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題司法
㈠ 判斷題 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
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可以作為人min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
㈡ 關於司法鑒定的判斷題,求大神解答。判斷題。
對,錯,對,對
㈢ 司法考試題一道,有關判斷題的。
1。假釋的適用對象限於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被判處管制的罪犯,因為沒有剝奪其人身自由,不存在假釋的問題。被判處拘役的罪犯,雖然被剝奪了人身自由,但刑期很短,沒有適用假釋的實際意義。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肯定無假釋可言,即使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也不能直接適用假釋,而只有在死緩減為無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情況下,才有適用假釋的可能。
2。一般情況下,適用假釋的罪犯須服滿一定的刑期,即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須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須實際執行10年以上,方能獲得假釋。刑法之所以如此規定,主要是因為只有經過一定的服刑期,才能判斷罪犯是否有悔改表現。同時,這樣也有利於避免假釋被濫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_∩~
㈣ 刑事訴訟法判斷題求答案
1、錯;2、對;3、對;4、錯;5、對;6、錯;7、錯;8、錯;9、對。
㈤ 司法警察初級執法資格考試試題
司法資格考試是指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中國人報名的考試。
國家司法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命題范圍以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國家司法考試大綱》為准。
國家司法考試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考試分為四份試卷,每份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試題(含法律文書寫作)。各卷的具體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憲法、法制史、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使用漢文、哈薩克文、維吾爾文、蒙古文等四種文字印刷,新疆、內蒙古自治區(民族自治地方)的報名人員在報名時可以根據本人情況選擇使用少數民族文字試卷。
㈥ 判斷題:司法體制改革的趨勢是提高法官,檢察官任職年齡延遲退休年齡.
是正確的,我考過的
㈦ 司法判斷題
因為所有權屬於原權利。
並不是因為尋求司法救濟而產生的,所以不能為救濟權。
㈧ 判斷分析題:1.判斷分析司法活動包括監獄的執法活動
依法行政、強化監督及司法救濟是監獄行刑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治國方略,監獄作為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依法治監。罪犯是公民,也是社會的一分子,從法律角度而言,其基本的公民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必須得到尊重私保障。監獄作為國家刑罰執行的專門行政管理機關,只有依法行政,正確適用行政自由裁量權,加強監督,接受司法審查,才能切實使罪犯的權利得到保障及最終救濟,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應然理念變成實然狀態。這也是監獄行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監的核心內容。
一、明確監獄的性質
在現實社會實踐活動中,根據許多學者的觀點,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活動是代表國家對危害統治秩序的行為進行追究,並以強制力將國家強制力付諸實施的活動,因此,他們都是屬於司法機關。但依據我國法律,監獄作為行政機關並沒有享有司法權,而只是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屬於行政機構,其執法活動在性質上也屬於行政執法,按照行政與司法分開的原則,監獄機關的活動不應屬於司法活動的范圍,不應看作是刑事司法活動。
執法與司法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執法又稱法的執行,狹義的執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執行法律的活動。從廣義上講,司法也屬於法的適用的一種形式,司法是一種特殊的執法活動。司法動用國家司法儀依法裁判案件、解決爭端,其主要職能在於依法解決爭端。因此,司法是專門的、享有國家司法權的司法部門實施的,具體動用司法權裁判案件的活動,而其他的執法機關,包括監獄機關,本身非處理爭議的司法部門,依法不享有司法權。
為了明確監獄機關行刑活動的行政執法性質,而不是刑事司法活動我們有必要比輥一下執法司法的特點和原則的區別。
