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框架圖
㈠ 國際刑法的刑罰體系具體有哪些內容和特點
國際刑罰體系:是指國家以有利於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為指導原則,專通過屬刑法的規定而形成的、由一定刑罰種類按其輕重程度而組成的序列。
國際刑罰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刑罰體系的構成要素是具體的刑罰方法即刑種。
2.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刑種是經過立法者選擇而確定的。我國的刑種是立法者在總結長期以來我國各種刑事立法規定的刑罰種類及其運用效果的基礎上選擇確定的。
3.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各刑種是依照一定的標准排列的。我國刑法中的刑罰體系主刑和附加刑都是按照各自的嚴厲程度由輕到重依次排列的。
4.刑罰體系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首先,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刑種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其次,主刑與附加刑的分類是由刑法規定的;再次,刑罰種類的先後排列是刑法規定的。
5.體系確立的依據是有利於刑罰功能的發揮和目的的實現。我國刑罰體系中,無論是刑種的選擇,還是刑種的分類,抑或是刑種的排列,都是立法者從有利於刑罰功能的發揮和刑罰目的的實現而確定的,不是隨心所欲規定的。
㈡ 所謂的刑法,商法,憲法,合同法等等.它們是什麼關系呢請大家幫我把法律詳細分類,列個框架!謝謝
㈢ 刑法的最新法律傳遞:律師解讀刑法修正案(九)
刑法,是最嚴厲的法律,它主要規定什麼是犯罪和怎麼處罰。我國現行刑法是1997年頒布的,後來通過一個決定和九個修正案,對它進行修改、補充。第九修正案於2015年8月31日通過,即將於11月1日起施行。這次修改有哪些特點呢?本律師認為成功的地方可圈可點,但也有個別地方值得商榷。
第一、本次修改反映出我國刑法的犯罪理論、刑罰理論基本成熟。
(一)一百多條的總則部分只修改了4處(刑八修改了19處之多),而且這4處的修改僅僅是枝頭末節的增補和改動,並沒有改變理論框架。具體是,刑罰理論部分改了3處,刑罰的具體運用部分增加1款,而犯罪理論部分一字未動。
刑罰理論的3處改動是:增加了一種非刑罰性處置措施(第三十七條之一的職業限制);細化了罰金的執行措施規定(第五十三條);修改了第五十條中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又故意犯罪的後果。
其實第五十條中的「故意犯罪」本來就不應該解釋為所有的故意犯罪,否則就過於嚴苛和死板了。現在將「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改為「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意思就更加清楚了: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經核准後執行死刑,其餘的重新進行死刑緩期考驗。
(二)分則絕大部分章節惜墨如金。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當中,修改的非常少,取消了三個罪的死刑,增加了一個罪的罰金刑,第五章侵犯財產罪修改1處,第六章第三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修改1處,第七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修改1處,第八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變動2處,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改動2處。而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第六章的第四節妨害文物管理罪,第五節危害公共衛生罪,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第九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第九章瀆職罪,均一字未改。
重點修改的地方集中在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六章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第二節妨害司法罪和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二、本次修改取消9個罪名的死刑,繼續發力加強對生命權的保障。
我國憲法有保障和尊重人權的要求,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權是最重要的人權。儒家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個「仁」字,這個字最粗淺的意思就是把人當人,如果把人消滅,何談仁心?
