獨提起」。
前已述,行政賠償請求既可以「單獨提起」,也可以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一並提起。但是,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0條的規定,司法賠償只能單獨提起。通過對兩種提起方式的分析,不難看出,「一並提起」是在同一個程序中解決兩個請求,而「單獨提起」卻要通過兩個程序才能達到同樣的目的,相比之下,無論是在效率方面,還是在便於受害人行使以至實現其賠償請求權方面,「一並提起」都要優於「單獨提起」。那為什麼在司法賠償程序中不採取「一並式」,允許賠償請求人在要求確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違法的同時一並提出賠償請求呢?這絕不是立法者們任意所作的選擇,而是有其內在緣由的。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由我國刑事訴訟中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機制決定的。在這個機制中,一方面,三機關可以相互糾正對方的錯誤,比如,錯拘可以經檢察院不批准逮捕予以確認;錯捕可以經法院判決無罪予以確認;錯判可能因檢察院抗訴引起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確認。另一方面,三機關又是分工負責,自己有權改變自己作出的決定。如檢察院在逮捕公民後,可能因撤銷案件、決定免予起訴或者改為取保侯審,將該公民釋放,對此,人民法院無權審查檢察院的決定是否正確。如果允許「一並提起」,意味著在當事人認為檢察院的免予起訴、取保候審等決定違法侵權時,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並要求賠償,人民法院就有權對檢察院的決定進行審查並進行確認。從目前來看,這種做法缺乏法律依據,與現行刑事訴訟機制背道而弛。而行政賠償不存在這個問題。根據行政復議條例和行政訴訟法,復議機關有權裁決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可以行使司法監督權,以判決的形式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變更我失公正的行政處罰行為,等等。因此,允許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一並提起」賠償請求是順理成章的事。不存在任何障礙。其次,是法制統一的基本要求。刑事賠償實行的是無罪羈押賠償原則,而認定有罪還是無罪,是依靠刑法,通過刑事訴訟程序來解決的。比如,對發生法律效力的錯判,刑事訴訟法規定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來予以糾正。如果允許「一並提起」,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家屬的申訴就必須受理,受理後就必須首先來認定原判是否有錯誤,這就大大破壞了現行的審判監督程序,無異於另外搞了一套程序來替代審判監督程序,極不利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同樣道理,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刑訊逼供等行為也不能「一並提起」。

㈣ 與行政賠償程序比較,司法賠償程序有何特點

與行政賠償程序相比,司法賠償程序有很大不同,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一、司法賠償程序只能單獨提起。

行政賠償請求既可以單獨提起,也可以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一並提起。但是,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司法賠償只能單獨提起。

相比之下,無論是在效率方面,還是在便於受害人行使以至實現其賠償請求權方面,「一並提起」都要優於「單獨提起」。那為什麼在司法賠償程序中不採取「一並式」呢?原因有二:

首先,是由我國刑事訴訟中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機制決定的。在這個機制中,一方面,三機關可以相互糾正對方的錯誤;另一方面,三機關又是分工負責,自己有權改變自己作出的決定。如檢察院在逮捕公民後,可能因撤銷案件、決定免予起訴或者改為取保侯審,將該公民釋放,對此,人民法院無權審查檢察院的決定是否正確。如果允許「一並提起」,意味著在當事人認為檢察院的免予起訴、取保候審等決定違法侵權時,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並要求賠償,人民法院就有權對檢察院的決定進行審查並進行確認。從目前來看,這種做法缺乏法律依據,與現行刑事訴訟機制背道而弛。而行政賠償不存在這個問題。根據行政復議條例和行政訴訟法,復議機關有權裁決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可以行使司法監督權,以判決的形式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變更我失公正的行政處罰行為,等等。因此,允許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一並提起」賠償請求是順理成章的事。不存在任何障礙。

其次,是法制統一的基本要求。刑事賠償實行的是無罪羈押賠償原則,而認定有罪還是無罪,是依靠刑法,通過刑事訴訟程序來解決的。比如,對發生法律效力的錯判,刑事訴訟法規定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來予以糾正。如果允許「一並提起」,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家屬的申訴就必須受理,受理後就必須首先來認定原判是否有錯誤,這就大大破壞了現行的審判監督程序,無異於另外搞了一套程序來替代審判監督程序,極不利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同樣道理,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刑訊逼供等行為也不能「一並提起」。