(一)執法和司法具有各自特點
1、執法的特點。(1)主動性。行政執法的主動性,是指行政機關運用法律時一般是主動的、積極的,不像司法機關那樣在司法活動中居於被動的"不告不理"的地位。(2)非對等性。行政執法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法動用行政權對社會進行管理,因而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存在著主體與客體的不對等性。(3)主體的法定性。行政的執法對主體有嚴格的限定,由國家行政機關及法律、法規授權或委託的組織行便。
2、司法的特點。(1)主體法定性。司法的主體是國家司法機關。(2)事後調整性司法對現任的審查、宣布私強制執行,針對的是已經發生過的事件。因而它體現為一種亭 後調整。(3)程序法定性。司法是嚴格按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所進行的專業活動,因此,程序性是司法的一個最重要、最顯著的特點。(4)司法權威性。只有享有特定司法權的國家內關,才能進行司法活動,這樣的活動具有極大的權威性。
(二)執法與司法遵循的原則不同。
1、執法的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合法性。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執法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規定了行政機關活動的極限、手段、方式,行政活動必須符合這些法律規定,一切行政活動都必須以法律為依據,法無明文規定不得為之;嚴格遵守法律的有關規定,違法者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2)合理性。所謂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行為內容光煥發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3)責任性。所謂責任執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必須對自己所實施的行政活動承擔責任,整個行政活動應處於一種負責任的狀態,不允許行政機關只實施行政活動,而對自己的行為不承擔責任。(4)效率性。要以行政執法活動能以"低成本、低投入、高產出、高收益"的效益原則為追求目標。所謂執法效率原則是指在行政執法活動申,要做到迅速、及時、准確、有效。
2、司法的原則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司法適用乎等。司法適用平等原則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憲法原則在司法適用中的具體化。"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體到司法適用上是各級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在處理案件、行使司法權時,對於任何公民,不論其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別,也不論其出身、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有何不同。在適用法律上平等,必須象對待任何公民一樣,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應有之義。(2)司法權獨立。司法權獨立是指司法機關獨立於其機關、團體和個人,司法機關行使其職權只服從法輯不受任何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千涉。(3)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意味著在審理案件中應該盡量避錯誤,一經發現錯誤就應及時糾正在什麼范圍內發生錨 毛就在什麼范圍內糾正。這一原則在具體的法律實施中要求法官司不得枉法裁判。(4)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就是司法機關對案件做出處理決定,只能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不能以其他東西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就是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時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把法律作為處理案件的唯一標准和尺度。
比較執法與司法的特點原則,我們可以更加明確地看出,二者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必須嚴格加以區分。監獄作為國家行政機關的職能部門,不是司法機關,沒有司法權,其執法活動屬於行政執法,行使的是行政權,而非刑事司法權。雖然監獄行政機關執法活動不同於一般的社會行政執法活動,有其特殊性,但依法行政仍是監獄機關行刑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唯如此,才能在保障罪犯公民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確保行刑秩序,達到有效懲罰和改造罪犯的目的。
二、行刑活動中違法行政的主要表現。
