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草案三審稿

民法典草案三審稿

發布時間: 2022-06-19 01:49:11

❶ 中國民法典的歷史根基是什麼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民法典草案三審稿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民法典。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和其它單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門法中有關的民事法律規定一起調整著我國的民事法律關系,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❷ 民法典草案三審稿:民法典人格權編

【導讀】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中,對於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做了有關規定,也對從事與人體有關的科研活動、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等做了相關的規定,那麼具體是如何規定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公民生前未拒絕遺體捐獻,近親屬可共同作決定

三審稿明確了人格權范圍。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社會公眾提出,人格權是人格權編中的核心概念,建議對這一概念的定義予以確定,明確哪些權利屬於人格權。

三審稿新增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並將該條第一款關於民事主體人格權受法律保護的規定單列一條。

針對「遺體捐獻」問題,有意見提出,死後遺體捐獻有利於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予以鼓勵,建議明確公民生前未拒絕捐獻的,其近親屬可以共同決定捐獻。

三審稿新增規定,「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共同決定捐獻」。

從事與人體有關的科研活動,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草案還完善了隱私權保護的相關規定,草案二審稿明確,本法所稱隱私是具有私密性的私人空間、私人活動和私人信息等。有意見提出,對隱私的定義作進一步研究修改,突出「不願意為他人知曉」這一特點。

也有的意見提出,應當對在賓館房間私裝攝像頭進行偷拍、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行為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草案三審稿將隱私的定義修改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並增加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搜查、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此外,三審稿明確,與人體有關的科研活動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草案二審稿規定,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

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范圍

三審稿還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定,草案二審稿規定了個人信息的范圍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

有的常委會委員、地方、部門、專家學者和企業提出,個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同樣具有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功能,也屬於重要的個人信息,建議納入個人信息的范圍。

草案三審稿將自然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的范圍。同時將第六章相關條文中的「使用」個人信息修改為「處理」個人信息,並增加規定,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以上就是民法典人格權編有關內容,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❸ 民法典10月1日起實施,則10月1日以後立案的訴訟時效就是三年嗎

今年10月1日起,《民法總則》將正式施行。《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為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民法總則》的立法宗旨和適用標准,今天小編繼續針對《民法總則》備受矚目的重大修改條文,推送「民法總則重大修改立法解讀」系列文章,權威解讀《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的修改情況。
《民法總則》重大修改條文: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釋解與適用: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一、普通訴訟時效期間
本條第一款規定了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在《民法總則》起草過程中,關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究竟規定多長比較合適,一直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有的認為,為了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建議維持《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的規定不變,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點:一是現代社會中,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個人與組織的身份、資格都很明確,財產變化與流轉速度加快,2年的期間已經能夠保障權利人實現權利。二是《民法通則》實施30多年來,社會公眾對《民法通則》規定的2年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已經比較熟悉,實踐中沒有發現大的問題。三是訴訟時效制度應有利於穩定相關法律關系和社會秩序,減少法院訴累,延長普通訴訟時效期間不符合已經形成的法律觀念和訴訟時效制度的價值目標,2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能夠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

