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要義指引

刑法要義指引

發布時間: 2022-06-19 18:06:40

Ⅰ 法的規范作用: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強制,能舉些例子說明一下嗎 謝謝

對法的規范作用舉例見下:

1、法的指引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引自身的行為。例如:甲了解並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知道了酒駕的後果。因此,甲在喝了酒之後找了代駕,而不是自己開車。

2、法的評價作用主要體現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是否合法。例如:甲和朋友乙參加同學聚會,甲和乙都喝了酒,甲准備找代駕,而乙准備自己開車回家,甲通過之前了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就能知道乙的行為是不合法的,乙會受到處罰。

3、法的預測作用主要是為了預測某種行為的法律後果。例如:甲在偷東西的過程中想到之前《刑法》的內容,決定放棄偷竊,因為放棄偷竊的話能夠免除處罰。

4、法的教育作用主要體現在教育公眾要守法。例如:甲犯了搶劫罪,法院因此給甲判了刑。這種刑罰不僅教育了甲,減少甲再犯罪的可能性,還教育了普通公民。

5、法的強製作用主要針對犯罪分子,是對其的懲罰和制裁。例如:甲在公務員考試中替代乙參加了考試,那麼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甲會受到強制性的懲罰,即甲會被判處拘役或管制。

Ⅱ 新刑法司法解釋的內容有哪些

新刑法司法解釋
(一)第一條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本條是關於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據的規定。
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樣,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我國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性質決定了我國的刑法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刑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在制定刑法的目的和立法根據的規定中明確地體現了我國刑法的本質特徵。
本條主要規定了以下兩方面內容:
1、制定刑法的目的
根據本條的規定,制定我國刑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因此,它決定了我國的刑法與其他一切剝削階級的刑法是根本不同的,它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是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的有力工具,是掌握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手中的法律武器,因而也就決定了制定我國刑法的目的只能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其中「懲罰犯罪」,就是通過刑法,規定什麼是犯罪,哪些行為是犯罪,犯什麼罪應受到什麼樣的懲罰的方式,對任何觸犯刑法規定的犯罪分子,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為懲罰犯罪提供法律武器,這是制定刑法的目的之一。「保護人民」是制定刑法的根本目的,這里所說的「保護人民」,不僅是指保護人民個人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等合法權利不受侵犯,也包括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國家安全、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不遭到破壞。
2、制定刑法的依據根據本條的規定,制定我國刑法的依據有兩個:一是憲法;二是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憲法關於國家維護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制裁危害社會治安、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犯罪活動,懲辦和改造犯罪分子的規定,關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基本制度的規定,關於保護公共財產、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的規定,關於保護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規定等等,都是制定刑法的依據。憲法序言中所確定的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並取得社會主義事業成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仍是制定我國刑法的指導思想和根據。建國以來,我國在同各種刑事犯罪的斗爭中,曾制定了懲治反革命條例、懲治貪污條例等單行刑事法規,特別是1979年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刑法典以及隨著實際情況的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了一系列的「決定」和「補充規定」,對刑法加以修改和補充。這些法律的實施,對加強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並積累了同犯罪作斗爭的大量經驗。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進行。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的滲透、顛覆活動也從未停止,出現了一些新的犯罪形式。因此,不斷總結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的犯罪,調整我國的刑事政策,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有效地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都是我國制定刑法的依據
(二)第二條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本條是關於刑法任務的規定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其具體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刑法的首要任務。我國的國家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人民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取得的,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經濟制度,是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因此,用刑罰方法同一切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武裝暴亂、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勾結外國危害我國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等犯罪作斗爭,是刑法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刑法的打擊鋒芒,就是指向這類危害最嚴重的犯罪,這是符合國家和人民最根本利益的。
2、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國家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保證。根據憲法關於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定,刑法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公民生產、工作、生活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同樣受國家法律保護。因此,刑法對於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3、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其人身權利是指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權利;民主權利是指公民依照法律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的各項權利;其他權利是指勞動、婚姻自由、老人、兒童不受虐待、遺棄等權利。刑法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作斗爭,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刑法的重要任務。
4、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尤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經濟秩序,否則,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因此,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成為刑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犯罪,依照刑法予以打擊。
(三)第三條
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解釋】本條是關於罪刑法定原則的規定。
1、79年的刑法基本是按照罪刑法定原則制定的,如對於什麼是犯罪,以及對各種犯罪和處刑都作了具體規定,但是考慮到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第一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比較少,只有103條,而且犯罪情況很復雜,可能出現一些犯罪行為需要追究,而法律又沒有規定,因此,為了有利於同犯罪作斗爭,不得已原刑法保留了有嚴格控制的類推制度,因為保留了類推制度,所以1979年刑法未明確規定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實施17年來,各種新的犯罪已充分暴露出來,在認真總結同犯罪作斗爭的經驗基礎上,這次修訂刑法,分則由143條增至350條,對各種犯罪作了大量的補充,並對罪狀和處刑作了進一步明確、具體的規定。
(四)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又一項基本原則。
2、《刑法》規定,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具體體現了《憲法》規定的人人平等原則。這一《刑法》原則有兩層含義:
1、要做到刑事司法公正,即定罪公正、量刑公正、行刑公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犯罪的任何人,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出身、性別、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情況、職位高低和功勞大小,都應予以刑事追究,公正、平等地適用法律。在司法實踐中,只有遵守這個原則,嚴格依法辦案,才能維護和實現《刑法》的權威性。
2、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由於封建殘餘思想、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影響,特權思想在一些人中仍有一定市場,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本條這一規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於在刑法全文司法解釋內容的介紹中,需要明確的是,刑法是為了保護人民且根據憲法來制定的,而且,制定刑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以及安全,在出現事故時及時的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而且,刑法與其他的法律一樣,對待任何犯罪行為,絕不姑息。