因為監獄行刑法律關系是一種特殊的行政法律關系,罪犯也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作為行政相對方的罪犯比普通公民處於更加弱勢的地位,但罪犯作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而應有的法律權利仍然存在。而監獄經常做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以有效管理、教育罪犯,這些行政行為多是強制性、限制性的要求,加之監獄及獄警更多的是站在政治立場上對待罪犯(而筆者以為依法辦事就是講政治,專政不是暴政而是法制化活動, 必須遵循法治原則,因為平等、公正、人道是賦予每一個公民最起碼的權利,不因其罪犯身份而不享有這些基本公民僅)。輕視罪犯基本的公民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的現象有普遍性,受到侵權而又無有效救濟是罪犯面臨的現實問題。了解監獄行政執法活動中的違法表現,對促進監獄機關依法行政,加強監獄執法監督及建立司法救濟的必要性是十分有益的。
(一)監獄及其獄警具體行政行為不法的主要表現。
所謂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針對特定的人或事採取的具體措施的行為,其行為和的內容和結果將直接影響某一個人或組織的權益。對監獄而言主要有行政特許行為、行政獎勵行為、行政處罰行為、行政裁決行為等等。這些具體行為的內容是社會行政管理所沒有的。可以說,罪犯的生存和其各種合法權利的行使完全依賴見監獄及其獄警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正因為這種全方位的行政管理活動的存在,易使獄警形成特權意識,往往發生具體行為不法及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現象。所以,罪犯公民民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的保障成為國家乃至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問題,監獄更應高度重視。
1、具體行政行為不合法的主要表現。(1)不履行法定義務;(2)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錯誤;(3)違反法定程序;(4)越權;(5)主要證據不足;(6)不聽取罪犯意見; (7)與法律抵觸的行為;(8)缺乏明確性;(9)適用錯誤方式;(10)自設罰則,法外行權;(11)濫用懲罰性權力;(12)不遵守公民普遍適用的憲法和法律。
2、具體行政行為不合理的主要表現。其一,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表現;(1)不合理的決定;(2)不符合法律目的、原則和精神;(3)基於不正當目的;(4)出於不良動機; (5)行為客觀上與法定目的不一致;(6)不應有的疏忽;(T)不正確的認為認識;(8)違反客觀規律性;(9)不適當的遲延;(10)故意不作為;(11)不一致的解釋;(12)不尋常的背離;(13)不當授權;(14)程序濫用;(15)不得體的方式;(16)違反公正觀念;(17)濫用特許權。
其二,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主要表現。(1)相同情況不同處罰;(2)不同情況相同處罰;(3)末考慮相關因素;(4)考慮不相關因素;(5)畸輕畸重;(6)反復無常。
(二)監獄抽象行政行為不法表現
所謂抽象行政行為,是指以下特定的人或事為管理對象,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遠范性文件和行為。監獄常制定法律、法規以外的其它規范性文件,實施對罪犯的管理,主要不法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法律、法規甚至憲法相抵觸;
2、與上一級規范性文件相抵觸;
3、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統一,相矛盾;
4、制定隨意,不講程序,不負責任;
5、不穩定,朝令夕改。
實踐中,濫定規章制度的遠不止以上所列諸種現象,應當清理、禁止,並加以規范,也更證明了對監獄抽象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的必要性的迫切性。
三、對監獄依法行政的理性認識。
監獄作為專門的刑場罰執行行政管理機關自罪犯收押開始啟動,至罪犯釋放結束。雖行政管理活動監獄與罪犯之間形成了特殊的監獄行刑法律關系,和一般行刑法律關系相比有其特殊性,但性質未變,依法行刑就是依法行政,或者說監獄依法政就是要依法行刑。要實現依法行刑道德要對行刑活動有科學的認識,掌握行刑矛盾,理性認識罪犯權利,了解限制行刑權力的重要性。
(一)對行刑矛盾的分析。
刑罰的本質是懲罰,但行刑要以改造罪犯為守法公民為根本目的。圍繞這一目標,監獄在對罪犯進行嚴格監管的前提下,還要組織罪犯進行勞動、學習等等。罪犯的現實需要和由這些需要所決定的行為,和監獄對罪犯的要求常常是沖突或對立的。這種沖突或對立盡管趨勢是趨於協調或統一,便貫穿於整個罪犯的改造過程申,形成了改造與被改造過程中的諸多矛盾。下面擇要分析。
其一,渴望自由的強烈願望與滿足願望的行刑水平相對過低,是行刑過程中的最基本矛盾。剝奪罪犯的人身自由是行刑的最基本內容,也是罪犯產生痛苦的直接原因。罪犯因為不適應而產生的痛苦越大,對其自由的渴望也就越強烈。由此,可能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也可能導致罪犯對抗改造,甚至重新犯罪。而要使罪犯安心服刑,早日滿足獲得自由的願望,真正改造罪犯成為守法公民,則仰賴於行刑質量,執法水平。監獄總體行刑水平較低,懲罰與改造活動的法治程度較低,二者之間的矛盾仍是我們監獄行刑活動中的基本矛盾。