總之,在司法賠償程序中,只能通過刑事訴訟程序來確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違法,在違法行為得到確認之後再提起賠償請求。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司法賠償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這一點和行政賠償是一致的,即(1)必須具備「單獨提起」的前提。在單獨提起賠償請求之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已經得到了確認。(2)賠償請求人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所不同的是,確認「違法情形」的途徑和依據不一樣。

1.錯拘。由有權採取拘留的公安、安全等機關自己認定,或者,在公安等機關報捕後,以檢察院認為既沒有犯罪事實也沒有犯罪嫌疑而不批准逮捕來加以認定。

2.錯捕。由檢察院自己確認,或者經普通審判程序宣告無罪確認。

3.錯判。通過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撤銷原判來確認。

4.刑訊逼供等暴力行為和違法使用武器、警械的,由作出行為的司法工作人員所在的機關或其上級機關自己確認;由檢察院依照刑事訴訟法提起公訴,或者由受害人向法院自訴,經法院判決來確認。

5.偵查機關、檢察機關違法扣押、凍結、查封財產的,經該機關或上級機關來確認。

6.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違法採取扣押、凍結、查封財產等強制措施,或者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由該機關或上級機關確認。

二、復議為司法賠償的必經程序。

無論是「單獨提起」行政賠償,還是「單獨提起」司法賠償,首先都必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這是兩者的共性。如果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賠或者與賠償請求人達不成協議,行政賠償請求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而司法賠償請求人的下一步則是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即上級公安機關、檢察院或者監獄管理機關等申請復議,即司法賠償多了一個復議程序,而且是一個必經程序,但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除外。根據國家賠償法規定,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上一級人民法院的賠償決定就是終局決定了。

應當指出,司法賠償復議和行政復議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

(1)性質不同。行政復議屬於行政行為的一種,而司法賠償復議則應歸入司法行為的一類。

(2)處理的內容不同。行政復議所要解決的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合理性問題,司法賠償復議是針對賠償義務機關的處理決定是否正確而展開,僅解決賠償問題,它不涉及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權行為的合法與否。

(3)救濟途徑不同。對不少行政復議裁決,相對人若不服可提起行政訴訟;而受害人對司法賠償復議機關所作的處理不服不能起訴,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作出賠償決定的請求。

(4)程序不同。行政復議有著一套較為完備、獨立的程序。而司法賠償復議程序,國家賠償法規定得很不詳盡,可以說這是立法中的一個缺陷,給將來的實際操作帶來了困難,這就有待於有權機關作出司法解釋,並在實踐中逐步加以完善。

三、終局解決司法賠償的程序是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的決定程序。

無論是行政賠償,還是司法賠償,終局解決賠償糾紛的都在人民法院,但終局解決行政賠償的是訴訟程序,而終局解決司法賠償糾紛的程序是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的決定程序。根據國家賠償法,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或者復議機關逾期不作復議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人民法院的賠償決定程序與行政賠償訴訟程序不同:

1.當事人的稱謂不同,賠償決定程序中只有申請人(賠償請求人)和被申請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訴訟程序中的原告、被告之稱。

2.管轄不同。司法賠償由復議機關所在地的與復議機關同級的人民法院,一般是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由其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而賠償訴訟是根據行政訴訟法中有關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的規定來確定管轄的法院。

3.審理組織不同。賠償決定程序實行特別的審理組織——賠償委員會。行政賠償案件則由各級人民法院內設的行政審判庭受理,並採取合議制,由合議庭負責具體賠償案件的審理。

4.結案形式不同。賠償決定程序以決定的形式結案,行政賠償訴訟是採取判決和裁定的形式結案的。

5.採取的審級不同。在我國,凡訴訟程序(民事訴訟中的特別程序除外)一律實行兩審終審制,行政賠償訴訟自不例外。但賠償決定程序是一次終局。

6.審理方式不同。賠償決定程序不象訴訟程序那樣實行以開庭審理為主的方式,而是採取書面審理。賠償委員會根據雙方當事人提供的材料,必要時可以進行調查、詢問當事人,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即可作出書面決定,送達當事人。

7.糾正的途徑不同。在賠償訴訟程序中,一審判決作出後,當事人雙方如果不服,皆可上訴。判決生效後,還可望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來糾正錯判。而賠償委員會的決定為終局決定,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得上訴。

綜上所述,司法賠償程序實際上是由三大階段構成:

1、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階段;

2、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的復議階段和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的決定階段。當然,並非所有的司法賠償糾紛都必須經過這三個階段,但每個階段必須循序進行,不得逾越。