Ⅲ 罪刑法定原則體現了法律的什麼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規定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這一規定宣告了罪刑法定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法典化,表明我國刑法由偏重於對社會利益的保護向保護社會與保障人權並重轉變的價值取向,標志著我國刑事與法的一個重大發展。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實行罪刑法定原則,我國只將罪刑法定原則規定在刑法中。97年刑法修訂以前,我國憲法規定法和刑法對於罪刑法定原則都沒有明文規定,但根據立法精神,我國刑法是傾向於罪刑法定主義的。97年刑法在第三條中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這一規定無疑是我國刑事立法活動的又能一重大成果。我國刑法典自始自終體現著這一原則,下面從總則與分則兩個方面分別予以闡述。
(一)從總則方面看。刑法規定了犯罪的概念。97年刑法第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它權利,以及其它危害社會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一犯罪的法定概念,從根本上回答了什麼行為是犯罪以及為什麼這些行為是犯罪的問題,它是劃分罪與非罪的總的標准。這一定義強調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徵,同時又將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規定為違反刑法的行為,使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有機地統一起來從而使犯罪概念具有以下積極意義;首先在立法者將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有選擇地賦予刑事違法性的屬性,使社會危害性在刑法規范中得到明確具體的反映,這就是為追究社會危害性的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提供了法律依據,為司法工作人員認識危害性起到了指示作用。其次,通過刑事違法性反映社會危害性,應以刑法的規定為准繩。司法人員只能依法定罪量刑,不能依司法工作人員的好惡而任意出入人罪,這就為無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起到了保障作用。最後,立法者將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確認為觸犯刑律的行為,使之在刑法中得到不定的法律評價,這就為人們提供了一張應受刑罰的行為的清單,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行為模式,對人們的行為起著指引作用。
刑法還有對犯罪主體的規定。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刑法不僅規定了犯罪主體的刑事責任年齡,還對精神病人以及醉酒的人的刑事責任能力作了規定。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除了對自然人主體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外,97刑法還規定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的主體。刑法第30條:「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樣刑法就為處罰單位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據,解決了因對單位定罪無法可依而不得不不了了之的問題,寸步體現了罪刑法定原則在刑法中的重要地位。
我國刑法對刑罰種類也做了明確規定。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我國刑法不僅規定了刑罰種類,而且同時對適用某一種的條件作了限制,例如死刑,刑法第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刑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不僅如此,刑法對量刑原則也作了明確規定。刑法第61條:「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在量刑方法上不僅對量刑的總的原則作了規定,還對量刑的具體原則作了規定,(例如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原則,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的原則,犯罪預備、未遂與中止的量刑原則,主犯、從犯、脅從犯與教唆犯的量刑原則,累犯、自首的量刑原則,等等)。
此外,我國刑法總則對故意犯罪、過失犯罪、刑罰以及具體的刑罰刑罰制度都作了明確規定,不僅如此,新刑法還廢除了類推制度。這些都是罪刑法定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具體體現,此處不再作贅述。
(二)從分則方面看,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光靠犯罪概念是不夠的,要具體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離不開犯罪構成。總則中規定了犯罪構成的主體要件,而另外三個要件-------主觀方面、客體和客觀方面則須要從分則中才能找出。比如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這一規定,構成本罪,主觀上必須具有犯罪故意,客觀上必須實話了殺人的行為,並且可以推出該行為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權。再聯繫到刑法總則第17條的有關規定可以確定:犯罪主體是年滿十四周歲的具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根據上述要件,就可以正確地認定故意殺人罪了。不僅如此,上述故意殺人罪的罪狀還規定了該罪的法定刑。對具體犯罪的法定刑規定的形式,從各國的立法例來看,存在著三種情況:第一是絕對確定的法定刑;第二是絕對不確定的法定刑;第三是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我國採取的是相對確定的法定刑的立法例,即在法律條文中規定一定的刑種、幅度,並確定其最高和最低期限。這是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做法,它體現了相對罪刑法定的精神。
由上而論述可以看出,從什麼是犯罪到對犯罪人定罪量刑,我國刑法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再加上我國廢除了類推制度,可以說基本貫徹了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法典化,將有利於我國刑法立法司法和行刑活動,有利於我國奉行依法治國,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和打擊犯罪的政策思想,它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走向成熟與完善的新階段。