其二、害怕體力勞動與強迫勞動是行刑活動中的主要矛盾。好逸惡勞是相當一部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監獄的強迫勞動更使罪犯從心理上抵觸勞動,目前仍有許多監獄進行超時超體力的高強度勞動,勞動基本無償,分工不合理,乎均主義、勞動保護及生產安全未有足夠重視,甚至忽視,勞動考核不公,沒有切實可操作的法律規范保護等,使害怕體力勞動與強迫勞動的矛盾成為監獄行刑活動中的主要矛盾。短期內不會改變。
其三、認罪與不認罪是行刑活動中的普遍性矛盾。一般行政執法活動中,執法者與相對人的關系是具有非對等性,雙方之間也會有許多矛盾,但在行刑過程申,要求罪犯必須認罪,它帶有懲罰性和不確定性。這種主觀性評價和要求與一般行政執法活動的諸多矛盾相比,使認罪與不認罪這一特殊性矛盾成為行刑活動中的普遍矛盾。對這種特殊的普遍性行刑矛盾必須有深刻的認識卻把握,才能有效解決這一矛盾使罪犯真正安心改造,自覺接受改造。
實際上,在行刑過程中,還有許多矛盾存在,不同時期、不同監獄、不同的執法水乎,還會有許多不同的具體矛盾存在和產生,宏觀世界反映了監管改造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佳,也對監管改造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刑執法活動申,如果沒有公正執法的保證,沒有獄警的守法表率,懲罰會不公,改造會無效。
(二)對罪犯權利的理性認識
首先要從思想上認為罪犯權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一,罪犯作為人也有其基本的需要,而這些需要反映在法律上就是他們的權利。其二,罪犯是法律概念,而不道德概念。罪犯雖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他們仍是國家的公民,仍依法享有未被剝奪的、憲法、法律賦予的權利,作為行政相對方,仍然享有參與監獄運作的權利。其三,權利與義務是統一體,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既然規定了罪犯這樣那樣的義務,那麼,他們必然享有相應的權利。其四,各種法都是以規定法律關系主體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罪犯不僅是監獄行刑法律關系主體,也還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可見,罪犯權利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合理、合法的。它有兩層含義:一是罪犯也是公民,也受國家法律約束、管轄和保護;二是刑罰關系也是一種權利與義務關系;南昌不是單純的權力關系。由此,國家在對罪犯實施懲罰的同時,也負有保障罪犯公民權利的義務,獄警依法享有對罪犯實施懲罰和改造的權利,同時也負保護罪犯合法權利不受侵害的權利。
其次,客觀認識罪犯權利的存在形態。罪犯的權利存在四種不同的形態,第一種形態表現為依法被剝奪或限制的權利,這是刑罰本身的內容。監獄的職責就是要將這些剝奪或限制依法付諸實施。第二種形態表現為法律明確規定罪犯享有的權利,這是針對罪犯的特殊性權利,監獄必須無條件保障。第三種形態表現為法律沒有剝奪,但罪犯人身自由被限制和剝奪,以致那些有賴於人身自由才能行使的權利,實際上處於停止狀態,監獄可以作
為特許權有限制的依法使用。第四種形態表現為法律沒有明確針對罪犯規定也沒有必須剝奪與人身自由無關的任何公民都享有的權利。這是罪犯作為公民的普遍權利,這些權利監獄必須依法保障,不得侵害。而這是最易被忽視和受到侵害的權利。實踐中有一種誤解,那就是這些權利法律沒有對罪犯明確規定,所以罪犯不享有這些權利。
第三、認真掌握罪犯權利的特點。罪犯的權利區別於一般公民的權利而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特殊性。特殊身份產生的特殊權利,這與其公民特殊身份產生的特殊權利無本質不同,不能由此強化罪犯特殊身份,在法律面前應淡化甚至消失。二是權利的義務化。監獄將勞動和受教育的公民權利和義務,看作是罪犯的義務。三是動態性。隨著改造表現、刑其變化、服刑場所的變更而動態變化的權利。四是依附性。罪犯的許多法定權利必須依靠獄警 履行義務才能實。五是不完整性。與一般公民相比,有的權利被限制或剝奪。
(三)限制懲罰性權力,保障罪犯合法權利。
首先,監獄應認真落實罪犯權利保障措施擇罪犯權利手保護主要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採取各種措施保障罪犯的權利盡可能地不被侵犯,二是如果合法權利受到侵犯,罪犯要能通過一定的程序及時獲得法律的救濟。目前這方面還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罪犯的合 法權利受到分割常常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濟,甚至是無法律救濟,這不利於建立穩定的行刑秩序,不利於罪犯的改造。
其次,加強對懲罰性權力的限制。第一、懲罰要有合法依據。一是要確保來源合法。懲罰性權力包括刑罰的懲罰和非刑罰性的懲罰。後者生要表現為對違規罪犯採取行政處 罰,懲戒性措施,以及對罪犯合法權利的非法剝奪或限制。懲罰就是處罰,處罰必須依據法律,絕不允許法外施罰。懲罰性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問題,主要表現為違法授權和各行其是。二是確保主體合法。實踐中,由於警力緊張的原因,直接管理得不到有效落實,職工或罪犯骨幹也有管理罪犯的權力。導致主體不合法和行刑權的旁落。三是確保程序合法。 四是要提高獄警個人行為的合法性。第二,懲罰的節儉性問題。所謂懲罰的節儉性,也就是監獄在行刑過程中,要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支出,獲得最大社會效益。為此,一要加大對原判刑罰的調節力度。二要大力發展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第三。權利的保障性。獄警對懲罰性權力的濫用和不當動用在本質上表現為對罪犯權利的侵犯,因此,對懲罰性限制,也就是講對罪犯權利的保障。
