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江華司法司

江華司法司

發布時間: 2022-06-18 16:19:47

㈠ 江華的人物生平

江華(1907-1999),湖南省江華縣人。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1907年8月1日出生於湖南江華縣瑤族貧苦農民家庭。於1999年12月24日10時08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青年時期,他滿懷救國救民之志,投身於群眾革命運動。1925年在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冬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先後擔任共青團湘南特委群委書記、衡陽總工會青工委主任、湖南汽車路總工會湘南辦事處主任,從事北伐宣傳工作。在1927年「四·一二」白色恐怖下,他不畏艱險,化名黃琳、黃春擔任中共湘南特委政治交通員。此後,歷任萍鄉縣委秘書、茶陵縣委書記。1928年11月調紅軍工作,先後擔任紅四軍前委秘書、紅四軍政治部秘書長,是紅軍初創時期在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下的軍隊政治工作領導人之一。參加了井岡山三次反「圍剿」斗爭、大柏地戰斗、長嶺寨戰斗、三下龍岩城等著名戰斗。1929年6月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後,他隨毛澤東同志離開紅四軍到閩西,任閩西特委秘書長、福建省委軍委常委。1930年歷任團政委、師政委,參加了五次反「圍剿」斗爭。1934年夏,廣昌戰役後,受「左」傾錯誤路線打擊,被撤銷職務。同年10月,隨紅軍三軍團長征。當時他瘧疾初愈,行走艱難,以對黨、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緊緊地跟上隊伍。遵義會議前夕恢復工作,任紅三軍團直屬隊政治處主任。
紅軍長徵到陝北後,江華同志任中央軍委警衛團政治委員、陝甘軍區關中軍分區司令員、紅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西安事變」後,奉命率部接防延安,任延安城防司令部政委。1937年春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一隊學習,後任第四隊隊長。畢業後,任中央軍委第四局副局長、局長。1938年8月赴山東敵後抗日,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主任、八路軍蘇皖縱隊政委兼司令員、山東縱隊二旅政治委員兼濱海軍政委員會書記、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務,為開辟山東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1943年秋回延安,入中央黨校一部學習。1945年夏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任山東代表團副團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江華同志赴東北,歷任中共安東省工委副書記、遼東省委第二書記、遼東軍區第二政委、中共遼東分局組織部部長兼社會部部長。1948年5月調任安東省委書記兼安東軍區政委。他正確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在東北局的領導下,放手發動群眾,開展土地改革運動,為開辟和建立遼東根據地,為支援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作出了貢獻。
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江華同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1949年8月,江華同志任杭州市委書記兼市長,杭州市警備司令、政委。他按照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市抓恢復生產,穩定物價,穩定社會秩序;在農村抓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到1951年7月,剿滅了土匪武裝,徹底摧毀潛伏的反動黨、團、特殘余組織,勝利完成土地改革。1954年8月任浙江省委書記。1956年任華東局書記處書記,浙江省委第一書記,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第五政委。在主持浙江省工作中,他認真貫徹執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發動和依靠廣大黨員和群眾,順利地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江華同志在毛澤東同志親自領導下,參與《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討論制定,並且在實踐中認真貫徹。經過10多年的努力,在人多地少,水、旱、蟲、風等自然災害頻發的條件下,浙江省提前一年實現《綱要》規定的糧、棉、豬等主要指標,做到糧食自給有餘,初步夯實了農業基礎,對國家作出了貢獻。
1956年4月,江華同志根據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中闡述的方針,改變了沿海一般不新建、不擴建工業基礎的做法,抓住機遇,以冶金、化工、電力、機械為主,建設起一批工業企業,優化了經濟結構,培養了一批幹部,為浙江的工業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主持浙江全面工作的12年中,江華同志團結省委一班人,十分重視幹部隊伍和黨的建設,依靠各級黨組織和人民群眾,深入調查研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浙江省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重大貢獻,深受浙江省廣大幹部群眾的愛戴。
在「文化大革命」中,江華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他毫不妥協,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堅持原則,堅持真理,表現了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錚錚鐵骨。
1975年1月,江華同志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在「四人幫」極端猖獗的壓力下,他批判了「砸爛公檢法」的反動口號,著手恢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取消的各級人民法院,落實黨在司法戰線上的各項政策。1978年,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並任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
198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江華同志為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主持了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10名主犯的審判工作。他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嚴格依法審理判決了這一重大案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江華同志主持了人民法院系統的撥亂反正、復查糾正冤假錯案的工作,平反了大量冤假錯案,對於實現全國政治上的安定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同心同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
江華同志為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傾注了大量心血,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督促檢查各級人民法院嚴格執法,有力地加強了新時期人民法院的建設。
江華同志是中共第八、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黨的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㈡ 我准備參加2009年的司法考試一年的時間復習時間夠嗎我以前沒有參加過需要什麼書謝謝!!

恭喜你,可以報考。報名條件是08年才放寬到專科法律專業畢業生也可以報考的,之前只有本科畢業生可報考。

我現在正在准備今年的司考,所以回答你的問題比較的專業!
你要買的書包括:
09年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俗稱三大本)定價260元

09年大綱新舊對照及考點增刪

09年萬國國家司法考試專題講座系列(不用挑別的了,萬國是公認的世面上講得最好的輔導教材)

09年版法條:可以選指南針版的司考必讀法律法規匯編(全三本),也可以用萬國出的重點法條解讀,全一本,適合不想看太多法條的人

包含09年真題在內的歷年真題匯編 真題市面上有很多,你可以挑你覺得講得好的,體例合你心意的(我買的是法律出版社的)

模擬題至少一套 模題不用買太多,最好的還是做真題。但是模題也不能不做。挑市面上你覺得好的就行。我買的法律出版社的,俗稱白皮書的一套。

這是基本的配備。其他的你覺得復習過程中有必要的,可以輔助買一些。不要被這么多書嚇怕了,都買不一定要全都看遍,有主有次復習即可。

另外,如果你基礎感覺不扎實,推薦你去上一些有名氣的輔導班,對提高層次很有幫助。

司考號稱華夏第一考,其實他並不是難,那些考到的知識點老師一講解你很快就能明白的。關鍵是多!!!
多啊!多死了!14門課程,出題者專考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搞的你需要全面細致的准備,准備了又不一定出,或者太多了又記不住。

這樣說的意思是,其實你不一定需要一年那麼長的時間來准備。戰線拉得太長也不好,前面記住的後面都忘了,後頭你會很沮喪,一般對於有基礎的來說6-4個月足夠了。況且09年的大綱教材什麼的要到明年4月才出。你就那個時候開始准備就不晚。

不過,一旦開始復習就要沉下心 穩住勁,扎扎實實 有計劃的復習哦。

祝你成功了!