有的認為,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應將訴訟時效期間延長至5年。主要理由是:《民法總則》草案一審稿至三審稿均規定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這一規定具有進步性,但與實際需要相比還是較短。現在社會關系很復雜,訴訟時效期間的長短對權利人行使權利非常重要。時間太短,比較復雜的法律關系的權利人沒有辦法切實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的認為,應當將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延長到10年或者更長。主要理由有:一是中國是熟人社會,實踐中老百姓發現權利被侵害,往往不會馬上到法院起訴。到決定起訴時,可能已經經過一兩年,再請律師准備訴訟材料又需要一段時間,3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太短了;二是訴訟時效期間過短會造成權益人的合法權利得不到充分保護,被義務人或者侵權者鑽了法律的空子;也與我們提倡的「風正氣順」社會風氣要求不相符,不利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
經研究認為,訴訟時效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該期間屆滿後,發生義務人可以拒絕履行其給付義務效果的法律制度。該制度有利於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維護交易秩序和安全。任何一種法律制度都需要符合一國的傳統,考慮社會百姓的可接受程度,都要具體地、歷史地進行分析。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傳統是避訴的,當事人為了親情和友情,為了社會關系的維持,往往不願提起訴訟,在婉轉表達的權利要求不能實現時,才提起訴訟,因此時間上常常比較晚。此外,近年來,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方式與類型也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要求權利人在2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內行使權利,已不適應中國社會現狀與司法實踐,不利於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不利於建立誠信社會,因此,適當延長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是必要的。
但是,同樣應當看到,除了督促權利人在合理期間內行使權利,公平分配權利義務關系等也是訴訟時效制度的重要功能。訴訟時效期間過長,可能使權利人主觀上產生錯誤認識,出現「躺在權利上睡大覺」的情況。在整個社會的宏觀面上降低解決糾紛的效率,使得權利義務關系較長時間地處於不穩定狀態,對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規定看,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往往都比較長。如法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違法行為發生時起算30年;瑞士、義大利、墨西哥規定為10年;日本規定為5年;德國規定為3年,但允許當事人在3年至30年之間自行約定;俄羅斯規定為3年。我國台灣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規定為15年。應當看到的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規定製定於18、19世紀,其時代背景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當時的立法理念和對經濟生活的判斷是從自由主義出發的,強調當事人對自己權利的行使和行為後果的承擔,不太關注對債務人的保護。此後的一百年間,西方國家的民事立法在堅持自由主義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義務。例如,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德國民事立法注重在合同中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德國把債務人理解為弱勢一方),在勞動法中保護雇員的利益,在租賃合同法中保護承租人的利益。反映在訴訟時效制度上,就是重新分配權利義務雙方的負擔,縮短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加強了對債務人的保護。因此,2002年1月1日,《德國債法現代化法》將《德國民法典》規定的30年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縮短為3年。經過反復研究和調研論證,《民法總則》將《民法通則》規定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從2年延長為3年,大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司法機關、法律專家學者等對此表示贊同。
本款規定的「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是允許特別法對訴訟時效作出不同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市場經濟要求加快經濟流轉,通訊手段和交易方式的創新使得行使權利更加便利。因此,在商事領域可能存在需要短於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在法律另有規定時,根據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的原則,優先適用特別規定。
二、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
本條第二款規定了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規則,主要有兩種規定模式:一種是客觀主義起算規則,即從請求權可以行使時,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起算。例如,《義大利民法典》第2935條規定,消滅時效自權利得主張時起算。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28條規定,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以不行為為目的之請求權,自行為時起算。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第299條第1款規定,催告後時效受益人經過一段時間才須履行義務的,則訴訟時效期間在該段時間經過後起算。另一種是主觀主義起算規則,即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時,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起算。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99條規定,普通消滅時效自滿足下列兩個情形時起算:(1)請求權產生的當年結束之時起;(2)債權人知道或在不具有重大過失的情形下應當知道產生請求權的事由及債務人時起。《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200條第1款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獲悉或者應該獲悉自己的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可見,《民法通則》採取了主觀主義的起算模式。本款規定延續了《民法通則》的立法模式,亦採取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主觀主義起算模式,主要有以下兩點考慮:
一是在立法技術上,訴訟時效期間與期間起算點相互影響,二者互為牽制,突出了訴訟時效制度的正當性和各價值目標的平衡。客觀主義起算點可以實現訴訟時效制度追求經濟效率和社會安定性的價值目標,但在權利人不知道其權利受到損害、不知道向誰主張權利時,即開始時效的進行,不能為社會公眾所接受,也有悖於訴訟時效制度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的目的。主觀主義起算點權利人考慮權利人行使權利的可能性,能更好地保護權利人,但也存在權利義務雙方的關系與法律地位過多依賴權利人的擔憂,可能會削弱訴訟時效制度的可預期性與安定性。因此,各國在立法上往往採取兩種組合,即採用較長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配合以客觀主義起算點;採用較短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配合以主觀主義起算點。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實現訴訟時效制度的各項目標。《民法總則》起草過程中,有的意見認為,3年普通訴訟時效期間仍不夠長。採取主觀主義的起算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這一期間。

