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小論文
A. 民商法碩士論文怎麼寫
這個好寫,不過得在有題目的前提下才能算得上是好寫,所以具體害的看你選的專題目和你們學校的要求那些去屬決定的,我寫過好多的。你要是沒有選題,我寫過好多的。我就給你點選題,你去參考下。
1 民商法視角下的信用卡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2 第三方物流民商法律問題研究
3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民商法律制度研究
4 優先權制度研究
5 論格式合同免責條款的民商法規制
6 從中世紀商人法到近代民商法典
7 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探討
8 民商法誠實信用原則研究
9 中國商法的近代轉型及其對中國當代民商立法的啟示
10 論現代民商法中的均衡
B. 急求經濟法小論文1000字—1500字左右。謝謝
試論經濟法的獨立地位 經濟法的地位問題其實就是經濟法是不是一個法律部門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明確經濟法的概念,證明其獨立性,並在理論和現實的基礎上對相關部門法加以區分. 一、經濟法的概念 經濟法從其萌芽至今已走過了100多年風風雨雨的歷程,它的產生以至發展都伴隨著爭吵,目前學界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作為理論思維的第一步就是給經濟法下定義,這也是經濟法研究學者的首要任務。前人在此已做了相當的工作,總的說來,對經濟法的定義可以分為兩類觀點:一是承認經濟法是一個法部門,進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定義;二是不承認經濟法的獨立地位,認為經濟法是一個學科或是一種規范的綜合等等。 否定經濟法的普遍觀點認為「經濟法沒有統一的調整對象和方法,所以無論是單個的經濟法規或是這些法規的總合,都不能構成獨立的法律部門」(1) 。而肯定派則認為經濟法有獨立的調整對象和方法,堅持經濟法的獨立法律部門地位(2)。綜觀兩方的觀點其最大的分歧就在於經濟法是否有有別於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和方法,這也是傳統部門法的劃分標准。還有部分學者為求證經濟法的獨立地位對傳統的部門法劃分標准提出了質疑,認為法部門的劃分並非如此,現在不得不對這一傳統理論加以徹底的改造了(3)。當然還有提「法域說」和「法體制說」的。筆者以為我們沒有必要一廂情願的為建立一套理論而去任意否定已有的且被大家所公認的東西,否定這一點就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唐詩有言:「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用來說明經濟法的發展極恰。經濟法的獨立地位應該得到肯定,如何去詮釋經濟法呢?首先還得從法談起,法律就是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那麼經濟法也是為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而存在,了解這一點給經濟法下定義就不是一件難事。從蘇聯改造過來的「縱橫統一說」在學界曾佔有相當的地位,此說認為經濟法調整的是縱向的經濟管理關系和橫向的經濟協作關系(4)。這一觀點試圖使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更加明顯,但無意間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經濟協作關系更多的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關系,這不應屬於經濟法調整的范疇,而是民法調整的范疇。經濟法主要是從公權力入手來調整公私融合的部分,也就是公私之間的交叉關系。現在特別是象中國這樣的日益發展的經濟民主社會,公權力應該在一定的地方適可而止,不應過多的涉入私權利。因此,經濟法應定義為是調整國民經濟的管理和協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一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理解:首先,經濟法調整的是縱向的經濟管理和協調關系,這區別於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關系。其次,調整的主體其中重要一方是國家相關的經濟機關,這是為擺脫行政機關對經濟的盲目干預,確定一定的機關進行經濟的管理和協調工作。雖然,經濟法是以一定的強力為基礎的,但強力並不是直接調整手段而是作為經濟管理協調的堅實後盾。 二、經濟法的獨立性 經濟法的地位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經濟法是不是一個法律部門的問題,而進一步研究其實重要的就是經濟法的獨立性問題,這個問題是上個世紀以來法學界爭論的焦點,可以肯定的說經濟法是一個部門法。前面已對經濟法的概念進行了分析,下面具體就經濟法的獨立性進行研究。 判斷經濟法是否為部門法須確立一個明確的部門法劃分的標准,而不是不顧現實自封為部門法。部門法的劃分有對象說,對象加方法說,還有方法說,還有目的說等。按照多數的觀點認為特有調整的對象和方法是劃分的標准。但方法相對於對象來說是次後的,特有的調整對象才是關鍵,任何法律部門都有其調整的對象,這是劃分部門的根本標志,它是指法律部門調整的特定社會關系(5)。雖然有人對這一傳統的劃分方法提出了質疑,但他還是不得不承認,對經濟法的基本界定說還是應當立足於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及其根本特徵,否則經濟法就成了無本之木,無異於空中樓閣,經濟法的科學性也就值得懷疑(6)。