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人民法院釋明的規定

人民法院釋明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6-18 19:24:36

A.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修正)

第一條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
(三)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第二條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第三條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當事人未按照前款規定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申請再審或者提出再審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四條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條、第五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可以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第五條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一方請求撤銷合同的,應適用民法典關於除斥期間的規定。對方當事人對撤銷合同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銷,返還財產、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被撤銷之日起計算。第六條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第七條管理人因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給付必要管理費用、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無因管理行為結束並且管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本人之日起計算。
本人因不當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管理人及損害事實之日起計算。第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的「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名、蓋章、按指印或者雖未簽名、蓋章、按指印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第九條權利人對同一債權中的部分債權主張權利,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及於剩餘債權,但權利人明確表示放棄剩餘債權的情形除外。第十條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的,訴訟時效從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中斷。第十一條下列事項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申請支付令;
(二)申請破產、申報破產債權;
(三)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
(四)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
(五)申請強制執行;
(六)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
(七)在訴訟中主張抵銷;
(八)其他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項。第十二條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其他依法有權解決相關民事糾紛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提出保護相應民事權利的請求,訴訟時效從提出請求之日起中斷。第十三條權利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從其報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斷。
上述機關決定不立案、撤銷案件、不起訴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立案、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之日起重新計算;刑事案件進入審理階段,訴訟時效期間從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

B. 民事訴訟中哪些情況下法院有釋明義務

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規定的釋明情形有10種:

1、關於不予受理的釋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當事人訴訟符合七種情形之一的,以及符合民訴法解釋第三百三十八條第二款情形的,法院釋明不予受理。

2、關於訴訟主體的釋明。民事訴訟法當事人章節對必要共同訴訟進行了原則性規定,民訴法解釋在訴訟參加人章節對存在共同訴訟主體的情形作了詳細規定。

3、關於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的釋明,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告知當事人。

4、關於反訴的釋明。依據民訴法解釋第二百三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5、關於訴訟程序適用的釋明。依據民訴法解釋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二百五十八條、第二百六十條、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6、關於被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釋明,依據民訴法解釋第三百零九條的規定處理。

7、關於二審程序中新增請求或反訴的釋明,依據民訴法解釋第三百二十八條的規定處理。

8、關於離婚財產分割申請再審的釋明,依據民訴法解釋第三百八十二條的規定處理。

9、關於再審請求超出原審請求的釋明,依據民訴法解釋第四百零五條的規定處理。

10、關於涉外訴訟的有關釋明。

(2)人民法院釋明的規定擴展閱讀:

法官釋明的特點:

一、釋明是法官的一種訴訟行為。釋明的主體是法官,並且是法官的一項職責和職權,其貫穿於訴訟的全過程。

二、法官的釋明行為是在特定情形下做出的。法官的釋明行為只有在因為當事人訴訟能力欠缺可能影響案件的實體處理結果時才主動做出的。

三、釋明行為的外在表現方式為法官對當事人的發問、提醒或啟發。

四、釋明的目的是為了促使當事人將訴訟主張和事實陳述補充完整,將不當主張予以排除,將不充分的證據補足。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法院網—民事訴訟中法官釋明存在的問題及破解路徑

C. 法院釋明變更案由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法院可以依法變更民事案由,但存在限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的通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修改後的的通知》規定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結案時應當根據法庭查明的實際法律關系的性質,相應變更案件的案由。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D. 法院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變更訴訟請求,是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當事人提出的,要求人民法院予以變更的民事權益的內容和范圍,即當事人一方通過人民法院向相對方提出實體權利之請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E. 法官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的規定

對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的情況下,被告人是有權利提起反訴的,在案件受理後法院辯論結束前原告要變更訴訟請求時也是需要在舉證期屆滿前提出。
法律分析
對增加、變更訴訟請求問題,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管轄異議審查後確定有管轄權的,不因當事人提起反訴、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等改變管轄,但違反級別管轄、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按第一審程序再審的案件,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審查。