㈢ 法院司法大數據怎麼預警風險

依託人民法院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台匯聚的審判資源信息,對玉溪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數字體檢」,形成《基於司法大數據的玉溪經濟社會運行情況評估報告》。市委書記王力、市長江華對司法大數據主動參與經濟社會運行風險評估給予了高度肯定,要求市委政法委牽頭負責,加快推進司法大數據參與社會治理風險評估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建設,讓司法大數據的深度應用成為推動玉溪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有力抓手。

《辦法》結合中央、省對大數據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部署和玉溪社會治理的新形勢,分總則、司法大數據、風險分析研判及防控處置、聯席會議分工協同、工作任務督辦、治理結果反饋及評價、監督考核、數據應用及保密、附則等9個章節20條內容,對司法大數據對「法治政府建設、經濟發展運行、誠信社會建設、平安社會建設、生活和諧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風險評估防控進行了全面規范。

《辦法》明確,實行由市委政法委主要負責人為召集人的「社會治理風險評估預警防控化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每半年召開一次聯席工作會議,研究基於司法大數據的社會治理風險評估及防控化解工作處置意見,統籌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社會治理工作。建立「數助決策」工作機制,形成法院司法大數據風險預警→各單位(部門)分析研判及防控化解→聯席會議分工協同→工作任務督辦→治理結果反饋→下一輪司法大數據風險評估檢驗→工作成效評價的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

《辦法》規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政法委報送《基於司法大數據的玉溪經濟社會運行情況評估報告》和其他專題分析報告,並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定期或不定期向中、高風險指標涉及的相關單位和職能部門發出《風險提示函》。有關單位和職能部門根據市中級人民法院《風險提示函》,對中、高風險指標反映出的問題,結合各自的工作職能職責,查找工作中存在問題、漏洞,全面推進防控化解處置工作。《辦法》施行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針對民間借貸管控風險、勞務糾紛風險、葯品安全風險、行政濫訴防控風險、拖欠勞動報酬防控風險等,向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人社局發送了《基於司法大數據的玉溪經濟社會評估指標高風險提示函》。

《辦法》還規定了監督考核和數據應用及保密規定。將基於司法大數據的社會治理風險評估預警防控化解工作督辦事項辦理納入全市平安建設考核內容;

㈣ 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有叫江華的人嗎

如果接到電話說什麼中獎、銀行卡、身份證等信息。一般都是詐騙電話。他們都是冒充司法人員。公檢法不是用電話辦理案件,告訴你什麼警號的,無法驗證真偽。不要理他就可以,記住不要按他的操作執行,掛掉就可以。不要擔心身份證、姓名。