在前面的定義中已經闡述了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對經濟的管理協調關系。這種關系的一方主體是國家經濟機關,另一方則是市場經營的主體,大到公司企業集團,小到「戶」(7) 這種經營的單位。從客觀上說,經濟法調整的的對象是一種社會關系,具體說有宏觀調控法(或者宏觀經濟法)、市場規製法、經濟組織法等方面。宏觀調控法主要包括金融財稅等,市場規製法包括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以及產品質量法等方面的內容,經濟組織法主要包括了公司企業法等方面的內容。 調整的對象基本上就決定了經濟法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在經濟的管理協調過程中會使用包括民事、行政等方面的調整手段,這並不會影響經濟法的獨立地位,現實的情況非常復雜,使得國家必須用多方面的手段進行調整。另外經濟法也不是沒有自己的調整手段和方法,如「經濟不名譽」處罰等。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經濟法有明確的調整對象並輔以一定的調整方法,它就具有作為一個法部門的獨立性,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四、經濟法與相關部門法的關系 若要進一步明確其部門法的地位,須與相鄰的部門法加以比較,不能區別就難說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經濟法涉及公私權利的問題,一方面它與民法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它的主體是行政機關,與行政聯系緊密,所以准確的區分經濟法與民法和行政法的關系才能說明經濟法的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相較而言,其他部門法就沒有什麼可比較的必要,本文由於篇幅的限制,也不打算與民法和行政法之外的部門法相比較。 與民法相比較,雙方調整關系的主體明顯是不一樣的,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而經濟法則是調整的不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管理協調關系,與人身關系無關。明確的區分經濟法和民法是為了讓公權利不幹預私權,讓市場經濟按價值規律發揮最大的作用。經濟法與民法並不是對立的,經濟法是民法的重要補充,可以說民法是經濟法的基礎,經濟法是民法的保障。 眾所周知狹義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商法是後來才出現的特別民法。盡管有民商分離和民商合一的不同,但商法屬於廣義的民法是沒有異議的,其基本的價值理念與民法是相同的,調整的對象仍然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關系,脫離這點商法就不成其為民法。一般認為商法包括公司法、保險法、海商法等,但這些同時又被納入經濟法的范疇,如何具體的區分商法和經濟法呢?有的學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考證了商法的來源,認為商法本來就是一個不十分規范的叫法,也就是說沒有商法,建議把調整平等主體的部分劃入民法中,而餘下的劃歸經濟法(8)。筆者以為這完全沒有必要,保持民商法的現有提法已是共識,所以屬於商法的相關法中可以有經濟法規范,只是雙方的研究角度不同,商法可以從主體資格、權力自治等方面就以規定和研究,而經濟法則從經濟組織、競爭規范等方面進行規定和研究。商法與經濟法並不矛盾,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其區分關鍵在調整的主體不同。 與行政法相比較,二者主體方面存在相似之處,行政機關有行政職能和經濟職能,也就是說國家一方面是統治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組織者,在某些時候還是經營活動的參與者。其行使行政職能的由行政法調整,行使經濟職能的由經濟法加以調整。傳統的行政法內容龐雜,不利於提高行政機關的效率並規范行政行為,一些原來行政領域的東西應分離出來納入新的法律部門如經濟法來調整,而一些未成熟又沒有形成一套法律系統的法規繼續留在行政法中,最終行政法調整餘下的部分。所以行政法應該是規定行政機關的組織和職權,並規定公民在受到行政機關侵害時的行政救濟(9)。因此區分經濟法和行政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從調整對象上看,行政法只調整發生在行政活動中的行政關系,如公安管理關系,人事行政關系等,經濟法調整的是經濟活動中的管理協調關系,包括產業政策管理關系,工商管理關系等。再是從調整的方法上看,經濟法更廣,不僅涉及有民法和行政法的方法,還有自己特有的方法,而且經濟法在宏觀調控上更多的是採用間接調控方式。最後,經濟法規范專業性更強,更復雜。
C. 跪求一篇一千字左右的國際商法有關論文
國際商法地位及體系的演變
摘要:國際商法是隨著國際商事關系的出現而產生並發展的。從產生之日起,它就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近代以來,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出現了多樣化、復雜化的發展趨勢。當前,應突破傳統法律部門劃分方法的局限,確立國際商法獨立法律部門地位,明確其體系結構,將多種多樣的法律淵源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綜合分析,以推動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統一,更好地適應國際商事交往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國際商事關系;法律部門;法律淵源;法律體系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的發展,作為調整國家間經濟交往的國際商法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事業的發展和法學研究的深入,國內學術界對國際商法是否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對國際商法的概念和體系存在著爭議,這不僅阻礙了國際商法學研究的深入展開,而且不利於系統普及國際商法知識,不能滿足我國對外經濟交往的迫切需要。