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問題心得

刑法問題心得

發布時間: 2022-06-17 01:40:41

⑴ 2015刑法修正案(九)重點關注的心得體會

1、增加了財產刑。長期以來,受「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傳統思維的影響版,我國刑法報應刑理論權痕跡明顯,適當增加財產刑,較少自由刑,可以淡化這一痕跡。
2、廢除了9個罪名的死刑。近年來,廢除死刑成為時髦話題,不少學者和律師也參與其中,呼籲減少甚至廢除死刑。
3、順應民意。草案公布之前,社會上對於廢除嫖宿幼女罪的呼聲極高,對於職務犯罪人的服刑問題亦有頗多微詞,修正案對上述問題都給與了積極回應,可以說是順應民意。

⑵ 在觀看過羅翔說刑法後,你都有哪些體會

有的人他真的能閃閃發光。羅翔老師吸引人的不僅是知識量,有趣的課堂風格,還有他的三觀。

偶然刷到好友的朋友圈刷到一個學化學,正在立志考教師資格證的朋友分享的羅翔老師講課截圖,有被驚到。驚訝我的不是截圖的內容,不是有關張三的一千個小案例,而是這個朋友和我一樣學理,高考填志願時我有一個院校里選了法學專業,遭到了她的極力勸阻,她給出的原因是,學法要背的東西太多,發際線容易和學計算機一樣撐不住,而且,要背的東西那麼多,整本書都是密密麻麻的字,一定很無聊。所以我非常非常好奇,到底是什麼促使她積極主動的尋找法學相關課堂來看,而且像看綜藝、追劇一樣看的津津有味,時不時的向周圍朋友安利。

⑶ 在二十二世紀的刑法下讀後感

對風險刑法觀的反思
目前,風險刑法觀已經成為當代頗具影響力的刑法思想。其最大的影響就是將刑罰的目的從消極的一般預防論轉變為積極的一般預防論,即為了消除風險社會中,人們對未來的極度的不安,保障社會安全,立法者就大量採用了刑事干涉普遍化和刑事處罰提前化的做法。前者表現為刑法干涉范圍的擴大,將許多過去由行政法規調整的行為納入刑法的處罰范圍之內;後者是通過採用處罰抽象危險犯或者將預備犯獨立成罪的方式,將處罰的重心從引起結果轉移到實施行為本身上去了。
筆者認為,刑事干涉普遍化和刑事處罰提前化明顯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違反刑法謙抑性原則。風險刑法觀之下,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擴大刑法的處罰范圍、加重刑法的懲罰力度。眾所周知,刑罰在具有強烈的保護法益作用的反面,也會造成許多弊端。因此,刑法應當盡量慎用。在使用民事救濟或者行政制裁等其他手段能夠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應將該行為作為犯罪而納入刑法的處罰范圍。在風險刑法的名義之下,大量擴張刑法的處罰范圍,將一些傳統上使用行政手段或者民事手段處罰的行為納入刑法的處罰對象,顯然違反了刑法的謙抑性原則。
二是違背了近代刑法的基本宗旨。在刑法明確地將罪刑法定原則視為基本原則的當今,應當說,刑法的最基本任務還是保護公民的自由,而不是消除人們的不安感。雖說西方國家目前已經進入到了自由為安全讓路的時代,但西方國家經過幾個世紀的自由主義的熏陶,在保障公民自由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但我國在這一方面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因此,在這種現狀之下,貿然提倡風險刑法,大力擴張刑法處罰范圍,可能會出現物極必反的效果。
三是為侵犯人權提供借口。風險刑法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以刑法創制和形成新的規范意識,讓大家相信和忠誠於法律,從而達到社會安全的效果。用刑法手段創制和形成新的規范意識,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混淆法律和道德的調整范圍的界限。不僅如此,還極有可能將人們的內心思想作為判斷社會危害性的標准,最終使得罪與非罪的界限模糊不清。
(黎宏 ,「對風險刑法觀的反思」,載於《人民檢察》

⑷ 學習刑法第十九條的心得體會

第十九條【又聾復又啞的人或盲人制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這里的意思是:這個群體的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可以】而不是必須,這里有一個「酌情的問題」,沒有特殊意義。
【如認可望採納,祝你愉快。】

⑸ 學習刑法的心得和體會

刑法規定的任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法制建設的要求決定的。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懲罰犯罪。對觸犯刑法所規定的任何犯罪行為,都要依照刑法的規定予以追究,對犯罪分子判處一定的刑罰,使其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通過懲罰犯罪分子,一方面可將犯罪分子改造過來,另一方面對社會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達到維護社會正義、減少犯罪、預防犯罪的目的。

(二)保衛國家安全、鞏固國家政權。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固是我國改革開放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前提和保證。作為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刑法,其首要任務應當針對那些危害國家主權和安全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犯罪行為。這是刑法階級性的集中表現。在我國刑法分則中,第一章就規定了「危害國家安全罪」。該章總結了建國以來同這類犯罪作斗爭的經驗,對各種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及其處罰,作了明確的規定。