㈤ 政法委和公、檢、法三個部門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公安、法院、檢察院三機關的相互關系」中指出:「公安、法院、檢察院都是國家專政的武器,互相之間有分工合作,也有制約,對一個案件處理得正確與否,三機關都要負責。公安機關捕人要經檢察機關批准,檢察機關起訴需由法院判決,對法院的判決檢察機關有權提出抗議,三機關都是國家司法體系中的一環。當然有時互相間是有矛盾的.如公安機關要捕某人,檢察院可以不批准;檢察院起訴,法院可以判決無罪;對法院的判決,當事人不服可以上訴,檢察機關也可以提出抗議。不過,這不是本質上的矛盾,而是工作上的正確與錯誤的矛盾。」「公安、法院、檢察院都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國家機關,都是為打擊敵人、懲罰犯罪而工作,必須互相密切地合作,相互制約,以達到准確打擊敵人的目的。
「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中指出:「三個機關是在黨的領導下,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就是打擊敵人,保護人民,就是從法制方面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這好比一個工廠的三個車間,三道工序。公安一道工序,檢察一道工序,法院一道工序。三個機關,一個任務,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又是執行的同一個法律,一分為三,三合為一。不要講你大還是我大,你重要還是我重要,而是誰的意見對就尊重誰的意見。」
「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公、檢、法三機關是分工負責的三道工序,互相協作、配合、互相制約。同是一個案子,一個事實,一個法律,一個政策,一個黨的領導,為什麼不能協作配合,特別是協作共同弄清、核實犯罪事實、情節? 互相制約不是互相扯皮,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證三機關都能正確地依法辦事。」
刑事司法機關之間的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站在一條戰線上的一面關系,即所謂「公、檢、法一家人,辯護律師做僕人,擰成一股勁,共同斗敵人。」總體上看,缺少現代刑事訴訟關於司法權具有最高權威,對偵查權行使司法審查權的訴訟觀念。
執政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
我們公安機關歷來是密切依靠群眾,依靠黨委領導的。歷史上保衛工作曾犯過神秘化、孤立主義的錯誤,在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糾正了,以後一直是依靠群眾的。
「司法工作不僅要按方針、政策辦事,而且要按法律辦事」
法院審判時不管對什麼人,都要依照法律辦事,只要犯了法,就要依法判決。法院是集體領導制,審判委員會是一種民主集中的內部組織,除簡單的民事案件外,法院均採取合議制進行辦案。法院獨立進行審判活動是指其機關組織而言,而不是指審判員個人。同時這種獨立也只是相對的。法院要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下級法院要受上級法院的監督,還要受檢察院的監督,所以說法院並不是什麼特權機關。所謂獨立行使職權,是指法院只依照法律行使自己的審判權,依法判案也就是說法院的審判活動只服從於法律,不受其他干涉。
檢察機關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地方國家機關的干涉,這是為了保證法律在全國統一、正確地實施。檢察機關與法院不同。法院是選舉制,而檢察機關除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經選舉產生外,均為任命制;法院是合議制,而檢察機關是首長負責制。這種首長負責制是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上實行的,我們強調了集體領導與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原則。檢察委員會是集體領導的組織形式,但它又是在檢察長的領導下討論研究有關檢察工作的重大問題的。當委員會與檢察長意見不一致時,由檢察長決定,但需將分歧意見報告上級檢察機關。
法院實行獨立審判制,檢察機關實行垂直領導制,不是不要黨的領導。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要堅持黨的領導。黨領導我們制定法律,黨也領導我們貫徹與執行法律,黨的領導並不影響獨立審判。檢察機關實行垂直領導,不受地方國家機關的干涉,但應堅持黨的領導,還要依靠人民群眾,走群眾路線,接受群眾的監督。黨的領導是為了保證檢察機關正確行使職權完成任務。因此要加強黨對公安、法院、檢察院三機關的領導,只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
公安、檢察、法院三機關的工作關系是在黨的領導下,遵照憲法、刑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為了共同維護社會主義法制而在工作中實行分工協作和互相制約,以保證淮確地打擊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保護人民。刑事訴訟法(草案)從程序方面規定了三機關的職權和工作關系。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批准逮捕和檢察(包括偵查)、提起公訴,由檢察院負責。公安機關對檢察院的決定有不同意見,可以要求復議。案件的審判由法院負責,檢察院對法院判決不同意,可以提出抗訴。
「兩院獨立行使職權,這不是黃火青、江華同志要求的,也不是法院、檢察院哪個同志要求的,而是黨中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賦予他們的庄嚴的職責。這是很重的擔子。規定兩院獨立行使職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並不是新的東西,而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早在一九五四年制訂我國第一部憲法和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時就明確規定了的,是我們一貫的主張。」
「檢察院獨立行使職權,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不管你是什麼人,都要服從法律。在法律面前不承認任何人有任何特權。服從法律,就是服從黨中央的領導和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決定,也就是服從全國人民。它就是從法制方面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黨委不批一般案件:是不是否定或者削弱黨的領導?不,決不是這樣。相反地,要加強黨委對公、檢、法的領導,特別要領導和支持兩院獨立行使職權,檢查、督促公、檢、法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嚴肅、正確執行法律,嚴格依法辦案、依法辦事,還要為公、檢、法特別是檢察院、法院配備足夠的政治上可靠、思想作風好、有工作能力的稱職的幹部,不能把一些不能勝任的幹部當做包袱推給公、檢、法。還有大量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黨委很好抓起來。總之,沒有黨委的領導,公、檢、法機關是不可能完成黨和國家交給他們的任務的。」
「司法獨立,還要不要黨的領導? 這是一個老問題。有人提出,法院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任何機關、團體、個人不得干涉和施加影響。這樣講,還要不要受黨的領導?還要不要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公、檢、法互相制約,也是一種干涉,不允許嗎? 工、青、婦對審判發表一點意見,也是影響,這都不行?甚至審判員個人都要獨立,不受審判委員會、院長、庭長的領導.只能他一個人說了算,那怎麼行呢? 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黨也領導人民執行法律。政法機關是專政機關,掌握生殺大權,更要置於各級黨委的領導之下。如果不要黨的領導,或者自成系統,實行垂直領導,脫離行級黨委的領導,不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不可能勝利完成任務。特別是公安機關,什麼時候向黨委保密、封鎖,或者只向黨委反映片面情況,脫離黨委領導,就要出亂子。在這方面,中國、蘇聯的經驗教訓是不少的。」
在黨的領導下,專門機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是我們黨的傳統,有很豐富的經驗。群眾路線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這就是說,我們做一切工作都要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否則.工作就做不好。」
「政法機關的任務是很繁重的,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必須純潔。政法隊伍要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即忠於人民,忠於祖國。無論黨員、非黨員都要以這樣的標准來要求自己。」

㈥ 司法考試放寬地區是那些地方

2019年司法考試合格分數線放寬地區有西藏自治區、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

具體為全國合格分數線為180分。西藏自治區放寬合格分數線為140分,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等「三區三州」放寬合格分數線為150分;其他放寬地方放寬合格分數線為160分。

另國家司法考試在報名參考時針對國務院審批確定的十四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所轄縣(縣級市、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級市、區)以及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的地區如西藏自治區可以將報名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學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

(6)江華司法司擴展閱讀:

司法考試報名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高等學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學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5、品行良好。

2019年司法考試相關事宜:

1、主觀題考試的報名和交費時間為9月7日0時至9月11日24時。

2、主觀題考試時間為10月13日8:30-12:30,考試時間240分鍾。

3、2019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實行計算機化考試。試題、答題要求和答題界面均在計算機顯示屏上顯示,應試人員應當在計算機答題界面上直接作答。

4、使用計算機考試確有困難的應試人員,可在確認報名參加主觀題考試時申請使用紙筆考試方式。

5、主觀題考試設置選作題的,應試人員應選擇其一作答。

6、主觀題考試由司法行政機關為應試人員統一配發法律法規。

㈦ 司法考試C證,在廣東承認嗎或者說在那些地區承認

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名單

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名單

(全國共1410個)

1.北京市(無)

2.天津市(無)

3.河北省 (48個)

淶水縣、阜平縣、唐縣、淶源縣、望都縣、易縣、曲陽縣、順平縣、宣化縣、張北縣、康保縣、沽源縣、尚義縣、蔚縣、陽原縣、懷安縣、萬全縣、承德縣、平泉縣、隆化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寬城滿族自治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孟村回族自治縣、行唐縣、靈壽縣、贊皇縣、平山縣、青龍縣、大名縣、魏縣、臨城縣、巨鹿縣、新河縣、廣宗縣、平鄉縣、威縣、赤城縣、崇禮縣、灤平縣、海興縣、鹽山縣、南皮縣、武邑縣、武強縣、饒陽縣、阜城縣、(涿鹿縣趙家蓬區)

4.山西省 (56個)

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大同縣、五台縣、繁峙縣、興縣、臨縣、石樓縣、嵐縣、吉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汾西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

