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變革
Ⅰ 2021年民法典新規二次起訴離婚不到一年可以起訴嗎
民法典對於法定的離婚條件,做了兩項變革,其中最具有意義的變革是增加了第五款,第一次訴訟離婚判不離之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以下從民法典婚姻家庭篇關於訴訟離婚的條件以及與原婚姻法的區別進行分析。
Ⅱ 民法典對公務員政審都有什麼變化
對政審似乎沒有什麼影響,但公務員考察內容涉及相關改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天表決通過了《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中國步入「法典化」時代
每個人的每項權力在每時每刻都受到民法典的保護,出台民法典,標志著我國依法保護民事權利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民法典》實施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在民法典中,「平等」與「保護」是貫穿始終的立法精神。
如強化對胎兒利益的保護,降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宣示對弱勢群體的特殊保護,規定成年監護制度,增設專章規定居住權,以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
此外,民法典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回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
例如:民法典草案單獨設立人格權編,突出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肖像權、等重要權利,不僅是我國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創新,更蘊含著對人民權利的充分尊重和保護。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民法典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還首次將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納入保護范圍。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造成的悲劇屢次發生,民法典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並細化各方責任,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
民法典的主要內容
華智公考老師悉心匯整梳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一)總則編
第一編「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第一編基本保持現行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並將「附則」部分移到民法典的最後。第一編共10章、204條,主要內容有:基本規定;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和期間計算。
(二)物權編
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重要財產權。物權法律制度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2007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物權法。民法典第二編「物權」在現行物權法的基礎上,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結合現實需要,進一步完善了物權法律制度。第二編共5個分編、20章、258條,主要內容有:通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佔有。
(三)合同編
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1999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合同法。民法典第三編「合同」在現行合同法的基礎上,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堅持維護契約、平等交換、公平競爭,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完善合同制度。第三編共3個分編、29章、526條,主要內容有:通則、典型合同、准合同(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
(四)人格權編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繫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民法典第四編「人格權」在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從民事法律規范的角度規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體人格權的內容、邊界和保護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會等方面權利。第四編共6章、51條,主要內容有:一般規定、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姓名權和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五)婚姻家庭編
婚姻家庭制度是規范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1980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2001年進行了修改。1991年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收養法,1998年作了修改。民法典第五編「婚姻家庭」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在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規定,並增加了新的規定。第五編共5章、79條,主要內容有:一般規定;結婚;家庭關系;離婚;收養。
(六)繼承編
繼承製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繼承法。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和家庭擁有的財產日益增多,因繼承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根據我國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民法典第六編「繼承」在現行繼承法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繼承製度,以滿足人民群眾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第六編共4章、45條,主要內容有:一般規定;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和遺贈;遺產的處理。
(七)侵權責任編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侵權責任法。侵權責任法實施以來,在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預防和制裁侵權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民法典第七編「侵權責任」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對侵權責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第七編共10章、95條,主要內容有:一般規定;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各種具體侵權責任。