二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一種主觀狀態,很多情況下,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受害人不一定能夠馬上知情。我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各地區社會經濟生活差異較大。立法應當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採取主觀主義起算點是較為公平的。因此,本款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這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義務人」兩個條件應當同時具備。
三、最長權利保護期間
採用較短普通訴訟時效期間並配合以主觀主義起算點的訴訟時效制度立法模式中,考慮到如果權利人知悉權利受到損害較晚,以致訴訟時效過分遲延地不能完成,會影響到制度的穩定性和宗旨。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從權利被侵害的事實出現到權利人知道這一事實,超過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情況。因此,有必要配套規定客觀主義起算點的最長權利保護期間加以限制。應當指出,這種最長權利保護期間並非一種獨立的期間類型,是制度設計上的一種補足,在性質上是不變期間。本款規定的「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即為客觀主義的起算標准。「二十年」的最長權利保護期間,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中已經有規定。考慮到一是《民法通則》頒布實施30多年來,出現適用20年最長權利保護期間的情況極少;二是從《民法總則》規定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長度、我國社會生活的實際及訴訟程序的客觀情況,規定20年已經足夠;三是本款規定了20年期間仍不夠用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本款仍然延續了《民法通則》的規定,將最長權利保護期規定為20年。適用最長權利保護期間時,需要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人民法院才能決定。

❹ 民法典的內容。

一、民法典包括什麼內容(《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別是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和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二、公民民事權利內容
1、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3、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
絕對權,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都為絕對權。
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相對權。
4、根據兩項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
主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
從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5、根據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
原權利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6、根據權利有無移轉性,民事權利可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
專屬權,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人身權就屬於專屬權。
非專屬權,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財產權多為非專屬權。

❺ 我國民法典的通過時間是什麼時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詳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立法經過: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12月23日,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體現對合同的保護,二審稿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2019年6月25日,栗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和民法典繼承編草案。12月20日,法工委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將2017年已經出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編入草案,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12月常委會會議審議。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作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編纂情況的匯報。據沈春耀介紹,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12月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12月2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❻ 求我國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全文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三次民法典起草自1979年11月成立民法起草小組開始,起草小組
先後草擬了內四個民法草案,分別容為1980年8月15日的徵求意見稿,1981年4月10日的徵求意見二稿,1981年7月31日的第三稿,1982年5月1日的第四稿。第四稿民法草案包括8編,分別為民法的任務和基本原則、民事主體、財產所有權、合同、智力成果權、財產繼承權、民事責任和其他規定,共43章,465條。這一草案雖未正式成為法律,但現行的諸多民事法律,包括《民法通則》都以該草案的相應編章為基礎適當修改而成。——常識法律篇。

❼ 民法典草案三審稿四大看點及其解釋

民法典草案三審稿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其中一些法律熱點問題引發公眾關注,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民法典草案三審稿四大看點及其解釋。

看點一:進一步擴大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范圍

近年來,各地賓館、民宿、試衣間等場所針孔攝像頭偷拍事件屢有發生,引發公眾擔憂;另一方面,大量電子郵箱地址、公眾人物行蹤信息等被不法分子盜取放在網路平台上售賣,造成嚴重的人身財產安全隱患。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將「隱私」的定義修改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並增加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搜查、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看點二:「自助行為」止損須符合限定條件

吃了虧能否自己「找補」止損?比如面對吃「霸王餐」的「餐霸」,飯店在警察趕到前能否先扣下人或其物品?對此類行為,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繼在二審稿中提出「自助行為」免責制度後,又在三審稿中進一步予以規范。

根據草案二審稿,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范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財物等合理措施,並在事後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看點三:明確高空拋墜物侵權各方責任 強化源頭治理