婁煩縣、平順縣、壺關縣、武鄉縣、右玉縣、左權縣、和順縣、平陸縣、代縣、寧武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方山縣、中陽縣、陽曲縣、沁縣、沁源縣、陵川縣、榆社縣、昔陽縣、萬榮縣、聞喜縣、新絳縣、垣曲縣、夏縣、古縣、浮山縣、鄉寧縣、文水縣、交城縣、柳林縣、交口縣、離石區、平魯區

5.內蒙古自治區 (全區共101個)

6.遼寧省 (10個)

岫岩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寬甸滿族自治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鳳城市、北寧市

7.吉林省 (11個)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伊通滿族自治縣、靖宇縣、鎮賚縣、通榆縣、大安市、龍井市、和龍市、汪清縣、安圖縣

8.黑龍江省 (21個)

明水縣、青岡縣、望奎縣、蘭西縣、龍江縣、泰來縣、甘南縣、富裕縣、林甸縣、克東縣、拜泉縣、延壽縣、綏濱縣、饒河縣、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撫遠縣、同江市、海倫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9.上海市(無)

10.江蘇省(無)

11.浙江省 (1個)

景寧畲族自治縣

12.安徽省 (27個)

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利辛縣、壽縣、霍邱縣、金寨縣、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潁東區、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裕安區、舒城縣、石台縣、金安區(六安市)、懷遠縣、定遠縣、太和縣、渦陽縣、郎溪縣、界首市

13.福建省(無)

14.江西省 (41個)

蓮花縣、贛縣、上猶縣、安遠縣、寧都縣、於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瑞金市、南康區、遂川縣、萬安縣、永新縣、井岡山市、樂安縣、修水縣、吉安縣、廣昌縣、上饒縣、橫峰縣、余干縣、鄱陽縣、德安縣、都昌縣、吉水縣、峽江縣、新干縣、永豐縣、泰和縣、安福縣、萬載縣、銅鼓縣、黎川縣、南豐縣、宜黃縣、資溪縣、弋陽縣、萬年縣、樂平市

15.山東省(無)

16.河南省 (55個)

嵩縣、汝陽縣、洛寧縣、欒川縣、魯山縣、盧氏縣、南召縣、內鄉縣、鎮平縣、淅川縣、商水縣、沈丘縣、鄲城縣、淮陽縣、太康縣、新蔡縣、蘭考縣、民權縣、寧陵縣、柘城縣、光山縣、新縣、固始縣、淮濱縣、商城縣、潢川縣、宜陽縣、滑縣、封丘縣、范縣、台前縣、社旗縣、桐柏縣、睢縣、虞城縣、上蔡縣、平輿縣、確山縣、杞縣、通許縣、葉縣、郟縣、內黃縣、原陽縣、南樂縣、濮陽縣、舞陽縣、夏邑縣、羅山縣、息縣、扶溝縣、鹿邑縣、正陽縣、泌陽縣、汝南縣

17.湖北省 (35個)

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丹江口市、保康縣、團風縣、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蘄春縣、麻城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宣恩縣、咸豐縣、來鳳縣、鶴峰縣、孝昌縣、大悟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陽新縣、神農架林區、遠安縣、興山縣、南漳縣、監利縣、浠水縣、崇陽縣、通山縣

18.湖南省 (52個)

新邵縣、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綏寧縣、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武岡市、石門縣、慈利縣、桑植縣、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新化縣、漣源市、瀘溪縣、鳳凰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花垣縣、茶陵縣、炎陵縣、宜章縣、汝城縣、桂東縣、安仁縣、安化縣、平江縣、新田縣、江華縣、衡山縣、祁東縣、澧縣、南縣、永興縣、祁陽縣、江永縣、寧遠縣、藍山縣、雙峰縣、張家界市永定區、武陵源區

19.廣東省 (3個)

乳源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

20.廣西壯族自治區 (全區共109個)

21.海南省(10個)

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五指山市、三亞市、東方市

22.重慶市 (23個)

城口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豐都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黔江區、武隆縣、萬州區、開縣、潼南縣、榮昌縣、梁平縣、墊江縣、忠縣、南川區、涪陵區

23.四川省(全省共181個)

24.貴州省 (全省共88個)

25.雲南省(全省共129個)

26.西藏自治區(全區共73個)

27.陝西省 (88個)

扶風縣、隴縣、千陽縣、麟游縣、永壽縣、長武縣、淳化縣、周至縣、太白縣、南鄭縣、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佛坪縣、漢濱區、漢陰縣、石泉縣、寧陝縣、紫陽縣、嵐皋縣、平利縣、鎮坪縣、旬陽縣、白河縣、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橫山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清澗縣、子洲縣、印台區、耀州區、宜君縣、旬邑縣、合陽縣、澄城縣、蒲城縣、白水縣、富平縣、延長縣、延川縣、宜川縣、定邊縣、藍田縣、戶縣、高陵縣、鳳翔縣、岐山縣、眉
縣、鳳縣、三原縣、涇陽縣、乾縣、禮泉縣、彬縣、武功縣、華縣、潼關縣、大荔縣、子長縣、安塞縣、志丹縣、吳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黃龍縣、黃陵縣、神木縣、府谷縣、靖邊縣、陳倉區、華陰市、臨渭區、榆陽區

28.甘肅省 (全省共86 個)

29.青海省 (全省共43個)

30.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區共22個)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區共99個)

來源:司法部司法考試司

㈧ 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的有關規定,發生宅基地糾紛後,當事人還可申請所在村、鎮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簡稱最高法或最高院或高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第一百二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第一百二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法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一百二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第三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三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最高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和其他需要設的審判庭。
第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下列案件:
(一)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三)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第三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編輯本段]【職責許可權】
(1)審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不服的上訴和抗訴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2)核准死刑。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行使。
(3)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4)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法院再審。
(5)對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在適用類推上,有核准權。
(6)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等問題,進行解釋。
[編輯本段]【工作原則】
(1)平等原則。這就是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在適用法律上不允許有特權,不得有任何歧視。
(2)公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開進行。
(3)辯護原則。被告人依法有權委託他人或由自己,在審判過程中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材料證據進行辯解。
(4)合議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1—3人以及人民陪審員2—4人組成合議庭。審判上訴或抗訴案件,由審判員3—5人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1人擔任審判長,成員權利平等。
(5)迴避制度。如果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請求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是否迴避,由院長決定。另一方面,如果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需要迴避時,報告院長決定。
(6)獨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編輯本段]【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規定:
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
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如果有原則性的分歧,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或決定。
[編輯本段]【機構設置】