(三)保護國家、集體、公民的財產。國家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保證。公民個人的財產,是公民生活、從事生產等活動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刑法根據憲法的規定,將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作為刑法的任務之一,這對於維護國家的經濟基礎,保護個人合法財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權利,公民依照法律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等各項民主權利,以及勞動、學習、創作等相關權利。為了同各種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犯罪行為作斗爭,刑法對這一類犯罪及其處罰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對於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五)維護社會秩序。社會秩序的范圍是很廣的,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工作、學習、科研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刑法規定的各種犯罪,盡管犯罪所針對的對象、行為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對社會秩序的破壞。有些犯罪,直接目的就是擾亂一定的社會秩序。運用刑法打擊犯罪、懲罰犯罪,最終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的穩定,實現刑法的目的。

⑹ 中國刑事責任學讀後感

學習刑法的心得體會一:學習刑法的心得體會

經過對刑法分則近兩個月的學習,我了解到、體會到更多刑法的樂趣,揣摩到更多屬於刑法的真諦。上學期通過學習刑法總則,開始接觸到什麼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知道那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設置的對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違法與犯罪的根本性區別等。犯罪是指違反刑事法律並且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對犯罪的定義體現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麼法、量什麼刑,都要依據法律——刑法的規定。刑事責任,基於我的簡單理解就是犯罪人應負擔的法律責任,負責任就有承擔懲罰的義務。刑罰是刑法規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適用的限制或剝奪其某種利益的強制性制裁方法。我是這樣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為——是對社會的一種嚴重的侵害;刑罰是制裁的方法——是國家對犯罪分子的嚴厲懲罰。刑罰也是惡,直觀的看是「以惡制惡」。所以「制惡」是不得已的,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安定,是為了保護大眾的平等的權益不受侵害,所以我們強調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因為刑罰是「以惡制惡」,於是我們又強調刑罰人道主義,刑罰個別化等等。

讀著這一步步從中間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法言法語,當時即對刑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這學期的刑法分則學習,讓我更清楚的意識到,刑法真正的魅力所在並非那些真實的卻曲折離奇的案件,也不是電視劇上那虛構的狗血劇情,而在於刑法在各大部門法之中,唯一一個與犯罪有關,且關系無比密切的法律。同時,犯罪,作為一個與暴露人性丑惡有關的行為動詞,集心理、倫理、醫學以及科技等於一身。更准確的界定如下,我國刑法第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這一犯罪概念是對各種犯罪現象的理論概括,它不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徵,而且闡明了犯罪的社會政治內容,從而為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則標准。

⑺ 學習刑法後有哪些感想。。。

刑法的魅力就在於:一個刑辯律師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生命的有無。並且有中國優秀的刑法泰斗:張明楷教授。刑法才是中國的希望所在。O(∩_∩)O~,希望你也能夠培養這方面的興趣。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讀後感300字

如果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那麼刑法就是法律的底線;如果說其他法律還有告訴才處理或者不告訴才處理的餘地,那麼除了虐待罪以外,刑法幾乎完全沒有這樣的餘地,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告訴,司法機關一樣有權力處理。
刑法就是這樣的法律,定罪尤其需要謹慎,量刑尤其需要慎重,執行尤其需要嚴格的法律。它以對犯罪人人身自由乃至生命權利進行痛苦性的剝奪為手段,它以一副冰冷決絕的面容而出現,它以對社會危害性行為的嚴厲懲處為方法,它以惡魔的身姿來把天使的願望實現!這就是刑法,自始至終銘刻著「底線」兩個字的刑法。
刑法是寬容的,罪行法定原則明確指出: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不構成犯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明確規定:不構成犯罪的,不得適用刑罰。能放且放,得放且放的刑法,在自己殘忍甚至是血淋淋的手段面前,退縮著,忍讓著,因為它太知道一旦觸及自己這道高壓線,隨之而來的決不是當事人僥幸逃脫的意外結局,而只能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被繩之以法的因果報應。這一天對犯罪人來說總是來得太早,對被害人來說總是來得太遲,對刑法來說總是遲早要來!刑法是嚴厲的,我國刑法追訴時效規定: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也就是說要麼是自己主動喪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樂生活,藏匿起足夠法定刑的時間自我懲罰,要麼是自己被動喪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樂生活,被司法機關執行懲罰,二者本質上沒有區別。
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喜歡刑法,因為它下達底線的寬容;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贊賞刑法,因為它義無返顧的決絕;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敬佩刑法,因為它為捍衛蒼生之太平不惜忤逆心願捨身舉屠刀;在這一點上,和我們的軍人多麼相象啊,離家正是為了保家,武力捍衛正是為了守和平。