四、監獄依法行刑的展望。
依法行刑實際上就是要依法行政。釜底抽薪法行政是監獄機關行使權力的最基本的准則,監獄機關依法行政就是指監獄及其民警行使行政權力,管理獄內公共事務必須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法律就是監獄機關及其民警的規范,也是人們對其行為進行評判的標准和尺度。一般而言,監獄機關依法行政意味著:(1)職權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優位;(4)依據法律;(5)職權與職責統一。職權法定是指監獄機關及其民警的職責許可權是由法律規定,獄警在行使職權時,不得超越職權,不得濫用職權,也不得將職權轉讓非公務員及罪犯行使;法律保留是指對某些事項沒有授權監獄機關即不能做出,原則就是違法;法律優位是指監獄機關行政活動均不得與法律相抵觸,應受到現行法律的約束;依據法律是指監獄機關及其獄警在做出行政行為時必須有法律依據;職權與職責統一是指行政權是法律賦予監獄機關及其獄警的一種職務權力。這種權力要求監獄機關及其獄警必須行使不得放棄,否則構成瀆職,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監獄行刑法治化要求監獄依法行政。監獄行刑的發展應當是執法程序法制化、完善行政救濟制度加強對行刑行政活動的司法審查,保護罪犯權利與維護行刑秩序並重。如是,監獄行刑法制治才是切實的。
(一)執法程序的法制化
我國歷來是一個輕程序重實體的國家,監獄行刑執法人員行為的不規范性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實體法的公平性並不能自然地保證程序上的公平性,正當的目的不能使不正當的程序、手段合法化,正當的目的只能通過正當的程序、手段在公正的場合來達到。而且,程序上的公乎性作為法律形式化要素,也具有重要意義 —— 當程序公平時,實體法的公平就能更有實效;而當程序不公平時,實體法的公平的明燈就可能熄滅。加強執行程序法治建設顯得多麼重要。
(二)完善監獄機關行政執法的救濟制度
完善救濟制度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西方國家為了推進依法行政,對因行政執法權和使用不當而遭受權益侵害的行政相對人,提供了有效的權利。事實上,對行政相對人的救濟,不僅包括行政救濟,也包括司法救濟;不僅有事後的救濟,也包括事中的救濟。在這方面,我國也已初步確立了救濟制度體系,如現已實施的《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等法律、法規。但是,還很不完善。尤其對於罪犯而言,更存在操作上的困難和有效的程序保障。還應進一步完善立法,因為罪犯也是公民,也是行政相對人和行政主體,立法者必須考慮這一點。
(三)罪犯權利保護與行刑秩序維護並重。
維護行刑秩序,確保監所安全穩定是監獄工作的基本任務。實踐申,監獄為了確保穩定,往往輕視、忽略、甚至剝奪罪犯的一些基本權利。在監獄行政執法活動中,應當將二者並重,既要保持良好穩定的行刑秩序,又要保障罪犯合法權利不受侵害。實質上,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四)加強對監獄行政執法活動的司法審查。
依法行刑是依法行政的特殊要求,但仍在依法行政的范疇內,是依法行政的部分,並不是獨立的,必須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和要求。監獄行刑只有做到了依法行政,才能稱為依法治監,才能切實保障行刑成功有效。監獄作為行政執法機關,僅靠內部監督及現有的法律監督模式及社會監督是遠遠不夠的,實踐反復證明了這一點。依法行政,必須制約行政權,而最有效的,根本的制度當是司法審查。法院不僅應對監獄機關獄警的具體行政
行為享有司法審查權,而且應對其抽象行政行為行使司法審查權。對於特殊的公民罪犯,其公民權利處在隨時被剝奪侵害的狀況申,其權利行使具有被動依賴性,切實有效保障罪犯基本公民權利及其他合法尤為重要。而在司法審查過程中,強調"個人本位",罪犯個人作為獨立的主體,處於和監獄機關法律上平行的地位。監獄機關一旦侵犯罪犯個人的人格尊嚴、危及個人法律賦予的權利和利益,罪犯變可以通過法院行使司法審查逆行平衡,司法審查以保護罪犯合法權利為直接目的,體現了對罪犯個人權利的真正尊重,是罪犯合法權益的最後保障,也是維護行刑秩序,乃至社會穩定的有力武器,唯有此才能體現法律至上、司法權威,真正實現依法治監。
在當代中國,司法審查指的是法院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就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之合法與否行使審判權,維護監督行政主體依行使職權或履行職責的法律制度。在國外,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被看作是現代國家法治原則的要求。他們認為,行政機關必須受到法律的制約,沒有司法審查,依法行政就是一句空話。按依法行政原則,所有的行政行為,包括抽象行政行為在內,除去法律
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必須在司法的控制范圍內。既然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存在侵害行政管理相對人一方權益的可能,那就不能將其排除在司法審查之針。
司法審查制度是法律控制權力,實現法治的最佳制度設計,也同樣是促進和保障監獄機關依法行政的有力手段。監獄有比其他行政機關更為強大的行政管理權力,一方面監獄行政權利的存在是保障罪犯合法權益及維護監獄循序的需要,另一方面,其行政權力存在著被隨意設定以及被濫用的可能,面對強大的監獄機關行政權力,罪犯的個人合法權益、權利的維護顯得很脆弱,極易受到侵害。監獄機關及其獄警做出的大量行政行為,與作為