[編輯本段]〖立案庭〗
1、對最高人民法院辦理的各類案件進行立案。其中,對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各類第一、二審案件,死刑復核案件以及請示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領導和領導機關批辦轉辦的各類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裁判的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登記立案後轉有關庭(辦)處理。
2、審查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各類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審查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再審改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認為申訴無理的,予以駁回;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審查處理。
3、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少數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處理。
4、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有關庭(辦)處理。
5、處理非訴來信、采訪。
6、審理管轄爭議案件。
7、處理司法救助申請事宜。
8、對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審限流程管理。
[編輯本段]〖刑事審判第一庭〗
1、審判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軍人違反職責罪等第一、二審案件,復核死刑案件。
2、審理相關的涉外內審案件。
3、審理涉外移管案件。
4、審理相關的因特殊情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復核案件;審理因特殊情況假釋的復核案件。
5、處理相關的死刑喊冤案件。
6、審查死刑備案材料。
7、辦理相關大案要案的協調、指導事宜。
8、指導全國法院的減刑、假釋工作。
[編輯本段]〖刑事審判第二庭〗
1、審判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財產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等第一、二審案件,復核死刑案件。
2、審理相關的因特殊情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復核案件。
3、處理相關的死刑喊冤案件。
4、辦理相關大案要案的協調、指導事宜。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一庭〗
1、審判第一、二審有關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傳統民事案件,房地產案件(包括房屋買賣、租賃、預售、按揭、開發合同案件,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合同案件,建築工程承包合同等案件);不動產相鄰關系案件,鄰地利用權案件以及其他不動產案件(包括山林、水利、草原、灘塗、鐵路、機場、公路、橋梁、港口、堤壩等不動產引起的案件。涉及以房地產及其他不動產為抵押的合同,其性質以主合同性質確定);農村承包合同案件;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侵權案件。
2、審理申請撤銷相關仲裁的案件。
3、審理適用特別程序的案件。
4、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
5、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6、指導人民法庭工作。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二庭〗
1、審判第一、二審國內法人之間、法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案件,審判第一、二審國內證券、期貨、票據、公司、破產等案件。
2、審理申請撤銷國內仲裁的案件。
3、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三庭〗
1、審判第一、二審著作權(包括計算機軟體)、商標權、專利權、技術合同、不正當競爭以及科技成果權、植物新品種權等知識產權案件。
2、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知識產權申請再審案件以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知識產權申請再審案件。
3、辦理知識產權申請復議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四庭〗
1、審判第一、二審海事案件。
2、審判第一、二審法人之間、法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和侵權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審判第一、二審證券、期貨、票據、公司、破產等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審判第一、二審信用證案件。
3、審查申請撤銷、承認和強制執行國際仲裁裁決、外國法院判決的案件。
4、審查有關涉外仲裁條款效力的案件。
5、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海事申請再審的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中級人民法院和海事法院生效裁判的海事申請再審的案件、海事行政案件和有關海事扣船執行案件。
6、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行政審判庭〗
1、審判第一、二審行政案件和行政賠償案件。
2、審查處理立案庭移送的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行政申訴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基層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行政申訴案件。
3、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
4、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案件。
5、審批高級人民法院行政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
l、依法辦理應由本院賠償委員會受理的國家賠償案件。
2、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決定的賠償申訴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中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決定的賠償申訴案件。
3、辦理賠償委員會日常事務,執行賠償委員會決定事項。
[編輯本段]〖審判監督庭〗
1、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本院各類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判高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改判死刑,報請本院核準的刑事案件;依法核准因被告人在死緩考驗期內故意犯罪,應當執行死刑的案件。
2、審查處理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經立案庭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各類案件;審查處理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或者再審改判,仍繼續向本院申訴、申請再審,經立案庭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審查處理雖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但立案庭認為原審裁判符合立案條件的少數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
3、審查處理院領導、領導機關交辦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的各類案件,以及下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再審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執行工作辦公室〗
1、執行最高人民法院一審生效法律文書及法律規定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必要時組織或參加下級法院重大疑難案件的執行工作。
2、辦理當事人對高級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不服,按照民訴法的規定向本院申請復議的案件。
3、審查、監督立案庭移送的當事人或案外人提出的各級人民法院執行案件過程中存在違法執行或消極執行問題的執行案件。
4、協調處理法院間在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執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案件;協調處理執行過程中突發的暴力抗法事件;協調處理高級人民法院報送的執行法院與公安、檢察、工商、銀行、稅務、海關、部隊等有關部門或其他執法機關在執行過程中發生沖突的案件。
5、組織全國法院統一的執行行動。
[編輯本段]〖研究室〗
1、辦理審判委員會會務,開展總結審判經驗的調研及辦理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事項。
2、起草司法解釋及有關組織、協調、編纂等工作。
3、起草綜合性文件、報告。
4、負責司法統計。
5、負責宏觀調查研究工作。
6、參與立法活動,研究、徵集對法律、法規、規章草案的意見。
7、對下級人民法院和有關部門提出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答復。
8、辦理或協調辦理涉港、澳、台的法律事務。
9、指導少年法庭工作。
10、辦理人權方面的事務。
[編輯本段]【歷任院長、副院長】
沈鈞儒被任命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通知書1949年9月—1954年9月(人民代表大會制之前) 院 長 沈鈞儒 副院長 吳溉之 張志讓 張蘇
1954年9月—1959年4月(第一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董必武 副院長 高克林 馬錫五 張志讓
1959年4月—1965年1月(第二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謝覺哉 副院長 吳德峰 王維綱 張志讓
1965年1月—197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楊秀峰 副院長 譚冠三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邢亦民 王德茂 張志讓
1975年1月—1978年3月(第四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江華 副院長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鄭紹文
1978年3月—1983年6月(第五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江華 副院長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鄭紹文 宋光 王懷安 王戰平
1983年6月—1988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鄭天翔 副院長 任建新 宋光 王懷安 王戰平 林准 祝銘山 馬原
1988年4月—1993年3月(第七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任建新 副院長 華聯奎 林准 祝銘山 馬原 端木正
1993年3月—1998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任建新 副院長 祝銘山 謝安山 高昌禮 唐德華 劉家琛 羅豪才 李國光 林准 華聯奎 端木正 王景榮 馬原
1998年3月—2003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肖揚 副院長
2003年3月—2008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肖揚 副院長
2008年3月—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王勝俊 副院長 沈德詠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郵政編碼:100745)
網址:http://www.court.gov.cn/