對行政賠償而言,由於兩種提起方式的並存,行政賠償程序不能作簡單的階段劃分,可以將它分解為以下三套程序:

(1)「單獨提起」的,由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賠償請求人若不服處理決定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再適用行政賠償訴訟程序;

(2)在行政復議中「一並提起」的適用行政復議程序;

(3)在行政訴訟中「一並提起」的,適用行政訴訟程序,不管以哪種方式提起,最終解決行政賠償糾紛的都是訴訟程序。

㈤ 國家賠償申訴案件的期限是多久

您好,
國家賠償決定申訴期限:
最高法新規首提「國家賠償監督」:不限申訴期限
8種情形應重審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賠償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規定》明確,賠償委員會決定生效後,賠償請求人死亡或者其主體資格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繼者可以依法提出申訴。申訴符合條件,法院應在收到申訴材料之日起七日內立案。
最高法賠償辦負責人說,《規定》之前,並無「國家賠償監督」的稱謂。國家賠償案件的特點是「一決生效」,即法院賠償委員會的賠償決定一經作出送達後即生效。國家賠償監督程序,類似於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審判監督程序」,是對賠償委員會決定依法進行監督的程序。
《國家賠償法》第30條規定,對賠償委員會決定有三種法定的監督途徑:一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申訴,二是法院內部監督,三是檢察院監督。
《規定》對《國家賠償法》的進一步細化和明確化,明確賠償監督程序的適用范圍,即僅適用於對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的監督,行政賠償案件的監督依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執行。申訴的主體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或其承繼者。
包括各地、各級法院之間對於申訴立案的條件、啟動重新審理的標准、案件審查和處理的方式等認識和做法不一致;國家賠償案件的申訴率高於其他訴訟案件,且賠償決定作出後,時隔多年申訴、反復申訴甚至纏訪鬧訪現象非常嚴重,案件難以真正終結;當前申訴人對於賠償申訴案件的辦理普遍提出較高要求,規則缺失很容易給公眾造成司法不公的誤解等。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生效決定不服提出申訴,是賠償監督最重要的途徑,實踐中大部分案件都是通過此種形式進入賠償監督程序的。
一般情況下,享有申訴權的主體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但《國家賠償法》並未規定在決定書確定的權利義務發生轉移的情形下,哪些主體有權申訴,此次《規定》第3條予以明確:
「賠償委員會決定生效後,賠償請求人死亡或者其主體資格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繼者可以依法提出申訴。賠償請求人死亡,依法享有繼承權的同一順序繼承人有數人時,其中一人或者部分人申訴的,申訴效力及於全體;但是申請撤回申訴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效力不及於未明確表示撤回申訴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其他繼承人。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機關可以依法提出申訴。」

㈥ 申請司法賠償的條件和程序有什麼

法律分析:(1)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2)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3)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程序如下:1、違法行為得到確認;2、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3、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4、向復議機關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 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公民採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公民採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時間超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限,其後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二)對公民採取逮捕措施後,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三)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四)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㈦ 與行政賠償程序比較司法賠償程序有何特點