行政相對方的罪犯的權利之間,如果沒有司法權的最後維護,雙方之間不可能達到平穩關系。要保證監獄機關及獄警行政權力的正常行使,一般而言,只有在外部制約機制比較健全、有力的前提下,內部制約機制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對監獄機關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才能便監獄機關行政權力從法律之上走到法律之下,接受法律的約束。否則,其行政權遵守法律完全依靠權力行使者—— 監獄及其獄警自律,這種自律是不牢靠的,甚至是無
效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五、形成有效監督機制,保證監獄依法行政
對於監獄機關及其獄警而言,依法行政,首先要全面依據法律辦事,不是有的法要依,有的法可以不依;也不是只依特殊法,不依一般法。其次,是要嚴格依法辦事,不僅要嚴格遵守實體法,還要嚴格按執法程序辦事。再次是要節約成本,高效率執法,做到及時、准確、低成本。最後,要做到違法必糾,強化現任追究,加強監督,形成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根據權力只有以權力來制約,不能自己監督自己,不能自己做自己案件的法官
這三條法律公理,對監獄機關內部行政體系而言,應加行政監察的職能作用,它是內部法律監督機制,目前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末引起足夠的重視。對監獄及其獄警的行政權力的外部監督,目前主要有法律監督形式是檢察院的監督,因為這種形式具有行政活動的性質,檢察官不是居中的裁判人,不是司法法官,沒有權威性,也沒有公正的形式,實踐也證明僅有這種外部法律監督是不夠的。所以,最有效的外部監督形式司法審查機制必須發揮作用,如此,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形成對監獄行政權的科學有效的法律監督體系,充分發揮法律監督的作用,達到以權力制約權力的法理要求。有了強有力的法律監督,其他各種形式的監督也會充分發揮作用,促進行政權的自我約束,促進法律監督的有效發揮,形成全面、健康發展的監督體制。
監獄行刑的法制化,要求監獄必須依法行政,行政權利只有最終受到司法權的制約,才可能使行政權與罪犯權利之間的關系得到平衡,才能真正保證罪犯與獄警、普通公民的平等關系,實現對罪犯的公平。只有監獄與罪犯關系得到了法律的衡平,行刑秩序才有根本保障。所以懲罰與改造罪犯必須在罪犯基本公民權利和其他合法權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達到目的。總之,監獄行刑法制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還需要國家立法支持,監獄內部行政體制要改革,強化監督,司法機關的審查權能作用要充分發揮等等,這樣,依法治監才會切實從人治狀態達到法治狀態。
㈨ 判斷題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實行統一登記管理制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沒
2005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規定,國家對從事下列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制度:
(一)法醫類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根據訴訟需要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其他應當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的鑒定事項。
法律對前款規定事項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決定的規定,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鑒定通常包括:法醫鑒定,即對與案件有關的屍體、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內物、毛發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法醫精神病鑒定,即對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能力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刑事技術鑒定,即對指紋、腳印、筆跡、彈痕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會計鑒定,即對賬目、表冊、單據、發票、支票等書面材料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技術問題鑒定,即對涉及工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科學技術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等。
司法鑒定中,人身傷害情況的法醫臨床鑒定和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的法醫精神病鑒定是常見的兩種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