近年來,各地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頻發,「頭頂上的安全」令人憂心。

為此,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針對司法實踐中侵權人認定難導致「一人拋物全樓賠償」的問題,草案三審稿規定,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才適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的規定。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發現侵權人的,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看點四:缺陷產品召回由生產、銷售者「埋單」

缺陷產品召回產生的必要費用由誰來承擔?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對這一焦點問題予以明確:生產者與銷售者。

此前,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二審稿對生產者、銷售者召回缺陷產品的責任作出規定: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擴大的,對擴大的損害也應承擔侵權責任。

這次草案三審稿在二審稿基礎上增加一款規定:依照前款規定採取召回措施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擔被侵權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❽ 2020民法典編纂熱點問題:護航美好生活

【導讀】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要求以來,從立法機關到法律實務部門,從專家學者到社會公眾,新中國歷史上首部民法典的編纂,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20民法典編纂熱點問題:護航美好生活。

以人為本,完善法律體系:

「民法典的編纂緊密圍繞基本民事權利的確立、實現、保障和救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事法律制度體系進行了豐富和完善,處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表示。

王俊峰認為,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從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民事權利、維護社會關系和諧穩定出發,對緊急情況下財產徵用、有關合同權利義務、物業服務企業職責和業主義務、侵權責任等條款,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建議,將民事權利法定化、法定權利具體化,在總結既往立法經驗基礎上有許多新的突破,亮點很多。

以社會普遍關注的「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為例,侵權責任編草案明確了各方責任的劃分,對於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同時,還規定了建築物管理人應當履行安全保障義務以及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這有利於充分保障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引導公民自覺提升社會公德和法律意識,有利於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王俊峰說。

民法典單獨設立人格權編,突出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重要權利。王俊峰認為,這是民法典的重大創新,體現了國家對加強人格權保護的重視,彰顯了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順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呼聲。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將「隱私」定義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擴大了隱私權保護范圍;將同樣具有識別特定自然人功能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范圍,使個人信息保護更加全面、嚴謹、細微。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婚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婚姻家庭糾紛逐漸增多,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規定了離婚冷靜期制度。「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設立,有利於盡可能挽救當事人的婚姻,避免當事人因為一時沖動而草率離婚,並強化當事人的家庭責任感,維護和促進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王俊峰表示,承載著人民期待、凝結著幾代法律人夢想的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也必將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匯集眾智,各方高度認可: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一項重大立法任務。根據工作安排,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即首先制定民法總則,其次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最終形成統一的民法典。面對這部「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立法機關是如何「精雕細琢」的?

「民法典的立法過程是一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動實踐。」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黃薇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自2015年啟動以來,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具體部署,立法工作機構認真開展研究,廣泛深入調研,採取多種形式聽取意見建議,不斷對草案進行完善。

「匯集眾智」是民法典編纂中一個明顯的特點。黃薇舉例說,在婚姻家庭編起草過程中,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法定婚齡問題,除認真研究各方面意見建議外,為進一步提高立法決策的科學性、准確性,立法工作機構還委託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對公民的結婚意向年齡開展專項調查。

事實上,相關草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立法工作機構均通過中國人大網全文公開草案,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據初步統計,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常委會審議至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7次公布各分編及民法典草案,累計收到410349人提出的951607條意見建議。針對這些意見建議所涉及的問題,立法工作機構認真研究,並在草案修改過程中加以體現。

立法要實事求是,符合社會實際。黃薇介紹,立法工作機構多次赴地方開展立法調研,聽取地方有關方面對法律草案的意見建議。在民法總則起草和民法典各分編編纂過程中,多次赴不同地方開展立法調研,召開座談會,深入小區、居委會、企業、高校等基層一線,聽取意見建議,並認真加以吸收。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的統一部署,還成立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最高法、最高檢、司法部、中國社科院、中國法學會參加的民法典編纂工作協調小組,定期召開專門會議。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編纂過程中,如何完善高空拋物墜物的相關規則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黃薇說,針對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頻發、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狀況,立法工作機構在原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國外有關立法規定,召開由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物業服務企業、業主代表等各方參加的座談會,並赴有關地方進行專題調研,最終對草案的相關規定進行了完善,取得了各方的高度認可。