與行政賠償程序相比,司法賠償程序有很大不同,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一)司法賠償程序只能「單獨提起」。
前已述,行政賠償請求既可以「單獨提起」,也可以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一並提起。但是,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0條的規定,司法賠償只能單獨提起。通過對兩種提起方式的分析,不難看出,「一並提起」是在同一個程序中解決兩個請求,而「單獨提起」卻要通過兩個程序才能達到同樣的目的,相比之下,無論是在效率方面,還是在便於受害人行使以至實現其賠償請求權方面,「一並提起」都要優於「單獨提起」。那為什麼在司法賠償程序中不採取「一並式」,允許賠償請求人在要求確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違法的同時一並提出賠償請求呢?這絕不是立法者們任意所作的選擇,而是有其內在緣由的。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由我國刑事訴訟中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機制決定的。在這個機制中,一方面,三機關可以相互糾正對方的錯誤,比如,錯拘可以經檢察院不批准逮捕予以確認;錯捕可以經法院判決無罪予以確認;錯判可能因檢察院抗訴引起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確認。另一方面,三機關又是分工負責,自己有權改變自己作出的決定。如檢察院在逮捕公民後,可能因撤銷案件、決定免予起訴或者改為取保侯審,將該公民釋放,對此,人民法院無權審查檢察院的決定是否正確。如果允許「一並提起」,意味著在當事人認為檢察院的免予起訴、取保候審等決定違法侵權時,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並要求賠償,人民法院就有權對檢察院的決定進行審查並進行確認。從目前來看,這種做法缺乏法律依據,與現行刑事訴訟機制背道而弛。而行政賠償不存在這個問題。根據行政復議條例和行政訴訟法,復議機關有權裁決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可以行使司法監督權,以判決的形式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變更我失公正的行政處罰行為,等等。因此,允許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一並提起」賠償請求是順理成章的事。不存在任何障礙。
其次,是法制統一的基本要求。刑事賠償實行的是無罪羈押賠償原則,而認定有罪還是無罪,是依靠刑法,通過刑事訴訟程序來解決的。比如,對發生法律效力的錯判,刑事訴訟法規定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來予以糾正。如果允許「一並提起」,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家屬的申訴就必須受理,受理後就必須首先來認定原判是否有錯誤,這就大大破壞了現行的審判監督程序,無異於另外搞了一套程序來替代審判監督程序,極不利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同樣道理,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刑訊逼供等行為也不能「一並提起」。
總之,在司法賠償程序中,只能通過刑事訴訟程序來確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違法,在違法行為得到確認之後再提起賠償請求。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司法賠償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這一點和行政賠償是一致的,即(1)必須具備「單獨提起」的前提。在單獨提起賠償請求之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已經得到了確認。(2)賠償請求人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所不同的是,確認「違法情形」的途徑和依據不一樣。

㈧ 賠償辦關於國家賠償監督立案工作的說明

賠償辦關於國家賠償監督立案工作的說明?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賠償法的立法宗旨和修法精神,切實保障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的申訴權,依法規范賠償監督程序,最高人民法院今天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賠償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賠償辦負責人為此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規定》的制定背景是什麼?

答:1994年《國家賠償法》沒有對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進行監督的程序規定。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程序的暫行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賠償委員會決定生效後,賠償委員會如發現原認定的事實或者適用法律錯誤,必須改變原決定的,經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賠償委員會應當重新審理,依法作出決定。」即規定了法院系統內部對賠償決定的監督程序。雖然1994年《國家賠償法》和司法解釋均沒有規定申訴問題,但司法實踐中一直認可賠償請求人的申訴權。

2010年《國家賠償法》增加了對賠償委員會決定進行監督的程序規定,即第三十條規定:「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對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生效後,如發現賠償決定違反本法規定的,經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重新審查並依法作出決定,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也可以直接審查並作出決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發現違反本法規定的,應當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意見,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重新審查並依法作出決定。」按照第三十條的規定,對賠償委員會決定有三種法定的監督渠道:一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申訴,二是法院內部監督,三是檢察院監督。

《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對於保障國家賠償決定的正確性、保護賠償請求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限於法律規定的原則性,很多具體問題未能細化和明確,司法實踐中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一是各地、各級法院之間對於申訴立案的條件、啟動重新審理的標准、案件審查和處理的方式等認識和做法不一致;二是國家賠償案件的申訴率高於其他訴訟案件,且賠償決定作出後時隔多年申訴、反復申訴甚至纏訪鬧訪現象非常嚴重,案件難以真正終結,既給申訴人造成訴累,又使司法資源不能高效利用;三是當前申訴人對於賠償申訴案件的辦理普遍提出了較高要求,規則缺失很容易給公眾造成司法不公的誤解。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制定了《規定》。

問:《規定》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規定》共二十七條,主要內容包括:一、明確了賠償監督程序的適用范圍,即本規定僅適用於對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的監督,行政賠償案件的監督依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執行。賠償監督有三種形式,包括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申訴、人民法院內部監督、人民檢察院監督;二、規定了申訴受理和審查程序,明確了申訴的主體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或者其承繼者,制定了申訴立案的條件及審查申訴案件的原則、方式、期限、處理意見;三、明確了人民法院決定重新審理的情形,強調人民法院對生效賠償決定內部監督是國家賠償監督的重要途徑;四、確定了對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的處理方式,凸顯人民檢察院對生效賠償決定的法律監督職能;五、規定了重新審理程序,細化了人民法院重新審理賠償案件的原則、方式、期限、處理意見,確立了重新審理賠償案件一般遵循賠償委員會審理程序的規則;六、規定了幾種程序事項的處理,對申訴審查、重新審理期間出現的應當中止、終結的情形進行了列舉,明確了撤回申訴、撤回賠償申請的除特殊情形外不允許重復申訴、申請。