在我國加入WTO以後的今天,明確國際商法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地位、體系結構,對於推動我國法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進一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於國際商法的地位問題,實質上就是國際商法與相關法律部門之間的關系問題,即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部門分類問題。依法學的一般理論,劃分法律部門的主要標准為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其次為法律的調整方法[1](P291),後者主要是刑法與其他法律部門間的區分標准。其實持這種雙重劃分標準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因為法律的調整方法歸根到底是由法律的調整對象派生出來的,法律調整對象的性質和特點決定著法律調整方法及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特點。刑法的任務是調整由於犯罪所引起和發生的社會關系,刑法的調整方法(刑罰)是由這種需要調整的社會關系的特殊性質決定的。因此劃分法律部門時必須堅持統一的標准,否則就會造成邏輯上的混亂,而根本標准只有一個,就是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凡調整同一種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國際商法作為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有自己特有的調整對象的,即國際商事關系。所謂國際商事關系,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國際商事主體參與的商品流轉關系,其主體不論是個人、法人、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只要這種商事關系的當事人分屬於兩個以上不同的國家或國際組織,或其所涉及的商事問題超越一國國界的范圍,這種關系就可稱之為國際商事關系。國際商法的調整對象不僅在空間上超越了一個國家的國界,而且在內容上也以「商事」①為質的規定性,從而決定了國際商法既不同於以主權國家地域內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國內法體系,也與以國家之間非商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國際法不同。
國際商事關系是一個發展的、歷史的范疇。相應地,作為調整這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范疇。只有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國際商法的演變,才能正確認識國際商法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國際商法是國家間商事交往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產生的。11世紀起,隨著歐洲商業的復興和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出現了一些國際性的商業中心城市,這些城市中的商人從封建領主那裡買得了自治權,組建商人法庭,適用他們在商事交往中形成的習慣規則調整商事交易關系,由此而形成的法律被稱為「商人法」,以區別於當時佔主導地位的封建法、教會法等法律體系。後來,隨著歐洲航海貿易的發展,商人法逐步擴及到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實際上成了商人在歐洲各地港口或城市用以調整他們之間經濟貿易活動的法律和國際慣例。商人法從產生之時起就與當時佔主導地位的封建法、教會法截然不同,以自己特有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手段成為一個特殊的、獨立的法律部門。這種打破地域限制的跨國界商事交易法的形成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歐洲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為各國商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而國際商事交易的發展反過來又為國際商法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物質基礎。