我國刑法繼刑八取消13個罪名的死刑之後,本次修改減少了9個罪名的死刑刑罰,具體是:走私武器、彈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和戰時造謠惑眾罪。
逐漸減少死刑刑罰,對於加強公民生命權的保障具有積極意義,也突出的體現出中央的治國理念。目前,新刑法仍有46個罪名存在死刑刑罰,距離徹底消滅死刑的道路還很長。
第三、本次修改增加了不少財產刑,對犯罪行為加大了經濟處罰力度。
刑九不僅在第五十三條詳細規定了罰金刑的執行措施,還在分則的具體犯罪規定當中增加了78處罰金的規定和8處沒收財產的規定。這個現象說明,在杜絕肉刑、減少死刑的前提下,徒刑、拘役、管制及其他附加刑對於罪犯的懲戒力度有所不足,同時也反映出我國當前社會轉型期的一些特點。從經濟實力上削弱犯罪分子,對於消滅今後再犯的可能性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第四,本次修改增加了單位犯罪的規定,擴大了犯罪打擊面。
刑九增加了15個罪名的單位犯罪規定。
「法無明文不為罪,法無明文不處罰。」根據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單位犯罪的,不能處罰單位。然而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規避風險的意識越來越強,同時隨著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制度的寬松化,公司的數量會出現爆發式增長,社會上以「單位」為主體的犯罪將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增加單位犯罪的規定也是大勢所趨。
第五,本次修改濃墨重彩反映社會重大問題,有力保障社會,保護民生。
(一)刑九橫跨兩章(第二章、第六章),涉及9個條文,詳細規定了恐怖活動系列犯罪,著力有效打擊了恐怖主義 和極端主義的犯罪。
(二)加大了對於高科技犯罪的規范力度。如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和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干擾無線電管理秩序罪,信息網路安全類犯罪等。特別是對於網路服務商增加約束,對於保障信息網路的安全意義重大,為此刑九特別 增加了3個條文,並對嚴厲打擊不履行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的網路服務商和濫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提供幫助的行為做了進一步規定。
(三)推進依法治國方略,需要強調維護執法司法權威。刑九增加規定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和訴訟參與人以及其他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情形,對惡意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的行為進行打擊,對泄露、披露依法不公開審理案件中不應當公開信息的行為作出打擊規定。規定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按照妨害公務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四)特別加強對貪腐案件的懲治力度,對貪污罪和受賄罪的法條進行大膽的改革。具體規定幾乎全部更改,原來的四擋幅度變更為三擋,取消了贓款具體數額幅度,變更為規范性構成要件要素,交由法院自由裁量,這樣增加了法條的柔性,對於避免一刀切有好處;給兩個量刑幅度增加了罰金刑的規定,有利於贓款的追回;第二款規定了特殊減免政策,這個規定突破了總則關於自首、坦白的理論,對於當前黨和國家反腐工作進入攻堅、深水區有著深重的現實意義;第三款特別規定了「終身監禁」的無期徒刑執行方法,這個規定也是突破了總則關於減刑、假釋具體運用的規定,有探索性意義,為我國刑法將來的發展開辟了方向性道路。
另外,增加的第三百九十條之一,將向國家工作人員(含離職的)的近親屬或者與其關系密切的人行賄的行為入刑,這也加大了對於行賄行為的處罰力度。
六、本次修改對其他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也進行了規范。
(一)刑八增加的危險駕駛犯罪過於粗陋,這次根據司法實踐進行了增補。
(二)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增加了他人作為受害對象,將男子和變性人或者性別不明的人納入了保護,立法者的開明思想可見一斑。
(三)增加對於弱勢群體的保護。取消了被社會詬病多年的嫖宿幼女罪,增加了虐待被監護人、被看護人罪。
(四)將違規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列為犯罪。
(五)加大了對居民身份證明證件的保護力度。
(六)增加了考試作弊類犯罪。
本次修改也有些許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下列幾點:
一、總則中刑罰的具體運用部分在第六十九條增加如下內容,數罪並罰當中的有期徒刑吸收了拘役,而有期徒刑和拘役並不吸收管制。這一處看不出有什麼積極意義。
二、將多次搶奪行為入刑。搶奪行為其實是比盜竊更為嚴重的危害行為,舉輕以明重,多次盜竊是犯罪,多次搶奪當然也是犯罪。不說也罷。
三、在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中增加1款作為第三款:「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本條應在刑事訴訟法中規定,或者不需要規定,卻堂而皇之的寫在刑法當中,難道是希望以刑法的權威來協調司法機關之間的關系?不得而知。
四、增加了8處類似「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的注意規定,純屬畫蛇添足,沒有這樣的規定也照樣處理。如果認為要加,那麼除了特別要求數罪並罰的,每個犯罪後面都可以加上這樣一條。
總而言之,這次修改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這次修改還有修正間隔時間最長、改動條款最多等特點。修改後的法律擬於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但是按照從舊兼從輕的原則,舊法還沒有被徹底的廢止。之前發生的犯罪行為,除了一種情況以外,依然要按照當時的法律來追究。這種情況就是,按照新規定處理有利於犯罪人的。 (郭向前律師)
㈣ 刑法學的框架體系
刑法學分為刑法總論和刑法分則。
其中,刑法總論部分主要有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效專力范圍屬,犯罪的概念和構成,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正當行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共同犯罪,罪數形態,刑事責任,刑罰概說,刑罰的體系和種類,刑罰裁量,刑罰裁量制度,刑罰執行制度,刑罰的消滅。
分則部分包括概述,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㈤ 法考復習刑法都包括什麼內容
每個老師都有書,建議你看老師的書,聽老師的課,刑法考試的內容就是刑法的總論與分則,涉及好多理論,需要認真學習。
㈥ 中國大陸刑法典從清代到現在有哪些
1、清代《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於1908年完成,但由於守舊派的反對,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公布。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該律並未施行。它採用資產階級的刑法體例、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在刑法體例方面,分總則、分則兩篇。
在刑罰制度方面分主刑、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從刑包括褫奪公權和沒收。 在刑法原則方面,採用了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此外,還根據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新情況,規定了有關妨礙國交、妨礙選舉、妨礙通訊、交通以及妨害衛生等方面的犯罪。