㈨ 怎樣認識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320508.htm

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帶領全國人民走過了一段光輝歷程,使我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領域發生了令世界矚目的變化。回顧我們黨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方面的成就,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確立是一個繞不開的大事件。作為長期致力於新中國法學研究和建設的專家,您能否回顧一下我國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歷史進程?
李步雲:好的。我國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以黨的十五大為新的里程碑,經歷了早期的理論准備和法治實踐,以及後期的正式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進一步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這兩個大的發展階段。第一發展階段有五個主要標志:一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它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現在起,應當把立法工作擺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重要日程上來。檢察機關和司法機關要保持應有的獨立性;要忠實於法律和制度,忠實於人民利益,忠實於事實真相;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於法律之上的特權。」二是1979年《中共中央關於堅決保證刑法、刑事訴訟法切實實施的指示》。它強調,刑法等七部法律通過後,「它們能否嚴格執行,是衡量我國是否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標志。」這是建國後包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法治」這一概念。這一文件還決定「取消各級黨委審批案件的制度」,取消「文革」中「公安六條」中所規定的所謂「惡毒攻擊」罪和「反革命罪」。三是在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江華所作工作報告提了「以法治國」,大會批准了他的報告。這是在國家重要文獻中第一次提「以法治國」。四是1980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里程碑――評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該文是應中央領導要求撰寫。它總結了這次歷史性審判的五條法律原則,即「司法獨立、司法民主、實事求是、人道主義和法律平等」。該文指出:「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審判是我國民主和法制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引人注目的里程碑。它充分體現了以法治國的精神,堅決維護了法律的權威,認真貫徹了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各項原則……」這是最早提「以法治國」的黨的重要文獻。五是1982年憲法。它的序言庄嚴宣示:本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單位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具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這部憲法還恢復了1975年憲法被取消的司法獨立和法律平等的原則。
依法治國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在這一治國方略和奮斗目標問題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依法治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二是他提出過一系列法治原則,這些原則也正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和准則。例如,他提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建立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是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新一代領導集體在實施依法治國問題上繼承並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其發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通過黨內民主和國家民主的正式程序,將依法治國方略和建設法治國家的奮斗目標確立下來;二是對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作了全面概括,並將其提高到「治國基本方略」的高度;三是在黨和共和國發展史上第一次採納並使用「法治國家」這一概念,並對其基本內涵和要求作出豐富和發展;四是對人權概念作了充分肯定,並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五是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新概念,將民主法治人權從「精神文明」范疇中獨立出來,由以往兩大文明改為三大文明,凸現了憲政的重要戰略地位;六是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為實行依法治國奠定了新的思想內涵和理論基礎。

二、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

記者:依法治國方略為什麼在改革開放後才能提出?
李步雲: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的60年裡,前30年我們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走過了一段很長的彎路。這里有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建國後的頭8年裡,盡管我們處在國外敵對勢力的包圍之中,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國內也經歷了種種制度改革,但憲政建設仍然走在前進的道路上,其主要標志就是1954年憲法的制定和實施。然而,自1957年初起,由於國際上「波匈事件」的影響和國內成就而引發的「唯意志論」急劇膨脹和「個人崇拜」的抬頭,黨中央就開始執行了一條「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的思想和政治路線。其主要標志是1957年的「反右派」、1958年的「三面紅旗」、1959年的「反右傾」、1962年的「農村四清」。這條錯誤路線導致民主法制建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其最終結果就是十年「文革」悲劇。這場「浩劫」使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猛醒:不搞改革開放,不走以「民主、法治、人權」為基本內容的「憲政」之路,民族不能振興,人民不能幸福,也勢必亡黨亡國。同時,這場苦難也造就了一代偉人鄧小平和不少黨內外堅持思想解放和改革的有識之士。
記者:如何理解依法治國的科學涵義?
李步雲:廣義上,依法治國包括「法治國家」在內;狹義上,兩者又有一定區別。依法治國是一項治國戰略方針,其內涵:一是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理念和指導思想,即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條件,是建立一個良好而有權威的法律制度,而不應寄希望於出現一兩個聖王賢君;二是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理政的根本准則,即治國要依法,而不能依少數領導者個人的看法來治理,不能長官意志決定一切。法治國家是近代以來一種文明進步的政治法律制度類型,要求具有一系列具體明確的標志與要求。正確理解「依法治國」還要重點把握以下三點:
其一,依法治國貴在良法之治。法治有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之分。實質法治即良法之治,形式法治則是指不論法律好壞,只要依法辦事就是法治。相對近代以來「應然」意義上的法治,古代法治是形式法治。一般說來,古代法治比人治文明進步。近代與現代的良法之治,其主要內容在其法律是否體現法制民主,法律平等,人權保障與權力制約等原則。有人認為「形式法治」比「實質法治」要好,理由是在一定意義上,程序法比實體法更重要。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因為它完全混同了兩個不同的問題,不符合中外學者對「形式法治」和「實質法治」通常的理解。「實質法治」並非輕視法律程序的價值,而是相反。
其二,依法治國重在依憲治國。這里的憲法,當然是指社會主義憲法。首先,這是由憲法的性質和地位所決定。憲法無權威,難以樹立法律的權威,只有依憲治國,才能從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其次,同「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官」的現代法治精神相關聯。領導幹部守法,就會影響一般幹部守法。再次,也同我國憲法缺少應有權威,實施並不理想有關。
其三,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官」。依法治國既治「民」也治「官」,但根本目的、基本價值和主要作用應當是治官。這是因為,雖然「主權在民」,但實際掌握和運用權力治理國家的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治國就是要求他們依法辦事,依法用權。而且,受封建主義法律文化的影響,不少人習慣於把法律看作僅僅是管治老百姓的工具。還有,權力腐敗現象,同缺少這種認識和依法治「權」力度不夠是分不開的。