討論國際商法的地位和體系,必須把國際商事法律規范與國際商法的淵源區分開。國際商法的淵源,指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其與國際商事法律規范之間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我們說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基於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內容、性質進行的分類,而非就其表現形式進行的分類。近代以來國際商法的淵源出現了新的變化,但並不影響國際商法的獨立性。相反,法律淵源的豐富反映了國際商法體系在隨著國際商事關系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在不同的法律淵源間的相互作用下,國際商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由於中世紀有限的國內立法基本不涉及國際商事關系,因此商人法在法律淵源上以不成文的商事慣例為主。16世紀起,隨著歐洲民族國家的產生,重商主義理論逐漸開始在歐洲盛行。在重商主義者看來,貨幣是一個國家財富的唯一表現形態,對外貿易是獲得財富的真正來源,只要在對外貿易中多賣少買就可以給國家帶來財富。各新興主權國家開始干預本國涉外商事交往,採取不同的方式將商人法納入本國的國內法體系[2](P210)。一些大陸法系國家則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形式,把商法包含在民法典內,作為民法的一部分制定下來。新生的民族主權國家通過把系統、靈活、強調公平合理的商人習慣法納入國內法體系,促進了各國國內傳統法律的現代化改造,有利於統一和維護國內商業秩序,促進了各國國內商業的發展。這一國內化進程對國際商法自身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使國際商法的淵源和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具有國際性的商人法被納入主權國家國內法體系後,使得各國國內商法成為調整本國對外商事關系的重要規則。從資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直到19世紀末以前,在國際商事交易中,國內商事立法一直是國際商法主要的法律淵源。國內法本質上屬於主權法的范疇,為法學理論中的「強制性規范」,即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規范。從這一角度說,商人法的國內化實質上是從主權原則和民族主義出發的商人法的民族化。從歷史的觀點看,這對促進本國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秩序的正常化起了積極作用,但以發展和未來的觀點來看,卻是與商事活動的國際性、跨國性相違背的。由於各國內商法主要是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制定的,而不是從國際商事活動的需要出發。因此,各國的商法不但很難充分涉及國際商事方面的問題,而且其中某些法律規定甚至與傳統的國際商事慣例背道而馳。國家法越多,各國交往中的法律沖突也越多,在發展國際貿易方面的法律障礙也越多。盡管這些法律沖突可以按照國際私法規則予以解決,但畢竟給順利進行國際商事交往增添了麻煩和障礙。因此,從19世紀末起,隨著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在國際商事交易活動日益發展的形勢下,各國政府都積極介入了統一國際商事交易規則的工作,以雙邊條約或多邊公約的方式推動著國際商事交易規則的國際統一化進程,使國家成為推動傳統國際商法變革的最重要力量。
D. 關於國際商法的論文題目(>﹏<)
1、以問題為中心,探索法學課程教學改革——以國際商
法教學改革調查分版析為例權
2、《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措施淺談
3、淺議雙語教學的目標、模式及資源開發——以《國際商法》教學為例
4、談高職院校非法律專業的國際商法教學
5、國際商法課程雙語教學研究初探
6、非法學專業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以《國際商法》課程為例
7、國際商法專論
8、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國際商法實務教材開發
9、《國際商法》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10、高職類國際貿易專業法律教學改革之探討——兼論經濟法和國際商法課程的整合
11、對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關系的深層思考
12、國際商法雙語教學若干問題研究
13、略論國際商法中的「標准格式之戰」
14、對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
15、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思考來源
(以上內容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E. 要寫商法的論文,不知道選什麼寫好,請各位幫忙
先搞個實踐吧,沒有實踐是很難想出問題的。
關於商法,你可以去請教那些工專作在屬商法第一線的「專家」們,然後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社會低層最容易接觸到這方面那些人的真實狀況,你還可以親自體驗一下,比如跟隨那些專門抓撲商業犯罪的公安,去了解他們是如何處理案子的,在旁邊親自觀察。
大概實踐花半年時間,寫論文就只花一兩個星期時間就行了。
F. 急求有關商法課程論文的論文題目~~不要整篇文章,只要相關題目即可~最好多點選擇~~謝謝~在線等~
1. 論經濟法與行政法的互動關系
2. 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辨正
3. 經濟法與弱勢群體的保護
4. 市場經濟與反壟斷的立法建設
5. 論規模經濟與反壟斷法的關系
6. 我國反壟斷法的價值取向
7. 反壟斷法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
8. 加入WTO與加強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的研究