(八)附則
法典最後部分「附則」明確了民法典與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的關系。民法典施行後,上述民事單行法律將被替代。因此,法典規定在民法典施行之時,同步廢止上述民事單行法律。
編纂民法典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二)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三)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四)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Ⅲ 民法典的七個特點
民法典的主要特點是:
(1)它是一部典型的資本主義早期的民法典。法典明確表內述了個人主義、容自由主義的民法原則,闡明了私有財產無限制、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民法原則的含義,這是與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的。
(2)反映出革命原則和傳統之間的妥協、折衷。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和1789年以來已經實現的許多變革,特別是在保證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發展所必要的問題上;但同時又放棄了革命時期採取的激進措施,甚至回到傳統原則。
(3)注重實際運用。法典沒有總則和過多的抽象概念,實際規范簡潔明確;很少有彈性概念,司法機關執行法典時裁量餘地不大;法典具體編排不強調科學性和嚴密性,而是從使用方便出發。
(4)語言通俗易懂,形成了言簡意賅的法律文風。
法國民法典是資本主義社會第一部民法典,它開了近代民事法律法典化的先河,它以法律的形式鞏固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對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對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及其殖民地附屬國的民法也有深遠影響,並傳到美洲、非洲和亞洲廣大地區,使民法法系的范圍迅速擴大。
Ⅳ 2021年最新民法典婚姻法
在第五編中
一共有五章,分別是一般規定,結婚,家庭關系,離婚、收養。全文在網上可查
第五編 婚姻家庭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一千零四十條 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第一千零四十二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一千零四十三條 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一千零四十四條 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
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
第一千零四十五條 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
Ⅳ 中國民法典體系結構
中國民法典在形式上最大的特點是其獨特的七編制結構: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和侵權責任;這是一個極富原創性的新體系。眾所周知,傳統的民法典體系,以法國式的三編制(人-財產-取得財產的各種方式)和德國式的五編制(總則-債法-物權-家庭-繼承)為代表。相對於這些傳統的民法典模式,中國民法典新增了單獨的合同編、人格權編以及侵權編;這些都是中國民法典的重要創新。
在上述新增各編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人格權編。作為中國民法典的獨創,人格權編以全新的形象「閃亮登場」,濃墨重彩地為中國民法典塗上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特色。這由此成為中國民法典最為重要的結構和內容創新。
從形式來說,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這是對民法典體系與結構的重大發展;而從內容來說,在民法典中將人格權提升到獨立一編的地位,彌補了傳統民法典分則中只有財產權而無人格權、「重物輕人」的缺陷,實現了「人物並重」。從實質層面來說,民法典設置人格權編是在科技革命時代對人文主義的鮮明弘揚,是民法典時代特色最為重要的表彰;而以民法典的正式通過和頒行為標志,中國自此邁入人格權保護的歷史新時代。
我國的人格權立法始於1986年民法通則,該法在第五章「民事權利」中專設「人身權」一節。此後,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就名譽權保護、精神損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死者人格利益保護、人格物保護等制度出台了多部司法解釋。2009年侵權責任法第二條列舉了法律所保護的部分人格權。作為民法典編纂「兩步走」戰略的「第一步」,2017年民法總則規定了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作為一般人格權,列舉了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個人信息保護等具體人格權。而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使得人格權立法迎來歷史性契機,報告明確提出「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人格權」一詞首次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這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既是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不懈追求,也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舉措。
正是基於對「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這一重大指示的貫徹落實,2018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審議的民法典一審稿中第四編即為人格權編。這充分顯示了民法典設置人格權編是黨中央基於「問題導向」所作出的重大「頂層設計」,致力於解決我國現階段民事法律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這完全符合民法典編纂對現行法律進行「系統整合、修改完善」的立法目標。民法典設置獨立的人格權編是對民法典體系的重大發展。這一創新的價值在於:以「編」這一具有最大包容度的框架,為人格權未來的發展留下充分的餘地,從而確保人格權制度的高度開放性。如果未來的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得必須納入新的人格權類型,民法典完全可以在人格權編之下增設新的章節和條款,對社會生活的變化及時作出充分的立法回應。
中國民法典在體系結構上的另一個重大變革是未設立債法編,而是將其分解為合同編和侵權責任編。這一立法技術的選擇的原因在於:債法中的大部分內容與合同法總則的內容存在重復,如多數人之債、債的效力、債的履行、債的擔保、債的轉讓、債的消滅等。事實上,債法的這些制度都是來自於合同法,也主要適用於合同法。這就解釋了晚近的一些合同法示範法(如國際商事合同通則、歐洲合同法原則等)其實都在不同程度上發揮了債法總則功能的原因。由此,中國民法典最終不設債法總則,而以合同編通則代行債法總則的功能。同時,在合同編通則中規定,對於非合同之債,如無相關規定可適用合同編通則的有關規定;但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除外(如侵權之債不適用可預見性、抵銷等規則)。另外,對於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借鑒法國法等比較法上的經驗,歸入「准合同」這一分編,突出了它們與合同之間所存在的邏輯聯系。事實上,可以將二者擬制為合同之債,譬如,無因管理可擬制為獲得授權後的委託管理合同,而不當得利則可以擬制為取得他人財產具有合同依據;因此,二者在法律後果上與合同具有天然的類似性,這就解釋了將其定性為「准合同」的原因。