記者:據說,從1979年學術界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到1999年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這20年間有過很多的爭論,比如,有一種觀點就認為,法治是純西方的東西,提依法治國有片面性,講健全「法制」就可以了。那麼,能否詳細地介紹一下在此其間主要有過哪些爭論?
李步雲:概括來說,主要有三大派別:即「法治論」、「結合論」和「取消論」。「法治論」主張,要法治不要人治,倡導依法治國;「結合論」認為,法治與人治各有長短,兩者應當結合;「取消論」認為,法治是純西方的東西,提依法治國有片面性,我們講健全「法制」就可以了。由於倡導依法治國,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時代的精神,符合事物的規律,而逐步為執政黨和政府所採納。了解這三大派所爭論的核心觀點,對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結合論」的根本錯誤是,將「法治」等同於「法的作用」,將「人治」等同於「人的作用」。正如有的學者所作的形象比喻:「只有將武器和戰士相結合,才能產生最大的戰鬥力。」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問題,從而不符合中外歷史上人們賦予法治與人治的本來含義,混淆了法治與人治作為兩種完全對立的治國理念和治國原則的界限。
「取消論」的錯誤之一是,混淆了「依法治國」同「法律萬能」論的原則和區別。任何理論與方針政策,都有其特定的涵義、內容和適用范圍。依法治國最基本的含義是,國家要有一整套良好的法律,任何組織與個人都要嚴格依法律辦事;這並不否認和妨礙我們國家還可以有「雙百」方針、「科教興國」、「以德育人」、「構建和諧社會」等等治國的方針或發展戰略。錯誤之二是,誤解了制度和人的關系。只強調了「法律是人制定的,也要人去遵守」這一點,沒有看到,「制度好,可以防止壞人干壞事;制度不好,領導人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甚至會走向自己的反面。」依法治國並不否認領導人的作用和他們應有的權威,而只是強調領導人的權力應由法律明確規定,權力應按法定程序行使。錯誤之三是,將依法治國同黨的領導對立起來。依法治國有利於實現和鞏固黨的領導,原因在於:在一定意義上,法律是黨的政策的具體化、條文化;將黨的政策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可以使黨的政策更為妥當和有利於更好地實現;是黨在領導立法、執法和司法;在現代,以黨代政和以政策代替法律有損於黨的形象和威信。但是,實行依法治國,要求黨的傳統的執政理念和方式作出一些重要改變。錯誤之四是,不理解「法制」與「法治」存在三個方面的基本區別:「法制」即「法律制度」的簡稱,它是相對於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等而言;法治則是相對人治而言。法律制度是一套法律規則以及憲法與法律怎樣制定和實施的一套制度;法治則是與人治完全相對立的兩種不同的治國理念、原則和方法。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實行「法治」。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也有法律制度,但希特勒獨裁,其法律具有法西斯的性質,黨衛軍橫行,因而它只有自己的法律制度,而不是實行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國民黨統治中國22年,也是這種情況。

三、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標准、原則和要求

記者: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那麼,怎樣才算實現了這一目標?也就是說,法治國家的標準是什麼?
李步雲: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標准、原則和要求,既要堅持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經驗積累,又要從本國的具體國情出發;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理想追求,又要具有中國特色;既要堅持一些基本原則和要求,又要尋求其實現形式的多樣性,以及發展過程的階段性。我們主張可歸結為如下10項。
第一,法制完備。要求建立一個門類齊全、結構嚴謹、內部和諧、體例科學的法律體系,做到上下(上位法與下位法)左右(此部門法與彼部門法)前後(前法與後法)里外(國內法與國外法)彼此之間統一、協調、不相互矛盾和彼此脫節。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法律體系」科學合理,是「良法」的一個形式要件。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但還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學界有人認為,我們過去立法過快過多,是搞立法「浪漫主義」,並把法律執行不好歸咎於它。後者有很多原因,同我們的立法沒有多大關系。現今某些西方國家進行的法制改革內容之一,是將過於龐雜繁瑣的法律體系改得相對簡單明了一些,便於人民掌握。我國不存在這種情況,問題倒是相反,有些法律過於原則,不便操作;有些法律缺少「法律後果」的設計,成了「沒有牙齒的老虎」。
第二,主權在民。要求法律應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實現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前者包括民主權利的切實保障,國家政治權力的民主配置,民主程序的公正嚴明,民主方法的科學合理。後者包括立法、司法、執法、護法等法制都要做到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人民」二字應當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中國特色」。進一步提高法制民主化水平,今後一個時期應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在法制的各個環節加大公開性和工作透明度。這是在法治領域公民參與和監督的前提。在立法領域,應發展與完善公民旁聽人大會議制度、立法聽證制度、法律草案全民討論制度等。在司法領域,要徹底實行法定的公開審判、辯護、迴避以及陪審員、律師等制度,克服行政式管理模式。
第三,人權保障。國家工作人員要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必須切實謀求和保障公民的各種利益。在現代民主法治社會里,人民的各種利益,必須也必然通過法律作出具體和明確的規定,並運用法律的權威予以保護。這就表現為公民在憲法和法律上的種種權利。全部法律有兩個基石范疇。私法主要調整公民彼此之間的「權利」關系,公法則主要規范立法、行政、司法等國家機關內部的「權力」關系,以及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關系。但是,國家「權力」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為保障公民的「權利」服務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法學就是權利之學」;「保障人權」即爭取、促進和保護人民的各種利益,乃是全部法律的根本目的。
第四,權力制約。依據現代民主原則,建立起分權、權力相互制約的國家權力結構體系,是現代法治國家的一個重要特徵。權力不受制約必然腐敗這一鐵的規律,已經在全黨全國取得共識。黨的十七大報告為此強調:「要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要正確樹立國家的權力觀,搞清楚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兩者的區別及其相互關系是十分必要的。從黨的十五大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七大報告,對完善國家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機制越來越重視,甚至對領導幹部的質詢、問責、經濟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具體制度都寫進了黨的十七大報告。從理論上概括制約國家權力的基本方法和渠道是四個:即以國家法律規范和制約國家權力;以一種國家權力(即檢察,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制約國家權力;以社會權利(民主黨派,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等)制約國家權力;以公民權利制約國家權力。制約的基本形式就是「監督」。
第五,法律平等。平等是社會正義的主要內容,是人類理想的永恆主題,是社會文明的基本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法律平等是指適用法律平等,這同立法平等是相區別的。立法上人民內部是平等的,對少數敵對分子或勢力是不平等的。法律適用的基本內涵是對任何社會組織或公民個人,只能適用現行憲法和法律的同一標准,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思想和特權人物存在,也不允許對任何組織或個人有法律之外的歧視。1982年憲法改變了前幾部憲法的提法,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替代了「法律上一律平等」,就是考慮到司法上和立法上的這一區別。法律平等不僅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法律統一、權威和尊嚴的基本條件。當前在貫徹法律平等原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要通過嚴懲和教育等措施堅決反對少數司法與行政執法部門仍然存在的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等腐敗現象,這是訴訟或糾紛中雙方難以在權利上得到平等保護的主要原因。同時,要繼續加大訴訟中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