F. 「釋明」在民事訴訟中是什麼意思

釋明制度的核心是法官釋明權,又稱法官釋明義務,是大陸法系的概念。它是指在內當事人的主容張不正確、有矛盾,或者不清楚、不充分,或者當事人誤以為自己提出的證據已經足夠時,法官依據職權向當事人提出關於事實及法律上的質問或指示,讓當事人把不正確和有矛盾的主張予以排除,把不清楚的主張予以澄清,把不充足的證據予以補充的權能。

G. 人民法院可以口頭電話釋明嗎

人民法院可以口頭電話釋明。人民法院的釋明可以通過口頭談話,書面通知,電話,網路等多種方式進行。第三條立案人員應對申請立案的當事人做好以下釋明指導工作,圍繞訴訟目的,釋明引導當事人明確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圍繞法律關系,釋明起訴條件,圍繞訟爭糾紛,釋明訴訟風險。

人民法院立案人員,審判人員在立案前或者訴訟過程中,認為糾紛適宜在線調解的,可以通過口頭,書面,電話,在線等方式充分釋明在線調解的優勢,告知在線調解的主要形式,權利義務,法律後果和操作方法等,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在線調解方式解決糾紛。

人民法院在線調解規則

為方便當事人及時解決糾紛,規范依託人民法院調解平台開展的在線調解活動,提高多元化解糾紛效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則。

第一條在立案前或者訴訟過程中依託人民法院調解平台開展在線調解的,適用本規則。第二條在線調解包括人民法院,當事人,調解組織或者調解員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台開展的在線申請,委派委託,音視頻調解,製作調解協議,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等全部或者部分調解活動。

第三條民事,行政,執行,刑事自訴以及被告人,罪犯未被羈押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等法律規定可以調解或者和解的糾紛,可以開展在線調解。

H. 法官釋明權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釋明權,又稱為闡明權。是以當事人主義的實施為前提的一種帶有職權主義色彩的權力,屬於法院訴訟指揮權的范疇。釋明權中的「釋明」與大陸法系證據理論和立法上的「釋明」的含義不同,證據理論上的「釋明」是與「證明」相對而言的。釋明權在現代民事訴訟法理論上的含義較為廣泛,它是指,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主張或陳述的意思不明確、不充分,或有不當的訴訟主張和陳述,或者他所舉的證據材料不夠而誤認為足夠了,在這些情形下,法院對當事人進行發問,提醒、啟發當事人把不明確的予以澄清,把不充足的予以補充,把不當的予以排除、修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I. 法律規定法官應向當事人釋明的內容

法律分析:釋明權是法官應盡的一項義務,是訴訟當事人享有的一項權利,但由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沒有對法官釋明權作出明確、統一的規定,雖然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相關司法解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五條 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二百零六條 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J. 人民法院必須釋明的范圍

法律分析:所謂法官釋明權,是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所提出的請求、聲明、主張、舉證等不清楚、不明確或不充分,進而可能影響到案件的實質審理結果時,審判法官適以提問、詢問、提醒、啟發或告知等方式,合理引導當事人對自己的請求、聲明、主張、舉證等訴求給予必要補充、澄清、明確,以促進當事人與法官之間的意思溝通與聯絡保持一致,從而相對地正確處理案件的一種職權,從本質上而言,法官釋明權,實質是一種司法公權利,或者說,是法官的一項重要不可缺少的審判職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熱點內容
刑法重公權 發布:2025-01-19 20:19:44 瀏覽:926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
房東選任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9 19:16:10 瀏覽:24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 發布:2025-01-19 18:54:39 瀏覽:483
注會經濟法幾篇 發布:2025-01-19 18:38:58 瀏覽:710
合同法簽署日期 發布:2025-01-19 18:26:31 瀏覽:500
居委會選主規章 發布:2025-01-19 18:23:20 瀏覽:117
企業信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18:14:21 瀏覽:541
指導意見是部門規章嗎 發布:2025-01-19 18:12:57 瀏覽:796
公司更名後的債權債務法律 發布:2025-01-19 17:15:07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