9. 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精神
10. 新型消費領域消費者權利保護研究
11. 稅負公平原則和農村稅費改革
12. 稅收司法保障研究
13. 稅法公平價值論
14. 政策性銀行運行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15. 加入WTO後我國對外資銀行的監管策略研究
16. 銀行業與證券業混業經營的若干法律問題
17.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18. 論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礎
19.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0. 新形勢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與法律制度的建構
21. 國外社會保障稅對我國社會保障稅法的借鑒
22. 國外社會救助制度的比較與借鑒
23. 工傷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24. 論土地徵用制度
25. 房地產項目公司的法律問題研究
26. 土地儲備制度研究
27. 論農村土地承包制度
28. 農村土地權屬法律模式研究
29. 城市失地農民利益保護的法律思考
30. 罷工權法律制度研究
31. 勞動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32. 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研究
33. 論商法的基本原則
34. 我國《證券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修改建議
35. 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監管
36. 證券發行保薦人民事責任研究
37. 證券投資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38. 試論我國證券發行制度的完善
39. 試論我國企業立法體系的重構
40. 合夥協議法律性質研究
41. 公司章程法律性質研究
42. 論有限責任與債權人保護
43.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退出機制創新研究
44. 上市公司小股東利益保護機制研究
45. 《破產法》若干問題研究
46. 論獨立董事的義務
47. 公司資本制度研究
48. 論股權
49. 我國股份回購的現實意義與立法完善
50. 股東知情權研究
51. 企業並購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52. 關聯交易法律問題研究
53. 股東訴權的司法實務研究
54. 股權轉讓合同效力與股東登記的法律問題研究
55.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立法模式及其發展趨勢
56. 清算中公司的性質及其責任的承擔
57. 審理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的法律問題研究
58. 論保險利益
59. 票據權利研究
60. 信託的法律性質與基本理念
61. 保險委付研究
62. 論保險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
需要更多內容可參考中國論文援助中心
G. 國際商法的論文1500字
比喻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H. 國際商法可以寫什麼論文
1.淺談國際商法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2. 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辨正
3. 經濟法與弱勢群體的保護
4. 市場經濟與反壟斷的立法建設
5. 論規模經濟與反壟斷法的關系
6. 我國反壟斷法的價值取向
7. 反壟斷法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
8. 加入WTO與加強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的研究
9. 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精神
10. 新型消費領域消費者權利保護研究11. 稅負公平原則和農村稅費改革
12. 稅收司法保障研究
13. 稅法公平價值論
14. 政策性銀行運行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15. 加入WTO後我國對外資銀行的監管策略研究
16. 銀行業與證券業混業經營的若干法律問題
17.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18. 論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礎
19.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0. 新形勢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與法律制度的建構
21. 國外社會保障稅對我國社會保障稅法的借鑒
I. 我想寫一篇商法的論文,但不知道寫什麼,誰能給我提供一個論文題目啊
1論民商立法模式
2論商法強制性
3企業維持原則
4商法的效率價值
5論有限合夥
6論特許經營
7商業登記制度
8企業營業執照制度
9商業名稱權
10論公司設立的法律管制
11公司設立瑕疵論
12法定資本制
13公司設立驗資制度探究
14論股權轉讓
15公司治理基本模式
16論公東代表訴訟