中國民法典不設立債編的另一個邏輯後果,是設立了獨立的侵權責任編。作為債的發生原因,侵權之債與合同之債存在本質性差異;這種合意之債與法定之債的二元格局是大陸法系債法理論的基礎。因此,在不設立債編的前提下,合同與侵權必然分別獨立成編。還值得注意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將侵權責任法第二章的名稱從「責任構成和責任方式」修改為「損害賠償」。這意味著民法典實現了從「侵權責任」到「損害賠償之債」的重大轉變。這標志著侵權責任將回歸損害賠償的本來屬性,集中圍繞這一責任形式的要件和法律效果展開。而對損害賠償請求權之外的「防禦性請求權」(或稱絕對權請求權,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民法典將其剝離給各相應的絕對權分編。譬如,民法典在物權編規定了物上請求權,在人格權編規定了人格權請求權。這就使得民法典有效實現了侵權責任編與人格權編的邏輯分離,使得二者各自回歸其本來的功能,而不至於出現功能和適用上的重疊混淆,確保了民法典體系的完整與統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Ⅵ 民法典有沒有規定小區入住率沒滿三分之一物業是不能安裝盈利設施
民法典不可能事無巨細的都規定。《物業管理條例》規定:「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應當在徵得相關業主、業主大會、物業服務企業的同意後,按照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另外即便業委會沒有成立,如果沒有全體業主授權,物業公司同樣不能擅自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物權法》第76條規定:
「下列事項由業主共同決定:
(一)制定和修改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制定和修改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規約;
(三)選舉業主委員會或者更換業主委員會成員;
(四)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
(五)籌集和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
(六)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七)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第一款)。
決定前款第五項和第六項規定的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決定前款其他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第二款)。」民法典第(八)項「改變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為新增條款,原物權法沒有。物業管理條例有關於改變共有部分用途需要召開業主大會的規定,但沒有規定票權比例。另外,對於出租共有房屋是否需要業主大會表決的問題,原來存在爭議。現明確規定需要開會,且票權比例要求較高。該項表決的票權比例要求高於「雙過半」。
另一方面,在表決門檻上:
民法典最為重要的變革在於該條第二款的表決門檻大幅下調。
《物權法》採取的是以專有部分總面積和業主總數人作為基數,分別規定了「雙三分之二」(絕對大多數)和「雙過半」(絕對多數)兩檔門檻。
而民法典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新法規定,參與表決的票權比例超過兩個「三分之二」,會議才有效,且面積比例只算專有部分,不算總建築物面積;一般議題的支持率「雙過半」即獲得通過,重大議題超過兩個「四分之三」獲得通過,支持率的票權比例計算均以參與表決的票權而非總票權為基數。理論上講,只要超過兩個「三分之二」的業主參與表決,一般議題只需要獲總票權的三分之一支持即可通過,重大議題需要獲總票權的二分之一支持。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第278條第二款第一句設定了會議的法定最低人數限制:由專有部分面積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比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會議才有效。
其次,第278條第二款第二句對第六項至第八項規定的重大事項,設定了門檻: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由於其基數為「參與表決(的專有部分面積和人數)」,因此,屬於「相對大多數」。其實際通過門檻為:2/3 x 3/4 = 1/2;
舉個例子:以900戶小區表決第六項至第八項規定的重大事項為例,600戶以上參與表決為有效會議,通過議題則為:900*2/3 x 3/4 =450戶以上同意。
第三,對於其他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相對多數),其實際門檻為:2/3 x 1/2=1/3。
舉個例子:以900戶小區表決第一項至第五項議題為例,600戶以上參與表決為有效會議,通過議題則為:900*2/3 x 1/2 =300戶以上同意。
顯而易見,民法典大幅度調低了業主大會表決事項的表決門檻:民法典將《物權法》的絕對大多數(「雙三分之二」)調低為絕對多數(「雙過半」);而將《物權法》的絕對多數(「雙過半」)調低為相對多數(「雙三分之一」)。
Ⅶ 民法典往往是社會重大進步和變革的什麼
發點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大成就,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於我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代化意義重大
Ⅷ 我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創新點是什麼
1、主要內容: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
2、主要創新點: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在編纂民法典的過程中,合理借鑒世界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外國的民法條文,更不照抄書本上的民法理論,而是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偉大實踐的最新成果。例如,總則編創新法人制度,增設特別法人;物權編落實中央關於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的要求,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規定作了完善。民法典是民事法治實踐的最新成果。
編纂民法典,通過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民法典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需求。例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人格獨立、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尊重和維護人格權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精神的民法典。民法典編纂工作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民法典編纂工作相關匯報。正是因為在編纂工作中貫徹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才確保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成功。民法典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8)民法典變革擴展閱讀:
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