⑼ 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有什麼感想

呵呵,希望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為刑事訴訟立法建言獻策,為推動中國法制進步作貢獻啊!
制度立法層面,個人感覺有不健全之外,但這是與當前公民法治理念與社會各層矛盾關系,即中國特色因素造成,需逐步完善。但更重要的應是實踐中嚴格落實現在法律規定的問題,其實現實中很多不良執法或社會不公很大程度上是以權代法、不嚴格依法辦事造成的,解決這一問題,也許一方面要喚醒民眾法治理念,一方面要加速現代科學立法步伐。
刑事訴訟法中程序正義的意義和價值
正義的實現有兩種途徑,即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前者通過配置權利、義務的內容,而後者則通過設計獲得正當性結果的步驟與方式。實體正義是一種結果的正義,其正義是由事物的因果關系決定的;而程序正義是一種過程的正義,其正義是由程序建立或保證的。
刑事訴訟法中之所以需要重視程序正義,是因為:首先,程序正義是以保護人權為追求目標,凡是被懷疑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都有權要求偵查、公訴、審判機關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行使職權,以避免有權機關濫用職權,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其次,刑法作為實體法,因社會情況變化等,自身存在著導致結果不確定性的主觀和客觀因素,而通過刑事訴訟中程序正義的實現,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判決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再有,程序正義也有助於增強法律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從而最終實現司法正義和社會正義的價值目標。
但是當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發生沖突時,應該以程序正義為先。正義的程序並不必然產生正義的結果,其只能保證裁判結果的權威性和推定出實體結果的正義。因此,在追求刑事訴訟價值時,難免要發生沖突,由於程序正義要求的是法律真實,而不是客觀真實,因此在個案中,對程序正義的要求有時是以實體正義的喪失為代價的。我們必須認識到,一般情況下,正義的程序比不正義的程序能夠產生更加正義的結果,因為如果放棄程序正義而追求實體正義的話,沒有了程序對人權的保障,可能就會使無辜的人受到不應有的處罰,而使真正的罪犯逍遙法外,這樣就會使受到懲罰的無辜者和知情的民眾必然會對法律的正義產生質疑,法律的權威也受到挑戰,這對於人們樹立法律信仰是極其不利的。而如果優先追求程序正義,有可能放縱了犯罪分子,但偵查機關仍可繼續追查,一旦有新的證據發現,仍然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如果錯誤地追究了無辜者的刑事責任,一旦發現錯誤,將會出現兩難選擇:糾正錯誤,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到法律的權威和人們對法律的信仰;不糾正錯誤,來掩蓋當時的錯誤追究,這樣也許能夠維護部分人<對冤假錯案有責任的人)心目中的所謂的「法律權威」。我們應該牢記法律權威是建立在神聖的正義基礎上的,這種知錯不改的行為,只會褻瀆法律正義和權威,一旦為公眾所知,後果不堪設想。

⑽ 學習刑法心得和對刑法的認識

刑法規定的任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法制建設的要求決定的。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懲罰犯罪。對觸犯刑法所規定的任何犯罪行為,都要依照刑法的規定予以追究,對犯罪分子判處一定的刑罰,使其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通過懲罰犯罪分子,一方面可將犯罪分子改造過來,另一方面對社會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達到維護社會正義、減少犯罪、預防犯罪的目的。

(二)保衛國家安全、鞏固國家政權。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固是我國改革開放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前提和保證。作為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刑法,其首要任務應當針對那些危害國家主權和安全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犯罪行為。這是刑法階級性的集中表現。在我國刑法分則中,第一章就規定了「危害國家安全罪」。該章總結了建國以來同這類犯罪作斗爭的經驗,對各種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及其處罰,作了明確的規定。

(三)保護國家、集體、公民的財產。國家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保證。公民個人的財產,是公民生活、從事生產等活動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刑法根據憲法的規定,將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作為刑法的任務之一,這對於維護國家的經濟基礎,保護個人合法財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權利,公民依照法律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等各項民主權利,以及勞動、學習、創作等相關權利。為了同各種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犯罪行為作斗爭,刑法對這一類犯罪及其處罰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對於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五)維護社會秩序。社會秩序的范圍是很廣的,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工作、學習、科研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刑法規定的各種犯罪,盡管犯罪所針對的對象、行為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對社會秩序的破壞。有些犯罪,直接目的就是擾亂一定的社會秩序。運用刑法打擊犯罪、懲罰犯罪,最終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的穩定,實現刑法的目的。

熱點內容
法院黃院長 發布:2025-01-20 07:01:50 瀏覽:301
上海市法院文員 發布:2025-01-20 05:17:23 瀏覽:320
法院執行情況 發布:2025-01-20 05:12:55 瀏覽:475
新浪微博法院 發布:2025-01-20 04:56:08 瀏覽:697
公司與股東的法律關系 發布:2025-01-20 04:54:37 瀏覽:956
婚姻法的出台時間 發布:2025-01-20 04:54:35 瀏覽:992
保證法規 發布:2025-01-20 04:37:28 瀏覽:259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