17論異議股東回購請求權
18法定代表人制度
19論獨立董事制度
20論競業禁止
21累積投票制度
22經營判斷規則研究
23論資本維持原則
24公司債權人的法律保護
25公司社會責任論
26公司公積金制度研究
27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28論公司職工持股
29公司互相持股
30公司轉投資法律問題
J. 關於商法的論文
論商法的原則和精神
從商事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徵談起
摘要:中國商事通則的制定對於我國商事法律制度建設的現代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商法基本原則
的釐定和商法精神的弘揚與普及則是順利制定商事通則的關鍵,二者的成功實現取決於對商事法律關
系基本特徵的准確把握。商事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徵曾經是學界熱議的話題,其中的主流觀點卻值得反
思。商事法律關系的特徵是「聚合性」而非「營利性」,商事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的根本區別在於
「量變導致了質變」。這直接決定了商法與民法有著大相徑庭的原則和精神。
關鍵詞:商法;商事通則;商法基本原則
商法的產生與發展源於實踐。從需求的角度
說,商法的產生是為了適應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商
業的復興所帶來的商事交往的需要,而商人階層的
產生與其力量的不斷壯大也是商法產生所必須的
社會因素。獨立的商法產生之後,歐洲各國「政府
給予商人特殊的保護,加上後來的地理大發現,為
謀求國家的富強,並加強政府本身的統治,各國政
府大力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因而商人的利益更得到
尊重,於是重商主義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前奏,
促成了資本主義的工業起飛」。隨後,西方快速發
展起來,並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其他古代文明國
家。中世紀獨立商法的出現開創了歐洲的新紀元。
我國古代社會的特殊歷史條件決定了自然經濟在
社會經濟結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封建專制制
度的基石。商業對封建制度是有消解作用的,而商
法則是私法中最具有變革性的力量,故無論是基於
模糊的認識還是藉助歷史的慣性,中國古代的統治
者總是厲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限制商品經濟的發
展,打擊商人,貶抑商人,使他們得不到一個自由發
展的機會。所以,主要調整商人之間橫向聯系的商
法根本無法出現,相反,反映統治者對商業活動縱
向控制的商業法規在中國卻很發達。而真正意義
上的商法,在清末才在我國出現。在隨後的近百年
里,中國的商法與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樣經歷了
一
個曲折的過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甚至從法律
部門的序列中消失。我國的這一傳統,對市場經濟
的發展及國際貿易一體化是有負面影響的。
加入WTO為中國徹底打破舊有的輕商、抑商
傳統,振興商法帶來了新的契機。國際貿易日益一
體化的商品經濟潮流要求必須振興我國的商法。
我國的商事立法既沒有商法典編纂也沒有商法總
則的統領,盡管有的學者主張我國商法應採用民商
合一模式,但在現行的民法框架中還沒有反映對商
法整體原則的抽象與歸納,正在進行的《民法典》起
草工作似乎也未對商法的未來發展予以切實的考
慮與設計。更何況,商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
的重大區別本身就決定了商法和民法有著不同的
原則、方法和精神,應該是有區別的法律部門。①因
此,及時制定中國商事通則既可以盡快發揮統領單
行商事法規的作用,避免出現立法的重疊、交叉和
法律之間的沖突或不協調以及法律缺位等現象,又
可以為編纂商法典奠定基礎。然而,在對中國商事
通則制定相當關鍵的商事法基本原則的確定上目
前學界眾說紛紜。本文擬對其中一些主流觀點進
行反思,並對商事法的基本原則和商法的精神作一
次嘗試性探析。
一
、
商事詰律關系的根本特徵『聚合"
而非「營利"
人永遠是趨利避害的。同許多偉大的思想家
一
樣,馬克思認為:「所有的社會關系都首先是作為
利益關系表現出來的。…『人們所奮斗爭取的一切都
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利益本質上是人們企求滿足
的要求、願望或期待,它包括具體的物質財富獲取
和無形的精神財富獲取。從歷史唯物論和社會心
理學的觀點看,營利被看做人們追求的實現,這種
實現又是新追求的起點和契機,因此,追求利益即
營利是人類最一般、最基礎的心理特徵和行為規
律,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商事法
律關系當然具有營利性,但將營利性拿來作為商事
法律關系的根本或首要特徵以區別於其他的法律
關系並否認其他法律關系具有營利性,顯得過於牽
強。例如,簡單的民事交易雖然規模小,法律關系
主體簡單並且不具有反復和連續性,但在任何一次
正常的民事交易中,交易各方絕不會因為從事的不
是商事交易而放棄各自在民事交易中的營利目的,
相反嘈雜的菜市場上討價還價之聲總是不絕於耳。
應該說商事法律關系區別於民事法律關系及
其他法律關系的根本特徵應該是「聚合性」,這種
「聚合」是指商事法律關系的產生實際上是源於對
簡單民事法律關系及其他法律關系的聚合,單一的
以物易物和錢貨交換都不能被排除具有營利性,但
他們屬於民事法律關系的范疇,如果更多以至成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