Ⅳ 請問柏浪濤的《刑法攻略》和《刑法要義》有什麼區別另2013年的《刑法攻略》大概什麼時候會出 謝謝

我前幾天也在糾結這個問題呢,刑法攻略相比要義已經很詳細了,13年的攻略要到3,4月份等司考大綱出來才會出吧,我前幾天剛買的12年刑法攻略,先看著。等大綱出來了再查漏補缺。。請採納我也是今年司考。。

Ⅳ 刑法中的篇章節條款如何劃分

劃分方法如下:

第一編 總則 分為五章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 犯罪 四節 分別規定:犯罪和刑事責任;犯罪的預備未遂和終止;共同犯罪;單位犯罪;

第三章 刑罰 八節 分別規定:刑罰的種類;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八節 分別規定:量刑;累犯;自首和立功;數罪並罰;緩刑;減刑;假釋;時效

第五章 其它規定

總則一共一百零一條。第二編 分則,按照犯罪侵害的客體,也就是犯罪侵害的社會關系,以同類客體為標准,將犯罪分為十類,因為分則共十章。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法職責罪

最後是附則。

(5)刑法要義指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Ⅵ 刑法的功能是什麼_

分為一般預防和特別預防,
一般預防指刑罰之後使社會大眾不要做類似行為,
特別預防指刑罰之後使被懲罰人不要再做類似行為,
其他目的,例如懲戒等等,大多都是為預防服務。

Ⅶ 推薦一本類似於刑法全厚細的那樣刑事訴訟法

《刑訴法要義指引》可以一看,我就買的這本

Ⅷ 刑法法定原則

樓主表述有誤來。刑法的法定原則有三條源,不是三個方面。也沒有什麼實定化,與你表述的有著字面含義接近的表述是罪刑法定。罪刑法定的意思是刑法的規定應該是明確的。而且,根據這種明確性的指引,只有在法律作出明文規定認定某項行為觸犯了相應的刑法規范時才可以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罪刑法定原則內含刑法法律規范明確的要求。而這樣的明確是一種相對意義上的明確。但大體上可以認為針對某項罪名,界定了四個要件就可以說該法條規定是明確的了。

Ⅸ 『刑法』的意義詮釋該怎麼樣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修訂後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開始施行。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後,中國先後通過一個決定和九個修正案,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

熱點內容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