2、北洋政府《暫行新刑律》
《暫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對《大清新刑律》稍加刪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規,於1912年4月30日頒行,內容與《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
1912年3月,袁世凱發布命令:「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抵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此處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據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隨即擬定《刪修新刑律與國體抵觸各章條等並刪除暫行章程文》,並附列刪除各章條目,經呈袁世凱批准,並通令各司法衙門遵行,是為《暫行新刑律》。
後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以「重典」威懾人民,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此外,北洋政府還在1915年和1918年先後擬定了兩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頒行。
3、國民政府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
該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共48章,387條。1935年1月1日又公布了經過修改的刑法,即所謂新刑法。其中總則編12章99條,分則編35章258條。
列舉了諸如竊盜、殺人等罪名,並針對各罪內容特別規定。學說上一般把刑法分則按照侵害法益的不同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數部分;在個人法益方面又常再細分為生命、身體法益、自由法益和財產法益等。
原則上本法總則部分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即刑法以外之特別刑法),在分則的部分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4、國民政府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
新刑法標榜「從輕主義」,對一般輕罪的處罰比舊刑法規定的有所減輕,但對於所謂觸犯反動統治秩序的行為則從嚴、從重處罰。
同時吸取了德、意、日帝國主義國家刑事立法政策中所謂「社會防衛主義」和「主觀人格主義」精神,宣稱犯罪原因在於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因素,主張應以主觀的犯罪動機,而不是以客觀的犯罪事實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
對所謂「內亂罪」以及「外患罪」、「殺人罪」、「強盜罪」等「危險極大」者,皆規定了懲罰「預備犯」、「未遂犯」和「陰謀犯」的條款。
特別增加了「保安處分」專章,對於所謂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嫌疑」「犯罪危險」的人,可以借口預防「犯罪」或「再犯罪」,實行「社會防衛」手段,令其入感化教育處所。
5、新中國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
在 1950 年,我國就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了刑法典的起草准備工作。刑法大綱草案是對新中國各項法律的高度概括,是日後刑法修訂的基礎
6、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㈦ 民法分論,刑法分論和商法的知識結構圖
民事法律行為比較記憶圖
民事行為種類 條件 / 類型 備 注
有效民事法律行為 1. 相應民事行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實。
3. 標的合法。
4. 標的可能。 當事人以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形式實施的民事行為,如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作為證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該民事行為符合左邊條件的,可以認定有效。
無效民事行為 1. 不具民事行為能力。
2. 意思表示不自由(涉及國家利益才為無效)
3.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
4. 標的違法。
a.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b. 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5. 標的不可能。 1. 特殊無效民事行為:
a. 間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為,確能證明是在發病期間實施的,應當認定無效。
b. 行為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所實施的民事行為,應當認定無效。
c. 凡依法或依雙方的約定必須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行為,本人未親自實施的,應認定行為無效。
2.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3.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附條件的民事行為 1. 延緩條件和解除條件。附解除條件的行為,當條件不成就時,視為不再附條件。
2. 肯定條件和否定條件。 1. 條件特徵:將來、不確定、約定、合法。
2. 如果所附條件違背法律或不可能發生,應認定該民事行為無效。
3. 不當阻止(用誠實信用原則判斷)條件成立,視為條件成立,反之亦然。 區別:期限是確定的,將來一定能到來的;而條件在將來是否發生不確定。
附期限的民事行為 1. 延緩期限和解除期限。
2. 確定期限和不確定期限。 死亡應該為期限
可變更、撤銷的民事行為(損害國家利益時為無效) 1. 欺詐。
2. 脅迫。(打官司屬於合法施壓)
3. 乘人之危。
4. 重大誤解。
5. 顯失公平。 1. 請求變更的,法院應當變更;請求撤銷的,法院應當酌情撤銷。
2. 撤銷後民事行為自始無效。
3. 撤銷權行使期限: 自行為成立時1年(除斥期間)。 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 1. 行為能力欠缺。
2. 處分權欠缺。
3. 代理權欠缺。
4. 債權人同意的欠缺。 1. 追認:明示,向有權相對人作出。
2. 相對人的催告權:一個月內追認。
3. 相對人的撤銷權:明示、未追認前行使、善意。
㈧ 《刑法》306條詳細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六條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版證據,幫助當事人權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證人證言或者其他證據失實,不是有意偽造的,不屬於偽造證據。
(8)刑法的框架圖擴展閱讀
偽造證據罪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是指在訴訟活動中,唆使、協助當事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行為。偽造證據罪所侵害的客體是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對象則是當事人。
偽造證據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偽造證據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偽造證據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