編纂法典,填補立法空白: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說,制定中國自己的民法典,是幾代民法學者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就要實現了——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審議民法典草案。

「這是新中國立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王利明說,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具有基礎性的民事法律規范。民法典草案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7編,立足中國實踐、借鑒吸收各國立法經驗、體現了我國民事立法的應有水平。

據王利明介紹,我國立法機關曾多次啟動制定民法典,但因為受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限制,對民法典制定採取了「先零售後批發」的策略,也就是先制定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然後在此基礎上再編纂民法典。但編纂民法典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要用科學合理的、富有邏輯性和內在一致性的體系來整合現有民事單行法的全部內容,並填補一些領域的立法空白。

「法典化有助於解決單行法律不全面、不系統、不協調等問題,解決顧此失彼的法律沖突。」王利明說,編纂民法典對司法機關來說,將提供全面、權威、系統的裁判規則;對公眾來說,將指引和規范各種各樣的民事行為。

「民法典草案單獨設立人格權編,是我國民法典編纂的一大亮點。它適應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對人格權保護的需要,回應了當前人格權保護面臨的各種挑戰,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智慧。」王利明舉例說,民法典草案建立了對侵害人格權的禁令制度,由法院對侵害人格權的行為及時發布禁令,有利於及時救濟受害人。

王利明表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定後,立法機關做了大量工作,法學界、法律界積極建言獻策、襄助立法。民法典各編都經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修改,目前,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已經成熟。編纂民法典是為民立法,把人民願望置於首位,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訴求,最大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期待民法典早日頒行,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有力制度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奠定基石,保障經濟發展:

「民法典為法院做好民商事審判執行提供了基本遵循。」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重要的基本法地位,是促進和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法律基石,也是法院審理和執行民商事案件最重要的實體法依據。

通過編纂民法典,完善了我國民商事領域的基本規則,既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也在供給側為人民法院做好民商事審判執行工作提供了全面詳實的法律依據。「民法典是一部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為人民法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供基本指引。」劉貴祥說,民法典調整和規范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以權利為本位,系統規定了權利確認規則、權利行使規則和權利保護規則。例如,民法總則第五章對民事權利作出了具體規定,通過對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知識產權等民事權利的一一列舉,凸顯了對民事權利的尊重,加強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

「民法典鮮明體現和弘揚了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時又是健全市場秩序,維護交易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法律。」劉貴祥說,例如,誠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民法之所以能夠成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就在於市場經濟是以誠信為基礎的契約經濟。民法典草案在總則編中倡導誠信的價值原則,同時在物權編、合同編的許多具體條款中建立起誠信導向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既為市場經濟提供了司法審判和執行指引,也營造誠信價值觀的法治環境。

在劉貴祥看來,民法典與國家其他領域的法律規范一起,共同支撐著國家治理體系。通過民法典編纂,進一步完善我國民事法律規范體系,為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也為不斷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依據和規則支撐。

❾ 00後法定結婚年齡

00後結婚,女性年齡需要達到20周歲以上,男性需要達到22周歲以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六條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八條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9)民法典草案三審稿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二條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

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❿ 談談民法典為什麼可以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

主要是民法典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上生活中能碰到的法律問題,在民法典中都有詳細的解答和規定,更像一本生活法律網路全書。

熱點內容
湛江法院新聞 發布:2025-01-19 16:58:02 瀏覽:265
要有規章制度的說說 發布:2025-01-19 16:48:14 瀏覽:262
益陽律師收費 發布:2025-01-19 16:37:52 瀏覽:220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點 發布:2025-01-19 16:00:50 瀏覽:801
湖南省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辦法 發布:2025-01-19 15:46:28 瀏覽:527
勞動法最低工資每小時多少錢 發布:2025-01-19 15:26:10 瀏覽:666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