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執行司法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人民法院在執行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過程中,錯誤採取財產調查、控制、處置、交付、分配等執行措施或者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受害人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申請賠償的,適用本解釋。第二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有下列錯誤執行行為造成損害申請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執行未生效法律文書,或者明顯超出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數額和范圍執行的;

(二)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但故意拖延執行、不執行,或者應當依法恢復執行而不恢復的;

(三)違法執行案外人財產,或者違法將案件執行款物交付給其他當事人、案外人的;

(四)對抵押、質押、留置、保留所有權等財產採取執行措施,未依法保護上述權利人優先受償權等合法權益的;

(五)對其他人民法院已經依法採取保全或者執行措施的財產違法執行的;

(六)對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故意不履行或者怠於履行監管職責的;

(七)對不宜長期保存或者易貶值的財產採取執行措施,未及時處理或者違法處理的;

(八)違法拍賣、變賣、以物抵債,或者依法應當評估而未評估,依法應當拍賣而未拍賣的;

(九)違法撤銷拍賣、變賣或者以物抵債的;

(十)違法採取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消費、限制出境等措施的;

(十一)因違法或者過錯採取執行措施或者強制措施的其他行為。第三條原債權人轉讓債權的,其基於債權申請國家賠償的權利隨之轉移,但根據債權性質、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除外。第四條人民法院將查封、扣押、凍結等事項委託其他人民法院執行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錯誤執行行為造成損害申請賠償的,委託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申請錯誤執行賠償,應當在執行程序終結後提出,終結前提出的不予受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且無法在相關訴訟或者執行程序中予以補救的除外:

(一)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已被依法撤銷,或者實施過程中造成人身損害的;

(二)被執行的財產經訴訟程序依法確認不屬於被執行人,或者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書已確認執行行為違法的;

(三)自立案執行之日起超過五年,且已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被執行人已無可供執行財產的;

(四)在執行程序終結前可以申請賠償的其他情形。

賠償請求人依據前款規定,在執行程序終結後申請賠償的,該執行程序期間不計入賠償請求時效。第六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執行異議、復議或者執行監督程序審查期間,就相關執行措施或者強制措施申請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予以駁回,並告知其在上述程序終結後可以依照本解釋第五條的規定依法提出賠償申請。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序中未就相關執行措施、強制措施提出異議、申請復議或者申請執行監督,不影響其依法申請賠償的權利。第七條經執行異議、復議或者執行監督程序作出的生效法律文書,對執行行為是否合法已有認定的,該生效法律文書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認定執行行為合法性的根據。

賠償請求人對執行行為的合法性提出相反主張,且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明的,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對執行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並作出認定。第八條根據當時有效的執行依據或者依法認定的基本事實作出的執行行為,不因下列情形而認定為錯誤執行:

(一)採取執行措施或者強制措施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二)被執行人足以對抗執行的實體事由,系在執行措施完成後發生或者被依法確認的;

(三)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執行的實體權利,系在執行措施完成後經法定程序確認的;

(四)人民法院作出准予執行行政行為的裁定並實施後,該行政行為被依法變更、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確認無效的;

(五)根據財產登記採取執行措施後,該登記被依法確認錯誤的;

(六)執行依據或者基本事實嗣後改變的其他情形。

㈩ 國家賠償權監督權具體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目前我國的國家賠償分為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或冤獄賠償兩種形式。獲得賠償權是指公民的合法權益因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而受到侵害的,公民有要求國家賠償的權利。國家賠償的范圍有行政賠償及刑事賠償,國家賠償權也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同樣,公民可以監督國家工作人員的行為,這種監督權具體表現有申訴、建議、控告等。公民行使監督權,可以通過參加各級人大會議,或者通過參加聽證、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舉報信等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熱點內容
法院黃院長 發布:2025-01-20 07:01:50 瀏覽:301
上海市法院文員 發布:2025-01-20 05:17:23 瀏覽:320
法院執行情況 發布:2025-01-20 05:12:55 瀏覽:475
新浪微博法院 發布:2025-01-20 04:56:08 瀏覽:697
公司與股東的法律關系 發布:2025-01-20 04:54:37 瀏覽:956
婚姻法的出台時間 發布:2025-01-20 04:54:35 瀏覽:992
保證法規 發布:2025-01-20 04:37:28 瀏覽:259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