第六,法律至上。古往今來思想家和政治家講的「法律至上」、「法律至尊」,其涵義都是指「法律應具有極大權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是指「法律的統一、尊嚴和權威」(黨的十七大報告)。它不是提倡法律萬能,前者是指法的遵守,後者是指法的作用,兩者不是一回事。法律至上和人民意志和利益至上完全一致,而且前者是後者的體現和保障。只有把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體現在憲法和法律中,並賦予憲法和法律以最大的權威和尊嚴,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至上才能得到保障。維護法律權威今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堅決反對某些地方或部門制定和推行一些「土政策」、「土法律」。學術界研究並主張發揮「民間法」的作用,有其合理性,但必須以不違反憲法和法律為前提。不少人在思考如何防止「黨政一把手」權大於法,這是必須從制度設計上認真研究的。
第七,依法行政。西方學者認為,法治就是指政府依法行政。這種看法雖然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政府依法行政確實是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標志。其理由是,我國大概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需要行政機關執行,因而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現今世界與中國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的發展變化速度非常快,它不像立法機關立法可以從容討論,它必須迅速決策與行動,比較容易不按法律辦事。它是實行首長負責制,不是實行委員會制。司法機關處於中立的位置,而行政機關同行政相對人之間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之間的關系,也容易違法辦案與處理糾紛。這些都決定了依法行政對於法治國家建設的意義。
第八,司法獨立。在現代,司法獨立作為一項憲政原則,同時具有三重屬性。作為一項法治原則,其作用在於排除來自外界的任何干擾,保證審理案件做到客觀、公正、廉潔、高效。作為一項民主原則,它是建立在分權與制約的理論基礎上,是現代民主政體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作為一項人權原則,其含義是,一個人當被指控為犯罪嫌疑人時,他有得到一個獨立而公正的審判機關審判的權利。司法獨立原則在1954年憲法中的表述是「人民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1982年憲法的表述有所改變。有人據此提出「司法獨立」概念不科學,這是不正確的。我國不僅在民主革命時期根據地的法律中多次使用這一概念,而且葉劍英同志擔任1982年憲法修改委員會主席時,在代表中央作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也使用了「司法獨立」一詞。況且,聯合國1985年已生效的《關於司法機關獨立的基本原則》,我國作為聯合國成員國有義務遵守這一國際法。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對此必須加強研究,認真貫徹。
第九,程序正當。法律程序是法的生命存在形式。在一種法律制度里,不可能只有實體法而無程序法,古往今來無一例外。法律程序具有工具性和倫理性的雙重價值。好比工廠需要有科學的生產流程才能生產出好的物質產品;司法機關也需要有科學的法律程序,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決和裁定。尤其是公正的法律程序,能體現立法,執法,司法,護法等國家權力的科學配置與程序約束,也體現了公民的各種權利在程序中的應有保障。由於歷史的現實的多種原因,中國一直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十分重視程序,也是西方社會法治國家的一大特點。在我國,將程序正當作為建設法治國家的一大標志是十分必要的。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程序問題十分重視,如強調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等。證明全黨的程序意識在大大加強。我們應堅持並實踐《立法法》的明確規定,嚴重違反立法程序的法律、法規、規章作出的決定應宣布為無效。嚴重違背訴訟程序的判決和裁定,應駁回重審或決定其不具法律效力。應通過三大訴訟法的修改,在訴訟程序的民主、公開、公正、嚴明上大大向前推進一步。
第十,黨要守法。近代以來世界各國通常是實行政黨政治。把政黨制度規定在法律中雖然相對較少,但政黨尤其是執政黨要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憲法文化,否則選民不會投票給那些經常違反憲法和法律的政黨。在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改革開放以來30年的歷史和現實經驗證明,我們在民主法制建設上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沒有黨的正確領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在實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確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斗目標後,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必須也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其中一個重要決定是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黨的組織應當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自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與原則,如「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等。黨的十七又正式確立了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再次明確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今後的任務主要是堅定地堅持這些理念和切實落實各種執政方式和具體制度的改革措施。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治國基本方略」。在我國,它就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德育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構建和諧社會」等戰略,都不能稱其為「治國基本方略」,原因是「治國基本方略」必須具有以下四個特點和要求:一是全局性。憲法是治國安邦總章程,法律則是具體章程;各個方面的方針政策都必須納入法治軌道。二是根本性。除各種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法律還要對國家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基本制度作出明確具體規定。三是規范性。憲法和法律具有明確、具體、可操作的特點,這是政策、道德等所不具有的。四是長期性。任何發展戰略與方針政策都有一定的時間性,唯有法律同人類社會共始終。「治國基本方略」主要通過「法治國家」來體現與實施,即通過制定出一整套完備而良好的法律並運用一系列原則與制度以保證其實施。這正是「法治國家」這一概念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熱點內容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
買黑車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16:15:53 瀏覽:912
對刑事訴訟法的感想 發布:2024-11-18 15:57:45 瀏覽: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3下載 發布:2024-11-18 15:55:06 瀏覽:555
法學解說 發布:2024-11-18 15:32:26 瀏覽:844
中國人大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4-11-18 15:24:50 瀏覽:544
南陽離婚律師 發布:2024-11-18 14:48:11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